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味冷
-
2 # 王小二WML
一兩米平射,二三十米基本也平射,五十米一百米仰角就大了。
用腳想也能明白,近了平射,遠了仰射!看距離。
-
3 # 七七談歷史
對於古代戰爭人們主要依靠電視劇或者電影瞭解,在電影《英雄》中秦軍進攻趙國,首先是一波箭雨齊射,可以看到在電影中,導演採用了弓箭向天射的拍攝手法使得觀影效果更加的恢弘。但是在老闆三國演義中,魏蜀吳的弓箭手都是平著射,那麼哪種方法才是符合歷史的呢?
我們不妨先思考一下,我們用力扔出一個蘋果,蘋果在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動最終落地,而蘋果執行的軌跡就被稱為“拋物線”,同理,弓箭射出後也是有拋物線的,再加上彈性勢能源遠比不上槍械的火藥做功,所以古代弓箭在射出後弓箭下墜是十分明顯的,不能夠和現代槍械一樣進行平射,所以要仰射以達到更好地射程。
但是仰射也不是胡亂的射,只有所有的弓箭手在相同的角度下射出弓箭,才能在短時間內構成阻擋敵人的箭雨。這個角度一般是45度,這樣弓箭的射程才能夠達到最遠。其實弓箭的射程遠沒有電視劇當中描述的那麼誇張,其實也就是100多米,所以電視劇中那種遠距離的箭雨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
那麼弓箭手是否會使用平射呢?其實也是會的,在短距離交戰中(10-20米),因為距離短多以弓箭的下墜也不是很明顯,加上剛射出的弓箭初速很大,所以根本用不著仰射,並且平射比仰射有更加好的精確度,仰射只適合大規模的弓箭軍團使用。
所以由此可知,在歷史中弓箭平射和仰射都是存在的,但是要根據戰場的具體環境進行選擇,如果是遠距離射擊就用仰射,如果是短兵相接就平射,並能夠沒有規定一定要用什麼辦法射擊。
-
4 # 上海中原地產徐匯苑
說導演不懂的,那倒是未必,古代除了遊牧名族外弓箭可是輔助工具,主要靠的還是肉搏,張藝謀拍的英雄也好,還是魔戒2,很多場面完全就是追求視覺效果,仰射這麼牛逼的話鴉片戰爭清政府也不可能輸的那麼慘了
以前亞洲導演拍的射箭場景基本都是平射,美國導演的電影才出現仰射,估計參照的是英國長弓手,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培養一個長弓手需要多久
近距離平射影片我看過,非洲土著打獵平射,只要射中之後,人會去追趕,讓獵物奔跑,最後獵物是留血過多死亡的,所以古代很多人都不是直接被箭射死的,而是受傷致死的
仰射必須是目標距離遠,移動速度慢,或者站著不動的情況,你仰射輕騎兵我看看,背風情況你仰射試試,射擊移動靶情況下仰射要麼腦子抽風了。
最重要的是弓箭是一次性的消耗品,中國古代大規模打仗根本提供不了那麼多隻弓箭,而且仰射精度低,對弓和弓手要求比平射高,所以中國古代能出現仰射的機會應該不多,或者說大規模弓箭對射場景也不多
最後弓也有很多種,製造材料也不一樣,有些弓適合仰射,有些適合平射
歐洲戰爭平射的多的去了,另外遊牧民族都是平射
不要看到風就想雨,看個歐美電影就以為全世界戰爭都那樣
另外一點:拍電影或者電視劇還要看預算的,這三國演義拍的時候劇組才有多少預算,拍大規模仰射成本比平射高多了
-
5 # 天高雲淡CIIA
對於古代軍陣戰爭中弓箭仰射這個問題,這個說法近幾年十分流行,甚至說45度仰射,以拋物線攻擊對方;現實中並沒有人做過類似的模擬,個人強烈質疑這種說法;原因如下:
拋物線攻擊,在熱兵器中,典型的如加農炮,加農炮的攻擊效果來自於炮彈的爆炸,或者炮彈是實心彈,來自於炮彈的動量;加農炮的發射動力只需要將炮彈投送到相應的位置即可;平射攻擊,典型的是熱兵器中的槍支類,雖然射擊有仰度修正,但是子彈的攻擊效果以水平衝擊力實現,所以仰度必定不會太高,仰度太高,子彈掉到地上的時候,水平力力量已經很小,頭盔都無法擊穿,這其實也就是所謂的流彈,打仗時誰會依靠流彈殺敵?弓箭的射擊效能同樣符合力學原理,弓箭殺敵以水平力量,以箭頭的穿透力殺敵,如果箭簇以45度仰角發射,落地到人體高度,箭簇姿態為傾斜向下,箭簇水平力度已經非常微弱,很難穿透盔甲,難以形成有效的殺傷,古曰,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蘆縞;從影視劇的鏡頭來看,箭簇以45度仰角發射,然後箭簇水平插在中箭方身上,皆不符合物理學力學原理;
-
6 # A山有扶蘇A
古今戰鬥原理一樣,以殺傷為目的。現代兵器殺傷方式無外乎動能和化學能,常規動能武器採用平射或叫直射,如各種槍、坦克炮,射程近;化學能武器多曲射,如炮兵的各種火炮。古代也一個道理,巨弓重箭曲射仍能殺人,輕騎兵的弓箭恐怕不行,而且,訓練時大概也有操典、條令一類的規矩,不是想當然。也不是美劇拍得就對,國劇就不對。難道看了用刀叉就得扔了筷子?
