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飛凡觀

    中國歷史上有幾大亂世時期,頻繁的戰爭給民眾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傷痛,所以一般在亂世結束後會出現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比如春秋戰國之後的秦漢、三國之後的西晉、東晉十六國及其延續南北朝之後的隋唐,乃至五代十國之後的兩宋。

    那麼這幾大亂世之中的五代十國和南北朝時期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呢?

    先說兩者之間的共同點:

    首先是戰爭頻繁政權更迭,並且大部分皇帝都難得善終,南朝有劉宋、南梁、南齊、南陳四朝,共延續169年;北朝有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共延續142年;而五代十國之中,光是五代就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而且加起來只有53年而已,其中劉義符、劉子業、蕭洐、朱溫、李從珂等帝王都死於非命。

    其次是戰亂中的相對穩定,戰亂與穩定其實並不矛盾,因為南北朝大部分時期都處於隔水對峙,開始是隔淮河後來是隔長江,並且北朝雖然分裂成兩個國家但是最後還是被北周統一;而五代十國時期,五代諸國始終處於大勢,雖然未能一統天下,但是也基本能夠壓制附近小國。

    朝代更迭多是權臣掌握兵權或是鎮守地方的大將起兵叛亂,如劉裕、蕭道成、蕭洐、陳霸先、宇文護、高歡等原本就是前朝大將,朱溫、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等人也幾乎如出一轍。

    再說不同點:南北朝除了國家之間的鬥爭,更重要的是文化之間的鬥爭,南朝繼承的是兩漢魏晉的衣冠文化,基本上都是純正的漢族血統,而北朝則是漢化的胡人或者胡化的漢人,就連隋唐兩朝的開國君主楊堅和李淵也有胡人血統,楊堅之妻和李淵之母都是獨孤信的女兒,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也是鮮卑族人。

    五代十國時期則多是漢族或吸收了漢文化的民族政權,比如雖然李存勖和石敬瑭是沙陀族,但是行事舉止基本與漢族無異,而契丹人則被他們視為蠻夷。

  • 2 # 傑哥談歷史

    在中國古代史上,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均為大分裂時期的開端,並導致了大約300年的南北對立。

    西晉時永嘉之亂導致了晉室南遷,造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這便是東晉。從此,中國南北分治直至近300年後的隋朝一統。

    五代十國實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不同的是“唐天子”不復存在,朱溫、李克用等公開爭奪天下。

    宋朝事實上並沒有一統天下,而一直是南朝,契丹人在唐朝時期歸屬松漠都督府管轄,而隨著唐朝國力衰微,契丹人開始獨立,並在宋朝之前建立遼國。

    南北朝的結局是鮮卑北魏統一北方,並融入了華夏。

    五代十國之後的中國則不同。

    五代十國之後,宋朝統一了大部分的中原,但遼國則佔據了燕雲十六州。不要小看這區區十六州,從此中國歷史開始向更大規模轉變。

    遼國第一次在塞外按中原模式建立了政權,這與當年的鮮卑人入主中原不同。遼國實行“一國兩制”,漢地用漢制,契丹人則用舊制。

    這一政策後來被金國、元朝、清朝所繼承,為中國完成農牧兩區的大一統、成為農牧二元帝國奠定了基礎。

  • 3 # 阿輝聊三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弄清楚五代十國和南北朝這兩個歷史時期。南北朝(420年-589年)比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早三百多年,中間隔著隋、唐兩個大一統王朝。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開始,到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南北兩方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著對峙的形勢,誰也滅不今誰。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政權相互往來,慢慢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最明顯的就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進一步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漢化的步伐。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到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奪後周建立北宋而止。在唐末、五代以及宋初,在中原地區以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有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餘個割劇政權被後世史學家統稱為十國。

    南北朝是晉(東西晉)朝到隋朝之間出現的南北政權並立的割據時期,是北方分裂,南方統一;北方是少數民族佔領再建立的王朝,南方則全是由漢人建立的王朝。五代十國是唐宋之間的政權割據時期,是北方統一,南方分裂時期,也是漢人王朝內亂後重新建立的政權。不管是南北朝還是五代十國時期,都是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盪不安;百姓生活困苦,急切盼望統一王朝的出現!

