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
2 # 心血管黃醫生
最新發布的《中國大腸癌預防和篩查白皮書》顯示,我國腸癌發病和死亡率從30歲開始,到40-45歲以後迅速上升。約八成左右的直腸癌患者被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但其實直腸癌如果早期能被發現,5年的生存率可高達90%以上。
腸道作為人體最勞累的器官,可謂是小姐身子丫鬟命!80%的消化和吸收在腸道內完成,90%的毒素靠腸道排出,一直幹著最髒最累的活,也最容易出現健康問題!
腸癌一旦發現就是中晚期了嗎?這幾個訊號,一定要及時發現!
一、腹痛、腹瀉
結腸癌患者多為右下腹部不適或隱痛,排便時疼痛可能加重。近一半左右的患者可發現腹部包塊,晚期結腸癌患者可能由於癌腫浸潤而使包塊固定。腫瘤的生長也會影響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現腹瀉症狀。
二、頭暈乏力
由於貧血引起的,患上腸癌後長期失血,血紅蛋白會慢慢下降,容易出現貧血。常常表現為頭暈、乏力、心慌、氣短等。
三、便血、便秘
腫瘤含有大量的毛細血管,且在腸道內隆起,越來越大,很容易出血。糞便帶有血、粘液或膿液,多為暗紅色血便。當腫瘤生長到整個腸腔的3/4環周時,導致腸腔狹窄異常,患者可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的症狀。
四、噁心不適
腸道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消化功能,進食後,食物不能儘快的被消化吸收,往往還會引起胃部的不適,常常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
如何才能降低患腸癌的風險?1. 飲食預防
要減少精細食物的攝入,多吃粗纖維食物,減少紅肉與加工肉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經常便秘、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
2. 增加運動
現代人的運動量變少,腸道的蠕動變慢,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而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24%左右的大腸癌風險。每天從事30分鐘的有氧運動,也可減少腸道息肉轉變成大腸癌的風險。
3. 定期進行體檢
腸癌高危人群要增強篩查意識,積極做好篩查。大腸癌的篩查方式包括大便隱血試驗、乙結腸鏡、纖維結腸鏡、CT-MRI模擬腸鏡、糞便DNA檢測等。
-
3 # 消化內鏡劉醫生
作為內鏡醫生,我統計了我科最近2年腸癌發病情況,早期腸癌發現率是24.5%,這些早期腸癌基本上就是一息肉,內鏡下切除後病理提示區域性癌變。所以說,並不能說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隨著腸鏡篩查率的不斷提高,我想早期腸癌會越來越多,晚期腸癌只會越來越少。
-
4 # 全科馬醫生
首先腸道又被稱之為“沉默性的器官”,也就是說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不易被發現,早期病程長,如果一但進去中晚期的話病變速度很快,腸癌細胞早期小所以不會對腸道功能造成明顯的影響,但是隨著腫瘤生長,不斷刺激腸道,而且還會引起感染腸道,壓迫大便或者引起腸道梗阻,所以中晚期腸癌幾乎無法治癒。下邊馬醫生為大家解答如何有效降低腸癌的分險?