-
7 # 哈兒觀影
古今戰鬥原理一樣,以殺傷為目的。現代兵器殺傷方式無外乎動能和化學能,常規動能武器採用平射或叫直射,如各種槍、坦克炮,射程近;化學能武器多曲射,如炮兵的各種火炮。古代也一個道理,巨弓重箭曲射仍能殺人,輕騎兵的弓箭恐怕不行,而且,訓練時大概也有操典、條令一類的規矩,不是想當然。也不是美劇拍得就對,國劇就不對。難道看了用刀叉就得扔了筷子?
-
8 # 小草隨風1668
向天上射的都是受歐美電影的影響,一般英國長弓兵都是利用拋物線進行遠端消耗的!而中國大部分的戰爭用箭場景都是100步之內,這樣只要瞄準時微微抬起點就可以了!中國古代箭矢是消耗品,製作並不簡單加上造價也不便宜,所以射箭要講究準頭需要平射。但有些時候需要向天上射來維持戰陣,比如有的書中寫道:差遣弓箭手射住陣腳。此時是戰陣受到具有威脅的攻擊,弓箭手一陣箭雨就可以保持住戰陣!
-
9 # Tony150663978
武器的使用需要根據戰場情況來決定。比如,對於比較遠的軍陣,由於目標大距離遠,對射擊只要求射得遠而無需精確射擊,就會採用拋射,也就是四十五度角昂射。有時也會用拋射阻止敵軍前進或者把前後敵軍分割成兩部分。
對於近距離目標或少量目標,採用平射,以增加精確度和傷害效果。
而對於十米以內的目標或者五十米內的騎兵,弓箭就基本不適用了。
-
10 # 沙裡金64197031
不請自來,對於該提問本人短短數語便可回答!
首先古代戰爭的射遠武器分為弓和弩,弓就是弓箭,弩又稱弩機,在作戰中弓箭是大約呈45度角仰射、齊射,弓箭為什麼要仰射,或稱拋射,齊射,這是因為當弓弦被拉開之後,誰也無法堅持多久,故而弓箭必須要齊射,仰呈45度角向上仰射、拋射,齊射,這樣所有齊射出去的箭,就會形成密集的箭雨,古羅馬軍團有一種陣法叫做‘龜甲陣’,所謂龜甲陣就是一種防弓箭的陣法。
弩機是單射,弩機為什麼可以單射,這是因為弩機上有機關,當弩弦被拉開就可以固定在機關上,再有弩機上還有略同於現代槍支的準星等瞄準功能,被稱為‘望山’。
-
11 # 荒冢庸醫
看好多人的回答,感覺都不談弓箭的有效射程,盡談角度!這不是腦殘嗎?
如果弓箭有效的殺傷範圍是100米,那在30米內的敵人,有誰不是平射,哪個傻逼向上45度射?
如果敵人在130米外,你向上45度射出,別說能不能殺傷敵人,你射得準嗎?
現在古裝劇的射箭,是把我們當成傻B、智障嗎?
有的朋友說,向上調角度可以射得遠!可你射那麼遠幹嘛呢,戰場上的箭射出去,可不是為了比誰射得遠,是要殺傷敵人!
