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喜歷史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選擇兩位宰相輔政,一位是文壇領袖張九齡,另一位就是白字先生李林甫。張九齡雖才藝高,性格卻是原則性強並且直言極諫,這與唐玄宗高傲心境不符,反而越發喜歡雖無才但實幹還會巴結口蜜的李林甫,隨後賢相張九齡被貶荊州,李林甫成為首相。

    開元后期,唐玄宗逐漸昏聵,寵信武惠妃,混跡官場眼皮極活的李林甫見狀立即效力於惠妃,甚至為幫其子封為太子,不惜蠱惑玄宗廢現任太子,隨後又賜死包括被廢太子的三個皇子的慘劇,開元盛世在唐玄宗如此昏庸表現下黯淡收場,改元天寶。此際,唐玄宗開始把國家政務都交給了李林甫,使他的權利不僅超過歷任宰相,任期也長達19年,成為天寶年間政壇主宰,玄宗自己就開始了傾心享受生活,全身心投入到楊貴妃的溫柔鄉中,煥發第二春的皇帝開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任由李林甫在朝堂上奸詐弄權、打擊異己,令其權勢熏天,成為大唐第一權臣,在這種政治氛圍中自然就人才凋零,朝政昏庸,直到另一政治力量奸詐的楊國忠登上舞臺,在李林甫年老將死之際奪得相位,並將其以叛國罪剝奪官爵、查抄家產、家屬流放,已經身亡的前首相被開館脫袍按普通百姓規格草草掩埋——一代權相被清算。

  • 2 # 歷史檔案館

    唐玄宗被後人稱為“半明半昏”的君主,“半明”是因為他登基後一掃武周政治的陰霾,開創了“開元盛世”,為大唐王朝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半昏”是因為唐玄宗在開元后期開始昏庸墮落,沉迷於楊玉環的溫柔鄉,不理朝政,閉塞言路,朝綱為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人把握。著名的“安史之亂”的爆發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眾所周知,安史之亂是由安祿山發動的一場叛變,而安祿山的勢力卻又是由宰相李林甫一手壯大的。並且,李林甫在當宰相時,口蜜腹劍,閉塞官員的言路,貪汙腐敗,作亂朝政,打擊異己,讓玄宗只聽到想聽的話,縱容玄宗只做享樂之事,久而久之,統治者貪圖享樂,官員們也只求一己私利,朝廷逐漸腐敗,吏治癒發黑暗,百姓日益疾苦。這樣看來,不論是外因——安史之亂,還是內因——朝政腐敗,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悲劇似乎都和“第一奸臣”李林甫脫不了干係。

    本文就來假設一下,若是沒有李林甫這個人的出現,唐王朝會在玄宗時由盛轉衰嗎?

    安祿山:若無李林甫,早已成刀下鬼

    安祿山的發家不得不說是李林甫的功勞。最初,安祿山只是一個邊疆小將,有一次因為打了敗仗,時為宰相的張九齡認為應當按照律法處死安祿山,但是此時的李林甫是非常看不慣在朝中德高望重的張九齡的,於是他就和張九齡唱反調,力求保住安祿山。最後因為李林甫老奸巨猾,張九齡沒能鬥得過他,安祿山的小命被保了下來。

    而後,李林甫向唐玄宗提議邊疆節度使用胡人,因為他怕漢人在邊疆當節度使立了功回來會影響他在朝中的勢力。不過他向唐玄宗說時的理由是胡人比漢人勇猛。唐玄宗採納了他的建議。這時身為胡人的安祿山便有了發展壯大的基礎。

    安祿山此人是個非常擅長溜鬚拍馬之徒,他在進京後竟然認了唐玄宗和楊玉環為乾爹和乾孃。但是,李林甫是何許人也,耐你安祿山有再大的靠山,在李林甫面前都能被他一眼看穿。李林甫使了幾個小計謀,治地安祿山服服帖帖,不敢輕易作亂。直到李林甫死後,安祿山於天寶十四年發動了“安史之亂”。所以,時人言,正是因為沒有了李林甫,安祿山才敢叛亂,若有李林甫在,安祿山斷不敢以下犯上。

    縱觀整個安史之亂,若沒有李林甫,安祿山或許還在邊疆小將時早已被斬首,即使安祿山僥倖活了下來,若沒有李林甫的“任用胡人為節度使”的建議,安祿山的勢力也無法發展壯大。從這一角度來看,若沒有李林甫,便不會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是否會在這時由盛轉衰,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唐玄宗:若無李林甫,依舊愛美人

