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雨風

    這是羅貫中和施耐庵各自的特色。

    《水滸傳》其實就是梁山好漢的英雄榜。要突出英雄,就得有名號,在江湖上響亮威風。

    首任大王晁蓋,當然是托塔天王。

    次任宋江系刀筆小吏,那就叫"善濟天下"的及時雨,引來108將。

    霹靂虎秦明丶打虎將李忠丶豹子頭林沖丶花和尚魯智深丶大刀關勝等等,有的蠻貼切,有的蠻新鮮,有的還神密,有的還搞笑,不一而足。什麼一丈青丶矮腳虎丶浪裡白條丶神行太保等等五花八門。更有小旋風丶黑旋風丶白面書生丶奪命判官,想得到應有盡有。

    作者把108將都吹得神乎其神,才能奪人眼球和引人入勝。

    施耐庵不愧是造星高手丶武俠小說鼻祖和廣告能人。什麼叫追星,老施一個個生動刻劃,起到了畫龍點晴的神奇功效,才使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

    四大名著,不是浪得虛名,而是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方能名揚八方,傳頌於世。

  • 2 # 我行異

    兩本小說的人物背景不一樣,三國演義中大部分的出場人物都是在朝堂之上的人物,有身份有地位,而水滸傳中的人物則大多數是綠林江湖中人。

    在古代,華人的名字很多時候是代表了他所在的階層,字又稱為表字,是在本名之外的正式稱呼,在冠禮時所取。中國在古代是一個尊卑分明的社會,為了以示尊重,晚輩直呼長輩名字是極不尊重的表現,只能稱呼其表字。如劉備,其實正式應該稱為劉玄德或玄德公。

    當然,這些複雜的玩意,任意時代或地方都是有錢人或上流社會玩的。劉邦貴為皇帝,但出身草根,當時只有劉季一個名,按現在的意思就是劉小。發跡之後,就改名為劉邦,字季,可見姓名和表字在一定程度是反映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水滸傳的人物大都是江湖中人,出身遠較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為低,表字這些玩意自然用不到在這些人物身上。但一些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角色也是有表字的,比如宋江就表字公明。

    至於為何水滸傳中的人物大多有一個外號? 外號又稱諢名或綽號,大多是根據一個人的外貌特徵、擅長領域或行事做風所改,這也是古代人混江湖的一種特色。在古代,交通不便,不同地方的人都難以交流,低下階層的人,姓名的重複機率大,也不容易記得,為了方便別人記憶,就把各人的特徵起成外號,方便交流。

    在歷史中,一些混出名堂的江湖人,其外號也為歷史所記錄。比如說,張獻忠,因身長而黃,外號“黃虎”。

    至直現代,我們在新聞上也會聽到一些江湖人物的外號,其文化流傳至今,甚至遠銷日本。

  • 3 # 棒槌襖襖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小說史上最著名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 該書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在其成書前,三國曆史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演化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就廣為流傳,可謂老少皆知,家喻戶曉。到了宋代,隨著市民文化的發展繁榮,茶舍瓦肆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為“說三分”。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實際上就是說書人使用的底本,雖較內容簡略粗糙,但已經初具《三國演義》的規模。羅貫中在群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又依據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徵引的資料,經過編排整理,文字潤色,寫出了這部規模宏偉的鉅著。

