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水趣談
-
2 # 坤哥自媒體Vlog
大口徑艦炮的炮彈一般不使用彈殼,而是直接使用彈殼。發射後,整個彈殼會直接燒掉,不會有彈殼。比如下圖中的406mm艦炮,後面的白色圓柱形物體是它的彈殼,都是可燃物,推進劑基本上不會有太多殘渣。
406毫米炮彈
不使用彈殼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有這些。首先,彈殼的口徑太大,所以使用的彈殼尺寸會很大,需要更多的金屬材料來製作。例如,通常用來製造外殼的銅並不便宜。第二,外殼會很重。你可以想象,口徑406mm的子彈,高爆子彈的重量是862kg,穿甲彈的重量高達1225kg,即使彈殼的重量跟不上彈頭的重量,也一定是幾百公斤,再加上巨大的體積,那麼如何運輸和儲存貝殼將是一個大問題。因此,戰艦主炮級別的艦炮炮彈與前一級一樣,分別裝著發射彈和彈頭,不裝炮彈。戰艦主炮裝填步驟示意圖如下:
戰列艦主炮上彈示意圖
在現代軍艦中,口徑最大的傳統艦炮是俄羅斯ak-130雙裝艦炮(美美“豬媽媽”身上的155mm先進艦炮系統不是傳統的艦炮,連炮彈都買不起)。此外,我們055驅動所用的130毫米艦炮也是在ak-130的基礎上研製的。130mm艦炮應該是這是最大口徑的艦炮,仍在使用固定載荷。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滾筒中的殼體是固定載荷。一般來說,大口徑火炮的炮彈是分開包裝的,即彈頭和推進劑(殼或彈)是分開的。由於大口徑彈殼的彈頭太重,如果固定,很容易造成彈殼變形甚至彈頭脫落。
AK-130艦炮和它的炮彈
至於如何處理這種艦炮的炮彈,如下圖所示,如果是日常演習,可以在炮彈下面放一個收集網等東西,演習結束後再處理炮彈。如果是在戰場上,你不應該有那麼多空閒時間來處理炮彈。演習結束後,你可以直接把它扔到甲板上,然後放回去。戰鬥結束後,把船直接扔進海里是個問題。畢竟,戰爭還沒有結束。目前還不知道這艘軍艦是否會被派往海上。
-
3 # 張亮kkk
主炮演習的時候一般鋪設有網兜或者帆布防止甲班的油漆被刮花,附帶的可以收集廢舊彈殼,戰鬥部署時則沒有這個步驟,彈殼掉到哪裡就哪裡了
-
4 # 勤勞的軍建
艦炮發射炮彈後,彈殼怎麼處理?回收還是扔海里?那肯定是回收後再交給兵工廠,進行冶煉再利用。冶煉成銅坯後,可以做電導線、變壓器銅芯等。因為我國的銅礦產業匱乏,每年還的進口大量的銅,來製造各種產品。
艦炮平時軍訓演習時,在艦炮的出炮殼處裝有一個大網兜,兜的底部輔一層海棉類的軟製品,防止彈殼把艦甲板損壞,用網兜回收了大量的彈殼後,進港口靠岸時再上交。海戰時就顧不得回收炮彈殼了,比如一九七四年我國海軍戰艦在保衛西沙群島時,炮管打紅了,那還顧的撿回彈殼?戰時以保戰艦、保生命放在首位。如果戰艦被敵人擊沉,那炮殼還有何用,也就隨著戰艦,石沉大海了。所以說不能因小失大。
總之平時艦炮彈殼應該回收,以節約為主。戰時以戰鬥為主,在戰火硝煙中戰勝敵艦,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綜合上述是我對艦炮發射炮彈後,彈殼怎麼處理?回收還是扔海里的認識。
-
5 # 內幕大揭秘
戰爭打的就是消耗,戰爭打的就是國力,好搞笑,竟然很多人說現代化艦炮的彈殼要回收,你當戰爭要節約過日子還是回收破爛的行當?是因為戰爭消耗巨大,所以才有現代戰爭是強國的專利一說。
現代化的艦炮主要用於對空,對陸,對海反甚至反潛作戰,而且現代化的艦炮主要分為高射型與平射型兩種。130毫米以上的稱為大型艦炮或者重型艦炮。
