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相知相惜178910574
曹爽,字昭伯,是大司馬曹真的長子。由於因緣際會和歷史的黑色幽默,在曹睿死後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在一群有志青年的輔佐下,逐漸壓倒了司馬懿為首計程車族集團老人政治,成為曹魏實際上的國家元首。
曹爽時代,其實只忙活一件事——透過改革限制特權階層的膨脹。但是限於歷史的侷限性,只能努力去治標。同時,改革更意味著巨大的阻力。顯然,他在當時職位雖高威望卻不足,所以沒有成功。
曹爽覺得通過出兵討伐小國以加強威望。許多年後,有一個叫勃列日涅夫的老人,成了他的知音;他想透過政治改革,一步到位重現曹操時代的榮光。許多年後,有一位叫戈爾巴喬夫的中老年人,也是這麼想的。曹爽始終不明白,對外戰爭一旦受挫就會陷入泥潭,威望掃地,留下千古罵名;而直接搞政治改革難度太大,一著不慎就會全面崩盤。推進經濟改革,即便曹操當初要搞唯才是舉也要以屯田制度限制士族對土地的兼併,最終使士族無法龔斷土地和知識。
所以,曹爽的改革不會成功,因為曹爽只有世界觀沒有方法論。
最後說一下“高平陵事變”的曹爽,人們恥笑他主要是因為在司馬懿發動政變後拒絕了智囊桓範的轉移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向只有洛陽一座孤城的司馬懿投降。
決策之前,曹爽考慮了整整一夜,其實他思考的無非是怎麼帶領那些全家都處於司馬懿控制下的儀仗隊和文官們,從洛陽郊外行軍三百四十里山路到達許昌?桓範罵曹爽是豬是因為他以為自己的計劃很有可操作性,羅貫中把曹爽寫成了豬是因為貶曹是他不懈的追求。但轉移許昌的計策其實危險重重,就算司馬懿腦殘不派追兵,曹爽身邊的人哪個都有可能為了保全家屬把他賣了。十死無生的絕境,就算要罵曹爽是豬也該罵他大意,把自己搞到這樣被動田地,而不該是罵他選了哪種死法吧?
曹爽的確很愚蠢,他的改革方略屬於事前拍胸脯、遇事拍腦門、事後拍屁股,想一出是一出。他的防人之心也因為自我膨脹而星隨流雲散,這才給了老病垂死的司馬懿上演驚天逆轉的機會。然而,曹爽的選擇,至少更具勇氣,也更有擔當。曹爽的不摸石頭就過河,為後來的改革者提供了血淋淋的寶貴教訓。
做為曹真的兒子,曹爽的的確確很爛。做為個人,沒有戰功,處事猶豫不決,做為家庭的一員,完成了曹氏專政到司馬氏專政的交接,最後落得家族被誅殺三代的可悲下場。
-
3 # 文藝骨幹
曹爽,一個典型的不能掂量自己的人。不自知之人,但求存身足矣。不自明之人且不求退那麼不但亡家且亡國家。一人之不能毀幾代人之功,曹爽用他的事蹟說明了中國老話——創業難,敗家不難,一不小心敗個精光,且貽笑天下。
缺乏曹宇之範兒。
我本不想寫敗家史、也不想寫蠢貨史,更不想分析二貨史。只不過,這些2貨的出現造就了司馬懿的光華,因此不得不在我的書和文中,扯上那麼一點點膚淺之論
我曾經寫過小文,專門分析曹爽團隊。此次舊文重發,回憶一二。
曹氏氣數毀於曹爽——一段二貨的敗家歷程分析
曹真之子曹爽與司馬懿共同受遺命輔助曹芳。但曹爽是直系親屬,地位高於司馬懿。曹爽此人雖智力連一般人都不上,但是權力慾卻很高。加上身邊聚集了一幫只會說不會做的官二代。其中臺中三狗最為典型——丁謐、何晏和鄧颺。丁謐爭名好利,因公廢私。何晏,曹丕曹叡都認為他虛浮。鄧颺貪財好色。曹爽所信任的人多是作風浮華而被魏明帝免職,不再任用的。
