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多數人對魯肅的印象,來自於《三國演義》小說或影視劇。裡面的魯肅憨厚老實,還有點膽小怕事,基本的是諸葛亮與周瑜之間的陪襯。

    歷史上的魯肅,應該是位英雄人物,是東漢末年的戰略家,政治家。

    魯肅,字子敬,今安徽定遠人。出生在士族之家,自小父母早亡,隨祖母長大。魯肅少年喜騎馬射箭,好遊俠,常賙濟貧窮百姓,在當地十分有名。周瑜在在居巢做官,沒有糧食,找到魯肅,魯肅隨即開倉,將三千觚的糧食交給周瑜,兩人成為好朋友。

    周瑜輔佐孫策定江東,孫策去世後。周瑜將魯肅推薦給了孫權。孫權與魯肅鼎足長談,魯肅提出要孫權剿滅黃祖,攻取荊州。孫權深感魯肅之才,開始重用他。

    公元208年,東吳剿滅江夏黃祖,窺視荊州。曹操唯恐荊州被孫權奪得,立刻起兵南下。

    這一年的八月,荊州劉表去世。魯肅向孫權提出,荊州緊連東吳,劉表去世,荊州勢力分為兩派。劉備是天下梟雄,與曹操早有矛盾,在荊州也不被重用。如果劉表的兒子們和劉備精誠合作,則我們可以與他們聯合抗曹。如果他們鬧分裂,我們也可以趁機取利荊州。

    魯肅是最早提出孫劉聯合抗曹戰略的人,只是開始是要聯合荊州劉表勢力集團。

    魯肅請求孫權同意,親自去荊州,以弔唁劉表為名,談聯盟之事。等魯肅走到半路時,劉表次子劉琮已經投了曹操了,曹操已經進軍到了襄陽。

    於是,魯肅決定找劉備。劉備當陽失敗,潰逃中與魯肅想見。魯肅問劉備的打算,劉備說要投奔蒼梧太守吳巨。《吳書-魯肅傳》中記載:“(魯肅)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強固,勸備與權併力。備甚歡悅”。

    《江表傳》也有記載關於魯肅與劉備見面的細節,“(魯肅)與備相遇於當陽。因宣權旨論天下勢事,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吳巨有舊,欲往投之”。

    魯肅勸說劉備與東吳聯合抗曹,孫權也是這個意思,而且江東很有實力。

    事實上,魯肅的到來,等於給驚弓之鳥般的劉備,送來了強心劑定心丸。或者說,劉備正是瞌睡的時候,魯肅送來了枕頭。劉備當然是欣然同意與孫權聯合,共同背靠背取暖了。說投靠什麼吳巨,只是外交辭令,總不能直接說,正好要投靠東吳去吧!

    而魯肅來荊州的目的是聯合劉表勢力,不成想與劉備談成了,等他回江東打算給孫權彙報時,江東朝野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魯肅出差這一段時間裡,曹操給孫權送了一封信,或者是便條,就一句話:“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一封信,分明就是曹操的恐嚇。不光是張昭為首的文官們全部“鄉震失色”。《吳書-魯肅傳》裡記載,就連武將集團也是“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

    就是說,東吳文臣武將,全部都慌了,迎降之聲佔據整個朝野。而魯肅這時回來“獨不言”。

    魯肅告訴孫權比較有名的一段話,“我們這些做臣子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將軍你不可以。我們投降了,曹操還會封個小官坐坐。將軍你要投降了,恐怕是沒有好結果的”。

    孫權聽了魯肅的話,很激動:“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矣”。孫權其實也懂得,不需要魯肅勸說抗曹,只是魯肅回來之前,孫權聽到的全是投降的意見,他猶豫不決。魯肅的話堅定了他抗曹的決心。

    魯肅的一番話,“臣子於主子”論,其實是狠狠抽了那些主張投降者,一個大大的耳光。臣子可以不考慮主子,而苟活投降。哪裡是儒家的“忠孝”之道呢?