  • 4 # 江山歸一統

    五代十國和南北朝都是中國古代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907年,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史稱後粱,此後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地區,同時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後出現十個割據政權,稱為五代十國,這一時期的重要事件是後唐藩鎮石敬塘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造成中原王朝失去燕山山脈的屏障,被動挨打。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消滅了各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而南北朝是中國歷史最混亂動盪的時期,且持續時間長,連同東晉五胡十六國,混亂時間達三百年左右。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經濟得到發展,589年,隋滅陳,結束了南北分裂局面。

  • 5 # 涼州七里

    二者都是中原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五代十國自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到宋太祖公元960年“黃袍加身”,歷時53年,南北朝起於公元420年劉裕建宋,截止於公元589隋朝滅陳,歷時169年。

    前者是“破而後立”,後者則可以稱為“涅槃重生”,具體的異同,請聽分解。

    相同點:血與淚的亂世

    都說亂世人不如狗,我們沒能也不想去切身體會,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透過文獻和史書感覺一下當年的悲劇。

    第一,衣冠蒙塵,民族危亡。

    南北朝的北方依舊被“五胡”之一的鮮卑族把持,雖然經歷了孝文帝的改革和數百年的融合,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遊牧民族為主導的漢化,而非中華文明佔據主動,效果類似於滿清。

    至於五代十國,不要光看皇帝們的姓氏,實際上後唐、後晉和後漢的君主都是沙陀族人(突厥分支),所以石敬瑭勾連契丹割讓“幽雲十六州”事件,我們只能將他當做中原王朝的千古罪人,而非沙陀族的敗類。

    ▲令中原門戶洞開的“幽雲十六州”

    所以當年正統的文化都在南方,東晉的“衣冠南渡”和南唐的文化昌盛,算是保留了中華文明的純正火種,而非被異族佔據的北方。

    第二,戰亂連綿,民不聊生。

    南北朝方面,南方自東晉“衣冠南渡”後歷經了西蜀流民之亂、恆玄造反、孫恩作亂和後景之亂等大事件,北方則發生了六鎮起義、爾朱氏亂政,東西魏分裂後成為北齊北周後統一,大體上都是在戰亂中度過的。

    ▲衣冠南渡示意圖

    “乃縱兵殺掠,交屍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剝,子女妻妾,悉入軍營。 及築土山,不限貴賤,晝夜不息,亂加毆棰,疲羸者因殺之以填山,號哭之聲,響動天地。百姓不敢藏隱,並出從之,旬日之間,眾至數萬……破掠吳中,多自調發,逼掠子女,毒虐百姓,吳人莫不怨憤,於是各立城柵拒守”。--《梁書》中的侯景之亂

    而五代十國就更加混亂了,延續殘唐的藩鎮割據局面,中原地區走馬燈式的政權更迭帶來了無窮的兵禍,而南方則小國林立,相互傾軋的局面從未消停。

    第三,有因有果,起源近似。

    南北朝起源於北魏和劉宋的對峙,自劉裕去世之後北方局勢逐漸明朗,鮮卑族的拓跋氏逐漸佔據上風,到公元439年消滅或臣服北方所有的反對勢力,建立北魏。

    五代十國則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亂”以及隨後的藩鎮尾大不掉格局,偉大的李唐搖搖晃晃地又堅持了一個半世紀才在黃巢的攪屎棍效應和朱溫的鳩佔鵲巢下轟然坍塌。

    如果將前面的起因算到同一個大時代,二者的事件跨度也就沒那麼大了。

    第四,雄主出世,終結亂世。

    楊堅透過“禪讓”,趙匡胤選擇了“黃袍加身”,一個偽君子,一個真小人,的確有幾分相似,至少都是和平手段為主,雖然少不了要出兵平定幾個造反的前朝遺老。

    而統一的手段大抵相似,都是從北到南的武力平定,腐朽的陳朝沒費大隋什麼周折,而北宋的南方也是或降或敗,沒真正的阻力,只是因為小國家太多而略費周折而已。

    兩個亂世之間隔了一個隋唐,他們之間的不同自然是明顯而深刻的。

    社會組成基礎的變遷:世家的消亡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世家大族的巔峰之時,作為一個群體他們始終牢牢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命脈,所謂“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除非個別改朝換代中惹了眾怒的倒黴蛋之外,他們在政治前途和社會地位的保障都是當時的潛規則。

    而皇權也是很受制約的,之所以“禪讓”事件頻發,在於世家和世家聯合的實力過於強大,完權能夠威脅王權。

    ▲曾經世家風流的代表:烏衣巷

    而到了五代十國,曾經的“王謝堂前燕”,也終於是飛入“尋常百姓家”,藩鎮割據和黃巢之亂早將大地主莊園經濟衝擊得七零八落,“天街踏盡公卿骨”則是肉體上的消滅,而五代沿襲殘唐,自然是更加的有恃無恐。

