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在場齋
-
2 # 風中追風374
1114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率軍向其宗主國大遼(也稱遼國、遼朝)發起挑戰,並在很短的時間內擊潰了遼軍主力。1115年,完顏阿骨打於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稱帝建國,國號“大金”。自此,金國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在此後的十幾年時間裡,金國大軍橫掃中國北方,相繼攻滅了遼國和北宋。那麼問題來了,金國是如何從一個弱小的女真部落迅速崛起,最終成為北方霸主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恐怕可以找出十種以上不同的答案。不過究其根本,金國之所以能突然逆襲,最大“功臣”當屬其獨特的軍事、社會組織,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猛安謀克”。
猛安謀克是建立在女真人按部落劃分基礎之上的軍事和社會組織單位。原則上,所有女真人都在這個組織之中。此外,後來歸附於金國的契丹人、奚人、漢人也都被編成猛安謀克,納入到這個制度中。
漢語中的猛安謀克是兩個女真詞語的音譯。猛安的意思指“千”(蒙古語mingghan,滿語minggan),它既是一種單位的稱謂(統領一千戶),也是一種官職名稱(猛安勃極烈,相當於千戶、千夫長)。謀克的意思指“百”,是猛安謀剋制度中的基層單位。理論上,每個謀克應該統領300戶(實際情況往往達不到這一數字),其長官是謀克勃極烈(相當於百戶、百夫長)。一般情況下,一個猛安由七到十個謀克組成。
按照規定,每戶中健全的成年男子都必須到軍中服役,家中奴僕也不得例外。唯一的區別是普通男子在軍中擔任士卒,奴僕則成為“阿里喜”,主要職責是充任雜役,為士卒提供服務。每個全副武裝計程車卒都有資格攜帶一至二個阿里喜。(注:根據《金史》中對全國戶籍的統計,1187年、1195年、1207年,每戶平均人口分別為6.59人、6.71人、6.33人)
“平時皆民,戰時皆兵”是猛安謀克的一大特點。每個謀克都是以血親、家族、村寨為紐帶組成的團體,裡面的每個人都和周圍的人存在血親、家族關係,因此在戰鬥發生時,其凝聚力之強是可想而知的。由於大家存在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因此在戰場上往往就會更加拼命,不會出現那種“你行你先上”的情況。
因此,雖然遼軍或是宋軍在人數方面都遠佔優勢,但他們在遇到猛安謀克組織下的金軍時,其戰鬥意志方面就已經輸了一大截。再加上沒有優秀的將領指揮,自然很難與金軍抗衡。“兵貴於精而不在多,器重於用而非於形”正是印證了這一點。
-
3 # 賣香菸的茶花女
1114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率軍向其宗主國大遼發起挑戰,並在很短的時間內擊潰了遼軍主力,1115年,完顏阿骨打,寧府稱帝建國,國號大金,至此金國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在此後的十幾年時間裡,巾幗大軍很少,中國北方相繼攻滅了遼國和北宋,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是如何從一個弱小的女真部落迅速崛起,最終成為北方霸主啦?
關於這個問題恐怕可以找出10種以上不同的答案,不過究其根本金國之所以能突然逆襲,當屬其獨特的軍事社會,組織,也就是著名歷史上的猛安謀克。
漢語中的猛安謀克是兩個女真詞語的音譯。猛安的意思是指既是一種單位的稱謂,也是一種官職的名稱。謀客的意思是指猛安謀克中最小的基層單位,理論上每個謀克應該統領300戶,其長官是謀克勃極烈,一般情況下,一個猛安有7~10個謀克組成。
按照規定,每戶中健全的成年男子都必須到軍中服役,家中奴僕也不得例外,唯一的區別是普通男子在軍中擔任士卒,奴僕則成為阿里喜,主要職責是充任雜役為事主提供服務,每個全副武裝計程車卒都有資格攜帶1~2個阿里喜。
