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律簇
    命題是上學,並已經學成了

    學成的意思我們可以普遍理解為大學本科畢業,畢竟研究生以上的學歷目前來說比重還是不大的。

    一個大學生,在底層家庭學成之後,進入社會,對其本人來說, 是有一個質的改變的。畢竟中國大學本科佔據中人口也才4.33%(2019年資料),也就是說25個人中才一個大學生。

    但是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還要看其進入社會的努力。

    如果進入社會還是較為平庸的話,算是小幅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吧,但對其家庭的狀況應該改變不大。。

    如果進入社會努力並且抓住了機遇,還是有很大機會改變整個家庭的社會層次的,也就是改變了家庭的命運。比如我們熟知的劉強東,他就是草根出身,一個農村出身的本科生,通過後天的努力,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 2 # 董小姐讀書分享

    非常肯定地告訴你“能”,也請你一定要相信學有所成能改變命運!

    首先,告訴你這樣一個事實:高考是當今社會唯一可以實現階層流動的途徑。雖然很多人吐槽高考制度,很多人否定“一考定終身”的言論,然而事實是,高考是底層人民往上走的唯一機會。假如你生活在最貧困落後的西北農村,你可以選擇做農民工掙錢,可以選擇學門手藝日後好養家餬口,也可以選擇上學讀書,你會怎麼選?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20年後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是這樣的:選擇做農民工的還是農民工,最多了是個工頭;選擇學手藝的成了手藝人,最好的發展是帶著一群和你當年一樣的農村孩子,在城裡以手藝謀生;選擇上學讀書的可能是老師、醫生或工程師,最好的可能有無限種。

    其次,你說的命運包括“命”和“運”兩個部分,“命”是無法改變的,比如說有的人來自底層家庭,有的人含著金鑰匙出生,這都是命,你要任命。然而,“運”並不是運氣,它不是坐等天上掉餡餅,它是可以自己決定的,怎麼決定呢?往往一個人的見識會決定他這一輩子的“運”,讀書是底層家庭孩子增長見識的唯一途徑。也許你會說,比爾蓋茨從大學輟學成立了微軟公司,才成了世界首富,而不是透過讀書。那麼我來告訴你,蓋茨的父親是著名律師,母親是大學董事,他自己在18歲時考入了世界一流名校哈佛大學,第一他不是來自底層家庭,第二他的成長環境可以讓他獲得足夠的見識,第三他讀書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上學讀書不僅要獲得知識而且要增長見識,唯有二者皆備,才可以稱得上是學有所成!也願所有的學子們腦中有知識、胸中有見識,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理論,並用於指導實踐!

  • 3 # Keiram

    我可以肯定的回答,學子學成一定能改變命運。

    底層家庭的孩子,如果不上學會是什麼樣呢?肯定還是在底層生活吧,沒有別的選擇吧?

    我想發問人最想說的是,現在找工作都是靠父母,靠關係的,而底層家庭孩子不可能拼爹,靠關係。那學習就沒有用了嗎?

    確實,有些孩子是可以靠父母靠關係的,但這不是全部,大部分人是靠個人努力的。

    像發問人所說,底層家庭的孩子學成了,其就業的平臺就變化了,他可以在更高平臺上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底層家庭的孩子學成了,他的眼界就寬闊了,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就可找到發揮他特長的工作。

    底層家庭的孩子能夠學成,說明這個孩子在知識能力,意志品格上是很好的,他一定能靠著這種品格登上更高的臺階的。

    有多少農民的孩子,打工人的孩子學成成才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知識改變人的命運,是硬道理!

