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溝通和思維

    不是,不要被焦慮感影響了。

    35歲雖然沒有20出頭那麼有精力,但35歲還是很年輕的。

    你有那麼好的學歷,這是你的優勢,即使不念碩士,也會有35歲的時候。

    只要讓自己的專業能力與時俱進,無論多少歲,都是有市場的。

  • 2 # 生涯規劃師方文波

    職場35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現在大家之所以對35歲特別焦慮, 很大原因在於現在資訊傳播太容易了,一點點小事都被放大,尤其是在網際網路行業,一點風草動都會牽掛著很多人的心絃。

    在網際網路行業,35歲的確是個坎,如果到了這個年齡,還在做基礎的執行工作,專業方面沒有比畢業一兩年的應屆生強太多,管理&領導力達不到勝任管理類崗位的要求,對企業來說就屬於價效比不高的員工了,企業遇到危機可能會優先裁掉這些員工,因為可替代性強啊,等經濟好轉點有錢隨時都能招到。

    市場供需關係直接決定了個人競爭力,如果一個領域市場需求是100人,一年畢業人數只有幾個人,那這幾個人的身價就會被不斷抬高,反觀網際網路行業,每年轉行進入的人數僅次於金融,畢業人數超多,轉出的人又很少,即使畢業時價效比還行,隨著人才不斷湧入,企業就會想話更低的錢,招到可替代的人,最終薪資會被拉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底線。

    換個領域,比如35歲的老師、醫生,律師,不到這個年齡,反而在市場上不容易讓人信服,職業本身有特性的,有些職業前期發展快,到了中後期就開始慢慢減慢,有些職業前期需要積累很久,但越到後期,反而越吃香!

    我也30多,職場不是唯一賽道,除了職場,還有很多種可能,比如,公益慈善、創業、教育、體制、農業、旅遊業、新媒體,都有很多機會

  • 3 # wrt1

    不是不行,是作為底層員工 沒有很大優勢了。。。即使是碩士,如果在大城市,同樣學歷的年輕人還是很多的。找個穩定的工作幹吧!比中年危機帶來的焦慮好得多(✪▽✪)

  • 4 # 陳陳髒辮

    不管自己多大年紀如果你在職場一直保持學習你所在領域新的知識技能的提升,也不是隨便招一個人就可以替代你 那麼你根本不用擔心年紀問題,除非你四年,八年多少年水平一直和剛入職場一樣,那麼確實需要擔心被淘汰,可能招一個新人代價更低。像某些醫生水平高,退休了還被返聘,根本不需要擔心年紀問題。

  • 5 # linjinzhuo

    站在30歲,就要清楚35歲時,你將面臨一大波問題。

    好不容易站穩了高管層,生個孩子隨時有可能失去江山,這時候就後悔,為什麼不在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把孩子生了呢?

    女高管生孩子,要麼打拼到進產房的最後一秒,要麼前功盡棄,要麼乾脆把職場瓶頸期拿來生孩子。

    35歲,你一定有一堆亞健康症狀,把前10年打拼來的錢,又投入了健康維護。

    35歲之前,就算你不努力,躺著打遊戲看日劇吃辣條,35歲你還是會脫髮、便秘、失眠、脾虛、腸胃差、黑眼圈、偏頭痛、頸椎病......

    30歲以後,靠的都不是死努力了。

     

    誰都不會是永遠的贏家,只要比賽還沒結束,人人都有機會。

    有些人很介意聽到輸贏這種詞,好像不說就不會輸似的。

    這個社會有多開放,有多尊重多元化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你來說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還是趁早尊重自己真實的慾望吧。

    大牛孵化器,與優秀的人才結緣,無邊界的IT職場。我們的大牛在等你!

    人生苦短三萬天,為了面子騙騙別人沒關係,別騙自己

  • 6 # 冬瓜很涼

    先說核心結論吧:導致我國出現職場35歲現象的核心原因是經濟發展水平的低下和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根本方法,還得是大力發展經濟,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這個結論可能和很多人腦海裡的固有印象是衝突的,但這就是現實。

    明明是年富力強的年紀,為什麼大家會覺得35歲就不行了呢?

