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隴上大成
-
2 # 芳華老師
青春期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期,由於孩子和孩子的性格不同,表現出來的狀況也不盡相同。比如不愛學習,變得沉默,或脾氣暴躁,行為異常,說話的口氣生硬,和父母唱反調等等。作為家長要留意觀察,針對自己孩子的特點來陪孩子渡過這個危險期!
一、家長要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異常表現
家長作為成年人,面對孩子似乎完全不講理的狀態下,最好的辦法是進行換位思考,想想自己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有哪些異常的表現,父母是怎麼來處理的,以及自己的行為是否也有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不理智,不冷靜?對孩子多一些瞭解,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讓孩子和家長不要產生距離,為家長進行後面的工作做好鋪墊!
二、多與孩子交流談心,關注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
陪伴青春期的孩子要多和孩子交談,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聊聊,要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家長要清楚青春期的孩子也依然是孩子,我們不能過分苛求孩子達到一些一下子達不到的要求,這個時期的孩子非常需要表達自己,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渴望獨立,個性十足,有自己的訴求,所以家長也要轉變思想,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一套想法來教育孩子,要適時瞭解當下孩子的真正需求,以便於陪伴孩子度這最關鍵的青春期。
三、家長和教師及時溝通,瞭解孩子在校情況
孩子在青春期往往會出現厭學的情緒,6這時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在學校裡的表現,多和班主任老師及授課老師保持溝通,以便更好地瞭解孩子,幫助孩子克服種種困惑,多鼓勵激發孩子,別讓孩子在這個過渡期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成績一旦下降後面很難補上。
其實,青春期沒有那麼可怕,只要家長耐心,細緻的關心引導孩子,多關注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讓孩子平穩的渡過青春期不是一件難事兒!
-
3 # 就想徵一次婚
這個我想回答一下。我是個普通人,四十歲了。在家附近打工。有個兒子十五歲。我和兒子相處的很高,幾乎無話不談。兒子住校。十天回來一次。都是和我一起睡。睡前我們找一個話題。天南海北的聊。我找的話題都是關於怎樣和同學老師相處的。比如兒子說某個同學笨,同學們都不喜歡,我就告訴他,我們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專長與優點,學習只是其中之一。你的同學學習可能不行,但你不能歧視他。他肯定有你不具備的優點。兒子想了想,說那個學習差的同學會吹笛子,很好聽。另一個同學學習不好,但是很魅力,人緣特好!透過一次一次這樣的交流。兒子滿滿知道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應該得到關心和愛護。都應互相尊重!
上一次兒子回家,我問他學校裡學習了那些東西。兒子說學習了滑輪。定滑輪和動滑輪。有點不太懂。正好,我家裡有幾個小滑輪。我們倆用幾個滑輪連到一起。成為滑輪組。試著那種省力。那種能省1/2。那種能省1/3。那種改變方向。我提問題,他回答。他問問題。我講,玩了一個多小時。不亦樂乎!
總之,我理解的和孩子相處。就是多多交流!多多商量。他和我都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我們只是給了他們生命,比他們早步入了社會!有些事見解不一定比他們高明!
-
4 # 陌然淺笑ye
青春期孩子很敏感,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句話可能就會影響他們的心情,他們有一種急於證明自我能力的迫切感,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就不要使用一些權威的手段,去極力的否認孩子每一個言行每句話,我們應該退下來,要適當的示弱,要及時的肯定他們,千萬不要拿著我是為你好的這種託詞去行使我們所謂家長的權利。青春期是美好的,綻放的,也可能是張揚的,無論是哪一個角度,都有它的美好,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學會欣賞他們,肯定他們,當然,當然,我們並不是放任不管他們畢竟是孩子,沒有經歷社會上的打磨,沒有經歷形形色色的人們,有些時候我們還是要委婉的指出來,作為朋友一樣平心靜氣的交流溝通,我認為只要把握住一個原則,就能平安的度過青春期,那就是平等的對待他們,作為朋友一樣的相處,要用心的去愛護他們,急他們所急,愛他們所愛。
-
5 # 教育有故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青春期後的孩子,會開始出現各種叛逆,與父母出現溝通困難等症狀,他們渴望自由,展示自我個性。但父母往往仍然是以對待小孩的眼光去管教青春期的孩子,從而出現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孩子變得越來越疏遠家長。
同樣,在學習上,青春期的孩子有的開始變得不愛學習,逃避學習甚至出現厭學。而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變得非常著急,有的父母仍然使用責罵、嚴管等慣用手段,卻始終不見效果,變時一時不知所措。那麼,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應該如何陪伴才是最正確的方式呢?
