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州三憶影像

    如何將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

    要想把主體和背景分離開來,方法有很多。我們既可以透過拍攝手法來實現,也可以透過選擇合適的鏡頭來實現。

    一:透過拍攝手法。

    首先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人工佈景。這種拍攝常見於一些靜物攝影。拍攝靜物時,我們可以把要拍攝的主體放置於任何理想的位置,而且可以任意佈置想要的背景。所以這時候要想把主體和背景分離開來就非常容易了。

    當然我們在攝的時候大部分場景是在室外進行的。這時候的主體位置固定,你想要把主體和背景脫離開來就要透過一些手段才能實現。比如我們可以透過不停的變換拍攝角度,儘量把主體至於純色乾淨的背景之上,都比較能容易實現了。

    這樣的純色背景在自然界中還是很多的。比如藍藍的天空,建築物的表面,靜靜的湖水,青青的草地等等都可以巧加利用。

    當然拍攝方面的技巧還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多說了。接下來我們再來談一談關於鏡頭的選擇。

    二:鏡頭的選擇。

    想要拍攝出這種效果,對鏡頭的選擇還是很關鍵的。一般來說最常見的鏡頭有兩種。一種是長焦鏡頭,一種是大光圈鏡頭。

    長焦鏡頭可以利用它的長焦距實現一種空間透視效果。這種效果可以讓處於焦平面的主體清晰,而讓遠離的背景模糊,從而實現一種分離的效果。大光圈鏡頭,其實是利用了鏡頭的景深特性,讓處於較平面的主體清晰,焦平面以外的前景和背景都是相不同程度的虛化,從而實現主體背景分離的效果。

  • 2 # 夏雪視覺

    如何將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這裡的“隔離”應該是“分離”的意思,就是主體與背景不重疊,要做到這一點,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選擇純淨的背景

    自然界中純淨的背景很多,天空是最理想的,無論是藍天白雲還純淨的藍色天空、灰白天空都可以將主體分離出來;另外,綠色的草地、藍色的水面、灰白的建築牆體等,都是很理想的背景材料。

    以藍天白雲為背景(攝影/夏雪)

    2、選擇與主體影調不同的背景

    主體與背景重疊,主要問題是色彩或亮度過於接近,如果選擇色彩、亮度反差比較大的背景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色彩方面,穿紅色衣服的人物選擇白色背景、黃色主體選擇紅色背景等;亮度方面,明亮的主體選擇深色背景,深色主體選擇明亮背景等。此方法對於主體與背景相距很近的場景,效果尤其明顯。

    明亮的主體選擇深色背景(攝影/夏雪)

    3、透過景深控制主體與背景分離

    景深控制就是虛實對比,以主體為實,以背景為虛,一虛一實,主體突出。根據大光圈小景深原理,採用F2.8之類大光圈可以有效地虛化背景,或採用70-200MM中長焦鏡頭壓縮畫面空間,突出主體。此方法更適應主體與背景距離大的場景,如果主體與背景距離太近,背景虛化效果較差。

    利用長焦鏡頭和大光圈虛化背景(攝影/夏雪)

  • 3 # 田園TyAA

    我們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將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有許多種方法。

    第一:拍攝時找一片藍天、綠草地、白牆等單純色的背景,我們就可把主體和背景隔離出來(圖1、2、3)。有時這背景還真難找,這就得我們圍繞主體,轉動機位,調至最佳位置時,按下快門。

    第二:更換相機鏡頭。拍攝時更換成長焦鏡頭,使主體成像於焦平面上,把背景模糊(圖4、5)。手機拍攝時,使用人像模式,然後調整主體大小,背景也會變得模糊起來(圖6、7)使主體和背景隔離。

    第三:使用微距鏡頭或大光圈。對於拍攝細小的主體就得使用微距鏡頭,使用微距鏡頭或大光圈,景深淺,主體也容易從背景中剝離出來(圖8、9)。手機微距可使用專業拍攝模式,主體調至合適大小,對焦後隨即輕按快門。

    以上這些是我們平時常用的方法,不知大家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 4 # 南方之南

    如何將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

    將主體和背景隔離,目的就是讓主體突出,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讓主體更顯眼、更吸引讀者的眼球,讓讀者更容易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將主體和背景隔離,我們可以大體分這麼兩類:一是背景的有針對性選擇,比如透過變換拍攝角度,讓不好的背景“移走”,讓好的背景“進來”,這是純物理上,主體雖然還是那個主體,但可能透過改變機位或角度,選擇一個更合適的背景,這叫物理上的“避”,“避開”的“避”!二是透過拍攝技術來讓主體和背景隔離。這裡一般是透過大光圈小景深來實現!