    《三國演義》講求“七分史實,三分虛構”,故事情節來自於史書《三國志》,書中絕大多數人物也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既然確有其人,那麼姓甚名誰就是很清楚的了。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孫權字仲謀、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這都是有據可查、有史為證的。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文學作品,所以書中也有給名人起綽號的現象。比如劉備被稱為“大耳賊”、張飛被叫做“環眼賊”、諸葛亮被罵為“諸葛村夫”、呂布被戲稱為“三姓家奴”。當然,也有褒義的綽號:關羽被稱為“美髯公”、孫策被稱為“小霸王”、公孫瓚被叫作“白馬將軍”、桓範被稱為“智囊”等等。這些綽號使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是文學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施耐庵的《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書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江湖好漢的英雄形象。這一百零八位好漢絕大多數是虛構出來的,歷史上並沒有其人其事。由於人物眾多,施耐庵老先生就做了主次取捨,選取其中的幾位主角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進行大篇幅重點渲染。但是其餘的近百位英雄又不能棄之不顧,如果僅僅列個花名冊,則不能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於是,只好給這些好漢們取一個響噹噹的綽號,使讀者“聞其名如見其人”,這樣才不至於將這部文學名著寫成一本“流水賬”。《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綽號也是很有特色的,為凸顯人物的勇猛,就用龍虎麟豹來命名,比如“玉麒麟”盧俊義、“入雲龍”公孫勝、“豹子頭”林沖、“插翅虎”雷橫等等;為了表現人物的武藝高強,就用古代猛將的名字作為綽號,比如“小李廣”花榮、“病關索”楊雄、“病尉遲”孫立、“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等等。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之所以能列名於“四大名著”,是因為兩部作品的文學題材、寫作技巧、表現形式各有千秋。《水滸傳》好漢有號無字,其生動形象能躍然紙上;《三國演義》英雄有字無號,其鮮活面容也流芳千古。

  • 4 # 甲良生日記

    這是由兩部小說的內容決定的。

    《三國演義》寫的是各路軍閥的鬥爭,各路英雄出身名門望族,非富即貴,這些人正常情況下都會有字號。

    《水滸傳》寫的是農民起義,反映的是底層人民被逼造反的故事,很多人都是農民,漁民,獵戶,再或者山賊草寇之流,溫飽問題還未解決,何談有文化?更別提有字號了,有個能叫的出口的名字就不錯了。

  • 5 # 香茗史館

    “諢號”和“表字”雖然都是古人稱呼他人的一種方式,但兩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其中“諢號”更多用於行走江湖,而“表字”則更多用於中上層社會。因此,由於《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兩本名著本質上的區別,進而形成了這一特點。

    “諢號”和“表字”的區別

    對於現代人來說,“直呼其名”乃是一種常用的稱呼他人的方式,但在古代社會當中,“直呼其名”卻是不太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姓名更多隻用於長輩和自己稱呼,而不被外人所用。

    1、表字。表字是指除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義的名字,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冠禮、女子十五歲笄禮後,外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通常為父母或師長所取。

    2、諢號。又稱諢名、綽號、花名、外號、雅號等,一般是由他人根據本人的外貌、性格、特長、嗜好、生理特徵、特殊經歷等特點而取的。諢號在雖然大多帶有戲謔、幽默、諷刺等色彩,卻也通常代表了個人特點,因而也具有唯一性。

    如上所述,表字和諢號雖然都是稱呼他人的方式,但兩者的意義和用法卻截然不同。因取表字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再加上普通百姓一般不會遠離居所,故而下層窮苦百姓較少使用表字,而諢號又因通常具有戲謔、諷刺意味而不被中上層人士所用。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本質區別而形成的特點

    就《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兩本書而言,兩本書的側重點和描寫的社會階層完全不同,因而造就了稱呼上截然不同的特點。

    1、人物階層不同。《水滸傳》具有濃重的江湖色彩,其中大多梁山好漢都出自於市井小民,他們這些人本就很少有人取有表字,此外《水滸傳》中的人物多為虛構,歷史上留下姓名的本就較少,而諢號無疑比表字更能代表這些江湖人物。而《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不僅大多為中上層政治人物,而且大多出自史實,能夠青史留名的人物,具有表字也就不奇怪了。

    2、內容側重不同。《水滸傳》描寫的更多是江湖紛爭,由於諢號往往能夠代表個人性格、經歷等特點,對於行走江湖的人來說,這顯然更為符合他們的身份,而且在體現他們赫赫威名的同時,也更有利於讀者對他們的行事作風和性格有個初步瞭解,例如“黑旋風”李逵,給人一聽就是個莽撞的粗黑漢子。《三國演義》雖說是演義,但由於更側重於政治、軍事等事務,自然要更為正式一些。