    "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新五代史·安重榮傳》

    因此五代是武人的政治,安重榮石破天驚的論斷道出了改朝換代的本質,從此“禪讓”退出了歷史舞臺,進入明搶階段。

    文化成就的差距:三教繁榮到萬馬齊喑

    南北朝除了樂府詩,更大的文化成就來自儒道佛三教的發展,由於地域的割裂和統治者喜好的不同,導致形成了一個類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三教並立”局面,三教之“教”並非宗教之“教”,其原初語義,實質所指的是一種教化、教義與教說。

    南北朝是三教關係全面展開的時期,也是三教爭論全面展開、三教融合全面加深的時期,涉及的問題也非常廣,出現的論著也非常多。

    ▲湖南普德大廟的三教合一三清殿

    而五代十國的文化成就則是泛善可陳的,雖說“國家不幸詩家幸”,但當時卻並沒有誕生什麼震撼靈魂的作品或者思想家,對比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寫過的詩差距甚遠,當然,你可以說那個千古詞帝的李煜,但等到他將傷感化成文字之時,五代早已經結束了。

    李煜的詞寫的是恨,而非志

    究其原因,第一,五十餘年並不算長,有著太多的偶然性;第二,在原有的社會基礎(世家政治)被摧毀之後,新的社會架構和文化體系尚未建立完善。

    所以,新興北宋的文化猶如井噴一般,就是這樣的厚積薄發。

    觀念不同:民族融合到中原為尊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最明顯的民族融合期,這是一種被動的融合,從西晉末年石勒口中的“兩腳羊”和“京觀”到楊堅的終結,期間滿滿的都是血淚,氐、匈奴、羌、羯和鮮卑輪姦著殘破的中原,並帶給我們祖先身不由己的“被融合”。

    也恰恰因為如此打破了中華民族魏晉時代的萎靡之氣,形成了勇武剛健的新民族精神,這一點在盛唐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甚至他們身上都有著胡人的血統。

    ▲曾經海納百川的盛唐氣象

    到了五代,中原的帝王更替在沙陀貴族和漢族武將之間展開,期間還有契丹的趁火打劫,雖然在混亂的局勢下只能唯才是舉,但二者的裂痕已經發芽,對於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和幽雲十六州事件的恐懼,令漢人中原王朝對於外族和武將掌權有了隔閡,而士大夫的強勢則重申了“名節”的重要性。

    所以兩宋計程車大夫寧可接受宦官封王(童貫),也要排擠狄青和岳飛,也來自這種思想的影響,異族普遍當官的情況從此作古。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笑面人》

    對於今人而言,永遠都無法回到過去,卻可以從過往的得失中總結經驗和教訓,中國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令我們在前車之鑑上往往有著非比尋常的優勢。

    上文的兩個亂世,不管來自怎樣的客觀主觀原因,亦或是帶來什麼樣正面或消極的影響,這些都不能夠掩蓋一個“亂世人不如狗”的事實。對於絕大多數人人而言,和平、穩定和富裕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這才是我們讀歷史時要深層次思考的問題。

  • 6 # 1灰灰的小灰機

    兩個亂世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期間的王朝更迭頻繁,大都是短命王朝和短命君主,很難有大的作為,所以如果不是歷史愛好者,這期間的故事很少有人能搞清楚,下面說一下我的淺見:

    首先共同點:

    第一就是亂,各種大小政權林立,又迅速覆滅,南北朝時期從匈奴人建立的後漢,羯族建立的後趙,鮮卑的燕,短暫的前秦,略有作為的北魏(後來又分裂成西魏東魏,北周和北齊),南方的宋齊梁陳,五代十國中原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周邊的後蜀南越等大小政權,無一不是對外連年征戰、對內自相殘殺,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怎一亂字了得。

    第二就是少數民族在這段時間登場並改寫了歷史,南北朝的五胡亂華,北魏鮮卑政權孝文帝漢化改革,北周宇文家族的崛起,五代十國沙坨族李克用、李存勖,後晉時期的契丹人干涉中原事物都對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改寫了歷史的走向。

