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長風
-
2 # 螞蟻傳統文化
訂閱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奪取建文帝皇位,由於各種交織複雜的原因,隨後著手準備遷都北平,又先後發動五次針對蒙古高原諸部的討伐戰爭。在其遠離京師期間,先後六次委任皇太子朱高熾監國。六次監國中,五次與明成祖朱棣北征有關,其中三次是在京城南京,三次是在遷都北平之後。在監國期間,朱高熾以監國身份實際上成為明王朝的統治者,監國時間短則四個月,長達近四年。不僅如此,永樂晚期,朱棣多病後,在京師的朝政也多由朱高熾處理。
朱高熾在監國期間,多次撫視災民,減免錢糧,對於國家穩定和天下歸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永樂初年,國家方定,邊境多發衝突,逢靖難之役後,明朝廷在局面上更是雪上加霜。而朱棣又好武喜功,件件都是掏空國庫的大事,北征蒙古,南征交趾,遷都北平,鄭和下西洋,使得國庫空虛,國力大耗。這一切都表明,國民急需休養生息,需要一位施以仁政的君主。
太子朱高熾在監國期間,不僅朝無廢事,還能裁決庶政。他在監國期間,整飭吏治,體察民情,行恤民之政。他始終關心民生,多次派人視察水旱之地,撫視饑饉之民,減免錢糧租稅,不僅深得百姓之心,得到大臣擁護,也得到成祖朱棣的認可和讚許。同時也為特殊時期國家政策的延續性和皇位合法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從後來的歷史中可以得知,明仁宗在位期間,對明成祖開創政策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和改革,進而開啟“仁宣之治”,這都與其在監國期間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的。
在張廷玉修撰的明史中,對明仁宗朱高熾如此推崇,稱“仁宣之治”為明代的治隆唐宋,遠邁漢唐,仁宣二帝堪比西漢時期的漢文帝和漢景帝,從這評價中足以看出朱高熾對明代政治影響深遠。朱高熾也是歷史朝代中,重要的守成之君,一個承前啟後的皇帝,他對明朝政治局勢成功扭轉,使得“監國”之後,在皇位繼承,甚至明宣宗朱瞻基順利即位,以及國家命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
3 # 歷史長河有你有我
1. 從朱高熾的性格、處事和處理政務能力會創造一個盛世偉業。
朱高熾生性端莊沉靜,言行識度,非常喜歡讀書。他沉著冷靜,做事有條有理。這個體態臃腫的大胖子還是一個仁厚寬人的皇帝,在他那肥胖殘疾的外表下,有一顆並不殘疾的、溫和的心。他登基之後,朱高熾回顧多年來的艱辛生活,對曾經支援過自己的文官集團大加封賞,某次退朝之後,他拉著重臣楊士奇、楊溥的手痛哭失聲,這是作為皇帝對臣子最高的信任了。
在對待建文遺臣方面,朱高熾能赦免盡皆赦免,不僅放回了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誅十族""慘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使得明王朝內部的矛盾得以緩解。從這一點上來看朱高熾心地仁厚,具備了太平盛世君王的基本素質。
他透過改組內閣,選用賢臣,裁減冗官,善於納諫等舉措實現了政治清明。此外,又明令禁止對犯人濫用肉刑,並且儘量避免牽連犯人的親屬。還在於他十分關注民生,心繫百姓。在思想上,朱高熾崇尚儒學,推崇仁政,他處處以仁君的標準要求自己,修明綱紀,愛民如子。他正是朱高熾施以仁政,才為大明王朝十一年的仁宣之治開了一個好頭。如果給他更多的時間,相信他定會創造出一個盛世偉業。
2. 成功遷都到南京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長期以來,南京就是他的基本盤,自永樂二年(1404)立為皇太子他便長居南京,再從永樂六年(1408)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的明成祖朱棣歷次北伐,都是由皇太子朱高熾監理國政留守南京,因為北京皇城至永樂十八年(1420)才落成,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才宣佈遷都北京,至朱高熾登基北京成為帝國首都不過四年。朱高熾對朱棣的北征不感興趣,也不喜歡北京;而他在南京監國的日子裡已經熟悉南京的情況,也感到那裡更為舒適。他只想依文治國,相比之下富饒繁華的南京跟吸引他。
