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跪射俑

    楊堅是執政大臣,手握軍權,多數朝中大臣要麼主動投靠他,要麼保持中立,要麼就是楊堅提拔的。宇文家族的強悍者均被楊堅一個個設法拿下,使皇帝孤立無援。

  • 2 # 江北陸遜

    篡位篡的從來不只是那把椅子,也不僅僅是取代那個坐在皇位上的人。

    篡位篡的是那把椅子背後的利益。所以,背後的利益群體有多大,篡位的難度就有多大。

    你要幹掉的是一群既得利益者。改朝換代,絕不僅僅是換個皇帝,而是換一批新的掌權者,換一批新的食利者。你針對的利益群體越多,你的奪位難度就越大;反之,你奪位就相對容易。

    換句人話來說就是,你要搶人家的飯碗,自個來吃

    就這麼說吧,不要說搶人家的飯碗,你就搶槍一隻狗的骨頭看看?看看它咬不咬你?遇到餓了幾天的大狗,不咬死你算你命大。

    所以,答案其實就很簡單了。前朝既得利益者越少的,你得位就越容易,比如楊堅,比如趙匡胤;前朝既得利益者越多,你要取代的人越多,你奪位就越難。

    比如說曹操,得位難度就非常的高。

    漢家以前是劉家、袁家、楊家、荀家、董家、何家的天下,現在要換成曹家、夏侯家、賈家、崔家、荀家的天下。你覺得劉家、袁家、楊家會不會幹?

    他們絕對比護食的狗更兇狠。

    朝堂之上,要幹掉漢室宗親,要幹掉司空、司徒、太尉,伏家、董家等等等等。你說難道曹操不能收服伏家董家嗎?你是要曹操休了丁夫人呢,還是休了卞夫人?這些人都不僅僅是一個女人,而是背後的大家族,枝枝蔓蔓,牽連甚廣。

    中央搞定了,地方的還有一大堆呢。包括不限於冀州的袁氏、荊州的劉表、東南的孫氏、益州的劉氏、西北的馬氏等等等等。

    你當皇帝?你覺得這些人會服氣嗎?不會。

    收編?很難。因為你給了他們位置,那麼跟著你的那批人就沒位置。你自己的那批人不酬功?你覺得他們還會給你賣命嗎?

    不會。張良說過了:

    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復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後,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墓,陛下與誰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無彊,六國立者復橈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誠用客之謀,陛下事去矣。

    張良說過了,天下游士跟著你,可不是來學雷鋒的,他們“日夜望咫尺之地”,日日夜夜希望得到點好處,得到榮華富貴。你給了降人?

    不行的。除了極少數會為你所用,大部分你都得幹掉。

    可這些人不是那麼好乾掉的。沒有人會伸長脖子等你來殺。這個過程可不簡單哦。幹掉袁紹就花了小十年。

    只有這批人都被消滅了,沒人幹得動你了,這個時候才能篡位的。

    而相比於曹操,楊堅奪位的難度小多了,原因就在於他的基本盤與北周宇文家的基本盤完全相同,即後世所謂的關隴貴族,當時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楊堅岳父,李淵外祖父、楊廣外祖父)、侯莫陳崇,其中宇文泰作為宇文氏的開創者,本就是被取代的角色;元欣為原北魏宗室,從六鎮兵變、爾朱榮河陰之變到北魏而東西魏而北齊北周,元魏宗室被屠戮殆盡,已經不構成任何威脅;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被宇文護誅殺,而李虎、李弼從後世看,和楊堅已經形成利益共同體;

    楊堅父親楊忠本就是十二大(實際為二十四)將軍之一,後來這十二大將軍諸如長孫晟、劉亮(侯莫陳亮)等都成了楊堅得力手下,韋孝寬則是剿滅挑戰楊堅最大的挑戰者尉遲迥的大將。

    也就是說,關隴集團的主要人員都成了楊堅的忠實支持者。那麼,作為宇文氏最大支柱的關隴貴族不僅沒有起到支撐宇文氏的作用,反而成了其的掘墓人。這才是楊堅輕鬆得到宇文家天下的關鍵原因。

