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也知道不該對孩子發火,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忍不了,我這到底是怎麼了?
9
回覆列表
  • 1 # 九鬥學生心理

    這種情況在很多家長身上都會發生,明知道發火不對,卻又控制不住自己,但如果你仔細分析一下這種情緒的由來,或許你就能理性的控制住自己了。

    1、 擔心孩子,擔心他做作業不認真,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擔心他不好好吃飯,缺營養,擔心他睡得晚對身體不好,擔心他玩遊戲太久對眼睛不好,總之你有很多的擔心,這種擔心伴隨而來的是焦慮感,事情一直得不到解決,你就一直擔心,一直焦慮。心中難免怒火中燒。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父母要學會控制,理性的思考這種擔心的必要性,家長很多的擔心是有些誇大的,換做是你做這些事是不是會讓人認為事件很嚴重?

    2、 潛意識中你希望孩子能夠按照你的要求行動,這樣可以安撫你焦慮的情緒,如果孩子拒絕,你就會產生挫敗感。這種孩子不聽指揮的挫敗感,就會讓你心中的怒火再次升級。但其實你也明白你的這個要求有點霸道了,誰都有決定自己幹什麼的權利,你不是女王或是國王,孩子也不是你們的僕人,他不可能事事按照你們的意願行事。

    3、 還有很多時候家長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孩子回到“正軌”,為了儘快安撫自己的挫敗焦慮的情緒就直接開火了。其實孩子不是好壞不分,對錯不知的人,他很多時候也是會自己發現問題並改正的,你要多給他一些時間。

    如果你能把這些問題都想明白,在每一次你有點想發火的時候,梳理一遍自己的情緒,或許你就發現因為這些小事對孩子發火真的是太沒必要了。

  • 2 # xuyanan20082009

    我們對待孩子的無名火哪裡來?一般來說,是繼承來的,或許在小時候,父母親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的。當然,我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不是為了批判父母親,他們在那個時代已經給予我們所有能夠給予的所有最好的一切,他們盡力了。現在我們有各種途徑去學習,去修正自己,去提高自己。

    首先,我們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情緒穩定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否則,現在你吼你的兒子,將來,你的兒子會吼你的孫子;其次,接納自己。愛發無名火的人一般對自己不滿意。告訴自己,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沒有經驗,還有很多的缺點,好在我可以和孩子一起進步,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最後,多讀書、多上課,提高自己,快樂全家。

  • 3 # 手機使用者55225809509

    孩子犯了錯,家庭某一個人,在管孩子的時候,另一個人不能護!一個要管,一個要護,那管孩子這個人無名怒火更大!這個孩子心裡有數,看眼色!他(她)就更不聽話!管孩子的這個人又生氣!火氣更大!所以家庭裡,某個人管孩子,就讓他(她)管,不要插手.叉嘴。有的孩子犯的錯,超過原則!就是要打!孩子犯了錯,家長在孩子身上不施加壓力不行!否則孩子不知道東南西北。有的家庭,孩子很聽話,家長少生氣,有的家庭,孩子總是惹事!有的家長也不管!可是等到長成人了,那些男孩.女孩,有幾個是爭氣的!都是走上壞路的多!所以孩子犯了錯,從小就要管!而且還要嚴格的管!家裡人不能護!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犯了錯!家長嚴格的教育幾回!再和他(她)講清道理!那他(她)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能給家長省了很多事。

  • 4 # 家長話題

    在你對孩子發火的時候,你想過沒有,你把孩子當成什麼了?憑什麼要發火?假如還是是你的長輩,是你的老闆你敢嗎?

    這樣一想,你就明白了,你越權啦。

    越權,首先是你不尊重孩子。

    R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要尊重孩子。

    現在你明白了嗎?

  • 5 # 一家人三座城

    我覺得這個火哪裡來的?有點點奇怪,當然是我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來的啊?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我們發火是很正常的,而這個火來的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比如本身脾氣比較急躁

    脾氣急躁,也就是我們說的火爆脾氣,這樣的人很容易在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時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一看到孩子某個行為不是我們要的那樣,馬上火就蹭蹭蹭的來了。

