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大江侃歷史

    陸游是南宋詩人,他與北宋朝廷沒有任何關係!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宋孝宗即位後,賜陸游進士出身,因堅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1202年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1210年去世,留下了絕筆《示兒》。

    簡單一點的說:陸游出生在1125年,這一年金兵南下,1127年北宋就被滅了,此時陸游才2歲!

    所以,陸游與北宋朝廷沒有任何關係!

  • 2 # 肖愛敏感恩有你

    陸游南宋詩人與北宋關係,首先南宋北宋都是趙家天下,其次陸游作為臣子懷念北宋的繁華同時又厭惡南宋的衰落,他是愛恨交加,無能為力。所以具有關係不好定義!

  • 3 # 曉麗說影視

    陸游是中國是南宋的著名愛國詩人,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寫詩最多的詩人,他出生的時候靖康之變,所以他的詩歌多以抗金為主

    首先陸游生活背景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百姓在戰亂和動盪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陸游是名門之後,陸游的的爸爸陸宰藏書一萬多冊,陸游的媽媽是丞相的外孫女,屬於書香門第家庭,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薰陶,父親親自教授,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為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

    陸游當時所在朝廷宋朝趙構,朝廷分兩派,主戰派和主和派,主戰派像陸游岳飛辛棄疾,希望趕緊打仗,主和以秦檜為首,當時趙構內心不想打仗,覺得好不容易當上皇帝,我才不出兵打仗,這時候秦檜就主張講和,籤協議合戰,大概1127年,《紹興和議》,劃分金和南宋界限,金國是君,南宋是臣,所以激發的當時的陸游想做官實現自己救國的抱負,獻計獻策,當時做官只能參加科舉考試,科舉三次考上了,因為和秦檜孫子一起考試,秦檜和當時的主考官打過招呼讓自己孫子第一,這時候看到陸游拿了第一名很氣憤,日後在朝廷處處為難陸游,直到秦檜去世陸游才鹹魚翻身,秦檜死,陸游升,因為秦檜去世,在主和派沒有特別支援的人了,趙構也想打過去,所以重用主戰派的人員,這時候陸游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陸游自己的詩也是經常提到,“淚濺龍床請北征”,孝宗即位賜予“進士出身”,陸游受到皇帝重用的時候,好景不長,宋高宗傳位宋孝宗後,陸游還是對於朝政直言不諱。在惹得皇帝不高興後,陸游便被罷為鎮江府通判。時年,南宋大將張俊力主北伐,陸游這種在靖康之恥刺激下成長的讀書人也是全力支援。和皇帝一起研究去北伐,不過北伐這件事情失敗了,陸游屬於背了黑鍋,也算被皇帝身邊的親信被排擠,所以一下就罷官,回到山陰。

    之後的陸游雖然被重新啟用,但其一腔熱血還未冷卻,周恩來評價陸游:“宋詩陸游第一,不是蘇東坡第一。陸游的愛國性很突出,陸游不是為個人而憂傷,他憂的是國家、民族,他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 4 # 雨送黃昏669

    這個問題提的好,大家都知道陸游是南宋詩人,但他卻關心北方的事情。因為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享國319年,趙匡胤陳橋兵變,知道武官的厲害就杯酒奪權,抑武尚文埋下禍根,靖康之亂徽宗欽宗二帝被金兵北擄,北宋結束南宋開始為宋高宗趙構。

    一一陸游生在民族矛質極端尖銳的時代,金人南侵宋政權弱軟走投降路線。主戰派受排擠打擊,陸游一生始終堅持抗金主張,收復北地卻又遭當權派排斥不為所用。悲憤出詩人,於是發出慷慨激昂的詩歌: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力,面對北方淪陷人民飽受金人荼毒,寫出"趙魏胡塵千丈黃,遺民膏血飽豺狼”的吼聲。陸游心思北方,主張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終貞不渝,至死留下千古絕筆: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他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愛國思想和反抗精神貫穿其一生,也值得今天的人們學習。

  • 5 # 楊薈棟A

    什麼關係啊?他主張北伐,可是許多統治者都心安理得於南宋小朝廷的安穩。他的政治主張得不到回覆,只好在家裡納妾娶妻,寬宅大院,休養生息。詩詞歌賦,無一不通。

  • 6 # 求魚哲說

    南宋是與北宋血脈相連的半壁江山。南宋有時,就代表北宋已經消亡。陸游是南宋主張收復失地的主戰派,是北宋遺民。

    公元1127年,靖康之恥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倖免於難,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建廟稱帝,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公元1138年,宋室遷都(今浙江)。 金國幾度南下都未能消滅南宋,南宋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

