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宜品農家

    現代農民是應該樹立品牌,發揚團隊精神,才能做大做強,提高產品競爭力,獲得豐厚的回報,提高收益。現代消費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從起初的吃飽逐步轉變為吃好,吃得美味,吃得健康。其中就對我們農業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先進的種植技術,精細化的日常管理,系統化的生產銷售!有這些好的基礎就要樹立品牌,好的品牌就是企業身份的象徵,而好的品牌依託強大的團隊支撐,技術科研工作人員,田間優質管理員,銷售精英。這樣農產品企業才能經久不衰,持續繁榮。

  • 2 # 蔚然之風

    我覺得很對,小農思想已經不適合市場發展,樹立品牌意識,發展優質農產品,才會在市場上生存下去。

    近幾年隨著需求的轉變,意思的提高,農業正朝著標準化,高效化,規模化發展,產銷對接慢慢被消費者認可,“菜貴傷民,菜賤傷農”有一定程度改善,從發展來講,我們要摒棄小農思想,樹立品牌意識,團隊合作,才能滿足市場需要,實現供求平衡。

    這就需要我們有組織的去引導,去最佳化生產,要有大局意識,從而保證產銷平衡。

    2、有利於維護既有品牌,發展新品牌

    品牌的形成不容易,要珍惜,更要時刻維護品牌形象,一些地區特色都有不錯的市場需求,可不乏一些種植戶打了品牌的擦邊球,偷樑換柱了區域標識,造成品牌效益逐年下滑,甚至是消失。

    唯有從思想上去重視品牌建立,從生產上提高質量,才能維繫老品牌,拓展新品牌。

    3、有利於市場競爭,提高效益

    從市場反饋來看,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集體效益對市場的影響,每當區域生產形成一定的規模,都會形成一定的市場營銷,甚至影響行業發展,成為行業的流轉中心。幾乎任何農產品都有特色區域,這是一種良性迴圈。

    這樣的良性迴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場競爭力,提高生產效益,帶動配套服務業發展,提高總和效益。

    4、有利於適應時代發展,打通線上線下

    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幾年自媒體、物流業的崛起,農業迎來了發展新高潮,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倒逼我們要做好品質,才能長效發展。

    如今銷售的靈活性,已經打破了傳統模式的瓶頸,我們需要團隊需要品牌,才能更好的發展。

    5、有利於完善市場流通,保障食品安全

    散養式的市場流通已不適合市場發展,隨著意思的提高,品牌的形成,有利於規範市場秩序,優勝劣汰,完善市場機制。

    之前農業生產注重產量輕質量,容易造成農藥使用不規範,形成食品安全隱患。品牌的建立,或團隊組織的管理約束,會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農業品牌不會一蹴而就,人有我精才是生存之道,需要團隊的合作,注重培養回頭客,達到長期合作,相信這樣的農業會慢慢壯大,主導發展趨勢。

  • 3 # 冀南小冰

    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小富即安;盲從 隨大溜;做事不精確,沒有精確的意識;沒有組織,沒有紀律。這些都是小農意識。

    品牌意識。農民根本就沒有品牌意識,買東西不認品牌,就認便宜。也沒有人培育自己的自主品牌,更沒有人愛護已有的品牌,更沒有人爭取創造知名品牌的覺悟!

    大部分農民受傳統思想影響,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賺了錢是自己的 賠了也是自己的。熱衷於單打獨鬥,沒有合作,互相之間沒有利益的責任的共存,這樣創業的路上抵抗風險的能力大打折扣。風調雨順時養尊處優,等出現了自然災害個突發事件,那是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透過以上幾點現在處境下的廣發農民朋友,確實應該摒棄這些個壞思想,要朝著大農方向發展。話說回來要想農村的農民徹底的擺脫這些壞毛病,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還需要國家對這方面的重視,從學校,從根本,從教育方面加大力度。這些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這也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 4 # 胖城老周

    什麼是小農意識?小農意識的根源就在"小"上,俗話說:舞臺有多大,夢想就會有多遠。沒有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單靠一家一戶的一面三分地,是很難產生品牌效應的。因此,樹立農業品牌必須走土地規模化經營之路,做大數量,做優品質,打造有一定市場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

    現代農業更需要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摒棄惡性競爭的思維,避免出現什麼掙錢,大家都一窩蜂跟進生產什麼,造成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樹立品牌意識,發揚團隊精神,可以透過資訊化管理和大資料分析,依靠不同產品的分工協作生產,有效掌控農產品生產規模,將農產品產量控制在市場需求的一定合理範圍內,防止出現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