    魯肅在理論上否決了投降者的說法,也論述了孫權不應該投降的理由。但是,他跟清楚,他說的只是理論,不投降曹操,還需有有實力的支撐。於是,魯肅馬上勸說孫權,緊急調在鄱陽湖練兵的周瑜回來。

    魯肅與周瑜友好,很清楚周瑜一定是個抗曹派。而且,周瑜是江東託孤大臣,也是軍事將領,讓他用軍事眼光論述抗曹,更有說服力。

    周瑜正如魯肅預想的一樣,有了魯肅與周瑜,一文一武的說服,江東投降曹操的聲音消失了,文物百官一致抗曹的思想統一了起來。這其實正是孫權所需要的。

    諸葛亮到江東,多是表態劉備抗曹的決心,曹操可以打敗等言論,孫權實際上早已是主意已定,但是,他很希望諸葛亮來講講這些,等於免費給那些想投降的人,上了堂政治課。

    魯肅提出孫劉聯合抗曹,並且一直在努力達成維護這種聯盟,最終,使孫劉聯合取得了各自最大的利益。魯肅去世後,孫劉聯合名存實亡,加快了蜀漢和東吳的滅亡。可以說,沒有魯肅,孫劉聯合可能不會達成聯盟,歷史或許就不一樣了。

  • 2 # 不知道153231763

    三國演義中把很多很牛的人弱化了。

    魯肅就是其中之一,魯肅是三國時期的謙謙君子,也是軍事家。周瑜死後魯肅繼續管理東吳水軍,壯大了東吳水軍力量。才有了陸遜的戰績。

    沒有魯肅的遠見,沒有魯肅的謙謙君子,沒有魯肅的軍事素養,連吳扛曹就是一句空話。

  • 3 # 新城鎮居民

    我是亂世歷史。我來回答。

    魯肅是劉備人生中所遇到的貴人。沒有魯肅就沒有『孫劉聯盟』,沒有魯肅劉備勢力就會在荊南徹底消亡。諸葛亮聯吳抗曹的計劃更無從談起。

    『孫劉聯盟』發生在公元208年,下面幾句話概述下208年所發生的大事。

    208年春,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

    7月 曹操大軍南下征討劉表

    8月 劉表病逝,劉琮繼位,劉琦守江夏

    9月 曹操大軍進駐新野,迫使劉琮投降

    10月 劉備一路逃到夏口,碰到魯肅,『孫劉聯盟』成立。

    (公元208年天下大勢)

    『孫劉聯盟』形成經過

    魯肅此行荊州的目的名義上是來給劉表弔唁,實際上是來打探荊州的情況。

    曹操南下荊州,對劉表和孫權來說是的巨大的威脅。曹操剛在207年統一了中國北方,才過了半年就把矛頭指向了南方,劉表首當其衝,孫權唇亡齒寒,威脅不可謂不大。

    魯肅可以說是深謀遠慮,及早做好對抗曹操的準備。魯肅的原先計劃是聯合劉琮,誰知道魯肅還沒趕到荊州劉琮就投降了。

    (魯肅促成孫劉聯盟)

    劉琮的投降讓魯肅感到情況萬分危急,曹操和孫權之間就沒有緩衝地帶了,本來有個劉琮還能抵擋一陣。魯肅沒有辦法,必須得聯合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來對付曹操。於是乎就找到了劉備,促成了『孫劉聯盟』。

    劉備的原定計劃

    劉備原先打算繼續一路往南逃跑,去投靠蒼梧太守吳巨,理由很簡單,兩人有私交。

    吳巨是蒼梧郡太守,地盤不大,兵力不多。軍事實力還沒有劉備強,唯一比劉備多的是有個地盤。

    (劉備兵敗夏口)

