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986463674
-
2 # 紫薇說
在現在這個快餐時代,其實不光是音樂連文學都也一樣,處在泡沫時代的快餐文化,彷彿成了一種客觀規律。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就是音樂了,彷彿中國流行樂走下坡路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
時代的差異
現在不同於上個世紀,創作環境的不同,社會風氣的浮躁,都在很大一方面制約了音樂的良好發展方向。有些音樂為了迎合市場粗俗爛制的創作也不足為其,可見音樂在日漸成熟的同時也越來越商業化,丟失了其藝術的靈魂。
模版化的創作風格
前段時間還跟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現在音樂的創作風格是不是太單一了,比如民謠的一定要緬懷過去,祭奠青春;古風的一定要有江南的小橋流水,佳人等候;流行的一定要情情愛愛,你死我活的痛徹心扉。朋友表示現在基本上只是偶爾聽聽老歌,因為我沒那麼多故事。
自身因素的影響
以前的經典歌曲確實很多,現在的歌曲也不全是都是不好聽,而是環境,心情不一樣了。可能我們覺得不好聽的歌,別人卻覺得相見恨晚呢!
在我高考後,身心解放,拿起吉他同班合唱“曾經的你”,很多人邊唱邊流淚,一切的一切都在歌聲中表達,昇華。但現在再聽已經沒有當年的感覺了,因為環境心情不一樣了。所以,一個人對音樂的喜好會隨著環境與心情的變化以及成長的過程而有所不同。
總結:其實大家是厭惡了"泡沫時代“這種毫無內涵,沒有靈魂的音樂,如同嚼蠟,冰冷索然,盛水無味。“但國內好的音樂還是有的,我們不缺資源,不缺人才,缺的是像朴樹竇唯那樣對音樂赤誠的熱愛,缺的是匠人精神。”
-
3 # 樓蘭蜜書
首先說難聽肯定不對的,只是經得起時間沉澱的歌曲不多而已。
進入21世紀以來,內地的音樂還是很可喜的。比如說我,港臺歌曲除了上世紀的經典歌曲經常聽以外,其他的新歌,根本就沒有怎麼關注過。
而內地也有很多好作品的歌手,比如:鳳凰傳奇、陳瑞、刀郎、楊梓文琪等等多了。
見笑,個人愛好而已
-
4 # 吾家小寶
因為現在的唱歌的人,都不把他們叫歌手了,把唱歌當做秀!只想著名利!當然做不出好的歌曲,過去的歌手把唱歌當做職業和夢想,靈感瞬間就有,最近天天看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聽了不少老歌曲,經典,不論是旋律還是歌詞都讓人不想換臺,像黃安的《新鴛鴦蝴蝶夢》但是如果放了一些最近才出來的,直接換臺,像鄧紫棋的《喜歡你》,這個我聽原唱,她唱的有太多作秀的成分!所以現在能成為以後的經典的恐怕還是過去的經典
-
5 # 冬日暖陽124086398
在編者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也許真的老了,真的落伍了,真的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了。
說起昔日經典歌曲,那真的是太多太多,董文華一曲《十五的月亮》,那老山前線,我們的官兵為了自衛反擊而堅守在貓兒洞的情景似乎歷歷在目;張也的一曲《春天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所帶來的豐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成果;佟鐵鑫、祖海一曲《為了誰》,98年在抗洪搶險戰鬥中,我們的軍隊和武警官兵揮師三江,用血肉之軀與洪魔抗衡,那場景撼天地,泣鬼神!梅豔芳的一曲《一生愛你千百回》,讓她在歌迷心中所佔的位置已是無人替代,更讓廣大歌迷一致認同梅豔芳的離去香港流行歌曲從此再無經典;《上甘嶺》電影插曲《我的祖國》詮釋了抗美援朝戰役戰鬥是為誰戰鬥為誰死的真正意義所在。等等等等……這些歌曲之所以經典,之所以數十年來被人們所認可,被人們所記憶,被人們所熱愛,被一代又一代人所傳唱,就是因為她來源於生活,紮根在沃土!瞎子阿炳創作的《二泉映月》,能穿透天際、穿透夜空,更能穿透人的心靈!因為她來源於對生活的深度熱愛和理解,是心的呼喚!是心的吶喊!更是對悽慘而又曲折人生的哭泣與傾訴!
