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繼承拜占庭衣缽的除了俄羅斯,還有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對不對?
17
回覆列表
  • 1 # 坐古談今

    歷史不是你承認不承認的問題。俄羅斯就是以第三羅馬帝國自居,將鬆散、弱小的大公國變為了世界列強之一,由此可見,一個獲得人們認可的理念多麼重要。古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395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1453年)、俄羅斯帝國(1721-1917年)。

    伊凡三世

    1.莫斯科公國的崛起

    俄羅斯崛起的時間不長,在16世紀以前經常受到鄰國的欺負,像什麼波蘭沒事兒就拿俄羅斯出氣今天揍一頓,明天打一下。蒙古帝國進入歐洲建立了金帳汗國。今俄羅斯境內的莫斯科公國是1283才建立的,剛建國沒有40年便臣服了金帳汗國(伊凡一世)。1480年莫斯科公國的伊凡三世、克里米亞汗國等打敗了大帳汗國;1491年,莫斯科公國、克里米亞汗國、奧斯曼帝國三國再次毀滅性打擊了大帳汗國。自此,莫斯科公國在事實上已經完全獨立。

    伊凡四世

    2.伊凡三世迎娶了羅馬帝國的種子

    莫斯科公國與奧斯曼帝國合作打敗了大帳汗國,但是,奧斯曼是以克里木汗國(從金帳汗國獨立)聯盟的形式。莫斯科公國與奧斯曼是有仇恨的。

    仇恨的原因就是宗教。1453年,拜占庭帝國(第二羅馬帝國,拜占庭是歷史學家起的名字,拜占庭那時候是以羅馬帝國存在的)被奧斯曼滅亡,作為歐洲基督教信仰傳承者東正教(基督教在我們被稱為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新派三大派別),則必須要與奧斯曼應對。

    因為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因此,伊凡四世便找到了一條凝聚國民之心的言詞。羅馬帝國的軍隊成了國徽圖案、拜占庭的種子嫁給了俄羅斯人,那麼,俄羅斯就是拜占庭(第二羅馬帝國)的繼承人了。

    彼得一世

    3.伊凡四世的鐵血與智慧

    因此,伊凡四世3歲繼位,8歲母親暴斃,13歲放狗咬死了權臣,17歲便以爺爺(他的父親是瓦西里三世)迎娶了第二羅馬帝國的種子和她所帶來各種神器,乃是當然的繼承人為藉口,公開打出了“第三羅馬帝國”的旗號,同時,繼皇帝位稱沙皇(即凱撒)。

    之後,伊凡四世成立了自己的御林軍,專門以殘忍的手段斬殺貴族和敢於反抗自己的人。在其統治下,俄羅斯越來越越強大。

    可惜,因為,伊凡四世的兒子是傻子、小兒子被殺。伊凡四世的江山就由伊凡三世的老婆家族繼承了,這就是羅曼諾夫王朝。在王朝第四位沙皇彼得一世的率領下,俄羅斯日漸強大,最終,“羅馬第三帝國”在東歐、南歐、中歐部分地區獲得了認可,這就是俄羅斯帝國。

  • 2 # 第五玥璋

    從理論上應該是吧!原因是東羅馬帝國與俄帝國是有聯姻關係的,沙皇也在東羅馬帝國滅亡後聲稱要繼承羅馬帝國,實際上他是提升自己的政治盛譽。我們辯證地認為即使羅馬帝國滅亡了,但影響力卻是誰都比不過的,就像我們的唐帝國,雖然中國的唐朝早已不存在了,而我們現在還要為盛唐而驕傲自豪,實際上我們的帝國夢早在清康乾時期就已經做完了。俄國因為教派原因與羅馬帝國保持一致,固要捍衛羅馬帝國,說白了就是借羅馬帝國的殭屍陰魂來達到提高自己的政治高度。

  • 3 # qxjz

    俄羅斯在沙皇迎娶君士坦丁十一世侄女後就一直以第三羅馬自居。在東歐各國中,當時的沙俄皇室中才有最濃的拜占庭血脈,他們同時也繼承了大量因東正教而來的傳統。雖然早年間被波蘭汗國打的裡外不是人,但是俄華人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歷史也證明擁有雙頭鷹國徽的沙俄有匹敵的實力。

  • 4 # 人文悟宇

    “第一羅馬”即古羅馬,而“第二羅馬”一般指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

    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東羅馬帝國滅亡

    1423年,韃靼人的金帳汗國徹底分裂,先後形成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5-6個汗國。