當然,部分資源貧乏的國家是有艦炮彈殼回收歷史的,比如人類有史以來最大口徑艦炮為日軍二戰“武藏號”戰列艦的457.2毫米口徑艦炮,這種艦炮是什麼概念?就是光炮彈就有你家臉盆那麼粗。
因此日軍這種超巨型艦炮,一顆炮彈的彈殼就是幾十斤精銅,對於礦產資源極其匱乏的日本來說,他們的海軍可捨不得丟棄如此金貴的戰爭物資,都一五一十的回收起來了,不過,愛回收艦炮彈殼的武藏號戰列艦,被200多架美軍飛機飽和式攻擊,身中多發魚雷,最終沉入大海,日軍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戰列艦,連回收炮彈殼的機會都沒有。
同樣,其他參與了實踐戰爭的國家卻發現,回收這些物資,好當然是好,畢竟節約嘛,就算強大如美國,也經不起瘋狂的浪費。但是在戰鬥過程中,軍艦狹窄的有限空間本來就小,如果要將這些堆積如山的空炮彈殼回收到基地,恐怕付出的將是失敗的命運代價。
一方面,如果在海上作戰,金貴的空間會堆放更加珍貴的彈藥和補給品,一方面,及時清空軍艦甲板上的空炮彈殼,直接丟入大海,有助於受傷軍艦的損傷和失火救助,便於相關人員的操作。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堆積如山的炮彈殼不丟入大海,滅火人員、搶修人員磕磕碰碰,無法進入受損空間,軍艦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由於艦炮作戰需要極其強大的射擊彈藥量與射擊速度,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我國航母與驅逐艦、護衛艦上的1130多管防空炮,對目標噴著長長的火舌,彈殼如雨一樣傾瀉掉入海中,浪費也是必然的,目的是為了勝利。
所以,最終答案是:的確有國家曾經回收過軍艦艦炮的空炮彈殼,但是發現並不划算,現在的炮彈殼由於才用了更加經濟的鋼鍍銅工藝,空炮彈殼早已經不再是昂貴的精純銅,回收價值更加不大,因此,現在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不再回收艦炮的空炮彈殼,這其中包括日本。
-
6 # 赤紅雙翼
一般情況下艦炮分為兩種,一種就是位於艦首的主炮,一種則是小口徑的速射炮或更小口徑的近防炮。首先主炮的口徑基本上都在76~130mm口徑,這類火炮為了能夠快速發射,無法像陸軍火炮那樣使用發射藥包依次裝填,所以軍艦的主炮炮彈類似於放大版的子彈,炮彈後面裝著銅質彈殼。當軍艦進入二級戰鬥狀態時,會有水兵去主炮那邊掛上網子,以便於每次主炮在發射一枚炮彈之後,能夠將炮殼回收以便下次使用。
其次就是小口徑速射炮以及近防炮這類,由於這類炮彈的炮殼非常小,基本上幾百枚小炮殼才能頂上一個大炮殼,再加上主炮炮彈殼回收後還可以存放在原先的炮彈巢內,所以出於價效比以及作戰問題等平衡考慮,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主炮炮殼必須回收,而小口徑速射炮以及近防炮的炮殼就丟掉即可。
-
7 # 肥C企鵝
最近看了一部《急先鋒》成龍大哥的電影,裡面有一個鏡頭是這樣的,就是有個組織買了一個殺傷力較強的武器是發射導彈打航母的,航母上有很多護衛炮比如近程的防空導彈,或者是近防炮,然後一架飛機升空把這個殺傷武器打爆。
現代的艦炮都不會像二戰傳統還是炮彈後面加一個彈殼的,舉個例子:就像子彈一樣彈頭,後面有個彈殼,重機槍一面掃一面旁邊的彈殼在飛出來,弄到一地都是,那麼以前艦炮確實是子彈發大版,一炮出去留下一個大大的彈殼,如果是打起仗來,在槍林彈雨之中還有多餘的人去撿回來嗎?
