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朗星月談財經
-
2 # 老胡聊創業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根本性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造成全球對石油需求的大幅度減少。
4月9日OPEC+會議達成自5月1起,減產1000萬桶/日。未能達到市場預期的減產1500萬桶/-2000萬桶/日。截至收盤,WTI原油主力合約跌9.29%,報22.76美元/桶,盤中一度上漲約13%,最高觸及28.3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跌4.14%,報31.48美元/桶,盤中一度上漲超10%,最高觸及36.40美元/桶。
疫情蔓延,基本面沒有改變之前,沒有國際大事件發生的話,國際原油價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在低位振盪!
-
3 # 10年韭菜
油價是一個供需平衡的商品,幾個產油大國都必須達成一致才能起到提高原油價格目的,目前美國,歐佩克,俄羅斯墨西哥,同意減產,但是墨西哥減產數量存在異議,其他幾個國家希望墨西哥減產數量過多,油價上漲,墨西哥產量少同樣收入變少,所以墨西哥不願意,一旦墨西哥協商好,保持各國利息不受損,降低產量當然更好,大機率會達成一致,油價漲到合理價格。
-
4 # 快樂老嗲
原油價格形成比較複雜。既有歐佩克集團與非歐佩克集團的博弈,也有產油國與消費國的鬥爭,還有遊資對油價的炒作,最近還加入了油頁岩和新能源開發的競爭。所以油價不僅僅是簡單的供求關係所能決定的。
就從供求關係來看,全球深受疫情影響,經濟活動陷入低迷,油品的需求大幅減少,從這方面看,油價回升到之前的水平可能性不大。
從沙特和中東的產油國的儲量和開採成本來看,這些國家降價的空間還比較大,不排除其長期採用較低油價手段針對其他產油國、油頁岩和新能源開發的可能性。如果最近的低油價對美國的油頁岩開發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不可恢復的,那油價有可能回覆到之前的價位。如果美國的油頁岩開發還可恢復,只要沙特等中東產油國有決心,依然可以採用增產降價的策略。
從遊資炒家這一方面看,全球經濟下滑已成必然遊資會大量的流向哪裡?黃金、糧食、油品、新興產業以及經濟情況相對較高的國家的股市?都有一定的可能性。
綜合以上情況,原有價格恢復之前的水平甚至超過可能性不大,但仍有不確定的因素。
-
5 # 塵埃762
我們都是沒有渠道的人,我瞭解的,這次又和墨西哥鋼上了,說墨西哥不減產三十萬這次會議就不會按照決議減產,墨西哥沒有回覆,還有就是今晚的g20會議,如果美國財長說美國要減產,那就皆大歡喜,另一個訊息,美國要幹委內瑞拉,即使打不起來,委內瑞拉亂套了話,作為歐派克的分量是百分之十,那麼也是減產了,所以,下星期一大機率會,,,,
-
6 # 風不吹起
目前沙特和俄羅斯各自減產250萬桶/日,屬於利空訊息,就拿沙特來說,目前產量約1200萬桶/日,2月產量大約980萬桶/日,相當於只是減產到增產前的水平,而增產之前已經是供應過剩,目前又有疫情造成需求疲軟,因此本次達成的協議不足以讓原油價格上漲。
不過雖然減產協議不足以顯現利多影響,但是低油價已經讓美國關閉了大量產能,目前低油價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讓更多的產能關閉來尋找新的工序平衡狀態。
油價也很難回到50美元/桶,因為超過48美元/桶的價格,美國頁岩油企業就會復甦,所以原油之後反彈價格預期為45美元/桶的水平。
-
7 # 諮詢師天生
即便是沙特和俄羅斯達到了減產,油價也暫時不會回到正常的價位,這樣的減產其實只是徒有其表,要說油價要大漲,可能是想多了。
首先來說沙特和俄羅斯這次的減產,實際上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因為兩國同意的減產基準線是4月份,也就是說是按照兩國本來打算增產的基礎上進行減產的,實際上減產的桶數並不多,相當於我號稱我以後要增產多少,然後我不增產了,這個數字算作我實際減產的目標,這也是為什麼歐佩克國家有一些認為這個減產協議對本國不公平的原因,因為這樣的減產協議實際上是虛張聲勢。
