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同花順
-
2 # 溫柔似水6688
感恩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
我完全不同意這個觀點。
三十五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正是提升自己、建設家庭、奉獻祖國的黃金時期。
我們要積極正面地思考問題,反對這樣的說法對普通老百姓的負面影響,因為普通老百姓文化知識有限、修行不足的話,最容易被負面的話語帶走。
我反對的原因是:
1:人是人,狗是狗,人和狗不是同一類,不能相比;人和人也不能比,俗話說:“人比人,活不成,貨比貨,賣不過”,人主要是和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身體更健康、心靈更美好就行。
2:人本來就比不上狗,因為狗是活在當下的,人總是活在過去,後悔過去或活在未來,擔憂未來,最需要活在當下,很多人卻做不到。
另外,我觀察媽媽家的狗貝貝,它多數玩耍,偶然工作,而且是自覺工作的。我們人常常是多數時間工作,偶爾玩耍,工作時無奈、不情願,玩耍時容易放縱。
所以不要輕易把人和狗比吧,那實在是人太傲慢,是對狗的不瞭解、不尊重呢。
下面請大家允許我以我自己為例:我今年53週歲,和35歲相比,已經過去了整整18年,那我這18年過得是不是不如狗呢?回答是:不!我過得很好。
首先,這18年,我身體健康、心靈寧靜。
其實從2000年到今年,我二十年了沒有住過院,心靈也主要以平靜為主。
其次,這18年,我很好地承擔起了家庭重任和社會重任。
第三:即將退休,還健康年輕。
再有兩年,我就可以退休了,幸運的是我很健康,只是右邊肩膀和胳膊,有時會痠疼,這是我幾十年寫字的結果吧,其他的沒有任何病,最近在孃家,堂弟給我測了一下血壓,是理想血壓,我也不失眠,不起夜等。
也不時地有人說我年輕,其實不年輕,身體在老化是必然的,但我的精神狀態可以使人覺得年輕。
總之,人是活在自己的理念中的。中年人身心健康、生命狀態好直接關係到上一代和下一代的健康、幸福。每一代人都會經歷中年這個重要階段,讓我們樹立正確的理念,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和生活,自帶光芒,不負此生!
以上供大家參考。
-
3 # 歷史檔案館
壓力大到沒朋友
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壓力日益增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段子手們看來,現在壓力存在於各行各業的人群中,如程式設計師、設計師、銷售經理、HR、創業者、產品經理等等。
正如一個段子中描述的那樣:
“作為創業者,我覺得吧,沒事千萬別來創業,否則就是自殺,你只看到馬雲王健林的光鮮亮麗,卻沒看到創業初期的苦逼與無奈。
創業前,生活至少是自己的生活,工作是工作。
創業後,生活和工作就一體化,別人上班8小時,我是24h×7。
招人難,聽說是創業公司頭搖的撥浪鼓似的;融資難,投資人的錢哪裡那麼容易忽悠。說實話,壓力真的挺大的,不過看著公司一點點在壯大,瞬間雞血滿滿,感覺創業壓力也沒那麼大。”
雖說,這只是一個段子,不過從裡面反應出來的現實卻是真實存在的。
比如,在知乎上,就有一位名叫張魏威,公司名稱為成都無敵勇士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講述過他創業的經歷:
有一次,因為意外收入不能馬上到賬,馬上也要發工資了,但公司賬上只有3000塊錢,根本不夠發工資。後來,在發工資日期到來之前,找親戚朋友借了些錢,工資是發出去了,但個人生活費都沒了,只能找同學借點生活費。
公司員工頻繁離職,招聘渠道卻很有限,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很多專案只能找實習生來做,但實習生流動性非常大,通常專案只做到一半就跑了,投入的資金根本收不回來。
還有一次,連續許多人相繼離開,很多專案沒有辦法繼續做下去,一天晚上,又有一個實習生要離職,跟她電話交流後,更個人感覺內心崩潰,回家後什麼都沒幹,倒頭就睡了一覺。
不得不說,這位創業者所經歷的與段子中寫的情況完全吻合,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創業者壓力巨大的現實。
壓力大當然不僅僅存在於創業者群體之中。人民網曾經做過的一個調查,根據調查所得結論,30-40歲這個群體是中國壓力最大的群體,而壓力增大的成因,排在前幾位的分別是經濟壓力、工作壓力、人際關係壓力。
