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行者Noodle

    這個問題提問的挺好,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基本育兒觀,甚至自己平時處事的性格,還有在家庭中可能的行為模式。

    有人會認為俺故弄玄虛,這麼一個只回答是與不是的問題能看出這麼多道道?你難道是算卦的?

    哈哈,我本人經常看推理小說,比如阿加莎的,還有一些冷門的,很多事情其實仔細解釋起來不過如此,沒有那麼深邃。“這世上不存在不可思議之事”,只是你沒想那麼遠。

    下面我就從這個問題的反面來逐一分析一下吧。

    一個人的基本育兒觀其實可以很容易解釋,如果不肯接受的話,那就表明平時他也不會讓孩子做很多事,很疼自己孩子,甚至可能溺愛,即便達不到溺愛的程度,也不會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自主獨立行為。

    從平時處事的性格來說,透過他很詳細地詢問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的這些事情,這事兒肯定是問孩子問出來的,當然也有可能是與老師溝通中知道的,但通常不會如此。他很謹小慎微,對一些小的事情很敏感,類似於打掃個衛生之類的,對孩子這些事情敏感,也是自己潛意識與行為的反應。

    在家庭中,如果排除掉完全專注於孩子的一切以外,就是特別心疼孩子整天圍著孩子轉的媽媽,家長都有一個各自的工作,那表明二人家庭中的家務事也會被斤斤計較,大家肯定會做出一些今天誰應該刷碗明天誰應該拖地這麼在我看來極度幼稚的舉動,無疑更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其實我還可以分析出很多,就先到這裡吧。透過以上三點的分析,我並不是在故弄玄虛,是想告訴大家成年人的所作所為有時候是多麼的幼稚,而對孩子的影響是怎樣的。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只不過是拖個地而已,我會更加感謝老師吧!我的閨女是自閉症譜系孩子,只要她能力能達到的事情都應該讓她自己做。而對於普通大班孩子來說,能力達不達得到這層則根本不用考慮,請放手讓孩子獨立吧!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作為一個十歲孩子的家長,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家孩子上幼兒園大班時,老師就有意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確實會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其中當然包括了拖地,並且還要表現好的乖寶寶才有這個榮幸,和老師一起為全班小朋友服務。

    在孩子看來,這是一種榮譽

    雖然,在爸爸媽媽眼裡,孩子還太小,在家基本上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但是,在幼兒園能夠得到老師的誇獎,幫助老師做事情,這絕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毫不誇張地說,孩子們是把拖地、澆花、擦桌子等等這樣的事,作為了一種榮譽。我家孩子常常跟我分享:“媽媽,今天我又幫老師做事情了,老師誇我進步很大,好開心。”

    在我看來,這是正確的教育

    我是80後,從小到大聽得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人對我們這一代人的批評。什麼自私,什麼嬌生慣養,什麼“垮掉的一代”等等。後來,這種批評的聲音又同樣給了90後,如今,就給了00後們。誠然,每個年代都少不了被質疑,也確實存在有一部分不著調的孩子,可是,我們似乎忘了教育的主體是誰。

    如果父母親希望孩子可以獨立自主,為什麼連拖地這樣的小事都要如此介意?老師讓孩子學著拖地,正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事實上,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拖個地,根本累不到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壞的影響。真相是:孩子根本就拖不乾淨,很可能還會弄得一團糟,老師還是會重新拖一遍。為何老師明知道會被部分家長誤解的情況下,還堅持這麼做?因為他們只是想要盡到做老師的職責,僅此而已!

    家長不要玻璃心,正確引導

    家長覺得不能接受,多半也是覺得“我家孩子那麼小,在傢什麼都捨不得讓他做,我付了學費,憑什麼要讓孩子來拖地?”這種玻璃心的家長,可能確實不適合把孩子送去幼兒園,最好以後也不要送去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因為在每個學生時代,老師對孩子的要求都會越來越高。何止是打掃教室衛生,還會讓孩子去參加社會實踐,還要寫書面報告。你家孩子如此嬌貴,恐怕是擔不起這份辛苦的。

    父母親愛孩子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不要無知地溺愛孩子,這其實是阻礙了孩子的成長腳步。將來,孩子長大成人,並不會感激你的溺愛,只會怨恨你的錯誤教育。所以,當你面對一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幼兒園老師,請滿懷感恩的心,和老師一起正確引導孩子吧!

