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韻軒書法
-
2 # 繡面芙蓉一笑開
我是漫談上下五千年,我來回答。
唐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黃金時代 ,盛讚這一時期書法文化的巨大成就時 , 就不能不提及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傑出的封建地主階級政治家 , 同時 , 既是詩人又是書法家。
一李世民深諳書理 , 是書法內行 。 史載 , “ 唐文皇妙於翰墨’ , 由於他有這一愛好和特長 , 便註定要關心當朝的書法文化事業 , 並對這 一事業傾注熱情 。 事實也正是這樣 , 李世民和唐代書法文化的關係是至為密切的 , 對這一書法文化黃金時代的出現應該說建有開啟之功 ,在中國書法文化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裡 , 需要先說 一下李世民在唐代書壇上的作為和地位 。
首先 ,他是 一位書法 實踐 家 。 終生臨池不輟 , 給後世留下了大量書跡 , 除著名的 《晉祠銘》、《 溫泉銘 》、《 屏風書》 之外 , 還有《淳化 秘閣法帖 》中所收錄的 19 帖。 論書跡的數量 , 在唐代諸帝中首屆一指 。 這位貞觀天子的恢宏胸襟和豪邁氣度賦予其書法作品以獨特的意態和光彩 。 人們就曾用 “ 筆力遒勁 ”“ 筆勢驚絕” 等詞語讚美過他的書法形象 。 宋代朱長文在 《續書斷 》 中將李世民書法列為 “ 妙品” , 曰 : “ 翰墨所揮 ,遒勁妍逸 , 鶯鳳飛 翁 , 蟲龍騰躍 ,妙之最者也 。 ” 評價是極高的 。 特別值得 一提的是 , 《 晉祠銘 》的碑額和碑文全用行書書寫 , 這是沒有先例的 。 李世民是將行 書刻入碑版的第一人 , 如阮元所說 : “ 以帖意施之巨碑者 , 自此等始 。 ’ , 這在中國碑學 史上是具有“ 首創” 意義之舉 。
其次 , 李世民又是一位書法理論家 。 他在辛勤進行 書法 實踐 的同時 , 對書法理論 的思考也 頗為注重 。 《筆法論 》 、 《 指 法論 》 、 《筆 意論 》和《論 書 》等便是 這方面的收穫 。 其書法美學 思 想集 中記載在 這些篇章 中 。 這裡應該強調 的是 , 李世 民論 書特 別注重 “ 骨力” , 說 自己 “ 臨古 人 之書 ,殊 不學 其形勢 , 惟 在求其骨 力 , 而形勢 自生耳 ” 。 這種 “ 骨力意識” 承桃的是東 晉 女書法 家衛棟 和南朝 齊書法 家王僧虔關於 “ 骨力” 問題 的 見解 , 表述 了他對書法 美學風 格的追求意 向 , 在當 時的書壇 上 曾發揮過重要 的理 論導向作 用 。 虞世南 、 歐陽 詢 、 褚遂 良的 書法 各 自開宗立 派 , 自具 面 目 ,但都有 一個 特點 , 便是點劃瘦硬 。 對這一點 ,後人是有所認 識的 , 如清代梁嶸就曾指出 : “ 開寶前 , 歐 、 褚諸家 提空筆 作書 , 體 皆瘦硬 。 ’ , 這 一 “ 瘦硬” 書法總體風格的形成 , 和李世民對 “ 骨力” 的強調不無因果關係 。
再次 , 李世民還是一位書法收藏 家 。 他想方設法 廣泛搜 求前代 書法家墨寶 , 而將搜求重 點放 在王羲之書跡 上面 。 史載 , “ 貞 觀十三年 ,救 購求右軍書 並貴价酬之 , 四 方 妙跡 ,靡不畢至” , “ 大王真書惟得 五十 紙 , 行 書二 百四十紙 , 草書二千 紙 ,並以金 寶裝飾’ ,。 這 些到手 的稀世 之珍被精心剪裁 裝裱 後 , 秘藏於內府 。 生活在武則夭 時代 的武 平一 在《徐氏法書記 》中寫道 : “ 平一韶配 之歲見育宮 中 , 切 睹先後 閱法書數 軸 , 將拓 以賜藩 邸 。 時見令宮 人 出六十餘 函於億 歲殿曝之 , 多裝 以鏤牙軸 紫羅襟 , 雲是 太宗時所裝 。 ’ ,這六 十餘函僅是庫內藏品的一部分 。 由數量之多與裝裱 之精都可看出李世民對書法的寶愛 。 李世民居高一呼 ,全國掀起 “ 獻寶熱” ,這 在中國書 法文化史上是罕見的 。
