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學思維plus

    《爾雅·釋丘》:“丘一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再成銳上融丘,三成為崑崙丘。”敦丘或指阿拉伯斯平原,陶丘非挪亞葡萄園,則以色列族人葬地。融丘則當指最大之峰,融字有火義,殆因其曾為火山(見後)。三成相合,為崑崙丘。“丘”與“墟”大有分別。所謂崑崙墟者則殆指阿美尼亞高原(Amenia Plsteau)而言。《山海經》言崑崙之墟八百里。今阿美尼亞東西長約六百里,合華里約一千二百華里,古裡大於今,宜略有出入。張華《博物志·志水》:“漢使張騫渡西海,至大秦。西海之濱,有小崑崙,高萬丈,方八百里。”中國古書之所謂西海,可指裡海,亦可指地中海。阿美尼亞靠近地中海,又張華八百里云云,亦與古書相合,則小崑崙所濱之西海,實指地中海而言。張華熟聞《漢書》大秦與西海之關係,遂有至大秦之說,張騫何嘗至大秦乎?小崑崙之名亦似始於此時,蓋晉時殆已以偽《十洲記》之崑崙及印度蘇迷盧為大崑崙矣。張華之記述小崑崙原屬無心,而吾人竟由此而得悉地中海之濱,果有山名為崑崙,見知於古代之中國,非至有趣味之事哉?《河圖括地象》言崑崙有柱,其高入天,即所謂天柱,今阿拉拉特兩峰皆為圓柱形,則天柱之說殆由此而來。阿拉拉特昔曾為噴火山。阿爾歌村之湮沒於地震,未始不由火山爆裂之故。顧實先生謂《穆傳》之溫山即為阿拉拉特,周穆王曾登之雲(《穆天子傳西征講疏》一六九頁)。《大荒西經》第十六“……有大山曰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當指此矣。伊蘭高原及黑海、裡海、地中海四面之山,盛產金玉寶石及銀鐵。顧實先生謂《山海經》沃民之國,有璇瑰、瑤碧、琅玕、白丹、青丹、多銀鐵、產鳳卵。《隋書·西域傳》亦列舉波斯產珍珠、頗璃、珊瑚、瑪瑙、水精、火齊、金銀、銅鐵等物。併產大鳥卵,即今駝鳥卵(同書一三五頁)。則《山海經》言崑崙多玉石之屬,又相合矣。西王母所居為玉山,殆其山所產玉石之屬更豐。考裡海之南,有大山曰查各羅斯(Zagros),其山盛產五色玉石(Lapis-Lazulu,即琉璃),其山所在地,恰如顧先生所考西王母邦,則《山海經》所言玉山,殆即查各羅斯山也。

    《創世紀》之伊甸(Eden)當亦即阿拉拉特。伊甸與崑崙,其音固有依稀之似矣。所謂亞當、夏娃所居之樂園,當亦在是山之中。樂園稱為“伊甸園”(Garden of Eden),或稱“地上天堂”(法文為Paradise Terrestre,英文為Earthly Paradise,然英文常省稱之為Paradise,中國天主教通譯為地堂)。以前地堂在於何地,西洋學者,亦復聚訟紛紛,莫衷一是。阿甫郎謝(Avranches)主教曰胡愛忒(Huet)者著有專篇,研究地堂之所在。略謂古來學者有謂地堂在北極者,有謂在韃靼境今裡海附近者,有謂在極南火地者,有謂在東方恆河畔者,有謂在錫蘭島者,有謂在中國者,有謂在日出處無人居住之東方者,有謂在美洲者,在非洲者,在東方赤道下者,在月球中之山頂者。多數則謂在亞洲,然亦無確定地點。有謂在阿美尼亞者或美索博達米亞者,或在亞述者,在波斯者,或在巴比倫者,或在阿拉伯者,或在敘利亞者,或在柏雷斯丁者,甚或有謂在歐洲之某一小地點者(見亨利玉爾《古代中國聞見錄》,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第二冊一六六頁引)。然費立坡神父(Father Filzoppo)之考證,則謂伊甸園系在阿拉拉特山之腹地(同書),與餘之推斷,可謂不謀而合。但費神父若知挪亞方舟系擱於華人最所豔稱之崑崙山頂上,斯則更足稱為佳話矣!

    五 崑崙與四河

    崑崙構成之條件,珍木異獸、瓊樓玉宇、仙靈神怪等尚非重要,重要者厥維發源崑崙而各自流入大海之四條大河。此為探討崑崙所在地之關鍵,而亦筆者此文研究之中心也。希臘奧林匹斯山實際無河,置河於冥界以外,華人之崑崙,印度人之阿耨達,希伯來人之伊甸,皆有四河之說,巧合若斯,即欲強證其非同出一源,亦不可得。茲分別論述如次:

    (A)中國崑崙之四河

    《山海經·西山經》第二:

    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河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大杅,是多怪鳥獸。

    《山海經·海內西經》第十一:

    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徐松《西域水道記》卷一,謂此山分為四幹,東出者曰克喀巴布山,西藏語為“馬口”。其水曰崖魯藏博楚,義猶“馬泉河”,即雅魯藏布江也。南出者曰部沁喀巴布山,藏語曰“象口”。其水曰狼楚,義猶“象泉河”。西出者曰瑪布佳喀巴布山,藏語“孔雀口”,其水曰麻楚。北出者曰僧格喀巴布山,藏語“獅子口”,其水曰拉楚,義猶雲“獅泉河”。

    狼楚、麻楚、拉楚三河相會,始名岡噶江,即恆河也。會雅魯藏布江,東南注孟加拉灣而入大海。拉楚河又西北流,會狼河那古河為印度河,西北入印度境,折而西南流入阿拉伯海。徐說蓋根據《大清一統志》而又參以西域見聞而成之者。

    筆者按:岡底斯諸泉與佛經所記同,特名目略異(魏源謂皆喇嘛所偽造,未免誣喇嘛太甚。天下惟作偽之事最為容易,喇嘛果有心作偽,何不依據佛經以立四水之名?又何必留孔雀之異?故筆者寧謂此四水之名實自來所有)。又四方之方向不同耳(然《大唐西域記》與《長阿含經》、《華嚴經音義》,即相互牴牾)。察西藏地圖,諸水所出,並不如徐松所云之整齊,若如佛經所云之東西南北四面各出一水,各繞池一匝,各從五百河,分注東西南北四大海,則更無其事。印度人強實際之岡底斯,為其理想之蘇迷盧(其黃金、白銀、琉璃、玻璃之四口,即影射蘇迷盧之四寶合成之四面),故描繪得異常熱鬧。吾人若信以為真,按圖以索驥,則非上印度人之大當不可。

