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王哥小老弟

    作為一個成年人工作壓力大是很正常的,因為你要養家餬口,要自己掙錢,要自己養活自己。所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遇到父母不理解你的情況時,不要氣惱,冷靜下來思考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是你做錯了,還是父母沒有站在你的立場思考?如果覺得鬱悶委屈,可以找人傾訴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是你做錯了,還是父母沒有站在你的立場思考?要對這種情況漠視逃避,這隻會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要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與父母認真的談一談,將你內心所想告訴他們,相信他們一定會對你有所理解。

    另一個方面,我們在尋求父母理解的同時,我們也要多理解父母的苦衷。畢竟父母都是為自己的子女考慮,出發點都是好的,也許結果會或多或少地令自己不滿意?所以也要相互理解。

    祝你早日走出煩惱。

  • 2 # 人間浮沉繁華半生

    那可能是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太大,或者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在他們心中,認為自己孩子很優秀,賺錢不是那麼困難吧!

    再者問下自己平日是不是跟父母交流溝通太少,父母不瞭解你的真實狀況和處境。日常裡是不是多報喜不報憂,給父母造成一種你過得很好,我孩子真棒的假象。不想讓父母誤解可以多跟他們聊聊天,聊聊自己工作,生活,而且要實話實說,他們大多是愛自己孩子的,知道自己孩子工作生活中的壓力和不容易,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不是什麼精英,天才。

    也不乏有一些不靠譜的家長,比如歡樂頌中樊勝美的父母,前段時間孫儷演的那個賣二手房的房似錦的父母,真的是做父母的典型反面案例!這種父母,即便你給他說你工作不容易,你壓力大,他們也不會心疼你!不過所幸生活中大多都還是靠譜的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心疼自己的孩子的不容易。

    祝你走出困惑,越來越好。

  • 3 # 小凡說

    因為老一輩人大風大浪過來了,他們抗住了他們年代的壓力,經歷過了自然覺得事情總有面對的方法。而年輕人也剛開始去迎接屬於他們的時代的壓力與挑戰,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成長和磨礪,因而面對壓力還不能很好的應對,所以老一輩人會有些不理解。

    不過過來人看後生,一個在前在後罷了。

  • 4 # 土豆燉地瓜007

    很多地方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是不成比例的,像北京上海的工資水平相對其他二三線城市甚至小縣城會高很多,但是也同樣房租,飲食上的消費也要比其它地方高出好多,所以很多年輕人畢業後選擇去一線城市,兩年後,發現那裡雖然有較高收入卻依然很難滿足正常的日常開銷。小城市更不用說,日漸增長的消費水平與平穩的工資已經讓很多人吃不消,更不要說驚人的房價了,很多人不吃不喝兩三個月的工資可能也買不來一平米的房子,現在的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年紀大了要吃藥看病甚至住院,孩子要上學,補課,興趣班,自己還要還房貸,所以很多年輕人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來。父母那一代至少沒有如此驚人的房價,消費水平也相對低好多,那個時候的孩子也多,家裡的老人可以幾個兄弟姐妹一起養,孩子不需要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農村的都是自己蓋房,城裡的有工作的很多單位也給分房,所以他們很難感受到我們現如今年輕人所承受的壓力吧!

  • 5 # 魚媽愛發糖

    無法理解的原因是:任何人都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首先是價值觀念的不同:老一輩人的觀念和年輕人的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和生活的社會環境有關係,沒有辦法改變。老一輩人的提倡吃苦耐勞,吃虧是福。年輕人嚮往及時行樂,追求自我。你認為工作上的辛苦,他們會覺得工作不都一樣嘛。你認為人際關係不好相片,他們可能會勸你要討好領導。價值觀念的問題,只能求同存異。

    第二點讓人覺得壓力大的原因在於:父母總是不理解你。

    隨意年齡越來越大,總覺得父母變得越來越頑固,對待問題,也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解釋。一方面自己覺得委屈,另外一方面出於孝道,還必須要尊重他們。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累的原因不是因為具體的事,而是在處理這些事的過程中加雜的人際關係。

    第三點原因是,時代的進步,父母們覺得他們慢慢被拋棄。

    有一些父母,對於社會的變化覺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又無處安放。只能透過“”找子女麻煩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存在感和自身價值。作為子女可能覺得,他們有吃有喝,不就夠了嘛,幹嘛還要折騰來折騰去,不安生呢。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作精。北有謝廣坤,南有蘇大強!