    1462年,伊凡三世成為莫斯科大公,末代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和伊凡三世結婚成為伊凡三世第二任妻子,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和伊凡三世的兒子繼承王位成為瓦西里三世,從此以後,俄羅斯王室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王室的血脈,以第三羅馬自居

    此後伊凡三世征服羅斯各城邦,在1480年與金帳汗國在烏格拉河對峙,徹底脫離金帳汗國。金帳汗國也在1502年被獨立出去的克里米亞汗國所滅。

    伊凡三世拒絕金帳汗國來使要求納貢

    伊凡三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和孫子伊凡四世繼續開疆拓土,16世紀中葉,伊凡四世征服韃靼人的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而西伯利亞汗國則是被哥薩克人葉爾馬克征服。

    伊凡四世滅喀山汗國

    克里米亞汗國由於附庸於奧斯曼土耳其,一直至18世紀末,才被葉卡捷琳娜併入俄國版圖。

    伊凡四世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

  • 5 # 古風93814281

    是的,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東羅馬帝國滅亡, 末代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結婚成為伊凡三世第二任妻子,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的兒子繼承王位成為瓦西里三世,從此以後,俄羅斯王室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王室的血脈,以第三羅馬自居。第三羅馬,這個詞語,是一些歐洲城市或國家用來自稱是第一、第二羅馬的繼承者;“第一羅馬”即古羅馬,而“第二羅馬”按照不同觀點,可以指拜占庭帝國或是與西羅馬帝國有關連的教宗國;第三羅馬一般指沙皇俄國。

  • 6 # 路塵

    姑且不談外界承不承認,就算在俄羅斯國內,被說成是第三羅馬的也不是任何一個階段的帝國,這個概念指的純粹是莫斯科……更別說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俄羅斯帝國。

    就好像第二羅馬指的是君士坦丁堡,也不是拜占庭帝國一樣。

    莫斯科王公們對於拜占庭的嚮往確實是舉世公認的,無論是在宗教上還是政治上,但第三羅馬的說法最初不出自官方,而是出自普斯科夫一家修道院裡的修士,並且在原始語境裡它還是一個為了阻止莫斯科政治權力干預教會事務而想出來的概念,是為了向當時的莫斯科大公強調莫斯科教會在宗教上的重要地位,含義其實和後來很不一樣。

    差不多之後一百年,第三羅馬的提法才真正獲得官方注意。推動這個變化的主要是政治上全面獨立的需求,沙皇有帝國藍圖,但宗教上始終受制於拜占庭諸教會,“第三羅馬”的概念就是這個時候被髮掘出來的。當時莫斯科是東正教世界裡最繁榮強盛的地區,其實物質條件已經夠了,只需要一個說得過去的理論。於是就有了那個著名的詔書,前兩個羅馬已經陷落,第三羅馬屹立不倒,而第四個羅馬則不會再有。

    按一些歷史研究的說法就連這個詔書的來源都比較微妙,可能整個都是莫斯科自導自演,當時拜占庭幾大教會對此並不情願,第三羅馬雲雲更加沒有其他檔案承認過。但是之後幾個世紀直到現在,莫斯科的確是東正教世界裡最重要的一個處於核心地位的城市,所以雖然很多人會認為所謂第三羅馬的說法屬於典型的往自己臉上貼金,但是個人感覺,考慮到全面衰落中的東正教世界……在這個事兒上莫斯科沒有實質上的競爭對手……

  • 7 # 我是查理就姓查

    這個概念上有偏差,第一,沒有所謂的大俄羅斯帝國。第二,第三羅馬對位的也不是俄羅斯,而是莫斯科。

    伊凡四世畫像

    拜占庭繼承了羅馬帝國衣缽,這是普遍都承認的。而君士坦丁堡作為羅馬帝國的首都,地位在羅馬帝國中後期遠高於破敗的羅馬城,即使東西羅馬分裂,西羅馬滅亡,也還一直屹立,拜占庭作為基督教抵抗伊斯蘭教的橋頭堡,又堅挺了數百年,一直被掌控在羅馬人和基督教治下,被認為是新羅馬,也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呼喚十字軍東征的拜占庭在十字軍來後,日子更不好過,很難說十字軍延續了拜占庭存在還是加劇了拜占庭滅亡。君士坦丁堡被默罕默德二世攻佔後,羅馬帝國徹底滅亡了。末代公主索菲亞遠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並且脫離了金帳汗國統治,他們的兒子瓦西里繼承了大公位,而羅馬由於建立在共和國的基礎上,繼承權上對於是否嫡子並不敏感,外孫也可以,甚至是否親生都要弱於指定政治遺產繼承。所以在血統法理上,莫斯科大公確實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正統血脈。