    背景選擇

    在背景的選擇上,要麼比較“順溜”、色調單一、不零亂,要麼與主體在色調上有明顯的對比,不“順溜”、色調雜亂等不好的背景,要避開,透過轉換角度等, 如果主體可移動,也可以讓主體遠離背景。

    比如在拍一些花卉的時候,花的前後左右標杆很零亂,如果以仰拍角度、以天空為背景,背景就利索了很多,主體也就很容易從背景裡隔離出來。

    要想讓主體與背景隔離,背景與主體在色調上就不能太接近,應該是反差越大越好,反差越大越容易將主體從背景裡隔離出來。

    大光圈小景深

    這應該是攝影裡最經常用到的拍攝手法了,比如在花卉、人像拍攝裡,通常會用大光圈小景深來拍攝,這樣做的目的就透過小景深,讓主體從背景裡隔離出來。其實,這是一種虛實對比的拍攝手法。

    當然,大光圈也不是小景深的唯一,還有長焦鏡頭和近距離拍攝。

    先說大光圈:

    大光圈,除了提高進光量,還有一個最大的用處就是它的小景深。比如上圖,一些無法避開的、且又有些雜亂的背景,就非常需要大光圈小景深、透過虛實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主體。

    長焦鏡頭,本身自身小景深,它不但讓主體從背景裡隔離出來,它連前景都給隔離出來了,這可能是某些鏡頭號稱“切割機“的由來吧?哈哈。

    近距離拍攝。近距離拍攝,與鏡頭有關,每一不同焦段的鏡頭的近攝距離也不一樣,所以近距離拍攝也不是想多近就多近,太近了就無法完成對焦。但近距離拍攝,可以顯著縮小景深,讓主體從背景裡隔離出來。

    放這一張照片的目的,是想說明還可能透過明暗、色彩上的對比來實現主體與背景的隔離。

    主體與背景的隔離,無這就這幾招:換換角度和機位,這是選擇一個好背景;透過改變鏡頭的光圈、拍攝距離等,用大光圈、小景深、虛實對比來讓主體實現與背景的隔離。

  • 5 # 笑天寫意

    如何將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

    攝影拍的是美,有主題有背景有色彩才能讓人賞心悅目,所謂“隔離”我想提問者的意思是要問如何“分”、如何“淨”、如何讓人看著舒服。隔而不分,離而不棄,才是攝影中的“隔離”。想了幾條共大家參考:

    (一)純色背景

    攝影忌諱的就是亂,要想突顯主體就要“隔離”或者叫分離背景,最簡單的就是純色背景,“黑白背景巧搭配,藍色天空去點綴”。黑與白兩個極端,做為背景,不但可以凸顯主體,還可以做到畫面乾淨極致,藍色的天空讓主體飄飄然然,卻保持著靜靜的神態。

    方法實施起來也很簡單,使用黑白背板(補光板套裝),相機使用大光圈,近距離拍攝,或者使用長焦段拍攝,為了拍照的時候方便,要將曝光鎖定設定成【*H】保持鎖定,拍天空的時候躲開Sunny直射,可順光拍也可逆光拍,拍天空背景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小光圈。純色背景達到了“隔離”的目的。

    家裡的小區玉蘭花剛剛開,正好拍了幾張。

    ▼使用黑色背板

    光圈-F/2.8,ISO-100,快門-1/400,焦距-118mm

    ▼使用銀色背板

    光圈-2.8,ISO-100,快門-1/500,焦距-110mm

    ▼天空背景

    光圈-F/1.8,ISO-100,快門1/1100,焦距-17mm

    (二)虛化背景

    一張照片有主次之分,背景虛化就是要使主體突出出來,淡化雜亂的背景,使得畫面更加簡潔,增加主體的美感。大光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使用長焦段虛化的程度會更好。虛化背景達到了“隔離”的目的。