    現在農村的土地流轉政策為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創造了條件,出現了一些包地大戶。包地大戶之間的聯絡還是比較鬆散的,政府應給予更高層次的扶持,鼓勵包地大戶樹品牌,靠品牌打市場,靠協作穩市場。

  • 5 # 快樂農民頭

    樹立品牌意識,發揚團隊精神。這個是很正確的選擇!農村其實早就有這樣的團體了!那就是農村合作社。如果村裡種養殖面積比較大產品是農特產品可能還好操作一點因為本來就有品牌了,但碰到一些地區沒優質農特產品各自種各自的就很難聚合一起了,優質農產品報團取暖會碰到很多問題!首先就是資金上面,一個品牌從設立到推廣到運營不是一個簡單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不斷投入資金,

    如果合作社能招商引資跟有經濟條件好的公司合作還是有一點希望的,如果光靠農民本身發展將會比較困難!很多時候農民給外面一些公司騙的團團轉,品牌沒打出來血汗錢給他們榨乾了!銷量和效益見不著,所以很多人不喜歡報團取暖因為他認為花的錢不是自己監管而且作用不太大!這都是農產品升級淘汰的一個過程,大趨勢肯定是團隊運作,大規模種植,發展深加工才有所作為!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 6 # 依稀煙雨任平生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中國社會的變化,日新月異!尤其是農村社會變化很大,過去的農村,各方面都比較落後,經濟發展遲緩,農業手段傳統,在加上老一代農村人思想保守,墨守陳規,都是單門單戶自己幹農業,生產效率低下,不懂市場需求,被動生產!導致農村經濟發展不起來,沒有實質性變化!當前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最新政策指向,扶持力度,國家將持續性加大農村專案的各項資金投入與支援,所以當前農村市場進入時機比較良好,有志青年,回到農村,大有作為!以後的農村專案,農村事業,必須高度專業化,品牌化,精細化,建立農村專業合作化,以分紅方式吸引農民加入,定位尋找市場需求,做大做強,形成區域專業農業產品集散地!以地面為基礎,電商為起點,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最後祝願我們的農村朋友們,2020大家都賺錢

  • 7 # 一句話文章

    當每家每戶都有品牌的話,品牌就不值錢了。東西還是那個東西,即使加上品牌標籤,也沒有任何實質改變。

    現在消費者是傻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挑剔的消費者不是那麼好糊弄的。生產者最好把精力放在做好產品內容上,少弄些花裡胡哨的玩意。

    中國農業最大的競爭對手來自國外。中國分散經營的特點,導致農產品生產成本高。實行規模化經營又面臨許多制度瓶頸,有薄利多銷渠道行不通。

    農業走工業化道路和產業化道理雖然很艱難,但是大勢所趨,只是目前大多數農村還不具備實施產業化的條件。

    美國等西方國家,沒有農民這個概念,他們叫農業工人。農村的土地也不是集體所有,是私人所有。這就限制了農村土地的開發。國家要保護耕地,就會極力阻止把土地轉業其它非耕種用途。集體所有的性質,也讓土地的性質轉變,協商難度更大成本更高。

    打造品牌無非是讓產品價格很好高也更好銷。比如大豆,聰美國進口的大豆粒大飽滿出油率又高,並且價格還便宜,那麼誰還會用東北的大豆。

    當然也可以找明星或大眾人物代言,但這筆廣告費哪個農業企業和農民能承擔的起?

    另外,農村勞動力還是比較充足的廉價的,一家就這麼幾畝地,特別是中原地區人均畝數更少。人家自己的地一年幹不了幾天活,很輕鬆搞定了,租金那麼低,憑什麼給別人集體種植呢?