目前的減產按照這樣的計算,大概在每日1000桶左右,即便是加上非歐佩克國家的配合,能夠達到1500萬桶,實際上按照3月份的份額計算也還沒有能夠超過1000萬桶的份額,這樣對於油價的影響就並不大。
其次,按照計算即便是現在能夠減產達到市場預期,每日2000萬桶的份額,對於原油價格來說影響也沒有那麼大,因為現在全球經濟都遭受到了衝擊,需求疲軟,按照有些機構的計算,目前供應仍然超出1500萬桶,在減產協議之後供應仍然超出需求,因此油價還將繼續疲軟。
而按照沙特和俄羅斯的利益繼續減產,就會威脅到自己本國的遠期利潤了,因此進一步的減產很難達成,在疫情結束之前需求很難回覆到正常水平,這就意味著油價恢復到50美元以上的正常水平,實在太難了,油價很可能因為減產而重新出現小幅度的反彈,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反彈也很難維持很久。
-
8 # 盧信義
這個問題是沙特和俄羅斯達成減產,油價要大漲。
其實我們先了解現在原油需求下降了多少,全球原油需求下降近3000萬桶/日,達成減產1000萬桶/日,只是不讓油價跌得更兇。
減產1000萬桶/日+疫情拐點=油價上漲
減產2000萬桶/日=油價上漲
其實原油下跌,直接原因還是疫情引起的需求下降,只要需求起來,原油自然也會漲起來,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讓油價上漲可能需要採取一些政策措施,畢竟原油價格影響全球經濟和失業人數,長期低油價有可能再次引發金融危機。
綜合目前情況油價應該會緩和上漲,最終取決於疫情的發展情況。
-
9 # 任我行理財
沙特和俄羅斯達成剷剷並不意味著石油要大漲,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石油的漲跌短期要看需求,全世界受疫情的影響,各國為防疫情擴散不得已按下了經濟活動的暫停鍵,工廠停工,汽車不跑了,飛機不飛了,遊輪停擺了,石油需求下降的比任何人預計的都要快,需求腰斬大半,就是石油供給減少全球的10%,也是杯水車薪作用有限。只能等疫情減弱,經濟重啟之時,需求回升之際,石油價格才會大漲。
第二,石油的價格長期要看供給,從08年經濟危機以來,一些新能源如頁岩氣、風能、太陽能、核能、氫能源的崛起,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而石油需求逐年減弱,石油價格逐漸步入熊途,石油價格長期會在低位徘徊。
全球疫情減弱,經濟重啟,原油價格會回升到暴跌之前的價格嗎?
我覺得不會,但中長期也不會低於30美元每桶,會在30美元至50美元之間波動,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原油每桶30美元,相當於每升1.2人民幣左右,比農夫山泉礦泉水還便宜一半,嚴重偏離了自身價值,黑天鵝事件過後,它終將回歸自身價值,回漲到50美元左右。
第二, 石油處於每桶30美元以下,會引發頁岩氣、原油等能源廠家的虧損、減產、停產,中長期供給減少,疫情緩解後需求回升,石油價格會逐步恢復到40美元到50美元之間的供需平衡區間。
-
10 # 晴天財經閣
最近的國際原油市場受到訊息面和基本面的影響,出現了過山車行情,即便是在會議之前產生了較大幅度的漲幅,但是在收盤時依然收在了增長幅度之前的下邊。但是有一點很明確,即便是沙特與俄羅斯,包括中東的其他產油國達成最終的減產協議國際原油的價格也不會突破40美元。這與之前上漲超過70美元的國際石油價格來對比的話,下跌幅度還是比較大的。
可能有人會不明白為什麼不會突破40美元,原因很簡單,我們通過當前沙特和俄羅斯的相對應減產協議,就能夠非常清楚地看到這次沙特和俄羅斯,包括聯合其他的中東產油國是鐵了心的,要剷除當前的美國頁岩油企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前美國頁岩油企業的產油成本平均為值佔40美元到45美元之間。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看的話,沙特作為美國的盟友,他應該與美國站在一起,但是從美國201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和出口國,來看已經深深傷害到了沙特,包括中東產油國的核心利益。換句話說2016年俄羅斯和沙特進行的減產,市場份額全部都美國頁岩油企業吃下去了,這也是為何這次俄羅斯和沙特變著花樣來整美國。
