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對孩子不管,他會自覺學習嗎?
5
回覆列表
  • 1 # 阿Moon老師教英語

    很複雜的問題,需要分幾種情況來分析:

    首先,年齡問題。不成熟的年齡,能夠自覺學習的孩子是少數,所以要看孩子的年齡,自制力能夠嗎。

    其次,性別問題。一般情況是女孩自制力比較好,也比較要強,如果不管,能自覺學習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男孩子一般都調皮,那麼放任不管,結果可能就是悲劇。

    再次,還要看孩子的基礎好壞。一般來說,基礎好的孩子,會嚐到學習的甜頭,那麼他們就會喜歡學習。可是基礎不好的孩子,屢屢受挫,在學習上主動性就很差很差了。也就不能指望他們自覺學習了。

    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儘量不要放手,畢竟現在的誘惑太多了,網路遊戲、手機和一些周圍負能量,都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孩子們才能有一片學習的安靜天地。

  • 2 # 使用者152400412

    自覺學習是一種好的習慣,只要孩子從小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不管他也會自己學習的。最初要引導孩子懂得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強加在身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讓他自己的在學習當中發現一些別人沒人發現的事情,你會表揚他,並鼓勵他繼續下去,他會很高興地欣然接受。這樣以後的學習就不用大人每天在背後監督,他自己就會做好。如果父母每天在背後嘮叨不停,作業做不完,這不會,那不會,孩子會起膩煩心理,根本不把學時當回事,並且越來越厭煩學習,更別說自覺學習了。

  • 3 # 飛燁媽媽

    中國有三種父母,一種是專制型,父母就是指責打擊孩子,總是說你不行,你做的不對,令他們的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第二種是放任性,允許孩子自己管理自己,這樣的孩子依賴性強,缺乏自我控制,就是你說的那種管理方法。第三種是權威性,結合了專制型和放任性的優點,重點培養孩子的自我發展,這樣的方式下孩子自控力強,充滿求知和探索精神。

  • 4 # 搬書回巢

    孔子說過,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不管孩子,孩子會自覺學習嗎?”這個問題,針對每個孩子,答案肯定也不一樣。

    有的孩子聽話,也膽小,老師留了作業就會主動完成,這樣的孩子,就不用太多管束他。如果孩子有不會的題,輔導一下就可以了。

    但有的孩子皮一些,玩心重一些,沒人管的話,心思都要飛到外太空去了,就顧不上學習了。

    也跟學習任務輕重有關。

    作業量不大,孩子比較短的時間內能完成,就會比較積極主動地去做。

    作業量大,孩子感覺怎麼做都做不完,做完就到了上床睡覺的時間了,一點兒玩的功夫都沒有。那他可能就會拖延,如果沒人管,那就趕快偷著玩一玩。

    孩子對於功課的掌握程度也會影響到學習的自覺性。

    學得好,做起來有成就感,可能不用家長催,也會主動完成。

    學得不好,滿紙看到都是不會的題 ,拿起筆就頭疼,怎麼可能自覺學習呢?

  • 5 # 懶媽雨文

    我看好多回答意思是不管孩子,孩子就會自覺學習了,這我不贊同。不管孩子,孩子說不定玩的更high,反正沒人管;管孩子,也不見得孩子就不會自覺學習。

    要想孩子的自覺學習,關鍵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引導培養出來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項綜合的工程。實際上要我說,管孩子更能幫助內驅力的成長。你以為內驅力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嗎?只要父母放手,內驅力就會自己跑出來嗎?恰恰相反,偷懶是任何人都本能,克服這個本能,讓自己不斷追求優秀,需要後天的努力和訓練。否則那些留守兒童是沒人管的,為什麼大多數也不會自覺學習呢?

    這個問題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如何怎麼管孩子才能激發孩子內驅力,讓他自覺學習。

    那種絮絮叨叨羅哩羅嗦時刻提醒孩子給孩子指定目標任務的舊方法是要被淘汰的,這種方法除了激發孩子叛逆心理沒有任何幫助,孩子自然不會自覺學習;

    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標,讓孩子獨立完成,但父母隨時保持關注,並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這種方式才是可以激發孩子自覺學習的好方法。

    那些以為父母不管孩子就自動學會學習的,快放棄這樣的幻想吧!