1、首先要注意飲食
飲食習慣對於胃腸道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長期進食一些辛辣刺激油膩食物、長期進食一些精米精面、長期進食一些醃製品、燒烤等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的致癌物質較多,而且缺乏腸道所需的膳食纖維,所以儘量進食一些膳食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水果,進食要葷素搭配。
2、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和作息習慣
排便習慣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腸道功能的情況,由於長期不按時排便,長期有憋著的習慣,長期熬夜等,這些習慣很容易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導致出現腸蠕動減弱、腸液分泌異常、腸道吸收合成功能紊亂,所以會導致出現便秘、腹瀉、腹脹等症狀,長期的便秘會導致腸道吸收的毒素堆積過多,一定程度上也會引起腸道病變。
3、腸道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
腸道疾病有很多,有急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息肉等,這些疾病對於腸道的損傷還是很嚴重的,腸炎可以短期內能治癒,癌變的機率不大,但是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這兩種疾病治療難度大,而且需要長期的治療養護,如果不注意治療癌變的分險較大,還有腸道息肉,腺瘤性的息肉如果不及時切除治療,也會誘發腸癌。
因此對於腸癌這種疾病早期要定期體檢,這樣可以有效排查腸癌,還要注意養護胃腸道,提前預防。
-
5 # 腫瘤專家姜爭
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及小腸腫瘤,結直腸癌高發,從臨床資料看,大約80%的腸癌患者就診時已發展為中晚期,早期腸癌的臨床診斷率僅為15%,而早期腸癌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93%以上,根治切除腫瘤後大部分患者不會出現復發,可達到臨床治癒,預後是很好的。
為什麼腸癌發現就是中晚期?1、腸癌具有隱匿性,大部分腸癌早期是無明顯異常症狀的,即使出現便血、腹痛、腹瀉等症狀,但症狀不明顯多數會被忽略。
2、易於其他疾病混淆,隨著腸癌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便血、腹瀉、便秘等明顯異常,但這些症狀又易於痔瘡、痢疾、腸炎等疾病混淆,繼而被當做痔瘡治療,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3、無腸道篩查意識,大部分人不會主動做腸道篩查,一是對腸癌缺乏認識,二是腸鏡預約時間較長,若是無痛腸鏡還需要麻醉師和專業檢查人員,三是對肛門指檢、腸鏡這類侵入性檢查難以接受,覺得不好意思或者害怕,但隨著醫療進步以及醫師操作熟練程度,檢查不適感已大大降低。
肛門指檢和腸鏡檢查對腸癌早期篩查較為重要,能有效發現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變,將腸癌扼殺在萌芽中。
腸癌的誘因有哪些?腸癌的發病因素尚不明確,但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年齡、遺傳、腸道疾病等都會增加腸癌風險。
1、飲食:長期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飲食、喜食醃製、煎炸燒烤、類食物,且體內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長期菸酒史等。
2、生活:久坐不運動、超重、熬夜、長期焦慮、緊張情緒等。
3、年齡:40歲以上人群多發。
4、遺傳:有腸癌家族史,直系親屬中患有腸癌,本人患腸癌風險升高,尤其是家族腺瘤性息肉病,若不及時治療,百分百會出現癌變。
5、炎症性腸病:長期慢性腸道炎症久治不愈,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蟲病等,久治不愈都會增加腸癌風險。
6、腸息肉:絕大多數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一經發現要立即切除,以免其癌變。
7、其他:長期闌尾炎史、膽囊炎史,或切除闌尾、膽囊十年以上,或有盆腔放療史等。
腸癌的訊號有哪些?1、便血:糞便與腫瘤摩擦後出血,多是黏液便、膿血便,糞便與血液混合,顏色呈暗紅色,出血量不多,若腫瘤距肛緣較近,便血顏色可呈鮮紅色,要注意和痔瘡的滴血、噴血、鮮紅、無粘液、血液不與糞便混合相區別。
2、大便性狀改變:正常為黃褐色、圓柱狀糞便,若腫瘤體積較大,可能會出現大便變細、變扁、有凹槽血痕的情況。
3、排便習慣改變:每天排便次數突然增至5-6次,甚至每天10幾次,每次量不多但老感覺排不淨,且便秘和腹瀉交替,伴裡急後重感。
4、放屁增多:排除飲食、藥物、腸道菌群等因素影響,最近突然頻繁放屁,且腥臭難聞,還伴有其他異常症狀,要引起重視。
5、腹痛、腹部包塊:初期多為間歇性的腹部隱痛,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的隱痛,部分人會出現腹部陣發性絞痛,有時還會摸到腹部包塊,質硬有一定活動度,後逐漸發展為固定包塊,不宜推動,按壓時有痛感。