至於如何陪伴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網路上還是書本上,都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在這就不在重複講述。今天重點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述如何陪伴青春期的孩子。
作為家長,要做好下面“8個不”,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起到真正的陪伴作用。
第一、不做保姆型父母現在的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照顧簡直無微不至,堪稱保姆一般,而保姆型的父母也被稱為服務型父母。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生中,家長會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把孩子本應該承擔的任務全部替代掉。家長在照顧孩子上不僅侷限於普通有家務活,甚至很多時候像個“僕人”跟班一樣,跟在孩子後面,而孩子恰恰又想擺脫這種照顧。
因此,良好的陪伴並不是這種全程保姆式的跟班,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與他們保持好一定的距離,這也是他們想要的自由究竟。
第二、不做甩手型父母與保姆型父母相比,甩手型父母恰恰相反,他們由於忙於工作事業、忙於生意等事務,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會不管不顧。平時不關心,只管給錢保證衣食無憂,考試也只看結果,考試成績不好就罵。很少真正關心孩子其它方面。長此以往,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感覺自己不被重視,感覺不到家庭的愛,甚至自己沒有父母的工作事業重要。
俗話說得好,陪伴是最長情的陪伴,沒有任何陪伴的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因此,父母不管再忙再累,也是需要合理安排時間,抽出時間陪陪青春期的孩子。
第三、不做比較型父母很多家長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喜歡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因此,很多孩子從小都被“別人家的孩子”傷過,一旦孩子出現成績不好,學習不聽話等情況,家長就會拿出“別人家孩子”來進行教育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別人家孩子優秀聽話,對自己孩子各種不滿意。
這種態度的結果就是孩子會害怕自己的父母,覺得自己永遠做不到讓自己父母滿意,從而慢慢產生焦躁不安,甚至出現不自信心理。因此,作為父母,切忌將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做比較,對於別人的孩子,你看到的也只是優秀的一面,到底真實情況如何,未必全部知道。
第四、不做擔憂型父母父母希望孩子成才,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擔憂型父母總是喜歡杞人憂天,在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孩子現在學習不努力,未來成績會很差,考不上重點初中,考不重點高中甚至未來考上好的大學,一生可能就碌碌無為沒有出息了。
這種擔憂型父母其實是在不斷傳遞給孩子負能量,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和心理暗示,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未來前途堪憂。
第五、不做嘮叨型父母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總會嫌棄自己父母過於嘮叨,同一件事情總是不停地在重複,無論大小事都是如此。哪怕是很小一件事,包括每餐吃什麼,每天都要嘮叨一遍,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一般對待,無休止地嘮叨。
因此,作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話之前,最好也是考慮清楚之後再說,不要同樣的事情每天不停地說,會讓孩子產生厭煩感。孩子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儘量不說,讓孩子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才是最好的能力保護。
第六、不做挑剔型父母有一種父母,是屬於挑剔型父母,這種父母平時在生活中,對其它事情也是非常挑剔,或許喜歡追求完美,在孩子的教育上同樣如此,不管大事小情,孩子做得再好也不滿意,總是能夠挑出毛病。我們見過,常年考第一的孩子,經常被父母挑剔為什麼不能每科都考滿分?
在這種挑剔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非常容易爆發,將之前所有積壓在內心的埋怨爆發出來,跟父母發生語言或肢體上的衝突,表現出非常憤怒。如果你是這種父母,平時對自己挑剔就算了,對孩子千萬不可挑剔,否則後果很嚴重。
第七、不做控制型父母有一種父母是屬於非常強勢的那種,這種尤其以母親居多。他們在孩子生活和學習中,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參與,每個細節都要由她來做決定。譬如孩子跟同學出門玩耍,她要知道是跟誰,去多久,有帶多少錢,什麼時候回家等等,事無鉅細的過問所有的事情。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如此,被管的太多,越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強勢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可能會得到很強的滿足感,但進入青春期後,孩子脾氣上來就會跟父母對著幹,哪怕是不明著對抗,也是在內心產生強烈的抗拒心理,總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擺脫父母的控制。如果父母覺得孩子一定要控制好在自己手上,就算孩子沒有反抗,最後也將是一場失敗的教育。抑鬱、沉默、媽寶等各種不適應社會的症狀隨之而來。
第八、不做自以為是型父母有一種父母,工作事業都很成功,人生閱歷也非常豐富,或者是高學歷高知父母。他們自己的成功,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的成功是可以在孩子身上覆制,於是總是希望將自己的經驗傳遞給孩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設定好的路往前走。
然而這種父母百密有一疏,那就是自己的成功經驗未必適合孩子,或者不適合或許已經過時,容易在孩子的教育上犯經驗主義錯誤,不考慮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也不考慮生活和學習大環境的變化。人的經驗有時候是個好東西,但有時候也是非常可怕的一種東西。
以上8種類型的父母,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幾種型別的父母,可能你身邊就有,或許你本人就是。如果你的孩子正好也剛進入青春期,溫馨提醒每位家長,善待好自己的孩子,一定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覺得你只要為了孩子好就是對的。好的不一定是對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
6 # 天道酬勤98332254
一說到教育孩子,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做母親的職責,其實教育孩子父親也是個重要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那麼父親該如何陪伴女兒成長呢?
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從我的經歷簡單說一下!