  • 8 # 新農志

    話雖如此,但所謂的“小農意識”我並不認同,樹立品牌我承認,但所謂的團隊精神我卻不是很認可。倒不是說團隊精神是錯的, 只是不符合當下的農村環境,刻意要求別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無異於道德綁架。

    小農意識

    雖然小農意識的農村人沒有什麼大局觀,對促進整個農業領域發展的觀念、行為一直持抵抗、不配合的態度,但我不認為這是錯的,涉及切身利益必然寸土不讓。我本人是個愛國敬業的人,但這並不代表我就認可某些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言論。

    很多農民習慣了這種思維,認為這是正常的、合理的,有局外人認為這種思想觀念很危險,將其稱之為“小農意識”,但不知道各位是否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型別的農民為什麼會產生小農意識?那與之對應的詞語和思維又是什麼?說的直白些,不還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麼?還不是讓處於最底層的農民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完成所謂的“奉獻”。

    樹立品牌意識,發揚團隊精神

    從“可持續發展戰略”上講,農民樹立品牌意識是一件好事,只有真正的有了這種意識,農民才能從“生產最初級的農副產品”的思維模式、種植方式中掙脫出來,從而懂得如何商業變現,透過樹立品牌對自己生產的產品進行賦能、賦值,增加產品的品牌溢價。

    這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都是好事,大多數思想開明的農民是不會拒絕這種好事的,但在現實中大多數好事在執行的過程中卻變成了壞事。

    而所謂的團隊精神,只是強調農民要奉獻,卻從來不強調農民要有收益,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農民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成全集體,那麼又有幾個農民會心甘情願的奉獻?

    奉獻就是有團隊精神,不奉獻就是小農意識

    我倒不是說小農意識是對的,事實證明,小農意識的確是影響了農民的發展,但如果過度的要求農民奉獻,而農民不想奉獻,那就不能說農民是小農意識,只能說他們是在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甚至可以上升到用生命去捍衛的地步,那就不是簡單的“小農意識”問題了。

    實際情況不允許,一切都白搭

    就拿前段時間國家再次延長耕地承保年限來說,這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是個好訊息。從耕地規模、數量上來分析,耕地過於分散,且都是分配到個體上,這對於規模種植、科學種植、標準種植、資料種植,的確是個大門檻。而這種現有的實際情況必然會影響後續的品牌建立,也不利於改變農民的思想覺悟。

    但這是相對的,如果在要求農民有團隊精神的前提是給予農民足夠的補償或收益,我想大多數農民都會同意,但怕的就是要求農民無償奉獻,卻不想給予農民應得的利潤,那這不是道德綁架是什麼?(我說這些只是個人觀點,不涉及政策,看懂的自然能看懂,看不懂的,看了也白看)

  • 9 # 暮然一笑終成夢

    歸根結底,是小農意識在作怪。單獨農民或是中小型農業合作社等運營行為主體栽種量並不大,通常考慮到品牌文化建設偏少,雖將會碰到市場銷售難,但以為即然2019年能熬過來,2020年仍然也可以以往,還講哪些知名品牌?不管不顧品質、不記長久的心理狀態總有滋長的土壤層。與之產生迥然不同的是,一些經營規模很大的農牧業骨幹企業、農業合作社,為市場需求所逼,為長久發展趨勢而計,十分重視品牌文化建設。

    能夠 說,只能提高農牧業運營行為主體的等級,才可以儘快推動品牌農業基本建設。實際上,伴隨著農業合作社、農業合作社等新的運營行為主體的出現,小農意識的“銷售市場”愈來愈小,品牌效應愈來愈強。殊不知,就現階段而言,農牧業骨幹企業、休閒觀光農業終究還少,農業合作社經營規模終究還並不大,阻攔發展趨勢的小農意識通常還會埋伏在一些農牧業經營人心裡,碰到機遇就會冒出,既危害顧客權益,又危害品牌農業基本建設。

    人們不太可能一下子將全部農牧業運營體都發展壯大,要推動品牌農業基本建設,也要探尋斷路。山東德州的工作經驗也許能出示一些效仿。如出一轍,據報道,河南省扶溝縣根據為蔬菜水果生產地和重中之重蔬菜水果製造村建立檔案資料、推行無公害蔬菜製造義務追朔規章制度等方式,打造出地區農牧業知名品牌,在這個基礎上,正確引導一批農業產業骨幹企業基本建設蔬菜水果產業園區,由一家一戶分散化栽種向產業化、基地化、產業發展變化。扶溝縣農牧業經營人的品牌效應大大地提高,現階段已申請註冊36個蔬菜水果商標logo。

    在發展趨勢中加強管控,是以外界使力,推動農牧業經營人高度重視品質,提高品牌效應。煅造農牧業骨幹企業、農業合作社、休閒觀光農業等新式農牧業運營行為主體,是培養品牌農業的內生動力。二者緊密聯絡,久久為功,才可以擺脫小農意識,叫響品牌農業,推動農業供給側功能性改革創新,讓顧客享有到越來越多高品質農業產品。

  • 10 # 知曉三農

    社會在發展,經濟在發展,時代在改變,若仍然用以前的小農經濟思想進行農業經營管理的話,必將永遠處在以前落後的狀態,也可以說,農業生產就沒有一點進步,那麼如何摒棄小農思想,發展大的產業呢?