美國頁岩油企業在2016年到2018年倒閉了50%,原因就是2015年年底沙特與俄羅斯達成了最終的價格協議,並且在這之前進行過相對應的價格戰也跌破了30美元。而目前根據最新達成的協議來看,最終的實際減產日期會在5月份啟動,而在這之前4月,沙特和美國依舊會進行相對應的增產,並且減產的份額是按照4月增產過後的數量下跌1000萬桶,這個數量如果對比於3月生產,2月的產量而言下跌幅度是非常少的,達不到市場的預期。
-
11 # 暖心人社
原油減產協議基本達成,但沒有簽訂。
根據歐佩克在10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已經與俄羅斯達成了原油減產協議,預計從5月起每日減產1000萬桶。
原油減產協議實際上長達一年。5月1日至6月30日,每日減產1000萬桶;7月1日至12月31日,每日減產800萬桶;2020年1月1日至4月31日,每日減產600萬桶。
原油減產的基準線,對於2018年10月的原油產量為基礎。不過今年初沙特宣佈了大幅增產原油產量,為的就是透過壓低原油價格逼俄羅斯低頭,預計初步協議達成以後,俄羅斯會每日減產200萬桶,沙特需要減產330萬桶。
相對而言,墨西哥有掀桌子的傾向。墨西哥對安排要求減產的數量並不滿意,他們僅意向減產每日10萬桶。因此,退出了歐佩克的談判。不過,20國集團能源部長會議將在週六召開,大家可能會繼續做墨西哥工作。墨西哥實際上本身也是為了爭奪和美國談判的籌碼,畢竟美國和墨西哥是鄰國,墨西哥此舉也是讓美國對其有更多的許諾。
原油價格能飛嗎?很多人覺得檢查一下達成以後油價會不會飛起來,再度回到四五十美元的時候。但實際上,國際市場普遍對原油價格仍然保持悲觀。目前的原油價格只有23美元左右。
雖然說,每日1000萬桶原有產量感覺很高(摺合一年5.3億噸),實際上僅佔世界原油產量的10%左右。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確實會導致原油價格上漲。但是,畢竟由於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導致了人們各種經濟活動的大幅減少。
美國已經有近十個州頒佈的居家隔離令,除了非必須活動人們不得外出。勞動力市場失業率快速上漲,4月4日新增初請失業金人數660萬,預計整個勞動力市場失業率會達到14%以上。即使汽油再便宜,沒有收入也無法消費呀。預計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對於原油的需求降低了30%的50%。因此,減產1000萬桶是遠遠不夠維持原油價格的。
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逢低買入大量原油儲存,人們緊缺的是原油的儲存空間,過去很多積壓過剩的油輪都賣光了。原油的儲存成本也比過去上漲了40%~50%,即使這樣中長期來看,仍然是划算的。等新冠疫情結束以後,估計經濟很快會對原油需求量恢復,甚至會有所上漲,原油價格即使漲到50美元,這也是100%的利潤。所以,目前來講,原油價格雖然會保持低位,但是應該不會繼續下降了。
-
12 # 百元理財
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已經就原油產量達成協議,但現在高興還為時過早受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今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歐佩克將從5月份開始大幅減產,減產幅度最高可達每天1000萬桶。2000年7月至1月,減量將降至800萬桶日,01年1月至4月,減量將降至600萬桶日。沙烏地阿拉伯因未能達成減產協議而報復增產降價。既然減產已經達成一致,至少有一個對油價不利的因素已經消除,沙烏地阿拉伯很可能停止降價。事實上,這一結果早就在預料之中。在此之前,油價已經大幅反彈,這可能是意料之中的。而此前,中國有兩家石油公司試圖從沙特進口更多原油,但遭到沙特拒絕。由此可以看出,沙特其實並不想透過降價來出售更多的石油,只是為了迫使俄羅斯同意減產。沙烏地阿拉伯可能一直在等待這一天。顯然,既然目標已經實現,就沒有必要降價了。