    唐玄宗作為唐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安史之亂的爆發,唐王朝的衰落自然與他分不開。

    唐玄宗在統治前期任人唯賢,勵精圖治,把唐王朝的繁榮推向頂峰。就此說來,唐玄宗還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主。至於後期開始消極墮落,貪圖享受,不思進取,當然和姦臣李林甫的拍馬逢迎、閉塞言路相關。

    唐玄宗因為寵愛武惠妃,就想立武惠妃的兒子為太子,忠臣張九齡等人反對,李林甫為了迎合唐玄宗,便說出“這是皇上的家事,用不著和外人商議”這樣的話來支援玄宗,果不其然,玄宗在得到了李林甫的支援後不但廢了太子,還狠心地賜死了太子。

    唐玄宗想任用資質不夠的牛仙客為宰相,張九齡認為宰相應當由學富五車的敬學之士擔任,李林甫又站出來說“我皇這樣任人唯賢,有何不可?”李林甫的添油加醋效果肯定是很好的,玄宗不但任用了牛仙客,還罷免了一代名相張九齡。

    李林甫這樣不動聲色地迎合玄宗的結果就是,玄宗聽不到反對的聲音了,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去做,可以沉迷聲色,可以不理朝政,可以奢靡腐敗,而且還會有人在他耳邊說:“我皇當然可以這樣做!”

    那麼,若是沒有李林甫,這些驕奢淫逸似乎都不會在玄宗身上出現。但是不然,玄宗的墮落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他自己,因為他自身更傾向於聽好話,這一點從後來的楊國忠身上就能看出來,當李林甫失寵之後,玄宗又開始寵信奸臣楊國忠,所以即使沒有李林甫在玄宗旁邊說好話,只要有個人說玄宗愛聽的話,他都是願意聽的。再者,還有美人楊玉環在玄宗身邊,使得玄宗沉溺於聲色,這並不是李林甫所能安排得了的。

    因此,即使沒有李林甫,唐玄宗貪圖享樂、不聽忠言的本性是無法改變的,而一個國君不愛江山愛美人,必然會使得這個國家走下坡路,尤其是在前期已把國家繁榮推向頂峰的情況下,不進,自然會退。

    唐王朝:若無李林甫,依舊有社會危機

    唐玄宗開創的“開元盛世”無不被史家、詩人所稱頌和謳歌。但是,這樣的盛世背後卻隱藏了種種危機。

    (一)土地兼併嚴重,均田制逐漸瓦解

    唐前期,朝廷為了防止土地兼併,頒行了農民按人口計田、官員按品級計田的均田制。這樣的做法是為了抑制地主、官吏透過買賣土地來壯大財產,以保障小農土地權益。但是這樣的命令有兩個漏洞,一是地主官僚被授的土地本來數量就很高,還可以傳給子孫,二是限制土地買賣的禁令也比較鬆弛,這就使得官僚地主還是可以兼併土地。因此,等到了玄宗時,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小農利益被嚴重損害,人口中數量最多的中小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社會自然無法安定。

    (二)府兵制被募兵制取代,將帥可以擁兵自重

    唐朝前期採用的是府兵制,府兵制是一種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礎上的,府兵其實就是均田制的農民,戰時作戰,閒時種田。最初,府兵為朝廷和百姓所重視,待遇較好,但後來,因為均田制瓦解,土地兼併嚴重,府兵的生活負擔很大,再加上邊境經常打仗,朝廷給府兵的待遇也取消了,許多府兵都逃亡了。

    在這種情況下,唐玄宗取消了府兵制,開始採用募兵制,士兵從之前的半農半兵變成了政府專門招募的職業兵。而這些招募計程車兵由將帥長期統領,便形成了將帥專兵的局面。這樣的局面自然容易引發軍事叛亂。

    (三)邊防節度使的權力膨脹,“外重內輕”的局面出現

    節度使是指邊鎮軍隊的官員,最初節度使只有兵權,但後來,節度使的權力不斷增大,不但手握兵權,還擁有民權和財權,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很大的地方勢力,唐前期的“外輕內重”的格局被“外重內輕”的格局所替代。這樣的格局是非常不利於朝廷的。

    安祿山就是邊防節度使中的一股強大的勢力,但假若沒有安祿山,其他集軍權、民權、財權於一身的節度使一樣也會動叛亂嗎?會的,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況且,在這種情況下,你只有兩個選擇:坐等被朝廷宰割或者主動出擊。

    小結:

    分析了這些後,我們會發現,李林甫這個人出現與否,或許會影響譬如安祿山等人的命運程序,但是他一個人是無法改變整個國家、整個時代的發展歷程的。

    唐王朝在玄宗後期由盛轉衰是內因和外因交織在一起的結果,李林甫在外因方面自然是有很大的影響,但唐王朝經歷了幾代後隱藏的社會危機絕不是他一個人能改變的。

    任何國家、任何朝代都是一個拋物線的過程,到達頂點後必然會下落,唐朝處在這樣一個封建時代,它能到達這個時代的頂峰,但它無法突破這個時代。就如同我們在哲學中所說的,不管是英雄人物還是負面人物,他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他僅憑一己之力是無法改變一個時代的。

  • 3 # 酒釀歷史

    作為盛唐的時期的第一權臣李林甫,他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長達十九年。提起李林甫,我們總認為他是個奸臣,一肚子壞水,可能有人就會想當然的認為李林甫空有其位,無德無才。事實上,能官至宰相,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李林甫絕非空有花架子,而是一個有真材實料的人。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說李林甫為何能成為盛唐第一權臣。

    一:李林甫緣何能成為宰相

    李林甫其實是唐宗室人員,唐太祖李虎五世從孫,揚州參軍李思誨之子,舅父是楚國公姜皎。成年之後的李林甫整天遊手好閒,不學無術,舅父就給他安排了個千牛直長的職位,這只是個管理宿衛的低階官職,但李林甫心思活,懂鑽營,又有舅父姜皎在旁提攜,累遷至國子司業。開元十四年,李林甫又得到宇文融的引薦,被授為御史中丞,後歷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此時已是正四品上的品階,跟宰相只差一步之遙。李林甫開始在朝中活動,他結交玄宗的身邊人高力士和武惠妃,有了他們二人的幫助,李林甫陰差陽錯之下被宰相韓休誤認為恩人。當了宰相的韓休,極力推薦李林甫為宰相,又有武惠妃的枕邊風,李林甫被授為黃門侍郎。開元二十三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一直歷經十九年。

    二:宰相之才

    李林甫在基層工作多年,有很高的執行能力,當上宰相之後,負責的各項事務都能順利進行。

    稅收改革:

    天寶年間,人口增長,土地兼併情況日益嚴重,流民現象增多。自北魏至唐,一直實施的是均田制,已接近瓦解。李林甫主張從按人口收稅轉向按田地收稅,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兼併的情況。

    兵制改革:

    唐一直實行的府兵制,但是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兵源匱乏。玄宗時期,宰相張說試行募兵制,很快就招募到大量士兵。李林甫當上宰相後,受到唐玄宗命令,由李林甫掌舵,募兵制在全國順利推行。

    修訂《唐六典》

    《唐六典》是由李林甫主持編寫完成的,被後人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它詳盡記載了開元二十五年官制的所有細節,各部門制度,職責,百官明確職守,彝倫攸敘,為唐代及以後各代建立典範。這種政府法令,法規制度的設立,既提高了朝廷運轉的效率,又為唐玄宗提供了一個維持國家運轉的機制。

    從稅制改革,兵制改革,到《唐六典》的編訂,都說明李林甫是一個行政能力極高,執行能力極強,又頗具制度建設的人才。除此之外,他在位時期,對吐蕃、契丹和勃律的邊務處置也頗為得當。由此可見,李林甫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並非徒有宰相之名。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逃到成都避難之時,跟近臣裴士淹回顧前事,評價李林甫時,唐玄宗說了這麼一句話:李林甫之材不多得。而裴士淹也贊成這樣的觀點,他說:誠如聖旨,近實無儔。也表示李林甫的才幹,無人可比。

    除此之外,舊唐書對李林甫的評價也從側面說明的李林甫的執政能力。

    《舊唐書》: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嘗以愛憎見於容色。自處臺衡,動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調無仕進之門。所以秉鈞二十年,朝野側目,憚其威權。及國忠誣構,天下以為冤。

    三:威懾安祿山

    安祿山初見李林甫時,便被李林甫的威嚴所懾服,態度也逐漸恭謹。安祿山仗著唐玄宗的寵信,對朝中大臣很是不屑,傲慢之態溢於言表。而安祿山每次來京彙報工作,李林甫總能猜透安祿山的心思,所以朝中大臣安祿山唯獨忌憚李林甫,對他畢恭畢敬。

    四:玩弄權術,媚上

    李林甫讓後人詬病的便是他在政治上的玩弄權術,為鞏固自己的權勢,他一邊排除異己,一邊又迎合聖意,堵住了唐玄宗的求賢納才之路。一方面導致一些真正有才幹的人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唐玄宗政治上的昏聵,致使皇帝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只聽到他的一家之言。