    ▼光圈-F/2.8,ISO-100,快門1/12500,焦距-100m

    (三)遠離背景

    背景是遠景讓近景主體突出,背景景物只是一種襯托,襯托出主體的魅力,使得整體畫面乾淨夢幻。

    (四)後期製作

    “隔離”也好,分離也罷,其目的就是使得整體畫面層次感強烈,而且遮羞美化,那麼我們也可以通過後期處理作品,下面舉個例子:

    開啟手機APP【picsart】

    開啟一張照片,選擇【特效】功能,選擇模糊,再選擇徑向模糊,點選藍框(圖2),調整迷糊程度100,然後改變迷糊中心點,調整時要根據花的走向來調,我調整到花的左上角。然後點選上方橡皮擦,用雙指放大圖片,擦塗圖片(圖3),將想要的地方擦塗清楚,不要怕擦過了,可以點選左下角的鉛筆把擦過頭的地方補,上然後點選上方右側“→”確定。下一步再點選徑向模糊(圖4),將中心點上的小圓圈標調到右下角,迷糊程度調到100,然後用橡皮擦再擦一遍(圖5),然後點選圖右上角“→”(圖6)

    然後再選擇工具,選擇RGB通道,調整明亮度。最後確定儲存。

    原圖看著有點亂,修完後就好多了。基本上“隔離”了亂景,突出了主體,使得畫面看上去比較舒服。

    ▼原圖

    ▼效果圖

    方法多多,需要自己去發現,去琢磨,發揮自己的靈感,調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 6 # 攝影師盜驪

    將主體和背景隔開的方法有很多的,但是好的攝影師拍照不光是把背景分開,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好的攝影作品是對攝影師綜合審美能力的體現。

    單單隔離或者分離背景其實相對還是比較簡單的,最常用的把背景分開的方法就是對比法,我叫它“對比分離法”,有以下幾種:

    1.虛實對比

    拍攝時選擇大光圈拍攝或者讓被攝主體遠離背景,以此來虛化背景突出主體,形成主體與背景的虛實對比產生分離背景的效果。

    2.明暗對比

    明暗對比就是讓主體和背景處在不同光線下進行拍攝,利用光影是主體和背景形成明暗反差。拍攝時要注意讓主正常曝光而背景受光欠爆點處於黑暗環境中,主體和背景形成鮮明明暗對比,起到分離背景的效果。

    3.色彩對比

    即把色相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個畫面裡面,比如紅色和綠色、黃色和藍色等、對比色能使主體和背景拉開距離,產生空間感。

  • 7 # 隨風而去149749097

    只有兩個方法(拒絕後期)可以真正解決背景的純淨!!!低調拍攝,選擇大對比的表現!高調拍攝,選擇純淨的天色作背景!!

    這就是拒絕後期一次性曝光拍攝的

  • 8 # 攝影小小新

    攝影就是要有主次,並且要主次分明,講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就是一種強調主次的方式。如何將主體和背景隔離,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大光圈、長焦虛化背景

    大光圈能虛化背景,加上長焦壓縮背景,能很容易的將主體和背景隔離,拍人像一般用85 1.8或者70-200 2.8鏡頭。在手機上就用人像拍攝模式。

    二、主體與背景的距離

    除了要有鏡頭外,還要控制好主體與背景的距離,主體與背景距離2米以上為好。

    ↑觀察照片主體模特、凳子和背景,與主體越遠越虛化。

    三、利用光線製造明暗

    製造光線,讓主體明亮背景暗,可以利用人造光源,閃光燈或者冰燈打亮主體;最容易的就是利用視窗光、門口光等,人物站在光源旁邊,讓背景處於暗處。

    最後,背景最好使用純色的背景,但主體顏色不要與背景顏色一致。

  • 9 # 陽光136699081

    1,拍攝時背景不應有較強的光線,2,背景的枝葉遠離主體,3,最好採用逆光拍攝,4,適合大光圈虛化背景,5,測光應選擇平價或點測光,以上是黑背景的先決條件。(玉蘭花)

  • 10 # 三木艮

    如何將拍攝主體和背景分離最主要還是在拍攝前選好較為理想的拍攝主體。一是拍攝主體與背景間隔空間遠。二是儘量選單色或暗色為背景。三是大光圈虛化背景突出主體。我認為在實踐中多拍,多思考,多角度拍攝,這樣很容易掌握該技能,拍出自已想要的作品。謝謝!