關於減少原油產量的協議對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來說都是一件樂事。即使是不參與協議的美國,也可能暗自享受。原油減產協議達成後,油價上漲的機率明顯較大。如果油價上漲,那麼在中國不易受歡迎的5元油價將再次失去。不過,當達成原油減產協議時,油價不一定會上漲。畢竟減產的影響只在供給方面,這可能決定油價的漲跌主要取決於需求方面。由於新冠狀病毒的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嚴重的衰退,原油需求可能大幅下降。因此,即使歐佩克和俄羅斯大幅減產,原油市場仍可能供過於求,油價此時可能不會上漲。特別是歐佩克宣佈減產後,油價不僅沒有上漲,反而下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減產一提高,油價就不會上漲。不管未來油價走勢如何。但國際油價仍低於40美元桶,因此不會上漲。這意味著在未來幾百天內,,我們仍然可以享受5元的油價。
-
13 # 壹號股權
沙特和俄羅斯將再次聯合減產,這是否意味著油價將大漲?甚至會超過降價前的價格?筆者的看法是國際油價當前已經透過漲價反應了減產的資訊,另一方面油價也回不到疫情前的價格了。
1、國際油價已經反應了沙特和俄羅斯減產的資訊4月2日,特朗普發推文說沙特和俄羅斯達成協議將減產1000萬桶,甚至1500萬桶,當時國際油價應聲暴漲,布倫特原油價格從24美元的底部重新站上了30美元,WTI原油價格從20美元以上再次回到了20美元以上,甚至一度觸及30美元的價格。但是當4月9日OPEC+會議之後,國際油價不漲反跌,其原因就在於減產數量不及預期,而且當日並未達成一致。
為何說減產數量不及預期,因為沙特和俄羅斯的減產方案是五六月份減產1000萬桶/天,然後7月份開始到年底減產800萬桶/桶 ,但是一方面是國際機構普遍預期受疫情影響,全球原油需求每日將減少2000萬桶以上;另一方面,沙特等國家是在價格戰之後就提高了產量,這是先提產再減產的遊戲,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比如沙特願意承擔只1000萬桶當中的400萬桶,但是沙特已經在價格戰後將產能從970萬桶提高到超過1100萬桶/天。
再者說,當日雖然沙特和俄羅斯同意減產1000萬桶的方案,但是墨西哥不同意,讓這次會議並沒有達成最終的協議。所以,當前的國際油價已經反映了減產1000萬桶的資訊,未來如果真的按照這個減產,那麼油價也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除非再次進行力度更大的減產方案。
2、油價難回疫情前的價格水平油價再也難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了,疫情之前的油價是60多美元,在降價前,國際油價是50美元 ,當前沙特和俄羅斯同意減產1000萬桶,布倫特原油價格是32美元,而WTI原油價格是23美元。要重回50美元甚至60美元這個難度太大了,必須進行非常大力度的減產,把全球的需求減少的數量從產量上減掉才有可能。
但是要想讓這些國家在當前的形勢下再次進行大力度的減產,這個難度是很大的,比如按照當前的減產方案,沙特的產量就會減到700多萬桶/天,如果再減產1000萬桶,沙特要承擔多少?還是400萬桶?沙特就減少到300萬桶了,所以這個是不可能的,沙特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疫情的加劇,各個國家之間的信任度在降低,難以達到最優的選擇。
回覆列表
目前還在開會G20能源部長會議,各種訊息不斷傳出一下是減產多少一下又少於多少,彷彿很暈頭,其實只要把握一條就好,第一,這個原油價格戰終極目的就是歐佩克+(沙特和俄羅斯)減產協議要把美國拉下水,美國已經半下水,目的基本達到!第二,現在原油需求實實在在下降很多,如果不減產最後大家產的石油再便宜也銷不出去,這個是本質原因!基於以上兩條,最後全球各個產油大國一定會有一箇中等標準的減產協議,那麼原油就一定會脫離25美元每桶這個區域,也就是再次大跌基本不可能,這個可以否定了,那麼後面原油將緩慢上漲,今年當然不會大漲,40美元每桶左右是今年上漲的極限,但是19美元每桶可能是原油幾年的底部,再不要迷糊了不要被他們玩的套路玩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