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奮鬥的螞蟻1

    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辣椒已成為設施栽培的主要蔬菜種類,在保障市場供應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設施辣椒生產中,由於多年連作重茬導致土壤環境逐漸惡化,連作障礙日趨嚴重,土傳病害逐年加重。

    連作障礙產生的原因第一,連作過久,病菌累積量增加,致使土壤傳播性病害加劇。據陝西省線辣椒育種協作組在陝西辣椒基地調查,一般辣椒生產田連作種植年限為10年左右,最長達20年之久。據統計,連作種植面積已佔到辣椒栽培總面積的85%以上,栽培歷史悠久的老生產區已佔到種植面積的100%。長期的連作種植造成土壤中病原菌、蟲卵的大量累積和逐年增加,一般認為土壤中病原菌的累積量和微生物結構是否合理與種植年限成正相關,種植年代越長,病原菌累積量越多,危害程度就越高,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就越大。

    這是因為同一地塊長期連作種植,辣椒就會產生自毒作用,其根際部便產生和分泌出不利於辣椒正常生長髮育的一些特殊有毒物質;由於年復一年的連作種植辣椒本身的殘枝敗葉、腐果便落入田地中,致使土壤中積累量逐年增加,這樣就刺激土壤中某些病原菌休眠孢子的發育和繁殖,當生長環境條件適宜時,病原菌就會從寄生根際部侵入危害,引起病害發生。據有關學者研究報道,透過對病害、近似病害、蟲害及病蟲害以外引起的連作障礙調查,其中表現最為突出、影響最大的屬病害引起的連作障礙,佔危害率的69.3%;近似病害引起的部分危害率佔74%;蟲害引起的部分危害率佔78.7%。同時,土壤中有毒物質的生成和積累,主要決定於辣椒殘體的數量、土壤酸鹼度、質地、微生物活性及氣象因子。據此說明連作障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病害的增加危害而引起的。

    第二,長期連作,土壤養分比例失調,造成了土壤疲乏、活力降低。辣椒為氮、磷、鉀全營養型作物,其根系在土壤中活動範圍有限。但長期連作,就會自然出現辣椒田中土壤肥力耗損,土壤耕作層變淺,根系活動範圍變小、通透性變差的現象,並可導致土壤養分比例失調、土壤物理結構變劣、理化性質改變、土壤活力降低、微生物生態發生變化等問題,嚴重影響辣椒正常生長髮育,造成辣椒果實彎曲變短、色澤變淡、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防治連作障礙的關鍵措施合理輪作倒茬據調查,陝西省辣椒生產區,影響性最大、破壞性最強的病害為疫病、枯萎病、黃萎病和細菌性青枯病,連作年限不同,其發病率也不同,其中辣椒連作3年以上的田塊發病率為25%,連作8年以上的發病率高達80%以上,甚至有些地區部分田塊出現成片死株的現象。據此說明,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病害程度加大,對產量品質影響就越大,同時也增加了單位面積的生產成本(勞力、農藥),因此科學合理地實行3~5年輪作倒茬制已迫在眉睫。

    透過輪作倒茬有效地使病原菌的寄生條件和蔓延速度得到改善和扼制,達到斷絕病原菌養分的供給,使病原菌數量和密度銳減,其生存能力降低直至喪失,最終達到用地養地相結提高土壤肥力、增強土壤活性和創造有利於辣椒生長的環境條件的理想目標。為此,生產中應依據辣椒的生長規律和發育特點合理採取與不本科(小麥、玉米)、豆科(大豆)、塊莖類(甘薯等)、百合科(蔥、韭菜)及十字花科(甘藍、白菜)等作物輪作倒茬。不同生態條件下的辣椒產區,在輪作套種時可根據當地生產實際和栽培習慣靈活選擇應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加強土壤改良辣椒為淺根系作物,科學有效地實行土壤機耕深翻,是有效改良和減輕連作障礙問題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在長期連作生產的影響下,致使現有計程車壤團粒結構遭受破壞,通透性變差,耕作層逐年變淺,辣椒根系生長活動範圍受阻(由原來根系伸展20釐米左右,上浮為10~15釐米),根系總量減少,吸收功能降低,單位面積產量下降15%~20%。為了改善和創造有利於辣椒生長髮育的良好土壤條件,應從加強土壤深翻改良入手,減輕有害微生物對寄主的影響。機耕時徹底打破土壤犁底層,耕翻深度30釐米以上。同時結合深翻,每667米撒施硫酸銅或代森錳鋅2千克、辛硫磷0.5千克,進行土壤消毒處理,提高土壤清潔度。