在二戰時期確實是打完仗有人專門回收進行處理的,要知道以前炮彈都是銅造的,銅資源都是非常緊張的,而且數量量起來了,造價也是很貴的,所以可不能隨便丟掉。
現代已經改量,炮彈採取彈殼都是複合型材料,彈頭髮射出去後不會留下彈殼了,所以不會再有回收這個動作,只是還有一些老式的戰艦留下傳統艦炮是這種方式的。
-
8 # 鏡花影
炮彈我不知道,彈殼但是親眼見識了,一打完五個老頭從兩米多高的牆上爬過來,一人提一個大磁鐵,來回幾趟,吸的乾乾淨淨,關鍵人家那時間點卡的準,剛打完就進來,都不給你回收餘地我們還不敢不人家咋的。我們想要還得問人家買,十塊錢一小袋。
以前看過有人用彈殼,子彈,用鍋煮,院裡拉了一大卡車子彈,倒在地上一堆堆的。提煉鉛還是鋁,一塊塊像銀錠一樣,貌似是演習用的,有的子彈還是完好無損,我還選了幾顆,彈頭有塊塑膠。
在我們老家有一條通訊線路,好像還在,那線杆都是木製的,每年維修換下的線杆都在地裡堆著,上面刷著瀝青,別說是當燒材,就是做傢俱也是好木材,就那麼丟在山上,但誰也不敢動,就沒聽說過它丟過,因為那是部隊的東西!
子彈殼尾部還需要鑽孔嗎?它自身就帶有兩個小孔,把彈殼裝滿水蓋一張紙,找一處地面較硬的地方倒一扣地面,尾部朝天上面放一個鏍母,一錘子下去,底火蓋就掉了,這時候就看見那兩個小眼了。
打贏了也許有後勤和民兵回收吧,大部隊只管推進。不過這也要看戰場在哪裡,如果遠離後方,縱深太大,運輸成本本身就高,炮彈運送都不容易,誰還會管彈殼?戰後再說吧。戰時就別考慮了,沒人顧及它,訓時彈殼就拋在炮身旁,肯定會收,彈頭不是訓練彈都炸了,除非搜尋四分五裂,天女散花一般的鐵片,那真佩服!,炮彈在和平年代的話都是要回收的,打多少發回收多少彈殼,然後拉回單獨放彈殼的倉庫,會有專門的部門過來拉走,回去經過處理重新裝藥,不能用的直接處理熔掉。一旦打起來,也會帶走的,因為彈殼會暴露陣地位置,從而計算出你的下一個預設目標大致方位,至少152是這樣,別的就不知道了。估計放空炮應該不回收的。
回收倒是回收,好像不嚴格。我們這是工廠,以前差不多家家都有銅炮殼。九幾年,我廠把打過的彈殼裝了一車,送回部隊彈藥庫,天氣炎熱,司機跟兩個押解員說,用彈殼換西瓜吃,大家一拍即合,就在路邊跟賣瓜的老鄉商量,老鄉高興的不得了,他們用一個122炮彈殼換了四五個西瓜。路上,幾個人發愁,少了一個炮彈殼怎麼交代。到了庫房,人家當兵的愛理不理的問,你們幹啥呢,押解員說,交炮彈殼,結果,人家直接說,不要不要,全部拉走。押解員急了,拿出證明,清單,介紹信等,使勁解釋,後來,當兵的指了指牆角一片空地說,就卸那吧。三個人,頂著烈日,把彈殼踹到牆角,開車就走,什麼清單,證明都沒給。回來的路上,三個人後悔啊,早知道這樣,當初卸它一二十個彈殼放在老鄉那裡,回頭可以拉半車瓜回家。
以前聽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講過,當時他們和美國人打仗中間就隔一條山勾,兩邊說話聲音大了就能聽見,他們那時夜晚值班要打五千發機搶子彈,不能連續打,隔幾分鐘打一次,他說叫戰備值班,,最後美國撤了,他們連要求每人撿一噸旦殼交回來,山勾裡都是用麻代鐵鍬直接裝,交到團裡換美國牛肉罐頭吃,那段時間真吃煩了,這老兵是我爸的姨夫,一個村的,後來在村裡幹了三十年支書。
大口徑炮彈殼是衝床經過多次衝出來的,彈頭是車床車出來的,因怕有沙眼不能翻砂鑄造。對越作戰把庫存的大口徑炮彈基本上消耗的差不多了。
-
9 # 夢迴連贏
