-
1 # 季濤談收藏與投資
-
2 # 前行天下2
2003年5月我在地灘20元買了一個銅質壽星老,當時上午11點左右我在鳳凰山公園溜達看各種古玩,這時候一小孩在地上放著兩件小銅器其中就有一老壽星,我拿起一看挺好的便問多少錢?男孩就說30元我一聽不貴,我說給你20元男孩說行,就這樣買了,我拿在手玩,順便回家了,到家拿放大一看金光閃閃手頭比銅重,過後到質檢測試一下,含金量65%還是清代東西。
-
3 # 春風化雨雨過無痕
楊州博物館的震館之寶,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原收藏的主人賣了18元,中間商後轉賣了三千元,如今為價值過億的國寶。由於老百姓不懂,低價出手不為怪事,一知半解的藏家掏錢時猶豫不決,只有博物館的行家們見多識廣,該掏錢時毫不猶豫,因此大漏都讓博物館給撿走了,中間商也只是見利走,撿不到大漏。
-
4 # 山山山12
91年,我15歲的時候放暑假,回膠東老家,吃海鮮吃多了,鬧肚子,在農村一親戚家的旱廁大解,看到廁所的牆角里一個紅色瓶子插蠟燭用……要了回來,一查資料,原來這是一件大明宣德霽紅賞瓶,十分稀有!
-
5 # 鏡頭裡面鄉村
撿漏己經是神話了,八九十年代我們就想撿漏,放了署假天天跟著父輩往鄉下跑找到代官窯,毛都沒有。當時留了個心眼找好的民窯明代清花收藏些把玩,八九十年代就完整好的明代民窯清花就很少很少了,就不要說到代官窯了,有心想撿漏話民國與文革瓷工藝美感不輸官窯!再過二十年話就是真正撿到漏了!
-
6 # 全球拍賣
千元撿漏也可以拍出過億的天價!看看高階市場的那些傳奇故事吧!
古董商仇炎之仇炎之的名字藏家們並不陌生,他號稱是最崇高古董藏家之一,也是最後的一代老派頂級藏家,能夠堪稱頂級,自然不是幾年功夫可以練成的,所薈萃的藏品也是一個漫長的收藏過程,對於他是耗盡了一生的時間。
仇炎之是“玫茵堂”的幕後舵手,他被業內人士譽為“全球五大中國古陶瓷收藏家之一”,他曾在1979年賣給上海博物館瓷器167件,他的收藏曾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引起轟動。仇炎之(EdwardT.Chow,1910-1980),國際知名古董商、陶瓷收藏家。精鑑賞、富收藏。
1980年逝世後,他的藏品出現在蘇富比,拍場名稱為“太倉仇氏抗希齋曾藏珍品”,共分三場競拍。
抗希齋是1946年他在上海首次舉辦藏品展時的名字,也是他的藏室齋號,之後歷次的專場皆以此為名。1980年的春拍中,其中有兩件瓷器被譽為撿漏典範,均以千倍倍增。
其一是抗戰期間,他在北平花費800元買的宣德雪花藍大碗,這隻碗最終賣到了370萬港元!被香港趙氏拍到手,共增值4000餘倍。
其二為家喻戶曉的明成化雞缸杯,仇炎之曾藏有兩隻,其中一隻是他50年代在香港居住時,用1000元港幣購買,1980年在香港蘇富比拍出528萬港幣,這次撿漏前後增加5000多倍。
另一隻在1981年專場拍賣中達到418萬港幣。現為區百齡收藏。1999年其中一件雞缸杯再次上拍香港蘇富比,創造了2917萬港元的天價,2014年,已創記錄的雞缸杯再次被劉益謙以2.8億重新整理。
古董商戴福保戴福保於1920年代末在家鄉無錫舅父秦叔開設的古董店裡當學徒,憑藉天賦和敏銳的生意頭腦,他很快就被委派挑貨的任務,遊走各省城市採購,哪裡有最近出土的文物他都門清。
1930年,他移居上海,開設了自己的古董店,1938年,又在廣東路創辦了福源齋古玩號,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他為盧芹齋的盧吳公司提供貨源,最擅長商周青銅器、唐三彩陶器、雕刻藝術品和漆器鑑定,出口海外的珍貴文物主要是這一類。