6、腸梗阻:突然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的症狀,高齡體弱的腸癌晚期患者較易出現,若是不完全性腸梗阻,症狀相對較輕易被忽略。
7、全身症狀,如貧血、乏力、莫名消瘦、低熱等。
如何降低腸癌風險?1、飲食方面: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保持低脂飲食,多飲水,適當補充維生素、葉酸以及硒、鋅、鎂等微量元素,儘量戒菸酒。
2、生活方面:勿久坐,控制體重,保持健康作息及輕鬆心情,學會紓解壓力,多運動促進腸道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3、積極治療腸道疾病:出現炎症性腸病、腸息肉、腺瘤、肛周疾病等,要積極治療切勿拖延,對於腸息肉一經發現要立即切除。
4、重視腸癌篩查:建議將肛門指檢、糞隱血試驗、腸鏡檢查作為常規檢查專案,早發現早治療。
總的來說,腸癌是可預防的,其發展過程較為緩慢,只要在這期間及時切除癌前病變,定期複查,完全可以降低腸癌風險。
-
6 # 全科掃地僧
腸癌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但多數腸癌患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易被大家忽略,進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部分患者一經診斷,已處於中晚期,預後較差。引起腸癌發生的原因眾多,為了預防腸癌的發生,我們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注意定期篩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對於改善預後很重要。
腸癌包括大腸癌和小腸癌,其中以大腸癌最多見,大腸癌主要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腸癌的發生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因素的影響,常見的引起腸癌發生的因素主要有:
1、不合理飲食:如長期進食高脂肪、高熱量、紅肉類和加工肉類等食物,進食新鮮蔬菜、粗糧等食物少。
2、吸菸:菸草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其中很大一部分物質具有致癌性,所以,大家應不吸菸,避免被動吸菸,已經吸菸者應戒菸。3、酗酒:長期過量飲酒同樣會增加消化道腫瘤的發生,所以大家應儘量不飲酒,難以戒酒者應嚴格限制量和頻率。
4、缺乏運動:缺乏運動者發生肥胖、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的機率也會增加。
5、肥胖和超重人群:這類人群同樣也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6、患有癌前病變:如患有腸息肉(特別是多發息肉)、炎症性腸病、腺瘤等。7、其他:如家族史、年齡超過40歲、患有糖尿病等。
為了預防腸癌的發生,我們應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入,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要積極戒菸、限制飲酒、適當運動、控制體重、規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態,並積極治療息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並注意定期篩查。
-
7 # 腫瘤科齊大夫
我國已確診的腸癌中,早期腸癌只有20%,絕大數多為進展期(中晚期)腸癌,治療效果和預後會不太理想。
主要原因是早期腸癌症狀不典型,容易跟消化不良、吃壞肚子、痔瘡等疾病混淆,不易引起患者重視,一拖再拖從而拖成腸癌。還有跟飲食習慣有緊密聯絡,多高動物蛋白、高油高脂肪、精細食物的攝入,缺乏膳食纖維,不吃蔬菜水果等,也會增大腸癌風險,此外,也跟遺傳有一定關係。
中晚期的腸癌,很大程度上已經發生了轉移,單發或者多發轉移,經過放化療、靶向藥、免疫治療,可以得到有效緩解,甚至有機會獲得手術治癒機會。但如果是多發轉移,則會喪失手術機會,只能透過綜合治療,來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期。
中晚期的消化道腫瘤,通常伴隨腹痛、腹脹、腸梗阻、腹水等症狀,患者會痛苦不堪,在治療時,可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特別是中醫三位一體療法,能緩解臨床患者不適症狀,降低痛苦,被廣泛應用於中晚期的消化道腫瘤治療中,也可減毒增效,增加患者食慾、提高生活質量。
總體來說多發轉移的腸癌晚期,預後不良,患者和家屬要承受巨大痛苦。因此,腸癌重在預防,或者早發現、早治療。在平時生活中,應均衡飲食,少葷多素,少吃過精細和高油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久坐、適當運動,有家族腸癌和腸炎性疾病的,40歲後須做腸鏡檢查,都可有效降低腸癌的風險。
-
8 # 條小高
瀏覽了所有回覆者,基本全是西醫。為什麼會腸癌被西醫發現就是中晚期,早期真的一點症狀都沒有?