丁謐為了討好曹爽,也為了樹立曹爽的微信,獻計囚禁曹叡的郭皇后,以便獨攬大權。之後曹爽又用明升實降的辦法奪了司馬懿的實權,讓他做了徒有虛名的太傅。司馬懿看到曹爽的為所欲為,將來恐怕禍及自身,於正始八年(247)稱病不出。高平陵事件就發生在司馬懿稱病之後的二年後。
曹魏嘉平元年(249)正月初三,曹爽及親信隨同皇帝拜謁曹叡的陵寢。大司農桓範說:“大將軍不可兄弟幾人同時出城,否則萬一城裡發生變化怎麼辦”?曹爽聽後狂笑到:“我總攬天下兵權,誰敢造反?”桓範說:“大將軍忘記了,城中尚有猛虎三隻”。曹爽摸摸腦袋,揪揪鬍子,說:“你是說司馬氏父子?那老兒久病纏身,死在瞬息,家中倆毛頭小子,不足為慮?要是不放心,可以派李勝去探聽一下虛實。”
曹爽的二,二得很徹底。他不知道,桓範將司馬懿評為老虎,一點不為過,畢竟司馬懿曾讓曹操忌憚其能,曾讓曹丕高度認可,曾率軍平定遼東、孟達,也曾扛住了諸葛亮的猛攻。可謂文武全才,猛於虎。他曹爽除了偶然性成為富官皇三重後代,別無所長。跟司馬比起來,他只能是雛鳥,連菜鳥都不算。可惜,曹爽不想知道這一點,更不愛承認這一點。縱然司馬老矣,但只要其智慧還在,就足以成事兒。司馬只是老了,病了,而不是死了。何況老樹還能開新花,老虎還能發餘威,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惜,不經實戰的曹爽哪裡知道這些只有親歷才可悟出的硬道理。
再看他派的人——李勝,一個曾經因浮誇而被關了好幾年大獄的人,這就是悲劇的開始。司馬懿病了,無外乎兩種情況:要麼裝病,要麼真病。不管真假,你都應該帶能看出門道的人去。連個御醫都不派,這不挺二的麼,應以問候關心之名,說是替司馬診病,實則窺其真病假病。一般人打探訊息,都多方求證,乃至派幾撥人馬前去調查,甚至幾撥人馬之間都不知道他們的任務相同,防止的是串聯通氣。曹爽只聽一面之詞就偏聽偏信,二的很。歷史上裝病的人太多了,裝瘋賣傻的人更多。曹爽也算讀書人,不應不知韜光養晦、後發制人。
人不知自己有多2,那最好看看自己身邊的人,二貨圍繞的人,一定很2.
不管司馬懿是真病還是裝病,都需要有個了斷。如果他是真病,那麼他還沒死。他的舊部還在,他的餘威還在,最重要的是他的能力和智慧還在。曹爽將核心人物都調離京城,造成權力真空,這是弄險。而這個弄險一點點的必要性都沒有。只是因為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過於低估對手,才做出如此蠢事。只是因為過於自信就過分低估對手,這隻有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人和比較二的人才會做出來的事兒。可惜,曹爽勝利到沒有得到過,二卻做得比較徹底。難得的是,他二的這樣徹底,竟連一點後手都不留給自己,輕易相信別人的判斷,還是根據單一方面的訊息作出的判斷,主動將自己送到地獄門口,還主動伸進頭去。如果司馬懿是裝病,那麼他為什麼裝病,顯而易見:要麼是就此退出政治,保全自己;要麼是雪藏自己等待時機。什麼時機?顯然,權力出現真空的時機。這真是“死諸葛嚇退活司馬”的翻版——“病司馬腳踏蠢曹爽”。大概“NO ZUO NO DIE”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吧!
