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果老師的課堂
-
2 # 近軒讀書
請問孩子幾歲?
首先說孩子太浮躁的原因,
1.多數是因為孩子心沒有安定下來。其實是他內心缺乏定力,缺乏耐心的表現。他總希望並迫切看到事情的結果,希望可以快點到達理想的彼岸。孩子的想法是好的,但萬事都要循序漸進,有時即使最終目的達到了,結果也多數不會隨人意願的。
2.多數情況,孩子心浮氣躁也和父母有一定的關係。有時候,父母會無形中給孩子施加壓力,使孩子總是患得患失,又迫切滿足父母的要求,這個過程中,他逐漸壓抑自己,有時會封閉自己,便成了心浮氣躁的主要原因。當然,這也不是絕對,我只說大多數情況。
那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改掉做事毛燥的問題?
1.我們做為父母一定要耐心,細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只有自己做好,才會以自己的行動切實的去影響到孩子。在孩子
3—6歲時,注意孩子的敏感期,抓住了,此時教育很省心。如,我家老大兩歲開始親子閱讀,每天有規律的和我一起講故事,堅持半年到一年,做事,看書,自然專心。老二,快兩歲了,每天有半小時親子閱讀。
2.如果孩子上小學了,那從現在開始,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參與一件重要的事情,此時父母多與孩子互動,並在其中體驗他的一種快樂。其實這是一種很難得的體驗。孩子的專注力慢慢會好轉,有所提升。
3.孩子如果從小養成這樣的壞習慣,要想改掉,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我們一定要給孩子一定的緩衝時間和發展時間。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多鼓勵,少責罵,讓孩子感覺到愛和被呵護。這樣一來,他的成長速度也會大大提高。
只要父母及時發現並引導,相信你的孩子仍然能夠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
-
3 # 鹿裡學社
您好,我是一名一直從事一線教育工作的老師,對於您這個問題,確實普遍存在在很多孩子的身上,作為家長的您,能及時的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在積極的找方法解決問題,這就證明了您是一位稱職的家長,為您點贊!這麼多年我帶的每一屆學生基本上都會有類似的孩子,這類孩子其實都挺聰明的,但是就是不好教育。行為散漫、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對學習還有牴觸情緒,缺乏求知慾、好奇心、懶惰,經常是機械的應付形式,這就導致了學習成績和紀律表現差,在班級中評價也不高,他就更消沉了!
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能用傳統的教育方法,首先我們在教育孩子之前要避下面幾個雷區:
雷區一:在不懂現在孩子的心理特點的情況下,憑自己的幾十年經驗進行教育,那會適得其反,孩子連起碼的仰慕感都沒有,他自然也不會聽你的教導!
雷區二:不停的說教、嘮叨、打罵等方式教育孩子是不行的,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強迫,更何況是貪玩的孩子們,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產生無限的牴觸情緒!
雷區三:虛假的鼓勵表揚,無限的給他帶高帽子,實際上就是變相要求,但什麼都不怎麼懂得的孩子能讀懂這裡面的要求麼?當然不懂,結果還漂起來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無疑是無效的教育方式!
雷區四:切記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某某孩子對比,這樣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壓力,產生陰影,逐漸就會消磨他的鬥志。
首先,要找到孩子為什麼會浮躁,浮躁的根源在哪兒?
尋找問題的根源是需要有方法的,我們要從孩子的各方面來了解孩子,他的生活、學習的各種活動都是有機可循的。從一些小事入手,看看他完成一些任務是能力上跟不上,還是心思總掛念在他喜歡的事上,這就可以診斷出他的問題根源。這就是要密切觀察,旁敲側擊,不要單刀直入,以免打草驚蛇。
其次,對症下藥。診斷出問題了,這就好辦了。如果是他在從事一些活動的時候,開始很冷靜,做著做著就開始浮躁了,之後就放棄了,那麼這些任務應該是超出了他目前的能力範圍了,你就要及時幫助他,給予正確的引導,陪他一起完成。這樣久而久之,他嚐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了透過努力探索得來的成就感,未來他就會主動去探究新的各種任務,逐漸就安靜下來了。還有一種是他沒有能力完成這項任務,但還是用繁衍了事的態度去完成,這顯而易見,他對這個領域的任務不感興趣,這個時候他的心裡肯定掛念著他的遊戲,玩具等等。這類孩子,我們要把需要完成的任務遷移到他感興趣的事物上去,或者可以成為等價交換的條件。逐漸培養他能夠踏踏實實的完成一件事的習慣,時間長了,這樣踏踏實實的完成的任務多了,他的好的行為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同時要及時地引導孩子多培養幾項新的健康的興趣愛好。讓他的精神有了新的寄託,逐漸就會取代舊的惡習及不健康的興趣愛好。
再次,家長自己也要審視一下自己,您在家是否是安靜的,您給他創造的學習、生活環境是否是安靜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每天都是和和睦睦的,安安靜靜的,也有讀書、看報、寫字等愛好,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受你的影響,自然就安靜的做他該做的事。簡單的一個例子,他正在在學習,你在打遊戲,那麼孩子能安靜的學麼?那麼如果他在學習,你們父母也在看書、學習,那麼你們家就像圖書館的氛圍,那正是安靜的好氛圍,此時此景,我相信您的孩子也浮躁不起來啊!