今天 , 就李世民的書法實績而言 , 在唐代書法文化的座標圖上我們可以這樣對他予以定位 : 他屬於當朝第二流書法 家 。 如果他是常人 , 恐怕不過如此 , 而他卻有 “ 帝王 ” 這種特殊的政治身份 , 其在書 壇 的地 位和作用也就絕非一般了。
二在封建社會里 ,政治權力一直控制著文化 。 皇權乃是政治權力的核 心 ,對文化的控制力度最強 。 它可以制定文化政策 , 左右文化方向 ,調節文化態勢 , 評判文化利弊 。 總之 , 它是文化的主宰 , 文化須看它的眼色行事 。 不僅如此 , 皇權甚至還 可 以影響 民俗和 時尚 , 民謠 “ 吳王好劍客 , 百姓多創 癱 ; 楚王好細腰 , 宮中多餓死’ , 便形象說明 , 時尚是以帝王趣味為依歸的 。 李世民在位的貞觀時期作為封建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 ,情況 當然也不例外 。 李世民對書法的深情愛好 依憑著權力的巨大張力向社會滲透 、擴散 ,對 有唐一代的書法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那一時期出現的許多獨具特色的書法文化現象 ,若探究其源 ,可以說都和李世民有關 。
1、王羲之書法在初唐時期獨領風騷 , 風靡朝野 , 李世民便是 “ 風源” 所在 。 李世民對王羲之書法情有獨鍾 。 前面已經述及 ,他大力搜求王羲之書法真跡 , 藏於內府 。 平 日銳意臨攀 ,簡直是筆下無書不右軍 。 他尤為寶愛《蘭亭序》 , 真跡 到手 後 , “ 置於座側 , 朝夕觀覽’ ,氣 並 多次命人 拓 印《 蘭 序 》頒賜 王子和近臣 。 在他的影響下 , 王書紅極一時 。 近人馬宗霍說得 好 : “ 於 時士大夫 皆宗法 右軍 , 虞世 南學於 智永 , 固為右 軍嫡 系矣 , 即歐陽詢 、 褚遂 良 、 阮氏 目為 出於北 派 者 , 亦不 能不旁 習 右軍 , 以 結主意 。 ” 。 這 正是對 當時書壇實際情況的概括 。 虞 、 歐 、 褚均官居高位 , 又都書名炬赫 , 而 為迎合人主所 好 , 也難免為潮流裹挾 , 奉王書為正宗 ,在其牌 位下站班唱諾 。 這構成了當時 “ 學王熱” 中的一大 “ 景觀”。在而今能夠看到 的種 類 繁多的《蘭亭序 》臨摹 本 中 , “ 定武本” 、 “ 張金界奴本” 、 “ 褚摹本” 等便 是這一 “ 景觀” 的歷史 “ 遺存” 。 初唐時期的 “ 學王熱” 奠定了有唐 一代 以王書為主流的書壇格局 。
2 由於李世民的扶持 , 王羲之登 上 “ 書聖 ” 寶座 , 書法 權威地位得以確立 。 王羲之成為 享譽千秋的書法權 威是有一 個過程的 。 東晉 穆帝司馬聘永和 年 間 , 王羲之繼庚翼之後 ,成 為第二代書法權威 。 他去世後 ,兒子王獻之書名鵲起 , 成為東晉第三代書法權威 。 此後 , 王羲之 書名又 開始 回升 , 這 固然有 多種 因素 , 但主要是憑 借 了兩位帝 王的推舉之 力 。 一是梁武 帝蕭衍 。 他給 王羲之書法 以 高度評價 : “(王 書 )如 龍跳夭 門 , 虎 臥鳳 閱 , 是故 歷 代寶 之 , 永 以為 訓。他還下令 新制 《千 字文 (集王字 ) 》 , 作為書法 啟蒙教材 加以 推廣 ,這實際上 是一 次對 王書的大普及 。 由於他的提 倡 , 王書的香火又 興 旺起來 , 王羲之又 轉身 向書壇權威 的寶座 邁步 了 。 二是李 世民 。 他對 於以 前各代 的書 法家統統 瞧不上眼 , 唯獨敬崇 王羲 之 。 這不 僅表現在他 的書法實踐 中 ,而且表 現在他的書法理論 上 。 他 親 自為 《晉 書 · 王 羲之 傳 》寫 的《 論贊 》 , 便是 一 曲王書 的頌 歌 . 阮元說 得很對 : “ 兩 晉君 臣 , 忠賢 林立 , 而《 晉書 》御 撰之 傳 , 乃特在羲之 , 其篤好 可知矣 ’ ,。 在《論贊 》中 , 李世 民寫道 ; “ 詳 察古今 , 研精 篆隸 , 盡善 盡 美 , 其惟 王逸 少 乎 !” “ 心 慕手 追 , 此人而 已’ ,。 