    公元1141年,宋、金達成,南宋放棄淮河以北地區,雙方以淮河-大散關為界,持半壁江山,苟延殘喘。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史學家,愛國詩人。

    著名愛國詩人是我們對陸游最熟悉的標籤。陸游一生的理想不是做一個詩人,而是“下馬草軍書,上馬擊狂胡”,能夠殺敵報國,封侯萬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陸游一生很倒黴,投身官場屢遭坎坷。

    陸游赴臨安應試,大奸臣秦檜的孫子秦壎正好也參加考試。秦檜滿心想讓自己的孫子得第一,偏偏主考官很正直,把陸游列為了頭名。秦檜大怒,降罪於主考官,大筆一揮,劃掉陸游的名字,陸游就從頭名狀元變成了榜上無名。

    後來陸游得到宋孝宗的賞識,被賜進士出身。宋孝宗曾問:“今代詩人亦有如唐李白者乎?”眾人都一致推薦陸游。

    宋孝宗也沒有給陸游委以重任,大概他覺得陸游對於兵韜將略並非真正在行。陸游其實和李白差不多,都是那種性格容易衝動的人。

    錢鍾書先生在他的《宋詩選注》中評價陸游:

    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衝出了他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氾濫到他的夢裡去。這也是在旁人的詩集裡找不到的。

    錢鍾書先生分明就是綿裡藏針,明褒暗貶,對陸游感情過度敏感激進有所微詞,等於說他就是宋朝地憤青。當詩人可以,帶兵打仗就算了吧!

    陸游的愛國熱情當然是真的。南宋朝廷的腐敗窩囊也是真的。烈火總被水澆,所以陸游的詩作就多了許多。

    綜上,陸游跟已經滅亡地宋朝沒有實際關係,那只是他夢想回去的地方。

  • 7 # 使用者1093235322938ssw

    北宋南宋只是後代史家對宋朝歷史時間上的分割,而空間上還屬於大宋王朝。所以陸游那個時代只有大宋王朝,而沒有時間上的"北宋""南宋″之分!

  • 8 # 滿雪弓刀

    北宋滅亡時間是1127年,陸游出生時間是1125年,當時陸游才兩歲,陸游出生於父親進京述職的淮河舟上,就出生地而言,陸游算是半個北宋首都人。從年代上來講,陸游和北宋的關係也就是兩年的交集,除此之外,除非他一出生就能出口成章,否則如果說靖康二帝以及三千佳麗被金兵擄走的時候,陸游還能仰天長嘯的話,那就是瞎扯淡了。

     

    話說回來,所謂南北宋的時間分界線,是指1125年金兵南下攻破宋朝首度汴京(今河南開封),宋朝政權被迫遷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和金國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從此開啟了“南宋”的朝代。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陸游和北宋的關係,相當於我們現在大陸和臺灣的關係,他當時的心情,用一句現代話來講,就是“鄉愁是一條悠悠的淮河,我在這頭,中原在那頭”。

     

    然而,在陸游眼裡,他會認為自己是在“南宋”的朝代嗎?他當然不會這麼認為,無論“南宋”還是“北宋”,這些都是後人給定義的,在他的眼裡,他身處的仍然是宋朝而不是“南宋”這樣一個新朝代,無論領土被敵人佔去了多少,統一宋朝疆土的堅定想法,他從來就沒有改變過。死之前還留下了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然後即便是忌日,他再也看不到中原北定了,他的死敵金國,以及南宋自己,一併被蒙古的鐵騎踏平,宋朝一去再不復返。

  • 9 # 隱居黃山

    2013年考古證明襄陽宋代前舊城址在鄒灣,證實了現襄陽古隆中的位置是假的!古隆中的方位和距離與“襄陽說”的依據相差太遠了,鄒灣與古隆中路徑有40一50裡遠,而且方向也是錯的。足以能證明襄陽古隆中諸葛亮故居是個不能自圓其說的假古蹟。襄水畔漢襄陽舊城址發現的習馬懿印章和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族譜就是鐵證。

    真實的諸葛亮的寓居地早已灰飛煙滅了,遺址應在何處已經沒人能夠說清楚了。

    襄陽與南陽的世代爭議終於結束了!