    第三就是結局驚人的相似,南北朝最後一位明君北周武帝宇文邕和五代十國最後一位雄主後周世宗柴榮,同樣是國號為周,同樣統一北方,同樣英年早逝,同樣去世後被權臣篡位,篡位成功的楊堅和趙匡胤利用他們的經營成果統一天下結束亂世,不得不說天妒英才,如果再給宇文邕和柴榮每人十五年的時間,歷史可能就會被改寫了,但是歷史容不得假設,只留下無盡的遺憾。

    不同點主要是政權對峙的形式不太一樣,南北朝時期主要是南北對峙,從東晉後前秦的對峙,但後來北魏北周北齊和南方南齊梁陳的對峙,無一不是南北的問題,而五代十國主要是中原地區和周邊政權的對峙,中原政權更迭,周圍始終有一圈大小政權,五個中原政權除了後唐李存勖,其餘的基本上沒有統一北方,都在和自己人的鬥爭中快速覆滅。

  • 7 # 這個歷史很正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三個時代。如果把他們的混亂程度劃分一下,十六國最混亂,五代十國此之,最後是南北朝時期。那麼這裡重點說一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紛亂史。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589年),由北魏滅北涼之戰作為開端,直到隋文帝滅南陳後為結束,歷時170餘年。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開端由朱溫篡唐起,到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作為結束,共歷時53年。

    那麼這兩個時隔幾百年的混亂與血腥的時代究竟有什麼異同呢?

    相似點:政權割據,軍閥之間相互攻伐。

    南北朝時期,北方是五胡之一的鮮卑族統一中原,建立北魏。南方最先則是劉裕篡晉建國為宋。

    注意這個時期,南北朝實力對比相差無幾,甚至南方宋朝在某些方面還要勝於北魏朝。

    但是在劉裕死後,宋朝隨著多次北伐的失利,國力有所程度的下跌。而此時國內門閥勢力又過於強大,所以宋朝宗室為了壓制門閥勢力,派遣皇子前往鎮守重要的軍鎮。隨著宋文帝死去,劉宋宗室陷入了內鬥之中,最後被權臣蕭道成篡位建齊。此後南朝政權更迭頻繁,出現梁、陳等政權,南朝因此也是在不斷分裂和統一的過程中內耗嚴重,漸漸武力北伐。

    而北魏隨著孝文帝的漢化政策,國力日益強大,北方王朝勢力對比開始失衡。但那時得益於北方的柔然,以至於北魏不能全力南征。一直到孝文帝死後,北魏統治者逐漸放棄民族和解政策,北魏開始走向衰敗。最終爆發了六鎮起義之亂(北周、隋、唐三朝皇帝都是六鎮之一武川鎮的軍事貴族),此次戰亂以後,皇室大權旁落,國內高歡、宇文泰把持權柄,多久便分裂為東、西魏。

    之後,他們子嗣分別篡位,建立起北周、北齊。而北周延續民族和解政策最終打敗北齊,統一北方。在北周連續兩位短命皇帝后,楊堅篡位建隋,經過八年的謀劃,攻下南方,一統中原。

    相比於南北朝,五代十國就明顯要混亂的多。五代十國繼承的是唐朝的藩鎮體系,實行軍事統治。有兵就是爹,一旦軍事衰微就將面臨著滅亡的結果。

    而且這個時期的藩鎮割據南北勢力相差較大,北方藩鎮勢力強大,但地處中原腹地,政權卻也是更迭頻繁。南方則是小國林立,勢力大多較弱,誰都沒有足夠的實力能夠消滅誰,所以基本在北方的政權穩固後,南方就紛紛請降歸附。

    這兩個時期相同點都是割據,分裂的時代,但是為什麼南北朝可以持續一百多年,而五代十國就只持續了五十多年呢?

    不同點:

    一、 南北朝時期處於民族大融合的時期,民族矛盾激烈,導致不同民族之間的政權的對抗。而五代十國因為承襲了唐朝的家底,所以此次內亂幾乎就是漢族政權的內鬥。

    二、 南北朝時期之所以能夠持續這麼長達時期,主要還是門閥制度根深蒂固,豪門大族勢力強勁,而外族統治者要想穩定,就必然要藉助這些世家大族來統治社會底層人民。而五代十國進過了隋唐時期近百年的科舉影響,門閥持續削弱,軍人集團開始上臺。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補給。北魏時期有豪門大族穩定地方,百姓相對來說還是能夠從事生產。五代十國,門閥不存,軍人不善治理,所以縱使兵威強勁,也終有落敗的時候。