再說了,兩軍交戰,敵人不在射程之內,你向上45度射箭,你射誰啊,你以為箭不用錢!在射程之內,你向上45度射箭,是怕把敵人射死了嗎?
這些新拍照古裝戲,是不是想教我們在戰場上,當敵人衝鋒的時候,我們向上45度開槍啊!然後敵人來一通平射,我們來一通拋射,你猜猜,敵我雙方誰死得多!
-
12 # 銳度何老師
歷史上的弓箭本來就是兩種射法:平射、曲射(向天上射)。
曲射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種。
兩軍交戰,排兵佈陣,你那邊幾萬人列成方塊,我這邊幾萬人列成方塊。然後大家相距100米對射。這時候屬於機率射擊,我這邊1萬弓箭手瞄準你那邊的1萬人步兵,大家只要把箭射到步兵陣頭上就好,不用精確瞄準某個人,射到誰算誰。像電影裡那樣,漫天箭雨撒下來。
這時候,弓箭手採用的都是曲射,向空中發射,然後箭以拋物線的彈道射向敵人軍陣。
古今中外打仗,保持陣型都是至關重要的。隊形亂了,基本上是輸了。所以過去人打仗必須人擠人,人挨人,組成嚴密的一道牆。誰先亂,誰輸。鏈成人牆,一方面是防止敵人衝進來,另一方面是防止自己兄弟逃跑。古人打仗和影視劇裡不一樣,兩軍擠在一起,貼的的非常近,臉對臉的那種,死的人往往都是被踩死、擠死、壓死的。
這時候弓箭的主要作用是消耗敵軍,打亂他的陣型。不斷有人被射死,本身缺人,再加上恐懼,誰沒扛住,有人開始跑,隊形一亂,剩下的只能是收割了。如果忍受不住對方的弓箭,貿然出擊,隊形亂了,還是輸。
曲射,畢竟大家相距比較遠,弓箭的威力有損失,這時候,鎧甲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有用。在曲射的情況下,距離又偏遠,鎧甲對箭有一定的抵抗力。很難一箭直接穿透把人射死。袁崇煥在北京城外和八旗軍打,渾身鎧甲被射的和刺蝟一樣,屬於這種情況,流矢滿天飛。
鎧甲、盾牌在遠距離上對箭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很難直接把人射死,然後又想把敵軍射亂,這需要不停的射擊。古代打仗,箭消耗的數量是非常驚人。遠遠不是士兵身上帶的那幾十支。而是部隊身後還有成百上千的車、馬、牛拉著箭。阿拉伯人當年打仗,拉箭的駱駝幾萬匹。這才能保證幾萬弓箭手一天甚至幾天不間斷的壓制對方。
曲射之外,平射也是弓箭的重要使用手段。
但是,雖然都是弓箭,哪怕是同一張弓,同一支箭,是曲射還是平射,思路完全不同,幾乎就是兩件不同的兵器。
平射的弓箭其實應該和刀槍劃在一類。
弓箭平射的使用距離非常近,近的超乎想象:1米多,2米多。這時候是把弓箭當刀槍用,而且比刀槍好用的多。你拿把刀,我離你1米多遠,你剛好砍不到我,然後我拿箭射你。你拿杆槍,我離你兩米,你剛好刺不到我,我拿箭射你。就算再近點,你能砍到我能刺到我,但你掄刀挺槍也肯定比我撒手一箭慢的多。還是弓箭佔便宜。
這麼近的直射,鎧甲就扛不住了,會被射透。
更主要的是離的太近,射手水平再高一點,他往往會射:臉。這就很可怕。1米5遠,對準臉上來一箭,肯定是透腦而過,當場斃命。
歷史書上有這類的記載,明軍和八旗軍打仗,很多人被射中臉部陣亡,書裡面的記載不太詳細,沒說距離,但當時一定是非常近。近距離、直射、打臉,這是弓箭的一個常規使用方法。
兩軍對陣,像咱們上面說的擠在一起,大家主體還是拿著刀槍盾牌,但還會有一些人,尤其是軍官,他會用弓箭湊過去,射臉,根本沒辦法躲避,也沒辦法抵抗。岳飛最擅長的兵器不是槍也不是刀,是弓箭。他殺敵以弓箭為主。弓箭對於這些人來講是當刀槍用,擺弄起來很純熟,短兵相接,用起來比刀槍更佔優勢:2米左右,把人釘上。
蒙古人當年禍害歐洲人,最能說明問題。
先是兩軍對陣,蒙古人曲射,遠距離消耗,其實這個階段死不了幾個人,但搞的歐洲騎士比較煩,催動戰馬去和蒙古人打近戰。然後蒙古人跑,歐洲人在後面追,到了很近的時候,3米、2米,歐洲騎士的大寶劍還砍不到蒙古人,蒙古人回頭直射......這個距離,水平高一點的,可以把箭從歐洲人頭盔的眼睛視窗射進去。水平差一點的,也能直接射臉,穿透頭盔和人臉、頭。這麼近的距離,弓箭完全能射穿胸甲,但這時候射胸甲的就屬於蒙古人裡的菜鳥了。當歐洲騎士覺察出不好的時候,轉身撤,大屠殺基本上都出現在這個時候,人馬都穿著重甲,根本跑不了,然後還把後背留給敵人......