平時皆民,戰時皆兵是猛安謀客一大特點,每個謀克都是以血親、家族、村寨為紐帶組成的團體,裡面的每個人和周圍的每個人存在血親家族關係,因此在戰鬥發生時其凝聚力之強是可以想象的,由於大家存在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因此在戰場上往往就會更加拼命,不會出現那種“你行你先上”的情況。
在這種制度下,金軍的戰鬥力極大提升。儘管遼軍或者宋軍在人數方面佔有極大優勢,但是他們在遇到猛安謀克組織下的金軍時,其戰鬥意志方面早就輸給了對方,再加上沒有優秀的將領,早已輸給了對方。
我們可以看到後來的清朝八旗制度,就是借鑑了猛安謀克的軍事組織制度,也就是猛安謀克的改良升級版。所以說金國為什麼能夠快速崛起。
-
4 # 福建小莆
關於這個問題,恐怕可以找出十種以上不同的答案。不過究其根本,金國之所以能突然逆襲,最大“功臣”當屬其獨特的軍事、社會組織,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猛安謀克”。
猛安謀克是建立在女真人按部落劃分基礎之上的軍事和社會組織單位。原則上,所有女真人都在這個組織之中。此外,後來歸附於金國的契丹人、奚人、漢人也都被編成猛安謀克,納入到這個制度中。
blob.png
漢語中的猛安謀克是兩個女真詞語的音譯。猛安的意思指“千”(蒙古語mingghan,滿語minggan),它既是一種單位的稱謂(統領一千戶),也是一種官職名稱(猛安勃極烈,相當於千戶、千夫長)。謀克的意思指“百”,是猛安謀剋制度中的基層單位。理論上,每個謀克應該統領300戶(實際情況往往達不到這一數字),其長官是謀克勃極烈(相當於百戶、百夫長)。一般情況下,一個猛安由七到十個謀克組成。
按照規定,每戶中健全的成年男子都必須到軍中服役,家中奴僕也不得例外。唯一的區別是普通男子在軍中擔任士卒,奴僕則成為“阿里喜”,主要職責是充任雜役,為士卒提供服務。每個全副武裝計程車卒都有資格攜帶一至二個阿里喜。(注:根據《金史》中對全國戶籍的統計,1187年、1195年、1207年,每戶平均人口分別為6.59人、6.71人、6.33人)
blob.png^_^
“平時皆民,戰時皆兵”是猛安謀克的一大特點。每個謀克都是以血親、家族、村寨為紐帶組成的團體,裡面的每個人都和周圍的人存在血親、家族關係,因此在戰鬥發生時,其凝聚力之強是可想而知的。由於大家存在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因此在戰場上往往就會更加拼命,不會出現那種“你行你先上”的情況。
因此,雖然遼軍或是宋軍在人數方面都遠佔優勢,但他們在遇到猛安謀克組織下的金軍時,其戰鬥意志方面就已經輸了一大截。再加上沒有優秀的將領指揮,自然很難與金軍抗衡。“兵貴於精而不在多,器重於用而非於形”正是印證了這一點。
blob.png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清朝的八旗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鑑了猛安謀克的組織形式。八旗軍相當於是猛安謀克的升級改良版。
不過,猛安謀克這種組織制度也並非完美無缺。事實上,在小規模的社會組織架構中,猛安謀克確實能發揮出精練、高效的特點。但隨著疆域和人口的急劇擴大,這種頗為原始的組織形式就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無論是金國的猛安謀克,還是後來清朝的八旗制度,最終都反而成為帝國的拖累。
-
5 # 一品草堂
提到金國,給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靖康之恥,《射鵰英雄傳》的熱播,更是讓人們都知道滅亡北宋的是金國。從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到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金國崛起為什麼這麼迅速呢?