過去的艦炮彈殼肯定是要回收再利用的,現在基本上都是可再生材料,可以不再回收。大家知道,火炮的威力是非常大的,在一些電影電視劇裡面,火炮持續發射會讓人感到熱血沸騰,而現實中火炮的殺傷力遠比影視作品拍的慘烈。可以說,火炮的出現代表著人類戰爭已經開始進入熱兵器時代,拿破崙就曾經說過火炮是戰爭之神。一般的軍艦都會配有一門主炮,口徑比較大,主要是為了保證殺傷力。但是戰場上不可能只發射一枚兩枚炮彈吧?連續發射會產生大量的彈殼,難道都扔了嗎?那肯定是不會的。特別是二戰期間,製作彈殼的材料還是非常緊張的,價格也非常昂貴,正所謂“炮彈一響,黃金萬兩”,艦炮發射後的彈殼都會被專門回收後再進行加工利用,如果用不了的,會被用於製作更小口徑炮的彈殼或者做子彈殼。不過會產生彈殼的火炮,一般口徑也不會太大,真正大口徑的炮彈一般是沒有彈殼的。進入現代戰爭,軍事技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了節約資源,許多國家開始研發利用可再生材料製作炮彈,這種彈殼基本上都會被直接扔進海里,畢竟回收彈殼和再製作再利用的成本比較高,特別是在戰場上回收彈殼是非常危險的。
-
10 # 鋒芒FM
銅殼還是會回收的,畢竟直到現在銅在常見金屬中仍然屬於比較貴的那種,如果是鋼殼就算了吧,真不夠來回倒騰的成本的。
無論是子彈還是艦炮、近防炮,彈殼主要有銅殼和鋼殼兩種。銅這種金屬具有較好的延展性,用銅製造的彈殼在生產時便於拉伸造型,而且銅的強度也不錯,因此多年以來銅是製造彈殼炮彈殼的主要材料。
不過銅也有缺點,那就是價格比較高,從古至今都是,子彈和炮彈殼是一種大量消耗的物資,雖然單枚與一些主戰裝備的價格沒法比,但大量消耗後的成本也不菲,一個炮兵旅一次實彈射擊成千上萬枚炮彈就打出去了,一個艦艇編隊一次主炮實彈射擊就會消耗成百上千枚艦炮,如果這些彈殼是用銅製造的,那麼能回收的肯定會回收。
我國的銅資源相對比較匱乏,人均下來就更少了,因此從早期開始我國就研究用鋼材料製造子彈殼,時至今日不光大部分子彈殼是鋼材料製作,很多炮彈殼甚至是艦炮殼也用鋼材料製作,鋼材料的成本遠低於銅,況且我國是世界上鋼產量遙遙領先的第一名,因此用鋼材料製作的彈殼基本不會回收,因為回收這些鋼殼回去還要經過一系列運輸才能回爐重造,從成本上看根本不划算。
艦炮有很多種,像安裝在艦體兩側的730、1130這種近防炮的射擊時產生的彈殼是直接掉到海里的,因為這種近防炮的射擊基數大,一次射擊會產生成百上千枚彈殼,這些彈殼如果散落在甲板就是一個安全隱患,因此這種艦炮的彈殼無論是銅的還是鋼的都會直接落到海里無法回收。
艦艇上的主炮就不同了,由於主炮安裝位置的原因,射擊時產生的彈殼會掉落到艦炮基座附近的甲板上,這就給彈殼回收創造了條件。如果是銅的肯定會二次回收利用,即便是美國海軍也不會把這些銅製作的彈殼直接扔掉,而且艦炮彈殼不僅銅這個原材料貴,體積也較大,回收利用價值很高。
不過以上說的都是在日常訓練狀態下的情況,如果是在戰時,管他銅殼還是鋼殼,射擊時產生的彈殼多了直接仍海里完事,這個時候打贏才是最重要的,艦上的每一個人都會各司其職,誰也沒時間把彈殼一個一個收起來拿進艙室儲存好。實戰狀態下就不要考慮成本了,畢竟與戰爭巨大的消耗來說,那點彈殼的消耗簡直是九牛一毛。
-
11 # 螞塞客
厲行節約是華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陸海空軍都是一樣的,只要有可能哪怕是步槍、手槍的彈殼都會被回收,然後上交。所以海軍艦艇的炮彈殼如果不是直接落入大海都會被回收的。
-
12 # 狼煙火燎
答案:回收啊!當然要回收啊!都是錢!不回收你家裡有礦啊!
其實現在軍艦的主炮遇到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各國海軍都不知道這個主炮到底在未來戰場上是否還有用武之地?甚至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英美有好幾款軍艦都取消了主炮,不過後來發現主要在對付小艇,或者與其他國家海軍對峙的時候還有那麼一點點用,比如對峙時態度要強硬一點怎麼辦?主炮炮口對準“敵方”軍艦,表達自己的態度。還有就是主炮在近防防空還能勉強用用!