  • 3 # 丁媽親子時光

    我家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但是從我做為一個媽媽的角度來說,我能接受孩子每天放學前要拖地。

    家長如果也不同意幼兒園的孩子放學前要拖地,應該是出於這三方面的考慮:

    一是認為孩子太小,心疼孩子,讓他們拖地是吃苦受累的表現;二是不放心孩子的能力,認為孩子做不好拖地這件事情;三是從安全方面考慮,孩子拖完地以後地滑,害怕孩子摔倒。

    其實多讓孩子做家務,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孩子的成長髮育是非常有益的。

    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

    孩子透過實踐體驗中學習和提高認知能力,想要孩子心靈手巧,必須讓孩子多鍛鍊,其中也包括家務勞動,例如,疊衣服可以鍛鍊孩子的小肌肉,拖地可以鍛鍊孩子的大肌肉。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剛開始可能不會拖地,透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把地板拖的乾乾淨淨,自己會有成就感,如果再得到老師的表揚,就會更加自信,透過自己的努力,自己可以把一切事情都能做好。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讓孩子先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做起,從小培養孩子為集中生活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助於讓孩子更好的融入集體環境中,透過自己的親身勞動,孩子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 4 # 一夕一晨

    儘管孩子要9月才入學幼兒園,但是對於題中所述的事兒,我特別支援。

    即使在家裡,孩子除了自己吃飯、穿衣、整理玩具和書架,也會主動學習洗自己的小衣服,幫忙掃地、洗碗、澆花等。婆婆一聽說孩子的要求,總是特別“玻璃心”,一方面覺得孩子太小,做不好什麼,另一方面覺得孩子幫倒忙,做過的事兒大人還得再做一遍。我倒是持相反的態度。

    包辦代替孩子,不是愛,是傷害

    作為家長,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我們責無旁貸,但如果一味包辦代替孩子,連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都“玻璃心”,那絕不是愛,是傷害!試問,因為怕孩子惹麻煩,就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那麼孩子要如何自理自立?如何一步步走向社會?

    若深愛,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是懶孩子,而是我們自己不願意放手,不願意給孩子機會,把一切孩子的事都代勞了。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享受這個過程。比如,我家孩子做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時,並沒有覺得髒、苦和累,反而覺得能和家人一起做事,非常開心。

    孩子與我們終將漸行漸遠,而我們不可能跟著孩子一輩子。因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美好的願望上,更多的是需要我們觀念上的轉變,是需要我們付諸實踐和行動,讓事實證明孩子們並沒有“一代不如一代”。

  • 5 # 環視信陽

    放學前和老師一起打掃幼兒園衛生,個人覺得可以接受!大班的寶寶們平均年齡在5歲,5歲的寶寶已經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

    老師之所以會安排放學前孩子一起勞動,無非也是想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鍛鍊孩子們熱愛勞動的積極心。對於真正的打掃還是會以老師為主,孩子為輔,畢竟寶寶年齡還小,主要就是讓孩子們尋找一份勞動的感覺和體驗一下勞動的成果。

    相信這對孩子們來說,都是一種積極而快樂的一種體驗!加上是和老師一起清理衛生,也會讓孩子覺得自豪,老師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感覺自己就是真正的“班級小主人”!

    拿自家孩子舉例來說,我們是中班的寶寶!如果臨時有事延遲了去幼兒園,在去教室接她時就看見她在幫老師清理衛生。比如說:整理書本、整理同學們的小凳子、收拾玩具等等…看見孩子的這種行為自己心裡也會很高興!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知道了分擔等等…而且在孩子心裡做這些事她自己也很開心、很驕傲;孩子也會滿懷心喜的告訴家長“我在幫老師打掃衛生”呢……

    所以:適當的讓孩子接觸些集體勞動對孩子們來說,不論是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還是在動手能力方面,都是有益而無害!