於是在朱高熾登基半年後,他就安排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謁洪武帝的皇陵,並留在那裡負責遷都南京的一些準備工作,遷都是一件很複雜的大事,這麼大的事情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剛開始一個多月,明仁宗朱高熾在北京突然死了,皇帝的這一死,朝廷上下只能放下遷都工作,準備皇帝后事和新皇帝登基。此外他的大臣夏元吉和其他高階朝廷官員也強烈要求進行把資源從北方邊境轉移出來的策略。朱高熾還關心維持北方首都的費用,因為這項費用不但大大地增加了中國東南的負擔,也使各政府部門難以應付。遷都是國之遷都是國之大事,一兩年內恐怕只能完成部分,若是朱高熾多活十年,想必會成功遷都回南京去。
-
4 # 思遠讀歷史
如果朱高熾多活十年,那麼國都一定會遂他的願遷回南京,不說別的,明朝的經濟一定會突飛猛進。
因為他僅僅在位十個月,就把他爹到處征戰導致的空虛經濟穩定住,多活十年,那可想而知了。最關鍵的是他注重文治,關懷百姓,這個“仁”可不是白給他叫的。
對明朝後期肯定會奠定一個更加夯實的基礎,也許明朝歷史的走勢會成上升趨勢。
-
5 # 笑看古今趣味歷史
古代有不少的短命皇帝,明朝也不例外,明仁宗就是。這個僅僅在位時間10個月的皇帝,不管是當時的大臣還是後世的學者,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甚至當時的大臣們都認為,如果他能夠多活幾年,可能就能再現文景之治,說不定明朝會存在更久。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明仁宗朱高熾的身世。因心性沉穩他是朱元璋最喜歡的長孫,和父輩崇尚軍事武力強勢統治天下不同,朱高熾是一名隨和的皇帝,他更提倡憑藉著自己廣闊的胸懷和仁政折服了自己的下屬大臣和黎明百姓,他的仁德才能夠這樣流芳百世。
朱高熾在做太子時就被朝臣稱讚,除了體態肥胖、身體不好的缺點外,實屬完美。洪武二十八年時朱高熾被立為世子。不過朱棣卻不喜歡這個體態肥胖、喜靜厭動的兒子。朱棣起兵靖難,就把次子朱高煦帶在身邊隨其征戰,留朱高熾坐守大本營北平。 在戰場上朱高煦幾次在關鍵時刻趕來救下朱棣,朱棣也鼓勵朱高煦“勉之,世子多疾”,朱棣確實更看好朱高煦。
而作為世子的朱高熾負責留守北京,北京的總兵力只有一萬多人。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圍攻北京,朱高熾僅以萬人之軍就成功地阻擋了李景隆,保住了北京,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一戰中,朱高熾的表現實在令人驚豔,在他短短47年的人生中,這是他軍事成就最高也是最耀眼的一筆。永樂二十二年,65歲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
朱高熾一即位就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實有明君之風。另外,朱高熾還廢除了朱棣當政時期的許多嚴苛法令,停止了大規模用兵,與民休息。
此外他還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任用賢能,獎勵百官進言,為政仁慈,使得當時的朝廷開放清明,文化得到復興,讀書人的待遇比洪武、永樂兩朝要好得多。雖然只做了十個月皇帝,但在這十個月甚至更早,朱高熾就已經推行了他的那些開明政策,為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
-
6 # 瀾僡小世界
應該有很大的影響。