    3、兩書均有例外。《水滸傳》中並非所有人都沒有表字,例如宋江便有表字公明,無用則有表字學究,這兩人一個曾為小吏,另一個乃是個知識分子,這兩人比較例外,應該也是為了與其他草莽之輩有所區分。《三國演義》中也並非所有人都沒有諢號,例如關羽的美髯公,又如呂布的三姓家奴,還有孫堅的江東猛虎,公孫瓚的白馬將軍,這些諢號無疑均凸顯了他們的自身特點和性格。

    綜上所述,《水滸傳》好漢大多有號無字,而《三國演義》英雄大多有字無號,主要還是由於兩本書的區別所決定的。

  • 6 # 小崔讀書說事

    粗略的看了一下回答,真是笑死人了!一幫人竭盡所能,各種分析,各種資料,各種複製貼上,回答著自己也不懂的問題。

    所謂水滸裡面的好漢,是江湖人也就是黑道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混社會的混混。而三國裡的人物,是朝廷中人都有正經職業也就是白道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公務員是有編制的。

    混社會的一幫人,閒來無事,坐一起喝喝酒,吹吹牛皮,喝多了,牛皮越吹越大,沒喝之前自己還是自己,喝多之後,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於是,老子天下第一,各種牛掰的外號就來啦,托塔天王,活閻羅,混江龍,黑旋風,立地天王等等......反之,哪裡有國家公務人員隨便起外號的?水滸裡所謂的好漢大多都是些流氓青皮和對自己職位不滿的刺頭末等小吏,而三國裡的大都是一方諸侯或營長團長師長軍長之類的。

  • 7 # 嘿白咴

    個人感覺,主要原因兩點。

    首先,人物性質。三國英雄大多歷史上真有其人,水滸裡的英雄人物,大多演繹杜撰,可能有原型,相對很少。古人姓、名、字很講究,所以都是有姓名,有表字。一小部分有號,大多自稱,就是自己起的,並且多數是高人隱士或者文人雅士等,會流傳下來。比如:臥龍,鳳雛,個人認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號。也有別人稱頌的,比如:小霸王,這個應該和水滸裡的外號類似,就是綽號。當然,三國小霸王和水滸小霸王,那是天壤之別。

    其次,小說主旨。水滸主旨既然是寫草莽英雄,儘管有不少一部分來自官方投降,但是主題不變,既然最後都要去道上混,都要從梁山泊砍到東京城,那麼有個外號傍身是必須的。當然,除了108將之外,晁蓋、方臘手下、小混混、惡霸地痞等等,大多也有綽號。個人感覺這不是古人通常說的“號”。例子:吳用,姓吳,名用,字學究,自比諸葛,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這就很明白了,智多星是外號。不過,我個人不認可,他自比諸葛,還加亮,賽諸葛,扯淡嘛,差老鼻子事了。。。

    最後總結。水滸里人人擁有、朗朗上口的是綽號,大多是人稱、江湖上稱、旁人都叫他做,等等。是別人起的外號,大多聽起來過癮霸氣,或外貌特徵:赤發鬼,青面獸,獨角龍,九紋龍,花和尚等等;或事蹟為人:托塔天王,及時雨,短命二郎等等;或兵器絕技:大刀,雙槍將,沒羽箭,神行太保等等,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但是,古人所謂的號,應該是自己起的,有寄託理想、報復,或者反應內心修為等等的意思。

  • 8 # 漫話隨筆

    水滸傳裡的英雄人物大多為市井人物,其中不乏偷盜搶劫殺人等重刑犯人,是屬黑白兩道中的黑道,這些人通常用外號代替姓名,用江湖黑話代替日常用語,也是一種自保手段,後來就發展出虛張聲勢,詐唬敵人的功能!

