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葦說歷史
-
2 # 脫離高階趣味的王閃爍
我覺得明末皇帝更昏庸。
其實清朝和明末的歷史環境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這麼說,清末面對的是內有起義,外有列強侵略。而明朝是內部紛亂,如果統治者明智,把握好歷史機遇是有希望的,當然只是如果。。。。所以清朝面對的問題更嚴峻,災難更深重。我再回答其他問答時,回答過如果把崇禎換成朱元璋明會滅亡嗎?也回答過把溥儀換成康熙清朝會滅亡嗎?我只能說前者贏面大些,後者幾乎很難或者說不可能。接下來我來對比分別論證兩個王朝的統治者誰更渣渣。
1.明末統治者
明末統治者,如果不是有正史記載,說了都無法相信這個朝代還有這麼多扯淡的皇帝,可以說從朱厚照開始明朝就走下坡路。這位皇帝雖然天資不錯,滅劉瑾,平叛亂,卻也荒淫無道,十足的無賴,貪杯,還建豹房,隨心所欲各處尋花問柳,當了皇帝可是沒人能管自己了,火燒了宮殿還拍手稱好,這皇帝四不四傻?最後把自己玩死在豹室。而之後明世宗沉迷於煉丹昇仙迷信方士。接班人穆宗則沉迷媚藥,唯一愛好就是女人。接著三兒子萬曆帝繼位,近30年不上班,朱由校又酷愛木器雕刻,又近30年不上班,就奇怪了我,明朝皇帝還都得有個愛好,愛美女的,愛野生動物的,愛煉丹的,愛春藥的,愛木器的,還有更奇特的,愛蹺班的!充分放飛了自我,任性非明代皇帝莫屬。最後的崇禎是亡國之君,幾次判斷失誤,殺害忠良,明朝就讓這幾位任性皇帝把鐵飯碗玩沒了~
2.清末統治者
清末統治者因其祖宗留下的完備規章制度,沒玩的那麼離譜,雖說從咸豐起開始走下坡路,但總結起來,抽菸,聽戲,喜歡和美女在一起也不算離譜。就是抽大煙這惡趣味真不咋地,萬民表率,帶頭吸食鴉片!接下來的光緒更是竭盡全力想透過變法來挽救清朝,結果命不好,和同治一樣,攤上慈禧,所以早早就掛掉了,溥儀更是還沒咋地,就被趕出來了。可見當時社會矛盾已深重,加上列強侵略,任何方法治標不治本,民智已開啟,只等革命喚醒更多人成立新的政權。所以明清所處環境和時代背景不同,清初還是有很多人要復辟明朝的,清末呢?人民真的是被搜刮的不行了,只等革命帶來新的生機,總結說國情不同,所以可比性小,但清朝皇帝的作為遠比明朝更職業話,更像幹工作的,所以我覺得清朝更好
-
3 # 宋安之
有什麼可比性,明末崇禎帝內憂外患下既沒割地賠款亦沒當逃跑天子,最後以身殉國,清末宣統帝溥儀亡國後全身而退,亂世中不濟世天下也不當安享太平的富家翁,偏偏跑到東北當傀儡皇帝助紂為虐,這樣比,不是對明朝恥辱嗎?
明末,內有小冰河時期的天災人禍,農民起義軍不絕,外有新興的滿清不斷擾邊,明在最初失利後,仍以垂垂老矣的末日王朝之態,將滿清抵拒在關外,耗死滿清太祖太宗兩代君王,最後亡於自己的內患李自成之手後滿清才趁機入關得了天下,同樣面對西方侵略,崇禎時期的料羅灣海戰,面對當時的海上強國荷蘭,內憂外患的明依然將其打敗。今天網上好多人還說明朝勝之不武利用人數優勢贏的種種詭辯,那麼對比一下後世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舉全國之力打不過英華人一兩千人的軍隊,明贏了真的只是靠人數優勢?