經濟壓力排在首位,佔到了33.%的絕對高位。而這份調查,也與其他一些機構的調查資料相吻合。比如,武漢理工大學在向武漢企業員工進行的調查中顯示,約有36%的人選擇經濟壓力是目前集中在他們身上最大的問題。由此可見,壓力大的原因還是沒錢。
是啊,假設一個人處於30-40歲之間。生活中需要面對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丈夫或妻子的窘境;工作中,這個年齡段的人已是單位裡的中堅力量,很多棘手的事情需要他們去挑大樑,幾方面的合力已經讓這個群體不堪重負。
不過,事情還遠遠沒有那麼簡單。30多歲除了要應付這些問題,更大的困難是,還要面對“被淘汰”的風險。
這不,騰訊公司和京東公司就在前兩天,相繼開始對一些中層幹部下手,目標包括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甚至是副Quattroporte。
有人說,35歲是個分水嶺,如果到了35歲還沒混到個領導幹部,那麼職業生涯也就到此為止了。
不過,現在來看,即便是混到了這個位置,你的工作照樣可能朝不保夕。
2017年的華為,同樣做過這種備受爭議的事情。
那一年,一個帖子突然在華為的BBS上流傳,“為什麼沒人說中國區開始清理34+的人了?”
這個帖子中提到:華為開始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工程維護人員,而研發團隊中需要清理的是40歲以上的老員工,尤其是程式設計師。
華為的老總任正非也從一個側面也迴應了這個傳聞。他說,“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無論是中層還是老員工,這些人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有錢就可以沒壓力?
說完了這幫“中年人,不如狗”的群體,我們再來看看有關生活壓力成因的話題。
經濟壓力是普遍存在的。買房、生孩子、養孩子、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哪一個不需要錢做支撐?
而在經濟壓力中,房貸的壓力排在了第一。
住房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所需。然而我們卻看到,近些年房價一直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態,讓普通人苦不堪言。然而房子本不該成為一種奢侈品,住房變成奢侈品的結果是會讓人們不得不為這種必需品付出極大的代價,與此同時會把理想與夢想丟得遠遠的。沒了住房,精神和理想就是奢望。
資料也證明了這個觀點。2018年,華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000元,居民消費支出為18000元,兩者相抵之後僅剩下8000塊錢,按照全國13億人口來計算,全國居民累計結餘10.64萬億。而這部分錢,絕大部分屬於富有的群體。
比如我們前面就提到過,目前中國2%的人佔有了80%的存款規模,除去這些還剩下多少?2萬多億左右吧。
去年,全國商品房銷售的總額為13.37萬億,也就是說把全國所有居民結餘下的錢買房還不夠,還需要增加11萬億左右的貸款。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看病貴
經濟壓力中,看病難、看病貴這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比如去年,一部《我不是藥神》刷爆網路,引發很多人的共鳴。在這部電影中,主創人員將原研藥的高價作為靶子,認為造成患者看病貴的原因都是由於廠商高價賣藥造成的。
然而稍有經濟學基礎的人就會知道,如果原研藥沒有暴利,怎麼會有人去花巨資研發藥品——這種成功率極低的新產品。沒人做研發,就不會有更好的新藥問世。
影片中提到的格列衛,在中國售價高達23500一盒。而同樣的藥品,在南韓售價僅為3000元,在澳洲的售價大約為1萬元人民幣,而透過澳洲的醫保政策,最終到患者手裡的價格僅為200元。
由此可見,進口藥價格是高,但完全沒有高到離譜的程度。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將這些藥品價格定的這麼高,這麼做簡直是在敲骨吸髓,讓患者一夜返貧。
不僅如此,前幾天我們還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一位患者在上海和江蘇各買了恩替卡韋分散片,這是一種治療乙肝的特效藥,
由此可見,僅僅是招標的方式不一樣,就可以讓兩地藥品的價格相差如此懸殊。歸根結底,藥品貴還是那些 “賺取差價的中間商” 和既得利益者造成的。
而這麼做的結果就是,需要固定消耗這類藥品的江蘇患者的經濟壓力,要比上海患者多出許多。
為何收入高了,壓力卻大了?