  • 6 # 神奇麻麻木小暖

    已經是大班的孩子,放學前拖地,我認為完全沒有問題。現在的孩子在家都很嬌慣,不幹活,不做家務,家長老人都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活兒。在幼兒園,老師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和動手能力,這點是非常好的。

    在國外,孩子從2、3歲開始就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曾經看過一個家務清單,什麼年紀的孩子應該會做的基本家務。對比一下看,中國的孩子基本上從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作為家長,我們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動手能力,勞動能力。

    透過做家務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同時我們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老師在學校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家長要思考一下是否有積極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干涉和反對。

    如果對於老師的安排總是反對的話,老師也會有意見,慢慢地老師也會注意不給孩子安排活動等等,這樣也不利於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

    如果說老師讓擦窗子,那是一定要反對的,因為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安全。但是隻是拖地,孩子完全可以做好的。

  • 7 # 李夢龍

    首先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要發表一下我的看法。我現在所處的幼兒園是一所公立的省級示範幼兒園,在每天飯後孩子們都要自己負責清洗自己的餐具,並且每週輪換值日生負責清理桌面以及地面的衛生。這些都是從孩子們中班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的。

    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好的,並且值得去堅持和推廣,還符合《綱要》以及《指南》的要求。當孩子大班畢業之後這些良好的習慣和技能對於孩子的終身發展也相當重要。

    同時很多家長在知道之後也都非常的理解與支援,並且在家也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做到了真正的家園公育。

    我想大部分的家長也都是這樣認為的,畢竟孩子不可能永遠和父母家人生活在一起,保持自身以及生活場所的清潔與衛生也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過分的包辦代替以及溺愛才是孩子健康成長最大的絆腳石。

  • 8 # 泡泡育樂園

    孩子幼兒園大班,放學前幫助老師擦地,這個完全可以接受的。現在的家長都怎麼了,這樣的問題也要問?大班的孩子已經5-6歲了,正是喜歡獨立做事的年齡,讓他們幫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是非常好的鍛鍊。

    孩子在3-4歲的時候,就開始了秩序敏感,喜歡有條理的做事,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能夠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把自己的玩具櫃碼放整齊,吃飯的時候讓孩子碼放碗筷,他會非常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因為孩子能夠體會出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回報,他知道自己不再是一個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照顧的小孩子,自己長大了,也可以幫助父母做事情,他非常有成就感,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自尊。

    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事事不放手,不讓孩子參與,擔心他們做錯,知道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迴應嗎?

    首先對孩子關於秩序的敏感就沒有很好的發展。以後長大了再參與自己的內務工作,就很難做到井井有條了。

    再有就是孩子會有失敗感,從而認為自己事事做不好,產生不自信的想法,今後也不能主動嘗試新的,更困難些的工作。

    事事都不讓孩子做,逐漸也會養成孩子懶惰的習慣,再讓他幫忙做事情的時候,他已經不是那麼感興趣,願意主動做了。

    這個時間段家長引導的好,到了再大些,孩子就可以承擔一部分工作,比如幫助老師擦地,他不會不愛做,更不會做不好。難道孩子幹活是受了委屈嗎,家長的擔心太多了。

    記得我的孩子小時候在幼兒園,老師都會根據年齡不同,讓孩子承擔一些班級的工作。比如幫助老師拿碗筷,擺放餐巾,收拾玩具,擦拭桌椅。每次孩子做了這些工作,老師都會給他們鼓勵和表揚,回答家裡孩子也會做給我們看,並且非常的自豪。孩子沒有一點厭煩情緒,說明他從心裡也是接受這項工作的。

