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當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水往低處流,雲在天上飄,一切都自然和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迴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但是,到來如今,當禪遇到了智慧,當禪遇到了網際網路,當禪遇到了喬布斯,當禪成為了“IOS”,一切變得那麼的自然、和諧和迴歸。那麼,過去的禪與今天的禪究竟產生了那些昇華呢
16
回覆列表
  • 1 # 神木龍唐

    禪就是一種暗物質。不是誰都能感覺到它的本質。它不在五感之內。當你找到了發現它的途徑時,你已經有了新感知能力。

  • 2 # 心智玩家

    格物=戒,格物致知=禪

    這個「物」我們之前解讀過,在我們的意識中,一切已知都屬於「物」。包括一個人的觀念、偏見、執著、貪念、慾望、鄉愿、關心、陳見都屬於「物」,「格物」就是把這些東西統統打破、排除。

    這裡我們還要借用一個佛教的概念:「破文字相」,我們要拋開文字的限制,去感受「格物」背後的真實心智感受,「格物」的心智感受與「戒」的心智感受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格物」就等於「戒」。

    「格物致知」,也就是「格物」以後所達成的「知」,在《大學》中稱為「慮」。而這個「慮」,與佛教中的「禪定」的「禪」也是同一種心智體驗。在佛教中「禪」就是靜慮的意思。

    所以,「格物致知」就等於「禪」。

  • 3 # 龍魂地獄

     什麼是禪?跑路是禪,睡覺也是禪,但你不要睡死,睡死了就不是禪,睡在床鋪上打妄想,那可是顛倒夢想。所謂「行亦禪坐亦禪」,我們不懂也不會,總認為出了禪堂就沒有禪了。古人說:「翠竹黃花皆是佛性,生風欲雨都是禪機。」翠竹黃花為什麼有佛性呢?它又不會講話,還不是透過人的認識與差別知見,這個是翠竹,那個是黃花,所以離開了禪就沒有一切。

      禪是什麼呢?無法可說,就是心,禪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我們的心,所以禪宗又稱為「佛心宗」。

  • 4 # 愛我中華文明

    心定了就是禪導讀 念念在道上,時時刻刻處處都是話頭,都可以參。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去深山老林裡尋找自我,追求安寧,佛告訴你一切在心,心定了就是禪。

      寺廟裡常有專門組織的茶湯會,用來招待施主和香客,這種活動被稱為“普茶”,就是讓大家都來喝茶的意思。當然了,大家專程來寺廟裡飲茶,不是因為寺廟的茶特別好喝,而是為了借廟裡邊的清靜環境,借飲茶一事,讓自己清心、靜心,領會禪的真意。

      歸根結底,吃茶是啟發我們參悟禪境的一種機緣。宋代的圓悟克勤禪師曾經提出一個概念,叫“茶禪一味”。品茶與參禪這兩件事,滋味、意味很接近哪。你們看,一個“茶”字,上面是“草”,中間是“人”,下面是“木”,既包含了大自然的“草木”之靈氣,也包含了“人”對它的認識和品鑑。從色、形、味到觀、聞、品,從用消失講究到茶具的選擇,從茶藝到茶禮,再到茶道、茶文化,“茶”可謂包羅永珍,涵蓋了所有,就像禪的境界一樣。

      吃茶時參禪,就是去品味、領悟茶裡的乾坤,在喝茶的當下去品,啟發自己念念在心地上用功夫,時時刻刻用心參究。我們平日裡修行就是這樣,不只是在唸佛的時候參唸佛的是誰,走路時也可以參走路的是誰,吃餅時可以參吃餅的是誰,吃茶時可以參吃茶的是誰等等。念念在道上,時時刻刻處處都是話頭,都可以參,這就是舉辦普茶會的本意。

