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Takaqia刃洋

    在二戰中驅逐艦有個重要的職能就是反潛。二戰中潛艇雖然下潛深度都不深,很容易被打擊 ,但二戰潛艇的排水量普遍小,再加上驅逐艦打擊下潛了的潛艇唯一有效手段就是投擲沒有制導的深水炸彈。二戰簡陋的聲吶也讓驅逐艦很難發現潛艇,再加上從深水炸彈殺傷小,爆炸深度小(刺蝟除外),只能從船尾投擲。導致二戰深水炸彈作戰效能不高。

    當二戰的潛艇被驅逐艦發現後,會緊急下潛,將航速降低,尋機撤退。(有反殺的案例,但是因為驅逐艦吃水太淺,潛艇魚雷無法有效攻擊。)順便提一下,二戰中對潛艇威脅更大的其實是反潛機。

    現代海戰中,驅逐艦已經成為了主力,反潛已經不是大多數驅逐艦的主要任務。但是現代驅逐艦的反潛能力比二戰時期還是強了不止一個檔次。中俄海軍廣泛裝備的火箭深彈對於潛艇的殺傷效率很高,各色超空泡魚雷,反潛導彈(阿斯洛克、魚八)讓驅逐艦對潛艇有了遠端精確打擊的能力。

    當潛艇一旦被現代驅逐艦發現,唯一能做的就是呼救、緊急下潛到最深深度,關閉潛艇一切發動機或者上浮投降。

    現代潛艇的噪聲很小,隱蔽效能很強。但得益於驅逐艦的多重探測手段(反潛直升機,拖曳式聲吶,磁場監測等),潛艇在驅逐艦面前依舊不佔優勢。

  • 2 # 威吶解析

    潛艇如果被敵方驅逐艦、護衛艦等反潛艦艇發現,首先要做的就是下潛或者機動規避,在重新掌握隱蔽性優勢的情況下再伺機消滅對方。如果實在無法擺脫敵驅逐艦的跟蹤,那就只能硬抗了,不過,以當前的裝備技術來說,同等條件下潛艇與驅逐艦對抗不會佔到什麼便宜。

    如果潛艇位置暴露,首先要做的就是擺脫追蹤

    潛艇的最大優勢是隱蔽性,因此,潛艇作戰的主要形式是預先抵達伏擊陣位對敵發起突然襲擊。現代化的潛艇,裝備的武器不單單是傳統的魚雷,還有潛射反艦導彈甚至防空導彈等,在天基、空基探測指揮系統的導引下,可以對上百海里外的水面目標發動打擊。當然,一旦潛艇發動攻擊,基本上也就失去了隱蔽性,如果沒能一擊致命,後面將會面對對方反潛火力的威脅。

    潛艇最大的優勢就是隱蔽性,一旦喪失這個優勢肯定不會佔到便宜

    以目前主流的驅逐艦來說,基本上都具有完善的防空、反艦和反潛能力,不僅自身配有主/被動聲吶、拖曳陣聲吶等搜前裝備,一般還會攜帶1-2架反潛直升機,可以形成半徑上百海里的反潛圈。如果驅逐艦發現敵方潛艇,可以發射反潛導彈、出動直升機等繼續遠距離打擊,而且憑藉反潛直升機的飛行速度和搜尋能力,潛艇很難能夠擺脫追蹤。

    水面艦艇搭載的拖曳陣聲吶

    建立有效的反潛網是各海軍強國的重點領域之一

    正是由於潛艇的隱蔽性優勢,反潛作戰一直是海上對抗中難度最高的專案之一,反潛裝備也是各主要海軍強國的重點研發內容。潛艇與驅逐艦如果在相互未知的情況下對抗,毫無疑問潛艇將會佔據上風,反過來,如果潛艇失去了隱蔽性這個最大優勢,那驅逐艦就會佔據上風,而在真正的戰爭中,潛艇與驅逐艦的對抗不僅要看裝備水平,還要看雙方指揮員和艇員/艦員的素質以及戰場環境等因素。

