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民如紙川建國
-
2 # 心安即達1
文人只知道風花雪月 即便人間疾苦 他們抒發大多帶有個人感官和個人色彩的表達 並未從事件的大局和深層次上挖掘 所以能吸引淺表理解的書友 但對自媒體時代 能深層次理解的群眾來說 當然對他們這種表達方式表示不理解和憤慨
-
3 # 書慧我心
《方方日記》之所以成為網路的爆款,被刷屏,掀起 軒然大波,就在於這次疫情史無前例的嚴峻下,真實再現了,這種生活下的個人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觸發了特殊情況下,人們處於命運共同體下的敏感神經。
無論每個個體從何種角度,以何種方式去記錄、表達,我們都要從最基本的準則出發,去理解,尊重。
而不是抱著個人偏見,去指責、怨懟...
一個人能有那樣或這樣的表達,背後一定有你我所沒有看見、沒有了解的原因。
也就是說,從來沒有感同身受一詞能用在兩個人身上,更何況你我他有可能還有地域、時空等其他不為人知因素的制約。
別人的悲喜,哪有人能互通?除了,經歷過或正在經歷。
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意味著人們彼此之間的應有尊重。
望彼此共勉!
-
4 # 三皇五帝神聖事
生活本來已經不容易,一個公眾人物再把傷痕拉開,把一部分人的思緒陷入那種不明不暗的地帶。可能對她那麼大的作家,日記嘛,主觀點寫寫無可厚非,可是在大家都一鼓作氣戰疫之時,這種聲音就顯得在找茬,指責肯定難免,而且從大的方面來說,指責還是在理!突發事件哪有做的天衣無縫,眾志成城在這個時候才是正道!事後再說功過是非才是恰當!
-
5 # 山口匯
是啊,有多少人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呢?
方方呢,被有的人奉為文壇巨匠、湖北的聖母、中國少有的良心作家,而且,網路上一些人,對有異議的人進行指責、謾罵和羞辱。
方方的作品呢,媒體的共同看法,可以概括為,透過寫實手法,宣洩武漢在新冠肺炎災難時期的壓抑和不滿。
方方的作品發表時間呢,恰恰是在全國、重點在湖北、特別是在武漢的抗擊新冠肺炎的救災期間。
方方的作品發表時間呢,恰恰是一個武漢作家發表在全國支援武漢乃至湖北抗疫期間、也是在湖北乃至全國大部分省份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期間、更是武漢按戰時方式抗疫期間。
方方的作品發表時間呢,也是全國人民正在“歡度春節”期間,更是切斷傳播途徑人們被迫宅在家裡的百無聊賴期間。
恰恰在這個時候,透過自媒體,方方提供一部分人心理需要、大部分人心理不需要的作品。
恰恰在這個時候,透過自媒體,方方傳播了與舉國之力積極支援湖北抗疫相反的消極情緒,傳播了與鼓舞士氣相反的洩氣情緒。
除了特殊需要,幾乎全國人民宅在家裡,都在透過具體行動為抗疫做貢獻,醫生、白衣天使、志願者、捐款捐物者、生活物資支援單位和個人,可歌可泣,多麼陽光!
除了特殊需要,否則,為什麼要在抗疫期間傳播陰暗情緒呢?是為抗疫提供良心文學作品呢?還是借抗疫之機推銷快銷商品呢?
指責她的人呢,一個湖北作家,寫武漢疫情,在抗疫的關鍵節骨眼兒上,覺得作品陰暗,涼了支援湖北的熱情,涼了宅居配合的暖意。
大部分人,關注的,不是方方的作品本身。網路關注和熱議的,是抗疫期間,方方傳播了壓抑情緒,不合時宜。
如果覺得,方方是一個很有良心的作家,其文學作品對國家、人類和歷史價值都很高,又何在乎待到疫情結束之時發表呢?
不妨等一等嘛,不妨試一試嘛,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讓時間來驗證吧!
