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哨兵ZH
-
2 # Global防尉
不會發生爆炸。
我們聽說過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撞上了鳥兒,導致座艙蓋、機身、發動機損壞,飛機迫降或者機毀人亡也時有發生,但是還沒有聽說過導彈撞上麻雀發生爆炸,就連導彈撞上麻雀都沒有聽說過,更不用說爆炸了,這種可能微乎其微。
首先我們考慮麻雀的活動範圍,其飛行高度也就一百多米,而能夠處於這種高度的導彈也就巡航導彈以及一些行動式防空導彈,亦或者彈道導彈在上升或者接近目標下降的過程中。
當然導彈的引信方式也有多種,可分為近炸式引信和觸發式引信。使用近炸式引信的導彈多見於巡航導彈,這種導彈為了降低被敵方雷達發現的機率,其飛行高度通常較低,飛行高度和麻雀活動高度範圍有所交集,所以不排除導彈撞上麻雀的可能。但是這種導彈是根據目標周圍環境的變化而做出改變,透過無線電波反射接收頻率來決定引爆炸彈,所以很多巡航導彈就是在接近目標時才會爆炸。如果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撞到了麻雀,最多也就是改變了導彈的航向或者將導彈前部的導航系統損壞,並不會導致導彈爆炸。
彈道導彈也是如此,在上升過程中或者臨近目標下降過程中不排除有這種可能,畢竟彈道導彈軌道高度數十千米,麻雀顯然不可能飛那麼高,所以只有開始和結束的這段極短的時間存在可能。
對於那些使用的是觸發式引信的導彈,比如肩扛式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等,這些導彈在遇到強烈撞擊之後就會觸發引信,從而導致導彈爆炸,但是由於麻雀體積、質量太小,不足以產生太大的撞擊力,很難觸發引信,所以導彈撞擊麻雀會爆炸是不太可能的。
-
3 # 兵器知識譜
按理來說呢,飛行中的導彈速度是非常快的,就連飛行速度相對較慢的線控反坦克導彈都有著高亞音速的飛行速度,比如說紅箭-12重型反坦克導彈,它的平均飛行速度為230米/秒,如果在飛行過程中撞到了包括麻雀在內的飛鳥,那勢必會像飛機那樣非撞出個窟窿不可,至少也得撞出坑。
那麼是不是說在這麼大的撞擊力影響下,導彈會被直接被飛鳥撞到發生爆炸的程度呢?大那是否定的,因為導彈的引爆原理與炮彈、火箭彈不同。
炮彈、火箭彈在使用碰炸引信時,一旦引信得到到足夠大的撞擊力,引信就會被觸發,從而引爆彈藥中的裝藥,促使彈藥發生爆炸。
而導彈就不同樂,它發生爆炸產生殺傷力的部分叫做戰鬥部,鑑於制導的需求,導彈的戰鬥部並不是安裝在彈體最前端,而是在彈體中間,如果撞到了包括麻雀在內的飛鳥時最多也只是把位於彈體前端的制導部分撞壞,不會對戰鬥部產生任何影響。
關鍵是導彈屬於高技術含量武器裝備,戰鬥部並不是用炮彈、火箭彈那種傻乎乎的碰炸式機械引信,而是智慧引信,只有在滿足所有的設定起爆條件以後,它才向戰鬥部裝藥裡的雷管發出起爆訊號,否則別說是撞麻雀了,你就是拿一把12磅的大錘去敲它也不會炸!