    35歲,正是一個人最為年富力強的階段。但是在企業招聘過程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條“年齡僅限35歲以下人士”的要求;在過去幾年,類似華為、阿里、騰訊等IT互聯網裡的巨頭企業也因為35歲員工的處理問題,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這讓許多人產生了一種感覺:只要到了35歲,職業生涯似乎就要走到一個盡頭,儘管自己明明還能再工作二十幾年。

    這隻能說明,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企業消化不了這麼多35歲以上的資深職場人。一個35歲的人,在職場已經打拼了十幾年,無論是經驗還是能力都足以勝任一個企業的中高階崗位,然而,企業並沒有那麼多崗位提供給他們。企業裡需求量最大的是底層的執行類員工,這類員工最大的特徵是:工資較低、肯加班。這兩點恰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最大的弱勢。

    而中高階崗位的缺乏,是由我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決定的。儘管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是依然還不夠。尤其是社會上很多產業依然處於薄弱的發展階段,在世界的競爭力並不高,這導致行業利潤很薄,市場上存在的都是薪資較低的初級崗位,而那些佔據產業鏈利潤大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崗位,都在國外企業的手中。

    另外,我國經濟的發展還呈現出嚴重的地區不平衡,這導致在二三四線的人才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崗位,智慧一股腦向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流動,這進一步加劇了競爭的殘酷程度。

    這才是很多人會覺得35歲在職場覺得不行了的根本原因:能給得起工資的崗位就那麼多,但人才一茬接一茬,企業當然會用成本低的那一類。

    其實,職業對年齡的限制,一直都在

    小時候,父母都想讓我們早一點唸書,他們覺得這樣能佔到年齡的便宜。這個觀念其實有一定道理,因為這個世界對年齡的限制一直都在,例如共青團員到了28歲必須退團,公務員更是對於升遷有嚴格的年齡限制,一旦過了某個年齡沒達到某個層級,基本意味著升遷無望。

    而在各類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想要評職稱,年齡也是一條重要的參考標準。只不過,在民營企業,這條線劃得更加“慘烈”而已。

    話又說回來,對於一個工作才4年的碩士而言,在學歷就佔有先天優勢的情況下,與其擔為35歲擔憂,還不如多花一點時間考慮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畢竟,年齡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真正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是這個人的核心競爭力,職場適應能力;在當前的社會環境和遊戲規則之下,我們能夠做的除了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之外,別無他法。

  • 7 # 小菓

    學歷和能力不完全成正比,35歲正值壯年,能做的事還很多,為何發此感慨。

    35歲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壓力自然會大,但任何工作,都要滿懷熱情去做,如果沒有了做事的熱情,只剩壓力,會很容易被壓垮。很多時候,忘記壓力,然後不停挑戰自己,你覺得自己不行那肯定不行,你自己有信心,才能做好事情

  • 8 # 良宇設計

    本人四十了,依然在混職場,現正端個手機回覆你的問題。而且我還順便要為所謂的人們所批判的華為35事件正名。

    我認為,35歲在職場沒啥不行的,何況你有高學歷,還是很行的。

    關於所謂35歲危機,是近年網路媒體等炒作出來的一個熱詞。其背景是19年華為和騰訊的有關裁員。具體事件我在這裡就不再當“讀稿機”了,有關社會倫理道德我們沒身處其中也就根本無法評判,最起碼,那些被裁掉的it們,得到不菲的賠償金,足夠他們日後的一般生活。誠如,在這些人中也基本就沒人說過公司的不是。華為是有高度使命感的企業,大家不要看的太簡單,以道德使命來綁架一個偉大的公司,在科技領域敢於與世界頭號強國貼身肉搏的,除了華為,還有哪家,網際網路嗎,金融嗎,房企嗎?人家不屑於這些。在我們國家整體基礎產業相對薄弱,產業生態相對不盡健康的情況下,華為要與強敵們同臺競技即孤單也力薄,就必須打造一支年輕氣壯.精力充沛的隊伍,才可保持領先。就通訊產業而言,起碼就硬體方面的成就,華為做好了,某種意義上也維護了國家和老百姓的利益,請問就那些虛飄飄的所謂企業職業道德和國家人民利益比,孰輕孰重?

