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沈建慶2
-
2 # 首席投資官
1、思維模式是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距。
窮人只講究本錢和後期的穩定,而從沒考慮到過通貨膨脹、錢生錢、複利、投資自己的問題。
富人成功的關鍵不僅僅根據自己的情況會把金錢作為一個合理的分配,而且會持續不斷的學習,生錢資產是富人成功的關鍵因素。因為生錢資產不但在你持有期間能賺取確定性很高的淨現金流入,還可以在未來你賣出的時候賺價差收益。
2、從窮人與富人的財務支出佔比可以看出:富人支出特點:收入90%以上來自於自投資收入;收入減生活開支有大量結餘、資產規模大,生錢資產佔比大於80%;不依賴勞動收入;財務安全性高;能掌控自己的財務和人生。
窮人支出特點:收入80%來自勞動收入;收入減開支略有結餘並形成資產;以耗錢、其他資產為主,不能停止工作;財務安全性一般;掌控不住自己的財務和人生。
-
3 # 易將學財
明明理財產品收益更高,但是很多窮人更喜歡儲蓄。
01資訊閉塞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如果你的資金量不是很大的話,即使去銀行,接待你的銀行工作人員也只是你要求辦什麼業務就給你辦什麼業務,而不會給你介紹其他的一些收益更高的產品。
但是如果你的資金量比較大,就會有專門的理財經理來接待。這個時候就會給你介紹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當然,他們的收益性與風險性也會一併揭露。
窮人都沒有接觸理財經理的機會,完全不曉得這些理財產品,對於銀行的最大的認知就是定期存款了。
02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窮人掙錢比富人掙錢辛苦的多,他們寧願這筆錢沒有收益也不願承擔哪怕一點點的損失。
在銀行打破剛兌之後,銀行現在發行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雖然說這些定期理財中幾乎沒有出現過虧損的情況,但是實際上還是屬於中低風險。對於謹慎型投資者的窮人來說,這些都是他們承受不起的風險。
那麼自然,他們不會選擇理財產品,而是願意定期存款做儲蓄,這樣更加安全。
03靈活性不一定窮人存下的一筆錢,可能就是手上最後的一筆錢,接下來的生活費什麼的都是接著再掙。因為生活中存在著種種可能急需用錢的時候,那麼這筆錢的靈活性就尤為重要了。
很多人覺得定期理財和定期存款靈活性都很差啊!難道還能有什麼區別不成?
區別確實是有的
定期理財很多都不允許提前贖回,強制贖回可能就是要賠償違約金,這個時候不僅沒有收益,而且還會損失一定的本金;
定期存款是可以提前贖回的,只不過會損失一定的利息,按照活期存款進行計息,還是可以拿回本金,並且還有一小部分的利息。
-
4 # 銀行研究僧
我在銀行做過理財經理,見識過只買理財,從不考慮儲蓄的有錢人,自然也見識過一萬一萬存定期的窮人。在和這兩類人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面對理財和儲蓄,富人和窮人的腦回路是不同的。
富人會想:理財產品有風險嗎?哦!頂多損失點本金而已嘛!儲蓄是肯定不會選的,利息那麼低,還不如花了。
窮人會想:萬一理財賠了怎麼辦?還不如做儲蓄穩妥,本金收益都有保障。
兩類人看待風險和收益是不同的態度。這也就決定了兩類人生存在不同的世界中。我們就從風險和收益這兩個角度來說一說:
風險富人的境界相對較高,一方面是他們能較好地識別風險,認為什麼產品有多高的風險,另一方面他們能夠承受一定的風險,認定究竟什麼才算是風險。
富人願意去了解理財產品的運作模式,瞭解產品背後的一些細節,甚至會主動詢問產品說明書都是什麼意思。在理財經理苦口婆心的建議之後,他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
窮人則完全相反。當理財經理做雙錄時,只要提到風險,他們就害怕的不行,即使理財經理解釋,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極低,他們仍願意相信這個極低的機率會落在自己的頭上。當然了,窮人在風險承受能力上是相對較低的,謹慎一些也是好事兒。
面對銀行理財,無論理財經理如何說,他們總是以一句:“我不想了解。”結束談話。對於理財產品的排斥,對於新事物的排斥,可能就是他們之所以是窮人的原因之一吧!