以擊落過好幾架U-2高空偵察機的薩姆-2型地對空導彈為例:它的戰鬥部重量為195千克(135千克炸藥+60千克鋼珠),低空殺傷半徑65米,高空殺傷半徑250米,因此它採用近炸引信,當導彈距離目標75米時引信就立即引爆戰鬥部裝藥,以拋射鋼珠的形式擊毀目標。
可見薩姆-2型地對空導彈戰鬥部引信引爆戰鬥部的條件就是“距離75米”,如果這個條件得不到滿足,那麼導彈即便是燃料耗盡,從高空墜毀到地面上也不會發生爆炸,更何況是小小的麻雀了。
▼下圖為伊拉克戰爭時期被A-10攻擊機用機炮掃射報廢的伊拉克防空部隊薩姆-6防空導彈輸送車,車上3枚導彈均在空襲中被摧毀,但是導彈的彈頭部位依舊保持完好,說明被空襲後導彈的並未爆炸,可見導彈的戰鬥部在未滿足起爆條件的情況下即便被空襲也不會輕易引爆。飛行器撞鳥受損的機理飛行器撞鳥事故發生最多的就是飛機撞鳥了,其中民航飛機撞鳥事故相對來說要多一些,以至於鳥撞飛機已經成為威脅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88年以來,由於鳥擊引起的墜機事故已經造成219人死亡。
比如2013年6月4日上午,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由成都飛往廣州的CA4307航班就發生了撞鳥事故——飛機起飛20分鐘後飛行員感覺飛機受到一股輕微的撞擊,基於安全飛行的考慮,航班決定返航,著陸後經檢查發現飛機的雷達罩被撞出一個大坑,坑內有些許鳥類的羽毛和血跡,透過分析得出了飛機撞鳥的結論,大型客機在巡航高度發生撞擊飛鳥事故是非常罕見的,好在飛行員處理果斷,機上乘員安然無恙。
血肉之軀的飛鳥何以對飛機產生如此巨大的傷害呢?這是因為破壞主要來自飛行器的速度而非鳥類本身的質量。
根據動量定理,一隻0.45公斤的鳥與時速800公里的飛機相撞,會產生153公斤的衝擊力,比如說一隻7公斤的大鳥撞在時速960公里的飛機上將會產生144噸的衝擊力。
根據衝量公式I = F*Δt = m*Δv
在鳥撞飛機的場景下I = F撞 * Δt = m鳥 * Δv
式中“F撞”的單位是N,要得到文中的153公斤的力,則需要透過F=mg轉換,即m撞 = F撞/g。
帶入上式先得到m撞的最終計算公式如下:
F撞 * Δt = m鳥 * Δv
(m撞*g) * Δt = m鳥 * Δv
m撞 = m鳥 * Δv / (g * Δt)
帶入具體值計算m撞:
m撞 = 0.45kg * (800/3.6)m/s / (10m/s2 * Δt s)= 10/Δt kg;
可見撞擊力折算的物體質量m撞跟撞擊時間成反比,要產生153公斤(153kg)的力就要求的撞擊時間Δt = 10/153 s = 65ms。
假設CA4307航班的飛行速度為960公里/小時,撞擊的鳥類重量為7kg,那麼應當做如下計算:(7/0.45 * 960/800)*153kg = 2856kg
也就是說CA4307航班的機頭那個大坑是受到相當於2.8噸撞擊力造成的,而造成如此巨大傷害的就是那隻體重只有7kg的、毛茸茸的大鳥。這就是飛行器會在撞擊包括麻雀在內的飛鳥時受損的機理。
▼下圖為飛行中撞擊飛鳥受損的CA4307航班,它的機頭雷達罩被撞出一個大坑,如果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撞鳥也會受到同樣的傷害,或者更嚴重,但是絕對不會因此發生爆炸。導彈結構簡介我們仍然以世界上擊落飛機最多的薩姆-2型地空導彈為例:
薩姆2導彈的制導方式為無線電指令制導,單發殺傷機率70%,三發殺傷機率95%,導彈為二級發動機推進,第一級固體燃料助推段工作4-5秒,彈徑0.645米;第二級發煙硝酸-煤油液體發動機工作22秒,彈徑0.5米,推力2650千克,導彈長:10.726米,翼展2.56米,負載重量:135千克,整體總重2163千克,最大速度:3馬赫,有效射程:48千米以上,飛行高度:3000~22000米。