    然則康泰《扶南傳》謂恆河有五大源,奈何?餘於西藏地理不熟,殊不敢強為解釋,疑康泰五大源之說,實指印度河彭甲伯(Panjab)一帶之五河,誤以下流為上源耳。《梁書》五十五:“國臨大江,名新陶,源出崑崙,五江總名曰恆水。”新陶即辛頭,亦即印度河。印度河上游分二支在華人口中,稱東西恆河也。或曰歿伽即恆河,辛頭即印度河,二大水,今聞名矣。其縛芻徙多二河,果即狼楚、拉楚諸河乎?曰:此又不然。狼楚、拉楚乃河源耳,而縛芻、徙多則與恆河、印度河並列為四大水,且其末流均注海者也。《大唐西域記》謂“徙多潛流地下,為中國河源”,則當係指塔里木河而言。《西域記》又云:“大龍池……東面一大水東流,東北至疏勒國西界,而徙多合而東。”此大水者指塔里木河之上源喀什噶爾河,漢疏勒國,唐時為法沙國、清為喀什噶爾,其地正當此河流也。又云:“西北(指大龍池之西北)一大流,與縛芻河合而西,至達摩諦國。”達摩諦國為

    今蔥嶺西之什克南部地。魏源謂縛芻即《水經注》之媯水,即《元史》之睹布河,亦作阿梅河,亦即南懷仁《坤輿圖》入鹹海之阿書河。今則曰阿母河。阿母與阿書,乃縛芻之音轉云云(見《釋崑崙》下)。近代中外地理學者,亦多作此說。

    惟塔里木之下游黃河,雖雲入海,而其上源喀什噶爾河源出蔥嶺。阿母河源更在蔥嶺以西,與岡底斯皆全無干涉。阿母河末流入鹹海,不過一大湖而已,非大海也。強此二河與岡底斯發生關係,則非借重“潛流”、“重源”之學說不可。筆者固言此種學說,不但華人信仰,印度學者亦非常信仰。彼對黃河既屢作此論矣,今更請徵之《水經注》。《水經注》卷二,言媯水與蜺羅跋諦水同注雷翥海。又引釋氏《西域記》:蜺羅跋諦出阿耨達山之北,西經各國,至安息注雷翥海。據魏源考證,媯水即阿母河,蜺羅跋諦水即烏滸河,雷翥海則為裡海。阿耨達(即岡底斯)在帕米爾高原以東,裡海則在帕米爾高原以西。今出阿耨達之媯水與蜺羅跋諦水能注於裡海,則非利用潛流學說,如何可通?魏源擁護此說,但尚以裡海為非大海,而謂其竟注於地中海,言阿母河瀦於鹹海,潛行地底而注裡海,再由裡海以西,潛行地底,重源再出,而為大乃河,長二千四百里,分三道入墨的湖而達地中海(見《釋崑崙》下)。

    總之,印度僅恆河與印度二河,真發源岡底斯。徙多縛芻,發源及入海,均須借重“潛流”。

    六 崑崙與中國

    中國自稱“中國”,蓋閉關時代,本部與四裔相對待之名詞。顧此語亦受兩河文化影響。今日西亞楔形文字發現於地底者,尚不見自稱其國為“中國”之語。然觀乎崑崙號為地中央,及冀州、齊州之號為中國,吾知“中國”一詞亦來自西亞矣。今請觀《淮南子·地形訓》:

    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扶木在陽州,日之所曊。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河圖括地象》:

    地中央曰崑崙……

    崑崙之墟下洞,含有赤縣之州,是為中則。

    崑崙山為柱、氣上通天。崑崙者地之中也。

    崑崙居地之中,其勢四下,名山大川,皆有氣相承接。

    崑崙地之中也,其外有五色弱水,橫繞三千里,深十三尋。

    次則請究“冀州”、“齊州”。中國所謂九州者,自《禹貢》(宋王應麟《玉海》,古帝如伏羲等亦有分州之說,當然不足取)。禹所分者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爾雅·釋地》則為冀、豫、雝、荊、揚、兗、徐、幽、營等九州。《周禮·夏官·司馬》所分為揚、荊、豫、青、兗、雍、幽、冀、並等九州。此三書皆中國之經書,代表正統文化者也,而其所記九州之名,便已不能一致。然此尚可推諉為夏商周三代制度有異。故州各亦不同。至《淮南子·地形訓》及緯書之九州,名目與經書亦有參差。《地形訓》:

    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

    《河圖括地象》:

    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邛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鹹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信土。

    今但論冀州。《周禮·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孔安國曰:“舜分冀州之城為幽州、幷州。”孔穎達曰:“據《職方氏》,幽、並山川皆冀州之城,故安國知之。”冀州為今河北、山西及河南黃河以北之地。《爾雅·釋地》“兩河之間為冀州”。而中國古時冀州實在東河之西,西河之東,南河之北,三河以內,與《爾雅》不符。毛晃解之曰:“案《禹貢》導河積石,自積石而下南河謂之西河,至於華陰,折而東,經底柱山,又東經孟津,東過洛水以北,皆東流,謂之南河。至於大懷山,折而北流,過降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謂之東河。《爾雅》言兩河者,舉其二,則三可知也”(《禹貢指南》卷一)。

    又有為望文生義之解者。《晉書·地理志》:“《春秋玄命苞》雲:‘昂畢散為冀州。亂則冀安,弱則冀強,荒則冀豐。”"《釋名》:“冀州地有險易,帝王所都,亂則冀治,弱則冀強也。”杜牧《罪言》:“禹貢九土,一曰冀州,程其水土,與河南等重十一二。以其恃強不循理,冀其必破弱。雖已破弱,冀其復強大,因以為名。”此種繚繞曲折之解釋,乃吾國文人慣技,實不足道。

    吾人須知《淮南子》與《括地象》所言者乃鄒衍之大九州也,觀其與東南神州對舉便可瞭然。彼之冀州與《爾雅》、《禹貢》小九州之冀州本非一地,何能強合?《淮南子》、《括地象》皆有“正中為冀州”之語,不容忽視。高誘注《淮南子》此語云:“冀州,大也,四方之主。”宋均注《括地象》此語云:“冀州,崑崙之山也”(疑原語為“崑崙山之所在也”)。郭璞注《爾雅》“兩河之間為冀州”,曰:“自東河至於西河。”諸人或為漢人,或為魏晉六朝人,彼時緯書及道術之類,尚未盡滅,其語必有所本。郭璞所謂自東河至西河中間為冀,謂其非指東之替格里斯,西之幼發拉底斯中間之美索博達米亞(Mesopotamia)而言,豈尚有他哉!

