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墩子妙招多

    1.降B調(緊五絃定弦)

    降B調在古琴定弦中稱為緊五絃定弦,即將F調中的第五絃升高一個小二度(把A升高半音為升A也叫降B)。使用泛音調絃法就是將五絃5徽調至與三絃4徽音相和。

      泛音校弦法:三4------五5。

    緊五絃代表曲目:《瀟湘水雲》、《陽關三疊》、《欸乃》等。

    2.C調定弦(慢三絃定弦)

    C調定弦古琴中稱為慢三絃定弦。即將F調絃式的三絃F音降低一個小二度為E音。

      泛音校弦法:五5------三4。

    慢三絃代表曲目:《風雷引》、《鳳求凰》等。

    3.降E調定弦(緊二五七絃定弦)

    又稱緊二五七絃。即將F調絃式二、五、七絃各升高一個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

      三4------五5;五4------七5;五7------二5。

      代表曲目:《搗衣》、《秋鴻》等。

      4.調定弦(慢一三四六絃定弦)

    又稱慢一三四六絃定弦。即將F調絃式一、三、四、六絃各降低一個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

    三5------一4;一5------四7;四4------六5

    代表曲目:與降E調絃式曲目相同。此弦式是降E調定弦的另一種方式。

    5.升G調定弦(慢一三六定弦)

    調絃方法:慣稱“慢一三六絃”調。即將F調絃式一、三、六絃各降低一個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

    五5------三4; 三5------一4;三5------六7。

    6.慢二絃定弦(5512356)

    代表曲目:《廣陵散》

    又稱慢二絃,即將F調絃式的二絃降低一個大二度與一弦音相和。

    泛音校弦法: 四7------二5。

    7.緊五慢一弦定弦

    代表曲目:《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

      即將降B調的一弦降低一個大二度。

      泛音校弦法: 三7 ------一5。

      8.緊二五絃定弦

      表曲目:《離騷》等。

      即將降B調絃式的二絃升高一個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 五7------二5 。

      

  • 2 # 檸檬a雨

    C調(慢三絃)的瀾弦方法

    在正調基礎上,將三絃降低半度者。即將三絃四徽泛青降至

    與王弦王徽泛者同高。

    降E調(案二、王、七絃)的調絃方法

    即在緊五絃的基礎上,先將七絃王徽泛青升高與五絃四徽泛

    青同高,再將二絃五徽泛青升高與王弦七徽泛青同高。

    G調(慢一、三、六絃)的調絃方法

    在慢三絃的基礎上,將六絃七徽泛青降至與三絃五徽泛者同

    高,再將一弦四徽泛青降至與三絃王徽泛者同高。

    F調(正調)的調絃方法

    第一步,先闊其中一根弦,通常我們將五絃定為A音。可以藉助調者器或電話擴音的聲音,先調好王弦,這裡是利用散者。

    第二步,利用王弦擱七絃,將七絃王徽的泛者與五絃四徽的泛者調至同高。

    第三步,利用七絃洞四弦,將四弦王徽的泛青與七絃七徽。

    第四步,利用四弦調六絃,將六絃王徽的泛青與四弦四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五步,利用六絃調三絃,將三絃五微的泛青與六絃七徽的泛者調至同高。