  • 6 # 吳蔻蔻的育兒旅行筆記

    其實可以反向思考一下:為什麼當今父母,育兒理念傍身卻做不到換位思考一下自己父母的焦慮?

    1,父母不理解你之前,你們嘗試溝透過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不妨思考一下是因為文化程度,生活視野的問題造成了天然屏障還是你自己說的方式出了問題。如果是前者,我建議重新規劃一下自己的壓力,在告訴父母壓力之前先感謝父母,毫無理由,不需要理論支援的那種純粹的感謝。

    感謝了之後把你的焦慮困惑攤牌,白開水式的攤牌,然後用詢問的口吻問父母,你們願意幫助我嗎?

    隨著你的獨立和父母的年邁,他們進入了退休階段,他們其實是渴望曾經那種被需要的感覺。

    2,不是奉獻型父母,多一點精神關懷

    身邊不愛幫忙帶小孩,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和老伴旅行的父母大有人在。

    這是父母的權利,你只需要負責支援就好。適度和父母公開你的家庭或個人財務情況,高度他們你的底線。不盲目孝順但也不是完全不心疼父母。

    做子女的,沒必要糾結小時候得到了多少愛,養育本身就是一種恩德。只要父母不是賭徒,沒有觸犯法律,沒有過度鞭打你,盡義務也是兒女責任。如果父母屬於上述幾種奇葩情況,不屬於我建議的範疇。

  • 7 # 至簡1

    因為,父母和兒女之間缺乏互相理解 。各有各的問題,而父母的問題則在於——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 (一)

    如何才能做合格的父母,這是一個問題。已經為人父母十多年了,也學習、積累了不少教育方面的知識(還把孩子的成長過程濃縮成了一首詩《人生札記》),在這裡跟家長們分享幾點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體會:

    一、教育懵懂小屁孩的三個基本原則。

    一是,不可以傷害到自己 (玩鬧時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二是,不可以傷害或者是影響到別人 (玩鬧時要注意別人的安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是,不可以傷害或者影響到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或自然環境(尊重規則,尊守秩序,如遵守課堂紀律、公共場所秩序、愛護環境)。

    真正的自由必須建立在規則和自律的基礎之上。

    二、父母是孩子從小學習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因此,要努力做一個稱職的父母,當合格的一名老師。要隨時注意你自己的言行,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要身體力行,說到做到,千萬不可以“說一套,做一套”。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壞習慣其實也是慢慢積累起來,因此壞習慣不可能立馬就可以全都改掉。

    有一個寓言故事說得很好,農民想要除去地裡面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地裡面種下去莊稼。把莊稼種好了,雜草也就沒有生長空間了。

    記住,你播什麼種,就結什麼果。以下具體展開講:

    1.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做到——張弛有度。

    每當在學習日,孩子就必須按時作息,但到了週末和節假日則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可以靈活調整作息時間。畢竟,人不是機器,一直處於緊繃的思想和神經也需要適當地放鬆和調節一下,以避免“機器”發熱,頭腦發熱,以保證“人”這部機器能夠正常運轉。所謂“張弛有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學會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在學習或者做作業的時候,必須全力以赴地專注於學習,而在課餘休息時間則可以痛痛快快地玩;

    3.幫助孩子養成自律、自控的能力。

    這可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個堅持的過程,而且可能是一個反覆、掙扎和痛苦的過程。關鍵在於堅持,家長在取得實際成效之前,不可以有絲毫懈怠。

    比如,規定到週末才可以玩遊戲,但要必須遵守時間,在上午、下午和晚上這三個時間段內都安排一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到時開始,到點結束,孩子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可能一開始這幾天需要家長監督和控制,等持續一段時間以後,孩子自己就形成習慣了。當孩子自己有自制力了,家長就不用太操心了。根據專家的研究,一個人若要培養成一個好習慣,至少需要堅持21天不間斷(有這麼一本書叫做《不抱怨的世界》,家長和孩子都可以去讀一讀)。