清末,內有太平天國起義,雖然最終鎮壓,卻大傷元氣,對外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割地賠款無數,咸豐帝更是面臨外敵時不想辦法禦敵,直接棄都而逃,後面的慈禧光緒更是一口氣逃到西安,偌大一個帝國,天子棄國門,君王萬里遁。清帝之無能真是說之不盡。
晚明最後五十年裡,暮氣沉沉的明朝與剛剛統一日本的百戰之兵,在北韓半島上來了一場抗倭援朝,勝利告終。
晚清最後的幾十年裡,經過所謂的洋務運動,自誇為同光中興,結果碰上晚幾年開始明治維新的日本,一敗塗地,奇恥大辱。
同樣王朝末年,面對各種內憂外患,明朝皇帝不會變通的始終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其他地方變通的很好,對於外來文明很歡迎包容,萬曆帝時就在傳教士的幫助下繪製成世界地圖,雖然不完善,卻也有歐洲等國,明末更是仿製荷蘭火炮造成紅夷大炮,為當時最先進的火炮;而清朝皇帝始終變通不了的就是固步自封,能變通的就是,只要可以維持統治,割地也好,賠款也罷,都給,日本一次美國入侵簽下不平等條約,馬上警醒,最後開始明治維新,走上強國之路,而清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和沒發生戰爭一般,無動於衷,直到二十年後打進帝都,皇帝棄都而逃後才痛心疾首,開始洋務運動,可惜洋務運動也只是學標不學本。
評價一個朝代的皇帝,不能以表面上的勤政與否來以偏概全,明朝皇帝怠政也好,缺點很多也好,人家有內閣分擔政務,大事不糊塗就好,終明一朝,你可以說他有著太多太多不是的地方,但有一點你否定不了,再糊塗再懶的皇帝都沒有割地賠款過,家天下中,清朝皇帝成立軍機處,高度集中皇權,為了自己家族萬萬世世千秋萬代的傳下去,勤勞一些,就被一些人吹噓為不世出的明君,吹噓為整體素質歷朝最高,世人的認知,真是可悲可笑可嘆。
-
4 # 暗影688
我來說一句,這個怎麼說呢?明末崇禎皇帝兢兢業業,但是疑心太重,不容易相信別人,但是導致明朝滅亡更多的是天災,陝西等地乾旱,河南鬧蝗蟲,但是,崇禎皇帝算得上是一個好的,在明朝皇帝中,屬於中等偏上,從氣節上來說,其實李自成很好處理嘛,封個王就能解決,但是,崇禎沒有答應,最後吊死煤山,死的時候,說一句,朕的屍體隨便糟蹋,不要傷害百姓,明朝的祖訓很有骨氣,不賠款,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對於清末來說,,我覺得很悲催,居然被一個女人掌國半個多世紀,賠款,割地,最後溥儀在日本的扶持建立了滿洲國,分裂國家,一句話,被自己人搞死沒關係,被外華人操控丟臉到家了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清朝的統治更為昏庸無能。
歷史有著它自己的使命,而我們作為單獨的個人,莽撞地衝進了時間的長河,一不小心就成了歷史的一部分。
歷史的演進從人的不自覺地感性階段,逐漸上升到自覺的的感性,最終進化到自覺的理性,也即哲學家的自由王國,達到自由意志。
中國的歷史,從先古時代,先秦時代,中古時代,近古時代逐漸演進,唐朝達到了古典封建社會的巔峰,但是自宋代以來開拓出來的平民社會的程序,被來自北方的蒙古打破,歷史在這裡打了一個漩渦,文明產生了倒退。自宋代開始的自覺感性,如沈括已經寫了夢溪筆談,甚至發現了地球的磁場,四大發明的其中三個都在這個時候得到最大化的應用,科學時代已經向中華文明開啟了大門。然而,在元代以民族矛盾激化,自然科學研究的高潮就退位給了民族解放鬥爭了。
元朝之後的明朝,恢復了中華帝國的天朝上國的文化和國際地位,給了接下來的清朝奠定了國際基礎,不然,以清朝蠻夷入主中原,如何能讓周邊國家臣服?
明朝末年,實際是已經爛的不能再爛的攤子。王朝經過了三百年,各種社會矛盾積弊叢生,社會風氣敗壞。上層醉生夢死,底層蠢蠢欲動,皇權與朝政嚴重對立,局面已經糜爛不可收拾。
為什麼不可收拾?因為沒糧食。
這是關鍵的一點。北方連續十多年的災害,糧食生產能力已經沒有了,不管誰來接手,都不可避免面臨這個問題。明朝是中央政府,只能自己想法子賑濟,而李自成可以打家劫舍,無本萬利。至於後來的清朝,各種災難都讓北方為之一空,都死光了,沒有要吃糧食的人了,這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說清朝有點撿漏的運氣,說的就是這個,他只接收了政權,卻沒有接收責任。
明朝完成了恢復中華的使命,開拓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力,滅亡了。說到底,明朝是為責任所累。
清朝末年,雖然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以清朝體量之巨,完全可以縱橫捭闔,借力打力。泰國可以保持獨立,日本可以保持獨立,為何清朝不能?
