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颶風少年
-
2 # 一米五的大個子
1、自從宋朝發明鞭炮和煙花,在各個場合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直到今天,新年元宵、結婚祝壽、新店開業等場合也一定要放煙花和鞭炮,聽著噼裡啪啦的聲音,看著璀璨的煙火,才能感到喜慶和圓滿。
2、傳統,也就是習慣,不放鞭炮與這個世界顯得格格不入
3、或許宣誓主權(有點扯),向大家宣佈我終於有人要了
-
3 # 一劍出沒
結婚放鞭炮就是為了營造喜慶氣氛,與過節、喬遷、開業等放鞭炮一樣,並無特別的講究。牽強附會的所謂“傳說”和“典故”很多,聽聽就好,沒必要當真。
放鞭炮最初是過年的特有習俗,據說是為了嚇走怪獸“年”,這個說法從邏輯上來講有一定的可信度。
可以想見,由於鞭炮可以營造氣氛,人們理所當然地將其推廣應用到了一切喜慶活動上,使其逐漸成為了喜慶的標配,結婚當然也不例外。
-
4 # 天其書法
婚禮上放鞭炮同春節放炮一樣,是為了驅逐邪佞。 在以前,男婚女嫁是不放鞭炮的,只是後來有兩家姑娘爭一女婿才引起的。 傳說有一位姓王的人家給公子娶親。東方欲曉,王家院裡燈火輝煌,亮如白晝。公子身著紅袍,滿面春風。王家老幼及街臨四舍都等待著新娘子到來哩!卯時,端盤提壺的忙客就叫開了: “新娘子到了,快來看啦。”隨著喊聲,王家父老和“月老”都已出門相迎,歡聲、笑聲、誇讚聲接連不斷,優美動聽的嗩吶聲更是響撤雲宵。新娘子在一片擁擠聲中,羞答答地進了院子。 就在準備給新郎新娘拜天地時,管家突然慌里慌張地跑進來,對王家老爺說: “外邊又抬來一乘大轎,在門前賴著不走,說是同我家公子來結拜夫妻的。”王家老爺聽後,感到很驚訝,便差人去找“月老”。“月老”聽後,也感到莫名其妙,很是迷惑不解。心想:“自己說了一門親事,怎麼來了兩抬轎呢? ”“月老”認為奇怪,兩位新娘子長得一模一樣,像對孿生姐妹。回答的問話也完全一致,絲毫不差。“月老”沒法,只好求王家暫停新郎新娘拜天地,帶著新郎新娘前去縣衙評判。 縣太爺便在大街上升了堂,兩位新娘子各不相讓,互相爭辯,說自己是真的,對方是假的,是妖精變的,弄得縣太爺一時也暈了頭。停了片刻,縣太爺有了主意:“我在這兒豎根兩丈高的柱子,誰若先爬上去,就讓誰和王家公子結為夫妻;誰若爬不上去,就將其趕出去。”隨著一聲令下,先到的那位新娘子旋風似地爬了上去,後者則急得在地上嚎哭不止,怎麼也爬不上去。此時,只聽“闢叭、咯”幾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雷子聲,接著幾支帶響的弓箭也一起向柱子頂上的新娘子射去,眾人親眼看到,一縷青煙,直上雲宵,摔下來的是一具狐狸的屍體。原來,這位先到的“新娘子”是一隻狐狸變的。 後來,人們才明白,縣太爺為證實究竟誰是凡人,誰是妖精,才用了讓兩位新娘子爬上兩丈高的柱子的良計。事實上,一般女子要爬兩丈高的柱子,是很難做到的。既然其中的一個能輕而易舉地爬上柱子的頂端,縣太爺果斷判定其人就是妖精變的,便隨即命差人發箭捉妖。也就從那以後,人們在結婚時,總要先放鞭炮,以示震妖除邪,圖個吉利。這種象徵吉利的做法,一直流傳至今。
-
5 # 張倩Ya