    重施有機肥我國是世界上土壤有機質含量較為貧乏的國家之一,平均僅為13%,低於美國土壤有機質含量的3.7%。透過比較認為,目前我國的土壤條件和現有的生產基礎,已遠遠不能適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已嚴重製約了農業整體發展水平。就辣椒生產而言,目前生產中普遍存在重視化學肥料、輕視和忽略了有機肥的施用,使本來較差的土壤條件向惡性方向發展(士壤板結,營養比例失調,團粒結構遭受破壞),這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有相關性。

    據日本報道,連作年代過久,土壤中有機質少是嚴重構成連作障礙的最重要原因。據匈牙利報道,在保證土壤施用化學肥料供應的前提下,有機肥料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是化學肥料無法替代和難以彌補的。重視和加強土壤有機質的供給,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有益微生物數量,提高土壤肥沃度,是增強土壤通透性和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效能的重要措施。具體要求:辣椒收穫後結合土壤深翻,每667米重施農家肥(人糞尿,家禽、家畜混肥)4000~5000千克;辣椒定植前每667米2再增施腐熟稻殼雞龔1000千克;辣椒封行培壠前每667米2再加施油餅肥100~150千克;辣椒定植緩苗後,結合田間灌溉在辣椒行間撒施一層麥糠,以起到保水保肥和增加土壤通透性的作用。另外,利用農作物秸稈、麥糠、雜草等漚制腐爛後還田和家畜家禽過腹還田等方法廣泛蒐集有機肥源,以達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目的。

    節水灌溉及其他措施採取隔溝(行)灌水的方法,有效控制水量;實行精播量育苗,提高辣椒苗素質;加強抗病、抗重茬辣椒品種的培育力度,積極探索選用具有免疫力及抗病性強的砧木進行嫁接栽培;增加生物有機肥的使用和推廣力度,起到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而達到抑制病害的目的。

    育苗經驗採用育苗移栽育苗是辣椒高產、高效栽培的關鍵技術之一。透過育苗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省用種量,解決季節銜接和茬口安排的矛盾,便於管理,節省勞動力。同時,有利於防止自然災害和病蟲危害,提高秧苗素質,提高產量,控制上市時間,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各地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採用設施育苗或露地育苗。

    育苗設施目前,我國辣椒大面積栽培,生產中,切實可行且使用較多的是保護地育苗。保護地育苗因栽培方式和栽培季節的不同又分為保溫育苗和降溫育苗,保溫育苗又因熱源不同分為冷床育苗和溫床育苗。只利用自然陽光不增加其他熱源的保護地保溫育苗叫冷床育苗,常見的有非加溫溫室育苗,塑膠大、中、小棚育苗和陽畦育苗。既利用陽光保溫而且有加溫設施的育苗叫溫床育苗,常見的有電熱溫床育苗、火熱溫床育苗和釀熱溫床育苗。保護地育苗主要是為保護地春提早、秋延後和冬春季辣椒栽培提供優質壯苗。純露地育苗在我國辣椒栽培中已不多見,主要有為夏秋辣椒栽培提供秧苗的春季露地育苗及為南方冬季辣椒栽培提供壯苗的秋季露地育苗。

  • 2 # 海南隊長

    在同一塊地裡連續種植同一種作物(或同一科作物)物的方式叫“連作”,實施連作之後可能導致新一批的作物無法健康生長,稱為“連作障礙”,辣椒也同樣如此,會受到連作障礙的影響。

    產生連作障礙的主要原因

    一、病蟲害加重

    施連作後,由於其土壤理化性質以及光照、溫溼度、氣體的變化,一些有益微生物(銨化菌、硝化菌等)的生長受到抑制,而一些有害微生物迅速得到繁殖,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壞。這樣會導致肥料分解過程出現障礙,病蟲害發生多、蔓延快且逐年加重。花椒葉鏽病、根腐病、黑脛病(流膠病)和花天牛、潛葉跳甲、銅綠金龜子、桑白蚧、癭蚊等病蟲害的發生,又會使生產者加大藥量和用藥次數來控制,造成對環境和農產品的嚴重汙染。

    二、土壤次生鹽漬化及酸化

    栽植期間施藥量大,加上常年或幾乎常年覆蓋改變了自然狀態下的水分平衡,土壤長期得不到雨水充分淋澆。又要是溫度較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大,下層土壤中的肥料和其他鹽分會隨著深層土壤水分的蒸發,沿土壤毛細管上升,最終在土壤表面形成一薄層白色鹽分即土壤次生鹽漬化現象。同時由於過量施用化學肥料,土壤的緩衝能力和離子平衡能力遭到破壞而導致土壤PH值下降,即土壤酸化現象。造成土壤溶液濃度增加使土壤的滲透勢加大,農作物種子的發芽、根系的吸水吸肥均不能正常進行。