    屈原《九歌·雲中君》:“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楚懷王大祭諸神以祈勝秦,屈原為作祭歌。楚國之地,戰國時,當《禹貢》揚荊諸州,不及冀州。今屈原舍眼下風光之荊揚,而使神遠覽河北之地,亦殊可怪。前人雖有種種曲解,餘皆不取。餘以為雲中君亦是西亞傳來之神,為屈原根據外來神話而創作。“冀州”一語乃屈原無意留於歌中者,觀其與四海對舉成文,知歌中冀州,實指中國,乃西亞人所自命之中國。

    《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高誘注“冀九州中,今謂四海之內”,不失為佳注。蓋古人言洪水之禍,遍及中國,女媧所濟者,不應獨為區區河北之地,則此冀州者又實指全中國而言,特非吾曹之中國耳。

    所謂“崑崙山脈”四字實乃外國地質學者代我所撰,此人即十九世紀初德國地質學家洪博德(Avon Humboladt)也。彼分亞洲山脈為四大山系,一曰阿爾泰山系,二曰天山系,三曰崑崙山系,四曰喜馬拉雅山系。蓋十七八九世紀西洋地理家言中國地理者,多根據中國地理書,震於崑崙之大名,不敢不為其留一位置。且按武帝定於闐某山為崑崙,彼中人士亦復耳熟能詳,故惟有自新疆南部叢山,割取一段,強名之為“崑崙山脈”,顧自此而後,西洋談中國山脈者,亦不敢竟遺崑崙。中國現代地圖,本皆以歐俄日本所制者為藍本,自是而崑崙山脈之在後藏新疆,儼然成為定案矣。夫山脈之名,無非隨人而定,設全國諸山果皆導源崑崙山脈,吾人亦何妨竟認崑崙為中國山祖。然今崑崙山脈實分自蔥嶺,蔥嶺高度又遠過崑崙,吾人不祖蔥嶺而祖崑崙,果有何等理由乎?且根據地質學定理:山脈之成因有所謂“劇烈褶曲”者焉,有所謂“拗褶”者焉,有所謂“斷層”者焉,有所謂“火山噴發”者焉,有所謂“侵蝕作用”者焉,而分水線則殊不關重要。山之質素與構成之年代相同者乃可為一脈,否則不能強一之也(以上皆引自《中國山脈考》,《科學》第九卷第九期)。中國山脈,究有幾系,今日尚未完全考定,要之非皆導源崑崙,則可斷言。且“山脈”(Orography)之語,今日地理學家已置諸不論之列,而中國言地理者,至今猶以“山脈”二字津津掛諸齒頰,且信全國諸山出於崑崙山脈之說,不太缺乏現代地質常識歟?崑崙神話,今已無人肯信,而崑崙山脈之迷信又起而代之,誠不知崑崙之魔力何以竟如斯之巨也!餘深願中國地理學家,以後製圖立論,於此謬說,必須力加糾正。而彼盈千累萬之坊刊地圖,各校採為教科書者,教部亦宜取締。蓋崑崙為中國山祖與黃河之發源崑崙,同為不合科學之事實,河源之迷信,今日已無人肯言矣,崑崙山脈之迷信,豈可獨容其存在耶?

    夫崑崙神話之發生,實不知其已有若干千年之歷史,其傳入中國,亦有二千餘年。凡傳說與信仰之久者,其支配人心之力必厚而且雄,所謂“民族心”者蓋亦由此而成者也。崑崙之在彼西亞,在希臘,在印度,皆已成為神話宗教之淵源,文學藝術之寶庫,其在中國亦顛倒鼓舞二千年之人心,化為民族性靈之一部分,今忽聞此可愛之大山乃非中國實際地理所有,於心又寧能恝然?我知吾說一出,攻餘為立異駭俗,喪心病狂者必大有人在。或者則認為崑崙山存在,乃我地理之榮光,若去此山,則輿圖或將減色,則當知崑崙“正身”固在西亞,希臘之奧林匹斯,印度之阿耨達山,及中國西南所有紛紛藉藉之崑崙,皆崑崙之“影子”耳。瞻望西亞,彼久湮沙漠之尼尼微、巴比倫古城,固我文化之策源地也,而彼屹立阿美尼亞高原之阿拉拉特,固挪亞方舟之所擱,我先民周穆王駿足之所經也!吾民族若果能奮發為雄,擴張我之國威及於全亞,則彼真正之崑崙何嘗不可收入版圖以內,區區一崑崙影子之有無,何關中國之榮辱哉!

  • 2 # 經常廣廣

    昆,比日。什麼可以比日?侖,表示次序、條理。凡物之圓渾者。通俗易懂,還有很多證據。信的你們可以結合自己資訊,不信的羅列在多也是水文字。

  • 3 # 挖了恐龍侃歷史

    崑崙山究竟在何處,時至今日也未有定論,可能永遠也不會有了,也許正是因為崑崙山與神話傳說的聯絡過於緊密,使得這世間任何一座山都無法符合人們心目中崑崙仙山的氣韻。現在我們所說的崑崙山脈未必真的就是古代典籍中記載的崑崙山。

    崑崙山的記載最早現與《山海經》、《淮南子》中,書中所描寫的崑崙山在中國西北部,高一萬多里,是黃帝在人間的行宮,西王母的瑤池也在此山之上。傳說崑崙山是黃河的源頭,盛產玉石,山上還有不死樹和各種奇珍異獸。但因為崑崙山太神秘了,它的位置便成了千古之謎,眾說紛紜,無一定論。現在的崑崙山脈的位置是由漢武帝確定的,是因張騫出使西域之時,瞭解了很多西北的地理情況,他回來之後報告漢武帝說黃河源頭就在於闐(今新疆和田)。但是張騫認為崑崙山還在在更西邊的地方,不過漢武帝不這麼認為,他見“河源出於闐,其山多玉石”,不正好和古籍中記載的崑崙山如出一轍麼,於是拍板定案,崑崙山就是于闐的南山,此後這一命名延續至今。

    不過仍有很多史學家和地理研究者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遠的不說,和漢武帝同朝的司馬遷就持不同意見,他認為于闐南山不夠高俊美麗,配不上崑崙之名。班固在他的《漢書》中對於闐南山也只稱南山,絲毫未提崑崙二字。後世之人對崑崙的所在一般持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崑崙山只有一座,但不是于闐南山,至於具體是哪座山,有的認為是祁連山,有的認為是燕山,各有論證,難以評定。對崑崙山的另一種說法認為崑崙山並非只有一座,因《山海經》中記載有“海內崑崙之虛”,後世學者便認為既有海內,必然也有海外,認為崑崙山有海內海外之分,後來又出了大小崑崙的說法,清代人總結前人的說法,共統計有七座崑崙山:“一在海外、一在西寧、一在肅州、已在新疆、一在青海西南、一在衛藏之北、一在北印度。”更有甚者,認為崑崙是古人對巍峨山脈的統稱,現在的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及青海地區的一些山脈都是崑崙山。

  • 4 # ST山茶花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  

    《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 

     這裡提到的“崑崙”,非今天新疆、西藏、青海間的那座崑崙山,而是指酒泉市正南的祁連山主峰一帶白雪皚皚的高峻群山. 