婚禮上放鞭炮同春節放炮一樣,是為了驅逐邪佞。 在以前,男婚女嫁是不放鞭炮的,只是後來有兩家姑娘爭一女婿才引起的。 傳說有一位姓王的人家給公子娶親。東方欲曉,王家院裡燈火輝煌,亮如白晝。公子身著紅袍,滿面春風。王家老幼及街臨四舍都等待著新娘子到來哩!卯時,端盤提壺的忙客就叫開了: “新娘子到了,快來看啦。”隨著喊聲,王家父老和“月老”都已出門相迎,歡聲、笑聲、誇讚聲接連不斷,優美動聽的嗩吶聲更是響撤雲宵。新娘子在一片擁擠聲中,羞答答地進了院子。 就在準備給新郎新娘拜天地時,管家突然慌里慌張地跑進來,對王家老爺說: “外邊又抬來一乘大轎,在門前賴著不走,說是同我家公子來結拜夫妻的。”王家老爺聽後,感到很驚訝,便差人去找“月老”。“月老”聽後,也感到莫名其妙,很是迷惑不解。心想:“自己說了一門親事,怎麼來了兩抬轎呢? ”“月老”認為奇怪,兩位新娘子長得一模一樣,像對孿生姐妹。回答的問話也完全一致,絲毫不差。“月老”沒法,只好求王家暫停新郎新娘拜天地,帶著新郎新娘前去縣衙評判。 縣太爺便在大街上升了堂,兩位新娘子各不相讓,互相爭辯,說自己是真的,對方是假的,是妖精變的,弄得縣太爺一時也暈了頭。停了片刻,縣太爺有了主意:“我在這兒豎根兩丈高的柱子,誰若先爬上去,就讓誰和王家公子結為夫妻;誰若爬不上去,就將其趕出去。”隨著一聲令下,先到的那位新娘子旋風似地爬了上去,後者則急得在地上嚎哭不止,怎麼也爬不上去。此時,只聽“闢叭、咯”幾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雷子聲,接著幾支帶響的弓箭也一起向柱子頂上的新娘子射去,眾人親眼看到,一縷青煙,直上雲宵,摔下來的是一具狐狸的屍體。原來,這位先到的“新娘子”是一隻狐狸變的。 後來,人們才明白,縣太爺為證實究竟誰是凡人,誰是妖精,才用了讓兩位新娘子爬上兩丈高的柱子的良計。事實上,一般女子要爬兩丈高的柱子,是很難做到的。既然其中的一個能輕而易舉地爬上柱子的頂端,縣太爺果斷判定其人就是妖精變的,便隨即命差人發箭捉妖。也就從那以後,人們在結婚時,總要先放鞭炮,以示震妖除邪,圖個吉利。這種象徵吉利的做法,一直流傳至今。
-
6 # 毀夢千萬次
古時候,有戶富人家,兒子是個白面書生。他的父母替他找了個俊媳婦,選定日子,準備結婚。這天,喜日子到了,一輛花轎吹吹打打停到這家門口。不用說,板定是新娘到了。
正當喜娘把新娘扶下轎,要和白面書生拜堂的時候,沒想到後面又來了一頂花轎,跟剛才的一模一樣。這轎子旁的喜娘扶下轎中的新娘和第一個新娘長得一模一樣,一舉一動都沒得兩樣。
這一下,大家給弄糊塗了,不曉得哪是真哪是假。兩個新娘也在吵鬧不休:"我是真的,你是假的。"就連新郎也分不出來。正當這塊鬧得不可開交,官府一位老爺路過。下轎一問,這事情多古怪,怎麼辦吶?他想了一刻兒,就叫人拿來一根長竹,插進土裡,對兩個新娘說:“哪個爬上竹竿,哪個就是真新娘。
”第一個來的新娘爬了幾次,都爬不上去,第二個新娘哩,三下兩下就爬上去了。爬不上去的新娘急得直哭。老爺又叫人拿來一大串鞭炮。點著了掛在一邊,噼裡叭啦一頓放。爬在上面的新娘聽到鞭炮聲,嚇得身子一哆嗦,摔下地來,現了原形——原來是一隻狐狸。打這以後,每逢哪家辦喜事,總要買些鞭炮,意思也來嚇嚇妖怪,防它作怪。
-
7 # 我是一顆豆芽
具體為什麼我不清楚,但是根據歷史典故和我們平時所瞭解的,也能猜出個大概!
我們都知道過年要放鞭炮!傳說中“年”是個怪物,放鞭炮可以把它嚇跑,然後沒有怪物嗯騷擾,人們可以獲得國泰民和安五穀豐登。當然結婚也是一個道理,結婚本來就是喜慶的事情,當然不允許有不好的事發生了,正好鞭炮又有驅邪的作用,所以鞭炮就派上了用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結婚本來就是要熱鬧的事情,放鞭炮也能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順便也可以向周邊的父老鄉親傳遞有人結婚的訊息。可以讓更多的人來加入這個高興的事情中來,一舉多得!久而久之就變成一種習俗了!到如今,誰要結婚的話如果少了鞭炮但是讓人覺得少了個儀式!