清朝末年,打了敗仗,要賠款割地,打了勝仗也要賠款割地。最高潮的是慈禧,向萬國宣戰,招致八國聯軍侵華。中國賠出去的大量銀子,讓中國的土地陷入赤貧的狀態。
清朝透過文字獄,把民智長期壓在矇昧水平,搞的革命者起義,要透過不斷的犧牲也未必能喚醒更麻木的民眾。民眾的心理性格扭曲,表現為革命後也不願意剪去辮子,逼得革命軍拿著剪刀上街剪辮子,甚至還有不少人因為辮子反抗或者自殺。
清朝繼承了明朝的恢復中華正統的道統優勢,但是清朝的對歷史的貢獻卻少的多。中國在1700年以前的發明創造佔了世界的三分之二,然而1700年以後的三百年,中國卻沒有任何一項發明。可悲哉?
末年的清朝皇帝,說,我不管日本人要什麼,煤炭,土地,隻眼不叫我做皇帝,我便不會甘心。
末年的明朝皇帝,說,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
6 # 楓情2012
看了很多評論,都拿溥儀和崇禎比。這怎麼比,3歲多的和20多的比?明亡於萬曆,清亡於晚年乾隆,如果子比較帝王,那肯定是明更昏庸了,如果把慈禧算進去那就半徑八兩吧。有人說咸豐昏庸,他只是好色而已,皇帝好色很正常啊,有人說光緒昏庸,他是軟弱。崇禎不算昏庸,可他有心無力。
-
7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明朝皇位繼承人的選擇就比較垃圾,什麼貨色都能上位。清朝皇位繼承人的培訓和選擇都相當嚴格,皇子們幾乎個個都文武雙全,能寫會畫。清朝除了同治和溥儀外,其他的都還算靠譜。
明朝犯了幾乎歷朝歷代封建王朝所犯過的全部錯誤。比如:漢初的殺害功臣,漢末的閹黨作亂,權臣干政,隋的農民起義,唐的藩鎮割據,北宋的重文輕武,外敵入寇,皇帝被俘,南宋的屈殺忠臣,末帝自盡,重將投敵。簡直是亂成了一鍋粥。
-
8 # 三腳貓HP
歷史不是由一兩個統治者決定的,而是由一個統治階層決定的,氣數已盡的王朝,中央從根子上已經對各個方面無法掌控了,一兩個精明的人或者庸碌的人既無法拯救,也無法擺脫王朝衰亡的命運。明之衰亡,在於文人士林階層的整體淪喪,他們廕庇佔有大量田產卻不繳稅,他們壟斷對外貿易卻又喊著祖制要禁海,他們讓將士們在前方打仗卻自己卻在背後明槍暗箭陷害忠良,他們將前方的糧食漂沒,他們讓國家只能剝削小民,是他們的絕大多數首先屈膝於敵寇外虜。大明天下亡於東林黨為代表計程車大夫,紙上空談,百無一用,卻又自以為能夠拯救天下。清之衰亡在於愚昧,幾百年的文字獄讓國家只會歌功頌德,當千年未有之變局到來時,無論怎樣掙扎只能越陷越深,這不是由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少數人能決定的,國家到了近代的競爭是全方位的,而文學道德只能是科學尚未昌明條件下的選官用人的主要準則,中國的精英們在清末是全方位的落後的,不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而是轉型的陣痛需要時間去彌合,但是近代顯然沒有時間讓他們浪費,於是才有了翁同龢與李鴻章的另類較量,可悲可嘆。統治者從來都不昏庸,只是歷史發展到那個程度,自己所代表的階層已經容不得他們去變革,只能哀嘆一句在溫水中的青蛙誰又不想活呢?
-
9 # mynaneis250
中國歷史每個封建朝代都大致一樣,三個時期:前期:鞏固發展期;中期:強盛國泰民安期;末期:沒落亡朝期……你看歷史不就懂咯,即使被後人公認為最強盛的唐朝時期,也是一樣的規律。要說昏庸哪個朝代都有,不昏庸能丟天下?還有句話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也反應了中國教育的弊端,第一代人打天下,第二代人看到父輩的艱辛懂珍惜,第三代人總以為那些財富是自己與生俱來是自己命好……千百年來,很多富二代,尤其富三代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傲氣。他們不像富一代那樣一視同仁的去看待周邊的人……“富不過三代”是有例子和依據的。皇宮貴族更加不用說,沒吃過苦,他們末代皇帝怎麼懂得江山來之不易?他們只知道他是這片土地上的王,人人都要服從他。明朝末年朝政腐敗不堪,引發很多農民起義,臺灣被荷蘭佔領,澳門被葡萄牙霸佔,內憂外患。清末也一樣,乾隆之後,朝政開始下滑,帝王只會做天朝上國的幻想,歧視周邊,歧視外來文明,導致末代地方勢力、農民起義紛紛,也被歐洲入侵。
-
10 # 萌大叔來了
這個問題好,明末是復興機會眾多,自己人把自己人玩死了!清末是大勢已去,上中層社會人們已經完全接受不了君主帝制了!後來立憲都不行!所以,袁世凱也完蛋了!一個小孩溥儀再有本事也不行,所以只能甘心被日本控制來複國!崇禎死時已經30多歲的人了!還能如此幼稚,誰更無能,很明顯啊?