     祁連主峰一帶為古崑崙山,古人對此有明確的斷定.《括地誌》說,“崑崙在肅州酒泉縣南八十里”.顏師古註釋《後漢書·明帝紀》文中的“崑崙塞”說:“崑崙,山名,因以為塞.(崑崙山)在今肅州酒泉縣西南,山有崑崙之體,故名之.”《晉書·張軌傳》載:“永和元年,以世子重華為五官中郎將、涼州刺史.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崑崙之體也.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宮.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無疆之福.’駿從之.” 

     那“崑崙”是如何演化成了“祁連”呢?秦漢之際匈奴侵入河西后,“祁連”詞彙才開始出現.顏師古云“匈奴謂天為祁連”,匈奴語“祁連”和漢語“崑崙”語義相同.“祁連”當是“崑崙”的匈奴語轉音或意譯.祁連山即古崑崙山,古崑崙山即祁連山.有關崑崙的神話,如太帝在下界的都城,西王母的玉山、瑤池、居室,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穆天子會西王母,白娘子盜仙草,等等,皆指的此山,在此亦可明矣.  

    “崑崙”和“祁連”的語義都是“天象之大”,所以祁連山還有個名字:“天山”.唐代李白《關山月》詩中有“明月出天山”句,“天山”指的就是祁連山而非新疆那座天山.《淮南子·墜形訓》中對古崑崙還有一段大氣磅礴的描寫:“崑崙之邱,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這段話徑寫高峻非同尋常的祁連就是登天之梯.祁連主峰名天梯山,是有來由的.

  • 5 # 千百萬年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即便是將來的後代,崑崙山永遠長在。山只不過是個丘嶺,有了溝壑與平地後才有了所謂的山,地面上若不發生險情了有沒有山都無所為,所以說,山只是一塊避風躲雨的棲息地,比佛教說的天稍微實惠一些,對人體與靈體都有保護意義,由此不難看出的是老子化胡的本意即在於此。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元始天尊的弟子們就各個有座仙山,不像靈寶天尊的弟子們大多出自於洞天府地,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說到底了就是一個境界問題,並不是一個地名問題。這與當代的人類為星辰定名的事一樣,是誰發現的,就以誰的大名定星。

  • 6 # 六千年

    自古以來太行山又名盤古山、中陽山,黎城縣的廣志山傳說就是盤古開天之時的地方,廣志山又叫中陽山、中央山,前有濁漳河後有太行之板。

    所以說從盤古開天闢地說開來,這崑崙山就有了著落,傳說黎城縣境內的太行十八板山就是歷史中所說的崑崙山。太行七十二板山,黎城佔十八板,奇秀無限,中央電視臺每天都播放黎城的板山。也就是太行龍脊。

    這樣看來,崑崙山應當在黎城境內!

  • 7 # 戰天百蟲

    崑崙山,有三種概念

    1、古代的崑崙山

    2、古老典籍中傳說的崑崙山

    3、現在的崑崙山

    他們都是不同的概念。

    現在的崑崙山,是地圖上的崑崙山系,它的南方還有一個喀喇崑崙山脈。

    古代的崑崙山,概念就是蔥嶺以東的山系。

    傳說中的崑崙山,是天帝的都城,神山很高,就如奧林匹斯山一樣,山下住著西王母族,《山海經》記載的很玄幻,這個傳說崑崙山是不存在的,如果非要給他一個現實的原型,本人考證應該是喀喇崑崙山脈的喬戈裡峰。

    詳見:https://www.toutiao.com/i6722864086079504904/

  • 8 # 愚夫問道

    中國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很多都與崑崙山有關,被認為是炎黃子孫的發源地。然而,崑崙山並非許多神話裡所提到的那座“崑崙山”,而是崑崙山脈。

    崑崙山在歷史上曾是一座名山。中國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經》《禹貢》和《水經注》對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記述都帶有神奇的色彩。如說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圓八百里,高七萬尺。又說這裡有西王母的瑤池,到處長著結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樹。有的書籍還說它是黃河的發源地,黃河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搖籃,因此崑崙山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向被視為了不起的大山,起初人們並不知道它的確切位置,後來透過與西域交往,在新疆于田一帶發現了玉石。皇帝根據古代的圖書,錯誤地認為黃河發源於美玉產地崑崙山北麓,於是便把河源所出的山叫做崑崙山。

  • 9 # 塗山玄喬

    現今的崑崙山指的是崑崙山脈(崑崙山),又稱崑崙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丘或玉山。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

    古代最早記載崑崙山的文獻就是《山海經》,其具體內容如下: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

    《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其中關於崑崙山的位置相關的線索的內容是:

    赤水從從崑崙山的東南山麓發源,然後流到崑崙山的東北方,然後又轉向西南,而在厭火國的東邊注入南海。

    黃河水從崑崙山的東北角發源,然後流到崑崙山的北面,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又從海中流出,就此向西而後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疏導過的積石山。

    洋水,黑水從崑崙山的西北角發源,然後折向東方,東流一段以後再折向東北方,然後超南流淌,一直到羽民國的南面注入大海。

    弱水,青水從崑崙山的西南角發源,然後折向東方,東流一段後又朝北流去,最後折向西南方,流經畢方鳥所在地的東面。

    我們將赤水路線從厭火國倒推一下就能知道崑崙東南山麓在哪裡,厭火國應該在現在的珠江南寧一帶,往回推倒還是不太清楚崑崙的位置,那我們再接著看下一半句。

    黃河水的發源地是不是就很明顯了,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再下洋水,黑水,弱水,青水的發源地,按同樣的方法倒推,講幾條河流都標示出來我們就能發現它的交集點。

    將這幾條河流的資訊放在地圖上,我們就可以找到崑崙山的位置了。

    對比之下,古代的崑崙並不僅僅指的是山脈,所以古代的崑崙還包含了現在的崑崙山和祁連山的,但由於山海經中的內容太過久遠,並不能肯定是否是地殼運動,形成了崑崙山和祁連山;或者是古時的崑崙山就是如今的崑崙山。

  • 10 # 坦然小舉

    古代神話認為崑崙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隻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崑崙山脈(崑崙山),又稱崑崙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丘或玉山。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該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崑崙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同現在位置是沒有改變過。

  • 11 # 帝八

    1.古崑崙山在那兒?