    潛艇與反潛艦艇的對抗還會不斷的升級

  • 3 # 坤哥自媒體Vlog

    國外海軍曾進行了無數次近似實戰化條件下的反潛戰軍演,天上有反潛巡邏機和艦載反潛直升機投放聲吶浮標,搜尋潛望境狀態下潛航的潛艇,水面有驅逐艦、護衛艦等艦種遂行搜攻潛任務。

    但非常遺憾的是許多情況下,天上水面貌似浩浩蕩蕩的搜攻潛大軍,就是潛艇的影子都找不到,就別提對水下隱蔽的潛艇進行攻擊了。

    海戰並不一定在浩瀚無邊的大洋深處,許多時候是在離海岸200-300海里的近海海域,那才是各國潛艇經常出沒的地方,才是反艦和反潛的主戰場。

    近海水深在數十米到數百米之間,一旦潛艇沉在數百米的海底,採取以逸待勞戰術,則任何先進的空中和水下探測裝置,對其都是無能為力,因為探測不到潛艇的動靜。

    而潛艇則可關閉發動機,保持人員靜默狀態,開啟被動聲吶接收狀置,則過往的艦船皆可被其探測到,然後根據聲紋比對,確定要攻擊的敵方水面艦艇。

    待一切攻擊準備工作完成,潛艇就可進行出其不意地用魚雷或潛射反艦導彈打擊,然後,絕不戀戰,掉轉船頭,以最高航速逃之夭夭,迅速脫離海戰場。

    儘管空中和水面艦艇的反潛技戰術也在進步,但潛艇的靜音效能也在提高,反潛戰中,輕易捕捉到潛艇也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一艘驅逐艦和核潛艇,在50海里距離內,同時發現對方,此時,就應該是驅逐艦的勝算較大些,潛艇本身就是憑藉隱蔽效能好,出其不意才能致水面艦艇與死地。

    此時,恰好同時發現了對方,對潛艇就非常不利了,當務之急,不是如何打掉水面的驅逐艦,而是以大深潛狀態下,開足馬力逃之夭夭,保命才是第一要務,而不是選擇和驅逐艦硬扛。

    因為50海里的距離,潛艇最主要的攻擊武器,魚雷怕是用不上了,一般魚雷的航程夠不著,即便航程夠了,但魚雷行駛速度慢,在慢悠悠划水潛行時,驅逐艦上的反潛導彈早就砸過來了。

    潛艇發射潛射反艦導彈,一般也得浮到潛望鏡高度,非常有可能成為驅逐艦發射反潛導彈的獵殺目標。

    即便潛艇發射了反艦導彈,由於驅逐艦一般都配備遠中近程防空導彈,具備三重攔截能力;加上末端近防炮系統攔截,以及電子戰干擾殺傷手段,大機率將攔截掉潛射反艦導彈。

    綜上,驅逐艦和核潛艇在50海里處同時發現對手,則驅逐艦的勝算要遠大於核潛艇,對於核潛艇來說一旦暴露目標,就失去了出其不意的攻擊機會,大潛深高速逃逸,先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與驅逐艦死扛到底。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個時候得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非戰時情況,另一種是戰時情況。在第一種情況下,潛艇被對方的反潛艦艇發現後,有被攻擊的嫌疑的情況下,如果不想被誤擊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上浮,掛本國國旗。這種情況就相當於“投降”,不過這種“投降”並不會被對方俘虜,而是浮在水面上高掛國旗離開對方的要求的海域。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在1962年10月爆發的古巴導彈危機,蘇聯在古巴除了部署中程導彈外,還有4艘潛艇,美國在此次對峙中出動8艘航母和90艘各級軍艦封鎖古巴海域,並對已經發現的蘇聯B-59號潛艇圍追堵截,最後毛子在考慮到底打不打,打那就是核戰爭世界末日,而且還是自己先動的手,最後B-59號潛艇決定,上浮、掛國旗,最後和平度過此次危機。此前看過的軍事雜誌記載,美國一艘潛艇闖入中國內海,沒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和潛艇發現,在經過一場較量後,美軍潛艇被中國軍艦逼得上浮掛國旗,這個橋段在電視劇也曾經有過。