    另外,這也只是科技領域企業的少數現象,不是一般情況。

    其實這也就是網路媒體炒作出來的一個話題,幾乎每一二年就要鬧騰一陣。流量時代,危言聳聽,充分的多博眼球,看看就得了,千萬別當真,他們可不承擔誤導的後果。

    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自己的思辨能力。在我看來, 與其說擔心35不行,不如趁早注意職業積累與學習,為自己的升級進階作準備。

    35其實是一道職業分水嶺,人到中年,在心力精力以及身體協調性方面肯定沒法與職場新人比,這是劣勢,但你的優勢他們也沒法比呀,比如工作經驗,系統的理論體系,產品架構的全域性把控,還有人脈資源,他們能比嗎?全國的“李一男”很少吧。

    當然,誰都會在職場慢慢變老。三十多四十多歲後,也就不太適合從事一線拼碼拼力的活,比較適合重在規劃調控協調類的工作,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點 則在於自己的機遇與能力。

    總之努力是沒錯的,平時注意自己的積累總結,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並不斷提升與進階。對於有知識和技術成分的職業,是越老越值錢的。到時,不管你身處哪個行業領域的哪個崗位,沒人能輕易取代你 ,何患之有?

  • 9 # 木子職說

    個人觀點: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職場中35歲只是一個年齡的標籤,並無太多實際意義,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破除本領恐慌的畏難情緒,才能在職場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想起前不久人民日報報道職場“35歲現象”:準備跳槽,卻發現不少用人單位將招聘門檻設定為“年齡在35週歲以下”;本想再拼拼,無奈身體機能和學習能力不如從前……遭遇“35歲現象”,讓不少打拼多年的白領倍感壓力。

    一、“35歲現象”的本質是什麼?

    35歲本應該是職場人事業的上升期,是職場人奮勇拼搏的黃金時期。35歲的年紀並不算大,還屬於中年人早期,正是幹事創業的關鍵時期。

    ”35歲現象”的本職,實際上就是職場人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自信,是本領恐慌的畏難表現,是事業瓶頸期主動退縮的”懶人”思維。

    二、35歲職場人所面臨的困境是什麼?

    35歲職場人面臨的困境挺多的,最主要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1)35歲的年齡工作競爭壓力大,有強烈的職業危機感

    現如今,35歲的年齡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其工作壓力不僅來自於工作業績的考核,也來自於其他競爭對手的施壓。

    現在90後甚至00後都已經步入職場,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很多都比你小,你所面對的對手是更年輕的人,所面臨的壓力也不小,如果工作不努力,就要小心被其他人超越。

    (2)家庭壓力是“35歲現象”產生的重要誘因

    35歲的年紀,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除了工作壓力外,還面臨著家庭的壓力。

    每一個職場人背後都有家庭因素在起作用,如何正確處理工作和家庭的關係,也時刻考驗著職場人的處事智慧。另外,家庭壓力還來自於經濟上的壓力,要養活一大堆人,特別是孩子在學習教育上的開支,對於職場人來說經濟壓力也不小。你想想,你一年能夠找多少錢,才能夠養活一大家人,你有這個本事沒有?

    (3)外部因素也是”35歲現象”產生的重要因素

    職場變化快,知識技能更新也快,要破解35歲職場危機,政府、社會、用人單位要形成合力,為個人職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雖然個人工作能力很重要,但外部環境也重要,沒有公平正義的就業環境、缺乏職業激勵措施,無助於紓解職場焦慮。

    三、職場中35歲應該怎麼做。

    在這個資訊化時代,知識、技能以及各類生產要素加速迭代,對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論是35歲左右的職員,還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都難免會遇到本領恐慌。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職場要求,沉著應對職場各種危機。