      其實參禪是什麼呢,不妨把它想得簡單一點,只要這一剎那靜下來了,心定了,那麼在這一剎那,就已經無限接近了禪道。

      每有來訪者,急匆匆地要向我傾訴煩惱或請求開示,我都請他們先坐下喝茶。常常是,坐下來端起茶杯以後,大家的言談語氣就會和緩許多,原本在他們心裡像天一樣大的煩惱,這個時候再講出來,也不會顯得那樣嚴重。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去深山老林裡尋找自我,追求安寧,佛告訴你一切在心,心定了就是禪。

      心在哪裡,你當下去觀照,心就存在於觀照的這一刻;當下制服了心念,心就能夠安定。昔日禪宗二祖慧可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誠心,揮刀斷臂,拜達摩為師。他對達摩祖師說道:“請老師為我安心。”達摩當即說:“把心拿來。”慧可說:“弟子無法找到。”達摩說:“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經幫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嗎?”慧可這才恍然大悟。

      “心”並非拿在手上的實物,無法“拿來”、“找到”。“安心”也並非是安住胸中的這顆“心”,而是安住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念頭。“心定”,其實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大家可以借任何事情、在任何時機下獲得身心的安定,只要能夠把時刻向外追求的眼光真正收回來,用心去創造、感受內在的和平。

      具體來講,心如何安定?

      首先,不輕易動心起念。心念雖難受控制,但並非不能控制,只要大家收束住這顆急功近利的心,在任何事情面前,退一步,放緩思考,少欲少求,念頭就不至於滿天飛。

      然後,是觀想。所謂觀想,就是找一個物體,比方說一個小小的佛像,將它放在眼前觀看,然後將腦中的想法集中在眼前的佛像上,控制自己不去想其他的事。經常訓練觀想,讓心靈入定,就能有效驅除雜念。

      還有一點,要學會平衡情緒。過分的快樂喜悅,過分的痛苦煩惱,這都會影響心靈的安定,所以說要平衡好,無論快樂還是痛苦,都別太過頭。

      內在的狀態調理好了,生活自然能夠進入一種良性的迴圈當中。要是心是亂的,那麼很多事情就做不好,因為你沒有把握好自己,不能夠明確自己在世間所處的位置,而且你也沒有處理好身心內外的關係,這樣一來,越是努力向外追求,失敗就越多。而一個時時心安氣閒的人,他一定能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下游刃有餘,環境和遭遇的變化不能動搖他,自身的得失成敗也無法左右他,因為他的內在有安定的力量。(一誠長老)

  • 5 # 減法生活

    禪,究竟是什麼?

    何為禪?

    禪,是你每日的回眸;禪,是你每日的出走。

    禪,不是善男信女燒香拜佛;不是青燈黃卷去發成僧。禪,不是清高自傲,虛無飄渺;不是斷情絕欲,漠然人性。

    禪是生活,是智慧,是身心的修養藝術,是心靈的洗滌。能夠享受悠閒生活,平淡處也自有一番喜樂。如果你懂得,人生將無處不禪,無時不禪,無事不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一年好時光。寬容是禪,樂觀是禪,含蓄是禪,平淡是禪,適度是禪。滿目青山是禪,蒼茫大地是禪,綿綿細雨是禪,潺潺流水是禪。行住坐臥,時時處處,禪悟人生。

    千江有水千江月。悟禪者曰:禪是僧客烹火煮茶,是樵夫雲崖伐薪,是凡婦林泉浣紗,是老翁江雪獨釣,是黃童放牧白雲。是時光裡的一朝一夕,是凡世中的一草一木,是山河間的一水一塵。

    禪是透明純粹的。世間萬物皆空,看透看淡紅塵世事,心才能安定。去留無意,寵辱不驚,得失隨緣,拈花一笑。禪坐靜心、雲水禪心,如水人生,單純見底;雲海煙波,飄拂於心。

    禪意是乾淨唯美的。讀一段禪意的文字,可以讓心沐浴一場不染風塵的疏雨; 品一幅禪意的畫卷,猶如坐享一程山水的清歡。

    禪是安靜從容的。禪可以將人生路上的慈與悲幻化成風,讓龐大的內心深處那些別無可居的豐盈,在時光裡悠然成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禪是溫暖明亮的。禪是一盞溫暖的心燈,給迷惘的人照亮歸程。禪是一本深邃的心經,給虛妄的人詮釋真諦。禪是一葉赤紅的菩提,給有緣的人,尋找隔世的記憶。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每行一程,思一程,及時清理內心的紛雜與承重,讓心靈得以沉澱。

    心若靜,風奈何?