  • 4 # 杜鵑7216

    上學學成了,就代表學業有成。

    首先就擁有了進入國企,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編制的機會,也就是跨進門檻的敲門磚,社交圈子會得到提升,為有一份體面,穩定,高收入的工作提供了條件,因為這些工作的要求條件是本科學歷以上。

    許多家庭困難的學生透過學習獲得學歷,從而走進大企業,科研院所,自主創業,還有一些讀了博士,當了大學老師。這些學生用努力學習換來了別人和社會對他們的認可。真正從心底裡獲得自信,不但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思想觀念上也得到徹底的改變,很快就可以告別底層社會。最終實現更高層次的人生理想。

  • 5 # 在師言師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應該明確一下您所謂的底層家庭,應該指的是沒有背景的、經濟狀況又不太好的家庭。所謂改變命運,應該是改變這種沒有背景、經濟狀況差的家庭條件。從這個觀點出發,毋庸置疑,上學或學習當然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上學可以學得知識,我們可以運用學得的知識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為社會創造財富,從而得到社會的回報來改變家庭的經濟狀況。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偉人的論斷。

    上學可以學到社會生活、生產中需要的各種技能、能力,這些技能、能力同樣在我們的工作、事業上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用它們來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人民、社會才會給我們財富的回報。

    上學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對我們世界觀形成很重要。尤其在大學生活中,我們的視野會越來越開闊,視野開闊了,我們可以站得高,看得遠。從小的方面來說,我們會對周圍社會生活、活動形成較為成熟、透徹的識,這會使我們的生活、生產活動更為順利,大而言之,會指導我們的人生,使我們的人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傲然於世,改變命運自不在話下。

    上學也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可以真正的駕馭自己的人生,使命運之舟駛向自己嚮往的彼岸。

    回答不是很具體,但對於學生來說對上學的認識應該功利心少一點,我相信隨著學歷的增長,您對改變命運會有不同的認識,那時候您就能真正的改變命運了。

  • 6 # 北斗實驗室小胖

    學無止境,學沒有學成了,越是底層的家庭越應該上學讀書,上學讀書不一定能讓你命運改變,但不上學讀書絕對不會改變。

  • 7 # 初中數學講堂

    高考改變命運,它會讓一個孩子由醜小鴨蛻變成白天鵝,而且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命運,隨之改變的還有下一代的命運。所以,上學,是我們找尋未來的唯一出路。多少寒門學子用他們的努力印證著這個道理。

    家庭,各自不同,但是,學習,機會均等,這也彰顯了社會的公平。所以,我們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棄,唯有努力,你才能抓住這個公平。抓住了,對你,就是公平的,抓不住,對你也是公平的。因為你應該努力卻不曾努力.這個就怨不得他人,更怨不得社會。

    雖然生活在底層,但是你完全可以讓自己擁有一個高貴的靈魂,它像一束光, 照亮你前行的路。

  • 8 # 圩鑫法務

    孩子上學,都想改變自己的命運,特別是底層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身上承載著家庭的希望,自己的未來。對此,我們要正確的看待

    01 理清“底層家庭”與“上學學成”之間的關係

    1)應該正確理解“底層家庭”的含義。

    如果你能瞭解名人白巖松 的家庭環境,你也就知道了什麼是底層逆襲。所有的底層家庭,都想透過孩子的學習學成而改變家庭的命運,這也是他們的共同願望和追求。

    2)記得一位名人曾經說:正式因為有個“高考”這個天平,才能讓我們底層的孩子感受到公平。這是最公平的一次考試,萬千矚目,全社會都關注,最主要的就是看你努力不努力。

    3)如今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需要人才。

    底層家庭,如果孩子學成(此處,“學成”的意思,我們可以普遍理解為大學本科畢業,畢竟研究生以上的學歷目前來說比重還是不大的。根據2019年資料,畢竟中國大學本科佔據中人口也才4.33%)之後進入社會,對其本人來說, 是否可能有一個質的改變的,這就要看孩子進入社會以後的努力程度以及自己對機遇的把握。

    比如,我們熟知的劉強東,他就是草根出身,一個農村出身的本科生,通過後天的努力,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否則,也只能算是小幅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吧,但對其家庭的狀況應該不算太大。

    02 真正的“上學學成”,不僅是學習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各種能力的培養

    1.)學習知識,掌握生存必備技能。

    用事實說話:許多社會底層家庭之所以貧困,主要原因之一是父母缺少文化知識和生存技能。上世紀的國有企業改革,有的職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只能下崗從事體力工作,掙得少、工作也不穩定。而那些國企裡有文化,有學歷,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工程師或中層領導則很容易找到下家,而且工資也跟著水漲船高。活生生的例子,應當引起我們的思考。