  • 11 # 嫣然20200520

    在拍攝過程中,如愚背景雜亂就會干擾到主體的表達,這個時候,我們可選擇更換構圖,尋找一個不會有干擾的背景,或者乾脆就直接將主體和背景隔離,透過一些手段讓主體更加顯眼,讓背景不至於會干擾到主體的表達。

    如何將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應從以下幾個點注意就可實現主體與背景隔離。

    第一,利用景深,選擇大光圈拍攝,因為景深是主體和背景分離的最有效手段了,透過控制焦點,開大光圈,我們可以讓背景完全處於焦外,一片模糊。很多攝影師都喜歡利用中長焦鏡頭的大光圈來實現這一效果。

    第二,利用明暗,大多數攝影師考慮隔離背景的時候想到的通常都是透過光線,利用明暗的對比讓主體上擁有足夠的光線而背景明顯的曝光不足,這樣可以輕鬆的達到突出主體的作用。這種利用明暗對比方式來突出主體的做法尤其適用於街頭攝影中的人像。

    第三,利用構圖,透過改變拍攝角度,仰視,平視,俯視,來移動鏡頭,選擇合適的背景,去掉不必要的干擾元素,這樣在一些場景也可以達到隔離前景和背景的效果。

  • 12 # 卷太郎攝影坊

    攝影時經常需要表現畫面的層次感,主體與背景的相對分離就是體現層次感的最佳方法,要怎樣實現這樣的效果?可以建議使用如下幾種方法:

    一、閃光燈布光分離法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使用人造閃光燈是最可控光線的辦法。可以利用主光燈打亮主體,用有別於主光燈色溫的另外一組閃光燈打亮背景,再利用輪廓光勾勒主體邊緣,就能很好地分離主體與背景。例如用一組暖色調的燈光作為主光,冷色調的燈光作為背景光,另加一組輪廓光,就可以充分分離主體與背景,增加畫面層次感。也可以使用光線明暗對比實現主體與背景的分離,例如主體是亮度正常的布光,背景是暗調,達到主體與背景明顯的反差,從而凸顯主體。

    二、淺景深分離法

    淺景深是常用的突出畫面層次感的方法,製造淺景深效果的方法無外乎長焦距、大光圈這樣的手法。這種方法實現起來比較容易,只需要有一支大光圈長焦鏡頭就可以達到相應效果。例如常用的70-200mm f2.8長焦鏡頭,就可以拍出突出主體,虛化背景,從而實現畫面立體感的效果。

    這樣的“糖水片”是主體和背景分離的慣用手法,屢試不爽,雖然不免陷入俗套,但是卻非常有效,大家都比較樂於觀看這樣的淺景深效果照片。長焦+大光圈,你可以試一試。

    三、色彩分離法

    照片是由不同色彩組成的影象,而如果能讓主體與背景的色彩產生明顯的差異,形成對比,即使沒有淺景深效果,即使光線比較平,依然可以輕鬆分離主體與背景,因為色彩的差異可以直觀傳遞給觀眾,產生較為強烈的色彩對比感。

    拍攝植物類題材的時候,這種方法更為常見,一片綠色背景襯托著色彩鮮豔的花朵,自然可以將花朵主體與綠色背景區別開。

    四、構圖分離法

    巧妙利用二維照片的幾何構圖規律,也可以分離主體與背景。常見的方法就是極簡構圖法,大面積的背景中只有黃金分割點上有一個佔比較小的主體,畫面看上去非常平衡和舒適,又將主體和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主體本身。

  • 13 # 大理美光風光人像攝影

    器材上儘量選用50mm, 85mm, 105mm, 135mm, 720mm 等中長焦鏡頭;安排人物處於側逆光,逆光下;所拍攝的人物和背景有一定距離;使用1635mm 廣角鏡頭拍攝時透過低機位仰拍,把人物放在藍天白雲的天空裡,或者選擇和人物反差比較大的背景,也是可以實現拍攝意圖的。

