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犀呀咿呀

    孩子受沒受欺負,你是怎麼判斷的?是孩子自己說的嗎?他被人打了?還是在幼兒園心情不好?

    家長不要放大孩子的壞情緒,不要引導孩子產生“被欺負”的心理!

    當然,如果孩子真的是被欺負了,那麼我們可以客觀的跟老師反應一下情況,多聽聽不同的人的描述,有可能是個誤會,如果確定被欺負,也要先交給老師處理,父母千萬不要著急去找對方孩子的父母,不要把孩子之間的小矛盾升級!

  • 2 # 馬迎旭

    大部分的時候,小孩之間的矛盾就是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很簡單的矛盾,但如果一旦有成人參與進來,矛盾會立刻升級,甚至會演變成兩個家庭之間的廝打……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孩子在幼兒園、學校被欺負這件事兒?本期節目將為您解答!

  • 3 # 凌兒媽媽

    小孩子的矛盾有時候不是大人想的那麼複雜,不要上升到被欺負的地步,多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對方成為好朋友,那這也是鍛鍊孩子社交的一個方式。如果孩子確實處理不了,並多次被欺負,且臉上或手上有抓傷什麼的,請私下找老師溝通一下,先由老師去處理,相信老師也會找對方家長去溝通的。畢竟孩子在幼兒園裡,老師還是會負責任的,先由老師去處理比較合適。

  • 4 # 小頭媽媽和大頭兒子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了,家長肯定心疼氣憤!但是我們還是得讓自己平靜下來。從以下三個方面還原實際情況。

    1)心平氣和的跟自家孩子談談,平時某某孩子是否老欺負人,當時的情況。是不是不小心,還是某某孩子一上來就搶玩具打人。

    2)跟孩子要好的同學和他們的家長打聽打聽,某某同學是不是經常欺負別的孩子,當時有沒有同學看到你家孩子被欺負。

    3)跟老師瞭解情況。某某孩子的情況,自家孩子的情況,當時的情況。

    綜合以上資訊,客觀還原實際情況。情況屬實,跟老師溝通,要求某某孩子跟自家孩子道歉,也可以跟某某孩子家長拉拉家常。如果是明事理的家長,一般會表示歉意,第二天帶著孩子道歉。當然也有奇葩的家長,為自家孩子從不吃虧的個性沾沾自喜。遇上這種,直接讓老師處理就好。同時,讓自家孩子遠離某某孩子。

  • 5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還是先了解下情況再說比較好。而且孩子嘴裡的欺負也不一定是真的歐欺負了,也許就是別的孩子撞他一下,或者踩一下他的腳丫,這也許都不是故意的,所以家長要淡定一些。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教會我們的孩子怎麼保護自己比較好。建議看看《不許欺負我》的繪本。可以告訴老師,或者快速跑掉,不讓別的孩子欺負到自己等等。

  • 6 # 源源和皮皮媽咪

    幼兒園這麼多小朋友玩耍,有點摩擦是在所難免的,被欺負也很正常。你應該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怎麼被欺負的,如果只是孩子之間的小矛盾,孩子情緒也正常,我覺得可以不必太較真,孩子總是這會打打鬧鬧,過會又玩到一塊了。同時你可以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如果孩子總是被欺負,而且出現牴觸情緒,你可以先找老師瞭解情況,老師更清楚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可以讓老師減少你家孩子跟那個總是欺負人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機會。如果這樣還是不行再考慮找對方家長。

  • 7 # 應舍

    鼓勵孩子結交更多朋友

      要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這樣既造就了孩子開朗的性格,無形中也讓孩子學會了勇敢面對挑戰和挫折。

      不要讓孩子間的摩擦演變成家長之間的衝突

      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怒火,體諒其他孩子的年幼無知,

    和老師,對方父母商討合理的解決方案。吵架可能會讓孩子有樣學樣,從而造成反面教育。

      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引導孩子多參與社會性活動,

    多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任何時候都堅信“我不比別人差!”