    襄陽之名應來自襄水河之陽,(襄水河畔的鄒灣一帶),而不是來自現在的漢江之陰,這還如何叫襄?如何叫陽?襄陽有前後兩個古城,鄒灣襄水河畔舊古城可稱為漢襄陽古城在宋代以後移址到漢江岸邊的宋襄陽古城了,只是仍用舊名而已。

    就算按習鑿齒漢晉春秋野史所說:亮家在城西20裡(今16.6裡)這是指在襄水畔的舊古城區而言,說的是亮家而非躬耕地!這是兩個概念,把亮家與躬耕地混為一談是“襄陽說”的發明創造,與諸葛亮無關。

    現古隆中是在遷移後的宋襄陽古城西十幾裡。這種拿新城址去對照舊書去找寓居地的作法,肯定會大錯特錯的。

    難怪岳飛不上山去祭拜諸葛亮,因為至到宋代襄陽假隆中還沒有出現,叫岳飛咋去上山祭拜?

    2002年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今漢江邊襄陽古城東街中段南側發掘出8座墓葬,其中有大型墓葬1座,據考證是東漢三國時期的劉表墓及其家族墓區。

    可哪有把死人埋城裡的道理?!這說明在劉表及族人死後許多年內,三國以後至宋(至少有幾百年時間內),今襄陽古城並不存在,那個地方明明是劉表家族的風水墓地!劉表也決不會下令把舊襄陽城遷到自已的祖墳地裡吧!即使三國時新舊城同時存在,新城也不會是現在這個地方。宋以後襄陽說卻以此地址尋找出來的古隆中更是假貨無疑了。

    大家還是應當相信諸葛亮親自所寫: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躬耕者本人的話你若不相信,還相信什麼呢?

  • 10 # 米物語

    陸游出生時是北宋,他兩歲那年北宋被金人滅了,他跟父親在戰亂中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他渴望安定的生活,渴望趕走金人重建家國,所以他成了愛國主義詩人。

  • 11 # 小南史

    逃難的年少生活

    還在襁褓中的陸游便開始逃難,先是隨父親從東京回到壽春。由於金兵不斷南下,他的父親陸宰攜家再次踏上路途。這段艱苦危險的離亂生活是陸游一生中最初的記令他刻骨銘心。

    從後來陸游寫的詩裡可以知道,有一天夜裡家人忽然聽到金軍的馬在嘶叫,刻連夜起身奔逃,有時懷揣乾糧躲進草叢連續十幾天設法生火做飯,幾經輾轉,才回到了故鄉紹興。

    可是沒過多久,金兵又逼近,他們被迫逃到山裡。直到陸游歲時,江南稍微安定,他們才又回來。“兒時萬死避胡兵”的艱險生活,佔去了陸游童年的大部分記憶,他怎會輕易忘記?

    仕途的不順

    陸游從小看到的都是支離破碎的山河,所以自幼就有“掃胡塵”、“清中原”的壯志,年少時陸游還研讀兵書,練習劍術。

    28歲時,陸游赴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參加科舉考試,得了第一名。恰恰秦檜的孫子秦壎也參加了那次考時,秦檜滿心希望秦壎能獨佔整頭,卻見陸游奪冠,十分惱火。第二年,禮部組織複試,陸游又比秦壎成績好。秦檜本來就為此事生氣,又加上陸游喜歡談論收復中原一事,因而被秦檜大做文章,將其除名。直到次年秦檜死去,陸游才被朝廷起用。

    陸游在宦海里面數度升沉,都與當朝皇帝主戰或主和的態度有關。不過,無論皇帝如何動搖不定,陸游主戰的態度以及收復中原的志向從來沒有變過。

    1161年,完顏亮調動60萬大軍南下,在渡過長江時被南宋文官虞允文打敗,完顏亮被部將殺死,即位的金世宗完顏雍派人議和,南宋朝廷的抗金形勢有了變化。宋孝宗登基後,決心收復中原。他起用主戰將領張浚,同時親自召見陸游。

    這期間,陸游針對北伐向孝宗提出了有關定都、備戰及革新政治的建議。同年月,張竣出兵,朝廷則釋出詔書,號召中原民眾協同抗戰,配合宋軍收復失地,這份召書就是由陸游起草的。