收益對於風險較低的銀行理財的收益大致在4%上下,期限一般都在一年以內。一年的定期存款的利息大致在2%左右。二者幾乎相差一倍。面對這樣的收益,富人覺得存款的收益太低了,窮人則覺得有2%的收益已經不錯了。
有這樣的想法也很合理,2%的利息對於富人的生活開支來說太少,對於窮人的生活開支來說,已經能解決很大的生活費了。用管理學上的話來說就是邊際效應不同。
總結:在富人眼中,更多的是關注收益太少,同時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也相對較高。在窮人眼中,我自己辛苦賺的錢,一分錢也不能浪費。對於理財,就好比是明天有50%的機率有個雞,對於儲蓄,就好比是明天由100%的機率是有個雞蛋。富人選前者,窮人選後者。
-
5 # 白話家庭理財
缺少投資理財的專業知識,缺少承擔投資風險的膽識。在本金或收入相同的情況下這部分人更加喜歡儲蓄。
一、是缺少足夠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資訊。
如果賺錢和積累財富需要“賺錢機器”的話,那麼知識經驗技巧就是操作這部機器的SOP,也就是“標準操作步驟”,缺了這個,給一部賺錢機器,你也不會操作不會維修,最終賺不到存不到錢。
財富的創造和積累有4個“標準操作步驟”,依序是:創造財富、管理財富、消耗財富和傳承財富4步。這4個步驟都是需要掌握與財富密切相關的知識,比如金融知識、財經知識和投資理財知識等等,除了這些知識,還要實際的理財經驗和技巧等。
只有當一個人掌握並熟悉了理財產品和銀行存款的知識和技巧,知識如何避坑?識別什麼是好產品?識別什麼是好時機?也就是理財的5W1H等因素?包括為誰買?買什麼?何時買?買多少?在哪買?如何買?
而窮人一般不具備這些方法和技巧,做不到把小本金放大到大財富,不能用最小的成本和風險獲取最大的收益,買不到合適的產品和找不到正確的是時機買賣,或者沒有耐心利用時間賺錢。
二、是缺少膽識,基本上是保守的人。
當一個人擁有了本金和運用資金的SOP後,還應該在市場上實踐它們,運用它們,才能讓本金變大長大,否則本金不但不會長大,還會因為消費支出而慢慢地變小,這樣一來,不但不會變富有,還會變得更窮。
從膽識和風險偏好的角度來分,一般有3大類的人群,分別是保守、中立和激進。保守的人特點是以保住本金為主,害怕本金虧掉、賠掉、被套牢,不願意拿本金去搏風險收益。
激進的人,也就是喜歡和風險拼搏的人,他們喜歡衝浪喜歡刺急喜歡風險。這一類人在投資上往往追求高收益,以經營上追求高利潤,其中部分掌握了投資技術和又有自己的投資風格的慢慢地變地更有錢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富人。
相對於存款來說,買理財產品的人是比存款的更有冒險精神,願意承擔風險以換取比利息更多的收益。但是比喜歡買賣股票和基金的人來說,他們又是中立的偏保守的人了。
三、喜歡儲蓄的不一定是窮人,企業老闆也會把部分流動資金存在銀行,退休後的有錢老人也會把錢存在銀行帳戶上。
銀行是一個安全性最好,流動性最好的金融機構,因此也犧牲了一些收益。基於這些特點,暫時沒有投資機會的大額資金也會臨時性地放在銀行等待時機。
正常公司經營是需要週轉資金的,比如員工的工資、比如供應商的應付款、比如企業的水電費和稅費,這些錢是短期就要用到的,不適合放在房產和股票上,更適合放在銀行,目的不是吃利息,而是側重本金的安全和流動性。
綜合以上分析,因為窮人投資理財知識不充分,經驗和技巧不足夠,再加上本身是比較保守的人,是缺少膽識,他們更加側重於保本,而不是追求高收益。所以窮人更喜歡儲蓄而不是買理財產品。@悟空問答關注我,持續收看家庭理財乾貨;分享給好友,友情因分享更豐盛。
-
6 # 小峰談理財
最根本的原因是風險承擔能力的不同。在理財中,我們常有這樣的說法,老年人的風險承擔能力差,配置高風險的理財品種的資金比例就要相應減少;而年輕人的風險承擔能力相對較強,配置高風險的理財品種的資金比例可以相對增加。
這與窮人和富人一個投資理財、一個儲蓄,是同一個同理。眾所周知,理財的風險是肯定高於存款的,這其中有一個比較的問題。
一個富人,有500萬現金,他可以拿出100萬去理財,追求更高的收益,即使理財虧損了,對他沒有特別大的影響。相反,他可以透過這次的投資經驗,收穫更多的理財知識,為下一步的投資奠定基礎,說不定也正是這次的理財失敗,可以奠定下次成功的基礎,讓他的財富進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一個窮人只有5萬元錢,他如果拿出2萬元去理財,如果一旦出現什麼閃失,那2萬元可能是孩子一年的學費,可能是關鍵時候的救命錢。失去了這2萬元,他的天可能就塌了。所以,對窮人而言,他的錢不容有任何閃失。
這其中雖然有眼界見識的問題,但更多的還是風險抵抗能力不同導致的。富人投資失敗,有重新再來的資本,窮人投資失敗,那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
7 # 財富精算師
窮人為什麼不願意投資理財產品,反倒是更喜歡儲蓄呢?