  • 9 # 燕媽小窩

    我兒子現在讀中班,平時他們也輪流值日,洗杯子,擺餐具,擺桌椅,澆花,收拾玩具。我作為一個媽媽,能接受大班孩子每天放學前要拖地,覺得這是為幼兒好。

    孩子不可能跟著我們一輩子,總是要學會獨立,自立,可以在幼兒園學習鍛鍊還讓我省心不少呢,孩子也樂呵呵接受(老師今天表揚我了,說我值日特認真等)。

    有些不能接受的家長,是覺得拖地後,地上溼容易摔倒,可是你們忽略了有老師丫,那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拖地的,哪有那麼多危險,要相信孩子,相信老師,相信幼兒園的教育方式。

  • 10 # 最美幼兒緣7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每天放學前要在教室裡面拖地,作為家長你們能接受嗎?作為孩子的家長我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我家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從中班就開始幫老師幹活了。比如說老師給小朋友盛飯的時候,老師幫忙發勺子發碗筷。有可能拖地這件事情沒有幹過,拖地相對來說可能會比較難。

    可能家長會說孩子在家裡面什麼活都不幹,為什麼在幼兒園裡面還要拖地?老師這不是僱用童工嗎?或者是老師這麼做就真的是為了偷懶省事,讓孩子來幹活。家長心疼孩子,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包括一些家長在家裡從來不讓孩子幹任何事情,比如說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時候家長還要幫孩子穿,吃飯的時候還要給孩子喂。

    這個時候我就覺得幼兒園老師真的有必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不是說老師為了偷懶,自己不幹活而讓孩子去幹活,老師這麼做其實就是在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難不成家長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巨嬰嗎?到了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什麼事情還不會幹,還需要家長給做。

    孩子在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可能他自己都不會吃飯,不會拿勺子吃飯。等孩子上了一個星期幼兒園之後,家長就會發現孩子有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自己會拿勺子吃飯了。所以這就是老師鍛鍊孩子自理能力的一種成果,並且孩子會做了這件事情之後,他自己會感到特別的自豪,在家裡面也就想要主動的自己吃飯。

    有時候我們問孩子你們在家裡會幫助爸爸媽媽做哪些事情呢?孩子們就會說會幫爸爸媽媽掃地,拖地,擦桌子,自己的襪子自己洗。說明這些孩子這些事情都會幹,那麼老師讓他們在幼兒園裡面幹這些事情,為什麼家長就不同意了呢?

    老師又不是說讓孩子乾的事情特別難,他自己不會,然後老師強迫性的讓孩子去做,可能家長會覺得比較心疼,比較不能理解。但既然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就完全沒有必要去阻止孩子在幼兒園裡做這些事情。並且孩子們在幼兒園裡面幫老師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是非常開心自願的。

    我家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每一天都想讓我和他的老師說:他今天想要去幫小朋友發碗,今天想要幫老師掃地。但是我每一次都是讓孩子自己說的,既然孩子自己想幹,那麼就可以自己去給老師表達他的這個意願。

    並且孩子每一天回到家之後都會很開心的告訴我,他今天幫老師擦了桌子,幫老師掃了地。看到孩子這麼興奮的表情,我從來沒有說心疼過孩子,更沒有埋怨過老師,讓孩子去幹活這件事情。相反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鍛鍊,孩子做的都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也很開心的去做這些事情,所以作為家長,有什麼理由不去支援自己的孩子呢?

    孩子總歸要長大,家長不可能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家長也不可能跟在孩子後面一輩子幫孩子做家務洗衣服。既然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有這麼一個環境想要做一些事情,那麼家長就應該無條件的去支援老師,鼓勵孩子。

    當然了最主要的一點,幼兒園老師肯定不會讓孩子做特別難的事情,他完成不了的事情。老師也會根據孩子的能力來決定讓不讓孩子去幫老師幹一些活?對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說,拖地應該也不是特別難的事情,只要老師讓孩子注意安全,不要摔倒了,應該就沒有問題。

    那麼如果家長真的是心疼孩子,不想讓孩子在幼兒園裡面幫老師幹活的話,怕累著孩子,完全可以去找孩子的老師告訴她這件事情,我相信老師在以後肯定不會再讓自己家孩子幫老師幹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可能恐龍就是當年的普通動物而不是地球主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