曹爽派李勝打探司馬懿的病情。李勝來到司馬府邸。司馬懿立刻裝成一病不起的樣子。李勝在僕人的帶領下見到了司馬懿。司馬懿顫顫巍巍地說:“李大人來了啊,我不能起床相迎,真是失禮”。李勝沒想到司馬懿幾個月不見病成這個樣子,急忙說道:“太傅不必客氣,反倒是我很久沒來拜望您了,最近天子任命我為荊州刺史,因此特地來拜辭。”司馬懿氣喘了一陣說道:“您才華出眾,卻委屈您去做幷州刺史,真是可惜,幷州距離胡人之地不遠,您要好自為之。”李勝竊喜,以為司馬老兒耳朵聾了,因此他大聲說:“是荊州,不是幷州”。司馬懿點點頭笑著說:“您不是去幷州,是從幷州來的?”李勝向旁邊的司馬師要來紙筆寫下“赴荊州”三個字。司馬懿裝作總算明白了的樣子:“我老糊塗了,如今您要回老家任職,好好幹。我命不久矣,您見到大將軍,千萬代我求他……求他照顧犬子,如得到眷顧,我死也瞑目。”說吧,司馬懿讓婢女給他喂湯,他的嘴唇哆哆嗦嗦,湯流得滿身都是。李勝看完這些情況,高興得屁癲屁癲的,趕緊一溜煙地回去向主子曹爽報告:“司馬老兒精神恍惚,死期不遠了,沒啥好擔憂的”。曹爽聽到這裡樂HIGH了:“這老兒一死,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於是曹爽連最後的一絲疑慮也都拋得乾乾淨淨,開開心心地排著儀仗,帶著自己所有的小夥伴們掃墓去了。
司馬懿的話,通篇來看,過於謙卑。司馬懿身居太傅,雖無實權,卻地位至高。李勝不過是個小小的省長,中間差了好幾級呢。況且,李勝和司馬懿雙方都知道他們的對手關係。司馬懿身居高位卻對對手派來的小小角色如此謙卑。顯然這其中的政治考慮絕非曹爽所說的是司馬懿精神恍惚所致。位高言卑,必定有詐。不是請君入甕就是混淆視聽。試想,一個精神恍惚的人,還知道對來看望他的人彬彬有禮,還知道來看望他的仇敵之一李勝和幷州的詳細資訊——籍貫荊州、李大人、幷州接近胡地不是好地方。更匪夷所思和不正常的是,恍惚的司馬懿居然還不忘囑託自己的後世。還有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司馬懿的嘴巴,說話說得倒是還可以,畢竟該表達的都表達了,但是一到了喝湯的時候,嘴巴就不好使了呢?還使湯流到了衣服上,難道這嘴巴是間歇性發作之病?倘若精神恍惚的人表現是這樣,那麼精神正常的人又能正常到哪裡呢?
未完待續.......................................................................
-
4 # 良人執戟2
曹爽是曹真兒子,在五個兄弟中,曹真極為看好曹爽,生前就為爽進入朝庭鋪平道路,曹䜭死後,爽與司馬懿同為顧命二大臣,共同輔佐幼帝,在這期間有史料稱曹爽治國有方,能力出眾,一時曹魏勢力大漲,司馬集團似乎呈不支狀態,司馬懿老先生垂垂老矣,曹爽竟如當年諸葛亮空城計贏司馬懿的同一版本,曹爽竟連這點心機都耍不過對手,在"高平陵一戰"中大意失荊州,竟然被病夫司馬懿逼作城下降,249年,曹爽去世。十四年後,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令鍾會攻擊劍閣,姜維力戰詐降失敗,斬殺後發現其心大如鬥,可憐姜維一片忠心。劉禪降蜀滅。司馬集團的司馬炎䢖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司馬炎率軍逼近建業,孫皓投降,西晉統一中國。哆嗦半天,重要的是曹爽的關鍵時刻的優柔寡斷,進退失據是曹魏集團的滑鐵爐,可以說曹魏集團是敗在曹爽手中,一把好牌打得稀濫。典型的庸才。也有好處,一報還一抱,曹丕逼漢獻帝遜位自己取而代之,三國演義稱為"漢賊不兩立"漢終於滅了。魏也亡於曹爽手中,老百姓終於昐到結束漫長征戰的歲月,獲得一下休養生息的機會,而這時的中國文明卻方興未艾發展到一個頂級階段,繪畫,雕塑,敦煌,寺廟,書法,道教,佛教,儒家各種思想大放異彩。打住,魏晉文化以後再說。
-
5 # 集賢院居士
《虎嘯龍吟》中曹爽屬於罪有應得,而歷史上真實曹爽卻沒那麼過分
《虎嘯龍吟》高平陵政變的前幾集,曹爽的各種飛揚跋扈壞事做盡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然而這還是編劇為了洗白主角司馬懿所做的藝術加工,我們下面結合史料來分析以下曹爽這個人。
司馬懿和曹爽沒有世仇!
