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刺蝟的吉他聲
-
2 # 斯夫
舟過安仁[ 宋 ]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兩個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詩人的注意,是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划船,撐船用的竹竿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裡,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孩子們在幹嘛呢?詩人開始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是恍然大悟,兩個小孩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詩人啞然失笑,為孩童的聰明,也為極欣賞孩子們的童真和稚氣,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
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都可以看到楊萬里對兒童的溢於言表的喜愛之情。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
-
3 # 小話詩詞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舟過安仁》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楊萬里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詩人,尤其是他的《小池》一詩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
楊萬里的《小池》描寫了初夏池塘美麗的景色,是一首清新的小詩。詩人筆下的景物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
楊萬里描繪的初夏池塘宛如一幅花草蟲鳥的水墨著色畫。畫面之中,池塘、泉水、河流、荷花和蜻蜓等景物落筆都小,卻疏密有致、玲瓏剔透,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其實這就是楊萬里詩歌裡清新的一面,也是他的詩歌中的一大特點,楊萬里的詩歌中還有許多描繪兒童遊戲的場景。
在詩歌中,楊萬里透過描摹兒童的動態,給人們帶來了一幅幅充滿童趣的兒童生活場景圖畫,楊萬里詩歌中的兒童形象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比如他的《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春天的油菜花地是金燦燦的一片,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飛入這金黃色的油菜花中,自然是無處尋了。這時捕捉蝴蝶的孩子們四處搜尋蝴蝶,他們東張西望地搜尋蝴蝶,可是就是分不清是油菜花還是蝴蝶,自然也就捕捉不到蝴蝶了。
詩人恰恰捕捉到了孩子們焦急狀態,以及兒童搜尋不到蝴蝶的失望情緒。詩人透過簡單的描摹就將孩子們的天真和稚氣刻畫了出來,詩歌充滿了童趣。
再如楊萬里的《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我列舉其中的第一首: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這首詩寫詩人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詩人童心頓生,便將視線不自覺地轉移到這群嬉戲的孩子們身上了。而楊萬里的詩歌中總是有對孩子們嬉戲場所的描寫:芭蕉綠了,柳絮飛舞,詩人情懷也和眼前的景物一樣清新閒適。
兒童捉柳花,柳花也似乎被詩人賦予了童心,在風中與孩童們捉迷藏。在這樣美好的嬉戲場所中,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詩人該是從睡夢中被它叫醒的。
我們可以透過這首詩看到楊萬里詩歌的又一特點:前兩句點明初夏季節,以及環境場景,後二句在畫面中切入孩子們嬉戲的場景。
詩歌在景物的描繪上清新自然,在孩子們的嬉戲的場景上也是童趣盎然,景與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的那樣“一切景語皆情語”,反觀楊萬里的詩歌,正是具有這樣的特點.
為什麼我在回答問題之前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說楊萬里的詩歌特點呢?因為楊萬里的詩是很有名的,他是“末四大家”,詩歌自成一家,被譽為一代詩宗。
前面的這些鋪敘,就是為了一窺楊萬里詩歌的特點,這也為接下來回答《舟過安仁》一詩的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在問答中形成自己的風格,並能將問題回答全面,就令人很欣慰了。
楊萬里簡介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著名詩人,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被譽為“一代詩宗”。
楊萬里作詩初學由黃庭堅首創的“江西詩派”的詩風,詩歌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晚年詩風轉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
楊萬里的詩歌清新活潑,生趣盎然,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詩人透脫的胸襟與靈動的詩思。充滿著詩人對自然對人生新奇而又敏銳的感受,被人稱之為“活法”。