    對於這樣的性格的人,我覺得只能提醒自己,隨時在孩子面前多控制住情緒,並且多包容孩子的調皮,當然該批評的時候,也不能溫柔。

    比如還有就是心煩意亂的時候

    有時候可能只是因為工作的辛苦,家庭事物的瑣碎,或者和老公啊,婆婆啊不愉快,這樣也很容易對孩子的一點小調皮都可能大發雷霆,火蹭蹭蹭直冒。

    這種的火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自己,不應該把不好的情緒轉嫁給孩子,要提醒自己釋放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轉嫁給孩子。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糟糕的:孩子的行為不被我們接受而發火

    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對自己孩子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孩子的行為能不能被我們接受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就很容易讓我們在看到別人孩子比我們孩子所謂優秀時發火。

    如果你要求孩子做的,你都沒有做好,那對孩子發火是絕對不應該的。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希望可以幫到你

  • 6 # 婷婷9091

    1.來自於對孩子的不認同,覺得孩子不認同自己的觀點就是不聽話的表現。

    2.來自於對孩子的認知,只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覺得為了你好,就一定得聽。除了是你的孩子,他還是他自己。

    3.來自自己的工作和情感壓力,心情不好的時候,面對孩子的小問題就會被燃爆。

    4.來自自己的內在杯子沒有被續滿,當情緒不好的時候,大人也需要暫停休息。

  • 7 # 瀟瀟逸雲

    其實很簡單,兩個字——心累!

    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孩子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而是家長自己的心太累。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愛,並且不斷練習,不斷改錯,直到沿途蓮葉接天,心中荷花映日,直到從愛裡畢業。”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而孩子比你想象還要愛你,在他心裡,你就是他的全部,不要辜負孩子對你的愛,他是你的小天使,努力學會愛孩子,錯誤可以改正,但是發火,就像釘在牆裡的釘子,就算拔出來也會有痕跡!共勉吧!

  • 8 # 榮榮2017

    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長需要明確一個詞,叫做“情緒”。人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你有,孩子當然也一樣有。如果你真正能理解前面說的,相信你的無名怒火也已經消退了一半。

    孩子的行為沒有符合你的要求或者觸碰了你的神經底線,這時你的情緒怒火會被點燃。如果你可以覺察到自己這時候有可能要發火了並自己進行有意識地控制和疏解,比如深呼吸的同時默數十個數,給情緒怒火冷靜降溫的時間,你的大腦蓋子就不會開啟,你不會被爬行動物腦控制,你的怒火也許就會熄滅。

    當然,大部分人大部分時候控制不去自己的情緒,明知道打罵孩子是不應該的,明知道發火並不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在情緒怒火來臨的時候還是控制不住的吼叫。我有個真切的體驗,假如孩子的某個行為讓你發火了,你沒有控制住自己第一反應的情緒,把第一句怒吼的話說出去後,你的情緒怒火會燃燒的更加旺盛,它必須要燒完才能慢慢熄滅。那如果怒火即將來臨時你有效的控制住了,就不存在旺盛燃燒的階段,只是慢慢熄滅這一個過程。所以,只要你給怒火燃燒的機會,它熄滅所需要的時間就會更長,這就是你的無名怒火。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也許來自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父母你小時候的生長環境就是吼叫咆哮的,那麼這種情緒機制會深深的滲入你的身體,你更不容易管理並控制自己的情緒。想要減少自己對於孩子教育的無名火,首先要先覺察自己,認識到自己情緒管理的不足,多讀情緒管理類,心理學類的書籍。

  • 9 # 蘭169036616

    我是一個8個月寶寶的媽媽,雖然這個階段還談不上對寶寶的教育,但作為一個新晉媽媽第一次陪伴寶寶成長,也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孩子的心理大多數家長並不是真正的理解,比如我家寶寶最近特別愛用手打人,我的第一思維也是制止:寶寶打人不對!其實這就陷入了典型的大人思維。後來我發現寶寶打人並不是因為她生氣或者對你不滿,而是她覺得piapia的聲音很好玩,她想和你多接觸,多玩。所以,我覺得在面對孩子做出不合成年人邏輯的舉動時,不要馬上陷入成人思維,而是冷靜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原因及這一舉動的意義和目的。

  • 10 # 高中生生涯林老師

    要解讀這個問題,我們就先要了解我們的大腦個構造。

    我們的大腦由腦幹,情緒腦和大腦皮層三層包裹著。最裡層腦幹俗稱動物腦,又稱爬行腦,就是支配著我們基本的生理需要,冷,熱,餓這些維持我們生命延續的基本需求。中間層是邊緣系統,負責我們喜怒哀樂的基本情緒,所以也被稱為情緒腦。最外面的一層是大腦皮層,負責高階認知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性腦。