    2.)提高適應各種複雜環境的能力。

    有人曾經說過的“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們在學校學習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在走向社會遇到複雜問題的時候,可以很快找到方法和答案,從而不懼怕環境變化,有著更強的生存能力。

    3.)開闊眼界,錘鍊品格,應對多種挑戰

    人和人的差距,不僅僅取決於人的聰明才智,還有人的性格,毅力和品質。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迫於生計,往往選擇走上輟學的道路,得過且過,不再努力改變,逐漸向命運屈服。

    而讀書學成的孩子,看問題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他們知道努力可以改變命運的道理,養成了堅持不懈的品格,行成了自己特有的人格,能夠正確處理眼前的得失,能夠很好應對生活的挑戰,最終改變個人和家庭的命運。

    相對公平的高考制度,給了許多底層家庭孩子上大學的機會。學歷越高,接觸優秀同學的機會就越多,他們也形成深厚的同學友誼,而且這種友誼伴隨著走向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牢固。在資訊化的今天,無形中給自己事業的成功提供了諸多機會。

    5.)學歷可以提高底層家庭孩子的自信和社會認可度,徹底改變家庭命運。

    許多家庭困難的學生透過學習獲得學歷,從而走進大企業,科研院所,自主創業,還有一些讀了博士,當了大學老師。這些學生用努力學習換來了別人和社會對他們的認可。真正從心底裡獲得自信,不但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思想觀念上也得到徹底的改變,很快就可以告別底層社會。有些人不但自己改變了命運,還可以幫助別人去改變命運,最終實現更高層次的人生理想。

    03 換腦筋,換思想,為改變家庭和自己的命運提高核心競爭力

    不可否認,也存在很多雖然讀書,卻不能改變命運的人。比如,現實中有不少家長,依然買不起房,依然生活在底層。就其原因是,他們存在著錯誤的觀點。

    他們認為,與其投入這麼多精力和金錢去讀書,不如早早去打工賺錢,說不定能夠當老闆、賺大錢。於是,他們極力攛掇自己的孩子早日退學去打工。不僅如此,他們還對周圍考上專科、三本的學生家長冷嘲熱諷,對沒有能力在大城市買房子的大學生們投以鄙夷的目光。

    受到如此氛圍的影響,那些意志不堅定的大學生,認為自己不能透過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學校期間開啟了“混日子”模式。於是,他們再一次透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了所謂的“讀書不能改變命運”!

    總而言之,希望透過孩子的努力,學成之後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以改變家庭和自己的命運,成為底層家庭的共同願望。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在走向社會之後,要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把握住機遇,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真正實現“學成,改變底層家庭的命運”。

  • 9 # 琅公

    首先,我更正一下,在我們國家對於國民的稱謂裡,沒有高層和底層的稱謂,只有富裕和貧困之分,你說的底層,應該理解為貧困家庭。

    一、貧困家庭的成因

    第一、生活在大西北偏遠山區的農村,在我們國家屬於落後地區,這樣的地區,人們生活水平普遍低於,其它內地區域,這是由於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的因素影響很大,以及長久以來的交通不發達,人們思想觀念等,因素造成的比較落後和貧窮,不過現在國家扶貧計劃的實施,逐漸地改變貧困地區經濟落後的局面,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

    第二、生活在大中城市及城市周邊地區的貧困家庭,這類貧困家庭,都有共同點,文化教育水平偏低,還有幾個方面客觀原因造成的貧困:

    1、遊手好閒,無業遊民。整天無所事事,好吃懶做。如果有子女,且未成年,他們是受到父母的影響,而貧困。

    2、殘疾人的家庭,文化水平偏低,沒有上進心,缺乏自信心,人生沒有追求的目標。

    3、孤寡老人,年輕時不思進取,到了晚年沒有穩定的收入,但是,現在國家有最低生活保障,基本生活還是有所保障。

    二、地區的對比

    透過以上貧困地區和城市、城市周邊地區的貧困家庭比較,他們有著天壤之別,偏遠地區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為,區域的經濟發展的原因,造成的普遍貧困,所以,他們都有純真的夢想,他們都保留著沒有雕琢的天真和淳樸,只要他們肯努力付出,用功學習,還是比城市的孩子容易考取功名。也是因為他們的父輩們,更渴望知識改變命運,父輩們雖然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多數是因為當年地區的落後,教育資源的匱乏,他們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而城市裡的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為,生長在繁華大都市,他們的心智成熟較早,經歷過冷嘲熱諷,在加上父輩的影響,基本上對學習不太上進,喜歡追逐物質生活,往往是高中前後就經商做買賣了,但這也是改變命運的一種方式,只要把一件事情做熟做精,一樣可以創造奇蹟。考取功名的心態,也就沒有那麼強烈。所以,城市貧困家庭的孩子考取功名的機率小的很多。

    三、改變命運的是心態

    又透過兩地孩子心態的對比,不管是貧困家庭也好,富裕家庭也罷,絕大多數孩子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只有少數個別現象,我們得出偏遠地區的孩子,考取功名的機率,大於城市貧困家庭的孩子。從中我們知道了貧困地區的孩子,考取功名成功機率較高。

    考取功名,一定會改變命運。但是,是好的命運,還是厄運。要靠自己心態的調整,由於偏遠地區的孩子心智成熟度,沒有生活在都市的孩子成熟度高,在都市裡學習、工作等等,都可能帶來很多無形的壓力,如果不克服這些心理壓力,很可能會造成災難,這樣的事例發生過很多起了,心理的無形壓力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也希望我們教育部門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讓我們的學生在德、智、體全面發展,不能單純地追求學分和學位,要培養出來德才兼備的人才,才是我們國家所需,社會所需真正的人才。

  • 10 # 愛桔尚

    底層家庭上學學成了能改變命運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當然能改變命運,不僅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也給自己的下一代提高了起點。

    說說我們兄弟姐妹的故事吧。

    父親常說:“你們能讀書,要感謝鄧小平!”父親是個熱愛讀書的人,家庭貧困,沒能讀多少書,有機會參加招工,但受成分論的影響也沒有進城。

    於是,父親希望我們姐弟能讀書,透過讀書改變命運。

    我們姐弟四個,父母是農民,家庭條件極其貧困,應付一家六口的吃住都很艱難,真是家貧如洗,父親依然堅持讓我們上學。

    那時,家窮,常被人瞧不起,親戚們勸父親,你給兒子上學就罷了,還給丫頭上學,兩個丫頭去做裁縫,(九幾年特別流行的女孩學裁縫。)不僅能自食其力,還能幫家裡分擔一些。日子再苦再累,父親從來沒有要終止我和姐姐的學業,姐姐很懂事,主動棄學,被父親狠狠教訓一頓後又重回學校。

    白天學校讀書,回家就幹農活。我們都非常珍惜讀書的機會,為了改變命運,也為了日夜操勞的父母,好好讀書,更堅信讀書是跳出農門的唯一機會。

    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我們兄妹四個都學業有成,尤其是兩個弟弟,一個是當年我們縣的理科狀元,一個也進入一流大學,都從事科學研究。透過讀書,我們的人生軌跡被改寫,我們的孩子也會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

    一家培養了四個大學生,現在人人稱羨,我的家庭成為了當地的教育典範,父母的晚年生活也幸福。

    普通家庭的孩子比不了富二代,也拼不了官二代,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創造財富!

  • 11 # 王小喵讀書

    江蘇女生中考 757 分 8 門滿分,稱「想改變全家命運」,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妹妹露出嘴邊的小虎牙和燦爛的微笑時,由衷替她高興,但是,看到她說“想改變全家命運”時,又不由得心疼。因為這條路太艱難了,我自己走過,很多女子都走過。路上有哪些溝溝坎坎,無需多言,因為這是一個成王敗寇的世界。

    咱們這個社會,盛產樊勝美和蘇明玉這種女子,就像佘太君帶領12寡婦徵西,謳歌 的背後,帶著一種扭曲和沉重。當這個小妹妹3年後以高分進入知名高等學府的時候,等待她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一場又一場的拼搏。