  • 6 # 老王說文化

    禪究竟是什麼?我們無需把禪給固定於某一個解釋,因為禪代表的是一種境界與智慧,也是一種文化,每個人習禪悟到的也不同。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講禪,說道行走坐臥皆是禪,這就是一種生活境界,生活無處不是禪。

    禪並不是一種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而且需要我們親自去體驗和感受。而且你在此悟到的,也只能自己受用,別人是無法使用的。也就是說禪宗所講的證。就像很多修禪以後,身心變得更加愉悅、輕鬆、自由,然後這種狀態是外人不能給瞭解的,而你也是無法用語言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禪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是禪的意義,我們可以透過表面的種種而直觀人和事的本質。

    禪講“不以死法與人”,也說明其並不是固定於某一個模式或者規定。我們來看禪宗公案,無不是古代祖師交談的語錄,卻蘊含著大智慧。

    比如我們晚上準備休息、睡覺,然後很多人卻睡不著,為何呢?大多源於在極度安靜情況下,就開始胡思亂想了,想昨天、明天的事,想生活的各種煩惱,想要各種功名利祿,如果我們能夠看清各種問題本質,看清自己內心,就會更容易讓自己放鬆。其實這也是禪。

    禪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正常生活充滿著柴米油鹽醬醋茶,上有老人下有妻兒,工作學習等等,這些事情背後衍生出各種煩惱。而修禪的人,對於這些事情更看清其本質,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禪是永恆的幸福、真正的快樂。禪最終的目標,就是要達到永恆的幸福,得到真正的快樂。

    最後禪究竟是什麼?沒有答案,沒有標準,你心中認為是什麼那便是什麼!

  • 7 # 墨升

    禪是心中的味道,無去無來。鐵樹萬花開[耶][耶][耶]

    我寫一個《敬》字。禪在哪裡?能看到多少動物[大笑]

  • 8 # 鐵筆禪心

    是什麼?這樣的問題都是凡夫的思維方式。因為任何一個事情都沒有一個答案。你說東就不是西。莊子的《南華經》理說,一匹馬,你能夠把它描述清楚嗎?狗

  • 9 # 晨起天寒著僧袍

    參禪

    明心找到如來藏它是必須要靠智慧的,要靠智慧來參禪而不是靠打坐。參禪的意思,參就是參究的意思,就是深入地去研究、去探討;探討什麼呢?探討禪,禪其實就是如來藏在哪裡?所以參禪的意思,就是要用智慧去找到如來藏在哪裡。

    ——[三乘菩提-勝鬘經講記]

  • 10 # 使用者6409336153866

    我來說一下。

    禪就是修身養性,外在與內心表現為靜,是需要一系列的身心鍛練去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衡態,以此溶入宇宙的執行。

  • 11 # 秋風若起

    禪指的是每個人真心,不是我們虛幻的意識心,從佛教而言,每個人都有八個心,分別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分別對應的是能看的心、能聽的心、能嗅覺的心、能品嚐味道的心、能感知觸覺的心、能思維判斷的心、能負責決定的心,而阿賴耶識就是每個人的真心,負責儲存我們此生以及往生所有的念頭、思想等,儲藏著一切的種子。

    那禪指的就是這個真心,在佛法看來,是這個心出生了萬法,出生了世間萬物,出生了前七個心,前七個心可以成為妄心,因為是可以生滅的,而第八個心阿賴耶識則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連佛陀也無法滅掉一個螞蟻的心,又被成為真如、真心、本來面貌、如來等,真因為有這個心,所以才推動眾生不斷輪迴。