    三、植物自毒物質的積累

    這是一種發生在種內的生長抑制作用,連作條件下土壤生態環境對植物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植物殘體與病原物的代謝產物對植物有致毒作用,並連同植物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質影響植株代謝,最後導致自毒作用的發生。

    四、元素平衡破壞

    由於植物對土壤養分吸收的選擇性,單一茬口易使土壤中礦質元素的平衡狀態遭到破壞。營養元素之間的拮抗作用常影響到植物對某些元素的吸收,容易出現缺素症狀,最終使生育受阻,產量和品質下降。

    綜上所述,連栽障礙成因概括有四點:

    1、 病蟲危害加重;2、土壤鹽漬化、酸化和板結;3、土壤養分分佈不均;4、自毒及拮抗。

    通常解決的辦法,一般是間作或者休耕,但是不具備這樣條件的時候我們可以透過別的渠道解決連作障礙。土壤問題是產生連作障礙的源頭,解決連栽障礙重在解決土壤問題。

    土壤問題解決方法

    一、深翻

    老樹死後的地裡樹的根系較多,不利於新樹根系的發展。將土地深翻,除去老根。深翻的同時增施有機肥。

    二、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的方法很多,主要分為石灰消毒法、高溫消毒法、熱水消毒法、藥劑消毒法等。

    (1)石灰消毒選擇6-8月天氣最熱的時間,將前茬的殘根爛葉清光,每667m2施用50-100 kg的生石灰,並在壟溝內鋪滿稻草、麥草、玉米秸等1000-2000kg,破壟將石灰和稻草等用旋耕機或犁杖深翻,埋在地下即可,一般穀草埋的深度為30-40cm,最好深翻兩遍,秸稈儘量短一些,翻耕後要壓實,用無破損舊膜將土壤表面完全封閉,以防止土壤水分散失和溫度降低,從薄膜下灌水,至畦面充分溼潤為止,不能積水。

    (2)高溫消毒,地面鋪舊膜,要求20cm土層溫度達到40℃維持7d(天),或37℃維持20d(天),即可有效殺滅土壤中細菌、根結線蟲等有害生物。消毒完成後翻耕(應控制深度,以30-40cm為宜,以防土壤深層的生物翻到地表),晾曬3-5d(天)後即可播種或定植。

    (3)藥劑消毒藥劑消毒是利用各種化學藥劑或生物藥劑透過噴淋、澆灌、拌土、燻蒸等手段對土壤進行消毒,可利用的藥劑主要有甲醛、代森銨、氯化苦、田除、線淨(苦參鹼)、菌線威等殺蟲劑和殺菌劑。噴淋或澆灌法將藥劑用清水稀釋成一定濃度,用噴霧器噴淋於土壤表層,或直接灌到土壤中,使藥液滲入土壤深層,殺死土中病菌。適宜於大田、育苗營養土、溫室栽培等的土壤消毒。噴淋法主要使用的農藥是甲醛、代森銨、波爾多液等。甲醛對防治黑斑病、灰黴病、鏽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效果較明顯。代森銨可防治花卉的黑斑病、霜黴病、白粉病、立枯病,還能有效地防治球根類種球的多種病害。波爾多液對防治黑斑病、灰黴病、鏽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效果較明顯。(化學藥劑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規範使用,勿盲目用藥)

    目前應用比較廣的是石灰消毒法,其優點是操作較為簡單,缺點是有時要受到天氣的限制,在鹼性土壤上有時因為施入石灰影響土壤中磷的活性,降低磷的利用率。使用化學藥劑殺菌好處是徹底、費時短,但是有益菌有害菌統統都會被滅殺。因此土壤消毒過後要注意新增有益菌群改善土壤條件。

    三、土壤菌群恢復

    在壤消毒處理的同時,不要忘了加強土壤生物多樣性的恢復,透過有益菌群來改善土壤微生物環境。在定植時向土壤加入具有活化土壤養分、促進物質轉化的活性生物菌肥,甚至還可以選擇加入具有抑制病蟲害的專門生物菌肥。不過,在施用生物菌肥時要注意早施,就近根部施用,這樣做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生物菌肥與有機肥、秸稈搭配施用,對消毒后土壤正常生物菌群快速重建更有效。

  • 3 # 石林阿妹種植園

    為了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很多人都會採用連作的種植方式。不過在連作3年以上的時候,很容易就會產生各種病害,土壤的肥力也會降低,此外土壤也會板結。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危害呢?