先了解一下金國的起源。
女真族是我國東北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十世紀初,女真人大多附屬於契丹,其中編入契丹戶籍的稱為熟女真,不編入戶籍的稱為生女真。生女真包括幾十個部落,其中以完顏部較大,到十一世紀中期,完顏部已成為統一女真諸部的核心。1113年,完顏阿骨打擔任女真部落聯盟的酋長(都勃極烈),1115年元旦,阿骨打稱帝,國號大金,定都會寧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阿骨打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對金的崛起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一,改革猛安謀剋制
猛安謀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會末期的部落組織,阿骨打加以發展。他提出“女真、渤海本同一家”的口號,爭取東北地區各部族的歸附,對歸附部族的首領,一律給以猛安或謀克的稱號,規定以三百戶為一謀克,十謀克為一猛安。由於實行了“壯者皆兵”即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謀克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其管轄下的各戶壯丁,平時從事生產,戰時應徵出戰。這樣,不僅能節約財政開支,還能保證有較強的戰鬥力。
二,對契丹族恩威並重
由於反遼戰爭節節勝利,有一些契丹人不斷投降金國。在這些投降的契丹人中,有的願意效忠於金國,有的仍抱有復國的幻想。金太祖對那些以金國為敵的契丹勢力採取堅決打擊的政策,天輔六年(1122年),太祖下詔:其先降後叛逃入險阻者,詔後出首,悉免其罪。若猶拒命,孥戮無赦。對於願意投降和歸順的包括契丹在內的各族勢力,則注意拉攏和安撫。收國二年(1116年)正月,太祖下詔:自破遼兵,四方來降者眾,宜加優恤。《金史》中關於太祖安民宣撫的詔令很多,這些打擊與拉攏並行的政策,爭取了一些民族對其反遼戰爭的支援,安定了征服地區的各族人民,加速了金國力量的壯大。
三,重視農業生產
農為百業之本,一個國家若想長治久安,離不了農業的穩定發展。阿骨打就很重視農業的生產。
在反遼的過程中,對於新依附的百姓,除了手工業者安置在京城,大部分人都安置在適於農耕的地區。收國二年(1116年),遼通州等地民戶800家降附,金太祖命“分置諸部擇善地以處之”就是一例。降民的家屬被允許聚居,對衣食不足者,由政府貸給官糧。並廢除遼朝一些苛刻的剝削制度,減輕百姓的賦稅。又命士兵不得驚擾人民,以免影響農業生產。這樣,大大調動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也鞏固了金朝的統治。
有了穩固的農業,有了足夠強大的武裝,金國在短短几年之間發展迅猛,金建立十年,就滅掉了遼國,並順帶滅了北宋,這一切都得益於金太祖阿骨打的有利決策。
回覆列表
金國的崛起與滅遼,完全是個奇蹟。一群生活在混同江邊茹毛飲血,甲士僅以百計的女真人,竟在短短几 年間迅速壯大,把一個疆域數千裡、軍隊數十萬的遼國殺了個國破朝亡,這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也是 少見的。說起金國破遼的訣竅,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個字:借力打力。而“借力打力”的主角,竟是一種 叫海東青的猛禽。
當時生活在混同江邊的女真人,分為許多部落,完顏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其他有名的像白山、耶悔、統 門、耶懶、徒單、烏古、薄察部等,勢力並不比完顏部小多少。這些部落都依附於遼國,實際上是遼的 屬部。完顏部欲與遼抗爭,首先要“擺平”這許多部落。但明目張膽地吞併,能否成功暫且不論,遼國 肯定不會坐視完顏部如此擴張勢力。完顏部的女真人雖沒學過太極拳,卻也無師自通地使出了借力打力 的高招。他們藉助“海東青”讓遼國收拾其他部落,自己則坐收漁人之利。