    而找到這個心在佛教中成為明心或者開悟,禪就是找到自己的本心或者這個真心。

    佛陀拈花微笑,金色頭陀悟得自己的真心。

    慧可禪師(禪宗二祖)問道:“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師道:“諸佛法印,非從人得。”

    慧可禪師(禪宗二祖)聽了很茫然,便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師回答道:“將心來,與汝安。”7

    慧可(禪宗二祖)禪師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覓心了不可得。”

    祖師於是回答道:“我與汝安心竟。”

    慧可禪師(禪宗二祖)聽了祖師的回答,當即豁然大悟。

    僧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門雲:“胡餅”。

    所以,每個人開悟的因緣都是不同的,有的隨機問答,有的呵佛罵祖,有的答非所問,但所有都是當下意有所指,因為不能將這個心在哪裡明確,告訴學人或者來求禪的人,必須隱覆密意,這才是佛法最大的密,避免成就謗法、盜法之罪業。

  • 12 # 感恩生命裡的遇見

    禪。只是一個名稱,指的是人自己體認到的一種超然的狀態。

    這個狀態透過各種方法的修持人人都可以達到,這個狀態人人都身在其中而不知道而已,不需要向外尋求,只需自己體認,還有個別人已經找到而不自知。你可以認為就是你眼前的空空如也,籠罩你的四周,籠罩地球,充滿宇宙,無限存在,你也可以暫時認為無有盡頭的虛空就是它,也可以身心與宇宙同體,你的所思所想充滿宇宙,宇宙就是你思維的場所以體認它的存在,但也不是虛空,只能如此比喻。

    歷代覺者以各種形式來教人認知,體認到以後就要時時刻刻保持,並在生活當中的大小事情當中融會,漸漸的會讓我們的人格趨於圓融直至圓滿。

    所有的語言只能是個工具,以盡最大可能說清楚它的存在,此存在即是智慧,即是無煩惱,即是什麼都不是,什麼也都是它的存在。

    我們的所有知識是向外求,而它只能由自己內在而生,由內而生的它即是智慧也謂之禪。

  • 13 # 知島

    有緣來答你的題。

    禪字,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單。簡單的心就是禪。簡單的心,只考慮當下,攝心一處就是禪了。

    舉個例子,你吃飯的時候,就只是吃飯,不再看手機電視,不再跟人交談,不再想工作的事,不再想吃完飯幹嘛。

    簡單的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事的時候不分心,更不擔心。

    你走路的時候,就是隻是走路,走一步再走一步,不必考慮先一步的事,專注於當下就是禪。

    白天有人說你得癌症了,你晚上照樣得睡得香,這就是禪。

    白天有人說你買彩票中大獎了,你晚上照樣睡得香,這就是禪。

  • 14 # 天地文化TD

    什麼是禪?

    華嚴有海印三昧,三昧就是禪,法華有法華三昧,淨土宗有一心不亂,萬緣放下就是禪,南傳修的毗婆舍那叫內觀,也是禪,安那般那(數息觀)還是禪,大乘所講的奢摩他,三摩,禪那都在講定,禪後面都加一個定,這個就是功夫,到最後智慧開的時候叫禪悟,悟了,最後一個階段叫證,有內證的功夫,所以,禪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困難,所以,什麼是禪?直接了當的定義就是,佛的心就是禪,因為他是定慧均等,充滿大般若智慧的定就是禪,所以,佛稱為正覺世間,我們稱為迷惑顛倒的世間,一個是正知正見正覺正觀正念的世間,一個是錯覺,虛妄的執著,虛妄的分別的一個世間。禪是什麼?就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清淨心,柔軟心,智慧心,平等心,慈悲心。所以佛的心就是禪,佛的心就是涅槃的妙心,涅槃就是整個佛教的中心思想,涅是不生,槃是不滅,不生不滅的清淨心就是整個佛教的核心。究竟覺悟的心就是禪,徹底解脫的心就是禪,徹底自在的心就是禪,徹底無貪的心就是禪,徹底無瞋的心就是禪,再簡單的講,內心沒有任何掛礙就是禪,降伏自我就是禪。阿含經就一個名詞,涅槃。大乘的名詞很多:如來藏性,一真法界,一實相印,究竟空,如如等等,大圓鏡智,即心即佛都是。禪的終極目標就是明心見性,明心就是明本心,瞭解每個人存在的般若智慧的大用的智慧心,見性就是見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為什麼要學佛?就是要邁向生命的圓滿,因為我們是有缺陷的。禪即現實又超越,即超越又現實。