    4.幫助孩子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當然,最好還要養成自覺記筆記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或者寫日記都可以。從小養成寫作的這個習慣,不僅鍛鍊和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同時對孩子的思維和自我反省能力,情緒表達以及情緒排解能力都有較大的幫助。

    四、談一談人性“教化”的問題。

    所謂教化,分開來說就是教育與感化。如果只有純教育卻沒有感化,那只是在訓練一個動物,或者說你是在操控一架機器,按照你的指令或者既定的程式去運轉。所以,這裡再強調一遍——人不是一部機器,在“教育”的同時,“感化”也得一定要跟上。

    感化,具體要怎麼做,可能每位家長都有各自不同的辦法,但有一些東西是共通的,比如:

    ①家長的陪伴。孩子的童年時光,一生只有一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陪伴非常重要,無可取代,不可或缺。對於這個事,最後沒有後悔藥給你吃(李玫瑾教授曾為此專門做過一期講座,家長們可以去網上搜一下)。

    ②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耐心和用心。家長要用這些東西來喚醒孩子內在的自我,喚醒他/她人性中“真、善、美”的那部分。要悉心培植起一種做人的志氣和積極上進的“精氣神”,以及源自於內心深處的動力。而不至於讓那些人性之中的任性自大、虛偽自私、傲慢無知、消極惰性以及趨樂避苦的劣根在孩子們原本純淨潔白的頭腦裡面肆意生長。因為,人性中的善與惡,真與假,美與醜本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東西風 ” 之間的關係,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五、教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你不知道,最後到底是哪個道理或者哪一句話發生了作用,觸發了那個“開關”。孩子開始懂事了,自律了,有責任心了,開始積極上進了,開始自覺行動起來了。這樣,你的教育就成功了。即使孩子的數理化分數不是很高,但至少做人方面的分數已經很高了。

    六、千萬不要以成年人的“自以為是”和以愛之名去抹殺孩子的創造力和好奇心,甚至將孩子追求夢想的熱情瞬間澆滅。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樣的事實在太多而且仍在不停地發生。而家長大人們,似乎樂此不疲,不曾停歇,亦不自知。於是,相同版本的悲劇一直在上演。

    舉例說明,一個小朋友畫了一幅畫,興致勃勃拿給媽媽看,說畫了個月亮,可媽媽一看,竟然是藍色的月亮。於是,她很認真的糾正孩子說,不對呀,月亮的顏色不是這個呀……

    我甚至不敢去想這個孩子當時心裡的感受。因為,此時你很難簡簡單單用“難受”兩個字就可以形容那種“滿腔熱情被澆滅”之後的感覺,反而用“抹殺”更為精準!本來對畫畫很感興趣的一個孩子,但可能從此對於畫畫只會感到索然無味。只因為,本來還興致勃勃,準備用自己稚嫩的雙手去觸控這個世界,卻不曾想被成年人的種種“自以為是”牢牢捆綁,家長“以愛之名”套上了一把無形的枷鎖。

    所以,當孩子正在試圖展示自己的無限創造力時,請幫忙收起成年人的那些“自以為是”。

    第二例,從讀初中到高中,到填報高考志願,再到安排工作,全程由父母包辦(最後,可能還要報一個“非誠勿擾”班)。這種人生,表面上看起來很不錯,可細思極恐啊!因為,你好像成了一部被設定了預定程式的“機器”,上了發條的橙子。一眼就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終點。

    第三例,一個孩子在大學期間玩音樂入迷,組建樂隊,搞得紅紅火火。可最後因父母反對,被迫妥協,返回老家,夢想熄滅……

    對於此類父母,建議看一部電影叫做《銀河補習班》或者是星爺的《新喜劇之王》。

    這些家長都常常會說一句口頭禪,孩子,我們多愛你啊,我們是為了你好啊!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愛孩子,請立即放下你的自以為是,馬上解開那把你曾以愛之名套給孩子的枷鎖。

  • 8 # 就那麼講理

    因為很多父母是經歷過大饑荒的,有些甚至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在他們看來當年這些事與現在只是一點經濟壓力相比都不值一提。