戴福保舊藏 清乾隆御製琺琅彩“祥雲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捶瓶一對
2010年香港蘇富比以7億4066萬港元易主
1949年7月,戴福保移居香港,上海的店址改為從事寄售業務,然而中國對外古董貿易活動停頓,香港已無法滿足他的事業雄心,1950年他移居美國,在紐約開設了戴潤齋古董店(J.T.TaiandCo。)
戴氏舊藏 明永樂甜白暗花牡丹紋梅瓶,
2008年9月17日在紐約佳士得拍出27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91萬元戴福保能在國際市場上揚名,主要是他1953年參加了倫敦蘇富比春拍舉辦的艾弗瑞·克拉克夫人明代陶瓷收藏拍賣會,他突如其來的出手,給參加拍賣會的國外買家來了個措手不及,當場買下11件瓷器。1963年11月,他又參加了倫敦古董商諾頓珍藏專場拍賣會,以8000英鎊購入了一件極為精美的15世紀青花梅瓶。重新整理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戴氏舊藏 清乾隆御製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2008年12月3日在香港佳士得以5330萬港元(約人民幣4690萬元)豔壓群芳
1982年他成立了戴潤齋基金會,資助醫學教育和科研。3年後香港蘇富比舉辦了“戴潤齋基金會藏重要中國陶瓷器”拍賣會,共有36件宋清陶瓷,其中一件清乾隆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被香港著名收藏家張宗憲購入,2006年這件藏品又登上香港佳士得拍賣會,最終以1.5132億港幣成交。
清乾隆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
戴福保舊藏的另一件成交過億拍品,還有下面這件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1971年他花1680英鎊購入,2010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它以2.5266億港幣創當時拍賣紀錄。從以上拍賣經歷可看出,他的收藏可都是頂級珍品。
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
除了這些過億的拍品,再來看看其他收藏家的撿漏故事吧!
徐展堂早在國人還不知收藏樂趣之時,他已在香港拍場上出手闊綽叱吒風雲,成功躋身全球五大收藏家之列,並且是其中唯一的一位華人藏家。
他收藏的瓷器品位之高,幾乎每一件都能代表那個時代的最高水準,他建立的香港首傢俬人中國博物館,藏量媲美國家級博物館,被公認為全球最重要的私人博物館之一。
逛地攤我一直以為是我們這等平民的樂趣,誰知徐先生這樣的富翁也在地攤撿漏。每個人的收藏無論起點高低,逛地攤都是個說不清楚的樂趣。其實人生多數時間是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居高臨下不是人生一個好的態度。
“淘寶”的過程也給徐展堂帶來許多意外之喜,比如他曾在日本花60萬港幣買了一對琺琅彩瓷杯,後來偶然路過皇后大道的一家古董店時,發現了與彩瓷杯配套的彩碟,而這成套的杯碟價值超過了250萬港幣!對於徐展堂來說,增值並非最重要的,這種不期而遇的巧合更令人心生歡喜。正應了那句老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馬未都1982年馬未都偶逛王府井,在北京城響噹噹的工藝美術商鋪看到一組四扇屏,上手審察後認定是宋朝的物件,但是店方卻當一般工藝品標價。