-
8 # MRT丶柒白
眾所周知,鞭炮是中國的特產,別稱也叫“炮仗”、“爆仗”。鞭炮的起源很早,放鞭炮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超過2000多年的歷史。
現在我們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吉利與歡愉。然而,如果我們追溯鞭炮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最先燃放鞭炮的本意並非是為了喜慶。
在《荊楚歲時記》中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這段記載說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驅瘟逐邪的音響工具,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習俗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其實,這完全是由古人的誤解所致。據《神異經》說,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然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人們為了對付這種動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裡所說的動物,名叫“山臊”。古人說其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裡,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鞭炮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關於鞭炮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
現代,燃放鞭炮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結婚嫁娶、進學升遷、大廈落成、商店開張等等,都已養成燃放鞭炮以示慶賀的習俗。
-
9 # 華北李哥
婚禮 上放 鞭炮 同春節放炮一樣,是為了驅逐邪佞。 在以前, 男婚女嫁 是不放 鞭炮 的,只是後來有兩家姑娘爭一女婿才引起的。 傳說有一位姓王的人家給公子娶親。東方欲曉,王家院裡燈火輝煌,亮如白晝。公子身著紅袍,滿面春風。王家老幼及街臨四舍都等待著新娘子到來哩!卯時,端盤提壺的忙客就叫開了: “新娘子到了,快來看啦。”隨著喊聲,王家父老和“月老”都已出門相迎,歡聲、笑聲、誇讚聲接連不斷,優美動聽的嗩吶聲更是響撤雲宵。新娘子在一片擁擠聲中,羞答答地進了院子。 就在準備給新郎新娘拜天地時,管家突然慌里慌張地跑進來,對王家老爺說: “外邊又抬來一乘大轎,在門前賴著不走,說是同我家公子來結拜夫妻的。”王家老爺聽後,感到很驚訝,便差人去找“月老”。“月老”聽後,也感到莫名其妙,很是迷惑不解。心想:“自己說了一門親事,怎麼來了兩抬轎呢? ”“月老”認為奇怪,兩位新娘子長得一模一樣,像對孿生姐妹。回答的問話也完全一致,絲毫不差。“月老”沒法,只好求王家暫停新郎新娘拜天地,帶著新郎新娘前去縣衙評判。 縣太爺便在大街上升了堂,兩位新娘子各不相讓,互相爭辯,說自己是真的,對方是假的,是妖精變的,弄得縣太爺一時也暈了頭。停了片刻,縣太爺有了主意:“我在這兒豎根兩丈高的柱子,誰若先爬上去,就讓誰和王家公子結為夫妻;誰若爬不上去,就將其趕出去。”隨著一聲令下,先到的那位新娘子旋風似地爬了上去,後者則急得在地上嚎哭不止,怎麼也爬不上去。此時,只聽“闢叭、咯”幾聲震耳欲聾的 鞭炮 聲和雷子聲,接著幾支帶響的弓箭也一起向柱子頂上的新娘子射去,眾人親眼看到,一縷青煙,直上雲宵,摔下來的是一具狐狸的屍體。原來,這位先到的“新娘子”是一隻狐狸變的。 後來,人們才明白,縣太爺為證實究竟誰是凡人,誰是妖精,才用了讓兩位新娘子爬上兩丈高的柱子的良計。事實上,一般女子要爬兩丈高的柱子,是很難做到的。既然其中的一個能輕而易舉地爬上柱子的頂端,縣太爺果斷判定其人就是妖精變的,便隨即命差人發箭捉妖。也就從那以後,人們在結婚時,總要先放 鞭炮 ,以示震妖除邪,圖個吉利。這種象徵吉利的做法,一直流傳至今。
-
10 # 圍棋小先生
剛開始的時候結婚放鞭炮,認為可以避免災禍,討個好彩頭。慢慢地成為了傳統。沒有什麼具體的含義,現在提倡不放鞭炮了,幸福的家庭還是很幸福的。
-
11 # 九2
眾所周知,鞭炮是中國的特產,別稱也叫“炮仗”、“爆仗”。鞭炮的起源很早,放鞭炮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超過2000多年的歷史。