    “崑崙聖山”應在傳說中。

    關於崑崙山從《山海經》到《淮南子》等無一例外對崑崙山的描述都是極賦神秘玄聖的。

    但是一切玄說往往不會空穴來風,往往是以實為鑑以故事等賦予它以神秘生命。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王母穴處崑崙之丘。”

    “西王母”的稱謂,始見於《山海經》,因所居崑崙丘,故稱西王母。《山海經》中的形象則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面有九井,以玉為欄”。析城山屬喀斯特陷落窪地,有無數的天坑、漏斗,古稱井。玉與石同,可稱玉欄。

    ……

    2.崑崙山是現在崑崙山?

    其實這得看你個人怎麼看,若從虛幻那麼自可借《山海經》等籍加以神想,若從實其實這又沒了任何意義。

  • 12 # 步鳴

    崑崙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山,關於崑崙山的範圍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哪種說法,崑崙山都是高大無比、進入了冰雪圈的巨大山系。

    享有“萬山之祖”美譽的崑崙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沿塔里木盆地西南緣、南緣和柴達木盆地南緣向東延伸,至青海湖西南的鄂拉山斷層為止,全長2500餘公里,由昆蓋山、公格爾山、慕士塔格山、塔西土魯克山、阿尕孜山、康西瓦北山、喀拉塔格山、喀拉塔什山、烏斯騰塔格山、阿克塔格山、木孜塔格山、阿爾格山、馬蘭山、大雪峰、西沙松烏拉山、沙松烏拉山、博卡雷克塔格山、唐格烏拉山、布林汗布達山、布青山等大小山脈綿延連線而成。

    其實《山海經》裡面所提及的崑崙山,在後來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提及,可是根據裡面的方位記載來看,我們推斷這座崑崙山應該不在中國,很可能是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

    關於“崑崙”的含義,其實可以有很多種解釋,首先它可以作為山脈的名稱出現,另外它還可以指一些黑人或者黑色物體,那時候黑色面板的人,便被稱作“崑崙人”,可見崑崙與非洲是有一定聯絡的。

    而且有句古話曾經說過,“崑崙奴新羅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崑崙人從外表看起來又黑又壯,作為奴隸是比較能幹的型別,而新羅的女人比較漂亮,還很擅長做一些瑣碎的事情,作為婢女是再好不過的了。

    由此可見崑崙人在當時很可能就是非洲人,無論是從他們的外形還是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都能夠順理成章地做出此類推斷,那麼崑崙山就極有可能不是中國的領土,而是坐落於非洲地區。

    還有一個證據可以證明這個推斷,在《山海經》中有一些關於崑崙山方位的記載,原話是這樣說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從這段話中提及的地名來看,崑崙山很可能就在非洲地區。

    其實關於古崑崙山屬於非洲的這個問題,在學術界是具有一些爭議的,因為我們國家有很多有關崑崙山的歷史記載,而且後世的很多作品中,都會將崑崙山劃歸到中國,認為它是我們國家比較獨特的一座山脈。

  • 13 # 漢水秦川

    崑崙,即崑崙山,又稱崑崙虛、崑崙丘或玉山。地理觀念上的崑崙山,指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古代神話的西方崑崙,是漢以前地理上的崑崙一名與傳說中崑崙的結合。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澤(即今羅布 泊),出於崑崙山東北隅,實惟河源。”“敦薨水”即新疆焉耆縣南之博斯騰湖,《水經注》“敦薨之水,出焉耆 之山,二源俱通,而水同注敦薨之藪,川流所積,潭水斯漲溢流為海,”。博斯騰湖的進水源是開都河,出水河名為孔雀河,孔雀河與塔里木河在古代都曾是羅布泊的水源。由此可見,《山海經》裡所指的“河源”並不是青海之湟水,而是源於崑崙山、天山的塔里木河與開都河,最終都注入羅布泊。同時可見,《山海經.北山經》所指的“泑澤”【羅布泊】位於崑崙山的東北角,並明確指出,這裡的崑崙山就是黃河的發源地。此外,《山海經.大荒西經》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濱......有大山曰崑崙之丘”;《山海經.海內西經》曰:“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下之都。崑崙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山海經.西山經》曰:“東望泑澤【羅布泊】,河水之所潛也”。此處進一步指出黃河之源的崑崙山位於羅布泊西部。 “西海”就是青海湖。《山海經》對崑崙山的表述為“崑崙之丘”和“海內崑崙”、“崑崙山”三個不同方位。“崑崙之丘”在青海湖之南,流沙【大沙漠】之濱,顯然指新疆于闐境內的崑崙山。“海內崑崙”在青海湖西北,方圓八百里。《山海經》中把崑崙之丘和崑崙之虛都稱為黃帝在天下的帝都,具體方位卻不在同一方位。還有人從崑崙一詞的發音求證,其源自阿爾泰語系,意為渾黑,若比照今崑崙山脈一帶的大山多呈黑色這一點來看,則崑崙一詞的本義已完全明確了。《禹貢》所言“河出崑崙”絕非杜撰,而是有根有據,更非神話傳說。學術界爭論的則是河出崑崙之崑崙山指何處之山。