  • 6 # 楊媽的快樂育兒營

    誰給你這樣的自信,不管孩子他還會自覺學習?

    首先:孩子小的時候必須制定有效的規則,除了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之外,合理的時間規劃是再重要不過了,例如,晚上8點半必須刷牙睡覺,睡前和媽媽一起閱讀繪本;用餐半小時必須吃完喲,磨蹭或者矯情到時間都會被收拾掉碗筷,每天有1小時觀劇時間,諸如此類。在制定好規矩和孩子達成一致後家長也必須嚴格執行喲,不能想到一出是一出,會讓孩子非常迷茫!

    其次: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小給孩子各種壓力,詩詞歌賦數學英語班充斥著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望書生畏~但凡有點時間都想著玩了,誰還願意學習。別用書本知識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小心因小失大~

    最後:制定合理學習目標,給孩子正面的鼓勵。一些不切實際的高目標則會使孩子產生挫折感,而適當的學習目標則可以使孩子產生成就感。您要幫助孩子制定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可以讓孩子更加樂意學習!

    培養孩子別想著一蹴即就,每一個好習慣都是正面引導+循序漸進得來!接受孩子的熊~誰不是第一次當父母呢,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吧!!!

  • 7 # 陶玲家長課堂

    這個肯定是不會的。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是後天培養的,並不是先天就會的啊。在我看來,孩子自覺不自覺都是和孩子成長的環境有關係的。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1、孩子的學習方法不對。不會學習的孩子會感到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如果長期拼命學習但是成績一直不好,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恐懼。

    2、父母的高期盼。當你對孩子有著比較高的期盼時,孩子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覺學習的習慣呢?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經常帶孩子去藏書特別多的圖書館、展覽館等可以激發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地方,讓孩子感受讀書的魅力。

    2、不要為孩子安排過於舒適的環境。為了讓孩子主動學習,父母為孩子創造了與學習有關的生活條件,後來孩子讀書雖然仍舊認真,但總是少了那麼一點幹勁,不再有向功課挑戰的心了,成績也逐漸退步了。後來經過專家分析,認為主要是由於物質環境太好的緣故。如果對一切都很滿足,就不會產生打破現狀、努力突破的前進慾望。

    3、鼓勵孩子多動手。動手實踐永遠比動口說記得更牢靠。作為家長要清楚的明白一件事情,我們不可能永遠去代替孩子去處理每一件事情。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遠比留給孩子金錢更重要。

  • 8 # 達小童

    天天催孩子學習,家長你累了嗎?

    “你讀書好像是為了我一樣!”這是很多家長經常抱怨的口頭禪。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的獨生子女,孩子讀書缺少動力,家長催促學習操碎了心。

    如果孩子能夠主動自覺地去學習,那得多省心呀!家長正確的教育引導,對孩子學習自覺性的影響十分重要。

    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環境,教育孩子的方法又不能生搬硬套。今天小童就跟大家談談怎樣建立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

    一、情感交流

    學習是一件首要捨得投入精力的事情。上輔導課和做習題,孩子所面對的都是“無情”的數字、詞句和任務,沒有情感的交流,讓一個的孩子對一件每天必須面對卻又是沒有生機活力和情感互動的事物感興趣,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自覺性其實就是孩子學習興趣的反映,是一種情感互動的結果,如果不投入大量的情感,任何孩子都不可能“無師自通"地去自覺學習的。

    愛因斯坦少年智力發展遲緩,上小學、中學時,老師認為他是“笨頭笨腦的孩子”。

    也許是他12歲時第一次讀到歐氏幾何的書,那嚴密的邏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激發了他數學學習的興趣,從此以後便開始了他的自學之路。

    其次就是要在孩子的身上花時間,營造學習氛圍。對孩子不懂的問題,及時地和他一起探討,一起尋找破解的途徑;發現孩子功課中的錯誤,分析一下原因是什麼,如果下次遇到應怎樣克服。

    二、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方式

    研究發現,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只提出總體的要求,具體的細節讓孩子自己去把握,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的效果。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學習就會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三、玩的希望