這些年,我們的收入卻是增加了。但是生活的壓力卻也隨著收入的增加逐漸增大了。按說這兩者本應是負相關,但為何變成了緊密跟隨?
這裡最大的原因,還在於社會福利與保障機制的缺失。
如果相應的社會保障機制能夠健全起來,中年人不會為生存的壓力整夜睡不著,大把掉頭髮。至少如果出現失業,還會有一定的失業保障金保證你的生活水平不至於大幅下降。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中,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感、尊重、自我實現等五類。如果一個人在生理需求中糾結不能自拔,整日為著生計發愁,那他又如何能夠騰出精力追求其他層次的需求呢?
而社會能做的,是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只有消除了民眾的憂慮,一個民族才能活出尊嚴,社會才能蓬勃向上。
-
4 # 茉茉mo
誰說的這話啊?凡事都因人因社會而異吧,如果擱舊社會,35已經是人到中年了,能是好幾個孩子的爹媽,要是16.7歲結婚早的,差不多孩子都17.8歲了,的確活得不如狗,而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有很多人35了人了,卻還像20幾歲的小姑娘小夥子一樣,年輕漂亮,大城市裡這個年齡的人沒結婚的都烏央烏央的吧,還哪來的35狗不如?人才叫活得那個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
5 # 涵涵奶奶1957
人,要是每天光想著解釋別人說的什麼?太悲哀了。
管他誰說什麼!與我無關,我要按照我自己的目標努力。
三十五歲,年輕力壯,朝氣蓬勃,活力四射,有什麼困難和難題不能解決?
是,三十五歲,有家庭,有孩子,還得轉錢養家。這是地球人都可以作到的,難道你作不到嗎?
什麼三十五歲不如狗?那都是屁話。以我看,三十五歲,是人生最美麗,最瀟灑,最有意義的節段,應該積極向上,努力奮發,向著自己的終極目標前進。
。
-
6 # 丁迎勝
這話的本意是:人到了三十五為了前途與衣食飽暖,年輕時抱負與理想都成空頭支票,為了生話必需象狗一樣依付別人身邊。
等過了三十五歲,連狗的尊嚴都沒有了,為了生存,誰給錢就給誰幹活,甚到你做些違心的事。
-
7 # 蓮華先生說六爻
這就是說35歲左右的人都是壓力比較大的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呢,很忙碌也會面臨著很多事情社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等等吧,總之呢,個人覺得這句話呢,就是這個年齡的人對自己的一種調侃吧。
-
8 # 使用者8230236287470
可能有點則道,從目前的國情來看年輕的一代從八零到九零後成事的不多,但離婚率卻高出榜首。特別是對大部分男人來講從心志,腦智,成熟,具備,知識,生活,遠遠不合格於一個真正的男人,有句話是從小看大,應證了這代人的成長。不盡人意,和上輩人相比差之千里,不要講什麼年代時代不同,貢獻和付出是永遠都沒有時間和年代的限制。
-
9 # 詩人流浪
三十五是一個非常轉折的年紀。
孩子漸漸長大,處在叛逆。老人漸漸老去,已是更年。
而我們三十五,正好卡在中間。現在大多數三十五歲的中年人,都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
或許在別人眼裡你就是草,不懂進取。
但是在家人眼裡你就是天!!