英國古代用的是長弓,日本的弓也很長,它們只適合遠戰,曲射。中國的複合弓偏小,不但能遠射,近戰直射也是利器,當刀槍用。弓弦都能殺人,南明永曆皇帝,大清肅親王,對不對?
-
13 # 十三哥喂
因為老版的三國演義拍攝較早,即便是導演,也不通曉古代戰爭的基本常識。
弓箭只有在向近距離目標射擊的時候才會平射,射擊遠處的目標會以拋物線的形式射擊,這樣射出的箭飛的更遠,而且在下落時受重力的影響,殺傷力也會增加。缺點就是精度會降低,但是古代弓箭手齊射打擊的是“面”目標,因此喪失一些精度可以承受。
事實上,現代槍炮也會採用曲射的形式進行射擊,或許大家都炮兵曲射會理解,對於槍械,尤其是步槍就不太理解了。
事實上,步槍在射擊時,子彈也是走的拋物線,只是由於子彈初速快,所以在短距離內可以視為一條直線。
-
14 # 失去她我很無奈
遠射用輕箭,近射用重箭,遠射為了擾亂敵方陣型和壓制行動,近射重箭是為了破甲殺敵,當然這是對付正規軍的,沒甲或烏合之眾另說,遠近的界點好像是八十米左右,記不清了。還有鎧甲頭盔護臂護頸長槍雲梯等等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卻被電視劇拍的感覺古人都是傻逼,最可笑的就是護頸雲梯長槍。
-
15 # 三箭一雕230
弓箭射擊本來就是兩種模式,一種是拋射,一種是直射。一般來說在戰場上超過30米就要採用拋射了,依靠的是密集的箭雨,在戰場上弓箭的攻擊效率並不是很高,只有依靠密集的諺語,才能保持比較大的殺傷力。這一點即使是在二戰戰場上,也是如此,中國和日本軍隊的戰鬥中,中國軍隊最好的成績也是平均30顆以上的子彈才能擊斃一個日軍。而且古代弓箭射擊速度和數量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多,一個訓練有素的弓箭手,一般正常情況下,一場戰鬥中連續射出10支箭就已經很不錯了,很多弓箭手甚至一場戰鬥下來,只能射擊5~6支箭左右,因為除了臂力以外,抓取弓弦的那隻手指也吃不消了。而只有那些比較精銳的弓箭兵會練習近距離的精準射擊採用的就是直射。
為什麼老版三國演義裡面更多的是直射呢?因為老版的片子裡面更多的強調的是計謀,很多情況都是伏兵,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雙方距離不會超過50米,大多數都在20米30米左右,而且居高臨下,當然是採用平射,如果還採用拋射,那這個弓箭就不知道射誰了。而弓箭射擊的主流還是拋射,而且由於現代影像技術的提升,拋射後形成的劍雨非常的震撼人心,視覺效果很好,當然更受到導演的喜愛。
-
16 # 玉劍飄雪慕白
近距離對付少數兵士要求平著射,遠距離對付大規模兵陣就需對空射,待箭高拋,平射,垂落時形成漫天箭雨,形成極大的殺傷力。
-
17 # 油鹽醬的醋
其實平射是對的。古時打仗,弓箭作為遠距離攻擊武器其實攻擊的距離並沒有多遠。也就扔個標槍達不到的距離,除了個別弓箭能手之外,普通士兵沒多少用硬弓的。多用於居高臨下或者“射住陣腳”之用。現在朝天射,多是借鑑了國外影視劇的方法,感覺那樣更帥,更新鮮,比如《英雄》。我們以前拍影視劇多采用國內顧問的方法,按照歷史實際情況拍。所以多是平射。
-
18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向天射,形成拋物線,射程更遠。
平射射程短。
你對電視節目觀察的很細緻。