-
6 # Lydia73649843
方方在疫情期間,用灰暗的心態渲染悲情,用意惡毒,在戰時,其渙散軍心的行為是可以執行比場紀律的,縱觀方方,一慣反動,聽幸大家眼睛雪亮,所以她只能哀嘆"可惜了年輕人"。
-
7 # 天問觀世界
這事情很容易理解,方方用了日記體來記錄這次疫情之下的武漢。幾乎完全是“無虛構寫作”的手法。
但越真實的東西,就會暴露太多的缺憾,甚至是某種原來人家沒看到,也有選擇性視而不見的角落。這些角落,透露著人性悲哀的部分,但同樣也觸痛 很多人陰暗的心理角落。
魯迅當年有多少人罵?
很簡單:就今天看魯迅的一些作品,總有一些人後背還冷颼颼的。
所以,你用這個邏輯來揣測方方的被指責,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
8 # 那個米
這世界上不應該只存在一種聲音,批評使人進步,使社會進步,使人類進步,更使方方這個人進步。
所以,讓我們勇敢的指責,勇敢的批評吧。
任何反對我們批評指責方方的人,都是發對自由的人,都是反對人權的人,都是搞一言堂搞獨裁主義的人,都是反人類的人,都是破壞人類進步,破壞文明發展。
難道我們連指責區區方方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嗎?
我根本不關心方方說過什麼做過什麼,只要有人剝奪我們指責他人的權利和自由,我們就要堅決指責到底。
因為我們愛自由,我們堅決維護人權,堅決捍衛自己的權利。
-
9 # 使用者8378212630218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有人欣賞,是因為其勇氣!有人好奇,是因為看到了問題的另一面!有人旁觀,是因為看熱鬧!有人憤怒,是因為觸及利益!
-
10 # wly7007
沒有看過方方的作品 從網路上來知道 所謂的作品內容好像都是道聽途說 基本沒有直接採訪 親身體驗的 有些人說的比較寫實 我認為不存在 。一個靠傳說來的東西 能有幾分可靠
-
11 # 大米步槍
在災難面前,記錄生活,反映現實,是一個作家的擔當與道義。每個人記錄生活的視角肯定不同,但我們必須允許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觀點出現,這是一個社會文明的體現,也是前行的助力。
-
12 # 區一快一雞
她的問題不在於文字不合理,在於不合時宜。不恰當打個比喻,就好像家裡在辦孩子百日,你去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你哪怕說的是實話,捱打是跑不了的。
方方作為公眾人物,她的日記可不是日記這麼簡單,發表在公開輿論,是不是要對造成的影響負責?她如果自認能代表一部分民意,那就要能承受其他民意對她的批評,有人認為她是代民意宣洩,我還認為她是在破壞救災氛圍呢。
再說了,她這種宣洩是不是懷有其他私人目的都還兩說。
-
13 # 碧墨山人
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想法的自由和權力,但是要分場合和時間。舉例:一場巨大的地震災害,救援隊運送一批救援物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但是才進災區就被當地群眾搶劫一空。你認為這個是你見到的事實,你立即把這個情況寫了發出去。但是你想過後果嗎?可能一個很小的個案,因為你,導致很多人不再捐款、很多人不去救援、很多人認為他們活該。
再舉一例:一場巨大的地震災害,周邊城市組織人員進入救援,其中某個救援人員發個牢騷,為什麼要派我進災區,心情不好還推搡災民。你認為這個是你見到的事實,你立即把這個情況寫了發出去。但是你想過後果嗎?災區的人可能就會認為大家都不想來救自己,極端的人會想一死了之或者拉著別人一起死,或者乾點暴力的事,搶劫、強姦,反正自己也不想活了。
你還認為方方這個時候發表這種東西沒有問題嗎?她完全可以等災害過去再來發,現在發完全是自私、泯滅人性。
-
14 # A醉眼朦朧
也許這個小故事能解答什麼?