這個要從中西醫治療的區別去分析。
西醫為什麼會發現腸癌,它判斷的唯一標準是CT,MR,組織化驗,這是西醫診病的理論基石。可是,從以上的分析,我不知道從那些資料告訴患者有腸癌症狀。
中醫為什麼要辯症治病,因為中醫認為患者有症的時候,就認為人體出現健康問題,就應該著手進行治療,可是西醫用任何儀器均不能檢查出身體有問題,為何?因為中醫是以氣血體系去診斷,西醫只能夠驗血,可它不明白除了西醫能檢查的血液以外,還有它不能檢查的氣,氣為陽,力量的象徵,請問西醫有一個儀器能檢查去人體內部的力量資料嗎?西醫只是半醫中的半醫,只能治療眼睛看到的病症,看不到的診不了治不了。中醫為什麼能由外之內?這個從西方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給出了答案,為什麼他能在地球就能知道宇宙的能量守恆定理?無他,發現規律,洞察根本而已。
腸癌發生初期身體必定出現相關症狀:大小便不正常(長期便秘或下痢),所謂的癌就是有積,積就是不該留在人體的卻留在人體,破壞了新陳代謝,舊的不去新的不會來。要去預防就必須普及大眾如何發現自己出現了不正常的症狀(長期便秘或下痢),早期發現只需要把此類症狀消除,當不會發展為更嚴重的狀況。
聰明的人把問題簡單化,愚鈍的或別有用心的當然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該怎麼選擇,你們自己選。
-
9 # 健康界
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很難察覺,很多患者發現時就已經到了中晚期。
如何才能降低患腸癌的風險?1、遠離加工肉製品,遠離腸癌
經常食用紅肉及加工肉製品,如豬牛羊肉及香腸、火腿、肉乾、罐頭肉等,會讓結腸癌的風險明顯增加,而且攝入量越高得腸癌的風險就越高。
2、多吃瓜果蔬菜,遠離腸癌
蔬果富含纖維、維他命、礦物質及其他可以抑制腸癌的化學成分,根據國外研究,每日蔬菜攝取量增加到400克,可降低五成罹患直腸癌的機率。而且瓜果蔬菜中富含的纖維素,還有助於胃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的機率,從而減少腸癌的發生機率。
3、多吃粗糧,遠離腸癌
多吃粗糧對於腸癌的預防也是有好處的。可以多吃一些堅果、玉米及穀類食物等食物。它們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預防結腸癌的發生。
-
10 # 純鈞LHGR
現實情況,跟題目說得差不多。
腸癌通常指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而小腸的原發惡性腫瘤較為少見。
腸癌的問題在於,患者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確診時多為晚期。
就現實情況來講,結腸癌早期發現的可能性還高於直腸癌一點,不過也不多。
症狀方面,取決於病變部位。
右側結腸癌以腹部包塊、腹痛及貧血為多見;左側結腸癌以便血、腹痛及大便頻繁為主,易發生腸梗阻。
右半結腸腔大,糞便為液狀,癌腫多為潰瘍型或菜花狀癌,很少形成環狀狹窄,不常發生梗阻。若癌腫潰破出血,繼發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可有腹痛、大便改變、腹塊、貧血、消瘦或惡液質表現。
左半結腸腸腔細,糞便乾硬。左半結腸癌常為浸潤型,易引起環狀狹窄,主要表現為急、慢性腸梗阻。包塊體積小,既無潰破出血,又無毒素吸收,罕見貧血、消瘦、惡液質等症狀,也難捫及包塊。
不過,結腸癌的腹痛比較難判斷。其疼痛部位通常不確切,可為持續性腹部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當癌腫併發感染或腸梗阻時腹痛加劇,甚至出現腹部絞痛。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腸癌不能透過腹痛的性質進行診斷。但是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網上那些根據症狀自測結腸癌的,基本都不靠譜。
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癌腫影響排便或破潰出血時才出現症狀,多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大便有粘液或膿液、肛門疼痛、便秘、腹瀉等,晚期可有下腹部疼痛。
所以要說的話,腸癌的確是由於早期很難發現,一旦發現就比較晚了。臨床上,整個胃腸癌的早期發現率還不到10%。雖然難以發現,但是不希望大家變成“癌症心態”,也就是說不要輕信網上那些“自測”,那些東西準確率更低,反而增加人的心理壓力,更是糟糕。
