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幼兒不會主動向父母告狀? 很多幼兒園虐待兒童的事件都是父母發現的,是因為不信任父母還是怕老師威脅?
8
回覆列表
  • 1 # 草原上的白球鞋

    其實孩子並不是不信任父母,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是害怕幼兒園的大人。

    幼兒知道自己遇到了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或者說是孩子在學校受到了虐待(傷害),但幼兒在學校遇到這些事情之後,ta不知道誰能幫自己,甚至不知道幼兒園的小朋友或者其他人之間還會互相幫助,所以幼兒在受到傷害的時候,幼兒不會有求救的想法,當然更不會向父母講。

    他們只會在老師或者幼兒園其他大人的威脅之下不跟任何人講——因為【不許告訴別人啊】是一個有權威的成年人對他下的命令。孩子不懂得跟別人講這些。

  • 2 # 正兒八經的王大

    之前看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網友的回答我是非常贊同的。

    人有時是很容易看懂的動物,不告訴只是因為告訴的成本高。

    以前忘記是跟誰聊天說過,不要把孩子當作空白,孩子生來即是一個世界,成長的一切,只不過是用各種方式讓他的世界與現實世界對接。教育不是填空題,是連線題。

    所以孩子也是有思維的,之所以呈現簡單,只是因為年齡小還未到複雜,但並不代表沒有。

    孩子不說,特別是在這種強刺激下,一定是經過內心權衡的。

    中國式教育充滿愚蠢,你看別的小朋友玩的多好,你怕什麼呀?你哭什麼,再哭我走了把你自己扔這。

    這導致孩子認為,我不可以哭,我不可以讓別人看見我的無能軟弱,包括父母在內,因為這隻會招致批評。似乎只要忍,事情就會得到解決——解決方式就是假裝不存在。

    當你在孩子眼中成為霸權,孩子不會認為你的權威可以保護他,他即使忍著也不願意去招惹你。

    所以家長們在問孩子們為什麼不說時,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如何對待孩子的。

  • 3 # 枕邊小札

    這和孩子心智的發展程度有關。

    心智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的一套心理學理論。具體到兒童身上,兒童的心智發展會經歷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我即世界。他們認為我就是你,我喜歡的你就喜歡。

    第二階段 開始瞭解別人的想法會和自己不同,但是無法揣測別人的想法。比如,他們做過一個實驗,讓實驗者當著孩子面把東西放進抽屜裡,然後離開。之後另外一個實驗者把東西藏到另外一個地方,實驗者問孩子,你覺得剛才離開那個人回來以後會到哪裡找他的東西?孩子會回答,第二個地方。顯然他們認識不到別人應該還保有著原來的想法

    第三階段,能夠揣測別人的想法了。這時候孩子才會故意的告訴家長一些事情,因為他們已經能夠猜測出來家長聽到這些事情會有什麼反應了。

  • 4 # 豆媽在英國

    我覺得不是不告訴,而是小孩一方面語言表達能力還十分有限,在幼兒園發生事情了回到家裡也不會表達說出來;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出於害怕的心理,畢竟孩子年紀小,如果發生了被虐待的事情,那肯定是十分恐懼和害怕的。有可能在幼兒園也受到了老師的恐嚇,說如果告訴父母就怎麼怎麼樣,尤其小孩大多是聽老師的話覺得老師有權威性,就更不會和家長說了。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平常家長就要多和孩子溝通,做到與孩子共情,與孩子成為朋友,引導和鼓勵孩子有事情要及時跟父母說。平常形成讓孩子放學後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幼兒園的生活,不管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和父母分享,這樣也能及時發現問題。

  • 5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不信任父母或者害怕老師威脅,這兩方面的原因應該都有吧。對於80後的父母來說,我們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就是“在學校要好好聽老師的話,做一個乖寶寶~”但是,這樣的培養模式其實是存在問題的。孩子被要求老老實實,嚴格按照老師的想法遵規守紀,老師的言行舉止就是那麼高尚且正確嗎?如果沒有做到標杆,我們就讓孩子“按圖索驥”,對他們的成長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何況,如果出現虐童案,受害者就是幼小的孩子和父母,老師受到了多大損失?如果孩子不說,至今還會矇在鼓裡。所以,我們以後要教會孩子正確的辨識觀,以對錯論事,而非以權威論事,權威的老師做得就是那麼正確無誤嗎?從我的成長經歷來看,我就見過沒有師德的老師,對於這種人,我就是認為他們不適合做老師。