    南北朝時異族入侵中原時各組融合形成的分裂局面,而五代十國就完全是漢族內部的爭鬥的結果。

    分裂之後必有統一,南北朝統一後,隋唐開啟了漢族政權武力的極致的局面,五代十國後,宋朝也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科技大爆發的時候。

  • 8 # 歷史縱橫帝

    導讀:五代十國和南北朝這兩個歷史時期都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大分裂,並孕育下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歷史階段。這兩個階段沒有任何一個政權可以號令全國,是中國少數沒有處於同一王朝管理的動盪時期。著兩個階段社會動盪、政權更迭頻繁,人們的生活困苦不堪。但是這兩個階段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階段,在此基礎上也孕育著新的盛世的到來。兩個時代混亂和分裂方面大體相同,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南北朝誕生標誌為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開始,因為這在標誌晉王朝的覆亡的同時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589年隋朝滅陳結束,前後持續169年。北朝從北魏到分裂稱東、西魏;東西魏再由北齊、北周取代,最後由隋朝再次完成統一。在隋唐兩個時代過後,歷史來到了五代十國時期。這個階段從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開始,到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結束前後53年。兩個時代都是在動盪、分裂中不斷進行政權更迭,尤其是五代十國時期割據的藩鎮完美的踐行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道理。

    兩個時代的相同點

    1、兩個時代都是分裂動盪,權臣當道

    我們先來看南北朝:北朝從北魏開始,永熙三年(534年)宇文泰和高洋分別擁立傀儡成立東魏、西魏。公元550年高洋不再走形式直接上陣了,廢孝靜帝滅東魏建北齊。七年後西魏恭帝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從此北魏權臣宇文泰、高洋篡位成功,分別建立政權。所以說亂世之中規則、皇權正統都失去了意義,所以亂世草頭王不是一句空話。所謂因果迴圈,報應不爽。宇文氏以武力篡奪了北魏拓跋氏政權,但是隋文帝楊堅同樣的手段在宇文扈死後如法炮製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

    我們再來看南朝:從權臣劉裕擊殺六位帝王代晉建立劉宋開始,宋、齊、梁、陳都是權臣擅權篡位導致政權更迭。東晉權臣恆溫造反稱帝建立恆楚;劉裕透過北府軍擊殺恆溫成為新的權臣,然後屠殺東晉皇族稱帝建立劉宋政權;劉宋末年權臣齊王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準禪位,自立為帝建立南齊;公元502年南齊雍州刺史蕭衍取代南齊稱帝,建立蕭梁;55年後蕭梁權臣陳霸先為代南梁所自立,建立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

    我們再來看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迭更為迅速,從907年後梁建立到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僅僅53年間中原就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同樣情形在全國其他割據政權上演,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清源、北漢、武平先後登上歷史舞臺。

    2、兩個時代都是由北方政權統一南方

    南北朝時期北方由宇文氏的北周和高洋建立的北齊取代了從北魏分裂出來的東西魏。最後由北周武帝宇文扈滅北齊統一北方和佔據巴蜀,結果在宇文扈去世後隋文帝楊堅掌握了大權。楊堅透過禪位的形式的到了政權後,平定南方陳朝統一了已經分裂數百年的中原地區。

    五代十國時期同樣是由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承擔起了統一中原的歷史使命。大宋先後平定了南方各割據勢力,到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期攻滅北漢再次完成了統一。同樣是由北方平定南方完成統一程序。

    3、兩個時代完成統一的王朝基本都是在摘了前朝的果實的基礎上完成統一的

    南北朝時期完成統一重任的隋朝,是建立在即將統一全國的北周起初上。隋文帝楊堅打算篡位的時候,北周距離統一已經非常接近了,版圖已經佔據大半個中國。如下圖所示:如果隋文帝楊堅不篡位的話,也許大周王朝就會第二次出現在中原大地上。所以有人說得國之易莫過於隋文帝楊堅,就是這個意思。

    而結束五代十國的北宋情況類似,也是在北周威懾天下的情況下取而代之。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甦。柴榮武功赫赫: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攻打幽雲過程中患病去世享年39歲。主少國疑的情況下,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宋朝也是在強悍的後周的基礎上吞併十國,完成統一大業的。

    五代十國和南北朝兩個時代的不同點

    1、綿延時間不同:

    五代十國從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稱帝開始,到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基稱帝結束才五十多年。雖然混亂,但是持續的時間較短。而南北朝長達本來就承襲更加混亂的五胡十六國,僅僅是直接的南北朝對峙時間都達到160多年。