最大的影響是遷都,這對於明朝的邊境可謂關鍵之舉。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就是為了守護邊境。可仁宗在位短短一年,就想遷回去。雖說當時仁宗採取了開發貿易來試圖消弭戰爭,但當時的蒙古,經過 朱棣的多次打壓,處於非常衰弱的時候。而一旦假以時日,恢復元氣,會不會規規矩矩的貿易實在很難說。如果加上明朝後期的沒落,戰爭的可能性實在很大,而明朝 就總體而言,戰鬥力是無法和蒙古比的,遷都一旦成功,明朝的歷史說不定要短很多年。
其次是對政府機構的影響,仁宗深得人心,有三楊作為最得力的大臣,看起來一切都很好,可從宣宗教宦官讀書這件事來看,當時的文官集團已經坐大,皇帝已經招架不住,要拉幫手了。如果仁宗多活十年,就算文官集團對仁宗非常認同,但這個問題也會冒頭,仁宗對這件事情的處理,也會關乎以後歷代皇帝與文官的權力博弈。
再次是對朝局的影響,仁宗多活十年 ,他死的時候也正是現實歷史中宣宗的死亡時間,也許明宣宗一輩子就只能做一個太子了。這樣一來,明英宗可能就做不了皇上,那王振就沒有專權的機會,就算會出現另外的奸臣,也不至於上演同樣的土木堡之變,明朝的歷史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仁宣二宗雖然都是好皇帝,但由於二人身份不同,仁宗多活十年和宣宗執政十年還是有很多的分別的,其影響足可以改寫歷史。
-
7 # 韓之豫史話
明仁宗朱高熾,朱棣長子,明朝第四個皇帝,為什麼廟號為“仁宗”?因為他就像一位仁厚的儒學家一樣,實行惠民政策,愛護臣民,以仁治國。如果說他多活十年,明朝的發展一定會更加穩固向前推進,明朝興盛的時間會更加長久。但即使他去世了,他的兒子朱瞻基也繼承了他的遺志,父子二人共同使明朝迎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仁宣之治”。
朱高熾這個皇帝來的並不容易,作為能征慣戰、威名赫赫的朱棣的兒子,他卻身體肥胖,喜靜不喜動,更不用說弓馬嫻熟了,所以相比之下,朱棣更喜歡強悍勇武的次子朱高煦,甚至多次暗示,世子多病,你多努力!
但是雖不能上陣殺敵,朱高熾卻極有謀略,李景隆率大軍50萬包圍北京城,而朱棣卻在外征戰,城內只有寥寥萬餘士兵,他是鎮守北京的主帥。危急關頭,他親上城頭,指揮將士們奮勇作戰,精密部署,依靠城牆展開反擊,成功擊退了李景隆,保住了大本營,對朱棣偷襲永寧製造了機會。
可惜,朱棣仍然不喜歡朱高熾,後來朱棣做了皇帝后,在大臣的強烈要求下封朱高熾為太子,而且有一多半原因是因為朱棣很喜歡大孫子朱瞻基。
朱高熾品行端方,沉穩睿智,當他做了太子後,弟弟朱高煦一直在背後搗亂,多次陷害朱高熾,甚至連幫太子說好話地大學士解縉,都被朱高煦借錦衣衛之手陰謀殺害。當朱棣查明真相,要嚴厲處罰朱高煦時,朱高熾卻宅心仁厚,懇求父親寬大處理,這樣朱高煦才保住了性命。
明仁宗朱高熾,除了是一個寬厚的兄長之外,更是一個寬厚的皇帝。他視察民間疾苦,推行惠民政策,並且經常下令賑災減免稅賦,嚴厲懲治地方上為所作殆的貪官汙吏。大臣們認為他對百姓太仁慈了,朱高熾卻說,身為皇帝,寧願過於仁厚,怎麼能夠跟百姓計較這些?
對百姓寬厚,但他對自己和皇室的要求卻相當嚴格,他杜絕公眾的奢靡行為,崇尚節儉。而且,他任用的大臣,也都和他一樣,既愛民如子,又都是有才能的人,朱高熾在位期間善於納諫,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明仁宗朱高熾使明朝從太祖、成祖的嚴刑峻法苛政,順利過渡到穩定發展、恢復民生的發展階段,雖然只在位十個月,可是他做到了承上啟下,保留了太祖、成祖的優勢,去除了其中的苛政厲法,去除了成祖“得位不正”的影響,使社會穩步發展。如果他能夠多活十年,那麼明朝“仁宣之治”的興盛必定能更早到來,並且長盛不衰,將會對整個歷史的走勢產生深遠的影響,明朝必定會積累財富,民心凝聚,國家的安康會長久保持,異族也不敢再冒犯繁榮昌盛的大明,土木堡之變也就不會發生,甚至黑山白水的滿洲族,可能就沒有了崛起的機會。
朱高熾只當了十個月的皇帝,但廢除了永樂時期的一些苛政,停止了對外大規模用兵,減輕民眾負擔,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如果他能多活十年,對明朝歷史的走勢會有什麼影響?