    讓孩子能夠看到完成學習任務後盡情玩樂的希望。

    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習的自覺性如果脫離了天性,那一定是空中樓閣。而現在很多家長就是希望孩子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去玩,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去看書學習,單從其可能性上講,就是不現實的。

    其實這是一個度的問題,只有做到了既有時間玩,又有時間學習,才能達到良性的學習娛樂雙贏結果。

    一是確保孩子在學習時能夠看到完成任務後去玩的希望;二是確保孩子玩得盡興。

    既然去玩,就要讓孩子拋開各種壓力,甩掉各種包袱,痛痛快快地玩,開開心心地玩,別讓孩子在玩的時候去惦記著還有好多作業要做、還有許多的單詞沒背以及還有測驗的準備不足充分等等負擔。

    四、體諒與包容

    家長要體諒和包容孩子的失誤和過錯,更多地鼓勵孩子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對孩子來講,表揚是其進步發展的主要動力,尤其是上小學的孩子,任何簡單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開創性的。

    注重三個方面:

    一是包容的目的要十分明確。原諒孩子的過錯不是為了袒護孩子的缺點,而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是鼓勵必須是真實、藝術和直觀的。如果你的鼓勵是孩子意料之中的或是離譜的,那麼不僅會降低鼓勵的效果,還一定會使孩子認為你是在撒謊騙他的。

    三是包容和鼓勵並不都是好言好語,更不是對孩子的溺愛和對其失誤的漠不關心,而是理解和支援。

    在童程童美樂高智慧機器人程式設計課上,老師們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從課堂生動的講解與遊戲模擬到樂高搭建的操作,注重孩子情緒的表達。

    課程中教會孩子如何使用槓桿、齒輪、電機、紅外線等多種感測器,結合程式設計中的各種模組和程式設計邏輯等。讓孩子們親自發現問題,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動手操作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獲得結論和規律。

    童程童美立足於課內實驗,拋開傳統的教條式和填鴨式學習,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知識創造知識!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再好的教育

    也比不上孩子自主學習的內力覺醒

    來到童程童美

    你將收穫一個“想學、能學、會學、堅持學”的孩子

  • 9 # 趙小明心理團隊

    前幾天我的一個學員,也提出過同樣的問題,:如果不管孩子,孩子會不會自覺地學習?因為他的孩子,他用盡各種方法在督促管教他的孩子,然後他發現,管教孩子越多反而孩子越退縮越懶越不想去好學習,甚至現在連上學都沒有多少興趣,一提到學習就一會兒頭疼一會兒肚子疼,那麼他在想,那我是不是用另外一個極端,乾脆就撒手不管,看他會怎麼樣。兩極化思維

    其實父母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種兩極化的思維,那麼這種兩極化思維代表什麼呢?代表著我們不能夠區分的看問題,孩子會不會自覺學習,這個問題,

    第一個不同的孩子,答案不一樣;

    第二個,一個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中不一樣;

    第三個,一個孩子對不同的學科,對自己愛好的東西不同,表現出的學習的主動性也不同。

    所以這個問題,要有區分的來講的,不能夠泛泛而談。

    我們要承認有些人真的是天生的自律性非常好,他們就懂得學習,他們愛學習,他們會自覺學習,有這樣的孩子,當然這樣的孩子比例並不特別高。不過我認為學習是孩子的天性,就像每個動物從小就學習各種技能一樣,其實所有的孩子最早都是喜歡學習的,但是我這裡的學習你要打引號,這裡的學習是指所有的學習,並不一定只是課堂上的學習。那麼在這裡面有一部分孩子他們似乎天生就適合,或者願意對自己自律,坐在課堂裡面學習,而另外一些孩子他們學習的渠道卻不同。所以孩子會不會自覺學習,因不同孩子不同,因不同的知識渠道而不同,假如說你的孩子是一個天生就特別善於學習,也愛學習的孩子,那麼當然這件事情就迎刃而解。

    假如說你的孩子你覺得他似乎不擅長自覺學習,當我們說到不擅長自己的時候,事實上,一定指的是不太擅長在學校的這種課堂學習,但大家一定要記住,學校的課堂學習時是指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中的其中一種,當然這種也許對於很多家長也是唯一的一種,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種。但是就像我前面說的一樣,每個孩子最開始都是天生都是有學習的興趣,有學習的自覺性,孩子天生都是主動學習的。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後來慢慢的失去了對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呢?