最後,最好的愛是陪伴,最良的藥也是陪伴,家長懂了如何針對自己的孩子問題進行教育之後,接下來就需要長期陪著他一起克服這個問題,他需要時刻都有的影響力的環境和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好的行為習慣及生活習慣都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培養!
-
4 # 深測淺評
作為幼兒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發現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現象突出,比較嚴重時,應及時採取相應教育引導方法干預,所以,給各位寶媽帶來了,訓練幼兒注意力的幾大方法,一起來看吧!一、同孩子一道專注的做手工。作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家長,每週一定要抽時間陪同孩子做手工,至少每週兩次。手工作品建議:泥塑(橡皮泥)、簡單紙模(會動的)、拆紙、噴繪和板畫等等。這些材料和工具在淘寶網上都可能購買,並附教程。家長與孩子商量後,買他感興趣的進行操作。如孩子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這時家長要想辦法激發孩子的興趣,可以買那種會變形和動的紙模先做一個給他看,讓他感到新奇與你一道參與制作,推薦網上很火的日本中村開已的會動的紙模玩具。二、陪同孩子一同讀繪本。孩子睡覺前十至二十分鐘的親子閱讀,陪同孩子認真進行每晚的親子閱讀,讀後一定要啟發性的給孩子提問題,讓孩子來回答,不存在對錯,讓孩子積極思考,只要孩子表達出他的想法,家長都要積極表揚並鼓勵下次再多講點。這樣不斷的引導和啟發孩子,孩子的思考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時,注意力自然會集中不少了。三、陪同孩子一同玩角色遊戲。週末在家,抽時間與孩子一同玩角色扮演遊戲,可以買一些道具,如頭盔、帽子或動物服飾等等,在遊戲前一定要給孩子講這場戲的內容和大致臺詞,陪同孩子一起穿上道具,家長要扮演設定戲中人物,引導孩子很快入戲,並堅持完成設定內容。孩子在這樣場景式的訓練下,不僅表達能力可以提升,還能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體會完成一種任務時的成就感 。《爸爸,我們去哪兒?》裡面經常製作任務遊戲讓孩子去完成,這些遊戲家長也可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進行安排,都可以很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四、孩子進步時及時給予讚賞和肯定。當孩子做事比原來有進步時,家長及時給予讚賞和肯定。如原來坐下來看書只有五分鐘專注時間,這次有十分鐘了,家長就要表揚孩子,讓孩子知道專注做事才是正確的,才是好孩子的表現。家長要抓住孩子日常中的點滴進步給予讚賞和肯定。五、 日常行為中的提醒與糾正。當父母對他說話時,孩子若是心不在焉,要及時進行提醒並告訴他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不是好孩子的表現。總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不斷讓孩子明白什麼行為才是好孩子的標準,讓孩子具有初步明辨是非的能力。日常行為的糾正提醒可以讓孩子規範行為的同時,改善注意習慣善於聽取父母的意見。
-
5 # 自律者恆強
多數孩子的心性是比較不容易沉穩的。一般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延長。是也可以對注意力進行培養或者訓練。
說孩子心性太浮躁,不專心。這是表象。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現象,或者是他就是正常的。不專心的方面也分為幾種。一種專注力不夠,注意力不夠。嘛,就要有耐心的去讓他做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儘量的維持,長時間的去陪伴或給予安全感。另一種就是可能小孩的營養不良或者營養不均衡造成的類似多動症的一種症狀。可以進行相關的諮詢或者治療。
具體建議參考一下有關的資料,看看孩子的注意力到底能集中多長時間,對照一下。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辦。
-
6 # 小林子啦啦啦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都是需要家長經常陪伴孩子,這樣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健康的,還不會讓孩子在心裡留下一些陰影,但是也有一些家長總會發現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出現浮躁不認真的現象,這樣就會讓家長非常氣憤,甚至還會讓家長採取一些錯誤的方式,去管理孩子,那麼孩子浮躁不認真怎麼辦呢?