降低風險,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於40歲以上、或有腫瘤家族史、或出生在消化道腫瘤高發區的人,即便沒有出現消化道症狀,也應該每年接受一次胃腸鏡檢查,這是最穩妥的做法。尤其是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人,一年一次胃腸鏡其實真的很重要的。
此外,就是少吸菸,少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
-
11 # 全科吳醫生
最近這些年患腸癌的人數好像越來越多了,而且還有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被診斷為腸癌。更可怕的是,由於腸癌早期缺乏明顯的症狀,很難被發現,大部分腸癌發現的時候都已經是中晚期了,晚期的腸癌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才能降低患腸癌的風險?1.飲食干預:飲食因素被認為是腸癌的因素之一,大魚大肉、過於油膩、缺乏纖維素飲食被認為與腸癌發病有關。
2.早期發現、早期處理癌前病變: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疾病有一定的癌變風險,我們稱之為癌前病變,早期發現、早期處理是防止和減少結腸癌發生的重要手段。
3.高危人群加強複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腸癌家族史者患腸癌的風險大大提高,加強複查可以及早發現、早期治療。
並不是所有腸癌發現就是中晚期,也有很多人體檢發現早期腸癌,早期腸癌治療效果還是不錯滴,癌症篩查就是早期發現腸癌的可靠手段。1.腸鏡檢查:歐美等發達國家做腸鏡篩查比較普遍,很多民眾在40歲以後每年都做一次腸鏡檢查,挽救了很多腸癌患者。
2.腫瘤標誌物篩查:部分腸癌檢查癌胚抗原、CA125、CA199等腫瘤標誌物會升高。
3.大便隱血檢查:腸癌往往會有出血,少量出血肉眼分辨不出來,但是大便隱血檢查卻能發現肉眼分辨不出的少量出血。
-
12 # 劉永毅醫生
發現腸癌雖不全是中晚期,但早期腸癌被發現的病人真不多,為何?很簡單,絕大多數腸癌早期沒有症狀以及主動篩查的人群不是很多,這兩個原因是最主要的。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糟糕,一些直腸低位腫瘤早期可能有些症狀,比如下墜、便血,或者其它部位的腸癌發生膿血便、大便習慣明顯改變,這些都強烈地發出“警報訊號”,自以為“痔瘡”,拖延、耽誤!
結直腸癌除了5%左右的病人與遺傳基因相關外,絕大多數腸癌可以認為是吃出來的!為什麼現在腸癌發病率直線上升?我們國家2008年新發病例是20多萬人,而到了2015年統計新發病例接近39萬人,估計現在每年應該超過40萬人,其原因就是我們生活好了,吃得好了,但不一定是健康的。
一般認為致癌因素持續作用某“靶目標”20年左右才可能成癌,以本世紀直線飆升,推論也就是改革開放後人們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慢慢地不再是酸菜窩窩頭了,肉吃的多了、精細食物吃的多了。
動物性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食物是腸癌的高危因素已成大家共識。高脂肪、動物性高蛋白飲食會使人體分泌更多的膽汁酸以助消化,其代謝物甲膽蒽為Ⅰ類致癌物,而低纖維素飲食會造成腸蠕動變慢,代謝物腸內停留時間過久,毒素刺激也越久。
精細食物、“好”的食物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臨床研究發現超重、肥胖腸癌患者所佔比例也很大,推論有相關性,一部分學者認為肥胖人群患腸癌風險是其他人群的2倍以上。還有久坐不動的人群患腸癌風險也高,可能也是腸蠕動慢、肥胖的原因。
-
13 # 小克大夫
首先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情況下不注意治療,一拖再拖,最後發現已經是到了中晚期,但是腸癌到了中晚期後只有手術治療、放療及化療,有些嚴重者存活率還是比較低的,因為腸道是人體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場所,所以癌變或是手術治療後會影響腸道功能因此會導致營養成分吸收不良,腸癌五年存活率並不是很高。下邊小克為大家普及一下該如何預防腸癌的出現?