現在我們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吉利與歡愉。然而,如果我們追溯鞭炮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最先燃放鞭炮的本意並非是為了喜慶。
在《荊楚歲時記》中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這段記載說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驅瘟逐邪的音響工具,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習俗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
12 # 潘兄弟戶外採藥
結婚放鞭炮意思是慶祝喜事,讓別人家知道你家辦喜事了,是祝福一對新人的意思。要是死人放鞭炮,意思是也讓別人家知道你家辦傷事了,還有就是放鞭炮可以讓擔小的人不在害怕,同時也祝福去世的人能好好安心上天堂的意思
-
13 # OuMI歐蜜
古時候,有戶富人家,兒子是個白面書生。他的父母替他找了個俊媳婦,選定日子,準備結婚。這天,喜日子到了,一輛花轎吹吹打打停到這家門口。不用說,板定是新娘到了。
正當喜娘把新娘扶下轎,要和白面書生拜堂的時候,沒想到後面又來了一頂花轎,跟剛才的一模一樣。這轎子旁的喜娘扶下轎中的新娘和第一個新娘長得一模一樣,一舉一動都沒得兩樣。
這一下,大家給弄糊塗了,不曉得哪是真哪是假。兩個新娘也在吵鬧不休:"我是真的,你是假的。"就連新郎也分不出來。正當這塊鬧得不可開交,官府一位老爺路過。下轎一問,這事情多古怪,怎麼辦吶?他想了一刻兒,就叫人拿來一根長竹,插進土裡,對兩個新娘說:“哪個爬上竹竿,哪個就是真新娘。
”第一個來的新娘爬了幾次,都爬不上去,第二個新娘哩,三下兩下就爬上去了。爬不上去的新娘急得直哭。老爺又叫人拿來一大串鞭炮。點著了掛在一邊,噼裡叭啦一頓放。爬在上面的新娘聽到鞭炮聲,嚇得身子一哆嗦,摔下地來,現了原形——原來是一隻狐狸。打這以後,每逢哪家辦喜事,總要買些鞭炮,意思也來嚇嚇妖怪,防它作怪。
-
14 # 石門知幾
結婚為什麼要放鞭炮?
首先要明白放鞭炮的意義,放鞭炮,起源於過大年辭舊迎新的傳統習俗,過大年辭舊迎新,是高興的事,是好事,是喜事。所以,人們才以鞭炮的響聲、以熱火朝天的氣氛、以熱烈的心情,迎接新年,盼望美好的未來!
結婚,同樣是高興的事,是大好事,是人生最大的喜事!二位新人,同樣要辭去和告別單身的舊生活,迎接新生活的開始。新郎官及家人,同樣需要透過鞭炮震天動地的響聲,來召告天下人,這是一場合法的婚姻,是證婚的需要。並且以熱火朝天的氛圍,以熱烈的心情,迎接新娘子的到來!
所以,這就是結昏需要放鞭炮的原因。
-
15 # 潘純人
鞭炮是中國的特產,別稱也叫“炮仗”、“爆仗”。鞭炮的起源很早,放鞭炮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超過2000多年的歷史。
現在我們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吉利與歡愉。
回覆列表
中國人結婚時特別注重“喜”,也就是希望結婚時的儀式和場面隆重而熱烈,而要想熱鬧,自然也就少不了放鞭炮,所以古往今來,人們在結婚時,即使一窮二白,也得想方設法弄掛鞭炮放一放。不過,據說這放鞭炮也並非全是為了熱鬧,還有驅邪的作用。
傳說在很久以前,相傳有一位王公子娶親,誰知在迎親時來了兩個新娘子,王家老幼和“月老”感到莫名其妙,而旦很是迷惑。更奇怪的是,兩個新娘子竟然長得完全一樣,就像一對雙胞胎。兩個都說自己是真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最後只好暫停新郎新娘拜天地,帶著新郎新娘前去縣衙評判。在公堂上,兩位新娘子各不相讓,互相爭辯,說自己是真的,對方是假的,是妖精變的,弄得縣太爺一時也暈了頭。縣太爺雖然比不上包青天,但總也明白這兩個新娘子中一真一假,而且必有一個是妖孽。他想了片刻,有了主意:“我在這兒豎根兩丈高的柱子,誰若先爬上去,就讓誰和王家公子結為夫妻;誰若爬不上去,就將其趕出去。”隨著一聲令下,其中一個新娘子旋風似的爬了上去,而另一個則急 得在地上哭哭啼啼,怎麼也爬不上去。此時,只聽“噼啪噼啪”幾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雷子聲,接著幾支帶響的弓箭也一起向柱子上的新娘 子射去。眾人親眼看到,一縷青煙,直上雲霄,摔下來了一隻狐狸。這 個“新娘子”竟然是一隻狐狸精!後來,人們才明白,縣太爺為證實究竟誰是妖精,才讓兩位新娘子 爬上兩丈高的柱子。顯然,一般女子要爬兩丈高的柱子是很難做到的。這狐狸精也太粗心大意了,竟然輕而易舉地爬上柱子的頂端。縣太爺果 斷判定其必是妖精所變,於是隨即命差人用鞭炮震懾妖孽,併發箭捉 妖。從那時起,人們在結婚時總要先放鞭炮,以鎮妖除邪,這種圖吉利 的做法也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