    汪星伯小孫 鎮紅 2020.11.22

  • 15 # 周延龍詩歌原創

    減字木蘭花:登臨有悟

    心生永珍,拾級休從身後望。悅此登臨,物法塵緣次第深。

    絕句:禪悟人生

    秋冬春夏事,業力與無常。

    五律:禪悟

    思維窠臼老,境界脫樊新。

    日月徒惆悵,春秋貴自珍。

    迷當參變道,智鎖緒蒙塵。

    五絕:觀復

    融混能觀復,陽西月在東。

  • 16 # 南山大叔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是一種思維出智慧的生活方式。俗話說: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入靜的方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佛性的一面,不是說:眾生都是未來佛嗎?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心靜若禪,那麼,這個人,其實就擁有了一種智慧,更是擁有了一種佛性的修養。

    這種智慧,這種佛性的修養,是來自對人生慾望的暫停和遠離。一個人,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上生存,免不了受到塵世種種慾望的糾纏,有些慾望,得不到,我們卻拼命地去想擁有,去絞盡腦汁地謀求,到了最後,我們才發現,其實,這些東西,我們根本已經求不得的了。於是,我們就會在痛苦地反思之後,用另一種方式,來回避,來化解,這,就是遠離慾望,用心靜的方式,更靠近禪性的理解。其實,這就是一種智慧,更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最佳選擇。

    一個人的選擇,還有很多。有些人,在自己陷入疾病狀態的時候,因為身體的飽受折磨,他們也會透過其它方式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安慰來化解自己所受的痛苦。比如,讓自己心靜下來,甚至透過信佛的方式,來讓自己躲避生老病死的恐懼和折磨。而當自己真的心靜下來的時候,自己,似乎也更靠近禪心的了。這時候,自己的身心就會放鬆下來,而疾病,有時候,甚至就會遠離了自己。其實,這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具有佛性的修養所積累的恩德。

    一個人,在和自己所交往的人群中,進行各種方式的共通和往來,很多時候,我們會放不下一些東西。當自己所思所想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放不下這些東西,然後,會怨聲載道地抱怨對方。其實,這樣的彼此抱怨,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回報。和一些人群往來,當我們放不下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也只能讓自己遠離怨聲載道的環境,讓自己的心靈暫時安靜下來。

    也許,我們會找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竹筒流水;這個地方,梵音聲聲;這個地方,風鈴悠揚。我們在如夢似幻的環境中,悄然入靜,入心,入禪··· 而當我們真正入靜的時候,那些怨恨,也許,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的了。所以,一個人,在遇到自己憤恨和怨氣沖天的時候,讓自己靜下來,是一種真正的智慧,也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人生之中,有很多東西,其實,我們都會錯過。比如,一個人美好的愛情。有些人,會在自己最年輕的時候,遇到自己最刻骨銘心的愛情,而事實上,最初的愛情,往往沒有最美好的結局。很多人,就此遠離了彼此的世界,從此再也不會相見。就這樣,那些曾經過往的故事,就會在一個人的心裡沉澱下來。一個人,只有經過歲月洗禮之後,才會真正的醒悟,那些得不到,那些愛別離,其實,就是人生的一種遺憾的美麗。而這,就是一個人頓悟之後的禪心體現。

    當一個人走過歲月的種種得失和遺恨之後,當一個人經歷了人生的種種風風雨雨之後,當一個人明白了自己只不過是這個世界的匆匆過客之後。就會猛然醒悟,悄然頓悟,然後,會想方設法地讓自己靜下心來,用心如止水的方式,用靜水深流的方式,去靠近禪性的修養,也許,這就是心靜自然禪的最佳解釋吧。