  • 14 # 行攝天地

    謝謝邀請,主體和背景隔離,按我的理解就是分開背景突出主體,用手機拍攝時可用人像模式直接拍攝,單反的話用大光圈長焦距直接能夠拍出來,而且焦距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虛化,至於虛化到什麼程度,可以在相機裡面除錯,祝樓主能拍攝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 15 # an靜地

    這個問題可以換而言之為:如何突出主題。

    一方面,可以在確定好主體後選擇背景。應選擇與主體顏色有所差異的背景,背景越簡單越好,不宜過於繁雜,否則很容易喧賓奪主。

    另一方面,虛化背景。可以使用相機中的虛化功能來突出主體,使之和背景區分開來。比如佳能800D這款相機,就可以透過改變對焦方式,或者利用微距功能來虛化背景,突出主體。

    此外,還可以在確定好背景後,改變主體。比如,你秋天想要去一片楓葉林拍攝人像,那作為攝影師,你有必要提醒模特注意著裝,選擇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或者什麼款式的。唯有這樣你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輕鬆拍出好圖片。

    另外,選擇好的拍攝角度也尤為重要。當你想要拍攝單獨的一朵花兒時,如果背景或許複雜,那你可以選擇仰拍,將藍藍的天空作為背景,這樣一朵顏色鮮明的小花就拍好啦。

  • 16 # 胡茬兄

    將拍攝主題和背靜隔離,通常用大光圈虛化背景就可以做到。

    下圖使用的是佳能50mm f1.8 stm鏡頭拍攝,光圈優先,光圈f2.8,jpg直出。

    一般在人物攝影中,使用大光圈把背景虛化掉,能夠突出主體。

    圖為佳能50mm f1.8 stm鏡頭。

    這枚鏡頭小巧輕便,成畫素質不錯,關鍵是價格便宜,不到700元,價效比極高。

    一般拍攝半身像,50mm焦段的大光圈定焦鏡頭足夠把背景虛化的不錯,當然要適當注意背景的距離,如果背景太近,由於景深的原因,就沒有辦法做到很好的虛化了。

    除了大光圈的虛化效果,如果要拍攝全身人像的背景虛化,那麼對鏡頭的焦段也有要求。50mm的焦距對於全身人像,虛化效果已經不明顯了,需要85mm或者以上的焦段,在全身人像拍攝當中才會有不錯的虛化。如果想把人物完全從背景中剝離出來,你可能需要一支長焦大光圈,例如佳能200mm f1.8,200mm f2,這樣的長焦大光圈,拍攝全身人像,能有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人稱空氣切割機,彷彿把主體從空氣中剝離出來一樣。

    圖為佳能200mm f2。售價高達40000元。

    對於拍攝主體的突出,還要綜合看,才能選擇合適的鏡頭。一般特寫以及半身人像,50mm焦距基本可以做到,全身人像儘量選擇135mm以上的焦段。大三元中的70-200f2.8用於人像拍攝是個不錯的選擇,從特寫到半身,再到全身,都可以有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虛化背景還要注意拍攝條件,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虛化效果越好。拍攝距離,拍攝的距離越近,背景虛化效果越好。焦距越長,虛化效果越好。這就是所謂的虛化三要素,攝距,光圈,焦距。綜合拍攝物件以及拍攝條件,選擇合適的鏡頭,就可以得到較好的背景虛化效果,達到主體和背景隔離的效果。

  • 17 # 順利影像

    一、一般條件及方法:

      1、大光圈(儘量用最大光圈,要受鏡頭限制)

    2、用長焦端;

      3、前景與背景的距離,最好前景離相機要近點,背景與前景要稍遠;

      4、在微距模式下更容易拍出背景虛化效果。

      二、技術要領:

      1、對焦準確:數碼相機的對焦大多是相機自動完成的,如使用手動對焦,只要把焦點調到主體的位置上就行了;如果主體與背景距離較遠,就會出現主體對焦不準確。所以我們使用自動對焦拍攝時,儘可能不用智慧對焦,而使用中央對焦,把對焦框對準主體半按快門(對焦鎖定)然後取景拍攝,來保證主體的清晰。