再看今天我們耳邊常常聽到的歌曲,用強烈的電子合成音樂伴奏,演員多用假聲附和,那旋律,那唱腔,根本讓你聽不懂,更聽不明白他(她)們在表達什麼意思,想表達什麼意思,又能表達什麼意思?每每在電視上見到一些電視臺搞一些歌曲大獎賽一類的節目,連坐在臺下的評委們也聽不懂,有時只好讓選手清唱。之所以現在的歌曲不好聽,不中聽,不流行,究其原因,我認為,現在的歌曲無論是作詞還是譜曲,都脫離了現實生活,離開了現實,離開了生活,一味的模仿,東拼西湊,不去深入實際,不願去體驗生活。要想歌曲好聽,要想歌曲能成為經典,就必須讓現實作為歌曲作品的根,讓廣闊的田地作為創作的魂,讓歌曲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大眾的心,走近我們的軍隊,走近我們的工人,走近我們數以億計的人民大眾。昔日那些經典歌曲,之所以經典,之所以有強烈的生命力,就是因為讓你唱起歌曲或聽到歌曲就感同身受,就像是在傾訴我們自己。
時下,我們不能說沒有好聽的歌曲,有,但能稱上經典的歌曲已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現在音樂人多如牛毛,詞、曲人更是比比皆是,開啟電腦裡的歌曲庫,能裝下幾車皮,可是能入耳者幾何?說到這裡,還是想重複一句,經典歌曲之所以經典,因為她來源於生活,也是歌唱生活的。
-
6 # 藝術窩窩頭
這麼說不公平吧,起碼時代變了,對音樂的旋律,曲風要求,口味也變了,以前網路不發達,音樂是高階的東西,大眾在最底端,你聽到的歌曲是經過音樂人集體篩選的,就同一批同時代的音樂人,透過篩選的音樂培養了一大批的同口味的音樂聽眾,80年代的人不喜歡60年代的歌曲,反之,00後也一樣不愛80年代的曲風,之前,歌手出專輯,被挖掘,被包裝都是唱片公司的事,歌手本身沒有自主權,唱什麼歌,怎麼唱都有一套成熟的流水流程,出來的歌曲是具有相近屬性的的;移動互聯時代,你可以選擇符合自己口味的歌,歌手可以自己發單曲,風格自己定,開始眼花繚亂,豐富多彩,歌曲一統天下的局面破碎了,當然,也因為浮躁,急功近利,歌曲的製作不如以前精良,甚至為博眼球,效果,瞎搞的歌曲不在少數,覺得亂,不好聽,說明你還在堅守自己的曲風品味,也同時暴露了你的年紀。小心啊!
-
7 # 懷童士58313021
因為現在只要花錢,買捧場的媒體和權威的吹捧,就可以紅,標準是三八二十三而不是三八二十四,所以走紅作品的生命就掌握在這些媒體和權威手裡,而很大程度上帶有運氣色彩,失真很多,所以有的作品就不是客觀上的好作品,不好聽也就是必然的。
-
8 # 菲菲的信仰
經典畢竟是經典麼!歌曲總能唱出心聲!唱歌也很有心!比如最近在聽陳奕迅、張信哲、張學友、譚詠麟、張國榮、李宗盛的歌!是不是代表自己老了!年輕的歌手喜歡聽歡子的歡式情歌、我是80後、年輕歌手我最最最喜歡的是kimi喬任梁、無論唱什麼歌演什麼戲都很打動人!堪稱完美男神!舞臺之王!
-
9 # 手機使用者6540683428
現在的歌星,女的只要露的多一點就行,男的只要把髮型搞的怪怪的,衣服穿的花裡胡哨就行,要不就是向觀眾要掌聲,要不就是把臉憋的紅紅的。哈著腰撅著屁股。真正能稱得上音樂家能有幾個。
-
10 # 西域張藝興
我感覺吧,現在很多歌,陰陽怪氣的,,特別是某些節目,,,既然是播放給百姓看的,為什麼要弄得那麼‘專業’,,聽不出哪啊好,,,電視裡磚加說好,,不懂音樂的我們有隻能從眾, ,,90後的我,覺得還是刀郎的歌耐聽,,
-
11 # 大浩山兆吉溝旅遊景區
一看標題你就是想找罵的,只能怪你的音樂天賦跟不上時代,老一代的歌才叫難聽,通俗易懂,像喝白開水一樣!只有一點,就是你拖時代的後腿了!醒醒吧!
-
12 # leslie912
我認為歌手唱歌是出自對音樂的喜愛和熱情。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令人們的步伐加快,迷失在紙醉金迷,霓虹燈光裡,還有多少歌手能保持最初那份熱愛音樂的初心。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好聽的歌曲,希望歌手能對音樂更加上心,讓觀眾聽到更多好的曲子。
曲通人心
-
13 # 打的頭快爆了
簡單的說,一個看顏值大於一切的時代,你想讓這個年代的藝術如何沉澱?唱的好不如長的好,演的好不如長的美,首先欣賞音樂的人就浮躁,創作音樂的人能好哪裡去?那又怎樣能有好作品出現?