    如果劉備投靠吳巨那必將是死路一條,那是地理位置決定的,再往南就是交州了,交州就是現在的兩廣地區。蒼梧孤城一座,沒有援兵,久攻必破,且無路可退。

    魯肅的出現打破了劉備的原定計劃

    聯合東吳,劉備想都不敢想,或者說感到這種可能性很低。

    劉備和孫權的實力相差太懸殊。一方面是兵力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地盤的差距。

    劉備如果主動去聯合孫權那隻能叫投靠,談不上聯盟;再者,投靠東吳就等於把劉琦那一萬兵拱手送給曹操,劉琦是萬不會投靠東吳的。

    兩個原因,一來劉琦與孫權有殺父之仇,二來孫權與曹操實力相差懸殊,投靠孫權還不如投降曹操,免得二次受辱。

    因此我認為除非孫權方面主動聯絡劉備,商量聯盟的事,否則劉備在還有投靠吳巨這條路可走的情況下不會去投靠孫權。而魯肅此時的出現正好起到了這個作用。

    那如果沒有魯肅,孫權是否會派其他人過來?

    答案是否定的。

    東吳方面文官主降,武官主戰。

    張昭,張弘,虞翻,步陟這些人肯定是不會來聯合劉備了,他們要的只不過是繼續有官可以做,至於在誰手底下做官其實不是太重要。在曹操那邊做官反而比在孫權這好,畢竟那裡是中央政府,孫權是割據勢力。

    武將以周瑜馬首是瞻,周瑜的政治主張跟魯肅不同,周瑜打的是『二分天下』的算盤。曹操孫權劃江而治,聯合此時落魄的劉備豈不是便宜了他。況且周瑜對於打敗曹軍相當的有信心,因此武將派也不會有人會來聯絡劉備。

    (魯肅的三分天下)

    而魯肅的政治主張是『三分天下』,曹操太過強大,單獨與之對抗。要是打個持久戰,經濟必定會被拖垮,到時候不戰自敗,有個盟友那是最好不過的。

    因此稱魯肅是劉備一生中的貴人一點都不為過,維護孫權的同時變相成就了劉備。如果不是魯肅自己來找劉備而是諸葛亮主動去找孫權那情況大不一樣,諸葛亮說百句不如魯肅說一句。

  • 4 # 亂灑風雲

    魯肅,忠厚長者。很多人都認為《三國演義》弱化了魯肅,其實不然。《三國演義》是元未明初時的作品,就是早期的《三國詞話》也是元朝時的產物。

    我們看下宋時排定的七十二名將就知道,歷來就沒人認為魯肅有多厲害。:在七十二名將中魯肅的前任後任和後後任(周瑜、呂蒙、陸遜)均赫然在列,獨獨缺了中間的他。或者有人說魯肅一介文人當然不算名將了,可別忘了七十二名將中張良、諸葛亮都赫然在列呢!這說明什麼,說明魯肅並非是被人弱化的,至少不是羅貫中的鍋。

    雖然宋時評價未必就公允毫無遺漏,但總體來看上榜者基本上靠譜。當然也不是說沒有上榜的就一定都不是名將,礙於數量肯定要有所取捨的——不過,我想無論怎樣取捨,魯肅都基本上跟名將是沒啥關係的。

    在孫劉聯盟這件事上,魯肅和諸葛亮是花了大力氣的。魯肅是公認的忠厚長者,他無論是在吳主孫權面前,還是水軍都督周瑜面前,以及在東吳那些個其他文武大臣面前都是極有份量的存在。因此,諸葛亮的聯吳抗曹計劃說服了魯肅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沒有魯肅,估計孫劉聯盟起碼不會那麼順利。