現代軍艦真的就不怎麼用主炮了,當然訓練不能荒廢,有時候還得打上幾發!至於軍艦的近防速射炮,這玩意自動化程度很高,基本都是在演習或者演練打擊空中目標時才會用到!不可否認,中口徑以上火炮使用的炮彈,尤其是定裝速射炮炮彈絕大多數都是使用的銅質彈殼,這些炮殼都是錢,可是不便宜的!
銅作為彈殼的好處我們大家都知道,相比鋼,銅有更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而且非常柔軟。在炮彈送入跑堂內完成閉鎖後,銅殼相比鋼殼更不容易對坡膛造成損害,而且在拋殼的過程中也不容易出現損傷,因此精度更高。
圖:炮殼回收的兜網,兜網下還有一層橡膠墊,防止銅殼丟擲對軍艦造成損傷!
常規狀態下艦船開火一般都是訓練,這個時候有足夠的時間回收炮殼,中國軍隊向來講究節儉,能省則省,掛兩網收收彈殼不費多大勁,畢竟我們不是中東的土豪王爺們,得勤儉持家!
戰時就不一樣了,輪到主炮和速射炮開火得時候,軍艦都快保不住了(主炮10公里近防,速射炮5公里近防,能讓導彈打到這個份上基本這船快涼了),這時候怎麼快就怎麼來,那裡還管得著炮殼回收的問題,保住軍艦才是至關重要的,炮殼那都是小錢!
子彈和炮殼其實原理都是一樣的,使用銅殼得子彈不容易磨損槍機,並且精度更高,比如家裡有錢又有礦的美國就喜歡使用銅殼的SS109彈藥。
中國銅礦匱乏,進口一點銅都得用在刀刃上,比如建設用的各種砼電纜,各種電機的線圈、電子元件等都得用銅,鋁線可以代替一小部分,但是效能不可靠,只能用來臨時設施代替,唯一可靠的替換是銀,但是這種貴金屬可是以“克”來計算價格的,中東土豪們也不敢這麼奢侈!
但是中中國產鋼,產量世界第一,全世界的鋼鐵都快一半是中中國產的了,還大量進口鐵礦石來煉。因此我們的子彈基本都是用鋼芯彈,而且陸軍炮彈能用鋼殼的就用鋼殼,因此銅殼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能回收重複使用就得回收,就連美國這麼大戶不也回收銅殼嗎?正好銅要用在刀刃上。
圖:這是典型的“敗家玩意”
不過對於速射炮,尤其是1130和HPJ-26這種速射炮,由於對射速和抽殼力度的要求,必須使用銅殼才能保證可靠性。也正因為如此,海軍用的炮彈彈殼基本都要回收(國外有錢的咱比不了)
-
13 # 航母甲板降落成功
艦炮彈殼小兒科,灑灑水啦,主要還是看戰時還平時訓練。平時訓練能省則省,能回收就回收。戰時則是怎麼快怎麼來,如何給敵方更大殺傷,而自己減少損傷,才是指揮官考慮的首要任務。例如美日太平洋戰爭時期,美海軍航母在回收艦載機群時,如果有飛機受傷發生降落事故,此時航母地勤人員首要任務就是搶救受傷飛行員,然後就直接把受損較重的飛機推到海里,快Sagitar出甲板讓後續飛機降落。
-
14 # 瘋狗的輕武
看炮的位置和場景
一般主炮發射之後炮彈都是直接拋在甲板上,打完了當然直接回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兔子和是鷹醬,都會在拋殼區域放墊子或者放網,當然這不是為了方便收集彈殼,而是防止滾燙的彈殼掉出來時候破壞甲板的防滑表面。
打完之後呢?甲板的炮彈當然回收啊,融了重煉也是節省成本啊,銅很貴的啊
但側舷的近防炮什麼的...滾滾滾,落海吧,沒地方收你
另外在戰時的話沒那麼講究了,如果發射了一堆炮彈,甲板上到處都是,影響到人員在甲板的工作效率(比如絆倒)。那就乾脆趕緊丟海里,戰時快速清空甲板作業區比回收那點破銅爛鐵要緊多了。
-
15 # 明尺更美好
雖著華人民對環境海洋保護非常重視,己形法律,在各領域都能體現出來,彈殼屬於半成品能直接加工其它Z件,即節約資源,也提高了利用率。
-
16 # 戰武奇兵
兩個階段,二戰期間當然是回收了!到了現在海戰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在二戰期間,進行海戰的全靠艦炮,海戰進行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堅守自己的戰鬥崗位,除了損管分隊和救援分隊,沒有幾個人會到處亂跑。而一般戰列艦上的主炮是不會產生彈殼的,因為它們的炮彈太大直接靠發射藥發射,也就是彈體分離模式,所以能產生炮彈殼的大多是203毫米口徑以下的副炮和防空炮。