-
14 # 琴痴試試
衡量一首歌曲成功與否,我認為有兩種方法:一是傳唱度,二是生命力。好的歌曲可以傳唱幾代人,有的歌聽個幾次花兒就謝了。張明敏我的中國心等,弗翔的冬天的一把火等,此類歌傳唱度就高,一條大河,我的祖國等歌曲影響幾代人。老百姓對春晚為什麼越來越不待見。問題之中的關鍵問題就是缺乏一首迅速讓老百姓喜愛的朗朗上口,傳唱度高的歌曲,太洋,太高,太假,太做作,太不接地氣的節目,老百姓消受不起。本人歡迎不同意見
-
15 # 手機使用者4290159569
好的詞曲都是老一輩親身經歷有感而發,所以寫出來詞曲帶有感情百聽不厭,還有就是老一輩歌唱家為了唱歌而生,天賦就是唱歌的料,現在的詞曲作者和什麼所謂的歌星都是為了錢也是有權有勢硬捧起來的根本沒有音樂天賦,所以唱歌跟鬼哭狼嚎一樣難聽…
-
16 # 鄧柯
其實,每個年代的好歌爛歌比例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好歌爛歌會混在一起發出來,在「變老」的過程中,爛歌都被淘汰了而已。這就會讓很多人產生一種「新歌垃圾多,老歌都好聽」的錯覺——老歌裡面,你不知道的爛歌可多了去了。
但為什麼新寫出來的好歌卻得不到聽眾的好評呢?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人的審美會定型。
歐美早有相關研究,流行音樂產業的主力消費群體是 Teenagers(十幾歲的年輕人),這些人是流行音樂最主要的聽眾群。而且大部分人群(非文藝專業人士)年輕時的音樂品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的審美偏好。
我們先來想想十幾歲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十多歲時開始青春期,家庭、學校、社會關係進入了一個比較微妙的階段,所以人通常會把情感和對未來的嚮往寄託在一些文藝作品當中。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的世界觀尚在形成當中,也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此外,十幾歲的年輕人生活方式相對固定(都在上學),有一些自由時間(但都很碎片化)和零花錢(不太多),非常適合流行音樂這種消費門檻不高、欣賞方式便捷靈活的娛樂方式。
人到了二十多歲就會開始面臨許多新的問題,畢業、深造、找工作、組建家庭等等。與此同時,他們的世界觀也逐漸穩固,不會像青少年時期那麼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他們的娛樂時間比原來少了,但消費能力又有了提升,所以二十多歲的人娛樂休閒的選擇非常多,比如看電影、旅遊、攝影、購物等等,花在音樂上的時間和精力會大大減少。
聽音樂,或者說審美,是一種需要投入時間精力的精神活動。假如你不再花費時間欣賞、感受新的音樂,你自然也無法理解新的音樂型別與風格。
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中外皆是),十幾歲通常會是他們這輩子裡花最多時間聽歌並且聽得最認真的階段。假如不是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需要時刻關注新的流行音樂的話,他們的流行音樂的審美也會漸漸固化在他們年輕時喜歡的那些音樂型別中。也就是所謂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
而當新的音樂型別(或者說,審美原則)逐漸開始被文藝界專業人士接納(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引領著社會的審美)時,社會的主流才會逐漸認可他們。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流行音樂在剛出現時都會遭到社會主流的批評與非議,中老年人聽不慣年輕人喜歡的歌,這實在是太正常了。像最早的鄧麗君、李谷一、崔健、羅大佑,到後來的齊秦、王菲、周杰倫,包括國外的 Beatles、Michael Jackson、Eminem、Lady Gaga 等,都是剛出來時主流輿論一堆批評,但年輕人又都特別喜歡,兩方吵來吵去誰也說服不了誰。等熱乎勁兒過去了再翻出來聽聽,發覺都挺好聽的,都是流行音樂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只要音樂好,不論之前受到多少非議,時間會證明你的價值。
當然,對於普通聽眾而言,面對一大堆新歌卻分辨不出來誰好誰壞時,千萬不要有負擔(畢竟這不是你們的專業)。而對於一些業界、專家一致好評的歌但你怎麼也喜歡不起來時,你也不用沮喪——審美本來就是很個人的事。你又不在音樂行業工作,幹嘛非要強行改變自己的口味呢?