    相對低階的情緒腦,也參與著資訊處理,而且處理速度是大腦皮層的60倍,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情緒是我們的第一反應。而且在大腦的生長髮育過程中,我們會形成兩個結果:什麼是對我有利的,什麼是對我不利的。這兩類標準,決定了情感腦的認知結果。

    想象一下,假如手掌就代表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大拇指就是腦幹和中間層,四根手指就是我們的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就想一個蓋子,管理著動物腦和情緒腦,當大腦蓋子開啟的時候,你的行為就不受理智的控制,當你管教孩子的時候,可能是孩子的某種行為觸發了你的情緒腦,引起了一些你不快的經歷,你的身體產生了防禦機制,透過發火來保護自己。所以,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你發現你的情緒失去了控制,建議你先冷靜下來,先處理好情緒,再解決問題。

    當然,大腦蓋子有時候不是我們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但是當我們帶著覺察,能意識到自己大腦蓋子開啟的時候,馬上停止對孩子的傷害,那麼,你就會慢慢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會說出讓自己後悔,讓孩子受傷的話。

    沒有什麼比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事情。

  • 11 # 苗媽說

    看到這個提問,苗媽樂了。有了娃後,有幾個媽沒發過火呢?只是這怒火,肯定不是“無名”,當然是有由來的。讓我們來好好捋捋。

    由來一:孩子不聽指令,你說東他做西,甚至充耳不聞,慢慢吞吞,磨磨唧唧。於是你的說教成了正確的廢話。

    由來二:自己本就被工作啊、人際關係啊、家務瑣事啊弄得焦頭爛額,這時不識時務的熊孩子隨便一個什麼舉動,都會成為你發怒的導火索,小P孩就這麼無辜地成了你的出氣筒。

    由來三:就是看什麼都不順眼,想什麼都不順心,內心抑鬱難耐,怒火已積到嗓子眼,欲噴薄而出。其實啊這主要是生理原因,難以自控的,喝點玫瑰花茶什麼的調理調理吧,疏肝理氣。

    倒是由來一二,應付起來比較棘手。越發怒,越吼叫,除了證明hold不住自己的生活,彰顯自己的無能,別無其他。

    對於由來一,在管孩子的過程中,做家長的往往一不小心就容易居高臨下,希望孩子言聽計從。我們管教孩子,常常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忘記了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我們需要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而且孩子還有他自身成長髮展的規律,比如磨蹭,催不來。

    對於由來二,講真,當今媽媽育兒路上真心不易,生活快要把我們變成superwoman。職場上、生活中碰壁了,試著遠離孩子自我開解吧,孩子無辜不該當出氣筒呢。如果實在是沒忍住,吼就吼了吧,等氣消了,摟過可愛的寶貝,跟他講明原因,請求他的原諒。請相信,孩子比我們寬容大度。一個微笑一個吻,你就淪陷啦,嘻嘻。

    總之有了孩子後的日子,你的自我修煉之路才剛剛開始。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別以為我們在教育孩子成長,其實是我們和孩子在一起成長。