      建議孩子多和團體在一起。

      告訴孩子活動的時候,儘量和團體在一起。侵犯者很少願意向團體中的一個人挑釁。

      家長鬚知,孩子被欺負,也可能是人際交往中的經歷。畢竟孩子成人後,這些問題更需要他們依靠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

  • 8 # 豆小米媽媽說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事情發生在幼兒園,首先得找老師。讓老師來處理這件事情,一般沒有多大事情的,老師自行處理給家長滿意答覆,有的對方家長明事理的也會替孩子道歉。幼兒園小朋友們玩嘛,肯定會磕磕碰碰的,難免遇到吵架打架的。老師在班上負責照顧這些小朋友,事情出了先問問老師。有時小朋友多,老師每天注意。壓根不知道,小孩回家給家長說了,或者小孩不敢給老師說,只好給家長說了,家長第一時間聯絡老師說明情況,希望得到處理。也不要直接指責老師的不是,老師什麼都不知道,還委曲被你說,你還希望老師給你公平處理事情。

    我家孩子剛上幼兒園那會,沒幾天,孩子看另一個小朋友衣服上的小花很漂亮,小手去指了下,被那個小朋友拉住手,把手指頭咬了。孩子哭了,老師來處理這件事。給我家小孩說對不起,讓那個小朋友不能這樣子。我們認為可能那個小朋友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以為我家孩子用手指戳她,所以人家就咬她了。去接孩子回家時,老師給我們道歉,說發生的事情,孩子之間希望我們理解之類的。對方家長也接孩子老師也給說了,剛好碰到了,人家家長也沒說啥。我們也就沒說什麼。後來聊天和朋友說幼兒園的事情,朋友說遇上我們這樣的家長就好了,不追究。我說有什麼好追究的,她說她兒子幼兒園被人家家長罵的事情。

    我朋友孩子上幼兒園,她兒子從小就比較調皮,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搶皮球,本來說玩呢,結果手指甲長了,抓傷了另一個小朋友的額頭。男孩子都比較皮實,沒有說什麼繼續玩,老師也不知道。放學接的時候。受傷男孩奶奶看到孩子頭上傷了,就質問老師。老師不知道說明天問問,那家長就不折不撓的,這老師怎麼當的,孩子受傷了都不知道。各種難聽的都罵。幼兒園老師都比較年輕,被罵的眼淚都出來了。孩子奶奶罵罵咧咧的帶著自己孫子回去了。第二天去幼兒園門口堵我朋友,朋友說到門口,老太太上來就罵,你怎麼管教你家孩子的,我孫子頭上的傷。你看看,朋友看到有細痕,就連忙道歉,人家奶奶還說有什麼樣家長就有什麼樣孩子,打人了都不管不問的,要不是她發現了,自己孫子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受傷了,老師不知道,打人孩子家長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學校,什麼家長。受傷男孩看著奶奶再罵,不停拉奶媽說,我們是朋友,沒有關係的。奶奶說你個慫包,自己被打了還替人家說話,怕什麼,幼兒園那麼多小朋友還怕沒人和你玩。幼兒園老師也出來給這位奶奶道歉了,朋友也道歉了。孩子奶奶總算完事了,還說老師不負責任。朋友說他以後就給孩子說,你看到了吧,和那個小朋友保持距離,要不然你媽又得捱罵。她兒子說知道了。一學期下來,兒子班上好多小朋友不和那個小孩玩了,並且班裡的一個老師也換新了,也是那個孩子家長罵的,學校換了新老師。

    因此,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瞭解真相。先去問問老師,問問孩子,事情真相是什麼,不能只看表面。當然有必要可以去找對方家長協商。

  • 9 # 甲乙丙丁掌櫃

    我們家孩子目前還沒到上學的年齡,不過明年這個時候就可以上幼兒園了。但我知道上了幼兒園肯定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畢竟幼兒園孩子多,磕磕碰碰在所難免,老師也顧不過來。如果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了,我會先向孩子瞭解一下大概情況,然後跟他們老師溝通,讓老師找對方家長說明情況,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孩子之間是最單純的,也許隔天就和好了。所以只要問題不大,都可以好好溝通。

  • 10 # 澆灌心靈的花園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在一起玩免不了磕磕碰碰。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灌輸受欺負的觀念。孩子之間很單純的,喜歡就在一起玩,有的孩子可能淘氣些,只要不是故意的,沒有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我覺的沒必要小題大作,可以找老師瞭解情況,提醒對方家長教育孩子下次注意。鼓勵孩子多交朋友,鍛鍊孩子的交往能力。

  • 11 # 媽媽問道

    孩子年齡小,在幼兒園裡打鬧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免不了磕磕碰碰。小孩子都很單純,喜歡就會在一起玩,偶爾也會沒輕沒重。