    2、承襲的歷史階段不同:

    南北朝雖然說是承襲的晉朝,但是東晉僅僅是一個割據政權。嚴格意義上說南北朝承接的是更加紛亂的五胡十六國時期。而五代十國承襲的是唐朝,最終以宋朝建立結束。

    3、開啟王朝強悍程度不同:

    結束南北朝的是強悍的隋朝,大隋國力強大外戰能力強悍;而且留下了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而結束南北朝的是開啟以文馭武的宋朝,宋朝除了文風鼎盛、經濟繁榮以外外戰能力比較渣。

    4、混亂程度不同:

    南北朝時期雖然南朝和北朝都有頻繁的政權更迭,但是總體上還是南北對峙的局面。而五代十國時期更加沒有秩序,從中原後梁、後唐、後漢、後晉、後周到個地方割據政權都在頻發攻殺導致政權更迭。

    小結: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都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動盪分裂時期,他們之間既有相同點又有異同。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兩個時代都由大一統的王朝終結。雖然是分裂階段,但是民族融合在加劇、新的統一因素在孕育。這些都為新的盛世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9 # 歷史長河邊的磨坊

    第一,經濟基礎不同。

    南北朝是以士族地主大莊園經濟佔支配地位,而五代十國是以庶族地主的莊田經濟佔支配地位。

    魏晉南北朝的封建大莊園是由漢代豪族塢壁形式的封建莊園發展而來的,這種形式的經濟模式,使地區豪族一身兼莊園主、軍政統 治者和封建大族長,莊園之內,奴役著注家籍的成千上萬的農奴家庭,既為農奴,又為私兵;他們還封 佔山澤,壟斷一方。各大莊園內可實現自足的經濟結構,不需要與外部做交換,妥妥的獨立小王國。

    可以說南北朝時代的“門閥豪族”靠的就是這種模式與皇帝共享天下。

    塢堡

    塢堡,又稱塢壁,是一種民間防衛性建築,源自漢武帝時期的塞外列城,普及大約形成王莽天鳳年間,當時北方大飢,社會動盪不安。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築塢堡營壁。

    五代十國,因為隋唐二代對世族門閥的破壞,再加上農民戰爭給的最後一擊。大莊園形式的模式變成無數庶族地主的莊田經濟。庶族地主沒有豪族那般大的能量,所以商品交換以物易物的現象十分普遍。

    第二,經濟基礎不同,導致社會基礎不同。

    世家豪族在東漢以徵辟、選舉等途徑躋身於仕途,而且逐漸形成了豪族強宗之類的大壓園。其中最稱顯赫的如南陽袁氏、弘農楊氏這樣一批“四世三公" “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名門望姓。這到南北朝,東晉元帝朝“王與(司〉馬,共天下”的諺語。

    內遷的少數族的封建貴族建立政權,也要依賴門閥的支援。匈奴劉氏建立的前趙,羯族石氏 建立的後趙,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在北魏孝文帝改制以後,鮮卑貴族成為“虜姓”士族,與中原門閥世族互通婚婚,北周形成的關隴士族。

    唐末農民戰爭,“朱門甲第無一半”, “天街盡踏公卿骨”,新的寒門主導天下。比如朱溫、王建出身流氓,李存勖出身沙陀貴族,而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都是出身卑下、連姓氏都沒有的沙陀軍人,郭威是黥面皇帝,髙季昌是家奴封王,錢繆私鹽小販,楊行密走卒出身,李昇是流浪孤兒,王潮兄弟出身農家,南劉氏是波斯商人後裔。

    第三,割據政權統治不同

    南北朝是大莊園,在地理上擁有自給自足的優勢,天然具有分裂屬性,統治者依靠門閥 世族為支柱為維持較長時間,統治上比較穩定。

    而五代十國是庶族地主經濟,各地必然進行頻煩的交換,分散的莊田,出自凡下的庶族地主,只能依靠強有力 的封建國家來保障他們的利益,而不足為左右皇權的社會勢力。

    南北朝歷時近300年,而五代十國只有53年。

    五代十國可以說是一個大變革的時期。勞動者以農奴身份轉向人身依附關係相對減輕的農民身分,門閥官僚不再以血緣為主,而是漸漸轉身科舉,所有的變局就更進一步消滅門閥地主,將大的莊園經濟更進一步細分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是管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