當年的北京工藝美術商鋪只外銷不內銷,一番纏磨請示後商鋪贊同賣給他,而且打八折馬未都匆促跑回家取來預備買彩電的1600塊錢。成交後馬未都通知售貨員這是稀有的宋朝鈞瓷掛屏如今這組掛屏評價超越一百萬。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著名的收藏大家們的撿漏故事外,其他收藏家們的撿漏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不勝列舉。瓷器收藏撿漏需要具有遠超常人的文玩知識和“實戰”經歷,上面一些例子聽起來風趣“撿”的程序卻甘苦自知。“漏”越是成心求之越不能得,越心神不定越有緣,那些成天滿世界撿漏的人貪心太大往往會落入騙局。況且老祖宗留下來的古玩就那麼多老輩收藏家早已篩選過無數次,精品、上品越來越少,而且當下造假、設局的方法遠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高明,所以剛入門收藏的人一定要慎之又慎啊。
-
7 # 好古收藏
你們所聽聞到的只是那幾件有名的故事,實際在民間有很多撿漏的事情,雖然現在古玩市場比較蕭條,但這也正是撿漏的好機會。關鍵是你有沒有眼力,財力,魄力。眼力是你撿漏的關鍵,一件古瓷是不是真貨,你沒有分辯能力,不敢下手,是漏你也撿不到。財力,有時候象一些普通的業餘收藏家,明是看好一件古瓷,愛不釋手的賞玩,可是即使價錢再便宜,他也捨不得買,為什麼,因為以前收藏已經花了不少錢了。象一些只進不出的收藏家最終有很多都是因為生活當中,即使遇到心儀的,有價值的最終卻因為財力不夠,無耐只能是欣賞欣賞,無可耐何而已。魄力,是敢於在市場低迷時,發現那些有升值潛力,且價格較低的情況下,敢對於自己的判斷力敢於執行的行為。往往只有具備以上條件的人,才能在以後的市場中撿漏。
就象幾年前的高古玉市場行情比較低迷,這幾年高古玉市場不就火爆了嗎,雖然現在國內的民間古玩交易很難變現,價格也很低。不過收藏就是收藏未來,你要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後都是智慧化的時代。精神文化需求是不可少的。國家的政策導向是主要市場行為的最有效的力量,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古玩這一行,現在比較亂,國家治理也需要時間來安排執行。而古玩行業內的人們也在逐漸,探索研究更好的辦法。
只要你相信未來,物以稀為貴,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在這個古玩行業低迷的時期,正是你撿漏的好機會。所謂:人棄我取,只有你經過不斷的學習,真正在市場的檢驗中,練成過人的本事,你才有能撿漏的本錢。有些時候,緣份甚至比任何一點都重要。
-
8 # 風雲說收藏
我國自宋代把原始青釉發揮到極致以後,各代都有精美瓷器面世,其中的精品到了現代成了各大收藏家爭相收藏的物件,價格不斷攀升,不少品種已經達到驚人的上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來2.3億的天價。
在文革後期,很多瓷器元明青花並不值錢。據馬未都先生回憶,當時河北雄縣有一個國營文物商店收購瓷器,並不是以年代來論價,而是以大小。一般大罐統一收購價8元,那個時候當地人都是把自己家裡的瓷器拿去文物商店出售,很多小精品還賣不到八塊錢。當時收購的瓷器拉到北京,裝車相當隨意,都是從車下隨意拎著就扔給車上裝貨的師傅,要是沒接住摔了也沒事,碎片隨意扔院子角落裡。老馬每每說起這事那個心疼,隔著螢幕就能感受到,不過老馬那時候也在雄縣幾塊錢一個劃拉了不少好瓷器。說到瓷器撿漏估計也只有老馬那一撥人能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我們現在的收藏人基本上是沒這個機會了。要說瓷器撿漏的“事件”,我就說兩個民國的瓷器撿漏故事吧。