    第六步,利用王弦調二絃,將二絃王微綱泛青與王弦七徽的泛者調至同高。

    第七步,利用四弦調一弦,將一弦王徽的泛青與七絃七徽的泛者調至同高。

    降B調(緊王弦)的調絃方法

    在正調的基礎上,將五絃升高丰度音。即將王弦王徽泛音調至與三絃四徽同高。

  • 3 # 唱歌對口型

    調(慢三絃)的調絃方法

      在正調基礎上,將三絃降低半度音。即將三絃四徽泛音降至與五絃五徽泛音同高。

      降E調(緊二、五、七絃)的調絃方法

      即在緊五絃的基礎上,先將七絃五徽泛音升高與五絃四徽泛音同高,再將二絃五徽泛音升高與五絃七徽泛音同高。

      G調(慢一、三、六絃)的調絃方法

      在慢三絃的基礎上,將六絃七徽泛音降至與三絃五徽泛音同高,再將一弦四徽泛音降至與三絃五徽泛音同高。

      F調(正調)的調絃方法

      第一步,先調其中一根弦,通常我們將五絃定為A音。可以藉助調音器或電話擴音的聲音,先調好五絃,這裡是利用散音。

      第二步,利用五絃調七絃,將七絃五徽的泛音與五絃四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三步,利用七絃調四弦,將四弦五徽的泛音與七絃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四步,利用四弦調六絃,將六絃五徽的泛音與四弦四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五步,利用六絃調三絃,將三絃五徽的泛音與六絃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六步,利用五絃調二絃,將二絃五徽的泛音與五絃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七步,利用四弦調一弦,將一弦五徽的泛音與七絃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降B調(緊五絃)的調絃方法

      在正調的基礎上,將五絃升高半度音。即將五絃五徽泛音調至與三絃四徽同高。

  • 4 # 關於我的年少輕狂

    古琴常見調有五種,可以分為主調和外調。其中主調又稱正調,於西方樂理中又稱F調。而常見外調有四種,分別為降B調(緊五絃)、C調(慢三絃)、降E調(緊二、五、七絃)、G調(慢一、三、六絃)。

    降E調(緊二、五、七絃)的調絃方法:

      即在緊五絃的基礎上,先將七絃五徽泛音升高與五絃四徽泛音同高,再將二絃五徽泛音升高與五絃七徽泛音同高。

    降B調(緊五絃)的調絃方法:

      在正調的基礎上,將五絃升高半度音。即將五絃五徽泛音調至與三絃四徽同高。

    C調(慢三絃)的調絃方法:

      在正調基礎上,將三絃降低半度音。即將三絃四徽泛音降至與五絃五徽泛音同高。

    F調(正調)的調絃方法:

      第一步,先調其中一根弦,通常我們將五絃定為A音。可以藉助調音器或電話擴音的聲音,先調好五絃,這裡是利用散音。

      第二步,利用五絃調七絃,將七絃五徽的泛音與五絃四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三步,利用七絃調四弦,將四弦五徽的泛音與七絃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四步,利用四弦調六絃,將六絃五徽的泛音與四弦四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五步,利用六絃調三絃,將三絃五徽的泛音與六絃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六步,利用五絃調二絃,將二絃五徽的泛音與五絃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七步,利用四弦調一弦,將一弦五徽的泛音與七絃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G調(慢一、三、六絃)的調絃方法:

      在慢三絃的基礎上,將六絃七徽泛音降至與三絃五徽泛音同高,再將一弦四徽泛音降至與三絃五徽泛音同高。

      以上即為五種常見調的泛音調音方法,在此筆者只是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方便大家調音。

      但是初學者可能會問如何辨音,如何判斷音的高低?這個,我們主要依據參考音,比如F調的第二步,利用五絃調七絃,那麼五絃就是參考音,當兩者振動餘音(波長)吻合,仿若一音,很清晰,則說明調準。反之,如果兩弦泛音尾音混淆不清晰,餘音有嗡嗡聲,很混亂,是兩個不同的音,則說明未校準。

      至於琴絃的調高調低,那是透過改變琴絃的鬆緊度,順時針擰琴軫則琴絃變鬆,音高變低,反之則變高。

  • 5 # 柒音符

    調絃的過程一般可以分為粗調和細調。粗調就是根據耳朵聽音的感覺,將各弦的音高大致調到位,為下一步的細調做準備。採用上述的方法,首先確定律制(一般採用五度相生律),並根據定音器的音高將五絃大致調整到和標準音一樣高;然後根據五絃音高和各音程之間的關係,在腦中依次將各弦“唱”一遍,如“5-6-1-2-3-5-6-”,接著依次調整其餘各弦,使之發出的音高與腦中“唱”的音高相吻合。注意儘量不要唱出聲,以免被未調準的絃音帶“跑調”。如果是平時常彈的琴,各絃音不至於偏得太多,則也可省略粗調的步驟。

