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事不急

    不要被影視劇中的斯巴達人形象所迷惑,現實中的斯巴達人也是奴隸制的頂端那部分人,他們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控制著眾多的番邦,以滿足自身的物質所需。

    電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斯巴達人打仗的時候也有番邦軍隊參與的,所以他們並不是熱愛和平,與世無爭的。

  • 2 # 九品侍衛

    很多!例如常年與邊境城邦的軍事摩擦,低強度的侵略行為,秋收入冬時節的搶奪行為,這些都必須使用大量的戰鬥人員。

    由於斯巴達人不擅長耕種,所以生存只能依靠搶奪,還有由戰爭所掠奪來的奴隸。其實不僅是斯巴達,直到後期的羅馬帝國努力經濟都是歐洲的經濟支柱,斯巴達同樣也不例外。那個時候由於歐洲都是鬆散的小城邦,誰都沒有能力一口氣吞掉對方,所以根本就不會發動過大規模的入侵行動,然而在古代打仗是有利可圖的。

    畢竟只要奪下了一座城市,基本上就可以搶錢搶糧搶女人,所以斯巴達人跟後期的羅馬人一樣,時刻保持著低強度的戰爭行為。

    國家跟人一樣,一名拳擊手可以以最大的爆發力持續幾十分鐘,然而一直慢跑的人你在想讓他揮拳就不可能了。國家也是相同的道理,一直保持著低強度的戰爭行為,大規模的戰爭侵略擴張就沒那個能力了。

  • 3 # 問山聽水

    斯巴達人形成全民皆兵的軍事國家,主要是為了壓迫本國奴隸。

    斯巴達,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位於希臘半島南部拉哥尼亞平原的南部,歐羅塔斯河的西岸。

    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人向鄰邦美塞尼亞發動長達10年的戰爭,最後征服了美塞尼亞,將多數美塞尼亞人變成奴隸,併為希洛人。

    為了維持對希洛人的壓迫與剝削,鎮壓希洛人的反抗,斯巴達人需要一隻強壯的軍隊。

    同時,為了防止斯巴達人內部貧富分化,斯巴達人不許從事工商業,不用金銀做貨幣,而用價值低廉的鐵幣。

    斯巴達人除了軍事外,不得從事其它生計。斯巴達人崇尚武力精神,整個斯巴達社會等於是個管理嚴格的大軍營。

    斯巴達人的獨特的政治制度,使整個社會軍事化,孩子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軍事訓練。

    斯巴達的嬰兒呱呱落地時,就抱到長老那裡接受檢查,如果長老認為他不健康,他就被拋到荒山野外的棄嬰場去。

    母親用烈酒給嬰兒洗澡,如果他抽風或失去知覺,這就證明他體質不堅強,任他死去,因為他不可能成長為良好的戰士。

    男孩子7歲前,由雙親撫養。父母從小就注意培養他們不愛哭、不挑食、不吵鬧、不怕黑暗、不怕孤獨的習慣。

    7歲後的男孩,被編入團隊過集體的軍事生活。他們要求對首領絕對服從,要求增強勇氣、體力和殘忍性,他們練習跑步、擲鐵餅、拳擊、擊劍和毆鬥等。

    為了訓練孩子的服從性和忍耐性,他們每年在節日敬神時都要被皮鞭鞭撻一次。他們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點般落下,但不許求饒,不許喊叫,甚至不許出聲。

    滿20歲後,斯巴達男青年正式成為軍人。

    30歲成親,但每天還要參加軍事訓練。

    60歲時退伍,但仍是預備軍人。

  • 4 # 閒談西方史

    希臘城邦在當時有波斯這個外敵的威脅,斯巴達人擴張只會讓希臘的城邦進行內耗,但是斯巴達人並沒有放棄領導權,它透過同盟的方式控制周圍的城邦,也就是希臘城邦形成的伯羅奔尼撒同盟。

    當希臘擊退薛西斯領導的波斯大軍後,斯巴達人又面臨著城邦內希洛人的造反,只能利用軍隊進行鎮壓。這個時間段內雅典趁機奪走了斯巴達在希臘城邦中的領導地位,並重新成立了一個提洛聯盟。斯巴達在接下來的很多一段時間內都是在與雅典進行對抗,也無力入侵其他城邦。

    雖然後來斯巴達人聯合波斯人贏得了與雅典的戰爭,但是位於義大利半島的馬其頓悄然崛起,併吞並了希臘城邦。總結來說斯巴達人有擴張之心,但是沒有擴張的氣運,所以一直在用同盟的方式實現自身的霸權,卻無法實際上吞併其他城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斯巴達城邦糧食生產能力低下,並不能夠支撐斯巴達進行長期對外作戰。