    可惜的是,張浚指揮不力,加上他手下的大將們相互猜忌,以致宋軍沒打多遠,就全軍潰退。宋孝宗從此失去收復中原的信心,朝中主和勢力抬頭。張浚被罷免。陸游先被貶出京師,接著也被罷免,回到紹興老家。

    一晃近10年的時間,直到四川宣撫使司王炎聽說了陸游的名氣,邀請他當幕僚。陸游想到王炎駐紮在漢中,接近抗金前線,便欣然前往。在漢中,陸游曾身穿戎裝,到大散關一帶體驗鐵馬秋風的軍營生活,親眼看到漢中人民幅賞宋軍、密遞情報的義舉,這更加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

    經過仔細考察,陸游向王炎提出,收復中原的第一步是攻下長安,應該訓練軍隊,囤聚糧食,做好進攻的準備。雖然王炎表示贊同,可當時南宋朝廷不僅沒有北伐的打算,還不能容忍有誰策劃北伐。不久,王炎被召回,幕府被撤銷,陸游的希望又被狠琅澆了一桶涼水。

    大家熟知的“放翁”之號,是陸游50歲時自己取的。當時他又被朝廷起用,調到成都為宮,碰上了老朋友范成大,十分欣喜。雖然他與范成大是上下級關係,但兩人不拘禮法,常一起飲酒,陸游因為北伐無望,經常喝得大醉,因此同僚說他“燕飲頹廢”,不久再次被罷免陸游不以為意,索性自號“放翁”,處世越發曠放灑脫。

    轉眼又28年過去,宋寧宗即位後,主張收復中原。此時陸游巳78歲高齡,卻依然出山,親自撰寫了《南園記》、《閱古泉記》等文,對北伐志向表示支援,然而,這次的出兵很快以失敗告終,這也是南宋的最後一次北伐當朝皇帝為了求和,殺了領軍大將,把他的頭顱獻給金國,陸游無比憤恨、失望,卻絲毫不改其“憤青”的作風,晚年還寫道:“壯心來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陸游有著超凡的文學才能,他詩、詞、散文都出類拔萃,詩歌的藝術成就最高。

    陸游的詩歌題材非常豐富,涉及社會生活及個人心情的方方面面,歷來最為稱道的是那些表達收復中原抱負的詩作,膾炙人口的有:“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刃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晚年的陸游閒居鄉村,仍然壯心不已:“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還寫下了動人的愛情寺,因為有親身經歷而愈發顯得真摯感。1144年,19歲的陸游與舅父的女兒唐琬結婚,因為是姻親,陸游與唐琬少時經常一起玩耍,可謂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婚後小夫妻情投意合,相得甚歡但好景不長,由於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琬,致使唐琬被休,夫妻分離。

    6年後,陸游到紹興沈氏花園散心肘,與同在沈園遊玩的唐琬邂逅,唐琬當時已經另嫁他人,遣僕人送來酒菜,席上兩人默默相視,“竟無語凝噎”,悲痛之下,陸游在沈園的牆壁上提筆寫道:“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唐琬後來看到,悲痛不己,不久便鬱鬱而終,兩人從此陰陽相隔。

    這場愛情悲劇給陸游留下的內心創傷一輩子沒有癒合,75歲時,他重遊故地,寫下了《沈園》詩二首,懷念與唐琬的愛情。即使在辭世前的最後一個春天,陸游也要讓兒孫攙扶著,來沈園與唐琬訣別,“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園裡最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寥寥數筆,詩意卻極其傷感。

    總結

    從陸游的一生來看,北宋的朝廷滅亡對陸游的影響其實是巨大的,陸游一生仕途不順,官場失意,情路坎坷,陸游卻隨時隨處捕捉生活中的亮色和樂趣。他喜歡貓,寫了許多《贈貓》詩,其中一茵曰:“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簿,寒無氈坐食無魚。”貓捉老鼠,保護了書籍,可主人家中貧寒,既沒有毛氈讓它保暖,也沒有魚餵它,因而深深不安,這裡面既寫出了生活的窘迫,也寫出了詩人的情趣。

    陸游才思敏捷,又勤於寫作,是中國詩歌史上數一數二的高產詩人。他在《小飲梅花下作》中說自己“六十年間萬首詩”,絕對不是誇張,他的詩作流傳至今的就9300多首,因為喜歡在詩歌中運用雄渾而壯麗的想象,他在當時就被人們稱為“小李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到自己會有死亡的那天,你會害怕嗎?心裡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