該型導彈的結構分為兩大部分,即彈體和單翼,其中彈體又分為兩個部分,即發動機艙和載荷艙。
發動機艙位於彈體後部,安裝有兩臺液體燃料發動機,彈體中部是燃料罐,光發動機與燃料罐就佔據了彈體2/3的空間,這個部分又統稱為動力艙。
剩下的1/3空間就是載荷艙了,這個部位容納著導彈制導系統、控制系統、戰鬥部三個裝置,制導系統位於載荷艙的頂部,也就是彈頭位置;控制系統位於載荷艙與燃料罐結合部;戰鬥部在制導系統和控制系統的中間。
導彈產生殺傷力的部位就是載荷艙裡的戰鬥部,戰鬥部由分為三個部分,即引信、裝藥、破片。
引信裝置的一頭透過導線與導彈控制系統連線,另一頭與裝藥整合在一起,位於裝藥底部;裝藥的頂部是破片盒,裡面盛裝大量鋼珠。
▼下圖為薩姆-2地空導彈的刨面圖,紅色箭頭指示的是載荷倉中的戰鬥部,導彈的殺傷力就是這個部位發生爆炸時產生的,拋開戰鬥部不會輕易爆炸這一層不論,這個部位時很難被包括麻雀在內的飛鳥撞到的,要撞也應該是位於彈頭部位的制導部分接受撞擊。
導彈爆炸的原理導彈的爆炸是指導彈控制系統對戰鬥部的引爆,只有戰鬥部成功引爆,導彈才起到對目標的殺傷作用。
然而導彈並不像炮彈那樣靠碰撞引信來引爆戰鬥部,而是透過導彈控制系統來“指揮”引信引爆。
既然提到“指揮”一詞,那就說明導彈控制系統是一個用邏輯電路組成的智慧控制裝置(薩姆-2型防空導彈的電路板為二進位制類比電路),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在發射前,導彈需要人工進行設定起爆引數,而模擬電路板則只能識別二進位制程式碼,比如1001代表10米起爆;1010代表20米起爆;1100代表30米起爆;0100代表40米起爆,以此類推。
假設我們需要導彈在距離目標60米時引爆戰鬥部,那麼在為導彈設定引數時就要輸入0101程式碼;如果未設定任何引數,那麼導彈將以10米的預設距離進行引爆,即執行1001程式碼。
當位於載荷艙頂部的制導系統探測到導彈與目標的距離達到60米時,系統立即執行0101程式碼指令,向戰鬥部引信發出引爆戰鬥部訊號。
戰鬥部引信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導彈發射前需要人工進行引數設定,以起到設定引信解除保險的作用,比如設定程式碼為1001時表示速度達到200米/秒時解除保險;1010表示340米/秒解除;1100表示680米/秒。
假設設定引數為1010,那麼導彈升空以後飛行速度達到340米/秒時引信解除保險,當導彈飛行至距離目標60米時引信得到引爆指令,向裝藥內的雷管通電,導彈爆炸。
導彈控制系統中的類比電路是如何實現指令執行的呢?解答這個問題就需要認識一種電路板中重要的元件了,它就是閘流體。
閘流體的工作原理很特別,它需要滿足特定條件才會導通電路,其本身就是一個具備簡單邏輯的電子元件。
它有三根導線,連通電路的兩根導線分別是A陽極和K陰極,而另外一根導線則是負責接收導通條件的G門極。
G門極的導通和截止條件分別是得到正電荷和負電荷,如果我們用一節電池來做這個實驗時會發生這樣的現象:當電池的正極碰到G門極導線時A陽極和K陰極導通,電路得電;當電池的負極碰到G門極時A陽極和K陰極截止,電路失電。
導彈的控制系統和引信電路板就是利用閘流體實現指令執行的,比如控制系統得到制導系統發出的0101程式碼時向閘流體輸入正電荷,控制系統電路板中的引爆部分得電,向引信發出引爆訊號。
而引信的保險部分也是如此,當控制系統執行1010程式碼時向引信發出解除保險訊號,此時閘流體導通,引信的電路板被啟用,同時引信上的閘流體具備導通條件,當得到引爆訊號以後立即向閘流體的G門極輸入正電荷,引爆電路導通,裝藥內的雷管得電爆炸。