    其中一方面,孩子們覺得學習沒有的樂趣,為什麼有樂趣?當然其中一方面是我們學習的形式學生們來說太枯燥,

    另外一方面,家長們過多的給予的孩子們,過多的管束,以至於孩子不能夠主動地學習,他想學習的學習材料,因此很容易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而且我們知道一旦孩子學習的天性慢慢被磨滅之後,再想創造起來真的就很難,所以在這方面我特別要提醒所有的父母們一句話,無論如何都不要磨滅孩子們學習的天性,哪怕個別時候適當的損失,你的孩子在課堂學習的成績,你都不要去磨滅他學習的天性。

    我們千萬不要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失去學習興趣的孩子

    那麼還有一些孩子他可能是剛開始她非常聽父母的話他也自律,一直堅持堅持,慢慢的他們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到了大學之後,我發現很多我周圍的同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宣稱再也不學習,那麼我當時還記得一點就是,我有一個同學他當時在大學畢業後她說句話,她說我終於這輩子可以不用考試,我放自己十年之內不看任何教科書。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失去學習興趣的孩子,那樣的話即使他考上大學,他進大學之後他也會放棄,他終生個人成就也不會很高。

    心理學的遷移原理

    關於孩子學習的興趣,心理學有一個原理叫的遷移的原理,你首先要嘗試找到孩子喜歡學習的是在哪個渠道,找到他喜歡的那個渠道,然後持續的培養,再把這個喜歡學習的渠道,再遷移到課堂學習上去,即使課堂學習不能完全盡如人意,但是至少他不會完全地放棄。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其實我們在做心理諮詢裡面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現在漸漸嘗試放棄學校的學習,我們千萬不要把孩子逼到了那一步。

    孩子在不同階段,他學習的自主性不一樣

    談完這兩點之後,最後一點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孩子在不同階段,他學習的自主性不一樣。比如說有的時候,剛開始孩子上了小學學到的每門新課,他都很有興趣,孩子剛剛上了初中,從來沒有接觸過比如說化學,他也會很有興趣,所以當孩子剛開始接觸某一門課程的時候,他都懷有興趣,這時候父母們要嘗試引導他,從更多的相關知識背景裡面,比如說電影、漫畫、其他的一些課外科普書籍,從這些裡面去找到孩子學習的樂趣,那麼當孩子這個樂趣學一段時間之後,隨著學習任務加大,壓力隨之而來,孩子的自主性自律性,可能會下降,這時候家長們要善於引導,適當的減壓,維持他們的學習動力。

    那麼最終我們關於學習的目標是什麼?就是讓孩子從他人給予動機去學習,最終變成自己給自己動機去學習,到了這一步之後,孩子的培養,就可以稍微放鬆一把,那麼到了這個時候父母也許就可以管一個大的方向,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性,當然這樣的孩子最終人生的成就也是非常高的。

  • 10 # 早教圈子

    自覺學習這個要從孩子的自覺性上入手,要從培養孩子自覺、獨立做事開始,並讓孩子長期堅持,這樣孩子就會在獨自做事的過程中,不斷地克服所遇到的困難,剋制不應有的慾望,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意志品質。

    有時,由於孩子缺乏恆心和毅力,不能堅持下來,這時父母可以為孩子制定一些行為準則,如衛生習慣、勞動習慣和家規等,也可以將校規作為孩子行為的約束,這樣也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為孩子制定行為準則時必須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不能過度或過於詳細,否則會損害孩子的獨立性。將孩子培養成過於“聽話”的人,不利於他的成長,會讓孩子的創造性和開拓性受到壓制和破壞。

    其次,抓住主要問題就可以了,對於社會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教育,要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地增加進去。