    注意中間的那艘潛艇,就是古巴導彈危機中被美軍的飛機和驅逐艦逼上浮的蘇聯潛艇,圖中還有美軍的飛機和驅逐艦伴隨蘇聯潛艇,這在戰時就相當於俘虜潛艇

    如果在戰時被發現,一般情況下是不會上浮,而是下潛,因為潛艇下潛是躲避攻擊的最好方法,可以說,潛艇的下潛深度越大,安全性越高。因為一般潛艇的反潛魚雷最大潛深就300米~400,有的甚至更淺。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海水越深水壓越大,而潛艇的耐壓殼是比魚雷好的,一旦魚雷的潛深超過耐壓極限就無法工作,也就相當廢了。而且海水是有分層的,不同的海水層性質不一樣,聲音的傳導、磁場也是不一樣的,下潛越深,越年被發現。但是這樣的做法對潛艇的耐壓殼技術有著非常大的要求,你別下潛的時候自己就扛不住水壓了。

    被發現後就意味著攻擊,這時候就得看潛艇和反潛艦隻誰的技能更高一籌了,也就是說在反潛對抗中誰能先幹掉對方,如果不能先發制敵,那在對抗中很有可能就是潛艇更容易吃虧。

  • 5 # 職場有備無患

    首先我們要知道驅逐艦的拖拽聲吶和反潛直升機並沒有網路上宣傳的那般厲害,在茫茫大海中尋找一艘核潛艇還是應該具有像大海撈針一樣難度的。否則,一艘造價相當於驅逐艦幾倍造價的核潛艇,都還不夠一艘驅逐艦一頓吊打的,那是不是也太沒有價效比啦?但是,如果潛艇一旦在被暴露的情況下,生存能力就和驅逐艦各抱50%的希望啦,就看誰能先先發制人在敵先命中敵方目標啦!假如潛艇面對的是反潛直升機,又在被暴露的情況下,捱打就成了必然,由於潛艇沒有防空武器,能下潛和規避打擊就成了潛艇唯一生存下去的機會。

    由於潛艇和驅逐艦的作戰性質不同,優缺點也自然不同,如果在潛艇不被暴露的情況下,潛艇的優勢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一旦暴露目標,生存優勢就瞬間蕩然無存了,畢竟想躲過驅逐艦海量深水炸彈的攻擊,那生存的機會還是挺渺茫的。畢竟以潛艇的造價來說,和驅逐艦對決勝負各50%的勝率來講,潛艇就已經吃了大虧啦!

    因此,潛艇通常遇到驅逐艦就會下潛或者躲避,避免正面碰上硬鋼,畢竟大多數核潛艇還有著核戰略值班任務的,去與敵方驅逐艦糾纏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還是靜默在大洋深處不被發現最佳應對方法。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 6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潛艇一般是不敢撩驅逐艦的虎鬚的,因為一旦被盯上,即便不死也要脫層皮,能在驅逐艦搜尋下逃生的都是幸運兒。

    先說說當時的潛艇戰,以德國“狼群”為例,他們會事先像撒胡椒麵一樣分佈到大洋航線的各個角落,然後守株待兔,透過密碼機互相提供監視情報,等收到盟軍運輸船的資訊,“狼群”便會在必經之道聚整合一個伏擊圈,待盟軍的船隊一入圈,便開始施放魚雷,大肆屠戮。

    這種打法讓我們想起了什麼?是的,就是塔防。二戰潛艇效能並不出眾,水下航速通常極為緩慢,平均只有4節左右,所以它們沒法在水下快速的穿梭作戰,只能預先設計伏擊圈,繼而在水下緩緩的進行戰術調整。