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一日,蘇東坡與好友佛印一起坐禪,蘇東坡問佛印:“大師,你看我的樣子如何?”
佛印說:“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
接著佛印問蘇東坡:“居士,你看我的樣子又如何?”
蘇東坡揶揄地說:“像堆牛糞。”
佛印聽了,並不動氣,只是置之一笑。
蘇東坡回家後,得意地把這事告訴他妹妹蘇小妹,蘇小妹聽完說:“哥哥,你輸了。
一個人心裡有佛,他看別的東西都是佛。
一個人心裡裝著牛糞,什麼東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糞。”
心若陽光,何懼彷徨
-
15 # 圍觀也是種力量2019
當發現一個心機婊利用亡者綁架民意,裹挾不明真相群眾形成異議人士勢力,挾洋自重為自己謀取私利,肆意詆譭抗疫英雄時,你會怎麼做?
尤其是近幾天,西方反華勢力猖狂反撲,有官方公開指責中國隱瞞導致美國疫情爆發的,有起訴中國要求賠償數十億美元的,有要求全球抵制中國產品的,有要求中國為全球經濟危機買單的,有汙名化中國及中國人的。它們與方方有太多共同點,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甚至連窮追猛打的著力點都是相同的,此時你又當如何?
-
16 # rebecca767
沒有文化看不懂她的文章,更深層次的東西體會不了也看不到,網路上太多罵罵咧咧的人了。虛擬的陌生世界更多的人是誇張的表演和隨便的攻擊人,反正也不認識。
-
17 # 梁昕
指責的人有他們的言論自由,就如同方方有她的自由,前者成立,後者也成立。有讚美就會有質疑。若無質疑,讚美則毫無意義。
-
18 # 戒惰兒
就個人觀點來說方方日記會掀起悍然大波應該是基於以下兩點
第一,說是日記但實際上她展示在了大眾面前,文中的感情色彩、人文加工過重。如果是單純的一篇日記你自己看怎麼寫都不為過,但是如果在你寫的時候就有給大眾展示的想法那麼我認為文中的感情渲染和人文加工都可以儘可能多的去除掉,你需要的是讓大眾明白事情的過程而不是宣洩你個人的情感和觀點
第二,文中記錄描述的事情較多提出來的觀點也很多,個人感覺大部分是負面情緒並且對於提出的問題並未提出妥善的建議和方法。在突如其來的未知的疾病面前人們犯錯是在所難免的不應該揪著問題不放。
指責她的人出於什麼心態估計也就是基於以上兩點吧!
我個人對方方日記的看法是不喜歡不指責!但同時也要感謝她記錄下了部分事發的過程讓我從中瞭解到了有些人是多麼的不容易,多麼的值得我們感恩!
-
19 # 高舉閣
病從口入 禍從口出 為什麼指責 之間黑暗 不見光明 只見洩氣 不見鼓舞 日記總是聽說聽說 一線抗疫醫務人員還有時間給她傳遞訊息? 道聽途說之言難道真實?
-
20 # 玎哥看世界
因為方方日記的與眾不同,所以才會掀起軒然大波。
我一直認為,一個社會只有一種聲音是不健康的,就如同一個人只吃一種食物是不健康的一樣。我們需要從多側面、多視角、多觀點了解一個事件、一個社會,方方正是起到了這個作用。
她說:“一個人的記錄,微不足道,更不足概括全貌,但無數個人的記錄,彙集一起,真相便會以全方位的形態露出水面。”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指責她的人認為,他的說法與主流意識相違背,會產生負面、消極的情緒,不利於防控的大局。我認為方方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歷史責任感、有良知的作家。
回覆列表
因為意識到國家不需要文人賣弄風騷,我們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看方方的全文,全是藝術加工,飽含色彩以引發讀者共鳴,然而全文從頭到尾沒有提出一丁點建議,措施,方案。
這樣的文人於國於民有何益?理工科治國,文科寫山水風景勿談國事以免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