    魯肅畢生都在維護孫劉聯盟的大格局,相對來看劉備諸葛亮眼光反而顯得短淺——為一城一地不惜同盟反目,自毀實力,以致讓曹魏坐大。

    所以說魯肅在歷史上雖算不上名將卻遠比被神化了的諸葛亮更有大局觀。

  • 5 # 桃源傳自武陵翁

    魯肅是個有遠見的人,按現代軍事術語來說,是個懂戰略的人。而當時的孫吳,文官集團勸降,武官集團卻沒有個像樣的計劃給孫權以信心。還是魯肅提醒了孫權,其他人投降可以繼續為官享福,而你吳侯卻可能連命都丟掉。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而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時候更是時時提醒周瑜最大的敵人是曹魏,才有了周都督火燒赤壁,大破曹軍的壯舉。

  • 6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魯肅是東吳的四大都督之一,孫權穩定江東的重要幫手。魯肅這個人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他促成了孫劉聯盟的形成,幫助孫權保住了江東基業。同時他也力主將荊州借給劉備,最終導致了劉備一借不還,孫權不得不透過兩次荊州之戰將荊州重新奪回。

    魯肅最大的功績是促成了孫劉聯盟的形成,在曹操大軍攻佔荊州之後,江東地區的大部分士族都勸說孫權投降。這些士族畏懼曹操的強大,擔心發動戰爭會影響到自己的地位。孫權在江東士族的壓力下搖擺不定,險些就投降了曹操。

    在這種危機關頭,魯肅趁著孫權上廁所的時候,追上孫權說:“這些人(江東士族)都是為了自己著想,不能同他們共謀大事。我魯肅投降曹操,不失封侯拜相的地位,大王您投降曹操,曹操將會怎麼處置您呢?”孫權聽到魯肅的話如夢初醒,立刻下定舉行聯劉抗曹。

    孫權派遣周瑜帶領三萬大軍在赤壁擊敗了曹操,劉備也派出數千軍隊支援了東吳的作戰。之後孫權又派遣周瑜在南郡擊敗了曹仁,劉備趁機攻佔荊州南部的四個郡。因為東吳在戰爭中出力最多,所以劉備在道理上不能獨佔荊州四郡。

    當時東吳的實力強大,劉備手下只有一兩萬軍隊,根本沒有同東吳爭奪荊州的實力。為了能夠獲得孫權的支援,劉備前往京口和孫權談判,魯肅一直信任劉備,在他的勸說之下,孫權同意將荊州交給劉備統治,並且將東吳佔領的荊州地區也一起交給了劉備。劉備許諾一旦有了新的地盤,便將荊州歸還東吳,這就是“借”荊州的由來。

    魯肅過於相信劉備,導致他犯下了重大失誤。劉備攻佔益州之後,不僅沒有歸還荊州的意思,反而野心勃勃的想要進攻涼州。孫權後悔上了劉備的當,派遣魯肅帶領大軍討伐荊州,魯肅和關羽在陣前見面,魯肅怒斥劉備不講信用,關羽無法反駁魯肅。

    後來劉備歸還了部分的荊州,卻沒有把南郡還給東吳,為以後孫權偷襲荊州埋下了禍根。因為魯肅是連線孫劉聯盟的重要人物,在魯肅去世的時候,孫權方面和劉備方面都為魯肅舉行了哀悼會。

    孫權評價魯肅說:魯肅剛剛投奔我的時候,給我談了很多帝王大業,這是他的第一個長處。在曹操大軍南下的時候,大臣們都勸說投降,就連張昭這樣的重臣也不例外,唯獨魯肅力排眾議,將周瑜請來抵禦曹軍,這是他的第二個長處。後來他勸我借給劉備土地,這是他的一個短處,不過一個短處不足以蓋過他的兩個長處。

  • 7 # 無人的江湖

    魯肅和周瑜,是東吳僅有的兩位戰略家,不同點僅僅在於:周瑜格局大,魯肅套路深!