    作為成年人,憑自己的聽到的隻言片語,就認為孩子受欺負了,需要找人評評理,這種想法要小心。先找孩子溝通他/她自己的感受比較重要,如果孩子也沒覺得受到太大委屈或者憤怒,家長其實沒必要接入小孩子的矛盾中。孩子也需要在這種過程中學習如何解決人際矛盾,家長越俎代庖從長遠看,作用是負面的。

    有的孩子可能淘氣些,只要不是故意的,沒有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沒必要小題大作。如果孩子表述不清楚,可以找老師瞭解情況。如果確認是對方孩子行為不當,由於問題發生在園所,最好也透過園所解決。可以和老師溝通,讓老師提醒對方家長注意教育自己的孩子。

    最後,鼓勵孩子多交朋友,鍛鍊孩子的交往能力。

  • 12 # 海綿媽媽育兒

    沒進幼兒園之前,孩子都是家裡的掌中寶,自從進了幼兒園,經常就會有各種小刮蹭,家長肯定會不高興,會以為自己的孩子經常受欺負,家長有了情緒,就會想著去幼兒園理論,但是,我們採取行動之前,應該要這樣做:

    在平靜的狀態下,站在中立的角度,不要帶著先入為主的情緒,認為就是自家的孩子受了欺負,問問孩子到底情況怎樣。也許剛上小班的孩子還不能如實還原一個真實的情況,那家長就要耐心聽孩子講完整個過程。

    再聯絡老師瞭解情況。幼兒園老師一般都比較瞭解班裡每個孩子的情況,聽聽老師怎麼說發生的事情。結合孩子說的過程,心平氣和的將事情原委弄清楚。

    如果自家孩子沒有受到大的傷害,那麼請老師在學校多加留意孩子的情況,讓孩子不要再受委屈;如果自家孩子受到了比較大的傷害,也可以先跟老師溝通,然後打電話或者面對面與對方家長溝通說明情況。但是記住:千萬不要與老師和家長起衝突,有時候孩子之間只是無意的打鬧,並不是故意要欺負其他小朋友。

    孩子總要在幼兒園這個小集體接受鍛鍊才能長大,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慢慢引導孩子。

  • 13 # 兜媽有話說

    遇到“受欺負”的情況,首先要找老師瞭解事情原委,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就要找家長溝通,如果是自家孩子的錯,應該主動向對方家長表明歉意,在對孩子批評教育後,最好讓孩子能夠主動向對方道歉認錯,加深印象;如果是對方孩子的錯,應該與對方家長溝通協商,爭取到對方家長、孩子的誠意道歉,有助於孩子公平、公正、規則意識的培養。

    上述都是屬於“亡羊補牢”的措施,其實在孩子上幼兒園後,家長應該主動跟孩子講解如何避免矛盾、如何化解矛盾的方法和途徑,讓孩子從小學會解決人際關係問題,也是為孩子將來步入社會奠定一個重要的心理基礎。

  • 14 # 億童學園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你的處理方式真的正確嗎?

    案 例

    這天,媽媽滿心歡喜地趕到幼兒園接點點放學,突然她發現點點的胳膊上有一塊青色的牙齒印,媽媽心疼極了,大聲質問:“怎麼回事?誰咬的?”她一邊說,一邊用眼睛凌厲地掃視教室裡的孩子們,似乎每個小朋友都有嫌疑。

    “誰這麼野蠻?告訴我,一定要好好地處罰他!”本來還開心玩耍的點點嚇得不敢說話,大哭起來。媽媽更加不依不饒,她不顧老師的勸阻,怒氣衝衝地拉著孩子跑去了園長的辦公室,一路上還不忘教育孩子:“哭啥?你就是太膽小了,下次打回去!”

    孩子被打,真的是被欺負了嗎?