    索菲亞公主對於莫斯科王室的羅馬化,或者說拜占庭化也是影響深遠的,莫斯科公國一系列政教改制舉措,都來自於索菲亞公主的堅持。把莫斯科稱作第三羅馬的,就是索菲亞公主本人。而到了索菲亞公主的孫子伊凡四世繼位後,隨著吞併了幾個公國,伊凡四世終於順理成章的自稱凱撒(俄語凱撒的發音就是沙皇),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衣缽(自認,神羅也自成羅馬,從來不認俄羅斯繼承羅馬),一了索菲亞公主的夙願。

    甚至之後在巴爾幹捲入的一系列戰爭,和土耳其的死磕,直到現在關係都是傳統敵國,一如我們和日本,根子都在這兒,土耳其到現在還佔著人家故都呢,稍微積攢了點實力的沙皇,都不會忘了這茬,能不結世仇麼……

  • 8 # 晚秋時節

    長話短說。從這個詞語的歷史看,第一羅馬即指古羅馬,而第二羅馬按照不同觀點,可以指拜占庭帝國或是與西羅馬帝國有關連的教宗國,但一般是指拜占庭帝國;第三羅馬一般就是指的沙皇俄國。但史學界對此也有爭議。

  • 9 # 辰州觀海

    這個在歐洲,羅馬皇帝相當於中華的天子——在中國,是注重法統的,比如說曹魏的政權來自東漢的禪讓(你別管這禪讓是不是刀架脖子上),而西晉來自曹魏禪讓,劉宋來自西晉禪讓,總之,總得有個合理的說法,繼承前朝。

    歐洲也是這樣。羅馬帝國雖然滅亡了,但是,以羅馬帝國皇帝繼承者,最起碼名義上要大於別的君主,因此,東羅馬帝國認為自己是羅馬的繼承者(當然,也有別的君主自以為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東羅馬帝國滅亡後,沙皇俄國認為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並間接繼承了羅馬皇帝的地位,因此俄國皇帝稱沙皇,俄國以第三羅馬自居。

    不過,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實力太弱,在那個時候,吹自己是第三羅馬,分分鐘捱打

  • 10 # 西子雨時

    莫斯科大公國當時雖然強,但也不能牢牢控制所有臣屬於自己的領地和同盟,師出無名是很要命的。莫斯科大公國當時的法理強度,連溥儀和汪精衛都不如啊。一個弗拉基米爾村逼貴族,靠給金帳汗國收稅鎮叛壯大,抗日故事裡的翻譯官就算兵強馬壯了,你覺得他就能稱王稱霸了麼?他的位置很尷尬,如果貿然自立,八路和皇軍甚至會一起圍攻他。事實上,冰河對峙時期伊凡老爺怕的就是這個,猶猶豫豫,實力不如自己的金帳大軍殺過來居然不戰而逃。

    為什麼?因為伊凡翻譯官擔心一開始交戰,自己就會被金帳的所有同盟和同情者標紅,自己的陣營也很有可能反水一部分人甚至瓦解,到時候就真的無路可退了。

    到頭來是誰給他打氣呢?是我們東正教的大主教。很顯然他為伊凡翻譯官介紹了一個新的思路——宗教法理,東正教會堅定的站在伊凡這邊,這樣伊凡至少可以保住為數不少的東正教徒基本盤。既然伊凡翻譯官已經兩學一做,黨組織已經公開認為伊凡是個好同志,他自然能洗白成忍辱負重潛伏敵營果斷反正的功臣。在這種情況下,伊凡終於敢帶隊和皇軍對峙(但還是不敢打)。皇軍自己知道實力不及,說好的國軍(劃掉)立陶宛援軍又沒到,只好打道回府,路上還被自己人天誅了。

    也就是說,伊凡翻譯官在和老東家金帳汗國衝突已經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東正教的大義名分,東正教的老窩東羅馬當然是伊凡翻譯官(劃掉)的精神野爹,此生無悔看黨章,死後願入寶塔山。運氣更好的是,東羅亡了,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總結來說,就是莫斯科大公國是因為自詡東正教守護者,所以才宣稱自己繼承羅馬帝國法統。而且這一點也受到東歐地區東正教會的擁護,兩邊一個缺法理一個缺實力,一拍即合,伊凡大翻譯官成功轉型共產主義接班人,拋開了所有包袱,對東歐地區不斷髮動無限吉哈德,開疆拓土,豈不美哉?