回覆列表
明仁宗朱高熾是永樂大帝朱棣的嫡長子,在位只有十個月的時間,但後世對其評價極高,那麼如果明仁宗多活十年,會對明朝歷史的走勢有影響嗎?個人以為,影響不大。要說明這個問題,就要首先了解一下明仁宗的情況。
朱高熾生平簡介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也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孫子。據說他體型肥胖,而且天生就有腳疾,出入都要有人攙扶。朱元璋對這個孫子十分喜愛,但朱棣並不喜歡他,朱棣中意的是他的二兒子朱高煦。朱高熾當皇太子的時候,朱高煦就聯合老三朱高燧多次搞陰謀詭計要搞掉朱高熾,不過都失敗了。
朱高熾從小喜歡儒家思想,喜歡四書五經,所以養成了謙遜有禮、宅心仁厚的習慣。他老子朱棣喜歡打仗,曾五次親征與蒙古軍隊作戰,每次親征的時候就要留下朱高熾監國。監國期間,朱高熾的表現十分出色,永樂七年明中都鳳陽遭災,朱高熾當場賑災;徙敏屯田,開墾荒地,促進了農業生產;貶斥酷吏,寬緩刑罰,這些都得到了朱棣的讚揚,所以最後朱棣把皇位傳給了朱高熾。
明仁宗的政績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僅有十個月,但他卻解決了很多明朝當時的危機。
首先,他解決了明朝與蒙古的恩怨。他主動和蒙古修好,進行貿易,允許他們來朝貢,修復了朱棣五次遠征蒙古帶來的傷害。
其次,他調整了北方的邊防和軍隊,設立了五軍都督府和邊防都司,加強了北方邊界的力量,使蒙古人不敢輕易入侵。
第三,他釋放了很多朱棣時期被捕的賢臣,以儒家思想治國。
第四,關注賑災和刑獄,讓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不少。
他的這些政策使得明朝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保證了社會穩定,緩和了內部矛盾,為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
對明仁宗的評價史書上對明仁宗評價極高。《明史紀事本末》中說,“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這是講明仁宗比作了周成王和漢文帝。
《明史》中說明仁宗“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修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這裡說的是,明仁宗的功德是寫不完的,如果多活幾年,明朝比文景之治還要好。
明宣宗的政績明仁宗死後,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宣宗一共在位十年,也做出了顯著政績,與仁宗合成“仁宣之治。”
明宣宗痛恨貪汙,對吏治進行了大力整頓。同時也實行了很多減輕百姓負擔的政策,比如減免稅糧、復業流民、賑災救荒等等。命令鄭和再次下西洋,與外界加強了溝通等等。
分析明仁宗在位時間雖然短,但他的兒子明宣宗繼承了他的施政方針,從兩人的政績來看,他們都主張和平,整頓吏治,減輕百姓負擔,積極賑災救荒。所以說,明仁宗縱使多活十年,所做的也不過是宣宗所做的這些,對歷史走勢不會有大的改變。
但是,這兩人也有很大不同。仁宗為人寬厚,謙遜有禮,對待身邊的每個人都很好,但是治國不是交朋友,仁宗的寬厚讓很多內閣大臣越來越囂張,在大殿上跟他無禮爭論,最後竟然被氣死。這也就導致了內閣大臣們的手中權力過大,有點架空皇帝的意思,到了宣宗時候,朱瞻基不得不重用身邊的宦官,因為宦官學問水平低不堪大用,朱瞻基還開學校讓宦官學習,也為後期明朝的宦官專權埋下了伏筆。
如果明仁宗朱高熾多活十年,那麼極有可能導致大臣專權,架空皇權。如果他和兒子朱瞻基一個思路的話,必然也會大力提拔使用身邊的宦官,那麼歷史就又回到同一條軌道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