    中國是農業大國,很多農民都在廣袤的土地上進行農業耕作生產,他們再沒有其他的工作,農業生產就是他們唯一的工作,但是,像這類農民,他們在農業生產中也沒有獲得很大的利益,就如前面所說的具有小農意識的農民,只是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若要讓生活提高檔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速度是相對比較緩慢的。因此,要想在農業上有大的收益,還是要培養品牌意識,打造農業品牌,然後,在網上可以推銷自己的特色農產品,買上好價錢,其收益應該是不錯的。

    同時,要搞好當下的農業,應該發展集約化生產模式,無論是種花還是種菜,無論是種小麥還是種洋芋,都應該形成一定的規模,形成規模以後,我們的農產品也會具有一定的噸位,收購商才會願意前往目的地進行收購。這樣才會形成良好迴圈。

  • 11 # 吾小唄

    非常贊同此說法。農民不再是簡簡單單種地,開始朝著新型職業化發展。如今,市場風雲變幻,農產品競爭激烈。亟待走出以前的思維,抓住鄉村振興的大環境。農民多數時候處於尷尬的地位,希望有更多的鄉村帶頭人,發掘當地特色,形成核心競爭力。追求美好生活,是我們共同的願望,鄉村也可以很好,需要透過奮鬥。不得不說,普通人,單靠個人,很難實現小康生活,只有抱團取暖,形成鄉村產業,讓第一二三產業更好地融合,為美好生活奠定基礎。走出鄉村特色,農民也會是令人羨慕的職業。

  • 12 # 海南休閒釣手永恆

    這是報團取暖,但是也將面臨很多新的問題,比如分配利潤管理等等,人一多想法就多事就多,有利有弊,還是會有人選擇單幹。

  • 13 # 謝漢親的創業故事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品牌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甚至關係到商家的生存。在品牌的經營上,一個成功的品牌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普通的商品和品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功的品牌擁有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知名度,消費者在消費時能夠在第一時間回憶起品牌。

    譬如:一提到牛奶,消費者第一時間會想到蒙牛,伊利;提到礦泉水,你會第一時間想到農夫山泉,哇哈哈,康師傅;相機你會第一時間想到佳能,索尼。等等

    雖然農產品非標品,然而消費者仍然會透過自己的關注,相信,根據自己對某一產品所獲得的資訊,透過自己的喜好判斷來決定購買。譬如堅果類裡面,第一時間會想到三隻松鼠。

    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是品牌。它在顧客的心智裡左右著顧客的選擇。

    品牌可以在消費者那裡完成心智預售。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去理髮的時候也會選擇一個常去的理髮店,並且不會輕易做出改變。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取得了消費者,取得了顧客信任,完成了心智預售,跟其他人在技術服務方面有一定差異。得到了消費者的信任跟認可,消費者一般不願再去試錯。

    品牌是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也是企業競爭的有力依託。所以:樹立品牌意識發揚團隊精神是對的。一個品牌的打造,也亟待一個好的團隊,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惜,去用心經營。

  • 14 # 三農洞察

    做出品牌確實相當重要,眾人拾柴火焰高,發揚團隊精神對於打造農業品牌有非常多的好處。

    果樹統一管理、統一品質更容易打造品牌,打造出品牌才有辨識度,對於搶佔市場有很大幫助!

  • 15 # 鳳凰嶺老叟

    不但對,而且是個大趨勢,如果不這樣做,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就陷入了泥潭……

    但,要想做好品牌,從組織結構上講,應相對統一,如家庭農場式,企業式。如果一個牽頭,多家種植收穫包裝…………小農意識的人,一旦鑽空投機,砸了牌子,前功後棄,不會長命百歲……。

    淺識供參。

  • 16 # 使用者農民阿玉

    當下我個人認為,我們農民朋友吧自己種植的無公害的蔬菜,水果,糧食,等產品,豎立自己的品牌為了讓大家吃上放心菜,放心糧,做出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一個民族的嗎?為什麼信仰不同的兩個群體會同時居住在印度半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