不過,你越早跳出自己固化了的口味、跳出自己的審美舒適區,就能越早發現新的領域的美,得到更多的享受。
-
17 # 閱讀頑童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實現了,能吃飽喝足了,地區間、國家間和省市間相互交流越來越密切,於是望大了說叫精神食糧文學藝術,望小了說叫消遣娛樂專案,社會需求量的極度增加,影視作品和音樂更是近30年呈井噴式爆發。
但到現在有些關於作品精彩度問題展現了,究其原因個人角度解析:一方面,除了隨性的藍調與說唱,各類音樂形式各類曲風幾乎已經飽和,有的甚至在部分旋律上重疊和類似,由此出作品難出好作品更難,不是像嚴肅、李宗盛、羅大佑、黃霑似的有才創作人少了,而是給予的創作空間飽和了,這是原因一。而電影小說更是一樣,沒有題材可做,做了就雷同是最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大量透過學習得到文憑的人才,透過科技運用的野路子愛好者進入行業,而相比前輩的五線譜記錄靈感,現在運用手機電腦軟體即可,簡易的記錄過程,迫切想成功的心態,導致不可能沉下心來磨劍,畢竟數量是提高成功率的保證,於是快餐時間到來,簡易曲風詞不押韻作品出現。
最後,酒吧天天演唱會,類似超市開業基層鄉鎮跑的音樂行業生存者,不見得沒本事,也有些原創曲很適合市場口味。但可能還沒被伯樂發現。而港臺伯樂善於批評,如羅大佑批評張艾嘉,林子祥批評劉德華,吳宗憲批評周杰倫等等無不是例子,於是促進了行業的進步與作品嚴肅性,但大陸伯樂則是不作為的,對行業是放任的。當伯樂地位被媒體節目取代,感覺是伯樂的行業高手與媒體同流時,行業完蛋作品更是沒了嚴肅性。
-
18 # 肖福軍
我是這樣看的,以前的歌好聽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歌曲作者,都是從生活中的切身經驗和感受創作的,所以生活氣息很濃,而且是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我們感覺到親切。現在很多作者沒有去親自體驗生活,多數是自己的無病呻吟,追求新奇特,所以經驗對別人的東西照抄,顯的不符合我們的生活,感覺好多東西不符合正常的生活感受,所以我感覺現在的歌有很多不好聽,不過必須承認的是,現在有些歌曲也是很好聽的。
-
19 # 南寧大表哥叢安
因為音樂就1234567音,整個世界寫了上千萬首歌曲,旋律都被用得差不多了,要好聽點的就是抄襲了,或者是天才中的天才了,除非新出一種音樂革命
-
20 # 娛樂資本論
有時候確實會產生現在的歌曲沒有以前的歌曲好聽的錯覺。之所以這樣,我認為:
首先人的喜好不同,有的人就是偏好復古風格,覺得老歌聽起來特別有韻味,聽著老歌彷彿能聽出一個時代的感覺,自然的想象出這個歌手在那個時代的某個場景裡發生著怎樣的故事,會聯想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那時候人們都是怎麼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什麼樣的悲喜。這種感覺是妙不可言的,彷彿自己進入到那個時代,跟那個時代的人產生著共鳴。比如許冠傑的《梨渦淺笑》調子非常有味道。復古的氣息撲面而來,幾秒內就能陶醉其中。彷彿能看見一個像黎姿一樣笑起來有兩個美麗酒窩的美女,復古的房子,復古的著裝,復古的妝容。述說著那個時代的傳奇。
其次就是有很大一部分上了年紀的人都是喜歡老歌的,會有點接受不了這個時代的新東西,自然就覺得現在的音樂都是些什麼東西,沒有能聽得進去的。而這些人不止是欣賞過去的經典的優秀的歌曲,對過去的不那麼經典的歌曲的喜歡也會大於現在的好的那些音樂。
還有就是,我們現在大多還能聽到的老歌,都是流傳下來的經典,都是那個時代的優秀作品,都是精華。而現代的歌,五花八門,各種好的不好的都在耳邊迴響。這樣對比起來自然覺得現代的歌沒有以前的歌質量高。其實每個時代都是一樣的,現在依然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的,並且這些優秀的歌曲作品也會一直流傳下去,在不久的將來也成為經典。
因而我們要善於去欣賞現在的音樂,去發現那些優秀的有可能成為經典的音樂作品。
回覆列表
其實不光是歌曲,太多的東西都在消失,好的歌曲,好的電視劇,好的精神,好的人,好的事!個人感覺這些東西和中國本身的社會環境有太多的關係,我不能也沒有資格去評價誰,造成現在的現象有太多的原因。我說一下可能會有用的吧,南韓日本文化的入侵,道德綁架的產生,人們為了利益或者說為了錢而做出的各種事,演員不注重演技而是注重顏值,寫東西的人沒有自己的思想去寫東西,或許我說的不對,有不同意見的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