  • 11 # 知聞何處

    莫斯科大公國被稱為第三羅馬,有一定的法理合理性,但也有很大的牽強附會成分。這也是正是其存在爭議的原因。

    劉慈欣在《三體III:死神永生》中開篇就寫了1453年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但丁堡的陷落及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劉慈欣這麼寫的含義,其實就是告訴人們,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宣告了羅馬帝國的徹底總結,並以此來影射書中後面太陽系經降維打擊被二維化後太陽系文明的徹底總結。

    第一羅馬,指的是古羅馬。 第二羅馬通常指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 第二羅馬對於第一羅馬的繼承性,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都是合理的。

    首先,從血統上。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對於原來的羅馬帝國在血統上具有同等的繼承性。

    其次,從領土覆蓋和領土地位上。 東羅馬的核心統治區域所在的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在公元前2世紀就納入了羅馬共和國。而且在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從公元324年起,開始新建羅馬帝國的新首都——君士坦丁堡,公元330年建成,號稱新羅馬,奠定了首都地位。巴爾幹半島和黑海地區,由君士坦丁大帝親自統治,成為羅馬帝國的最核心統治區域,他的三個兒子分別統治帝國其它地方。

    再次,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公元527年-565年在位)又重新光復了羅馬帝國時代的很多領土,地中海再次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

    最後,在宗教上。 正是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時,確認了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並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為基督教的發展和日後取得統治地位奠定了基礎,到公元393年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基督教為國教。

    所以東羅馬帝國繼承羅馬帝國被稱為“第二羅馬”是合情合理的,儘管東羅馬帝國逐漸變成了希臘化的羅馬帝國。

    再來看一下莫斯科大公國被稱為“第三羅馬”的合理性和牽強性。先看合理性。

    首先在血統上。 拜占庭帝國滅亡後,拜占庭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弟弟托馬斯·帕萊奧羅古斯及其女兒索菲婭·帕列奧羅格逃到了羅馬。 1469年,在拜占庭帝國滅亡16年後,被羅馬教皇許配給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三世。 之後,索菲亞與伊凡一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繼承了大公,並延續下去。 所以從血統上來講,莫斯科大公國及後來的俄羅斯王室確實具有拜占庭皇室的血統。這點不假。

    其次看文化和宗教上。 文化上,羅斯諸國一直崇拜拜占庭帝國,很早就信仰了東正教。而且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羅斯諸國成了東正教僅存的地方,具備了宗教上的繼承性。而且索菲亞在莫斯科宮廷中推廣拜占庭禮儀,並以羅馬帝國的雙頭鷹作為俄羅斯的國徽,並自稱“第三羅馬”。 並在伊凡四世時自稱沙皇,即凱撒,羅馬人的皇帝。

    再次看行動上。 沙皇俄國強大後,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打擊奧斯曼土耳其,侵佔了土耳其大片領土,打通了黑海出海口,並試圖奪取伊斯坦布林(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的象徵),儘管沒有最後成功。但是確實是在履行光復羅馬帝國的義務。

    最後,在國家規模和影響力上。 經過持續的不斷努力,沙皇俄國變成了一個橫跨亞歐,領土面積光大,並有影響力的國家,東正教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

    綜上所述,俄羅斯被稱為“第三羅馬”有其合理性。

    牽強性在哪裡呢。

    第一, 在血統上,雖然有聯絡,但畢竟是外嫁的媳婦,屬於外人。這有點像滅亡西晉的匈奴劉淵,也自稱大漢子孫,要光復大漢,給出的理由是當年漢匈和親。

    第二,在領土覆蓋上,俄羅斯從未到達過羅馬帝國的核心統治區域。 這有點像西遼,金滅遼後,耶律大石率領族人跑到中亞建立了西遼帝國。

    第三,羅斯諸國當時還處於半開化狀態,索菲亞屬於下嫁。在心理認同上差了一大截。斯拉夫就是Slaves,奴隸的意思。

    但是不管怎樣,當年的伊凡三世在利用拜占庭帝國的遺產方面是成功的,並開啟了俄羅斯強大的時代,一直延續至今。 從這個意思上講,俄羅斯自稱“第三羅馬”也是合適的。第一羅馬是羅馬人的羅馬,第二羅馬是希臘人的羅馬,第三羅馬是斯拉夫人的羅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碧螺春和龍井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