    司馬光對李林甫的評價:

    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賢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

    總結:李林甫懂鑽營,嫉賢妒能,那些有才幹的人還沒有到達高位,就被他打壓了,唐玄宗接觸不到更多的賢能之人。而對於唐玄宗來說,有能力又能迎合聖意,哄自己高興的臣子,他自然願意用這樣的人。總之,唐玄宗的寵信,李林甫的自身的能力,以及玩弄權術,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之下,以致李林甫當了十九年的宰相,成了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

  • 4 # 秋天燦爛

    李淵的堂兄弟叫李叔良,李叔良的曾孫是李林甫。李淵的兒子是李世民,李世民的兒子是李治,李治的兒子是李旦,李旦的兒子是李隆基,這麼算下來,玄宗李隆基還低一輩,李林甫是叔叔輩的。李林甫是李唐宗室的人,精通音律,但文化程度不高,而且是唐朝時期執政時間最長的宰相。玄宗李隆基前半生英明神武,後半生昏聵無能,這個轉折點就是他任用李林甫,這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話說開元年間,大唐的宰相任期一般就是三年,最重要的兩位賢相姚崇、宋璟,也不例外。在開元前期,君臣一心奮發圖強,整個王朝蒸蒸日上,三年的週期基本上和施政的階段能夠吻合。由於玄宗本人是經過多次政變上得臺,所以他對所有人都不怎麼信任,都有警惕,他不希望一家獨大,所以宰相不管人品多好,能力多強,反正三年一個週期,到期就要卸任,這樣既能保證政策穩定,又不導致個人專權,勢力做大的局面。但是到了開元后期,這勵精圖治20多年了,天下大致,政治清明,大唐王朝的實力到了巔峰狀態,百姓生活富足,這時候玄宗又年過半百,逐漸就厭倦政務,貪圖享樂了,而且太平日子久了,人也就不大喜歡聽各種意見,沒有必要嚴於律己,開始任意妄為,喜歡聽那些肯定自己,讚美自己的話,李林甫恰恰就是這樣的人,有人總結過,李林甫有如下幾大特點:一是善於揣度人的心思,對症下藥,極盡討好,阿諛之能事,而且善解人意,玄宗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不需要說出來,不需要點透,李林甫就能做到。二是李林甫懂得變通,哪怕這件事說不過去,他的口才好,利用冠冕堂皇的理由,讓這件事變得理所當然,而且讓人聽起來,理由還很高大上。比如說,玄宗想從東都洛陽回長安,有人勸他,這個妨礙農務,等一等,皇帝當然不爽,李林甫就對玄宗說,兩都就是皇帝的東西宮,走一走沒什麼,妨礙農務,你可以把沿途沿線農民稅務免除就可以了。三是李林甫本人沒有大才,但是善於吏治,就是行政管理能力較強,此時玄宗不想再被各種政務雜事所困擾,所以李林甫就包攬了所有的政務雜事,給玄宗更多的時間去享樂。李林甫接任宰相正是大唐如日中天的時候,就是任用李林甫,把發展的動力關掉,那大唐二十多年的鋪墊和積累,國家蒸蒸日上的發展慣性,也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四是李林甫嫉賢妒能,排除異己,整個朝廷無人可用,他用的人都是能力在他之下的,都是阿諛奉承的,凡是能力強的或者有可能會被皇上重用的,李林甫就會對其封殺,雪藏。比如,玄宗命各地推薦人才,舉行考試。李林甫不錄取一人,反而向玄宗賀喜,說“舉人的才能都很平常,可見野無遺賢。”而當時參加考試的人就有杜甫等人。而且李林甫還建議,用胡人做邊帥,守衛邊疆,這其實有他自己的打算,胡將文化不高,不能做宰相,節度使都使用胡將,斷了邊帥入朝執政的路,他自己的地位就牢固了。所以,李林甫能坐穩宰相的位置,呆了19年,一直做到死。

    其實,奸臣都有其生存的土壤,他背後一定有一個昏君,玄宗難道不知道李林甫的所作所為,只不過他沒有動力了,他也不想再勵精圖治,帶領國家往前走,維持現狀就行了,這樣一個狀態也能接受,說到底是沒有銳氣了,所謂開元盛世矇蔽了玄宗,他卻不知道隨後發生的安史之亂正悄然來臨,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嚴肅夫婦真正的可憐之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