1909年夏,北京古玩玩家陳瑞清給人出殯,在路上遇到一個賣酸梅湯的路邊攤,天熱難耐,於是他就離開出殯隊伍,要了一碗酸梅湯。
他一開始並沒有注意自己手裡的大海碗,喝著喝著就覺得手裡的碗與眾不同,他立即暗地裡觀察手裡的海碗,居然發現這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萬曆五彩大海碗。
他暗自欣喜之餘,想了個撿漏的辦法,他喝完酸梅湯之後,又讓老闆裝了一碗,說是要端去給出殯的人喝,老闆說你拿去喝了再退回來,陳瑞清說他們都走遠了,我大熱天的跑來跑去的多麻煩,我把碗也一併買了吧。老闆想了想就同意了,最後兩塊大洋連酸梅湯一塊買走了。&老北京送殯場面
陳瑞清後來把這碗賣了五百大洋,用這筆錢在北京開了一家古玩店。民國時期500大洋可是一筆鉅款,相當於現在五六十萬的購買力,可以說,這也算民國時期一個撿漏的經典故事了。
我在說一個民國撿漏成化松鼠葡萄杯的故事,1939年,北京前門祥和成掌櫃王殿成在山東找貨,偶然間在一家院子裡發現一個正在洗頭的婦女裝皂角的杯子竟然是成化鬥彩,最後他一塊大洋從婦女手裡收走。
到北京後,王殿成馬上把這件成化鬥彩松鼠葡萄杯拿到串貨場,被北京鑑古齋掌櫃周結成以800大洋買走,後來周結成又以4000塊大洋賣給了吳其舟,而吳其舟將這隻松鼠葡萄杯高價賣給了美國收藏家。
從這兩個小故事可以看出,其實就算是在民國時期,要想撿漏在古玩市場同樣是不容易的,因為古玩市場的店鋪都是有高手坐店的,撿漏在哪個時候都是靠運氣和眼力的。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看瓷器活,在當下的社會資訊發達的大背景下,沒有眼力只會被撿漏。
-
9 # 玄同閣傳統文化
我是一個瓷器收藏愛好者,說下我的一次經歷吧!
早期逛市場認識了幾個整天農村收貨的朋友,就在他們手裡買了很多,雖然都是早些年老百姓日用的瓷器,但都是真東西。
一次去他那,又挑了一些,最後在犄角旮旯看見一個小青花葫蘆瓶,就問他,他說是假的收來一百,喜歡就送我作個擺設吧!說實話非常喜歡,最後給他錢勉強收了我一百,我比較信任他,所以我也沒當老瓷器!
隨著這些年不斷的收藏,眼光越來越高,抵擋的和新瓷器越來越看不上眼,但唯獨這件,越來越喜歡,它小巧玲瓏正好適合拿在手裡把玩,胎土潔白又精細,迎光透視,釉色又十分盈潤,青花髮色明亮,繪畫雖然不是太精細,但也很有動態的美,是手工畫的。然後看胎土從上到下一點比一點厚,擺在桌子上顯得很穩重。
一個好朋友也是藏友,我們常交流,他十分肯定我這件瓷器的,他知道來歷卻出3000元讓我雲他,我猶豫了兩天,還是沒給他,價值是次要的,更不是我財黑不重友誼,有時候割愛真的很難的,或許是它和我的緣分未盡吧!不知道大夥怎麼看?
-
10 # 小四撩藝術
瓷器“撿漏”的事件現在很難發生,如果在以前古董商去鄉下收古董,還有可能。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就很難了。畢竟現在越來越多人對瓷器懂行,且拍賣公司的專家也不會讓你有漏撿。
目前可能在歐洲的一些小拍上還有一些漏可以撿,比如在比利時,荷蘭等一些小拍上,但這些小拍一般都不會有圖錄和宣傳,必須需要親自到場。
關於撿漏的事,前面的都已經說的很精準了。
-
11 # 慧眼有緣
撿漏都是知識積累的一個結果,看看現在的古玩市場上有幾個是有真知識的人?都是瞎買瞎賣掙錢就好。撿漏是給有知識的人準備的,前幾天我給一個開店的看一件汪野亭的瓷板畫都說是假的,真無語!