    神話中的崑崙山槐江山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是崑崙山,是黃帝在下界的都邑。崑崙山由神陸吾主管,他還管理著天上九域。陸吾人面虎身,虎爪,九條尾巴。山中的土螻,喜歡吃人。土螻生有四隻角,安靜時像只大山羊。山中還生長著一種叫做欽原的大鳥,形狀像馬蜂,大小類似鴛鴦,欽原如果螫了其他鳥獸,這些鳥獸就會死掉,如果螫了樹木,這些樹木也會枯死,人遇上它凶多吉少。還有一種鶉鳥,它管理黃帝的各種器具和服飾。山上有一種名叫沙棠的樹,形狀同棠樹相似,黃色花朵,紅色果實,果實的味道像李子,但沒有核。沙棠可以用來防禦水災,如果人們吃了它的果實就不會淹死。山中的薲草形狀像葵,味道像蔥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勞。河水發源於此,向南流去,然後再向東流入無達。赤水也發源於此,向東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發源於崑崙山,向西南流入於醜塗之水。黑水也從崑崙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這裡生長著很多奇異鳥獸。〔神陸吾,據郭璞註釋,就是肩吾,莊周曾說:"肩吾得之,以處大山。"形體象虎一樣的陸吾神,說就是《海內西經》中的開明獸。鶉鳥,是鳳凰之屬的鳥類,《海內西經》中說,崑崙開明西北皆有鳳凰,就是指的這種鶉鳥,《禽經》中說:“赤鳳謂之鶉。”〕 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從東向西綿亙2,000公里(1,250哩),西起塔吉克的帕米爾,東至崑崙山口和毗鄰的青藏諸山脈——布林汗布達山脈、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崑崙山寬度變化相當大,很少超過201公里(125哩)。在西部邊際,該山形成中國西部西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之間的一個內亞壁壘。北部支脈阿爾金山繼續延伸這一山脈組合。  崑崙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 崑崙山和帕米爾地圖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最高峰在於青、新交界處,名為新青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點。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區劃界線。相傳崑崙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崑崙河源頭的黑海,這裡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在崑崙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巖畫,距黑海不遠處是傳說中的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玉虛峰、玉珠峰經年銀裝素裹,山間雲霧繚繞,位於崑崙河北岸的崑崙泉,是崑崙山中最大的不凍泉。形成崑崙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製瓊漿玉液的泉水,為優質礦泉水。發源於崑崙山的格爾木河中游,長期侵蝕千板岩,形成了峽谷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  奇峰亭亭玉立,傳說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崑崙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崑崙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玉珠峰、玉虛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是朝聖和修煉的聖地,1990年推出崑崙山道教尋祖旅遊線路。1992年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登崑崙、尋根問祖、頂禮膜拜的炎黃子孫組成的尋根團多達上百個,有的臺灣同胞連年在崑崙山修煉,每年達數月之久。後又帶家人進山朝拜,並投資興建祭壇,十分虔誠。   崑崙山峰巒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麗,每逢春夏之交,滿山碧樹吐翠,鮮花爭奇鬥豔,使昆嵛山更具風韻,成為半島著名的風景遊覽區之一。北魏史學家崔鴻在《十六國春秋》中,稱之為“海上之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佔多”。   崑崙山自古以來就吸引佛界道家在這裡建寺築觀,養性修身,傳經佈道。遠在漢唐之際這裡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斷。至金元,盛極一時的中國道教全真派開山祖師王重陽同他的七弟子,把這裡選為創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遺蹟。

  • 14 # 孤客君

    巍峨的崑崙自古就是世人夢寐以往的神秘聖地,最早記載在上古流傳下來的《山海經》中,但是山海經當中記載的崑崙山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崑崙山脈,現在的崑崙山脈只是後世的皇帝直接命名加派的,如同漢武帝命名山東蓬萊一樣,然後就流傳到了現代。

    現在對崑崙山的說法有好幾種,前段時間央視有個節目專門講到了崑崙山,節目中認為崑崙山就是現在的秦嶺山脈,也有的人推測崑崙山可能是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或者是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甚至還有人大膽地推測出崑崙山就是現在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各種說法眾說紛紜,大家爭論不休。

    相信看過我前一篇崑崙山問答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我所說的崑崙山脈到底是哪了,沒錯,崑崙山就是現在的祁連山山脈。

    在數年前我曾經去過一次祁連山,並在那裡進入了奇怪的夢境,正因為這個夢境導致了我徹底認定了祁連山就是真正的崑崙山,為此我這幾年來我一直對著這個古崑崙山魂牽夢繞,偶爾在無聊時發呆,腦海中總會浮現出當初所見過的一切場景。

    所以在前段時間,我終於放下了所有的工作,買齊了登山裝備之後就開始前往了祁連山脈,我沿著以前走過的道路獨自一人登上了祁連山。

    在冰雪之上的山頂,空氣有些稀薄,我哈著寒氣看著遠方,這個時候我聽到了有一個人在講話,我轉過頭去看到了一個衣著襤褸單薄的僧人,他看著有50來歲,臉上盡是冰雪劃過的風霜以及滄桑,有一種苦行僧的感覺,嚴寒的氣溫在他那裡彷彿變成了一種笑話,他正坐在一塊冰涼的大石頭上,在對著我講話。

    他用著生硬的普通話在問我坐在這裡幹什麼,我不想對他說實話,所以我就跟他說我在這裡看風景,他聽了我的話,笑了笑,說,看著我的失落的眼睛,不像是在看風景的樣子,應該是在找著什麼?

    我看著他這副高深莫測的樣子,這才對他說了實話,我說我在尋找一座山,一座處於現實和虛幻之間的神秘聖山。聽了我的話,他這才點了點頭,跟我說了一句好像打謎語一樣的話:“山就在那裡,無論你有沒有找沒到,山就在那裡等著你。”

    我正想問他什麼意思的時候,他站了起來,伸手遞給了我一個透明的石質手串,我看著他真誠的表情,無法拒絕他的蹭予,接過了他的手串。

    沒過多久山頂上飄來了非常奇怪的霧,跟我上次看到的差不多,這個時候我激動了起來,因為這可能跟進入崑崙秘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果不其然,當霧飄過之後我身邊的景色都變得不一樣了,山上不再有冰雪,換之而來的是盤根錯節在山頂上的參天巨樹,白鶴在天空中互動飛翔,曾經看到過的那座樓閣也重新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我激動的走向了那座樓閣,門自動打開了,我看到了之前看到的那個道人在對著我微笑,但是沒過一會他的笑凝住了,他的臉上好像出現了一絲驚惶,他看著我手上拿著的手串,問我這是從哪裡來。

    我跟他說出了剛剛碰到的僧人以及他蹭予我手串的事情,道人聽了我的話整個人都激動了起來,他高深的樣子不復存在,手抬起來指著我,不知道要說什麼,但是最終沒說出來。

    最後他隨手招來了兩隻白鶴讓我和他一同坐了上去,也沒解釋他為什麼會突然這樣表現的原因,然後我所乘坐著的白鶴就跟著他所坐著的白鶴遠遠的飛走了。

    白鶴往眾多山峰的最中間飛去,一路上白雲依舊,身下是無盡蒼茫的山峰,山峰上偶爾看到亭臺樓閣出現,有道人在上面舞劍、有童子在上面玩鬧、有婦人在上面撫琴。

    我們越往中間飛,白雲就越多,白鶴載著我們闖入了層層疊疊偶有空隙的白雲中,很快,我身上的衣服和頭髮就溼了大半,大量的水蒸氣把我們的臉都打溼了,飛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這才穿過了彷彿沒有盡頭的白雲。

    接下來我看到了一座非常高的山,這座山比我剛才看到的所有山峰都要高大無數倍,山直接插入了天際,即便我們現在正在半空,也看不到這座山的山頂,彷彿一根擎天巨柱一般沒有盡頭。