    1.悶棚。在種植之前,想要將土壤種植的病菌殺死,大家可以採用悶棚的方式,保持著大棚內的氣溫在40℃以上,連續半個月左右就行,可以用上一些藥劑進行殺菌,再新增一些菌肥處理,將其進行通風管理,7天后即可施肥整地。

    2.如果連作的危害比較重,病害比較頻發,土壤也有嚴重的板結,此時就需要開展輪作才行,可以和十字花科菜品輪作種植。

    3.噴灑石灰。長時間的連作就會導致土壤的酸化產生,因此我們需要對土壤進行檢測,看看pH值為多少,如果在5.5時,可以新增著50-100kg的石灰,這樣就可以及時的消滅病菌。

    4品種。在辣椒的品種上,可以選擇那些耐性更強,適應於本地氣候且被市場喜歡的品種,這樣就可以減少連作的障礙。

    5.消毒。可以利用起深耕鬆土的方式,這樣就可以避免板結的土壤,促進土層的透氣。在鬆土的同時可以新增著一些化學藥劑,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開蟲害,避免連作的危害。

    6.在定植之前,可以用上殺菌劑對土壤進行消毒的處理。在移栽的似乎,事先將根鬚放在多菌靈中進行抗菌,在定植之後的7天也可以澆灌上一些溶液,這樣就可以將病菌殺死,確保辣椒在成長中不受病害。

    7.施肥。想要讓土壤肥力更強,那就需要用上有機肥,適當的新增複合肥,多補充一些硼鈣等元素,這樣才能讓辣椒的品質更高,產量也會提升。

  • 4 # 價格監測

    不好,重茬也叫連作,是指在一塊田地上連續栽種同一種作物。不少作物如豆科植物、瓜類、蔬菜、草莓及某些中草藥等,都因重茬造成植物根部病菌,導致植物枯萎病,葉枯病,病毒病等危害,嚴重影響作物生長。

  • 5 # 啊俊農場

    辣椒不要連作種植。如果連作種植,一是可以使一些病害加重,如病毒病、疫病等,引起大量死苗;二是可使土壤中無機養分組成發生變化,常發生鈣、鎂、硼、鋁、錳、鐵等缺乏,導致黃葉、花葉、卷葉、落花、落果、產量低;三是會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壤孔隙度下降,緩衝能力降低,根系發育受阻,影響產量和品質。

    已經連作的地塊,可以採取增施有機肥、增強土壤緩衝能力;深翻土壤;基肥深施,追肥限量;提倡根外追肥;地面覆蓋秸稈等措施。

  • 6 # 實戰農技

    先介紹下辣椒連作的危害吧,連作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重茬,重茬容易造成土傳病害嚴重,容易發生根腐病、菌核病、灰黴病、莖基腐病等病害。這是因為土壤中殘留大量的上茬辣椒的殘枝爛葉,有利於有害菌寄生在裡面,危害下茬作物。另外重茬也會造成自毒現象。

    每種作物對某些營養元素的吸收需求不同,連年單一作物重茬種植會導致土壤中某一種元素缺失,引起缺素導致生理性病害而影響作物正常生長。

    重茬容易引起蟲害嚴重,並且隨著種植年限增加,蟲子的抗藥性也隨之增強。

    換茬是解決重茬的最好辦法,如果條件不允許換茬,那麼我們可以透過利用夏季高溫進行燜棚處理,燜棚可以使用抗重茬藥劑,比如威百畝、棉隆、氯化苦等化學藥劑,也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劑燜棚。可以顯著降低重茬風險。

    使用底肥時可以多使用微生物菌劑,透過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營養爭奪或站位,抑制有害菌的生長。

    病蟲害的防治一定要輪換使用藥劑,以免長期單一重複使用某一種藥劑,而導致病蟲產生抗性。

    為了平衡營養,底肥不能只使用氮磷鉀也要配合有機肥和中微量元素的補給。

    提高作物的自身抗病抗逆能力。

  • 7 # 金鐘音希

    主要兩點問題

    一,病毒病菌,頭茬辣椒種植後容易在土壤中留下致命病毒病菌。這樣大大增加下茬辣椒感染的機率。比如根腐病,辣椒花葉病!一旦感染嚴重影響產量甚至絕收!

    二,肥料問題。上茬辣椒生長從土壤中除大量吸收氮磷鉀基本營養肥料外還吸收了大量吸收了鐵,鈣,鋅等我們不常施用的微量元素。造成微量元素成分的缺失,後果是產量低品質差,辣椒果實小,畸形等情況產生!

    許多植物都一樣,為了植物生長良好,建議還是輪作或者休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網上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