      2、曝光度合適:曝光過度會損失照片高光部位(亮處)的細節和色彩,而曝光不足會損失照片低光部位(暗處)的細節和色彩,只有準確的曝光才能真實還原被攝主體的細節和色彩。一些相機提供了手動曝光調節模式,我們可以根據被攝主體的受光情況來調節曝光量(不考慮背景的曝光量)。在使用自動曝光時,儘可能不使用評價測光,因為這時相機是根據整個畫面的光線強度來確定曝光量的,如果背景明亮,主體的曝光必然不足。這就是有的朋友拍攝人像時面部發 黑的原因。所以應該使用中央重點測光,如果背景光線過亮,就要使用點測光,這樣才能保證主體曝光度合適。

      3、設定正確的白平衡:白平衡是否正確,關係到主體的色彩能否得到正確還原。一般情況下可以用自動白平衡,特殊光線下,一定要用手動設定。

      4、背景的處理:雜亂的背景能削弱主體的表現力,而一個好的背景,則能襯托主體,增加主體的視覺衝擊力。關於背景的處理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A、虛化背景:利用鏡頭的景深來虛化主體周圍的物體。所謂景深,就是可以清晰成像的範圍。在焦點的前後,有一段距離內的物體在照片上是清晰的,這段距離就叫景深。景深的大小與鏡頭光圈的大小和焦距的長短成反比,即光圈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所以要想虛化背景,就要開大光圈,增加焦距,以縮小景深,儘可能使主體以外的物體處於景深之外,這樣在照片上,主體是清晰的,而前景和背景是模糊的,這就突出了主體。在微距時,鏡頭的景深也將變小。如果實際拍攝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可以用PS調整。

      B、暗化背景:改變背景的明亮度來突出主體。在拍攝時,以主體為標準來曝光,使主體曝光合適而背景曝光不足。在使用人工光時,增加主體的照度,減低背景的照度,在主體與背景距離較遠時,也可以使用閃光燈作主光拍攝,以達到暗化背景的目的。還可以在後期製作時利用影象處理軟體來暗化背景。

      C、淨化背景:在拍攝一些較小的物體時,可以在主體的後面加上純色的背景布,這樣照片出來乾淨漂亮。也可以利用天空、平靜無反光的水面、乾淨的牆壁等等自然條件來淨化背景。

  • 18 # 庸人無畏

    一、一般條件及方法:

      1、大光圈(儘量用最大光圈,要受鏡頭限制)

    2、用長焦端;

      3、前景與背景的距離,最好前景離相機要近點,背景與前景要稍遠;

      4、在微距模式下更容易拍出背景虛化效果。

      二、技術要領:

      1、對焦準確:數碼相機的對焦大多是相機自動完成的,如使用手動對焦,只要把焦點調到主體的位置上就行了;如果主體與背景距離較遠,就會出現主體對焦不準確。所以我們使用自動對焦拍攝時,儘可能不用智慧對焦,而使用中央對焦,把對焦框對準主體半按快門(對焦鎖定)然後取景拍攝,來保證主體的清晰。

      2、曝光度合適:曝光過度會損失照片高光部位(亮處)的細節和色彩,而曝光不足會損失照片低光部位(暗處)的細節和色彩,只有準確的曝光才能真實還原被攝主體的細節和色彩。一些相機提供了手動曝光調節模式,我們可以根據被攝主體的受光情況來調節曝光量(不考慮背景的曝光量)。在使用自動曝光時,儘可能不使用評價測光,因為這時相機是根據整個畫面的光線強度來確定曝光量的,如果背景明亮,主體的曝光必然不足。這就是有的朋友拍攝人像時面部發 黑的原因。所以應該使用中央重點測光,如果背景光線過亮,就要使用點測光,這樣才能保證主體曝光度合適。