    這種低航速硬傷成為驅逐艦發現潛艇時拿來逮潛艇的萬金油法門,驅逐艦會在發現潛艇的海圖座標上拿圓規扎個眼,然後按照估測的航速和時間算個距離,再以這個距離畫個圈,圈內就是這就是這艘潛艇可能的活動範圍。

    剩下的就好說了,驅逐艦會一邊繞著這個圈兒呈外螺旋狀或網格狀“掃圖”,一邊對發現異響的可疑地點投擲深水炸彈。有的驅逐艦還會招來同伴,以多艘編隊來個內外大螺旋掃地,按照一定的間隔投擲深彈,進行無差別的覆蓋轟炸,潛艇很難在這種刷子式的攻勢中逃脫。

    那麼潛艇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也不盡然,常見的套路是儘可能的深潛,這樣能減少敵方聲吶探測的靈敏度,還能造成對方投擲深水炸彈時的誤差,比如定深不對、洋流擾偏等等,給潛艇以逃生的可乘之機。

    除了深潛以外,還要保持絕對的靜音,避免艇內噪音成為對方聲吶兵的識別訊號,此時全艇人員都需要停止活動,避免交談和走動,更不能搞出叮叮哐哐的碰撞,甚至最好連咳嗽都不要有;為了減少噪音,螺旋槳推進也會被降到1-2節甚至乾脆關停,一旦被驅逐艦聲吶發現問題,可能深彈覆蓋就下來了。

    有些高明的潛艇,會關閉全部的動力,藉著水底洋流和被動聲吶,僅靠舵面靜悄悄的逃出生天。也有一些潛艇,會選擇“猥瑣到死”,趴在海底硬生生的拿運氣扛炸,就賭你炸不死我,以為我跑了,甚至故意用魚雷發射管扔一些衣物、垃圾和油汙出去,給對方造成擊沉的假象。

    蘇聯曾經有一艘M172號潛艇,它在1942年5月16日襲擊德軍運輸船時被發現,隨即遭遇了德軍戰艦的瘋狂攻擊,潛艇很快被炸漏了油,德軍兩艘護衛艦馬上跟著油跡一路追殺了10個小時,最後M172硬是頂著缺氧和缺電的黑暗跑到了蘇軍的岸防炮範圍內。事後一統計,M172活生生捱了324顆深彈,它的逃生方式很簡單,死死貼住一艘軍艦的船底,以至於德軍也對“擺不脫的回聲訊號”驚慌失措,亂了陣腳。

    有人會說,為什麼這些潛艇躲在水下不反擊,非要逃跑和躲閃呢?

    這是因為潛艇先天缺乏迎戰能力,它們只是執行隱匿襲擊任務的特殊船隻,就像打網遊,戰士的事兒刺客可幹不來,沒防禦沒速度沒攻擊的潛艇只能暗箭傷人,一被發現就完了。

    水下的潛艇不敢抱著被發現的危險拿主動聲吶和魚雷射驅逐艦,那樣無異於在黑夜裡打手電筒,它們亦沒法保證自己的魚雷可以打中對方,驅逐艦是機動力最強的海軍艦艇之一。更重要的是,要發射魚雷得定深,二戰潛艇得進行一定程度的上浮才能發射魚雷,而無論是排放壓艙水還是進入淺水,都會製造大量的噪音和空泡,無異於暴露。

    更惱火的是,二戰有些盟軍驅逐艦身邊還會跟著“護航航母”,這些較為輕型的航母幾乎成了當時狼群的殺星,它們攜帶的飛機可以在白天進行不間斷的護航,進入淺水的潛艇很容易會在空中視角下顯出身影,它們也無法永遠保持潛航狀態,繼而被炸彈或引導來的驅逐艦攻擊。

    這種攻擊基本無解,無論是德軍還是日軍均沒有想出破解的方法,所以他們的潛艇部隊很快就不湊效了,最後被幾乎滅殺乾淨。當然,二戰中潛艇獵殺驅逐艦的情況也不少,這種時候一般得看誰埋伏誰,也有的潛艇會逼急了浮出海面拿炮搏鬥。