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不管男孩女孩,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會更叛逆,溝通困難,這時候父母應該花更多的心思跟精力,與孩子一同度過青春期。特別是女孩子,這時候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親能夠關心她,尊重她,會讓她對自己更有信心。青春期正是孩子建立自尊心的關鍵,這時候得到父親的肯定,就是建立與父母良好的關係。
青春期的女生,需要自己的空間,如果她們有感興趣的東西,你們也一起關注的時候,她們會更自信。父親應該跟女孩子多聊聊感興趣的內容,喜歡參與什麼活動和學業的問題,她們會因為你們的上心而感到幸福跟滿意。
青春期的女兒需要得到父親的認可, 也許母親在這方面做得更好,但是父親總是樹立威嚴的形象,其實父親如果適當的鼓勵表揚孩子,孩子會更開心的,你要知道你在他心中,是排名第一的男神。
青春期的女兒,父親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不管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時間,陪伴女兒成長, 關注女兒的情緒,這樣的女兒不缺父愛,不缺安全感,在愛中得到滿足,就會一心一意把心思放在學業上。
-
7 # 程俊談教育
很多家長對青春期聽之色變,這個時期的孩子敏感易怒,的確是不好教育。他們獨立意識增強,想要自由,渴望獨立。而父母總是不相信孩子能做好。總是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還像在小學階段,事無鉅細地為孩子打算,但是他們並不領情。
事實上,青春期的孩子並非是要反抗我們,他們只是反抗一些幾乎被所有父母所採用的具有破壞性的教育方法。當父母學會使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解決衝突的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會變少,家庭中的混亂和矛盾會減少很多,不會成為常態。
和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處。
第一個秘密武器,就是愛與尊重。
父母和孩子之間應該建立一種親密而又溫暖的關係,這種關係建立在相互之間的愛與尊重之上。家庭中的不和是完全沒有必要存在的。
愛的前提是父母要好好愛自己,用愛滋養自己,當自己的情緒好了,才有餘力去愛他人。經營好自己的兩性關係,讓孩子做孩子,不為父母情感上的事情分心。
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只是經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他有他自己的路要去走。記住我們和孩子是合作的關係,我們從他身上體會到了孩子的純真和美好。讓我們體驗到了為人父母的幸福。把孩子當做朋友,而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品,這樣你才能以客觀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態來和孩子相處。
尊重的表現為不隨意指責、評判孩子,不拿他和別人作比較,接納他的優點和缺點。父母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以身作責。
第二個秘密武器,就是積極傾聽。
當一個人感到自己真正被另一個人所接受時,他就會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麼改變,如何成長,怎樣才能變得不同。
積極傾聽能夠讓孩子敞開心扉,使孩子自由地與父母分享他們內心的聲音。當父母可以全身心的聆聽孩子的聲音時,孩子的內心會感到被接受,被愛。被愛的感受可以促進身心成長,讓孩子的內心艱定而溫暖。
積極傾聽的方式:
(1)用非語言方式表達接受。非語言資訊是透過手勢、姿勢、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的行為來向孩子表示接受他的語言和行為。比如說用手掌對著孩子,向遠離你的方向揮手,孩子會理解為“快走開”“別來煩我”。如果把手掌轉過來,面向你自己的方向,孩子會理解為“過來”“離得近一點兒。”第一個手勢傳達了不接受,第二個手勢傳達的是接受。當孩子心情低落的時候,父母摸摸孩子的頭,抱抱孩子,也是一種與孩子積極互動的行為,表示父母是接受孩子的。
(2)用不干涉的方式表示接受。
當孩子玩某項活動時,父母放手不管,也是一種表達接受感覺的有效的非語言方式。
(3)用被動傾聽來表示接受
什麼也不說,也可以傳達接受感。沉默等同於被動傾聽。當孩子向你訴說時,父母簡單的迴應,不加任何評判,甚至是沉默,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接受她傳達的東西的。
(4)以語言方式表示接受
對孩子的問題,最有效的語方迴應方式是讓孩子有繼續說下去的慾望,這需要我們用語言技巧來使孩子繼續往下說。比如說
“我想聽”
“再給我講講”
“告訴我更多的情況”
“聽聽你的看法”
“告訴我整件事情”
“你好像有很多話想說”
“這似乎對你很重要。”這些語言會讓孩子感覺到被鼓勵,他們會更願意敞開心扉,與父母溝通。這些溝通的技巧表達了對孩子的接受及本人的尊重,它們會讓孩子感覺到,他們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真的想聽孩子的觀點,希望更瞭解孩子,與孩子關係更親密。
當孩子在家庭中得到了愛和尊重以及平等的交流,孩子更沒有必要做出反叛父母的行為了。孩子天性是愛父母的,他們反叛的只是父母不好的養育方式。
回覆列表
最先你要告訴你的孩子:當你越來越大時我會多給你一點自由,是會讓你做更多的決定,可是隻要你呆在父母身邊,有一些規定你卻就得接受。初次之外,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主動親近孩子,放下家長的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要多和老師溝通,及時發現孩子的一些心理變化,做到心中有數。父母可以安排一次週末旅行,單獨帶孩子出遊,到一個不受干擾的地方,例如海邊、郊外、或者是一個安靜的休閒度假屋。擅長採用情景體驗式教學技巧,快速啟用孩子們強大的自信能量,幫助孩子獲得多樣化學習樂趣和堅毅性格。瞭解孩子表面行為背後的意識和心理,洞察親子關係相處之道,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改進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