    不是她們想做女強人,而是退無可退。張學妍躥紅,是因為她沾了“寒門貴子”的光,然,這種現象 的背後,還有很多東西。

    其一,很多人佩服她的原因有三個

    1 家境普通,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

    2 她沒有上過任何輔導班

    3 她不是為自己而奮鬥,而是為了“想改變全家人命運”

    看到這些理由的時候,總想說點啥,因為絕大多數農村女孩子的條件只怕還不如張學妍呢!她可以進外國語學校,光是這個機會,已經秒殺不知道多少農村女孩了。

    農村孩子,尤其是女孩,就算家裡有餘錢,也不會拿給她去輔導班。在很多家庭看來,去輔導班的行為都是錢多沒處花罷了,或者套用我們學長的一句話:去輔導班的孩子,大多有些平庸。農村的孩子,更多是憑資質和勤奮,得到外在助力的機會很少。

    我當年進的初中,連城裡的放羊班都不如,每年初中升高中 的比例,大約是14-15個孩子當中,才能有一個升上去,其餘的全部淘汰了。

    但我們那一批孩子用父母輩的話說就是“命好”。剛入初中的時候,全省教育改革,加上聯合國有個什麼專案,在我們那個偏僻的地區試點,所以來了很多優質教師。整個專案歷時3年,我也第一次見到了活的歪果仁給我們授課。

    若沒有這個“意外”為我打下英文底子,3年後的高考也不會那麼順利。我那時是第一次知道“黃岡試題”,也是第一次知道“刷題”這個概念。

    我們那間歪歪倒倒的中學,老師能夠正常上課都不錯了。升入高中,憑的是“祖墳上冒青煙”。家長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就這個條件,你有本事就唸,沒有本事回家扛鋤頭。

    張學妍其實有點像衡水中學的張錫峰,雖然跟北上廣重點中學的孩子不能比,但是,跟廣大放羊班的農村孩子比,已經非常不錯了。

    淮安外國語學校,只怕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吧?她已經佔據了一塊很好的跳板,至於這塊跳板是金子打的還是木頭做的,不要緊,要緊的是:只要用力,她就能跳進比較好的大學,逆轉自己的命運。

    其二,肩負“改變全家人命運”這個目標,太令人心酸了

    但我除了佩服之外,更多的是心疼: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資源都傾斜不到她身上。如果她不想接受自己的命運,只能拼,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越是資源貧乏的地區和家庭,這種傾斜越是嚴重,作為女孩子,這就是現實。但命運喜歡捉弄人,千寵萬愛集於一身的孩子,往往被壓垮了,最後長成了庸才。反而是這種什麼都沒有,經常被忽視的女孩子,最後成為黑馬。

    而且,在拼搏的時候,她還要揹著一個沉重的包袱前行:全家人的命運。只能說,太不公平了。這種現象不算少,否則樊勝美和蘇明玉的悲劇也不會引起那麼多人的共鳴。

    抱著這樣的想法,打算改變全家人的命運,那麼,她 的命運就會註定波折。一家5口,就出了這麼一棵能夠端上席面的菜,如之奈何?等她考上大學,畢業留在大城市,她註定又是一個“鳳凰女”。757的高分,最終也抗不過“扶弟魔”的命運。

    這個小姑娘今天笑得燦爛,以後同樣會哭得無奈,有些東西,基本是註定的。

    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文化當中,有一種很扭曲的東西:犧牲。

    簡單說,這個模式是這樣的:女孩子在父母家裡的時候,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上要體貼父母,下要照顧弟妹。出嫁後,又要為婆家盡心盡力。從頭到尾,都沒有她自己的位置。這樣的人生,就算考上狀元,也免不了帶著濃重的悲情色彩。

    只要男尊女卑存在,蘇明玉和樊勝美就會源源不斷產生。張學妍奮鬥、最終考上大學或許可以改變家人 的命運,但很難改變她自己 的命運。因為讀不讀大學,她都是付出者,只不過讀了大學,她能夠為家人提供的東西更多罷了,本質卻沒有什麼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赫屬於實力派演員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