  • 5 # 放棄的回憶

    這是一個關於國家意志的問題。

    斯巴達人,是公元前八世紀,居住在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的古希臘人。拉哥尼亞平原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小塊平原。“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因為斯巴達人既沒有城牆,也沒有像樣的城市,所以斯巴達人實際上是一個部落。

    一小塊平原能夠養活多少人呢?沒有城市的城邦,社會生產力能有多發達呢?這就說明兩個問題:斯巴達的人口規模很少,社會經濟也不是很發達。總的來說,就是:斯巴達人日子過得很苦,周邊都是強大的敵人,唯有尚武才能保護自己。

    國家意志即全體國民求生存與發展意志的集合,對外擴張就是將自身的生產方式延伸出去,以滿足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從這兩個定義看,斯巴達人尚武,卻沒有大舉侵略擴張的根本原因就是一點:沒有經濟基礎,沒有任何生產方式,沒有侵略擴張的國家意志。

    斯巴達人是從公元前11世紀來到拉哥尼亞平原的一支希臘部落,他們毀掉了原有的城邦,在這裡定居下來。

    而原來定居於拉哥尼亞平原的是希洛人,希洛人口規模遠遠超過斯巴達人,但是武力上戰敗,最後城邦被摧毀,希洛人淪為斯巴達人的奴隸。

    希洛人也不完全是希洛人,還有別的種族。在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人又向鄰邦美塞尼亞發動了長達10年的戰爭,最後征服了美塞尼亞,將多數美塞尼亞人變成了奴隸,併為希洛人。

    希洛人由此成為了奴隸的代名詞,成為斯巴達人對立的一個龐大的族群。

    為了統治龐大的奴隸族群,斯巴達人不得不依靠全民武裝。相應的,農耕依靠的希洛人,斯巴達人根本不管,只管搶劫。斯巴達人只從事一種職業,就是當兵,從小就當預備軍人,20歲之後就成了正式軍人,過了60歲才又轉為預備軍人。也就是說,斯巴達人一輩子,從生到死都在當兵。

    斯巴達人對奴隸的控制相當落後,其在奴隸族群中並沒有相應的賦稅或者管理組織,而是依靠定期對希洛人進行搶劫,這造成斯巴達缺乏足夠的糧食,人口增長緩慢。

    因為斯巴達人鬆散的控制,希洛人不斷掀起反抗,經常舉行武裝起義。而為了鎮壓起義,斯巴達人又定期屠殺希洛人之中的丁壯勞動力。斯巴達人經常派遣大量的青年戰士下鄉,他們帶著短劍和一些必需的給養品。在白天,他們分散隱蔽起來,尋找那些強壯的希洛人,將其殺死。

    實際上,斯巴達人並不從事任何勞動生產,其勞動生產就是掠奪,對外是掠奪,對內還是掠奪。唯一的生產方式就是搶劫,這是破壞生產的行為。破壞生產,不可能得到財富,凝聚力量,斯巴達人沒有侵略擴張的需要,更沒有力量。

    戰爭是消耗財富的,不存在完全依靠戰爭掠奪能夠生存的部落,即便是古代中國北方的遊牧民,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去搶劫,遊牧才是他們的主業。

    為了防止斯巴達人內部貧富分化,斯巴達人內部是不允許經商或者從事手工業生產的,而是推行一切財物歸公,這是原始社會的部落才會推行的制度。

    斯巴達人依靠戰爭供養整個部落,或者說供養整個城邦,這毫無生產方式可言。既然沒有生產方式,自然無法將生產方式延伸出去。周邊的城邦實力強大,是因為其經濟能力強大,同時也為斯巴達人掠奪提供了條件。如果周邊落後,斯巴達人搶不到東西,那麼斯巴達人就會衰弱,或者就得遷徙到另外一個地區。

    在歷史上,斯巴達人的衰弱,是希洛人反抗斯巴達人統治勝利,獲得了自由的權力。而在外,雅典同盟不斷壓制斯巴達人的生存空間,斯巴達人沒有了搶劫的地方,於是就衰弱了。

    他們無法在其它地區同樣地推行這樣的生存模式,因為要統治另外一座城池,斯巴達人內部就得分裂出去一個部落出去。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切財產公有,分裂出兩個部落,會削弱斯巴達人的實力,兩個城池也無法共享財富。從組織形式上就決定了斯巴達人維持其軍事同盟的依然是武力壓制。斯巴達人的社會組織,沒有任何能力進行對外擴張,最多就是搶劫一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德說:誰要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個奴隸;你贊同他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