    另外,宇文氏自家命數不濟,也給了楊堅得天下的機會。周武帝宇文邕英明神武,可惜短命;後來的周宣帝宇文贇不務正業,二十一歲就當了太上皇,雖然有背後操控局勢的可能性存在,但不負責任是肯定的;周靜帝宇文闡即位時剛剛八歲,死時也只有九歲,死的本就莫名其妙。

    在此之前,宇文氏多次的內亂也在冥冥中給楊堅鋪路。比如宇文護誅殺兩個皇帝,宇文護自身又被宇文邕擊殺,兩次內亂,宇文氏元氣大傷;這些條件累積,楊堅奪位實在是水到渠成。

    其實,楊堅奪位還是有些挑戰的。比如王謙、司馬消難、尉遲迥先後起兵,宇文氏還有遺留勢力的存在。不過楊堅最大的挑戰,北周戰神齊國公宇文憲如在,楊堅是絕對沒有機會的。可惜周宣帝猜疑,殺了他這個英明神武的皇叔,算是掃清了楊堅奪位的最後障礙。

    其實奪位最容易的是趙匡胤。趙匡胤篡位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基本上從根上掏空了柴家的實力,也就是說,柴家的人全變成了他的人,沒有碰到我所說的這種權力衝突。別人還照樣當官,自然就不會反對他。真正觸碰了利益的只有一個李重進,就反了。另一個李筠那是有點江湖義氣,除此之外其他人都職位不便甚至加官進爵,所以趙匡胤奪位才是真正的無比輕鬆。

  • 3 # 路之意

    天下bai從來不易得,幸運兒如楊堅者也不例外du,套用一句教科書上的話,楊堅當皇帝zhi,是歷史的偶dao然性和必然性的結合。歷史的偶然性,是周宣帝的突然死亡,給當時的朝廷當來了政治權利的真空;歷史的必然,則是楊堅在朝廷和地方總管都擁有良好人脈資源,在夾縫中獲得了稱帝的契機。當然,從楊堅稱帝之後的雄才大略也可以看出,楊堅雄起,是早晚的事。當社會需要英雄的時候,就會創造一個英雄出來,歷來如此,不可輕視隋朝開國之君。

    楊堅怎麼奪得宇文家的天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楊堅出生於弘農郡華陰縣(今天陝西省渭南市的華陰市一帶)。楊堅是名門之後,其先祖據說是有著“關西孔子”之稱的東漢太尉楊震。這一支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弘農楊氏”,到了楊堅的父親楊忠時,他已經官至柱國、大司空,爵至隨國公。

    歷史總認為大人物往往會有不同常人的地方。據《隋書》記載,楊堅

    “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

    這正是所謂的吉人天相。十五歲時,楊堅因父親的功績而

    “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

    十六歲時,又“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對楊堅這個新秀,主持朝政的宇文泰甚至誇讚他:

    “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

    的確,楊堅屬於贏在起跑線上的人物了。當官,他恭敬勤勉;為子,他孝順備至。很快,他贏得了很高的人氣指數,成為朝野中的紅人。

    宇文泰去世後,侄子宇文護把持朝政。他逼迫西魏恭帝禪讓,並先後扶持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宇文毓和宇文邕為帝,最終被不願做傀儡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所殺。

    一個好漢三個幫。繼位之初,宇文邕為了與宇文護相抗衡,便招攬其他朝臣。這時候,楊堅走進了宇文邕身邊——他的女兒當了皇太子妃。楊堅和宇文邕成為利益共同體,也因此而“父憑女貴”,在朝中地位不斷升高。

    樹大招風。對於勢力日盛的楊堅,朝中慢慢出現了反對的聲音。齊王宇文憲勸諫宇文邕,楊堅相貌非常,讓朝臣們很不舒服。他不是一個甘居人下之人,請趁早除掉。還有以為大臣提議,

    “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楊堅)貌有反相。”

    儘管有人認為楊堅有不臣之心,而宇文邕卻相信天命,認為楊堅無法撼動北周的統治。宇文邕去世後,太子宇文贇繼位,楊堅之女成了皇后。身為國丈的楊堅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加上宇文贇對楊堅高度信任,每次他外出,都會留楊堅來主持政務,治理天下。楊堅權勢滔天,紅得發紫。