    而三國中的英雄人物基本都走了從軍從政的路線,是黑白兩道中的白道,講究的學識、流派、出身,好繁文縟節、謀光耀門楣,通常用籍貫+姓+名+字+號等幾要素來噓人,如南陽+諸葛+亮+孔明+臥龍先生等幾個要素任選幾個排列組合!也有簡短有力的如~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等,喊出來顯得就有點不是那麼好意思。

    當然自稱宿遷劉強東,宿遷人民應該不會有啥意見,自稱昆明孫小果,估計昆明人民要不高興的。

  • 9 # 貢子曰

    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水滸傳》中的好漢,大部分都是有號無字的,《三國演義》裡的英雄大部分都是有字無號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妨一起探討一下:

    所寫的人物不同

    《水滸傳》的主題是官逼民反,它的主角是民,也就是貧民百姓。很多時候平民百姓是沒有字號的,就好比《三國》中的典韋,他就是貧民出身,他就沒有號。同樣道理,張角、周倉這些人都是沒有字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在官府當差的雷橫、朱仝等人也是沒有字的,讀書人吳用同樣也沒有字,只有老大宋江獨樹一幟,有個公明的字。這一方面與題材有關。另一方面就與作者的創作傾向有關,市民文學,出現太多的字是不好記住的。

    但是若是用綽號,那麼久會留給人極其深刻的印象,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入雲龍公孫勝、豹子頭林沖,這都是綽號,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三國演義》就不同了,它記載的是王侯將相的故事,隨隨便便拿出一個人來,都是大佬。袁紹是四世三公,名門望族。劉備是皇室宗親,貴胄。即使小霸王孫策也是破擄將軍之後。這些社會上的上層人士,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即使在起名字上也是費了一番功夫。

    這些人歷史上大部分確有其人,也卻有相應的字,所以作者在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自然就把這部分繼承過來了。

    綜合起來講,這是由於眾人的身份地位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所寫的時代不同

    《三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諸侯博弈,正是各個世家大族逐鹿天下之際。這些世家大族在文化上有其先進性,因為此時讀書寫字還掌握在少數的有錢人手中。寒門庶子要想出頭是很不容易的,只有透過察舉孝廉才能做官。這種情形下,普通百姓想要有個有意義的字實在是奢侈。

    其實《水滸傳》中的英雄也面臨這樣的困境,很多人連正式名字都沒有,像阮氏三雄,只能靠在家族的排名來命名:小二、小五、小七。這和朱元璋的朱重八有異曲同工的地方。連一個好名字都成為奢侈的時候,怎麼可能會奢望有個字呢?

    好在宋朝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漸地提高,市民文化在逐漸的崛起,他們有了話語權,也更多的參與到了社會生活上來。也有了充足的時間來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所以踢球好的高二被稱為高球,橫行霸道的市井無賴牛二被稱為沒毛大蟲。這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綽號的產生並廣泛使用足以見得市民們的幽默感。

    正是這兩點原因導致了以不同寫作時代為背景的兩部作品出現了這樣的差異,但是這些差異的存在並不影響兩部書成為世界級的名著。

  • 10 # 莊生荒谷

    關於小說《三國演義》人物大多數有字無號,而小說《水滸傳》人物大多數人物有號無字這樣一種情況,許多朋友已經說得很是清楚。

    《三國》​中人大都是體制中人,有字方顯其身份地位。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

    《水滸》​人物大都是體制外人;即使體制內的也因為種種原因跑到體制外去了。整天和體制外的粗魯好漢混在一起,有字也隱藏起來,而亮出自己的綽號,入鄉隨俗嘛。

    ​綽號(nickname),又稱外號、諢號、在部分中國方言中綽號等同於花名,綽號又可以細分為兩種 (1)善意的暱稱是指綽號無侮辱性是平常親人朋友等人使用的稱謂,更加體現出親暱、親密的感情。 (2)惡意的侮辱性綽號,是指綽號具侮辱性,給別人起侮辱性綽號,喊別人侮辱性綽號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表現,侵犯了別人的人格尊嚴,會引起被喊綽號者的反感。

    《水滸》​中人特別是梁山好漢大多數是善意綽號。

    不過,《三國》​人物也有綽號的,如關羽號美髯公,張飛號環眼賊,劉備號大耳兒或大耳賊,許褚號虎痴。《三國》著名人物典韋沒有表字。

    《水滸》​人物極少數也有表字,如宋江字公明,吳用字學究。如其他幾個讀書人王倫、朱武、蕭讓、金大堅、黃文炳等可能有字,不過作者沒有寫出來。還有,《水滸》人物王進、欒廷玉、史文恭無字也無號,不知是什麼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6月了每天還要加班,其他人到點就走,要不要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