。 為 了抬 高 王羲之 , 他極 力貶 低張 芝 、 師宜 官 、 鍾 怒 、 王獻 之 、 蕭 子 雲等人 的書法 成就 , 說 什麼 “ 區 區 之 類 ,何足論哉’, 在他眼裡 , 只有王書才是 完美無疵的書法 “ 樣板 ” . 就這樣 , 貞觀天子 一錘定音 , 王羲 之又 坐上 了書 壇權威 的交椅 , 至今 一直光彩 四 照 ,不知有 多少書法家 和學書者 , 在 王羲之偶像下頂 禮膜拜 。 李世 民發起 的書 壇造 神運動在中國 書法文化史上 的影響是極為深遠 的 。
3 、 楷書成為唐代書壇的 “ 主旋律 ” , 楷書藝術創造 達到 了極致 . 初唐時期 ,楷書有虞世南 、 歐陽詢 、 褚遂 良 、 薛視 四大 家 。 他 們在 繼承傳統 的基礎 上 ,創造了 “ 標準楷書” 。 到 中 、 晚 唐 時期 , 顏 真卿 、 沈 傳 師 、 柳 公權 等人致 力於 楷 書的 革新 創 造 , 進一 步豐 富 了楷法 , 使 “ 唐楷 ” 成為後世 難 以逾 越 的書法 藝術高 峰 。 楷書在唐代 何以 能主盟書 壇並取得 巨 大成就? 最 重要的一條原 因是李世 民對楷書高 度重視 。 唐代吏部考試規 定的項 目有 四條 , 即所謂 “ 身言書判” : 一 曰身 , 體貌 豐偉 , 二 曰 言 , 言辭辨 正 ; 三 曰書 , 楷法遒 美 ; 四 曰判 , 文理優 長 。 ” 。 應 試 者能不能及 格 , “ 楷法 ” 是 否 “ 遒美 ” 是很關鍵的 因素 。 這 樣 , 渴望在吏部考試 中 “ 達標 ” 的學子平 日就必須苦練楷書 。 “ 楷 風 ” 遍 吹是 必然 的 。 “ 唐人 皆有楷法 , 今得 唐碑 , 雖無 書人姓 氏 ,往 往可 觀 ,說 者 以 為唐 以 書判試人 ,故 人競 學書 ,理 或然 也” 。 , 這看法是 對 的 , 因書判取士 和楷法 的精妙確有 因果關 系 。 在封 建社會 裡 , 朝廷的政策 、 法規無一不是帝王意志的體 現 , 所 以 , 李世 民對楷 書 的提 倡才是 楷書取得 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
4 、 法書的價值得到社會承認 , 書法收藏成為時 尚 。 李唐 王朝 建立後 ,接 收了 隋朝御府 所藏的大 量書法名 跡 。 貞觀年 間 ,李世 民又大 力收 集流散 在社會 上的前代書跡 , 成果 是不 小的 。這些在前面 已 經述 及 。這裡 要說 的是 , 他的這一嗜好引 發的 另一 種社會效應 , 即唐 代的書法 收藏之風一直 未衰 , 湧 現出許 多書法 收藏家 。 其中鍾紹京 、 韋述 、 王 涯 等人是 佼佼 者 ,家藏 都頗為宏豐 。 史載 , “ 鍾 紹京 嗜書 畫 , 如王羲之 、 獻之 、 褚遂 良真跡 , 藏 家者 至數 十百 卷” , 韋述家 藏 “ 魏 晉 以來草 隸真跡 數百卷” 。 , 王涯家藏 “ 數萬卷 , 佯於秘府’ 。 , 他甚 至以 “ 厚貨” 和 “ 官爵” 為籌 碼收 購前代法書 。 智永一字值五萬。 , 褚遂良一字值千金。 , 李世 民令 趙模等 人所拓 的《 蘭亭 序》到 開元年間 “ 在者一本 尚值錢數萬 也 。 收藏之風的興盛使法 書價值升騰 ,這 對書法家的創作 積極 性無疑是 一種刺激 。 唐 代書法文化的 繁榮 與此不無關係 。
以上 我 們從多個層面論述了李世民干預書法文化所造成的社會效 應 ,它顯示了政治權力對社會文化的控制和調節力量 。 在李唐王朝存在的近三百年的書壇上 ,李世民的影響一直在發揮作用 。 書法 “ 歷隋而唐 , 文皇尚之 , 終唐之世 , 善書者輩出 , 其 大 者 各 自 名家 , 逸其 名 者 不 可 勝 數 , 亦可謂盛 矣” 即元代大書法家 趙孟 J頃的這段話說 得極好 , 李世民確實堪稱是唐代書法文化大發展的開路人 , 奠基者。
關於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看的呢?