    2

    /8

    細調則是在粗調的基礎上,將各絃音高牢牢地“鎖定”在標準音上,需要全神貫注地聽辨和操作,最好是能夠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尤其不宜有背景音樂。首先還是“精定”五絃的標準音。開啟(或吹響、敲響)定音器,使之發出平穩的標準音;輕彈五絃散音或四徽(十徽)泛音,聽其和標準音高是否一致;如果相差較大,聽起來是完全不合諧的兩個音,則分辨絃音是偏高還是偏低;若偏高,則略松五絃琴軫,反之則略緊之;然後再發標準音高,再聽辨,再微調;直至兩個音聽起來如同一個音,辨不出差別即可。該步驟也可以採用帶數字或指標顯示的電子校音器,將五絃調校至“A”音,並顯示無偏差即可。由於手指觸弦彈撥的過程難免會發出雜音,可能干擾電子校音器的正確判斷,因此應在音頭過去後到絃音明顯減弱前進行對照判斷。

    3

    /8

    接下來的步驟基本上是對上述過程的重複,無非是以已校準某弦的泛音作為新的標準音。仍以五度相生律為例,以已校準的五絃為基準,彈其四徽泛音,用心聽記;再彈要校的七絃五徽泛音,分辨其與五絃四徽泛音音高是否一致;若偏高,則略松七絃琴軫,反之則略緊之;然後再先後彈五絃四徽和七絃五徽泛音,再聽辨、微調;直至兩個音聽起來如同一個音,辨不出差別即可。需注意的是,標準音和被校音應先後彈出,而不宜同時“撮”出,否則當兩個音不一致時,很難分辨出孰高孰低。另外,由於前文所述律制的問題,該步驟及下面的步驟都不宜採用電子校音器。

    4

    /8

    接下來再重複上述過程,根據七絃(七徽泛音)校四弦(五徽泛音),再根據四弦(四徽泛音)校六絃(五徽泛音),……,直至七根弦全部校準。 校音定弦的過程比較枯燥,但只要靜心、細心、嚴格按上述步驟進行,還是不難掌握的。這裡再介紹幾條小技巧,供朋友們參考。

    5

    /8

    技巧一:細數“拍音”辨微差 當兩個相差很小、非常接近的音同時發出時,可以聽到“嗚—哦—嗚—哦—……”的強弱交替的混合音,稱為“拍音”。兩個音的頻率相差多少赫茲(Hz,頻率單位),則每秒鐘內可以聽到多少個“拍音”。當聽到緊湊的“嗚哦嗚哦嗚哦……”時,說明兩個音相差稍有點大;當聽到很熟緩的“嗚————哦————嗚————哦————……”時,說明兩個音已經非常接近,在不影響演奏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已基本校準;當已聽不出“拍音”時,說明已經完全校準了。

    6

    /8

    技巧二:“推拿”蠅頭辨高下 許多朋友在校音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兩個音非常接近時,儘管能聽出它們的不同,卻怎麼也分辨不出孰高孰低。這時可以在兩個音都彈出後,迅速用右手指將被校弦的蠅頭往左或往右用力推擠(蠅頭能夠被推移的幅度非常微小,但所引起的弦的鬆緊變化足以使音高發生變化),聽聽“拍音”的變化。若往左推蠅頭,“拍音”變緩或消失,說明該絃音偏高了(弦偏緊),應略松該絃琴軫;反之,若“拍音”變得更急促,說明該絃音偏低了(弦偏松),應略緊該絃琴軫。同樣道理,若往右推蠅頭,則“拍音”變緩說明該絃音偏低(偏松),應緊軫;“拍音”變急說明該絃音偏高(偏緊),應松軫。