    (1)放平心態勇敢面對是最重要的

    不管你工作環境如何變化,身邊和你工作的人年紀有多大,你都要努力接受這個現實,並且勇敢面對。35歲只是年齡的標籤,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努力做好手裡的工作,才會讓你事業事半功倍。

    (2)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是職場事業發展的保障

    說都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是個人事業進步的重要保障。你要知道,優勝劣汰是職場生存的殘酷規則,哪怕你擁有碩士學歷,先天擁有比別人更多的優勢,但你要是不努力,就會落後於別人,甚至被別人反超,職場本領恐慌的毛病永遠不會改變。

    (3)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形成合力是緩解職場危機的重要方法

    個人問題畢竟也要放在整個社會環境中來看。要緩解35歲職場危機,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就要形成合力,為個人職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要依據各項法律法規為職場人創造更為公平的就業機會,建立激勵和培訓機制,努力幫助員工紓解職場焦慮。

    總結:35歲職場危機不要怕,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我們必須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大可不必放大職業焦慮。牢固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破解職場本領恐慌,才能更好的應對職場上各種複雜形式變化。

  • 10 # 段天毅筆記

    其實行與不行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自己要有自信,

    有了自信你做啥都帶勁

    雖然學歷並不能代表一切

    但是學歷恰恰又是無法改變的事情

    在這個年齡都經歷過生活的洗理,更應該冷靜沉著的面對

    不過現在的社會確實變化非常大,

    如果不提高自己非常容易被淘汰掉。

    ----

    影片中分享了一些我簡短的人生經歷,希望看了後能幫助到你

  • 11 # 孟凡了

    這是企業家對國家不滿的宣洩。公務員考試35歲就被堵住。歷朝歷代也是罕見,古人有大幾十歲的進士。大幾十歲的時候進體系最官的。個別行業是需要年輕員工,但是35歲就不要了,確實是公司追求員工價效比。但多數企業是噁心國家呢!

  • 12 # 白博士bai

    其實他是分幹什麼的,也分人,要是35就不行了,那我們現在的農民工有幾個是年輕人啊,你看看哪個行業的人都是35歲往下的啊,不要拿個例就捕風捉影的。

  • 13 # 漲薪君

    35歲,管理正當年,基層靠邊站

    得看你現在是什麼位置,如果做到了管理層,35歲就該往高管方向努力的,很多獵頭職位,都還要求35歲以上呢。

    如果還在基層打拼,那就比較尷尬了,很少有公司願意招聘35歲以上的基層員工,德高望重的,不好意思使喚。

  • 14 # 吃瓜群眾的美好生活

    當然這句話要看怎麼分析!不是35歲不行了,而是35歲的時候這個大部分的職場工作已經沒有不要您呢!公務員、國企還有民營企業等等這一系列單位,他們只要小的、嫩的、價格低的、價效比高的,那麼你的競爭力到底有多少?在我看來這個馬雲他是這個一輩子都具有競爭力的,因為他已經是思維和金錢的大師,他的理論也可以寫好幾本書!他掙的錢也夠他一家庭十輩子用。

    所以這個問題是每個人的在不同的年齡,他的精力實際上是會有所下滑的!在這個時候你必須有馬雲一樣的幹勁,任正非一樣鬥志,孫楊一樣的身體,楊振寧一樣的學術、施瓦辛格一樣的身材,馬斯克一樣的創新!那麼你把這幾樣合體之後,就成為現代的奧特曼!自然也就不會被淘汰了。當然這種機率是極為低下的,據我測算大概是百萬分子三。

    所以透過以上的解釋,大家不難看出這個社會,極大限度的出現了板扁平化,也就是金字塔被壓扁了,金字塔上面的人是越來越少,金字塔下面的人會越來越多,它的底部會越來越廣闊。在殘酷的社會競爭面前是沒有辦法的,你只有不斷努力,但是未必能夠達到你所期望的結果,因為整個中國馬雲也只有這麼一個。這在哲學上也是一個悖論,就是如果整個社會有更多的馬雲出現,那麼是不是就會出現更多的掃大街的?進而推匯出另外一個問題:到底有這麼多大街可供大家掃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女人很喜歡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