    最後推薦看一本繪本《大嗓門媽媽》,相信美媽們看完後會熱淚盈眶著陷入自責與自省中。與各位美媽共勉。

    PS:下圖來自該繪本。

  • 12 # 喬爸的教育LAB

    幾周以前,因為媽媽一句“你們到底什麼關係啊”成了所有家長難以忘懷忘懷的段子,為了一個“互為相反數”家長們幾乎成為網路段子手。網友們可能因為家長段子開心的笑,但孩子們卻會因為家長的怒火內心抓狂的“叫”。作為家長,在我們抓狂的時候,是否想過孩子的內心。我們總覺得自己辛苦,但是孩子們的內心卻說不定比你更加敏感。退去網友的吵鬧,我們來看看孩子的內心是怎麼面對家長的:" 一年級的時候,我做作業,外婆可以在房間裡玩玩 iPad;二年級的時候外婆受不了我媽的聲音去了另一個房間;現在三年級了,另一個房間的門關起來了,偶爾聲音太響,外公會說:XX,你輕一點好哇,我心臟不好。這幾天我媽咽喉炎發作了,是在吼我的時候一下子失聲的。就這樣她還是用低音給我講好好學習的道理,我有一點點內疚,但是就是想給自己多爭取玩的時間 …… 不做作業的時候我還是很愛她的。" ——廣靈路小學王貝易喬爸點評:媽媽把自己的嗓子喊失聲孩子是明白的,但媽媽卻從沒有跟孩子進行真正的對話,孩子愛你,而你卻關注著孩子的作業。" 對於媽媽是否陪我寫作業,我一直處於一種十分糾結的狀態。一方面,碰到難題時媽媽在旁邊,我覺得心安。另一方面,對於媽媽不定時的獅吼,我又覺得膽戰心驚!當媽媽開始關窗、我的全名被叫起時,證明我的問題又嚴重了 …… 瞧!這一幕又上演了!" ——家住普陀區的楊凱晨小朋友喬爸點評:孩子特別希望媽媽在身邊有支援,那種他在出生的時候就會有的安全感,但是媽媽卻變成了獅子,讓他想去尋找支援卻心裡懼怕。各位家長,想想,是什麼以後我們和孩子出現這樣的隔閡的?" 爸爸陪讀時思維活躍,從誦讀到數學,從古文到英語,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 媽媽陪讀時比較安靜,她是典型的低頭族,捧著手機愛不釋手,讓我也感覺心癢癢的,真想去看一看自己朋友圈裡的同學趣事,可我卻沒有自由,你說公不公平?其實,我想告訴父母,我完全可以自己安排好時間,先學習再玩耍,再看些有趣的課外書籍。時間是我自己的,我一定會珍惜。同學們,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 ——虹口區四年級小學生岑思儒喬爸點評:當我們要求孩子的時候,卻從未約束自己。不要覺得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所以你要學習,大人沒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就別指望孩子還能過心態平衡。喬爸曾經自己問女兒爸爸媽媽在你心目中是幹什麼?女兒說:媽媽在做事,爸爸在玩手機,刷電腦。那個時候,喬爸就深深體會到孩子的目光和反應就是我們每個家長的縮影。如果你不改變,你所期待的祖上冒煙寄託你的孩子,不如做一個基本合格的父母。有時候,我們都在深切的“關注”孩子,但卻稱為孩子心目中的“獅子”:“自從我上學以後,我的家裡就有了分工,爸爸負責我的學習。我的爸爸脾氣不錯,平時喜歡開玩笑。但在陪我學習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兇,很嚴厲,聲音很大,像一頭大獅子。有一次我語文默寫錯了六個,爸爸馬上就急了,大嗓門衝我叫‘怎麼那麼笨啊,那麼簡單的詞語都會默錯。’他一嘴的牙我都看到了......”有時候我們覺得沒辦法,為了孩子,我們必須做惡人。但你知道嗎?孩子比更能體諒你:" 我覺得父母的陪伴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爸爸媽媽為了我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我一定不會忘記他們的養育之恩。”" 上了一年的學,剛開始,酸酸的糖(家長的監督)味道真的不好吃,可是吃多了,我的壞習慣也漸漸消失了。我的記憶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甜甜的糖。"" 其實,爸爸媽媽陪我們寫作業是一件好事情,他們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在默默地關心著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多去理解他們,體諒他們。爸爸媽媽辛苦了!"" 現在我已經三年級了,在媽媽的陪伴下,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很穩定。雖然平時有歡笑也有眼淚,但是我愛我的媽媽,我要用好成績來報答她!”他們比你更加了解你:" 我和我媽相差 28 歲,可是她一直說自己 25 歲,雖然我已經 8 歲了。請原諒我的數學不好,這道題我不會算 "" 我媽很愛跑步,參加過好幾次馬拉松。很愛發朋友圈,而且是秀娃狂魔,所以每次給我拍照,我都把臉遮起來。”但請記住,他們也會更加深刻的記住你的樣子:" 我剛上一年級那會兒,我爸負責輔導我作業(因為他說他比我媽聰明),我媽負責做晚餐。結果我和我爸搭夥了兩天,就吵了兩天,然後我就把我爸給炒掉了,讓他繼續當他的大廚。"" 我家有個母老虎就是我媽,因為我放學回家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趕緊寫作業。"" 有一次抄寫作業我賴著不肯做,媽媽生氣得都不讓我睡覺,三更半夜還讓我寫,讓我覺得簡直就像是碰到了一隻正在發貨(火)的恐龍,她腦門上都燒起了熊熊大火,好恐怖啊!”所以,各位家長,當孩子回憶的時候,不應該是更多的怒火,而應該是你在他心目中的支援,溫暖和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美股崩盤會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