射擊完畢的巡洋艦,甲板上堆滿了炮彈殼軍艦上的水手在戰鬥完畢後或戰鬥間歇期間就會開始回收自己甲板上的炮彈,實際上每一個炮座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用來存放彈藥和空彈殼,只是有可能戰鬥強度確實太高、時間又長,才會發生彈殼堆積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這種激烈海戰鮮有,不至於將甲板打滿炮彈殼。到了二戰期間發生戰艦之間的炮戰遠遠低於對空防防禦作戰,而更多時間都是在對陸上目標的打擊中度過。總之只要是戰鬥期間就不會有人去理會這些彈殼,除非戰鬥完畢。
二戰期間,即便是陸上作戰也會根據戰事發展儘可能的收集炮彈殼。至於為什麼要回收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炮彈殼一般為銅材料製作,這可是很重要的戰略資源,尤其是對一些原材料匱乏的國家來說,更捨不得浪費。而艦炮炮彈普遍比陸軍用的貴很多,所以在一些艦炮實彈射擊演練中,這些炮彈殼一般會被回收起來,其實最後還是扔掉。而在現代化實戰中艦炮能“出場”的機率非常低,除了索馬利亞能打擊海盜外,更多的是象徵作用。這就好比一名戰士配發了突擊步槍,在配發上手槍和匕首,和敵人近距離短兵相接能用到的情況很少。
現在艦炮在實戰中很少情況下能被用到,所以產生的彈殼的機率就已經很小了,彈殼回不回收都無傷大雅,但是炮彈殼在甲板上會來回滾動,也不會太多,還是直接扔掉比較合算。為什麼說直接扔掉比較好,因為現在本身艦炮彈殼產生的就少,再將它收集、存放,然後上岸後重新運回爐,這還不夠折騰錢的,把它們直接扔海里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至於現在軍艦上的近防炮,還是直接將彈殼拋到海里最好,省的還得重新收集處理掉。
一戰二戰期間的高強度戰爭吞噬著大量資源,所以炮彈殼回收都是各國比較上心的事情。到了現代戰爭,所有的一切都變了,戰場上講究的就是一個字“快”!所有與這個字背道而馳的行為都可以捨棄,沒有人會在意產生的彈殼,尤其是在野戰情況下。而且現代戰爭產生的炮彈殼也開始相對較少,牽引火炮大多數也開始採用發射藥發射,比如M777榴彈炮。而最能產彈殼的“大戶”坦克,也不會因為一些彈殼而影響作戰任務。
現代戰爭中“彈殼”只能成為拖累作戰的“累贅”。 -
17 # 李連明
先談談空軍航空兵艦炮射擊後彈殼是否回收,曾經在軍械部門工作過,航炮打靶後彈殼是否回收,取決於彈殼的材質,鋼殼不回收(一般都是23彈),銅殼回收(一般都是30彈)。回收方式也不一樣,當時真沒去了解過,有時從機載彈殼回收箱回收,有時是組織官兵到苞米地裡去撿,因此還與老百姓發生過打架事件。
海軍艦炮彈殼是否回收,平時應該是回收的,一般不會設計彈殼蹦到海里,而是掉在甲板上,那樣便於回收彈殼。戰時就不好說了,彈殼太多也麻煩,佔空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收集裝箱也是個問題。平時從節約資源的角度來說,一般都會回收的,特別是銅殼彈。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炮彈殼都逐漸放棄使用黃銅作為彈殼,而是以鋼殼代替之,廉價的彈殼失去回收的意義,拋棄也是正常的。
當年在年底報彈藥實力時,上級業務部門特地詢問打靶回收的彈殼怎麼處理了,要求是應該上交的,實際上沒有一支部隊上交過。不知道其他軍種部隊如何處理打靶回收的彈殼,不少官兵用彈殼做成筆筒、飛鷹等工藝品。
-
18 # 軍備時刻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個畫面,中國730或者1130艦用近防炮開火的時候,彈殼如流水般的落入大海中,不少網友都心疼道“有點錢了,就這麼敗家,這掉海里可都是錢啊”,難道中國艦炮彈殼不回收?