-
12 # 玉之王
我是收藏玉器,不怎麼玩瓷器。每個禮拜必去市場,碰見瓷器是不可避免的。三年前碰見一元鈞窯雙魚耳葫蘆扁瓶,幾百元入手。(圖一、二)。去年,幾百元又收了一件宋丶黑釉渣鬥。(圖三丶四)。春節期間,捐贈給了博物館。許多人笑我傻!說當個標本也行。我笑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前幾天在市場轉,有一金釣小茶碗,(圖五六七)一百元收了。專門喝茶用,這是不是撿漏,大家看看。
-
13 # 鳳凰之舞9
揀漏實際是人們相互間對藏品的認識和價值觀點不同所形成的。這種差距較大就形成了揀漏。
任何一種藏品的交易都有一定的認值差距,才能形成買賣,形成交易。
真正的揀漏是賣方對藏品認識不夠,判斷有誤,或對藏品一巧不通而讓買價有意以低於實值價很低很低的白萊價成交,這才是揀漏。
在當前網路時代,資訊交流越來越廣泛,實物圖片如同博物館藏,所以,世上沒有掉餡餅的事,一亱暴富越來越成空話。豐富知識,保證心態,隨遇而安。
回覆列表
當今,隨著古玩市場的逐漸成熟,也由於高仿瓷器遍地橫流,撿漏的事情越來越少,買到假貨的風險越來越大。似乎再也難出現下面這樣的撿漏故事了。
在多年前北京某拍賣公司的秋季拍賣會上,拍出了一件宣德蛐蛐罐,以55萬元被一位外地收藏家買走。這是一件怎樣的瓷器?又是怎麼出現在拍賣場上的呢?據有關資料記載,現存世而被發現的宣德蛐蛐罐完整器僅有四件,這件雖然缺蓋,但罐體完整,也算稀有之物了。這件蛐蛐罐從外形上看,是件圓腹坐蓋式桶罐,內壁滿掛釉。器底刷有很薄的一層釉,且有些凹凸不平,露有火石紅,罐外紋飾滿繪明代早期流行的纏枝瓜果紋。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製,彩色藍中泛紫,幽菁可愛。沉穩的蘇料鐵鏽斑深入胎骨。紋飾寓意:五穀豐登,子孫延綿,江山長久,充分體現了皇帝與臣民們對豐年的期盼,期盼日富年豐。
這件難得的宣德蛐蛐罐,最初是由一位河北農民送到某古玩店的,該店老闆以幾千元的價格買下後,略加清洗整理,去除汙垢和沖洗印跡中的汙物之後,該店老闆又以十幾萬元的價格轉手賣給了另一家大古玩店。該店老闆又以3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藝高人膽大”的年輕收藏新秀趙先生。小趙賞玩了一段時間後,就把這件蛐蛐罐送給了某拍賣公司上拍。拍賣預展時,人們都爭先一飽眼福。
這次拍賣會一年以後,這位賣蛐蛐罐的農民又來北京送瓷器,這時他才透露了上次送來的蛐蛐罐的由來。這件蛐蛐罐是他從鄰村一個老太太手裡買來的。那是在中午時分,他走街串戶收古玩走了一上午,滿村滿大街喊了大半天,什麼也沒收到,正情緒不高,也感到又累又餓的時候,他來到一家院外,從門縫看到院裡門旁一個花貓正在吃食。他沒仔細看那隻貓,貓吃食的貓食碗卻被他注意了,這個碗就是這隻直桶式的蛐蛐罐,雖然髒得不行,但還是能看出它是件老瓷,年份挺早,能到明代。
農民談道,當時他就停住了腳步,推開了這家院子的大門。這時一位約七十歲的老太太走了過來,問:“你有事嗎?”農民說:“大娘這貓食碗賣嗎?”問得老太太有點不解。心想,這麼個破碗你要它幹啥。貓見有人來,也嚇跑了。農民拿起這剩有半碗貓食的碗,仔細一看,還真是明代的東西。
老太太看他真想要這破碗,也就不再顧慮地問:“你能給多少錢哪?”農民心想,按往常收東西的給價標準,像這樣一個貓食碗,能給2-3塊錢吧!便順口說:“給您3塊錢,行嗎?”老太太說:“行是行,可我喂貓就沒有用的了。”“那我再加1塊錢,您去買個碗來,做貓食碗吧。”農民這樣說,而老太太還在遲疑。
農民看時間已到中午,肚子也餓得不行,著急趕快走,就又給老太太加了1塊錢,5塊錢買下了這個碗。這貓食碗就是後來出現在拍賣會上,拍出50萬元高價的明宣德蛐蛐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