我的同事小李,剛剛工作,每個月收入不高,但很愛攢錢,每個月收入都放在了存款上,從來不考慮其他的投資理財產品。
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做點投資,現在存款的利息那麼低,你是咋想的呢?
他說,投資理財產品有可能虧錢啊,我又不太懂,只要保本就好了,本金不損失,存款挺好的,再說了,銀行的牌子比較硬實,也不會跑路,多麼安全啊。
我的客戶老王,則是另外一種想法。老王在這裡打拼了很多年,除了手裡幾套房,每年還有幾十萬的淨收入。他把手裡的資金都投資了出去,股票、基金、黃金都有涉及。
你要是問他怎麼想的?
我可以代替他回答:儲蓄其實有著明顯的缺點,就是在享受安全性的同時,犧牲了收益性。特別是最近幾年利率一直呈現了下滑的趨勢,存款的收益是越來越低了。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透過購買各種理財產品,我把錢分散出去,做一些資產的配置,能夠在保障資產安全的同時,還能獲取一定的收益,俗話說就是錢生錢。作為有錢人,也不完全的排斥存款,也會投資一些大額存單,也會保留一定的存款,但是大部分錢都投資到各類產品中。
富人想的是,如何讓錢生錢,窮人想的是,如何保住錢,二者的思路不一樣了。
當然,對於我們大部分窮人來說,缺乏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還不如直接儲蓄更加方便。
-
8 # 晴天財經閣
這是一個偽命題。首先並沒有標準的界限區分窮人與富人,其次,即使我們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劃分當前的收入群體,也不要忽視一個非常重要的中產階層。這個社會並非是非黑即白的,中間可能存在著大部分的灰色,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收入上更不能單純的以投資理財習慣來區分富人與貧窮者。
其次,確實在一定的理財資料上能夠看出大部分的有錢人,包括中產階層都是喜歡去投資理財產品的,不管是根據風險的劃分上還是投資的型別上,這些都要比收入較低群體更豐富多樣。這也是資本逐利化影響的因素之一,因為手中有大量的剩餘資產之後,會想方設法的抗擊通貨膨脹,以及追求更多的財富滾雪球。
對於收入較少的群體而言,他們首要的因素就是更好的生存下去,那麼對於他們而言最厭惡的自然而然是風險,尤其是投資收益類的風險。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當前的社會階層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中老年人,他們也是非常厭惡風險的,但是這部分人並不屬於收入較低的群體他們一生積攢的財富也是不容小覷的,這部分人同樣喜歡出去,尤其是國債和定期儲蓄。
所以不同年齡群體有不同的投資喜好和他的投資多樣性選擇,不同的收入群體也會有不同的注重因素和等級劃分,沒有必要去根據投資的多樣性和投資的選擇來劃分收入群體是非常無聊的,說破天也不過一個風險因素和保本因素的選擇而已。
-
9 # 豬爸看市
不是說窮人不願意投資理財喜歡儲蓄,而是中國大部分老一輩人都喜歡儲蓄。我身邊有儲蓄的人不全都是窮人,而是我們的父輩一代人。而我們這一代,大多數人都是提前消費負債的很多,更談不上儲蓄了。
為什麼不願意投資理財?
是因為中國很多理財產品最後崩盤的很多,沒有安全感。因此特別是老一輩的人都不願意相信這種理財產品,還不如去存銀行來的安全。不想去冒著風險,存銀行雖然利息少,至少是有保障的。
為什麼喜歡儲蓄?