      3、設定正確的白平衡:白平衡是否正確,關係到主體的色彩能否得到正確還原。一般情況下可以用自動白平衡,特殊光線下,一定要用手動設定。

      4、背景的處理:雜亂的背景能削弱主體的表現力,而一個好的背景,則能襯托主體,增加主體的視覺衝擊力。關於背景的處理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A、虛化背景:利用鏡頭的景深來虛化主體周圍的物體。所謂景深,就是可以清晰成像的範圍。在焦點的前後,有一段距離內的物體在照片上是清晰的,這段距離就叫景深。景深的大小與鏡頭光圈的大小和焦距的長短成反比,即光圈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所以要想虛化背景,就要開大光圈,增加焦距,以縮小景深,儘可能使主體以外的物體處於景深之外,這樣在照片上,主體是清晰的,而前景和背景是模糊的,這就突出了主體。在微距時,鏡頭的景深也將變小。如果實際拍攝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可以用PS調整。

      B、暗化背景:改變背景的明亮度來突出主體。在拍攝時,以主體為標準來曝光,使主體曝光合適而背景曝光不足。在使用人工光時,增加主體的照度,減低背景的照度,在主體與背景距離較遠時,也可以使用閃光燈作主光拍攝,以達到暗化背景的目的。還可以在後期製作時利用影象處理軟體來暗化背景。

      C、淨化背景:在拍攝一些較小的物體時,可以在主體的後面加上純色的背景布,這樣照片出來乾淨漂亮。也可以利用天空、平靜無反光的水面、乾淨的牆壁等等自然條件來淨化背景。

  • 19 # 劍舞影像

    如何將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

    本人在初學攝影時,對有些攝影作品的背景虛化效果真是覺得很神秘,那神奇的柔和效果深深的把我吸引到攝影的路上。

    到後來正式入門攝影后,才知道拍攝主體與背景剝離的效果是如何出現的,下面,我就個人經驗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1、大光圈拍攝

    我們常說某某鏡頭有“空氣切割機”效果,其實說的就是剝離感,其實這樣的鏡頭大都都是大光圈鏡頭,在大光圈拍攝下,會出現景深壓縮的效果,有著比較淺的景深,也就是說清晰的範圍比較小,而焦點之外的影像全部會出現虛化效果。比如光圈定焦鏡頭。

    2、長焦段拍攝

    出現背景虛化效果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用長焦段進行拍攝,長焦段的鏡頭有壓縮效果,這樣很容易把主體外的景緻虛化,讓主體和背景剝離,達到特殊的效果。比如70-200鏡頭。

    3、拍攝距離

    背景虛化的另一個原因與拍攝距離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在拍攝時如果儘可能接近主體物,那麼也是很容易把背景拍攝成虛化的效果。比如微距鏡頭。

    4、主體物與背景距離

    要讓有剝離感,其實還是要求主體物與背景間不是粘在一起,如果過於接近,那麼怎樣拍攝都不會虛化它們的,所以說,這個條件應當是個主觀條件。就是主體物本身和背景物象有一定的距離,越遠效果越好。

  • 20 # 攝影技巧入門教程

    如何將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

    以前在學生時代剛接觸攝影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看的照片中就有類似這種主體和背景隔離的情況,當時覺得很神奇。直到自己會拍的時候,才發現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只需要按照以下幾點去做就行。

    1、使用大光圈

    光圈的大小決定著背景虛化程度,一般來說,F後面的數字越大,光圈越小,背景的虛化程度就越低。拍照時儘量使用大光圈,就可以將主體與背景隔離開了。

    2、相機離被攝物體的距離

    拍過照的人應該都知道,當我們將相機與被攝物體離得很近的時候,主體就很清晰,後面的背景相對來說就比較模糊。這也是將主體與背景隔離開的一種方式。不過這裡要注意最近對焦距離,否則會出現對不了焦的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時,建議大家最好是使用微距鏡頭。

    3、主體與背景的距離

    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說,你的後面有一座山,而且你離山的距離很遠,這時候拍出來的畫面效果就是,你很清楚,而後面的背景山就比較模糊。這也是將主體與背景隔離開的一種方法。

    4、使用長焦距的鏡頭

    我們一般把焦距超過50mm以上的鏡頭稱之為長焦鏡頭,它有一個很明顯的效果就是壓縮空間縱深距離,獲得淺景深,對背景虛化,突出主體。

    以上就是我根據自身情況,給大家介紹的四種將拍攝主體和背景隔離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波波維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