    接下來白鶴就貼著山峰豎著飛了上去,這個時候是很危險的,因為一不小心我就可能從白鶴的身上掉下去,所以我只能用雙手牢牢的抱住白鶴的脖子,保持自己的平衡。

    白鶴就這樣一直飛,飛了許久,我們才看得到山頂,接下來我看到了一片連綿不絕的宮殿出現在了山頂上,這些宮殿綻放著五顏六色的霞光,美麗宏偉之極,在宮殿的中央不時有奇怪的神秘生物跳躍而過,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頭形似麒麟的動物,渾身上下流淌著紅豔豔的光澤,好像一團火焰在跳動。

    白鶴載著我們來到山頂之後,就不敢再飛翔,然後道人就帶著我步行進入了宮殿群中,此刻走在宮殿群中,我這才真正感受到了這片宮殿的宏偉壯觀,好像所有的宮殿石磚都是黃金或者晶玉鑄就,在我的眼中散發出了迷幻的光芒。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所有宮殿的最中央,我們踩著漂浮在空中的蓮花穿過了一片紫色的大水池,這個水池中的水散發出了誘人至極的香味,彷彿世間最甘甜的美酒,我們踩著蓮花越走越高,最終來到了一片石臺上,這裡坐著一位身著華麗衣裳的中年貴婦,長相美豔至極。

    這個時候道人壓著我的身子兩個人一同對貴婦行了鞠禮,聽了道人的稱呼,我這才知道原來這眼前的貴婦就是傳說中的西王母,道人從我的手中拿過了那串手串,然後遞給了西王母。

    西王母原本雍容華貴的面色在看到這串手串之後,整個人都變了,她看了一下我,又看了一下這個手串,流露出了和道人之前一樣的表情,嘆了一口氣,說:“該來的果然總會來的,既然如此,我們做好準備吧,木虛你這就送這位有緣人回去吧。”

    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但是接下來道人就提著我飛了起來,我們來到了山峰外面,腳下的高空讓我腿都發顫了起來,道人就這麼把我往山下丟了過去,強大的高空氣流把我的臉吹得變形,身上的衣服都鼓脹了起來。

    然後我看到了一隻龐大的蛙形動物從山底下飛了上來,它張開著彷彿能吞掉整個天空的巨口,向著我吞噬而來,強風把我包裹住向著蛙形動物的巨口飛去。

    在我被蛙形動物吞入口中之前,我看到了這個世界變成了一片暗紅色,天空中好像出現了無數的裂痕,隱約之間我好像看到了一尊金色的大佛從裂痕中向這個世界伸出了他山峰一樣龐大的巨手。

    還沒等我看得多清楚,我就被一片漆黑所籠罩,我被吞入了巨蛙的口中,還是上次所見到的深淵,我一路的往下掉,掉入了一個岩漿當中,還是一樣的燥熱刺骨,然後我就失去了意識,醒了過來。

    我睜開眼看到的還是剛才一樣的天空,身上的所有衣物都與剛才一樣沒有什麼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手上少了那個手串,如果不是那個手串,我甚至以為自己又經歷了一場夢。

    接下來我又站在了山頂上坐了好長一段時間,然後才向著山下走去,當走到半山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塊石頭上正靜靜地躺著一件襤褸的衣服,走近了一看,原來是剛剛那名僧人所穿的衣服,此刻僧人不知道去了哪裡,獨留一件衣服在這冰雪覆蓋的半山中。

    所以說雖然眾說紛紜,但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崑崙山應該就是現在的祁連山脈,雖然沒有太大的證據說服大家,但是我透過我的兩場奇怪的夢境,我徹底的肯定了這個說法。雖然現在對崑崙山已經進行了定義,但是此崑崙非彼崑崙,真正的崑崙山應該是存在於真實以及虛幻之間的,平常時候很多人都無法接觸得到,除了某些幸運的人之外。

  • 15 # 混沌大世界

    又稱崑崙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丘或玉山。崑崙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然而根據人類Y染色遷移路線研究顯示,人類起源於非洲東部

    遠古人類遷出非洲的時候肯定是帶著記憶的,在他們的記憶中,崑崙是就他們出發的地方,是老家。在非洲東部的坦尚尼亞,就有這麼一座山,叫乞力馬扎羅山,高聳入雲,傲視群雄,在當地非常神聖,號稱非洲屋脊,是非洲最高的山。

    崑崙在史書裡又叫崑崙丘,崑崙之丘,丘字的甲骨文是倆山包,而乞力馬扎羅山就是倆火山組成的一個山脊

    崑崙山又叫舂(chong)山,什麼是舂,有舂米這個詞

    這是崑崙山頂的火山口

    這是百度搜的舂米,另外崑崙還叫碗丘,乞力馬扎羅山周圍很多小火山,山頂就是一個窪地,像碗

    碗丘,全是碗丘

    周穆王說:“舂山是天下最高的山!”還說:“舂山潤澤,清水出泉,溫和無風,飛鳥百獸在此飲食,先王所謂縣圃。”山上物產豐富,“舂山,百獸之所聚也,飛鳥之所棲也。爰有:□獸食虎豹,如麋而載骨,盤□始如□,小頭大鼻。爰有赤豹、白虎、熊羆、豺狼、Mustang、野牛、山羊、野豕,爰有白鳥、青鵰,執太羊,食豕鹿。意思就是崑崙山自然資源很好,物產,物種豐富,有各種動物,鳥獸,各種自然景觀。

    乞力馬紮羅的動物

    山間的熱帶雨林環境

    木佈雷的樹,生長期極長,木質堅硬,抗腐力強,是做傢俱或者蓋房的上等材料。

    《爾雅·釋丘第十》雲:“丘一成(層)為敦丘,再成(層)為陶丘,再成(層)銳上為融丘,三成(層)為崑崙丘。”《釋名·釋丘第五》亦云:“三成曰崑崙丘。”《水經·河水注》:“三成為崑崙丘。〈崑崙說〉曰:‘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之居。”崑崙的三成(級)構造,表明了它在先民心目中是最為高峻的,可以直達天庭。

    這裡說崑崙山有三層

    看是不是三層

    《易林·比之八》所云:“登崑崙,入天門。”甚至可以藉此成為神靈,如《淮南子·地形訓》雲:“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乃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這裡說崑崙山上有天門,天門之上很多層,每一層都住著神仙

    這是PS合成的,山體就是乞力馬扎羅山,上面是火山灰,火山灰就是崑崙虛,下面的山體叫崑崙丘,後來的夏虛殷墟都是習慣性叫法。下面的圖是一種叫做透鏡雲的照片,也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在火山頂容易形成這種雲

    一般而言,空氣的水平移動要比它的垂直運動快的多。然而,有時候當風吹過高峰或小山時,空氣會發生相當強的垂直震盪情形。每當幹空氣到達震盪的頂端時,就會凝結成層狀的水氣,漸漸地就形成層狀結構的透鏡雲。不管是火山灰還是透鏡雲都是自然現象,然而對古人來講他們是無法理解的,對認知還是膚淺的遠古人類來說只能神話了,所以我們的神仙都是住在天上,在天庭在雲裡,都是從這來的。