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大家可以去問身邊的人為什麼喜歡儲蓄,你也可以問問你自己如果有錢會不會儲蓄。按照家庭配置,儲蓄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備用金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
投資理財先要有本金
就算窮人要投資理財產品,也是要從儲蓄開始的。沒有本金就無法開始投資活動,更不能借錢投資。如果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就無法存到錢,沒有存到錢就無法開始投資理財。收入增速如果達不到物價上漲的速度,很多人就會開始負債消費了。
總之
我們國家應該是儲蓄最多的國家了,當然隨著金融產品的豐富,越來越多的產品可以讓你提前消費。我認為,儲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資金。
關注豬爸爸看股市,專注投資者教育,移步專欄,學習更多幹貨。
-
10 #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
由於安全需求、資訊閉塞原因導致更喜歡儲蓄。
這裡我覺得定義為普通人更合適,我們做一個簡要的分析:一、資訊閉塞普通人不但賺錢的方式主要靠勞動力,獲取的單位時間報酬比較少。身邊接觸的新鮮事物不多或者說資訊量不及時,視野範圍有限。
金融理財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轉變出很多理財形式、產品型別。比如銀行存款、大額存單、理財產品、精緻化理財產品。讓普通人都無從下手。所以購買自己熟知的,保本型產品儲蓄產品更有安全感。
二、資金的安全性需求普通人資金較少,但用錢的地方較多,為了應付不時之需安全性第一要務。銀行儲蓄式法律上唯一受保護的保本保息產品,既能全額保證資金,又能獲得一定利息收入。是資金安全為第一要務的最好的選擇之一。
大家可以發現 銀行最愛存錢的很多都是年齡較長退休工人,退休工資較少維持自己生活,本身多年的儲蓄受不了本金損失的風險,更合適安全性第一的儲蓄產品。
三、過往投資經歷可能有些普通人過去買了理財經理推薦的理財產品,最後的投資收益體驗並不好。或者利息沒有保障,或者兌付延期。讓這些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同事小王,剛工作幾年,收入剛覆蓋生活。有了一點餘錢嘗試投資了理財經理推薦的債券基金,但是債券基金風險比較低,但是短期持有也會有一定浮虧。2個月內,淨值浮虧,本身理財沒有經驗的小王,著急贖回造成虧損。後續再也不敢邁出雷池一步。
四、可信賴的資訊源普通人身邊,對於理財產品購買精通的人幾乎很少,因為沒有很多多餘的錢進行分散投資,對各類產品瞭如指掌。
大多數只能聽理財經理的意見,理財經理有時候為了完成業務指標,推薦的產品可能並不是最合適的。
建議:對於普通人任然以儲蓄為主,慢慢用一部分錢嘗試風險非常低投資,比如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等等。
-
11 # 諮詢師天生
因為風險承擔能力差啊。
其實和大家想的不一樣,越是窮人,能拿出來投資的錢越少,則越是對風險的承擔能力很差。
舉個例子,A有4000萬資產,拿出來2500萬投資。B只有150萬資產,拿出來30萬投資。
A無論是資金的絕對數量還是投資佔自己資產的總比例,都比B要高很多,然而這兩者是誰更不能接受風險呢?顯然是B。
因為A即使虧掉了2500萬,他自己的生活水準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B如果虧掉了30萬,對其的生活就有非常巨大的打擊。
因此如果是B理財,肯定會進行風險最低的投資,甚至就是銀行儲蓄,因為這樣最不可能有損失。
所以經濟學有馬太效應,越有錢越容易有錢。
-
12 # 正版叱吒紅人
窮人跟富人得本質區別是窮人想著怎麼省錢,富人想著怎麼賺錢,窮人對於機遇同改變更多的是抱有抗拒的心態,而富人在面對機遇或者改變的時候勇於嘗試,願意瞭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變富有,有人一直窮著的根本原因,就拿我身邊的實際情況舉例說一下吧,由於我得工作就是投資與融資,本身就職的公司就是家大型的財富公司,自己對公司產品還是比較瞭解底細的,有時候跟身邊一些親屬說起來,建議他們不要儲蓄,因為收益太低,沒辦法跑贏通脹,建議他們買點我公司產品,收益能高點,但是收到的迴應更多的是不認可,不相信,覺得財富公司是都是騙子,從內心就抗拒,那種抗拒是根本就不想聽也不想了解。這是骨子裡的,根本就沒辦法改變。反觀一些目標客戶,這些人除了近期沒有投資意向的會禮貌拒絕以外,只要有意向,一定都會耐心,虛心的去了解,然後會要一些資料,他們不拒絕資訊,自己有分辨資訊真偽的能力,這樣的客戶特別容易談,只要介紹好基本情況就行,他們覺得合適自然就會投資。我想,這就是富人跟窮人的根本區別。這個區別在內心,在骨子裡。這就是為什麼窮人儲蓄,富人理財的根本原因。
-
13 # 其天
窮人有一萬塊錢。存著,家裡用,孩子用。都是救命錢,富人有一百萬塊錢,留下三十萬週轉,剩下的投資,錢生錢是最快的賺錢方式,不是嘛,但是窮人哪有難麼多錢去理財,就比如我把,我知道理財賺錢,但是也可能會投資失敗,我就這麼一點錢。沒了就沒了。還得一分分的去掙錢,風險承受能力在這裡,如果都投了,我拿什麼去吃飯,而且不是百分之百的機率。我承擔不起,
-
14 # 龍門山財經
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準確,即使都是窮人,但因為年齡不同,對於投資理財產品和儲蓄的取向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要說不願意投資理財產品而喜歡儲蓄的窮人,可能更多的是指其中的中老年朋友。他們為什麼會持有這種觀點,或者投資取向呢?