  • 6 # 父母堂

    孩子受虐待後的身體跡象:

    ·不能解釋的傷痕(擦傷、燒傷、骨折、腹部或頭部受傷);

    ·不是醫療原因引起的疼痛或腹痛;

    ·外陰疼痛或出血,或者感染性傳播疾病;

    ·體重停止增加(特別是在嬰兒期間)或者體重突然劇烈增加。

    孩子受虐待後的行為改變:

    ·害怕的行為(噩夢、抑鬱、不同尋常的害怕);

    ·外陰疼痛,尿床(特別是如果孩子已經接受了如廁訓練);

    ·想逃跑;

    ·極端消極或攻擊性行為;

    ·自信心突然改變;

    ·與年齡不相符的極端性行為;

    ·過度親熱的行為或社交恐懼;

    ·胃口特別好,偷吃食物。

    防止家庭內部和外部的虐待

    家庭內部:

    家庭內部對兒童的身體和心理虐待主要是由父母的孤獨、壓力和沮喪導致的。為了負責任地撫養孩子,父母需要支援和大量的資訊。要有人教會他們或父母自主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沮喪和憤怒,而不是向孩子發洩。

    家庭外部:

    防止來自家庭外部的身體和性虐待的最佳方式,就是親自監督孩子,並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你為孩子選的託兒所或幼兒園,都應該允許父母在沒有提前預約的情況下隨時隨地去看望孩子,且應該被告知教職人員的選擇和變更。

    父母應該密切注意孩子對學校生活的報告和反應,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他被虐待了,或者他的行為沒緣由地突然改變,你就應該深入調查。

  • 7 # TT辣媽愛美麗

    第一種是,幼兒園的老師在虐待孩子的時候還會威脅孩子,不讓孩子告訴家長,嚇唬孩子家長知道也會說孩子或者打孩子這種類似的話,孩子單純都會相信老師,而不敢將受虐待的情況告訴父母!

    第二種是,孩子表述不清楚,而且孩子一般哭鬧一會兒之後,就會將這件事情忘掉,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發現,沒有及時正確的引導孩子來表述,整件事情,那麼這件事情,孩子到回家的時候也不會記得和父母說。

    第三種情況可能是,家長比較嚴厲,而孩子比較內向懦弱,家長可能叮囑過孩子,什麼事情都要聽老師的,或者對老師說過,如果孩子不聽話,可以打罵。讓孩子誤以為,老師和家長,是一夥兒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家長都是默許的。造成孩子在幼兒園裡被老師虐待,回家不敢告訴父母。

    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認知,即使是老師不論是幼兒園還是學校內的老師,如果做了讓孩子感到痛苦,害怕、恐懼的事情,或者對孩子行為粗暴,有推搡、拍打的動作,讓孩子感到受傷,痛苦的這種感覺都是不對的,都應該回家之後或者第一時間告訴父母,而父母永遠都會保護寶寶。

    而且要儘量早期的培養孩子,能夠詳細的、清楚的描述事情的能力和語言,並且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完整的複述出來。

    在接送孩子上下幼兒園的時候,要多觀察孩子的情緒,他是不是有對幼兒園所或者老師恐懼的表情流露,或者身上有沒有細小的傷口,或者不易被察覺的淤青!如果有要第一時間和園所溝通,如果確認是虐童事件,要第一時間報警。

  • 8 # 遇見190096646

    兒子三歲半幼兒園上了八個月了。期間我無數次的問過他在幼兒園怎麼樣。開不開心。問他有小朋友不聽話老師怎麼辦。兒子說不聽話就把他送到小一班。他們是小二班的。幼兒園私立的。都是當地老師當地的娃。我覺得最多兇幾句。虐待絕對不敢。另外我覺得虐待孩子的幼兒園大多數孩子跟老師都不是當地的人。

  • 9 # 媽媽問道

    正如描述裡所說的,不信任父母和怕老師威脅都是原因,還有一種是不會(表達能力不足)。但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家長去調整並加以解決的。

    父母該怎麼辦?