  • 11 # 葉蘇格愛娃

    我認為不管孩子,孩子肯定不會自覺學習。家長應該管孩子,但是不是管孩子學習,而是管孩子其它方面。

    具體可以管以下方面

    不要讓孩子無所事事,只知道玩手機看電視。

    不讓孩子無所事事並不表示讓孩子一直學習。除了書本知識學習,讓孩子接觸新事物,與他人相處都算學習。所以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帶孩子出門接觸大自然,或者帶其和其它小朋友玩耍或者與孩子一起運動,一起做家務,總之不要讓他處在除了學習就無其它事情可做的狀態中。這與我們大人同理,當我們沒事可做時,總忍不住玩手機看電視打遊戲。但也要注意是大人與孩子全身心地一起玩,一起做事,而不是命令孩子做這些事情。

    將關注孩子的學習轉移到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上來。

    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那麼大人就該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在學習和家庭生活中會有難過,嫉妒,生氣等情緒產生,這時候就需要大人適當地幫助他緩解。如果大人一味否認他們的情緒,認為他們只是少年愁,不值一提,那麼這樣就會中斷孩子與大人的聯結,從而讓孩子不信任家長,自然作為反擊,孩子很可能不會自覺學習。

    與孩子建立平等關係,不用命令的語氣來指示孩子。

    試問自己,你為何不喜歡自己的領導?主要還是你與領導的關係存在上下級關係,你每天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得到領導的認可,但是帶著這種心理你做事始終是不快樂的。可是如果你是發自內心想將事情做好,而不是迫於領導壓力,那麼事情的結果自然好得多。同理如果你始終讓孩子處在下級的位置,那麼想激發孩子自覺學習是很難的。

    信任孩子,把握好給予孩子的壓力。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抗壓能力。有的孩子會將壓力當做動力,有的孩子厭惡壓力。如果不管孩子承受程度,一味給予他壓力,只會阻礙他的潛力發揮,他每天可能要花很大的力氣去消化這些壓力,這樣根本無法從學習中找尋樂趣,自覺學習也變無從說起。

  • 12 # 教壇吳語

    孩子要管,也不用管,想讓孩子自覺學習,要看家長怎麼“管”孩子?

    首先我要說,如果不管孩子,孩子是不會自覺學習的。因為孩子之所以叫“孩子”,就是因為他們心智還不夠成熟,需要家長的引導和管教。放任不管,孩子的成長之路勢必會坎坎坷坷吃很多苦,有很多彎路,甚至有可能誤入歧途無法回頭。

    但所謂的“管”,並不是說一味地管教,在孩子貪玩偷懶時嚴厲懲罰,把父母的想法強行灌輸給孩子。“管”孩子是一個循循善誘的過程。孩子有很強的接受能力,家長要透過引導,讓孩子主動去學習,去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

    想要孩子自覺學習,家長應該在三個方面引導孩子去思考:

    第一,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什麼。言傳身教地讓孩子知道,學習是通往他們想要的一切的門檻。

    第二,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學習。這就需要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找到學習的動力。

    第三,讓孩子明白怎麼學。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習事半功倍。 在學習和生活中,家長永遠是陪伴和幫助的角色。切不可為孩子承擔太多原本他們應該自己做的事。家長做的過多,就會讓孩子失去方向,習慣於坐享其成,一旦沒有家長的陪伴,孩子將失去自主自立的能力。

    “管”孩子就像種樹,家長挖好了坑,澆好了水,剩下的要由孩子自己去開枝葉,開花結果。到那時,家長放手不管,孩子也會自覺學習、成長。

  • 13 # 山峁茆上

    孩子不管,他會主動學習嗎?這個問題要分幾個幾個情況來看,不同年齡的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自控能力是有很大差別的

    1.我們從小學說起吧,比如剛入小學的孩子,肯定主要還是需要家長去管,去引導,畢竟剛從幼兒園出來,從一個輕鬆的環境到一個學習為主的環境,孩子心理包括行為都需要時間去適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需要家長去引導和監督,讓他慢慢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2.對於年齡稍大,比如小學即將畢業或者剛入初中的孩子來說,就需要適當的放手,五六年的小學生活已經讓他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當然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這個時候家長也只能輔助,加上孩子年齡處於叛逆階段,這個時段主要靠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所以說,管孩子的目地是幫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主動去學習,不要為了管孩子而去管。

  • 14 # 等我來

    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標,讓孩子獨立完成,但父母隨時保持關注,並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這種方式才是可以激發孩子自覺學習的好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來自於敬畏的大自然,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如何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