    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充斥著合作與競爭,也難免會遇到小矛盾和小衝突。有時候,我們習慣用成人世界的規則,去判斷孩子之間的矛盾和戰爭。

    其實,礙於幼兒語言發展的滯後性,“挑逗”式的打架是幼兒園孩子之間常見的一種社交行為。一位幼兒園老師就曾說過,孩子們的爭鬥通常有以下幾種:

    ● 有時當孩子看到自己的物品或遊戲場地被“侵犯”時,會出於本能地動手爭奪;

    ● 有時可能是因為小小的誤會,孩子不懂如何表達情緒,也容易發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現象;

    ● 有時甚至不是為了攻擊對方,而是為了表示友好,只是因為不知輕重,看上去像打架;

    ……

    各位爸爸媽媽,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打打鬧鬧、磕磕碰碰的體驗中,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學會了堅持和捨棄,學會了責任和擔當。在這些矛盾的產生和解決中,孩子也獲得了自我成長的力量。

    面對孩子世界的衝突和摩擦,我們大可不必太過擔心,不妨試試以下這些小建議,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家長請不要這樣做!

    不當之一:以粗暴方式介入孩子的糾紛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被打後,恨不得馬上去“報仇”,然而,孩子間的“戰火”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可能上一秒兩個孩子還在痛哭流涕,下一秒兩人又和好如初。不論孩子是透過什麼方式解決爭端,重要的是他們在“戰爭”中學會了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與人交往的技巧。

    因此,成人不要急於參與孩子間的“小衝突”,更不要把孩子間的摩擦蔓延到大人之間,釀成大人的爭端。我們唯有適時放手,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不當之二:教孩子以牙還牙

    “他打你,你就狠狠地揍他!”看到孩子與別人發生肢體衝突時,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吃虧,會鼓勵孩子還擊。但是,教孩子以牙還牙,在無形之中會給孩子一種暗示:原來我被人欺負了,我是弱者。

    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強大的心理壓力,還可能讓他們認為“打人”是一種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成為具有攻擊性的孩子。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沒有打回去並不是因為懦弱或者因為害怕,而是為了尋求更好的辦法解決問題。

    不當之三:直接找園長“問責”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被“欺負”了,不與班裡的老師溝通了解事情經過,而是氣急敗壞地直接找園長投訴,讓園長出面解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容易讓家長和老師之間產生隔閡,激化矛盾;另一方面,家長對老師的負面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造成孩子不信任老師,對老師是否關愛自己產生懷疑,失去安全感,進而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

    家長不妨這樣做!

    1.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時,他可能因為害怕或無能為力而傷心難過,此時,如果家長抱怨孩子:“你真沒用!”“你比他高那麼多,你還怕他?”“你就不知道厲害點?”……這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還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孩子也是有情緒的,如果他因為和小夥伴鬧了矛盾而傷心委屈,那麼,比起生氣憤怒、為他抱不平,你的一個大大的擁抱、幾句暖心的安慰,更能緩解孩子心靈的傷痛。

    2.瞭解故事的不同版本

    發生在幼兒園的“暴力事件”,老師是最好的目擊者,家長除了聆聽孩子的故事版本外,不妨心平氣和地聽聽老師們的意見。這樣既能幫助你瞭解事情真相,也能讓你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學會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如果瞭解到“肇事者”和“受害者”已經恢復友誼,家長就不必重翻舊帳;如果孩子遭到攻擊後表現消極,不願意再跟其他孩子交往,甚至屈服於“肇事者”,以至於頻繁被重複攻擊,總是掛著傷回家,這時你就應該出面與老師或對方父母溝通處理了。

    3.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遇到孩子被打,你可能比孩子還委屈,但你還是得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這也是給他提供更多探索和學習人際關係的機會。我們充當孩子的“秩序警察”,的確可以很快調停他們的矛盾,但是“警察”不在場時,還是會發生混亂。

    因此,我們不妨教孩子以下幾點小技巧,引導孩子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尋找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

    故事回放,分析原因

    讓孩子說出心裡的感受,同時幫孩子分析對方的行為。如果對方是無意的,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寬容和諒解;如果對方總是故意挑釁,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或者找身邊的人幫忙。

    教他申訴,告訴老師

    如果確定對方是有意的攻擊,家長應該教孩子以後再發生類似事件時,可以先大聲喊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對的!”如果對方繼續追打或者場面不可控,要立即尋找身邊成年人的保護。

    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回家後,父母可以設定一些適合與孩子玩耍的遊戲,並在遊戲中訓練孩子敏捷地躲開別人的“攻擊”,學會自我保護。比如:如果對方打或者抓住自己,可以把對方的手從自己的身上拿開,並迅速離開,確保不會有進一步的傷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明朝開國功臣,為何湯和躲過了朱元璋的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