(楊萬里繪像)
《舟過安仁》解讀《舟過安仁》共有五首,根據樓主問題中關鍵字“張傘”判斷,應該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因為其他四首詩了沒有“張傘”這個行為動詞。
這首詩創作於楊萬里任江東副漕的第二次巡行期間,“安仁”就是現在的江西省餘江縣。原詩如下: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從詩題《舟過安仁》就可以知道,這是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的所見的一幕;再從詩作內容看,寫的正是兩個小孩子在船中嬉戲的場景。詩人看到了什麼情景?才讓他將所見寫成詩歌記錄下來呢?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裡詩人看到的場景:在一艘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是漁民家庭的小孩子,他們從小跟著家中的大人過著漁民的生活,早就學會了駕駛舟船。
和楊萬里同時代的著名詩人范成大詩中的“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描寫的田家兒童的生活場景,他們從小學的就是種地。這正好可以和楊萬里詩中的漁家兒童的生活對照。
這兩個小漁童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小漁船也就停止前行了,這是一系列動態的場景,可見他們的一舉一動引起了詩人的注意,而且詩人是一直注視著這兩個小孩子的。
小漁童泛舟江上,有篙不撐,有槳不劃,他們將船停下來是為什麼呢?“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兩句就說明了原因:原來此時河面上起了風,小孩子穿的斗篷被風颳了起來,他們就想能不能借助風力讓船前進。
於是他們想到了雨傘,高高舉起小傘,在船頭揮舞起來。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也就是孩子們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和美好情趣,而這兩點在此時也就水到渠成了。
詩人在後兩句中省略了兩個小漁童揮舞雨傘的具體細節,也將詩人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省略了,他直接把心中疑惑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
至於是怎麼解開的呢?我們可以展開想象:亦或是詩人看到他們“張傘”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們停了船,在沒有下雨的情況下撐開雨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藉助風的力量使漁船前行。
亦或是詩人乘坐的舟船和小漁童擦肩而過,他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就開口問這兩個小漁童,為什麼沒雨下雨要張傘呢?
在這兩個小漁童將原因講給他聽後,詩人恍然大悟,他有感於這兩個漁童的聰明,有感於他們的童真童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生活情趣的一幕。
《舟過安仁》是詩人親眼所見的一幕,他把目光聚焦到兩個小漁童的身上,全詩都是在描摹漁童“收篙停棹”、“坐漁船”“張傘”的行為。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漁童在嬉戲中透出的聰明讚賞有加。
小結:詩人的態度結合以上《宿新市徐公店》和《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兩首詩中的兒童形象,我們不難看出,在《舟過安仁》這首詩中,流露出的也是詩人對充滿童真童趣的、天真可愛的孩子的喜愛之情。
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楊萬里是一位關注兒童生活、關注兒童成長的詩人,因為在他的詩中出現的一個個鮮活的兒童形象,一幕幕兒童盡情嬉戲的場景,這都是詩人所見所聞,也是詩人與孩子們交流的結果。
關注兒童、關注他們的生活、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走進他們的生活,才可以捕捉到充滿童真童趣的場景,從這個層面來說,楊萬里是一位關愛兒童、熱愛生活的詩人。
-
4 # 顧南安
我曾經把雨傘開啟,從高處往下跳,試圖讓其發揮降落傘作用,換來的卻是傘面外翻,屁股生疼。當我在後來看到楊萬里的《舟過安仁》時,不由地感慨了一下,南宋時期雨傘的質量那是嘎嘎地好啊。
言歸正傳。《舟過安仁》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描寫兒童天真童稚品性,來點化詩境的典型作品之一,展現了他對小孩子舉止從不理解到恍然大悟的過程,很是形象生動。
一、詩的本意楊萬里在1192年(宋光宗紹熙三年)乘舟路過安仁縣(位於江西省,現改名為餘江縣)時,有感於兩個孩子的聰慧和可愛,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這裡的怪生,是怪不得、想不到之意。使風,是藉助風力,在詩中指兩個孩童將撐開的傘當作船帆,藉助風的力量,來讓漁船向前行駛。
四句詩翻譯過來就是:一艘細長的漁船上,兩個小孩子收起長篙,停止划動船槳,只是穩穩地坐在船裡。可船卻仍舊在水面上划動,在尾部留下一層層漣漪。可天空中並沒下雨,這兩個孩子卻高高撐著傘,細看,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住頭部,而是為了藉助風力,好讓小船憑風前行!