《虎嘯龍吟》中的曹爽,口口聲聲說父親曹真是活活被司馬懿氣死的。翻遍史書,卻找不到任何司馬懿和曹真不合的記載,說司馬懿氣死曹真就更是子虛烏有了。前面還說曹休也是司馬懿氣死的,話說這電視劇中的司馬懿比《三國演義》罵死王朗的諸葛亮還厲害呢,魏國兩大名將都是被他氣死的,這和電視劇一貫鼓吹的忠心大魏的司馬懿形象貌似有些矛盾呢。所以說曹爽和司馬懿之間根本就沒有什麼世仇。
司馬懿給曹真盔甲磕頭?
真能鬧! 先不說真實歷史中,司馬師毒死夏侯徽後,根本就沒有受到過什麼懲罰。就說司馬懿的兵權,本來也是司馬懿自願放棄的。編劇的腦洞太大了,竟然編出一出曹爽借放司馬師看母親這件事,逼迫司馬懿給曹真盔甲磕三個響頭。這種武俠片常見狗血情節,怎麼會出現在朝廷三公身上的,曹爽就是再愚蠢,也不會出此下策。如此奇恥大辱司馬懿都能答應,看樣是導演為了後面高平陵政變,司馬懿對曹爽大開殺戒所找的牽強借口吧。
曹爽謀反?沒有憑據!
曹爽是不怎麼樣,但是你說他像電視劇中一樣,竟然有不臣之心,蓄意謀反,這可是真的冤枉他了。《三國志.曹爽列傳》中,其實曹爽所做的壞事就那麼幾件: 曹爽上朝,特賜佩劍、穿履上殿、入朝不疾走、朝見皇上不唱禮的極高禮遇,這些是曹芳主動給曹爽的待遇,可不是靠曹爽嚇唬小皇帝得來的。電視劇中的曹爽,全副武裝在朝堂咋咋呼呼晃來晃去,當年的董卓和曹操也不敢這樣啊,如此目中無君,也是為了高平陵做伏筆的吧? 曹爽真有後來高平陵之後司馬懿定的謀反罪名嗎?估計編劇的依據是《三國志》裡面的這段記載: 曹爽的飲食住行,都效仿皇上,皇宮裡才有的珍玩,他們家也隨意擺設,並且妻妾滿房,又私自將帝的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共三十三人作他的奴婢,養在家中供自己取樂。又偽作詔書,將五十七名才人送往鄴臺,以便讓先帝的婕妤教習成伎工。擅自將太樂樂器、武器庫中的兵器據為己有。 上面這些是謀反的有力證據嗎?可是電視劇中,曹爽又是讓下人稱自己皇帝,又是自稱皇帝,又是說自己的兒子有帝王之相,這就有些可笑了,是嫌自己死得太慢嗎?
曹爽府邸高樓是司馬懿監視曹家的
劇中曹爽在自己家四角修了高樓,來監視司馬家的一舉一動。可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史書記載,高平陵政變後,曹爽兄弟被免職,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樓,命人日夜監視。
-
6 # 飛天琴羅
曹爽,可以說是典型的虎父犬子的案例。
“虎父”曹真:曹操養子,曹丕的託孤大臣,曾經指揮部隊抵禦了第一,第二次北伐。於進攻西蜀時候患疾病去世。
於西蜀的戰役,曹真可以說從來沒有處於劣勢,反而是諸葛亮在面對曹真的時候,處處受制裁
“犬子”曹爽:曹爽有啥本事?應該是投胎時投對了
曹爽自少出入宮中,與太子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繼位後,任命他為散騎侍郎,後遷任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再轉任武衛將軍,特別受到寵愛。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襲召陵侯爵位。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將太子曹芳交託給曹爽和司馬懿,命令二人共同輔助年僅八歲的少主。曹芳繼位後,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曹爽的發跡很簡單,有個當官的爸,和皇帝是好朋友。俗稱我上面有人
當政初期:
最初,曹爽經常待司馬懿如父,凡事都需要司馬懿一起商議事宜而不敢自專。但不久,曹爽聽從親信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乘機削去司馬懿實權。後又任用丁謐、何晏、鄧颺、李勝、畢軌等親信任朝中高職,任命弟弟曹羲為中領軍,與他共掌首都的軍隊。其他弟弟都獲任官,經常出入宮中。另一方面進一步排擠司馬懿,後更連詢問他對政令意見都沒有做,自專政事。
西侵蜀漢:興勢之戰
244年四月,曹爽提拔夏侯玄為徵西將軍,任雍州刺史郭淮為前鋒統領7萬大軍。他們合兵經倘駱道進軍漢中。曹爽門生鄧颺、李勝作為謀士隨軍參戰。魏軍的基礎目標是陽平關