    7

    /8

    技巧三:“矯枉過正”防跑音 在演奏中最不希望發生的,就是事先校好的琴“跑音”了,如同脫韁的Mustang——驟然鬆懈,或如蠢動的春蟲——七扭八歪。一般來說發生這種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琴軫鬆動,二是蠅頭鬆緊不平衡。仔細觀察一下琴絃、絨剅、琴軫以及琴頭嶽山部位,就不難發現,琴絃在嶽山邊沿與琴體緊密接觸,這一點和琴尾“龍齦”之間的弦長是有效弦長(如圖),其鬆緊程度決定著該弦的音高。而在嶽山邊沿的外(右)側的蠅頭、絨剅(又名絨扣,即拴弦的絲繩)部分,雖屬於“無效弦長”,卻牽制著琴絃的鬆緊。正常情況下這兩部分的鬆緊程度應該是一致的,蠅頭不會發生左右滑動,絃音穩定。而當調絃時旋動琴軫後,絨剅部分的鬆緊程度發生了變化,隨即傳遞到琴絃的有效弦長部分,使之隨之變鬆或變緊。但由於弦與嶽山接觸緊密,摩擦力大,很容易出現蠅頭滑動阻滯而使其左右兩部分鬆緊不完全一致。這時調好的琴,其實是處在一種“不穩定狀態”下,隨著演奏的進行,受琴體和絃振動的影響,蠅頭會繼續向著較緊的一側微微移動,於是絃音就“跑”偏了。針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是“矯枉過正”,即每當旋動琴軫調絃後,用手指輕輕推按蠅頭(緊軫弦則向右推,松軫弦則向左推),並向下按一按該弦,使弦和蠅頭克服嶽山阻滯,滑動到鬆緊平衡的位置,即可有效地防止跑音。

    8

    /8

    技巧四:多重校驗證律法 當七根弦都校過一遍後,理論上各弦都應已校準。但由於聽音辨音誤差的存在,可能會在逐一校調的過程中將這種音高誤差逐漸傳遞和放大,最終使最後一根弦產生較大的偏差。因此千萬不要忽視了絃音校驗的作用。前面介紹調絃定音法時,步驟⑧和⑨實際上正是透過不同弦上產生的某一相同泛音進行相互校驗的過程,稱為泛音同聲校驗。 另外,還可採用散音音程校驗。首先以“撮”的方法彈奏一六絃、二七絃散音,聽其八度音程是否和諧;再分別“撮”一四弦、二五絃、三六絃、四七絃散音,聽其純五度音程是否和諧;再分別“撮”一三絃、二四弦、四六絃、五七絃散音,聽其純四度音程是否和諧。所謂和諧,是指兩個音聽起來渾然一體、不辨你我,聽不出“拍音”方可。這種方法法既達到了校驗的目的,又鍛鍊了聽力,一舉兩得。

  • 6 # 金典傳唱人Da聖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簡單的 用調音器調,簡單的很!調音器30--300元的都有,說明書一看就會,古琴大致就3個調,緊5弦(降B),慢2弦,和正調!正調就是你平時的調,F調,10秒就調好了,等你彈到一定水平,用古琴1-7弦泛音對比就能調音了!

  • 7 # 深秋的寂寞

    古琴調音的基本方法

    調音有散音調法、散按調法、泛音調法。其中大多數的人以調泛音調絃最普遍了。而且是最精確辦法:

    首先要用耳朵記住一根弦主調(F)的音高。(當然一開始可以用調音器,通常440HZ 頻率五絃為A, 然後基於五絃調七絃,以下為依次如下(主調 F):