  • 17 # 走過的大林

    禪是什麼?禪修的是一種內心的安寧。

    對於塵世的紛擾,看透皆放下,不會過多執著,修身養性,坐看庭前花開花落,修一份平常心,對於物質沒多大追求,更多的是靈魂上的深度交流。

    雲淡風輕的態度,大智若愚的人生,註定一生波哥,卻隱居山林,坐一名閒雲野鶴,也樂在其中,閒情逸致,寄情于山水之間,慢慢生活。

  • 18 # 菩提月滿西樓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這是禪。狗子有佛性也無?無。這是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也是禪。

    禪是什麼?禪是超越了二元論、只可意會不能言說的東西。用二元論解釋絕對“一”的存在,本身就是矛盾。這就像當年佛說法四十九年,然後又全盤否定,說佛說法者是謂謗佛一樣。

    其實上面的話看似自相矛盾,實際上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一個是立足天下一體、絕對一的角度去說,另一個則是建立在相對性二分法上去看。比如說到“好”,是我們先假定出一個“壞”的標準,“好”是相對於那個“壞”來說的、是相對的,也是隨時可以轉換的。

    時下俞敏洪“女性墮落”論引發熱議:為它叫好者,無非是站在男權的立場上抨擊女性;說它是“紅顏禍水”翻版者,則是站在女性立場上駁斥男權。同一標的物卻擁有了正反兩個屬性標籤,可見二元世界“好”與“壞”的荒謬性,絕非真實。

    佛法之所以稱為心法,是因為它考量一切只有一個標準就是“一心”,萬法唯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不比眾生高貴,拉屎放屁和禪堂打坐一樣同是修行。這裡面的契合點就是平等心,無高下分別的心。

    會用此心,青山無處不道場,舉手投足皆具禪意。禪是佛心——佛心無非平等心、清淨心、覺心而已。哪關什麼形式。

  • 19 # 東華禪寺

    禪,將成為二十一到二十二世紀人類社會中最流行的話題。因為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初,溫飽、生存、物質問題基本上已經得到解決。二十一世紀將是解決我們心靈問題的世紀。

    一旦進入心靈問題,宗教的作用就會得到發揮。但是宗教有它的侷限性,而真理是超越宗教的。所以大家也要超越宗教,透過宗教這個載體所能獲得的真理是非常有限的。過去的祖師,尤其是禪宗的祖師,都超越了宗教與宗派的侷限。

    有人會問:佛教是宗教嗎?佛教既是宗教,也不是宗教。佛教是科學嗎?佛教既是科學,也不是科學。其實,將這兩句話用於佛教的禪宗最為貼切。

    禪:注重當下

    禪超越了宗教。因為禪只注重當下,只解決眼前、當下的問題。修禪者只抓住當下不放,當下的問題不解決就不撒手。當下的問題抓住了,解決了,他就撒手了。

    他絕對不會發現問題,等到明天或者後天再來解決。禪的特點是一旦發現,就立刻抓住不放,當下解決。一旦解決,就把它放下,讓它即刻煙消雲散,不留痕跡。

    所以過去的禪師,事情或者問題沒有讓他見到、聽到、碰到便罷;一旦讓他見到、聽到、碰到,他會立刻處理,立刻解決,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今日事今日畢,明天還有明天的事。

    禪者的心態是隨時歸零,不歸零就不是一個真正的禪者。一個禪者的心,任何時候都是空空蕩蕩的,有東西就吸收,吸收完了就放下。一個人只有做到讓自己的心隨時都能歸零,才會真正的幸福、愉悅、解脫。只要心存一物,就不能與萬物融為一體,就無法解脫。