蜀國方面:諸葛孔明去世,以大司馬蔣琬,大將軍費禕為首的蜀國集團,派遣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禦漢中。統領兵力3萬。
興勢力之戰兵力對比是:蜀3萬對魏7萬
後蜀名將王平,延續虎將魏延的“重門之策”的布處,運用漢中崎嶇地貌的地利優勢阻止敵軍。王平命護軍將軍劉敏、行參軍武略中郎將杜祺在興勢山中安營,多樹旗幟,綿延百餘里,製造守軍比實際更多的假象。王平親自率軍在劉敏之後,以防魏軍經興勢山東的黃金谷分兵來襲。如王平所料,五月,魏軍在興勢山受阻,且因補給線過長且運輸動物幾乎全部死亡,補給耗盡。蜀漢大將軍費禕正從成都率援軍趕赴漢中。漢軍預備反攻不堪重負的入侵魏軍。
“再次不得不一讚魏延,當初劉備重用魏延為漢中太守,魏延設立‘重門之策’,利用地勢的複雜,在多處要道設定關卡,以消磨魏軍兵力。此計策一直保蜀國30年太平”
魏軍方的反應,參軍楊偉意識到危險,求曹爽放棄行動立即撤軍。但鄧颺反對,不顧自己缺乏軍事常識與楊偉爭論。夏侯玄覺得危險,太傅司馬懿一早就說不能打。熱鍋上的螞蟻,亂了套籠了。
“歷史回顧:當初一代雄主曹孟德,在漢中戰役以夏侯淵為帥,五子良將出徐晃,張郃,曹氏虎將曹真,曹洪統領20萬大軍浩浩蕩蕩,缺被劉備以7萬兵力硬憾回去,還折損了夏侯淵這位大將”
曹操在漢中以絕對的實力都佔不了劉備丁點便宜。就你一個二世祖又能如何?
王平夜襲了司馬昭的營寨,但司馬昭躺著不動,王平就撤退了。司馬昭也對夏侯玄說:“費禕據險距守,進軍不能與之交戰,攻之也不行,應該立刻回師,以後再作打算。”夏侯玄說服曹爽不情願地下令撤軍。郭淮估計形勢不利,率本部先撤,免於大敗
費禕卻不願讓曹爽輕易撤軍,率軍攻魏軍側翼,阻其退路。漢軍在對魏軍享有絕對地理優勢的駱谷三嶺沈嶺、衙嶺和分水嶺安營。曹爽及其部將在軍隊在行軍中因飢渴和疾病付出慘重傷亡後勉強逃回關中
自暴自棄:
經過一次軍事上的慘重教訓,曹爽意識到自己是個軍事廢材,只能做一個朝臣。司馬懿漸漸被架空,政事很多時司馬懿都不能參與,於是稱病迴避曹爽。曹爽於是大膽弄政,縱容他的黨羽親信,如何晏割洛陽和野王典農的數百頃桑田和湯沐地作為自己產業,又竊取官物,向其他州郡要求索取,官員都不敢抗逆。而一些開罪了何晏等人的大臣,如盧毓、傅嘏等都因小事而被免官。而曹爽的飲食、車馬和衣服都與皇帝的類似。而且珍貴玩物亦積聚了很多,並有很多妻妾,甚至私自帶走明帝留下的很多才人作為自己的家妓。而且又擅取太樂樂器和調武庫禁兵制作佈置華麗的窟室,多次與何晏等人在其中飲酒作樂,極盡奢華。
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二世祖
“輕易”的慘敗。
正始十年(249年),曹芳與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馬懿在洛邑發動高平陵之變,稱曹爽意圖篡位,奉太后意旨罷廢曹爽,又封閉洛陽城城門和佔領曹爽兄弟的軍營。司馬懿派陳泰、尹大目等人誘勸曹爽放棄權力回洛陽;同時桓範從洛陽跑到高平陵,力勸曹爽帶皇帝到許昌,以皇帝之名,號召全國兵馬勤王,反擊司馬懿。曹爽想了一夜,還是決心向司馬懿投降,於是與曹芳一同返回洛陽。曹爽兄弟被免職回到府第。
後司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樓,命人日夜監視。曹爽兄弟不安,於是聲稱食物不足,向司馬懿要求食物;後司馬懿送來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興,自以為不會被誅。但後來黃門張當供稱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圖謀反,曹爽與他的親信都被捕,並一起被屠滅三族,盡殺曹氏家,曹氏一脈已斷。
回覆列表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他的老爸就是曹魏集團武將排名前十的大司馬曹真,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權臣。曹爽體態肥胖,曹操、曹丕相繼死後,曹睿即位後任武衛將軍,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襲封邵陵侯爵位。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與司馬懿併為託孤大臣,共同輔佐少帝曹芳。曹芳即位之後改封武安侯。