  • 9 # 怡媚兒

    父母不能理解的事情太多了,他們所處年代不一樣,思想固步自封,只能靠他們的那套就思想做事。所以年輕人看淡就好了,不要指望老人家,凡事得靠自己,改變不了別人只能透過改變自己,適應社會需求,不至於被社會淘汰。

  • 10 # 舒悅心理創傷療愈

    首先抱抱你。我聽到不少交流者說父母越老心態年齡卻越小,需要更多的被關心......。假如你是有孩子了的,你覺得自己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想把一切好的全部給你的孩子。然後你小時候,你的父母也是想把所有好的都給你麼?假如是這樣的話,那麼恭喜你,非常幸運。假如不是這樣,請多抱抱自己,嘗試明確界限,在盡到子女應盡的之後,分清楚,父母的不理解你是他們不理解你,你接納同時自己理解自己,給自己擁抱,告訴自己,你已經力所能及的愛他們了,有些課題是他們自己要去完成的,明確這個界限你會覺得內心舒服很多

  • 11 # 小藍生活絃音

    壓力大是每個人都有,至於壓力大小依個人而異,如何釋放,如何開懷,如何去溝通。家是心靈的港灣,家都不能給人予安慰,我們都不去溝,讓旁邊何以理解。不理解最好的靈丹妙藥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

  • 12 # 使用者1181309905939

    我感覺現在的年輕人,生活沒壓力,因為嘛呢?吃雙方父母,工資自己存著,剛結婚的吧!雙方父母給的彩禮錢嫁妝錢,加一起就不少錢了啊!你說他們怎麼會有壓力,有個普通班兒上就行,

  • 13 # 積極向上的克里斯

    現在在讀大學的我都已經感受到壓力了,我覺得最主要的壓力是來自於身邊的人給的壓力。

    對於一個出生普通的人來說,將來的一切很大的可能性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父母能給予的實在是有限,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讀好書,不僅是為了辛苦養育自己的父母,也是為了自己以後不會為了錢而憂慮。我能說的是現在的人人都想自己能找到高薪的工作,能夠讓自己富足的同時也能讓父母過上好的日子,努力學習可能真的是普通的人改變自己命運唯一方法。一旦你一鬆懈下來,父母的諷刺與貶低可能就會像潮水般的用過來,壓得你喘不過氣,有時候但凡有一點點鬆懈的念頭,就總感覺自己身後的冷眼和聲聲嘆息,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有這種經歷,父母當然希望我們自己能好,但是他們沒有認真的為我們想過,沒有想過我們自己會不會陷入壓力的漩渦當中沒有辦法掙脫出來,沒有想過我們自己到底會不會快樂,沒有想過這樣子是不是我們真的要追求的東西,一昧的強加自己的主觀意願,忽略了我們真實的感受和可行性。父母嘴裡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才20幾歲就自己會賺錢了之類的話就像新聞聯播一樣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不過是不是胡編亂造我也無從考究。

    還有的是來自身邊同學的壓力。在上高中的時候,感覺身邊的學習氛圍就特別的奇怪,特別是到了高三,異常努力勤奮的人似乎會被人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但凡回到宿舍學習的人會被別人冷嘲熱諷似的,雖然沒有阻止吧,但嘴巴里卻唸唸有詞,似乎見不得別人的好一樣。到了大學,身邊的人似乎家境都還不錯,天天吃吃喝喝的感覺,沒有到享受的年紀卻已經開始學會享受生活,放縱自己。在他們的眼裡,自己就是來自普通家庭的普通人,沒有可以享受的資本,還要為自己將來從事的行業苦惱,還要為自己將來是否考研而猶豫,還要為很多事情苦惱。

    有時候看到朋友圈裡面的同學讀著名牌大學,或者出國深造,亦或是家裡有礦的,總不免讓自己感受到一點點的自卑,為什麼同樣是人,別人可以這樣自己卻不行?努力這個詞已經被人用爛了,但是怎樣做才能算努力,什麼時候能看到努力的成果,努力的過程身邊的人可能看不到,他們看的是最終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能不去醫院給自己的身體來一次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