二、楊萬里的態度楊萬里在浩浩的大自然中,獨獨把目光聚焦到兩個小孩子身上,來記述他們的稚氣行為。從字裡行間,可以讀出楊萬里對小孩子溢於言表的喜愛之情,以及對兩個小孩在生活中所透出的可愛、聰明和機靈讚賞有加。
當然,從這首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楊萬里童心未泯,善於用孩子的視角來記錄和描述眼前所見。
三、點化詩境的重要性
人們把楊萬里稱為一代詩宗,是因為他有一類描寫大自然的詩歌,具有新、奇、活、快、風趣等特點,人們便以他的號來命名,把這類詩歌稱之為“誠齋體”。
其實誠齋體的詩歌,很多都是藉助孩子的稚態,來描寫某種生活情態。比如楊萬里同樣在1192年所寫的《宿新市徐公店》,就是這樣一份作品。特別是那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真正藉助小孩子的情態,把一個春天寫活了!
這就是點化詩境的重要意義。具體來說,就是找到一個獨特的視角,或者一個特別的點位,讓所描寫的景象立體、生動、豐富起來,從而營造出美好、有趣的氛圍,讓人不在其中便能體味所寫內容的美好和意趣。
-
5 # 天睛970
一葉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
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
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
賞析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這首詩語言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裡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啊!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可能是詩人閒來一瞥發現的情景,當然,兩個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划船,撐船用的竹竿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裡,這不是很奇怪嗎?由此可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閒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裡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
6 # 木易一心
《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這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七言絕句,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兩個小漁童無憂無慮、充滿童稚的行為,透露出了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體現小孩的可愛與思維敏捷。在一葉小舟上,兩小孩收起竹篙,停下船槳,沒下雨也張傘,原來不是為遮雨,而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讓詩人認真觀察後疑竇頓解,恍然大悟,心情開始愉悅起來。詩人著墨於兩小孩的稚氣行為,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讓讀者也被吸引入詩境中、詩境外。我們從詩中透過作者對兩孩童張傘行為著力描述,也可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對孩童的喜愛和讚賞,同時也感染了讀者。好詩,愉悅心情。
-
7 # D東哥
《舟過安仁》這首詩是我國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七言絕句:
《舟過安仁》
一一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這首詩是作者當年乘舟路過安仁縣(現江西省餘江縣)時,見一隻小船上有兩個小孩用傘當船帆作為動力,使船前進的帶有玩耍、機智行為。立刻被這種稚氣和可愛行為感染,就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意淺話白,情趣滿滿,極大表現了兩個小孩的童稚的行為,透出了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與聰明。體現了兩小童的可愛與思維的敏捷。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關於作者對孩童打傘兩行為,一開始作者心中不理解,還為此產生過疑問。但經過觀察和理解,一下子就發現了答案。於是緊接的一句直接把疑問的答案給寫了出來。
為什麼詩人看到孩童打傘的不尋常的行為,開始不理解,他是經過認真地觀察、思考,最後才是恍然大悟。原來天沒下雨,但兩個小孩張開傘,並不是為了遮雨,他們的目的把傘當作船帆來使用的,風吹傘,傘帶動小船前進。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後,詩人開始為小孩的聰明叫好,更為他們的那種童趣感到高興。
這首詩的主題是詩人把注意力聚焦到兩小童身上,整個詩就是寫他們的孩童行為。顯示了詩人對小孩的聰明伶俐予以肯定。我們也從詩中也能感覺出詩人的內心的童心不泯。
回覆列表
在《舟過安仁》這首詩中,楊萬里對孩子們張傘的行為是始為驚訝,而後恍然大悟,終為孩子們的隨機聰明贊而以詩記之,全詩如下: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此詩淺顯易懂,詩人坐舟中見有一漁船上坐兩個兒童,沒有撐篙卻張開了雨傘,詩人很奇怪,天晴無雲何故張傘呢?細心觀察後,詩人啞然失笑,原來這兩個聰明的孩子張開傘,乃是利用風吹傘的張力來推舟前行。
如此舟行江上所見細微,是詩人善於觀察的結果,楊萬里之詩大多描寫自然景物,其語言通俗風格清新,尤其一些描寫兒童的詩自然入微,兒童的伶俐稚態躍然紙上。
除了這首詩外,楊萬里還有多首詩句描寫活潑可愛的兒童,最有名的便是《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梳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