    F調:五絃四徽=七絃五徽

    七絃七徽=四弦五徽

    四弦四徽=六絃五徽

    六絃七徽=三絃五徽

    五絃七徽=二絃五徽

    四弦七徽=一弦五徽

    C調: 由主調(F)調,將三絃松下

    以五絃調三絃:五絃五徽=三絃四徽

    降B調:由主調(F)調,將五絃緊下

    以三絃調五絃:三絃四徽=五絃五徽

    G調:由C調(C)調,將一弦和六絃松下

    以三絃調一、六絃:三絃五徽=一弦四徽=六絃七徽

    降E調: 降B調緊二、七絃,以五絃調二、七絃:五絃四徽=七 弦五徽,五絃七徽=二絃五徽。

    大多數的古琴曲為F調,C調和降B調其次。只要學會調這三個調就很不錯了。

    當然,初學古琴的可以買調音器用。因為在大型演出之前,很多彈琴的老師在臺下還是用調音器調的差不離多少,然後上臺後由於古琴有了搬動,稍微再用泛音調下。

    多練多聽,不急,一定也會做到瀟灑自如地不依賴調音器也能調準音了。

  • 8 # 小超人米西古

    第一種定弦方式:正調定弦。  

    古琴的定弦,在七條弦之間。以五聲音階關係為主。最多使用的是以第三絃為宮音(相當於do)。由第一弦到第七絃依次為徽,羽,宮,商,角,微、羽。相當於sol、la 、do.re、mi、sol、la。通常叫做正調。  

    傳統的古琴。並不強調,甚至並不要求它的定弦有絕對音高。只要求七條弦之間的音高關係的確定。因為古代文人彈琴基本是個人的,獨奏的藝術形式。同時古代琴的長短,弦的精細規格也是自由面多種多樣的,所以琴絃的音的高低就是自由的了。在近代大約20世紀的30年代以後,尤其到了50年代以後,隨著古琴藝術活動的社會化程度,專業化程度的增加.隨之古琴常要與其他樂器合作演奏,則產生了明確而固定的音高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之下,在常見的古琴有效長為1OOcm~113cm時,在今天通常使用的新制琴絃的粗細,張力承受幅度條件下。在與其他樂器相配合,而且在調絃轉調後也能比較便於和其他樂器相配合的條件下,把第五絃定為A。這樣,"正調"七條弦的音高是CDF GAcd。因此,也可以說今天古琴正調定弦法相當於F調絃法。

    它的實際音高如下:按中國傳統音名,一弦的C大約相當於十二律中的"黃鐘"。三絃的F相當於十二律中的"仲呂",所以這一定弦法傳統上又叫"仲呂調"或"仲呂均"("均"讀音為yun)。

    第二種定弦方式:緊五絃。  

    緊五絃,是在正調定弦的基礎上,把第五絃提高半音,五絃由原在正調時的A變成了B,緊了的第五絃,由原來在正調中的角音mi,變成了新的定弦法中的宮音do。緊了五絃之後,由一弦到七絃的音之間的關係變成了re mi sol la do re mi,這一定弦的結果,由F調變成了B調。

    緊了的第五絃由原來的正調的A變成了作為宮音的B。變成了相當於十二律中的"無射"("射"讀音為yi),所以,這一緊五絃的調也叫"無射調"或"無射均"。

    在正調絃法中,三絃十徽上的泛音比五絃九徽上的泛音高半音。所以,以三絃十徽泛音為標準,將五絃提高,使五絃九徽上的泛音和它相同即可。

    第三種定弦方式:慢三絃。  

    慢三絃,是在正調絃法的基礎上,將第三絃降低半音,由原在正調的F變成了E。慢了的第三絃由原來正調中的宮音do,變成了新的定弦法中的角音mi。慢了三絃之後,由一弦到七絃的音之間的關係成了do re mi sol la do re,這一定弦結果,由F調變成了C調。  慢三絃之後,原正調第一弦作為"微音"sol的C,變成了新弦法的宮音do。C大約相當於十二律中的黃鐘。所以這一定弦法傳統上又叫"黃鐘調"或"黃鐘均"。  已知正調絃法中三絃十徽的泛音比五絃九徽的泛音高半音。所心慢三絃時將三絃十微的泛旨降到與五絃九徽的泛音櫃同音高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能的劇友,吃什麼食物才能不掉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