-
11 # 青年史學家
首先有一個問題需要首先解決的,那就是什麼樣的皇帝算是昏庸無能的,什麼樣的皇帝算是精明能幹的,也許現在主流評價最差的皇帝,像晉惠帝、明熹宗這樣的皇帝在民間都有崇拜者,所以我們站在我們現在的立場來評價哪個皇帝誰更昏庸沒有實際意義。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怎樣從明清末年的亂世中汲取經驗教訓來更好的服務於當下。
明朝末年和清朝末年所面臨的許多問題都是非常相似的,比如明朝末年的黨爭,清朝末年也有,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明朝由於沒有處理好黨爭問題,所以在對外戰爭中喪失了凝聚力。而清朝沒有很好的處理好黨爭問題,也是導致清朝最後幾年統治階層渙散的一個重要原因。宣統年間,就單單皇族之中各種派別有人統計就達七個,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豈有不滅亡的道理。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當然與溥儀皇帝是不可以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畢竟溥儀皇帝在清朝滅亡的時候才6歲,而崇禎帝則是一個成熟的中年人了。即便是把監國的攝政王載灃與崇禎帝相比,也是完全不一樣型別的兩個人,崇禎帝生來多疑、剛愎自用,而攝政王載灃除了有些年少氣盛,辦事衝動之外(比如強制命令袁世凱開缺回籍就充分暴露了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其他並沒有什麼大的缺點,而年輕氣盛也正是年輕人所共有的特點。
崇禎帝當然不是昏庸的,載灃自然也談不上昏庸,但是結果是明清分別亡在了這兩個人的手上。這也就印證了那一句話“人強不如命強,命強不如形勢強,因為形勢比人強。”
回覆列表
顯然是清末統治者更為昏庸無能。我們需要對“昏庸無能”進行拆解,即“昏庸”和“無能”來對比崇禎和溥儀,甚至更往前的帝王。
今日僅以明朝和清朝的最後一代帝王進行論述。
同為亡國皇帝的清宣統皇帝在亡國後,居然還寡廉鮮恥的去自己的老家要做日本的兒皇帝,不知道他知道不知道忠臣不事二君,忠女不更二夫的最基本道德,他居然協助日本分裂東北的陰謀,甚至參拜伊勢皇太神宮和各地天皇靈寢,跪拜昭和天皇,重新認祖宗。
這一事件可謂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最為可恥的一幕!溥儀和崇禎二者境界之天壤之別可見一般。
這個根本都不能用所謂的軟弱來解釋的,就好比他陰謀盜竊故宮昭仁殿中絕大部分珍貴的宋元珍本倒賣國外一樣不能簡單用其想復國來原諒,更可笑的是他居然把自己比作越王勾踐。
從這裡,我很懷疑他居然會陰險到用勾結日本的辦法來想實現自己所謂復國的壯舉,難道說這位看似柔弱的亡國皇帝居然當時都高明到居然想透過其新祖宗日本人幫助他滅掉當時的民國政權,想2000多年前他的老祖宗一樣,再次來一次漢族滅絕運動,而再回復他滿清的天下。希望我這個只是主觀臆測,如果是真的,只能說溥儀真是太“偉大”了。
崇禎臨死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
“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有人說崇禎是“治國無方,邀譽有術”但是“邀譽”是給為了別人看的,也無非是要撈些好處,到這個時候自己都要死了,還有必要“邀譽”嗎?一個封建帝王,不論以前做過什麼,臨死之前還能惦記著讓老百姓少受些罪。真是...啥也不說了,我的鼻子都已經酸了。
儘管明朝覆亡已經百年以上,北韓人仍然對明帝國很依戀,在清國巨大壓力的無奈之下,他們對朝覲胡人皇帝充滿了怨氣。私下裡,他們把清帝國叫做“夷虜”,把清皇帝叫做“胡皇”。
就在乾隆年間,一個叫做金鐘厚的人,就給曾經出使清帝國的朋友洪大容寫信,說明亡以後已經沒有“中華”了。在他們心目中,中華原本是文明的意思,如果中華文明並不在清國,那麼,我“寧甘為東夷之*,而不願為彼之貴也”。
因此,下邊是筆者對二位末代皇帝的評述:
明思宗崇禎皇帝一生兢兢業業,努力救國,無奈國勢衰微,回天乏術。最後慷慨守節,壯烈赴死;清朝的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卻甘做日本人的傀儡,偏安滿洲一隅,妄圖復國求榮。最後孤老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