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方美食記
-
2 # 大城一小廚
你好! 很榮幸來回答問題。
年糕的在北方那邊比較多吧,南方的估計沒有,也不確定整個南方沒有,習俗的各地都不一樣,但在廣東這邊確實是沒有的。
小年的也沒什麼特別的習俗,但家裡大打掃大清除的總會有的。 再者就是拜。。具體拜哪路大神大仙我也不知道,反正在年底到正月裡需要拜的神就特別多。
我們這邊的習俗,平日裡拜來拜去的,都是女性主持大局,所以到了至今,在這片土地上活了幾十年的我也不知道在小年要祭拜哪位大神。
特別是在正月起,各村各里,各路大神小神成千上百。
真的,說到這個拜神的,我敢說,全中國就沒有我們潮汕這邊這麼繁多。
初一拜。十五拜,大節小節拜,還有各種王爺生等等,不止家裡拜,還要去宮裡拜。宮就是廟,各個村子都有廟,大廟小廟。可以說打工賺剩下的錢,一年都花在這裡了。
-
3 # 朵兒六
不吃年糕吃湯圓。我家重慶的,過年放鞭炮殺豬做臘肉,吃團圓飯。大年初一早起拜年,早上吃麵不可以說撬面,平時都是說撬面撬面的去親戚家吃飯只能吃自己面前的那碗不可翻來翻去,吃麵前的菜只能吃碗靠自己這邊的,就是一個碗靠自己這邊的3分之一,不能夾到長輩那邊,長輩沒來不準吃,長輩坐上方位置
-
4 # 小燕子美食美景
你好,很榮幸能參與回答您的問題!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我們國家的小年,我這裡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我們這裡小年要吃發麵燒餅。下面簡單說一下發面燒餅的做法。
1.發麵。盆中放入小麥麵粉1kg,然後5g酵母,一勺白糖。溫水和麵,水邊倒邊攪拌,攪成面絮狀。沒有乾麵粉,下手揉成麵糰。然後放置溫暖處發酵兩個小時。
2.面發成兩倍大小,蜂窩狀,就是好了。然後揉搓排氣,分成大小相等的面劑。擀成圓圓的燒餅形狀。
3.起鍋抹油,油熱放入餅坯,定型後翻面,烙3-5分鐘基本上就好了。
好了,我的分享就到這裡。
-
5 # 苦志觀生活
祭灶
送灶習俗在中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掃塵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剪窗花
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給家裡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
6 # 樂潮影視
年糕一種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節,中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風。吃年糕以祝願生活“年年高”,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
7 # 媳婦二丫兒
小年有吃火燒、祭灶王、掃塵土、放鞭炮、貼窗花、吃糖瓜,做年糕等一些習俗。
吃火燒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餃子統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小年的時候人們都會自己動手,在家裡做一些火燒自己吃。
祭灶王
小年這天,也是漢族民間祭灶的日子。漢族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小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在灶王像的面前擺上豐厚的祭品,還要把融化的關東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說我們的壞話了。
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家家戶戶都要在小年的時候徹底將家裡打掃好,以一個新的面貌來迎接新的一年。
放鞭炮
過小年時,還有放鞭炮的習俗,因為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放鞭炮可以讓節日變得熱鬧起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地方都已經禁止人們放鞭炮了。
貼窗花
古代,人們的窗戶為紙質,經過長時間風吹日曬,會發黃或者損壞,所以,小年這天通常都要重新糊窗戶和貼窗花,貼窗花是一種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小年時候,人們貼的窗花,大多都是一些比較吉祥的圖案,比如一些魚、羊、蓮、元寶、福祿壽等等。
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不讓灶王爺向玉皇大帝說人們的壞話
-
8 # 草根養伢小李
快過小年了…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習俗有所不同!
比如我們南方湖北黃岡農村,這邊我小年主要是做肉丸子吃!其它的副食就是製作“紅薯果”和“糯米果”!