按說曹爽權利夠大了吧,又是皇親國戚,但他鬥不過和他一起託孤的司馬懿。
皇宮內鬥是殘酷的,曹爽覺得和司馬懿共同輔佐少帝曹芳不爽。於是他想法設法的排擠和架空司馬懿,司馬懿被逼無奈,只好認輸,並且使出他的殺手鐧――裝病,來麻痺曹爽對他的進一步的迫害。
有道是:“收回拳頭是為了下一次出拳更有力,”司馬懿裝病是為了更好的打擊曹爽,他不會永遠蟄伏,機會終於來了。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與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司馬懿在洛陽發動高平陵政變,入永寧宮向素來與曹爽不睦的郭太后上奏,稱曹爽兄弟敗亂國典、擅權營私,遂奉太后上奏天子請求意旨罷廢曹爽。郭太后於是釋出廢除曹家三兄弟所有官職漢,同時命令三人回宮述罪。
司馬懿果斷的做出了相應安排,讓兩個兒子接手禁軍總頭領之職,命蔣濟等佔據洛水浮橋,關閉洛陽城門。接著任命司徒高柔假節代理大將軍事,接管曹爽的職權。王觀行中領軍事,接管曹羲的禁軍。
曹爽接到彈劾表後,一時驚慌失措,不敢告知曹芳。於是將天子車駕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樹木建成鹿角,徵發屯兵數千人以自守。
與此同時,曹爽的心腹大司農桓範僥倖逃出洛陽,跑到高平陵找到了曹爽。桓範力勸曹爽帶皇帝到許昌,以皇帝之名號召全國兵馬反擊司馬懿。
你還別說,桓範這招有點像“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味道,學學當年曹操之威風,這沒毛病。但曹爽這傢伙猶疑不決。桓範見曹爽沒有主見,於是又勸曹羲可以利用闕南別營和典農校尉的軍隊暫作抵抗,然後佔據許昌,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農的身份為他們的軍隊調運糧草。但曹爽兄弟始終猶豫未決。
說實話,司馬懿最害怕的就是桓範出的辦法,怕曹爽會絕地反擊。於是先後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等人誘勸曹爽放棄權力,並以洛水為誓允諾其只交出兵權,便可保留爵位。
司馬懿的心腹蔣濟也寫信給曹爽,稱司馬懿只想剝奪他們兄弟的兵權,看在以往同為“託孤之臣”的份上,不會傷害他們,可以保他們富貴。
司馬懿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的辦法還真起作用了。
曹爽想了一夜,抽菸抽了一地,(哈哈,那是沒有煙吧?)曹爽終於想通了,於是決定放棄抵抗,而請皇帝罷免自己,並向司馬懿認罪投降。
當曹爽解下印綬時,他的心腹,主簿楊綜勸道:“您挾持天子手握大權,難道要放棄這些權位而跑到東市去被砍頭嗎?”但曹爽不聽從。桓範也大哭道:“曹子丹(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沒想到今日受你們的連累要滅族了!”
曹爽兄弟被免職後,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蓋起高樓,命人日夜監視。曹爽兄弟不安心,於是聲稱食物不足,向司馬懿要求食物;後司馬懿送來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興,自以為司馬懿不會趕盡殺絕。
其實曹爽兄弟想錯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在收集他們犯罪證據呢。常言說:欲治人之罪何患無辭?
很快在司馬懿的策劃下,與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黃門張當在司馬懿的嚴刑拷問之下,只得供稱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圖謀反。
於是曹爽兄弟與其親信黨羽再次被捕,正月戊戌(初十)日(2月9日)並一起被屠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