    可能會有家長疑惑,我這麼愛孩子,孩子為什麼不信任我?彆著急,看看下面7個型別的家長,看看自己是不是或多或少能夠對號入座。

    輕視型家長:一個被輕視型的家長撫養長大的孩子,無法確認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否合理。她們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人關注,會體驗到很深的自我懷疑。這個孩子會加倍努力,儘量滿足家長的期望,做家長的“乖孩子”,以期獲得家長的關注和讚賞。

    控制型家長:這樣的家長根本不會聽孩子說了什麼。比如,孩子即便不餓,她認為孩子該吃飯了,就會強迫孩子吃飯;她會強迫孩子穿她買的衣服,安排孩子的一切假期,規劃孩子整個人生。所有的控制行為都會用“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作為掩飾。

    冷漠型家長:當孩子需要她的愛而想要接近她時,這類家長通常會退縮或者回避。她們不會和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對孩子的哭泣或別的情緒不會作出迴應。這種冷漠的家長對於孩子來說,無異於遺棄。遺棄會給孩子留下一種特殊的心靈創傷,尤其是在那種認為家長一定會愛自己孩子的文化中,這種創傷的摧毀性更加嚴重。孩子不明白為何別的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母愛,自己的家長卻不愛自己,是否是因為自己某些特點惹人討厭?

    糾纏型家長:和上面兩種疏遠的家長不同,糾纏型家長正好相反——她們完全不給孩子任何私密的空間,她們不停地踐踏孩子的界限,讓他們缺少身份認同。這種家長培養出的孩子的自我感是完全被吞沒的,她們要為家長的期望而活,替代家長過人生。

    不可靠型家長:和這樣的家長相處非常困難,她們對孩子的的看法總是不穩定,時而批評貶低,時而又關愛有加,讓孩子感覺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才能贏得家長的好感。

    炫耀型家長:這類家長外表看起來都很好,她們有魅力、討人喜歡,照顧家庭,事業有成,她們將孩子看成自己的延續。她操控女兒按照她期望的方式行事,比如學習很多才藝,這樣做只是為了讓女兒成為她炫耀自己能力的又一資本。很多秀娃的“明星辣媽”其實就屬於這類家長,孩子她們來說是向大眾炫耀自己的工具。

    角色顛倒型家長:這種家長常常不把女兒看成一個孩子,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要求她們承擔家裡的家務,甚至照顧自己。通常,這種家長會出現在家裡小孩比較多的家庭裡。女兒要幫助家長照顧弟弟妹妹,甚至到成年以後都還要繼續資助家庭成員。

    以上7中家長,都會不自覺地阻礙和孩子的溝通。要做贏得孩子信任的家長並不容易,平時就需要讓孩子樂於和你溝通,講他開心的事,不開心的事。孩子並不能講得很清楚,你可能聽得不耐煩。但一定不要這樣,孩子會感知到,久而久之,也就不傾向於對家長說了。

    有些家庭裡,家長脾氣非常暴躁,孩子不論碰到什麼事兒,上來先訓斥,甚至打罵,然後才去替孩子處理問題。哪怕是不可抗力導致的或者不是孩子的責任,他們也會訓斥。孩子遭遇了這樣的家長,就會戰戰兢兢謹小慎微,但他們又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更缺乏表達的膽量,無法判斷某件事的發生會不會給他帶來一頓訓斥和打罵,為了保險起見,只好遇見任何事都不跟家長說。

    老師的威脅也是其中很重要的環節,在幼兒園裡,老師遠比小朋友強大。人是社會性動物,心理上天然的會屈從於強權人物。當老師或其他人威脅孩子不要告訴家長時,只有他認為家長更強大,並且能幫助他解決問題時,他才有可能和家長提及被欺負的事情。

    最後,孩子小,表達能力有限。家長平時要多訓練,平日裡發生了什麼事情,要鼓勵孩子說出來。孩子不太會表達時,家長要引導,自己表達一遍,再讓孩子複述一遍。長期這麼培養,孩子就能清晰的描述事情經過了。

  • 10 # 大漢塘123

    老師和家長溝通,了能孩子在家的一切,遇到素質高的老師,是孩子的福音,遇素質低下的,老師會用孩子向父母說的事情威脅孩子,使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而不敢再和父母講,承諾為孩子保守秘密是非常重要的