▲730近防炮彈殼如雨點般落入海中
但是也能看到這樣的畫面,艦艇主炮開火的時候,在主炮射擊時彈殼丟擲的方向附近有專門的墊子或者網子,免得彈殼落到甲板上彈飛了,所以網友們也蒙了了,難道大口徑的就回收,小口徑的無所謂?
▲我軍76毫米艦炮射擊是對彈殼的處理
其實對於艦炮彈殼是否回收並不是取決於炮彈口徑的大小,而是取決於彈殼的材質。比如在一二戰時期,炮彈一般採用黃銅製造,銅價格較高,無論海軍還是陸軍對炮彈彈殼都是有要求的,各國能回收的還是要求回收的(當然戰鬥正酣或者逃命的時候就不管了)。中國在鋼殼炮彈研發出來之前,對艦炮彈殼同樣也是要求回收的,畢竟中國銅資源稀缺,回收後重複利用,可以節省資源。
▲銅殼,銅是一種比較貴的有色金屬
中國在鋼殼彈研發成功後,艦炮炮彈一般採用鍍鋅鋼殼炮彈或者覆銅鋼殼炮彈,這類彈殼成本就低的多了,對於回收並沒有特別的要求,掉海里就掉海里了,中國鋼產量全球第一,真不心疼,而且就是專門回收了,帶回去也不能用重複利用,因為鋼殼炮彈發射後因延展性差變形嚴重是無法重複使用了,只能當廢鐵回爐。這也就就是為何730或者1130射擊時彈殼如雨點般落入海中不回收的原因。
▲730/1130近防炮的鍍鋅鋼殼穿甲彈
▲航母1130射擊的時候彈殼落入海中
▲艦炮的鋼殼彈
至於主炮為何要在拋殼方向墊墊子或者拉網兜也並不是為了回收彈殼,而是防止又燙又重的彈殼砸壞艦體甲板塗層,算是對甲板的一種保護,當然戰時是不可能這樣的,這樣的情況只會出現在訓練中。至於彈殼掉海里也就掉海里了,落在甲板上的能帶回去的還是帶回去,並不刻意回收。
▲100毫米艦炮設計,用網兜接住彈殼,不是為了回收,是防止砸傷甲板
▲土豪如美帝,也要墊個東西保護甲板,至於彈殼從來不在乎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有殼彈將會被慢慢淘汰,比如現在的小口徑無殼彈,美國正在研發的可燃燒彈殼炮彈,還有我們的電磁炮炮彈等等,這些新型彈藥裝備後就更加不存在彈殼回收的問題。
-
19 # 嘯鷹評
炮彈殼要不要回收?
這得視具體情況而定,雙方激烈交火的話,有人說炮彈殼扔了怪可惜的,但是打起來了就是人那該往下扔也得往下扔,再說就算想回收,誰敢到處亂跑啊....為了撿點廢鐵,連命都不要了?
當然了打完以後,在比較安全的情況下,彈殼當然是要回收的,當然了大口徑火炮的沒有彈殼,發射藥使用的是絲綢藥包,但是那些中小口徑的火炮可都是銅彈殼,銅很貴的。能省一點是一點。的確,戰爭狀態下軍費不學,但是這種戰略物資金屬缺啊,這種東西相當缺啊....
至於和平年代?艦炮發射的時候都要在甲板上鋪個墊子....就是怕把甲板給砸著了,
別磕磕碰碰,容易把漆給碰掉,就是沒碰到人,有幾個走路不看路的,那也可能一腳踩上摔死半死。
當然,近防炮的話,可以回收也可以不回收,畢竟近防炮炮彈用的銅不多。直接倒海里也無所謂
要是講究的話,再裝回去.....(這東西亂扔會摔死人的....