-
3 # 文化百說
唐朝是中國古代一個難得的盛世,不管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都達到了空前的強大和繁榮,而且文化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就那書法來說,歷代出名的書法家,唐朝就佔了好幾位,而且還是重量級、宗師級的存在。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唐朝的書法之所以能達到如此高峰,和一個人絕對分不開,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說到李世民,大家都會豎起拇指稱他是一位賢明的君主,讚美他親手開創的“貞觀之治”,歌頌他的文治武功,以至於我們忽略了他最大的業餘愛好,那就是書法。唐太宗對書法的喜愛,已經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在平常處理政務之餘,他會將大量的零散時間用於練習書法,還對大臣們分享心得:“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他還是王羲之的頭號鐵桿,千方百計搜尋他的墨寶,發誓有生之年要收集到王羲之的所有書法卷貼。在書法大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人面前,唐太宗前毫不敢有皇帝的架子,反而像一個笨拙的小學生,虛心請教,尤其是在弘文館設立後,唐太宗詔令五品以上的官員,有喜愛書法的可到此培訓學習,不僅如此,唐太宗還規定科舉的六科中,書法佔其一,想要成為進士,你首先就得寫一手好字,可見書法已經成為官員的一項基本素質了。
俗話說“上好之,下必從之”,唐太宗對書法的推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然唐太宗如此喜愛書法,如此刻苦地練習書法,那麼他的書法水平到底怎麼樣呢?多說無益,我們來看看他寫的字帖或石碑就知道了,下面是他的作品和世人的評價:
1、《晉祠銘》,由唐太宗撰文並書寫,此碑用筆厚重,而不乏骨力。楊賓在《大瓢偶筆》中評價到:“今觀此碑,絕以筆力為主,不知分間布白為何事,而雄厚渾成自無一筆失度。”這個評價可謂是很高了,已經達到了書法家的級別了,筆力雄厚,渾然天成,且無一敗筆。
2、《屏風帖》,唐太宗書寫的草書,這是書法中難度最高的,沒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根本寫不出好看的草書。後人評論說:“《屏風帖》深得右軍草書意趣及使轉形勢,所不足者正是骨力稍弱。蓋草書走筆疾書,最難求者正是骨力,習草書最當體會”,右軍就是王羲之,評論雖說骨力稍弱,但那也是相對於王羲之來說,王羲之乃中華書法第一人,能得到他七分的神韻就已經很不錯了。
3、《溫泉銘》,此帖最出名,是唐太宗難得的佳作,後世評價《溫泉銘》書風激越跌宕,字勢多奇拗,不同於初唐四家的平穩和順,反而更傾向於欹側奔放之態,不過此書筆法比較雜,既有《聖教序》裡的用筆結構,又有褚遂良、虞世南的取法,雖說是取各家之所長,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不如前面的書法來的純粹和有韻味。
綜上所述,唐太宗的書法在唐朝各大家中,屬於二線水平,不要覺得二線就很弱,因為一線是歐、顏、柳、趙、虞世南、褚遂良這些牛人,畢竟唐太宗還要打理政務,能取得如此成就,已是殊為不易。
-
4 # 九二書社
太宗應該算第二梯隊吧,不是說他寫的不好,實在是第一梯隊的高手太厲害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應該是第一梯隊的
-
5 # 海納百川233699882
李世民少年時不願學書法,字寫的不好。後來當了唐皇,拜當時的著名書法家虞世南為師學習書法,剛開始也寫的不好,但是在魏徵的激勵下發奮學習書法大有進步。後又拜褚遂良為師,並收集了大量的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刻苦練習書法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當時,唐朝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一流的書法家,李世民師從高師,又臨摹名帖,所以李世民的書法能排上第二梯隊。
回覆列表
唐太宗李世民特別喜歡王羲之書法,深得其筆意和骨法用筆。
問題出來了,什麼是骨法用筆?
骨法用筆指書寫筆畫中段時筆尖殺紙,形成挺撥秀勁,瘦硬通神的意態。
唐太宗李世民書《晉祠之銘並序》,撰書於貞觀二十年正月二十六曰,現存晉祠貞觀寶翰亭內,碑高1.95米,寬1.2米,全文1203字,行書體,有《聖教序》風骨,骨力雄強,飄逸瀟灑,氣宇軒昂。這篇銘文提出了興邦建國以政為德等"貞觀之治″的政治思想。亭內還有詩人杜甫概括"晉祠銘″的碑刻:"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楊賓《大瓢偶筆》雲:"今觀此碑,絕以筆力為主,不知分間布白為何事,而雄厚渾成自無一筆失度。″
唐太宗李世民的書法,在唐代屬於第二梯隊。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書法作品《晉祠之銘並序》為李世民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