可見導彈的爆炸是需要滿足很多條件才能實現的,其中任何一個條件得不到滿足都無法形成引爆邏輯,因此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即便是撞上鴕鳥,控制系統也不會因此形成引爆條件,更何況是區區麻雀呢。
▼下圖為導彈的控制系統部分,它由許多電路板組成,當導彈滿足起爆條件以後控制系統才會向引信下達起爆指令,而起爆條件的本質是人工設定的程式碼或程式,不會因撞擊飛鳥等外部因素而發生改變。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如果撞到包括麻雀在內的飛鳥時是不會發生爆炸的,因為導彈戰鬥部的引爆需要引信滿足所有設定條件才會被啟用,任何一個條件得不到滿足都無法在導彈控制系統中形成完整的引爆邏輯。
第二、由於導彈飛行速度極快,如果撞到了包括麻雀在內的飛鳥時只會像飛機那樣受損,受損程度與撞擊力度有關係,而撞擊力度則由兩者的相對速度決定。
文章最後我們再來延伸一個知識點——並不是所有的地空導彈都是用爆炸式的戰鬥部來實現對目標的殺傷。
現代先進的地空導彈對目標的攔截精度已經非常高,有些導彈已經不再使用傳統的爆炸式戰鬥部,而是使用硬質合金做為戰鬥部,實施攔截時直接撞向目標,即動能殺傷戰鬥部。
比如美國的“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和“薩德”反導攔截導彈,像這種採用“動能殺傷戰鬥部”的導彈更是不會因撞鳥而爆炸,甚至可以說它們撞著什麼都不會爆炸。
▼下圖為美國TMD反導系統的攔截彈動能撞擊戰鬥部,使用這類戰鬥部的導彈是不會爆炸的,完全依靠精確的撞擊來實現殺傷,彈頭部位展開的“刀片”起到提高命中率的作用。 -
4 # 從何而來
在早期物理課本中我們就會看到這麼一種場景,一位飛行員駕駛飛機,忽然飛機撞到了天上飛行的小鳥結果這架飛機被一隻小鳥撞毀,還有可能發生爆炸。那麼這是真的嗎?按照一架飛機撞擊小鳥會引發爆炸來看,要是導彈也撞擊到了鳥類是不是也會爆炸呢?關於這點不少人也引發了疑問。
要說到飛機撞到了小鳥會不會爆炸這點,嚴格上來講,別說是小鳥,就是一隻麻雀,如果飛機撞擊到也都會產生爆炸。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今對於航空運輸來說,最大的兩個威脅,一個就是飛鳥,另一個威脅就是雷雨。不過雷雨是由辦法避免的,那就是飛到雲層上端,這樣就能避開雷雨天氣。
而鳥類就成了飛機最頭疼的問題,不少人會好奇,飛機平時都能飛到上千米高空,難道小鳥還能飛到這個高度嗎?關於這點,其中就有不少人在上萬米高空都看到過飛行的鳥類,所以想要靠提高飛機的飛行高度來避免鳥類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飛機的外殼都是金屬打造的,為什麼一隻小鳥的撞擊就會給飛機帶來如此大損傷呢?
這裡就要設計到物理上的一些知識,雖然鳥的飛行速度不算快,相比飛機的速度就會快很多,當速度越快的時候哪怕是一隻鳥也是可以讓飛機發生破壞。嚴重點的會直接導致機毀人亡,就算是不嚴重點的也會直接將飛機部位撞開個打洞,這在很多國際新聞上也有過很多報導。
對於戰鬥機來說飛鳥或許是撞開個大洞,如果是一枚導彈如果被飛鳥撞擊到也會爆炸嗎?比如一些導彈車要在地面發射導彈,又或者發射朝著空中發射火箭,假如撞擊到一隻飛鳥那就相當於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瞬間就沒了。還別說,如果導彈撞擊到飛鳥也是有可能發生爆炸的。
-
5 # 孔乙己亂彈
國際航空安全機構將一類航空災難例為A類航空事故!