-
9 # 阿九的菜
【快到過小年了,你們家鄉吃年糕嗎?有什麼習俗?】
馬上就是小年了,小年距離過年也就一個禮拜,過了小年,春節就近在眼前了。小年是一個重要節點,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我的家鄉,也一直保留著過小年的習俗。要說我家鄉過小年有沒有吃年糕,其實並沒有,但我家鄉的小年習俗,也是和“吃”離不開。小年這天,我們當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祭灶吃灶糖。
上面這些零食小特產就是我們家鄉小年祭灶常見的“灶糖”,除此之外,各種軟糖硬糖夾心糖果也是祭灶的必備美食。
小時候我其實特期待小年這一天,因為小年不只是一個節日,更是我的生日。那時家裡條件差,爸媽很少會主動給我們過生日,但因為我的生日剛好比較特殊,和小年撞一起了,所以,每次過小年,老媽祭灶都會特地買好多的“灶糖”,待祭完了灶就直接用這些零食來給我過生日,所以對比其他兄弟姐妹的“生日”,我這生日過得是相當滋潤有氣氛。
結語
-
10 # 天山可可
小年是我們的又一個傳統節日,今年的小年是在陽曆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 (己亥年(豬年)臘月廿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但是有地地區的小年時間還是不一樣的,比喻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有一些部分地區把正月十六當做小年。所以不同的地方小年時間不一樣,那麼小年的習俗就會不一樣了。
小年的習俗,分為南方和北方
一般北方人過小年和大年差不多,就是做菜沒有那麼多的規矩了,可以少做一些菜,比喻雞肉,魚肉、牛羊肉一定要有的,我的地標在大西北的新疆,過小年要做一條整魚,寓意“年年有魚”,要燉一鍋羊肉了,這裡可是吃羊肉的地方,大盤雞要是家裡人多,一定要做一大盤了,其它的菜就可有可無了。這裡不吃年糕,但是餃子一定要吃。
南方的小年,大多數人家都會吃年糕,就像我們過大年一樣,南方人吃湯圓,而北方人吃餃子,這是不能改變的飲食習慣。實際上每當年這個,人們對吃的慾望已沒那麼強烈了,真的是年味越來越淡了,甚至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小年,也不會強烈的去過小年。在吃的方面,一些傳統雞,鴨牛羊肉無所謂,倒是魚還是必上的一道萊,圖個吉祥如意,年年有餘的好兆頭。
小年到了意味著開始準備年貨,小年在民間就是掃塵、祭灶的日子,家家戶戶打掃的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民間掃塵、祭灶的日子。
北方的小年習俗
在北方過小年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北方有句俗話: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所以,無論達人和小孩,過小年了,要去理髮,女人們則開始染髮燙髮和剪髮了,要沐浴了,把上一年的塵埃晦氣洗去,才能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最忙的就是女人們了,開始打掃房子,洗被子了。
南方的小年習俗
南方人小年吃年糕,年糕又名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為大家的生活和工作一年比一年高。除了年糕,南方人有些地區還有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嘛
小年的習俗
祭 灶,在小年這一天,無論是南方和北方都有祭灶的習俗,這是民間傳說,據說灶王爺會在小年這一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灶糖,希望灶王爺能多多說好話,寄託著人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掃塵,過了小年,離春節只剩下七天了,大人們就開始打掃廚房,家裡就開始大掃除了,記得小時候,媽媽就會在臘月24這一天,開始大掃除了,把家裡裡裡外外全都打掃一遍,尤其廚房打掃的的特別仔細,俗稱掃塵,除舊迎新,小年就是春節的序曲,小年到了,春節就不遠啦!
-
11 # 侍愛民
我們這不吃年糕,吃糖餅1、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2、剪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3、吃灶糖
小年,大年的夥伴。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的時候,它都會派小年先到人間,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補充,為它通報情況。小年愛吃灶糖,於是人們為了小年和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華人過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過小年都有哪些習俗?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中國國內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節日來源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祭灶王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剪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貼春聯 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 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米麵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
12 # 小丹的快樂時光
我們家鄉屬於中原地區,過小年的時候,都是把大門口放一個棍,寓意是堵住家裡的錢財不往外跑,外面的不好的東西不往家裡去,然後會一直堵到正月初五。過小年那天我們都吃祭灶糖(芝麻糖)、放鞭炮、吃餃子,祭灶神,還有就是吃芝麻糖、放鞭炮的時候一定得是家裡的人都到齊了,寓意就是忙碌了一年,過年了,都平安到家了。
回覆列表
香碗,魚,香腸,餃子,湯圓,臘肉,有時要去街上吃火鍋。
小年的習俗:祭灶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中國封建社會里,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
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山西境內,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很多地方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灶。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
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如今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
過小年,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
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麵條。
臘月23的其他習俗:掃塵
1、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2、到了臘月,家家戶戶都準備過年了。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傢俱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掃房之後,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新貼的春聯,鮮豔奪目,顯示著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活靈活現的門神,抬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和神龕上豐饒的祭品,無不顯示著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