  • 11 # 紅泥醉火爐

    老師哄騙學生說這事我們的秘密,不能告訴任何人,小孩就會相信。不過還是得靠家長多細心,有時候多問孩子兩句,孩子就會說出來,千萬不要忽視孩子對你說的每一句話

  • 12 # 麥墾

    感覺還是溝通的不夠!我兒子今年也入園了,第一次離開家獨自到學校我覺得我和他多少都是有點分離焦慮症的,在放學後想跟他聊聊他在學校的情況,基本都不回答我,後面長期觀察後總結一方面是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再者我們跟孩子的溝通方式不正確也會有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先從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開始,讓他懂得透過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他的感受,然後多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來聊天,不能老是提問句一副高高在上家長的口氣,這樣孩子內心就會有逆反心理不願與家長溝通,比如每天接放學的路上先把自己一天的行程跟孩子講一遍,送他到學校我們離開後去了哪裡做了什麼當時是什麼感受,都用這種拋磚引玉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告訴你他這一天都經歷了什麼。

  • 13 # 天佑其成575

    幼兒園的小朋友屬於學齡前兒童,年齡小,心智不成熟,尤其是剛入園的小孩可能才2週歲多點,語言表達不清楚,即使在幼兒園裡受了虐待也許只會用情緒抗拒幼兒園,不會主動告訴父母。

    有一些小朋友天生膽子小,既然是已經在幼兒園受了虐待,那肯定也受了幼師的恐嚇“回家後不能告訴爸爸媽媽,否則……”。所以這一類的小朋友也不會告訴家長在幼兒園裡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從幼兒園來說,幼師在育兒的過程中,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他們的虐待的做法是對的,給小朋友灌輸了錯誤的思想,扭曲了事實,因此孩子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認為老師說的做的都是對的。

    有一些家庭本身的育兒觀念就是野蠻粗暴的,對孩子從小的溝通就是拳打腳踢,不聽話一個巴掌就摔過去了,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孩子更不會告訴父母幼兒園的事情。

    現在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很多的孩子都是和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一起生活,和爸爸媽媽見面的機會很少。隔代的育兒本身存在許多缺陷。在老人的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容易產生逆反的心理,性格柔弱內向,自卑,脾氣暴躁,更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溝通。

  • 14 # 積木育兒

    孩子受到虐待不說有很多種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受到老師威脅說不聽話告訴家長,害怕家長的責罵,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沒有安全意識,因為家裡沒有人告訴他哪裡不能碰,更有可能是因為家長說了要聽老師話。不論是哪種,其實跟平時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如果爸爸媽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和意識,您需要避免以下幾種情況的發生:

    強權與控制

    如果平時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都是充滿強權、控制去進行,孩子的想法會被遏制,他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再當他面對危險時他不知道怎麼表達,因為他習慣了聽從權威,這時若家長再加上一句,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不要淘氣,那麼孩子很難跟父母訴說自己的遭遇,也不會懂得如何反抗保護自己。

    自我保護意識薄弱

    在入園前,每位家長都要給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可以用遊戲、讀繪本的方式教給孩子身體的哪個地方不能碰,哪個地方很脆弱,遇到別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應該大聲呵斥並責問對方,遇到危險可以逃跑找可靠的人幫忙等。畢竟幼兒園是在家長的保護範圍之外,但又是孩子成長中社會化發展的必要環境,讓孩子變強大才能更好的保護他。

    經常責罵、體罰孩子

    很多新聞披露表示,孩子不說其中一個原因是受了老師的威脅,老師一句輕飄飄的“你敢告訴家長我就跟家長說你在這裡不聽話”就可以讓孩子閉口不言,將傷害吞回肚子裡。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做家長們的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是否平時在孩子淘氣的時候您對孩子各種斥責和打罵?

    是否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給過他體罰?

    如果平時在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您用溫和的方式,適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導他,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那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還會選擇因為怕被罰而閉口不言嗎?

    所以在此我想再次碎碎念一下,打罵真的不是好的教養方式,更不是唯一的教養方式。很多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孩子越打罵越皮,而且脾氣不是越來越壞就是喜歡打其他小朋友,這就是因為打罵並沒有解決孩子行為的實質問題,並且在這過程中,您所用的方式會被孩子一一學來,再用在其他地方/人身上,因為孩子的成長最初都是透過模仿來學習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如今的利物浦陣容能在今年的歐冠打敗巴薩皇馬衛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