    現代潛艇的任務模式與二戰略微有些不同,一般來說常規潛艇變化不大,主要活動於近海執行各種防衛任務,而核潛艇則成為深入大洋的隱藏殺手,或者對航線進行監視,或者乾脆馱著彈道導彈執行核威懾任務。這類核潛艇除非是國家級的大戰,或者執行某些特殊任務(比如對航母編隊的監視,抵近穿越對方領海),否則很難與驅逐艦之間產生交集。

    代驅逐艦也早不是二戰時的那些小船了,它們更加龐大和先進,許多大驅排水量過萬噸,是海面上的多面手,以至於驅逐艦逐漸向上取代了巡洋艦的地位,又向下取代了部分護衛艦的位置,從防空到護航無所不精,亦是海上一流的反潛主力,其搭配了計算機聲紋識別技術的艦艏聲吶和拖曳聲吶早非過去二戰技術可比,搭載的艦載直升機更是反潛的一把好手。

    一般來說,現代潛艇遇到比較小型的護衛艦、獵潛艇還能稍微躲一躲,但如果一旦被驅逐艦偵知到具體資訊,再想搞什麼靜悄悄飄走的把戲可就難了,沉底聲吶、反潛魚雷、火箭深彈都會成為潛艇的催命符。所以,一般在國際間的海上摩擦中都有不成文的規矩,潛艇只要確定了被對方主動聲吶鎖定,便會灰溜溜的上浮,示意自己已經失去了保密性,任務也宣告失敗了。

    在冷戰時期的潛艇戰中,美蘇雙方已經將潛艇戰上升到了諜戰的高度,艇員的身份、休假資訊、潛艇的出入港資訊、某個海域捕捉到的聲紋特徵等等都會被雙方儘可能的掌握,然後結合下潛艇航速和大資料,便能瞭解到對方潛艇的活動情況,繼而給對方“添亂”。這種潛艇戰直接導致潛艇成為高密級單位,核潛艇從出航到回航統統全程不露面。可想而知,如果它們被一艘驅逐艦給逮到會造成多麼大的影響。

    所以,蘇聯在冷戰時想到了一個“妙招”,專門研製一款“載機巡洋艦”,讓艦載機去壓制對方的反潛機,讓導彈巡洋艦去抵擋對方的反潛驅逐艦,同時還釋放各種電子干擾,以“武裝護送”的方式送核潛艇入大洋,一旦進入深海,核潛艇就找不到了。潛艇回航的時候依法炮製,一邊炸毛一邊將它接回去。

    哪怕冷戰變熱戰,潛艇也不可能與驅逐艦進行高強度對抗,僅有的攻擊手段只有魚雷和潛射巡航導彈\防空導彈,但這些東西看似威力無窮,卻在現代戰爭環境中很難施展,試問潛艇連點電波都不敢放出去,通訊靠長波簡訊,它如何能輕易發動攻擊?潛艇在探測上處於天然的弱勢,無法恰當的掌握攻擊時機,更不願輕易暴露自身,所以9成9的會選擇躲藏到底。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核潛艇只有儘可能的防患於未然,讓自己不被對方的反潛設施探測這一條路可走。一般來說,一艘足夠警惕的核潛艇是可以很好的避開對方偵搜器材的尋常搜尋的,甚至可以利用騷操作躲避一系列沉底聲吶大陣,藉著洋流和複雜海象悄無聲息的穿越偵測嚴密的敏感海路,這種事美蘇冷戰時做了無數次,中國亦在宮古海峽讓自詡“反潛第一”的日本海自鬱悶了無數次。

    實際上無論是二戰還是現代,要“反潛”就必須擁有優良的偵測和預警能力,大多數時刻潛伏狀態的潛艇是很難被發現的,只要它沒有發出被識別的聲吶資訊,與海底礁石便沒什麼區別,有些還會故意跟著鯨群移動。再說了,畢竟大海茫茫,在沒有確鑿的偵測資訊之前,驅逐艦還真找不到地方下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平衡考研期間的學習與放鬆,為什麼有人三個月考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