首先還是與年齡有關。截止2018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人有2.49億,佔總人口比例17.9%。由於金融知識普及率不高或滯後,以及對傳統存款安全性的認可和口碑,去銀行存款幾乎成了發自內心的原始衝動,甚至是一種情節和信任,況且現在還有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在潛意識中,儲蓄存款比理財產品穩健得多。。儘管理財產品也有低風險類,比如貨幣基金。也有保本型產品且收益較高的,比如國債和智慧存款等。也有定期理財和活期理財,在流動性上二者其實差距不大,但因為不瞭解,也就無法信任。
保本型理財向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過渡,對於理財產品投資者有分流作用。本來在華人骨子裡,未雨綢繆,步步為營的思維就佔了意識形態上風,萬事先求保險,再說收益,特別越是錢少的人,這種避險情緒更加顯得濃厚,處處小心謹慎,對於風險尤其厭惡。而據監管機構要求,保本型理財產品將於2020年底徹底退出市場,向非保本淨值型轉變,這對於保守型投資者來說,將不得不由理財產品轉向儲蓄。偏偏理財市場違約事件又頻發,更加助長了風險厭惡情緒。
也有門檻高低的原因。我們知道,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銀行系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一般為5萬,到資管新規出臺後,才將門檻從5萬將到1萬,但仍然有部分產品門檻仍然是5萬。這些或多或少對於低收入者有阻止作用,無緣理財產品。而儲蓄存款幾乎沒有門檻,隨存隨取很方便,屬於大眾型金融產品。
在當前高房價下,要說窮人肯定年輕人佔比更大,但儘管每月支付車貸房貸以外已經所剩無幾,但在網際網路金融和移動支付異常發達和流行的今天,他們往往也會選擇餘額寶或微信等平臺進行碎片化活期理財,誰還會在意銀行活期存款0.3%的利息。因此,個人認為窮人的年輕人倒是喜歡投資理財產品不喜歡儲蓄,因為存款少而流動性需求大。反倒是老年朋友積蓄更多,又怕風險,所以大多數選擇儲蓄存款方式。
-
15 # 好人有好報177129933
在當今社會理材存在風險,而之所以是窮人,肯定手中沒有多少錢,一旦被騙就血夲無歸,永無翻身之日,與其要擔風險倒不如存在銀行,起碼那點本錢還在。這就是我們窮人的觀點。
-
16 # 你是誰135670648
因為現實太恐怖,理財大多都是騙老百性錢,有的跟明搶差不多,比如債券基金最高收益只有0.1可虧損額最低可高達0.8,按常理應該相等,但現在有哪家是,沒有一家是,不能西方人也不會說東亞病夫了,口是心非.