Bikd.Strike〔鳥撞飛行器〕。
現代航空運輸最大的安全威脅列第一位的就是飛行器撞鳥。(發生與鳥碰撞後幸運安全降落的飛機)(與飛鳥發生空中相撞的戰鬥機“鋼鐵大鳥”被撞的慘不忍睹)(發生空中撞鳥而機毀人亡的悲慘結局)
根據計算一隻0.45kg的“肉鳥鳥”與時速800km飛機相撞、產生的衝擊力達到154公斤、一隻飛鳥就像一顆“肉”炮彈的威力。
雖然,鳥撞飛行器危害巨大、這些事故發生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造成的不可抗力的,這類事故90%發生在機場四周飛機起降過程中(高度1000以下)、地球上已知的飛禽飛行高度都在1000米左右、所以、飛機進入巡航高度(7000~10000米)幾乎不可能發生鳥撞事故。(空對空導彈)(陸基發射巡航導彈)
各型別導彈武器系統也屬於飛行器範圍,但是,導彈武器使用範圍廣泛針對性很強、例如空對空導彈作戰使用範圍在中高空(1500米以上)那個高度層很少有飛禽活動、空對地導彈、反艦導彈武器系統作戰地域也能避免與鳥碰撞。(對對地導彈發射瞬間)
能夠與飛鳥發生碰撞的導彈應該是地對空導彈和運載火箭發射的起飛階段。(常規運載火箭結構圖)針對鳥撞的危害以及其他威脅運載火箭發射的安全問題、火箭發射前發射場一定會提前“清場”、進行驅鳥作業(軍民用機場也有同樣的作業操作)。
-
6 # 軍武資料庫
不會,而且這是一個極小機率事件。
雖然導彈和麻雀都是在天上飛的。但是麻雀的一般飛行高度只有不到200米。在這個高度上並不是導彈的主要作戰高度。
如果說一枚地對空導彈發射後去打擊高空戰機的情況。200米的高度甚至還沒有達到導彈保險解鎖的高度。因此在這個高度上麻雀即便是撞在導彈上也僅僅是麻雀被撞飛而已。
同時導彈的引信主要是近炸引信,麻雀的體積和質量還不足以引起近炸引信的爆炸。況且很多的近炸引信往往是使用無線電原理進行觸發。因此麻雀對於導彈還是安全的。
如果是空對空導彈的話,那麼麻雀首先要飛到空對空導彈通常所使用的高度(600米)以上。但對於麻雀來說,600米的高度往往是麻雀所很難企及的巔峰高度了。
要知道海拔每升高100米溫度就會降低0.6度,在600米以上飛行的鳥類體型實際上都是相對大一些的。麻雀的小體格很難經受3度-5度的溫度變化。因此麻雀也就很不情願的往高處飛了。
再有一種低飛低速的導彈叫做反坦克導彈
反坦克導彈的引信我們來看一下,這類反坦克導彈會將引信安裝在前面的探杆內。
引信主要是用壓電陶瓷結構製作。有點類似於——
只有當足夠大的力量施加在引信探頭上的時候引信才可以能夠被觸發。而麻雀對於導彈上的壓電陶瓷引信來說太小也太輕了,唯一的結果就是導彈探杆洞穿了麻雀,帶著只鳥繼續飛行。爆炸是不可能的。
-
7 # 李公子談歷史
麻雀撞飛機導致發生事故我們經常有聽說,那麻雀會不會撞上飛行的導彈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
“憤怒”的小鳥,身體雖小,威力不小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麻雀(飛鳥)撞上飛行中的飛機危害有多大。
我們印象裡,麻雀是生物,是肉做的,撞上鋼鐵製成的飛機按理而言應該是麻雀直接粉身碎骨,飛機毫髮無損才對。但是實際上呢,麻雀本身並無破壞力,撞擊巨大的威力來源於高速運動中的飛機本身。根據動能定律(E =1/2×MV2)可計算出一個可怕的資料:一隻體重7千克左右的大型鳥類撞在時速960公里的飛機上,衝擊力將達到144噸,至於說體重只有30-50克的麻雀,撞上高速飛行中的飛機也能產生幾十公斤的衝擊力,威力也不小了。
實際中會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飛鳥撞擊飛機機體,一種是飛鳥撞擊飛機發動機,後者的危害性遠大於前者。