生於苦寒之地的遼人,十分喜愛宋朝的生活消費品。他們以北方特產來換取宋朝的物品。宋朝統治者最 稀罕的北地特產是北珠,這種珍珠大如彈子,小如梧桐子,晶瑩圓潤,成為宋朝貴族最時髦、最能體現 身份地位的飾品。但這種珍珠並非遼有,而是產生於女真境內,在今俄羅斯遠東地區以東的大海中,每 年十月大熟,可下海採取。但此時海邊堅冰厚達數米,人根本無法鑿冰以取珍珠。當地有種天鵝,專以 珠蚌為食,食蚌後將珍珠藏於嗉內,而海東青則是獵殺天鵝的猛禽。因而只有捕捉了海東青,才能擊殺 天鵝以取珍珠。海東青產於女真五國城內,當地女真人不肯讓外人來捕捉海東青。遼人不可能勞師遠征 去捉只鳥,只能"以夷制夷",令其中一部落女真人為他們發兵強行到五國城內,從海東青巢穴內抓取海 東青。
宋朝生活消費品—北珠一天鵝一海東青組成了一個鏈,這鏈的第一節就是海東青。這種白爪、小而矯健 的猛禽成了遼人的“穴道”,完顏氏正是敏銳地抓到這個穴道上下其手,得售其奸。他們向遼人宣稱, 只有他們才能攻進五國城捕捉海東青,稱為“平鷹路”。以此抬高自己在女真諸部落中的地位。而當他 們要打擊別的女真部落時,其理由很簡單:他們阻撓我們的“平鷹路”,這一招百試不爽,從沒有失靈 的。
石顯,是耶懶水烏林荅部首領,當金昭祖石魯(完顏阿骨打的曾祖)以條款約束女真諸部時,石顯不服 ,“陸梁不可制”。石魯死時,部隊扶柩歸,他竟把石魯的靈柩給奪了過來。這麼個完顏氏統一女真的 絆腳石,金景祖烏古迺(完顏阿骨打的祖父)數次攻打,都不能克。“景祖自度不可以以力取,遂以詭 計取之”。於是就向遼國告狀說,石顯阻絕平鷹路,不明所以的遼帝果然上當,使人責備烏林荅部說: “你好大膽,竟敢阻絕平鷹路,把你們的酋長送來作人質。”石顯就把他的兒子婆諸刊送到遼國。不料 ,遼人聽信完顏氏,一定要石顯親自入遼謝罪。石顯無奈,只得入遼,被遼流放於邊地。這樣烏古迺就 達到了“以計除石顯而欲撫有其子與部人”的目的。婆諸刊後來參與話剌渾水紇石烈部臘醅、麻產起兵 反完顏氏,被金世祖劾裡缽(完顏阿骨打的叔叔)擒獲後獻於遼國。然後劾裡缽對遼帝說:“婆諸刊如 不還,其部隊恐懼,不肯歸附。”遼主於是就遣婆諸刊回來。劾裡缽就憑著這打一棒子揉一揉的策略, 徹底收服了烏林荅部。而強大的遼國,則成了完顏氏表演太極拳的道具。臘醅、麻產叛亂,劾裡缽平定 他們也是靠海東青。開始劾裡缽與麻產戰於野鵲水,劾裡缽中埋伏,兵敗而歸。這時,臘醅又透過送財 物請來烏春相助。劾裡缽一看無法力敵,只好又使出老招,告訴遼人說,臘醅、烏春等人阻撓鷹道,遼 人當然又當了回槍,遣人向烏春問罪。烏春大懼,連忙宣告與臘醅、麻產“劃清界限”,而劾裡缽以遼 國為強大後盾,趁機把臘醅、麻產給平了。
阿疎是完顏部在統一女真各部落中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對這個強敵,完顏氏再一次祭出了“借力打力 ”的法寶,而用出的道具,還是那隻不知疲倦的海東青。
阿疎是星顯水紇石烈部的首領,當時完顏氏已被遼封為統帥女真各部的節度使,阿疎不服,起兵反抗完 顏氏。金穆宗盈哥(完顏阿骨打的叔叔)率兵平叛,幾仗打下來,阿疎擋不住了,就入遼向遼國投訴。 遼國當然不願意女真各部鐵板一塊全聽完顏氏的號令,於是派使者來調停。盈哥就使完顏部計程車兵穿了 阿疎部落下同樣的服飾,見到遼使來,裝作是阿疎部下,對遼使說:我們部落內自己打自己,關你什麼 事?遼使不辨,以為阿疎誣告,不理而去。完顏部乘機大破阿疎阿疎軍,殺了阿疎的弟弟狄故保。阿疎 無奈之下再次請遼國主持公道,遼國派人來了解情況,要完顏部賠償阿疎。盈哥就指使主隈、禿荅水人 假裝要阻斷鷹路,然後自己裝模作樣地去平鷹路,並使人對遼使說,平鷹路非要靠盈哥不可。遼使信以 為真,與北珠相比,小小一個阿疎就不算什麼,遂對阿疎不加理睬,反而大大賞賜了盈哥。於是,可憐 的阿疎就只好留在了遼國做他的流亡酋長。
講究物盡其用的完顏氏還不算完。當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時,又對女真各部號召說,遼人扣留阿疎不還 ,是對咱們女真的侮辱,我率領大家反遼,就是要討回阿疎,還女真人尊嚴。這番頗具煽動性的話果然 激起女真各部同仇敵愾,殺向遼國。
後來,金兵大破遼國,生擒阿疎。當軍士問:“你是誰?”阿疎自嘲道:“我破遼鬼也。”
阿疎確實是“破遼鬼”。完顏氏借遼人破阿疎,又借阿疎破遼國。像一個太極高手,以四兩撥千斤,借 力打力,真不知生活在冰天雪地裡連文字都沒有的他們是如何想出這麼高明的主意的。《金史》論道: “世祖擒臘醅、婆諸刊……景祖止曷魯林樂,止同幹, 穆宗止遼使阿疎城,始終以鷹路誤之,而遼人不 悟……其削平諸部則借遼以為己重,既獻而求之則為己重。”這段評說確實說到了點子上,金國的勃興 正是憑“借力打力”這一招,說穿了其實並不稀罕,只嘆“遼人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