首先就是需要家長要多給孩子溝通,還需要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給孩子進行講解,一定要在旁邊指導著孩子,只是家長一定要多陪著孩子,這樣才可以讓孩子能夠安下心,在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大聲的說孩子,否則就會讓孩子的心裡留下一些陰影,甚至還會讓身體上出現一些問題的。
這種現象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興趣的問題,或者是因為孩子本身就是屬於多動症這些現象,對於孩子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就是需要在平時家長要多關心孩子,還需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談心,這樣能夠更好的瞭解孩子的內心,還可以知道孩子內心的一些想法,對於孩子成長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家長還需要經常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選擇讓孩子做一個遊戲,還需要選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一些遊戲,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有一定的幫助,還可以緩解浮躁不認真的現象。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7 # 光芒四濺的暱稱
孩子浮躁心理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長的影響
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和結構在進行著大調整,在改革帶來的社會變化面前,不少家長的心理處於矛盾狀態,既對改革的成果表示贊成和滿意,又擔心和憂慮在新體制帶來的震動和衝擊面前無法適應,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長急於脫貧或改變生活的現狀,表現出急功近利,出現急躁的心態,恨不得一眨眼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這種心理也影響到子女。
2、與遺傳有關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有強而不靈活、不平衡的神經型別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氣,做事易衝動,注意力易分散。
3、意志品質薄弱
有的父母只知給孩子灌輸知識,卻不知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學習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進,缺乏恆心。
為了改變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應指導孩子注意以下問題1、教育孩子立長志
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父母只有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對生活和學習的高度責任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父母在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立志要揚長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或看到社會上什麼掙大錢,就想做什麼工作。這種立志者多數是要受挫的。父母應該告誡孩子,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點),才會有成功的希望,千萬不要趕時髦。
二是立志要專一。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父母要告訴孩子立志不在於多,而在於“恆”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正如赫伯特所說:“人不論志氣大小,只要盡力而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願以償。
2、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
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後行動。比方出門旅行,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臺演講,應先準備講稿。父母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做?做這個嗎?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樣做?”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一點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的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有針對性地“磨練”
父母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導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韌性。此外,還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孩子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4、用榜樣教育孩子
身教重於言教。首先父母要調適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其次,鼓勵孩子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範、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
爸爸媽媽們只有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對生活和學習的高度責任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定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
8 # 職業規劃黃老師
爸媽可以這樣做:
一般說來,大多數孩子在一定時期內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專心,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此,家長不應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積極的心理影響,對孩子進行心理矯正,幫助孩子儘快改掉這些毛病。
1、找原因
有些孩子不專心是因為學習內容對他們來說太簡單,對所要專注的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則是因為學習內容太難。對這些“消化不了”和“吃不飽”的孩子要分別對待。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專心,只追求孩子學習的結果,而不問過程。
2、第一時間培養良好習慣
有的孩子做作業不專心,與上學之初家長沒有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有關;孩子剛入學,回家做作業時,家長一會給孩子水喝、一會給孩子東西吃、一會又和孩子說兩句話。時間一長,孩子就養成了做作業時吃東西、說話,不專心的習慣,對於這種情況,家長應克服這種過分關心孩子的錯誤教育方式。
3、適當陪伴
孩子學習早期,學習的堅持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有限的,父母在一旁的陪伴對孩子是一種支援。不過,媽媽不要在旁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學習指手畫腳。而是最好在旁邊專心做自己的事情,給孩子樹立一個專心做事的榜樣,不要總對孩子說話,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4、循序漸進
有時可以想辦法逐漸改善他的注意力“長度”。比如:設定短時可以完成的任務,並且幫助完成,再逐漸加長。比如,讓他玩拼圖,先拼4-6塊的,知時間內即可完成,讓他有成功感,然後逐漸加多,他的注意時間也會加長。
5、創造良好環境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幫助他集中注意力。比如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儘量避免讓他分心的事,如大人談話、大人看電視等。
6、訂個君子協定
和孩子訂一個君子協議,只要按時完成了學習任務,就可以看最愛的電視節目。但是,如果在中途開小差,玩玩這個摸摸那個,導致沒有按時完成任務,那麼就不能看電視了。這種協議的方式,是在媽媽和孩子在共同協商之下形成的,比僅僅是媽媽制定規則的效果要好的多。適當的運用這樣協議和獎勵的方法,會有不錯的收效,但要注意的是,媽媽要遵守協議,不能在孩子完成任務後剝奪娛樂時間,而佈置了更多的任務。
回覆列表
如果你的孩子心情太浮躁,做事不專心可以透過以下方法進行引導:
1.
提供安靜的環境, 孩子生活中雖需要團體生活的機會,但也有個人活動的時候。在安靜的環境中,使心靈逐漸沉靜,發掘學習的興趣,以增進專心度。此外,在孩子專注於學習時,大人不宜隨便打攪,應在告一段落時,再進行干預。
2.
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學習,大人可在旁陪伴、協助,但切忌給予過多指導。
3.
用靜態的遊戲延續注意力, 像玩拼圖、搭積木、穿珠子等靜態遊戲可以從簡單的開始,享受完成後的喜悅後,孩子慢慢得就喜歡這種靜態遊戲,性格也就會逐漸趨於平和。
4.
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又不能解決時,往往會對學習放鬆甚至放棄,出現分心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提醒他,幫助他找出原因,克服暫時出現的困難,完成學習任務。
5.
當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一定成績時,家長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當孩子出現學習分心的現象時,不要過分指責,批評,要細緻耐心,簡明扼要,不要嘮叨個沒完,更不能對孩子進行身體上的懲罰和人格上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