    周瑜格局大:是說,周瑜在赤壁之戰後,主張曹操和孫權的雙雄爭鋒格局。併為此,制定了一個西進益州計劃。支援這個計劃的有龐統(當時是周瑜的功曹)還有甘寧。

    但可惜孫權卻沒膽量執行,還透露給了劉備,嚇得劉備說出了“備當放發歸於山林”。最終,周瑜的這個計劃被拖延,直至周瑜死,龐統投奔劉備,用在了蜀漢那邊。

    那麼孫權為何沒有膽量執行呢?就因另一位東吳的戰略家魯肅,提出了:養肥劉備,一起對抗曹操的三國格局!孫權,更信服於這個戰略。

    且公允來言,魯肅的這個戰略比周瑜的,更符合當時情況。曹操雖赤壁戰敗,卻沒有傷及根本。若此刻東吳進攻西川,會遭到三大阻礙。

    其一,劉備,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指出了,劉備發展的方向是西川。劉備必會傾盡全力阻攔。

    其二,曹操,一旦劉備阻撓東吳,必是孫劉聯盟破裂,曹操不是曹丕,必會抓住這個機會,給予東吳致命打擊。

    其三、劉璋,劉璋顯然是不會投降東吳的,就只能是提前歸降曹操,或促成劉備入川,血拼東吳。

    所以,魯肅此人的眼光和套路,其實要比周瑜高和深。在大戰略方面是強於周瑜的。

    透過上面談魯肅,能清楚的看出,魯肅此人是另一位“功蓋三國”的人物,他其實才是諸葛亮的真正對手,可惜死得早了些。

    很顯然,沒有魯肅,以周瑜的眼光,同樣也會促成孫劉聯盟,即諸葛亮依然是能完成聯合東吳的目標。唯一不同的是,若沒有魯肅。那麼隨著曹操兵敗,孫劉聯盟便會隨著東吳進攻西川,而破裂。

    因為周瑜一直把劉備勢力,看成是從屬勢力。證據就是,周瑜曾威逼劉備屈尊去見他,共同商討抗曹大計。這對於劉備來言是種侮辱。畢竟他是老大,能逼迫他的屈尊前去的只能是孫權,周瑜根本不夠格。

    所以,劉備搞了次旅遊式會談,即,非正式會晤,這才敲定了相關合作細節。但從這事其實就能看出了,若沒有魯肅,孫劉聯盟必會很快破裂,大機率的,西川提前依附於曹操,劉備集團提前覆沒。估計,不會再出現三國格局,而是曹魏碾壓東吳。

  • 8 # 首席水軍大都督

    史書上的魯肅,性格豪爽,能言善辯,思維超群,謀略宏遠。並非像《三國演義》那樣,一副木訥厚道的老好人樣子。

    比較著名的是,湘水對峙期間,孫劉雙方大戰一觸即發。魯肅不顧眾將勸阻,毅然冒險“單刀赴會”(三國演義寫的是關羽,實際史書上是魯肅赴會)。並且在會上數次指責、甚至大聲呵斥關羽,非常剛烈有膽魄,遠不是演義那樣謙遜。

    但魯肅的貢獻主要在於謀略方面,在東吳的發展戰略規劃上,多次向孫權提出了非常好的計策。與之相比,魯肅在軍事能力上就比周瑜呂蒙陸遜等人要遜色一些了,也是“四英傑”中唯一一個沒有進入武廟的。

    至於若是沒有魯肅孫劉是否能結成聯盟?

    答案是肯定的,即便沒有魯肅,孫劉依然會結成聯盟,這是大勢所趨的。一者,早在魯肅到來之前,諸葛亮就已經提出打算東渡遊說孫權以達成共抗曹操的聯盟,只是湊巧魯肅到來了。二者,孫權派魯肅到訪劉備,也說明了孫權早已有意與劉備聯盟抗曹。

    所以說孫劉聯盟早已勢在必行,即便沒有魯肅也依然會達成。只是若少了魯肅居中調和,孫劉聯盟或許會更快破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容養顏的最好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