飛鳥撞擊機體一般情況下就是集中在飛機前部,這個部位被撞擊通常就是碎掉擋風玻璃或者機體被撞內凹,如果是麻雀這種體型的小型鳥類可能只會留下一灘血跡,機體不會有什麼明顯損傷。這種情況只要不是被撞的太嚴重,基本上飛機都能安全降落。如果是飛鳥撞擊了發動機,由於發動機葉片薄而且是處於高速旋轉的狀態,無論撞上飛機的是大鳥還是小麻雀,基本上發動機都是無一例外當場損壞。發動機損壞,飛機就會處在一種很危險的狀態了。
從1988年算起,由於鳥類撞擊引起的事故已經導致219人死亡了。
導彈會被麻雀(鳥類)撞擊嗎?我們經常聽說鳥撞飛機出事故,但是卻從來沒聽過鳥類撞擊導彈?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大原因是導彈的飛行高度很高,除去發射階段基本上導彈飛行高度都高於鳥類的活動範圍,鳥類沒什麼幾乎和高空中飛行的導彈相遇。但是由於發射階段還是有撞擊飛鳥的可能存在,所以導彈發射陣地和運載火箭發射場發射前都是會做驅鳥工作。
還有就是導彈或者火箭發射會產生尾焰,尾焰的亮光和熾熱的溫度以及發射時候的聲響足以嚇跑大部分的鳥類。
所以說,鳥類撞擊導彈和火箭的情況極為少見,但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假如說飛行中的導彈被鳥類撞到了會引起爆炸嗎?這種情況更是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為導彈必須要觸發引信才能爆炸,想要精準地撞擊引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況且就憑鳥類的衝擊是無法觸發層層保險的引信,提前引爆導彈。
-
8 # 強國之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一下導彈的三種爆炸方式。第一種是觸爆,這種導彈在擊中目標後就會發生爆炸,一般如肩射防空,肩射反坦克等導彈就是這樣的爆炸方式,而且這種導彈大多是1000米的低空域下飛行,因此撞上飛鳥然後爆炸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導彈的第二種爆炸方式是定距離爆炸,比如一些彈道導彈等,在沒達到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即使是撞上飛鳥也不會爆炸的。第三種方式是定時爆炸,這主要是一些比較先進的地空導彈和空對空導彈,也就是不到一定的飛行時間,這樣的導彈是不會爆炸的。
因此從這也就可以看出,只有第一種觸爆方式的導彈撞上飛鳥才可能會發生爆炸,但是機率其實也非常小的。因為現如今的導彈在研發的時候,已經能夠針對接觸的目標進行篩選,像飛鳥這種體積小,又不是金屬的物體,是很難引起導彈爆炸的。不過不管能不能造成導彈爆炸,如果導彈撞上飛鳥的話,是很有可能撞壞脆弱的制導系統造成導彈散失制導能力
-
9 # 五嶽掩赤城
大部分不會爆炸,除非這個麻雀撞到引信上觸發爆炸
炸藥技術發展了那麼多年,現在已經相當成熟,大部分武器戰鬥部炸藥多采用鈍化炸藥或鈍化處理,相當安全,用槍打都不會爆炸,甚至扔火裡面也只會燃燒。真正要引起炸藥爆炸的,是要考引信,產生瞬間的高溫和強壓才能引爆炸藥。這樣一來,武器儲存和轉運的安全性就可以得到充分保障,只需要拆掉引信就可以大大提升安全性。這是毛子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彈砸下來的,引信沒解鎖,沒開始工作就沒事不會爆炸。小型鳥類飛行高度很低,麻雀這類的一般遷徙時飛行高度不會超過300米,碰到導彈機率很低。