在真正的戰爭中平射沒有殺傷力,是不對的。
-
19 # 仰望星空84562
中國古代平射為主,先解釋一下為什麼平射比拋射威力大(相同射程時平射威力略大,考慮平射射程更短,威力就更大了),平射射程短,拋射射程遠,學過物理的都知道,能量守恆,平射和拋射的弓箭初始能量相同,拋射的弓箭飛行路程要遠很多(注意是路程不是距離),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所以落地時的能量較少,也就是速度慢威力小,以阿金庫爾戰役為例,英國長弓兵拋射的時候,法國騎士只管低下頭往前衝,基本沒有損失,損失是由後來的平射造成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中國古代士兵的武器盔甲由政府提供(秦以後),而且你應當能在小說中看到,強弓硬弩射住陣腳,這通常是45度拋射,兩軍大約在相距200米左右各自列陣,因為普遍有甲,距離太遠,極限射程拋射威力小,所以弓箭手要等對方衝鋒或者推進之後平射才有威力,關鍵是普及了盔甲,當然要想多射一輪的話可以先拋射一下,西方拋射多,西方作戰時一個貴族騎士帶著幾個精英侍從,外加一大堆抓來的農民,拋射可以殺傷無甲的農民,外加打擊士氣,總體來說,中國古代打仗時的披甲部隊的數量遠大於西方的貴族加侍從的數量,弓箭手想射穿盔甲很費體力,將領們需要合理分配弓箭手的體力,,所以中國古代平射的多,西方拋射的多,至於現在的電視劇裡拋射多嘛,大家心裡有數就行了,和國際接軌嘛,國外都搞拋射。中國古代打仗有時候會特意去騙弓箭齊射,每次出動計程車兵數量不多不少,弓箭手齊射吧,感覺浪費,再說了,多來幾次齊射弓箭手就沒臂力了,不齊射吧,又有可能被搞亂陣型,不管哪種情況,人家重甲部隊一衝,拉倒了。
-
20 # 生活不堪
這兩種射箭方式不同,用處也不同。
朝天射是用於部隊打仗的時候,對方敵人比較多,朝天射的優點是距離遠,而且不用瞄準,主要朝著敵人來的方向多射幾箭就行了,缺點是準度差,射中射不中全憑運氣,好在古代打仗大多數都是人海戰,打仗的時候敵人多,射中的機率大,就算射不中敵人送到箭頭上的可能性都比較大。
平射多用於對方人少,這個時候有時間瞄準,優點準確度高,缺點單位時間射箭量少,射程近不適合戰場上運用。不過平時射靶練習都是用平射。
回覆列表
一戰中的重機槍告訴你,有平射和曲射兩種彈道。直射打得準,射程兩千米;曲射打得遠,射程4-5千米。
因此弓箭也有兩種射法。中國古代講百步穿楊,與現代奧運專案接近,目標在30-100米之間,基本是平射,可以玩精度射,比如轅門射戟什麼的。
而英國有名的長弓手,射程可達300米左右,就要靠多人曲射玩覆蓋射擊了。但是長弓手沒那麼好運,永遠在最遠射程輸出傷害。一旦敵方靠近,平射也是必不可少的。
唐朝兵書上說:“佈陣訖,鼓音發,其弩手去賊一百五十步即發箭,弓手去賊六十步即發箭。若賊至二十步內,即射手、弩手俱舍弓弩,令駐隊人收”。
可見在二百米到一百米之間,唐軍多了弩這種兵器,根據兵書上的造型,遠端弩應該是曲射的。而弓箭是一百米以內用的,應該以平射為主。
中國歷史上留下的與弓箭有關的壁畫多為射獵圖,講究精度,因此多為平射。而影視中也以平射為主。
而歐洲歷史上英國長弓手以遠射聞名,打得法國騎士人仰馬翻,自然要在影視作品裡反映出來。
因此無所謂對錯。牛頓的棺材板保證,根據劇情需要,想怎麼射就怎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