-
17 # 財經札記
題主,這個問題說的不完全那麼絕對,但是確實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作為銀行的工作人員,經常接待形形色色的客戶,存款的、貸款的;接觸的時間長了,客戶多了,可以很直觀的感觸到這個問題的原因。
窮人,首先題主沒有對這個概念定義,究竟怎樣的資產收入水平才算窮人呢?我姑且理解為工薪族和大多數農民兄弟吧。
這些客戶傾向於銀行定期儲蓄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思想比較保守,對理財知識的瞭解匱乏
定期存款的收益確實比投資理財的收益低,而且低的不少。但是,其最大的特點是安全穩定,這也是人們認可和選擇它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工薪族和農民收入來源單一,每個月三五千塊錢的收入,除去必要的生活開支,一年下來能夠存下兩三萬就已經很不多了。十幾年下來手裡的幾十萬積蓄是省吃儉用積攢的,得來不易才知道珍惜。所以,相對他們而言,保護好這筆財富,不讓財富受到損失才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如果在資產增值的過程中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他們甘願放棄。
二、投資渠道窄,短期內沒有資金使用需求
“窮人”不做生意,一生中最大的資金花費大概就是為子女教育、買房、結婚了。這些都是在短期內可預見的花費,所以一般情況下,三五年內是不會有資金的使用需求。現在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4.2%已經接近普通理財的收益了,相比之下利息收入差別不大,所以存定期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什麼不妥。
前幾年利率沒有下調之前,五年定期的存款利率可以達到5.2%,還高於大部分理財產品的利率,所以存定期安全、收益有保證何樂而不為呢?
三、資金和技術的要求
大部分人定期存款資金是比較分散的,這幾個月攢夠一兩萬就會選擇存個存單,單筆的大額資金是比較少見的。理財產品門檻相對較高,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50000起存,近一年多才出現1萬起存的理財,但是額度有限,經常是發售半天時間就在手機銀行端和網銀端售罄。
至於其他的類似於各種“寶寶”,P2P,基金理財等更加新潮的產品,不論是在操作上還是在風險承受上都是很難被接受的。
-
18 # 使用者69802029
窮人的錢來之不易,比富人的錢更珍貴,所以也就更怕失去!高房價對窮人來說就是徹頭徹尾剝削敲詐!損人利己者豬狗不如!
-
19 # 不執著財經
當前,所謂窮人可分成二個年齡層:一類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更希望把錢存銀行定期。截止2018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人有2.49億,佔總人口比例17.9%。由於金融知識普及率滯後,以及銀行存款保險條例對50萬元以下儲戶的保護,所以他們寧願少收點利息,也更關注手中資金的安全。
綜合來看,應該是中國中老年人群體更愛儲蓄,不愛買理財產品,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一些人理財並不是為了獲得高收益,而主要是把每個月的錢積存起來,將來可以買房(付首付款)、看病、子女出國留學等。總之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的。現在購買理財產品都已打破剛兌,對於這類消費者來說,利息少些,但風險也就沒有了。
再者,對於窮人來說,總共手裡錢就不多,真的輸不起。富人投資理財產品,可以把財產分成好幾份,就算有一份投資賠了錢,其他幾個份的高收益率,可以彌補回損失。而窮人這點錢投下去,萬一理財產品無法按時兌付本息,那損失就慘重了。總之`,窮人輸不起,而富人可以承受得起投資失敗的打擊,生活也不會受影響。所以,窮人為了資金的絕對安全,就不願意去投資理財產品。
最後,現在理財市場也很不規範,需要創造更良好的秩序。一會兒有銀行工作人員出售非銀理財產品,或者竄通外面不法份子,搞出飛單業務。另一會兒P2P理財產品頻發暴雷事故。很多之前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恍然大悟,高收益對應高風險。把錢存銀行最多是財產的縮水,更何況未來物價上漲導致財富縮水趨勢也不會太明顯,但是如果購買理財產品很可能是血本無歸。
現在跑到銀行裡面存錢的通常是中老年人,還有一批所謂的窮人,根本存不下錢來,乾脆就不存錢了。中老年人之所以存錢,主要是應付不時之需,或者要購置重要財產,所以只要資金安全就可以了。同樣,對於收入來源不多的窮人來說,一次理財投資就可能就把畢生積蓄都輸光了,窮人輸不起,所以也不願意投資相對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更何況,現在投資理財市場的環境正在逐步改善中,保本型理財產品將於2020年底徹底退出市場,向非保本保息轉變。
-
20 # 十五歲學霸
窮人風險承受能力太低,所以不適合投資,而且現在法律對投資者保護力度遠遠不夠,理財產品陷阱太多,一旦踩雷血本無歸傾家蕩產,虧了還無處申冤。
回覆列表
什麼是窮人,只有懶人,沒有窮人,如果要這麼說,我們都是窮人,買了房子要還房貸,買了車子要還車貸,小孩上學要還助學貸款,你問的這個問題傷了我們的心了 ,好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