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垃圾食品也是很多,而且很多人群喜歡吃一些腥辣刺激油膩食物,喜歡飲酒吸菸,其實這些飲食習慣都會不同程度的破壞胃腸道,所以會容易導致粘膜保護屏障破壞,容易導致粘膜上皮細胞的異常改變,因此飲食要清淡,多進食一些溫熱軟容易消化的食物(米粥、肉菜湯等)。2、避免進食一些發黴的食物、避免進食一些油炸食品、燻烤食物、醃製品,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很多致癌物(亞硝胺),因此長期使用很容易導致癌變,所以飲食一定要注意衛生及營養,因此飲食需要注意搭配,注意纖維素的攝入,注意肉類食物和蔬菜水果的搭配食用。3、注意各種腸道疾病,早發現早治療,腸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息肉等病變,這些病變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腸粘膜,容易導致正常菌群的破壞,所以會容易導致癌變,所以對於腸道疾病早發現早治療,還需要定期複查。
-
14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腸道雖然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之一,所以腸道出問題的時候不容易被發現,這也就導致腸道發現疾病就是癌症了,而且還有很多人是中晚期,但實際上,如果平時能夠稍微留意下,是能夠及時的發現腸道的問題的,腸癌也是可以及時的發現並且預防和治療的,比如長期的便秘,會大大增加腸癌的風險,或者飲食不夠合理,比如經常吃零食,經常吃各種刺激性的食物,情緒不穩定等等。
那麼腸癌發生時一般會出現什麼症狀呢?如果發生以下幾種症狀,那麼建議及時的就醫,以免發生更嚴重的後果,比如:大便次數突然增多,大便不成形或者稀便,大便帶血或者黏液,便秘、腹瀉、或者兩者交替,大便變細,中下腹部疼痛輕重程度不一。而嚴重的還會出現貪血,消瘦,乏力,水腫,發熱等等症狀,如果遇到這些症狀,不要耽誤治療。
那麼預防或者降低腸癌風險,其實也比較簡單,從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上進行調整:
1.均衡膳食,飲食葷素搭配,粗細搭配。
2.多吃蔬菜,其中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潤腸通便。
3.足量飲水,每天1500-1700ml,最好是溫開水。
4.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5.每天適量的運動,不少於1小時。
6.控制動物性食物的攝入,畜禽肉精瘦肉每天40-75g,海產品每天40-75g。
7.少吃零食,少吃高糖類的食物,會擾亂腸道菌群。
8.保持良好的情緒。
9.每天睡覺前以及起床前,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揉腹分別50次。
-
15 # 腫瘤醫生關天宇
建議如下人群儘早篩查:
①存在腸癌家族史、糞便隱血、有消化道報警症狀(腹瀉、腹痛、腹脹、便血、便秘、消瘦);
②存在高風險且因各種原因不願意或不接受腸鏡檢查的人群;
④飲食生活習慣不良的人群可選用基因篩查的方式預防腸癌;
⑤曾有結腸癌癌前疾病者(如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蟲病等);
⑥凡有大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40歲以上者,應每年進行一次例行篩查。
回覆列表
直腸癌的預防措施如下:
1、合理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富含維生素C及苦味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黴變的食物及紅肉,戒菸限酒;
2、適量運動:加強有氧運動,每天1次,每次30分鐘,每週運動5天,運動後年齡和心率之和不要超過170次/分;
3、定期體檢:年齡大於50歲的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4、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