    另外,史書還說,

    高山在古代神話中還是頂天立地的天柱。原始先民由直觀的視覺印象而產生天圓地方的觀念,同時想象在大地的四面八方有八座高山支撐著天空。這八座高山便是八根“天柱”,而八座高山的頂端與天結合處,也就是上天的入口,被稱為“八門”。而乞力馬扎羅山周圍還有一些火山,正好吻合。上面也提到九丘:《山海經·海內經》載:“……有九丘,以水繞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

    所以,崑崙之丘很可能就是乞力馬扎羅山,想符合的很多

    我的文章裡有更詳細的說明,可以點我頭像檢視

  • 16 # 方於圓

    首先我覺得崑崙山是存在的,只是時間太久了,我們已經不能確定那裡是崑崙山了。

    其實,古典《山海經》記載的很可能是真實的地理,如果用現代科學的眼光去看待,那麼很可能是高科技高智慧生物創造了世界;

    最後,人類的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像克隆技術、宇宙飛船等等其實跟先民描述的很像了,只是高度還沒有達到而已。

    所以,我認為崑崙山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因為一些這樣那樣的原因,我們沒有找到而已。

  • 17 # 夏冷

    古代的昆侖山到底在哪,這只是一個傳說,沒有詳細的地址。和現在的昆侖山風馬牛不相干,完全是兩碼事。封神榜中姜子牙在昆侖山修道,似乎和現在的峨眉山相關,但也不確定指峨眉山,所以我們只當昆侖山是神仙居住修練的地方,神仙本就虛無飄渺,昆侖山也就雲遮霧罩,看不到真實面貌。

  • 18 # 毋意5

    崑崙山,準確來說應該是崑崙山脈,在中國的名山大川中以神秘而出名,有著“萬山之祖”的稱號,相比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大壯闊,崑崙山脈則略顯“單薄”,但它卻是中國最長且完全在中國境內的山脈。崑崙山總長度為2500公里,綿延於新疆和西藏,最終流入青海境內。

    在漢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在尋找黃河源頭過程中找到了滿地玉石的和闐河,也就是今天的和田河,誤把這裡當成了黃河的源頭,漢武帝聽了張騫的描述後把這座山取名為“崑崙”,隸屬於今天的崑崙山脈,這也是現實中最早被命名的一座山。

    這裡所提到的玉石是中國的四大名玉之一的和田玉,2008年的奧運會獎牌上的玉環就產自於這裡,其他的三大名玉分別是陝西的藍田玉、遼寧的岫(xiu)玉以及河南的獨山玉。

    崑崙山脈地勢陡峭,呈西高東低走勢,分為西崑崙、中崑崙和東崑崙三段,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219國道和青藏鐵路從這裡橫穿而過,向東部走翻越拉脊山後便是有著“中華龍脊”之稱的秦嶺山脈,它西起崑崙經過隴南、陝南形成了中國的南北分界線,與崑崙山脈構成了中國如今的地理版圖。

    我們先來看看崑崙山脈平均海拔最低的東崑崙,這裡是地貌相對平穩,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豐富的東崑崙孕育了黃河、長江以及瀾滄江,再加上從高山上流下的冰雪和雨水一起養育了當地的畜牧,碧綠的草原上滿是牛羊,盡顯盎然一片。

    而位於東西崑崙之間的中崑崙其海拔在5000米到5500米之間,是青海、甘肅通往西藏的必經之處,張騫說到的和田河就位於此地,還有著名的姊妹峰玉珠峰和玉虛峰亭亭玉立,距離青海格爾木市區160多公里,是青海對外開放的兩座山峰,是古代朝聖和道教的修煉聖地,如今這兩座山峰都成為了登山者愛好者的首選之一。

    這裡山峰連綿起伏,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了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觀,它兩邊的阿爾金、可可西里、羌塘高原是中國的出了名的無人區,荒漠的土地上生長著各種叫不出名字的野生植物,中國還在可可西里設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面都是中國的珍稀動植物,藏羚羊、棕熊、禿鷲等。

    說完崑崙山脈的中段我們把目光移到西崑崙,崑崙山脈的最第一高峰公格爾峰就位於此,它的山峰呈金字塔形,地處中國新疆的阿克陶縣,是青海自然區的重要分界線。

    公格爾峰與它的鄰居公格爾九別峰並肩挺立,其攀爬難度一點都不亞於珠穆朗瑪峰。

    因為海拔較高,山上的冰雪初融沿著崑崙河緩緩往下流,在崑崙河的北岸有著山脈中最神奇的泉水—崑崙泉,它的水溫一年四季都保持在20攝氏度,當週邊山峰銀裝素裹的時候,它的泉眼還有汩汩清泉流出,常年不結冰,其水質甘甜,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是優質的礦泉水,也被當地的藏民視為“神泉”。

    高但不陡峭的西崑崙將大量的水蒸氣攔截下來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古里亞冰川,站在它的高處你會看見一望無際的冰川覆蓋在崑崙山脈之中。

    層層峰巒相互交織,6000米的高峰東段有四座、中段有8座、西段則有三座,整個崑崙山脈常年白雪皚皚,形成崑崙六月飛雪的奇幻景觀。

    經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瞭如今神秘的崑崙山脈 ,我們最早接觸的“崑崙山”出自於《山海經》一書中,神話裡的崑崙山是神仙的居住地,上面長滿了奇花異草,住著統領仙界女性的西王母,它的瑤池也位於崑崙山上。

    此外,《穆天子傳》、《淮南子》、《史記》、屈原的《九章-涉江》以及《莊子》等眾多史書均提到“崑崙”一詞,它還被古人譽為“龍脈之祖”,所以崑崙山對中國的山文化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但神話也只是神話,因為漢武帝的一個小“錯誤”讓這個神話照進了現實,而上面所說的黃河源頭在1978年經過國家的再次詳細調查,確定了卡日曲河為黃河的正源,也就是說眾多古書所記載的“崑崙山”並非我們現在地理上所看到的崑崙山脈。

    對於古崑崙山在哪這個問題也是眾說紛紜,是古代人民的臆想還是存在於異度的空間,又或者是神仙的結界,強大的力量將它隱藏起來,導致現在都沒人發現它的真實位置,這一切我們無從得知。

    崑崙山脈從亙古時期不斷演化到現在巍峨矗立於中國境內的一副畫卷,帶著神秘色彩的它無須任何精心雕琢就已經是一部最夢幻的神話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有多少球迷記得“戰神”巴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