所以關於導彈撞上麻雀會不會爆炸的問題,實際上跟子彈打中手雷會不會爆炸原理一樣,除非這隻傻鳥撞到導彈的引信,觸發引信引爆了戰鬥部,否則不會爆炸,最多這枚導彈受到猛烈外力撞擊後,失去方向,甚至氣動飛行受損,從而導彈墜毀。手雷中捱了一發子彈,沒打中引信誘爆引信,連手榴彈都沒事。不過如果導彈中途墜毀的話,那麼反而有可能會引發爆炸,不過這主要是燃料箱破損,未消耗的燃料洩漏並最終爆燃導致。
不同導彈引信種類也有很多種,只有碰撞引信的導彈被撞後才有可能誘發爆炸,像大部分空空導彈和防空導彈所使用的無線電近炸引信不可能被誘爆,這種引信是接近金屬物體後,根據訊號回波自動工作。不過碰撞引信是最常見的引信型別,對地攻擊、反艦導彈、反坦克導彈多采用這種引信模式。
-
10 # 飛天124227961
應該不會暴炸,這麼小,又沒有什麼威力。
-
11 # 話軍土
絕不可能發生的事,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溫度相當高,所產生的熱量鳥在一定的距離就能感知,避開了。
-
12 # 俠客宏塵
我想說撞到老鷹大雁的機率是不是高點兒?
-
13 # txx32666
真的會,有影片為證。可搜反坦克導彈被飛鳥攔截
-
14 # 風蕭蕭兮怎麼辦
他們兩個怎麼可能能裝上,好好學物理。
回覆列表
不會,爆炸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了,想要讓導彈爆炸就必須擊發它上面的引信,依靠外力來撞擊戰鬥部就想引爆導彈是行不通的,而透過撞擊可以被擊發的引信只有觸發引信,也就是碰炸引信,可是導彈中使用碰炸引信的太少了,大部分都是非觸發型引信,比如鐳射引信、無線電引信、紅外引信、雷達引信等,使用碰炸引信(延時觸發引信)的只有那些反艦或者是對地導彈,因為它們針對的基本上都是非裝甲目標,使用這種碰炸引信可以讓半穿甲戰鬥部在目標的內部爆炸。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使用觸發型引信的導彈,撞上麻雀後最多就是彈體損傷,而不會爆炸,並且如果損傷並不是很嚴重的話,比如彈翼、制導系統等結構沒有遭到破壞,那麼一般是不會影響導彈的正常工作的。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導引頭或者是引信直接被撞壞,這種情況下導彈也是不會爆炸的,但是可能會墜毀。而且對於使用雷達或者紅外線知道的導彈來說,彈頭最前端的位置也不是引信,而是導引頭,如果麻雀真的迎頭撞上去,那麼撞壞的也僅僅是導彈的導引頭,而影響不到引信。這裡有一個例子,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英國的一艘“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阿方一枚“飛魚”導彈擊沉,不過呢,當時這艘驅逐艦不是被導彈給炸沉的,而是被燒沉的,因為這枚導彈擊中“謝菲爾德”號之後並沒有爆炸,而是導彈燃料引發的大火把驅逐艦給燒沉了。在這個例子中,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因為引信出了毛病而導致導彈沒有爆炸,所以,沒有引信起爆的話,導彈哪怕是撞上軍艦都爆不了,更不用說是一個小小的麻雀了。
因此,先不說導彈有沒有機會被麻雀撞上,即使撞上了導彈也不可能爆炸的,撐死了也就是彈體損傷,嚴重點就是導彈墜毀,至於真的有那麼巧撞到了引信,那也要看引信的型別是什麼,如果不是觸發引信的話,那結果也只能是把引信撞壞,而不是引爆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