為什麼不敢進取,上有老下有小,你進取了之後如果有了差錯丟了飯碗,一家人都吃西北風嗎?
或者說步入中年之後,我們就成為了別人的依靠,而我們的身邊卻沒有我們可以依靠的人。
因為責任,讓我們勇敢的守護家人,同時也是卑微的活著。
因為責任,我們活得像狗一樣,甚至不如狗,平凡的生活,已經讓我們拼盡了全力。
但是這個社會的風氣是浮躁的,只看得到上流社會,看不到底層人民的付出。
我們這個社會非常應該給中年人多一些讚揚與寬容!!
-
10 # 司言
古人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狗為鏡就如你所說:“人到三十五不如狗,過了三十狗不如。”這都反應出來人的內心深處想得是什麼就是什麼,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三十五歲還是年輕氣盛的時期,有很多美好的事情還沒做,為何想得那麼悲觀、消極。人要學會傾聽內心的想法,以心為鏡,才能辨清濁。如果你不為自己的生活做決定,就會被別人決定你的生活。
-
11 # 星火教參觀察
就是字面意思。
不如狗。
不如家裡的寵物狗,甚至不如街上的流浪狗。流浪狗還有一樣東西叫自由。
反問,現在有幾個中年人會比狗過得好?
-
12 # 我的網名叫將軍
原話:人到中年不如狗!
人人害怕中年危機,因為人到中年不如狗的說法,大部分人中年人都沒有實現財務自由。
他們過著看似光鮮的生活背後是鉅額的債務,房貸、車貸、生活開支、孩子學費,外加贍養老人,壓在他們身上的豈止是三座大山?
對於他們來說,光是活著就已經用盡所有力氣了。
金錢、時間,都不屬於他們,他們屬於公司,屬於家庭,卻唯獨不屬於他們自己。
年輕人被離職之後,可以很快的重新開始,他們是初生的太陽,蘊含巨大的能量。
可是中年人呢?
中年人就像升至半空的太陽,雖然耀眼但是它的運動軌跡已經被限定。
如果意外跌落,重頭再來只會比年輕人艱難數倍!
他所擁有的技能都是為原企業而生,一旦被原企業拋棄,很難保證再找到更適合他技能的新企業,因為原企業否定了他的價值,新企業更不會為這些技能買單。
這個社會本就艱辛,中年人的世界只會更加艱辛。
年輕人還有青春可以浪費,中年人沒有;
年輕人選錯了路可以重新開始,中年人很難。
所謂的中年危機,說白了就是沒有錢。
父母生病了,沒有錢給他們提供好的治療;
別的孩子寒暑假都有出國遊,你的孩子只能回鄉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生存的基礎都建立在金錢之上;
衣食住行,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健康,還有我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每一樣都張著血盆大口需要用金錢去填補。
我們開始害怕,怕自己承受不了這麼重的壓力,怕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經濟去支撐想要的生活,怕自己沒有能力負擔起家庭的責任。
我們開始發現慾望大於我們的能力,悲哀的是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天花板,深感前路漫漫,對未來充滿恐懼。
這個世界上,能信任和依靠的永遠只有自己;
首先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再次我們需要永遠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中年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它打敗了沒有勇氣東山再起!
最後養成運動的習慣,一個好的身體不光是革命的本錢,更是在幫你賺錢。
人到中年自己必須要創造自己的條件,保持活力和激情!努力加油!
回覆列表
人到三十生不如狗
人到三十,上有老要贍養,下有小撫養。在外面要裝孫子,在父母面前要當兒子,在孩子面前要當爸爸,在老婆面前還要當丈夫。隨時要切換自己的身份,語言,語氣。稍不留神,一旦崩潰,這人就得精神分裂。
狗比你酷,你比狗苦
人到三十,不但經濟危機,事業危機,精神也是危機。你的生活並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你的生活關係到一群人的幸福。所以,三十而立的中年人們,你們要好好的生活,哪怕像狗一樣的生活著。
雖然,你知道,狗的生活並不如你的生活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