-
20 # 淡然小司
家裡有礦啊,啥都不要,別看是彈殼,那也是經過提煉加工的金屬製成的。一般的彈殼都是用銅作為製造的材質,尤其是一些國家,在銅礦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不得不在某些彈藥上改用不鏽鋼作為原材料。飛出去的炮彈殼
海軍艦艇都是昂貴的武器,而艦炮的炮彈同樣是消耗型武器,雖然單個成本相對於軍事艦艇而言,並不昂貴。但是在作戰的消耗當中,依然是一筆不小的消耗。那麼數量眾多的彈殼也就是也就會因為消耗的太多,而變得成本增加。因此在某些彈藥上,這與陸軍類似,彈殼還是會回收的。注意看細節
海軍艦艇同樣擁有小直徑彈藥和大口徑火炮,小直徑彈藥如近防炮的為30mm左右的炮彈,而這樣的速射炮通常消耗彈藥比較快,彈殼通常會採用低成本的材料,有礦的國家肯定無所謂,但是對於我們這樣沒礦的國家就只能選擇鋼製材料,以減少成本。前甲板內的彈殼
比如我們的730/1130近防炮,這些都是海軍艦艇的近防武器。炮彈射速極快,每分鐘能達到上萬發。這樣的彈殼由於彈殼較小,成本較低,彈殼零碎,不利於回收,可是軍事艦艇首先就要保證武器的效能。因此,海軍首先要考慮的是艦炮的作戰需求,而不是為了顧及彈殼的回收。因此在有些艦艇當中是可以回收,有的卻是直接拋到海里。直接下海的彈殼
對於艦艇主炮,通常都在是在76mm-130mm這樣的艦炮,由於彈殼較大,材料佔用比例大,應該是進行合理的回收。但是在海戰的過程當中,對於現代軍事艦艇通常都是艦艇外甲板根本不允許有人存在。那麼彈殼通常都是留在參加完軍事戰鬥以後,艦艇上剩下多少彈殼,可能再回收多少。至於掉到海里的,自然也就不算數了。留在艦艇甲板上的彈殼也可能掉到海里
所以,對於資源來說能回收的還是回收,可是對於軍事艦艇作戰來說,顯然艦艇的價值要遠遠大於那些彈殼。那麼所謂的回收,也最多隻是作戰完畢,清理艦艇時才會去做的,剩下多少,也就算多少吧!
回覆列表
早期各國均採取回收,現代很多國家由於工藝技術的更新不在回收直接到海底去了。以前回收是為了成本,是為了資源。眾所周知,早期由於受技術限制,特別是材料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各類火炮的藥筒都使用銅質材料為主,當然並不是純銅,而是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鐵等不同材質後的黃銅。
這種黃銅雖不是純銅材質,但是銅作為價位較高的有色金屬一直是一種比較少的礦產資源,但是銅的延伸性好,加工難度小,較好塑型,能更好的貼合火炮炮筒,加入鐵等材質後又提高了其硬度,所以這種黃銅藥筒一直是各國軍隊火炮在用的主要材質。缺點就是材料成本高,所以往往陸軍在使用後就直接回收了,而海軍也進行了回收,但較為麻煩,畢竟佔用空間。
伴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開始研製鋼質藥筒來取代傳統意義上的銅質藥筒,目前我們軍隊已經經過各類實驗突破了鋼質藥筒所存在的剛性過高加工難度高,對火炮又有一定要求的技術難題。現在我們的海軍早已全面用鋼質藥筒取代銅質藥筒。綜合,現在我們海軍全面使用鋼質藥筒,這種材質價格低,所以打完也就直接進入大海了。
軍艦打出去的炮彈殼回收與否,安靜覺得要和彈殼的掉落位置和打撈成本有關。一般來說,軍艦發射炮彈之後,彈頭從炮口飛出,有部分是會直接落入海中,但是也有部分是會落在甲板上。
如果是落入海中的彈殼就不用管了,畢竟茫茫大海要撈這些彈殼,也不是一個容易的事,但是落在甲板上的彈殼還是要回收的,畢竟節約是美,而且不回收也有可能妨礙到隊員的安全,容易滑倒或者造成軍艦設施的故障。不鏽鋼材料已代替黃銅,成為炮彈的主要製成材料,回收價值不大。以前的炮彈基本都是黃銅為主要材料,因為它延展性好。
但黃銅是比較稀缺的,成本比較高,所以一般黃銅製品,如黃銅彈殼,在以前戰爭中,能回收的基本都是要求回收的,重複使用可以降低成本。如今的社會,已經克服了鋼的製作問題,已經使用不鏽鋼來代替黃銅做炮彈,成本上大大節省了,而且它回收後基本很難重複使用,加工成本可能還會比製造一個新的更改,所以一般就算回收回來也不再使用,所以對這些不鏽鋼炮彈的回收價值就大大降低了,沒有太大的必要。
從以上來說,出於安全和節儉出發,軍演時掉落在軍艦上的彈殼一般都回收,但如果戰鬥期間,肯定是先把敵人打倒再說,那麼緊張的氛圍下,怎麼可能還顧不上撿彈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