    禪:空掉頭腦

    七天對於一個禪修者而言是很短暫的,剎那間就過去。所謂的時間、空間都是頭腦的產物,就心而言,時空是不存在的。只有把頭腦空掉,你才能超越頭腦。

    為什麼人人都被時空束縛,覺得時間過得太快,每天都過得很緊張呢?就是因為大家天天都在使用頭腦,頭腦沒有歸零,沒有與心合二為一。由於長期使用頭腦,大家就忽略了心靈,忽略了心靈所能帶來的幸福。

    如果你能學會不用頭腦去思維、分辨、判斷,讓頭腦時刻保持空的、澄明的狀態,當你遇到問題時,前一秒鐘可能還沒有答案,後一秒鐘答案就出現了,你的問題就解決了。

    你們可以嘗試一下,不做計劃,不做準備,直接去面對問題。這時候你會發現,你心中自然會有答案。往往你做了周密的計劃、充分的準備,當真正遇到問題時,你會發現,現實與你所做的計劃完全不一致,你準備的根本用不上。

    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當遇到問題時,更多情況下靠的是你的直覺、你的靈感、你臨場的發揮。為什麼呢?根本原因就在於頭腦是有侷限的,只有心靈的力量才是無窮無盡的,只有禪的力量是不可計、不可量、不可測的。

    祖師們講,學道先學貧,貧來貧去道方親。這個“貧”是空的意思,也就是要放下。你放下得越多,你就越貧。越貧,你離道就越近,你就越能感受道。既然大家都是來參禪,體驗禪的,那麼就請按祖師們所說的去做,先學會放下,把自己的身心都空掉。

    禪:身心大死而後重生

    禪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重生。在重新出生之前,必須先讓自己的身心大死一番。其實大死一番很簡單,就是放下,不做計劃就行了。例如晚上九點一打板,就趕快刷牙、洗臉、睡覺。

    早上四點一打板,就趕快起床、刷牙、洗臉、上早課。當你能與鍾板融為一體,就意味著你能與道融為一體了。因為寺院的鐘板與道是相通的,一體的,所謂鍾板即是道,你的節奏與鍾板一致,就意味著你與道融為一體了。鍾板乃龍天的耳目,諸佛的號令。

    鍾板制度是誰制定的呢?是過去開悟的祖師制定的。他們就相當於連線到電源——發電廠的電線,是電的載體。師父也相當於一根連線到源頭的電線。

    而鍾板即是法器,法器一響,你只要聽從法器的號令行事,就等於與師父這根電線接通了,融為一體了,你就獲得了電能,你也就與源頭的力量接通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與師父相應,溝通,融為一體。

    現在的眾生都很有自己的思想、見解,做什麼都要有計劃、安排。過去佛門裡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今天社會上的人都把它理解成負面的意思——得過且過。實際上這句話的意思是正面的,而且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我們出家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今天不計劃明天的事。而且撞鐘的時候,身、心、物(鍾),三者合一,這樣撞出的鐘聲才有生命力,才能喚醒娑婆世界的眾生,加持娑婆世界的眾生,讓娑婆世界的眾生聞到鐘聲,當下就能獲得解脫。

    如果鍾是鍾,我是我,心是心,三者沒有合一,人在敲,心跑了,也就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狀態,那麼這樣的鐘聲就沒有加持力,也喚醒不了眾生。

    過去的祖師為了教弟子如何敲鐘,就方便善巧地打個妄語,說敲鐘就如同敲佛菩薩的身體。徒弟一聽:那還得了!敲鐘就等於“咚咚咚”地敲打佛菩薩的身體!

    那該怎麼敲?你就得用心敲,用恭敬心敲,用清淨心敲,用專注的心敲,所以敲出的鐘聲才有加持力,眾生聽到你敲的鐘聲才會受到觸動,菩提心、慈悲心才會被喚醒,才會開悟。過去的祖師在度眾生時,都是用方便善巧的方法,鐘鼓的制定就是其中之一。

    ——摘自【萬行大和尚開示】禪是什麼

  • 20 # 無言爾

    禪,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禪,可以幫我們找回那顆被忽略已久的真心,並將其盪滌乾淨;禪,是修身養性,心靈養生的法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輻射避難所幸福度過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