    沒有誰能夠永遠站在頂峰,宇文贇對楊堅起了防備之心,並試圖將其除掉。優柔寡斷往往會貽誤時機,沒來得及下手,宇文贇病重,朝政完全落入楊堅手中。

    走到人生終點的宇文贇已經沒有任何力氣駕馭局面,楊堅親信偽造詔書——楊堅輔佐新君,他站在了北周權力的制高點。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宇文贇病逝,年僅七歲的太子宇文闡繼位,楊堅則被任命為大丞相。

    楊堅篡逆之心早已有之,但擔心被封在外的諸多北周藩王。怎麼辦?楊堅以皇帝之名將他們召到長安,以謀反之罪把他們處死。隨後,他清洗了不滿他擅政專權而反抗的尉遲迥等人。在一手打的同時,楊堅又一手拉,籠絡支援他的鮮卑貴族。很快,楊堅的地位穩固起來。

    大定元年(581),楊堅由隨國公變為隨王。北周靜帝宇文闡不得不把位置拱手相讓,楊堅正式登基稱帝,並將“隨”改為“隋”。

    核心原因是什麼?

    楊堅奪取政權,成為隋朝的開國之君。看起來還真的是相對輕鬆。

    楊堅能夠奪得宇文家的天下,是因為北周朝綱混亂,北周皇帝失去了對朝局的控制。北周末期楊堅把持朝政,他當時已經是北周的實際控制者。

    楊堅雄心勃勃,他想發動政變很長一段時間,但他的力量是不允許的。周武帝死後,宇文贇繼位。楊堅的女兒楊麗華被冊封為皇后。依靠著女兒的地位,和自己國丈的身份,楊堅在政治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周武帝死後,宇文贇繼位。而宇文贇整天喝酒、享樂。宇文贇把國家整的天怒人怨,手握重兵楊堅就成為了大家擁護的物件,這時候更加堅定了楊堅的造反之心,但是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循序漸進,一步步的回到朝堂,掌控了實權,排除了異己,拉空了朝臣,清除了通往皇位大道上的絆腳石,但這時候22歲的宇文贇去世了。

    年僅宇文闡7歲的宇文闡繼位,而自己的女兒這時候已經成為皇后,身為外戚的楊堅順利的將朝廷上的一切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隨著楊堅權力的增加和許多大臣的支援,楊堅逐漸削弱北周宗室的影響。他先後把趙王、陳王、嶽王騙到長安殺害。

    公元581年,楊堅逼迫周靜帝禪位,就這樣楊堅取北周的天下。登基後的楊堅將改北周為大隋。楊堅的皇帝之位雖然是透過各種手段獲得的,但是並不影響他成為一代明君。他開創的隋朝迎來了開皇盛世,在他的統治下隋朝國力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 4 # HuiNanHistory

    隋文帝楊堅是北周外戚,所以他能夠很輕易地篡奪了原本屬於宇文氏的江山社稷。

    楊堅的長女楊麗華可以說是大有來歷。

    楊麗華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也就是說楊堅是北周的“國丈”,在禮法上相當於未來的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外公”。

    公元580年,宇文贇病重離世。他的近臣劉昉、鄭譯等因和楊堅有舊,便矯詔以新帝宇文闡年幼,請皇太后楊麗華之父楊堅輔政,並任命其為總知中外兵馬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緊接著,楊堅便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清理北周的宗室皇族,消除一切可能的反對勢力,為篡位鋪路。

    等到大象三年(581),將反對者清理乾淨的楊堅便逼迫北周靜帝宇文闡讓出皇位。

    於是,宇文闡便下令禪讓,並移居其他宮殿。大定元年(581年),楊堅便以“受禪”的名義實現了長期以來的篡位夢想,改國號為隋,建元開皇,大赦天下。

    由此可見,楊堅的謀朝篡位原因在於他的外戚身份,作為皇后以及皇太后的生父,可以在新君年幼的情況下,擁有輔政的名義和優先權。外戚干政,在歷史上其實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

    雖然楊堅個人是很有能力,但他能夠相對輕鬆地實現改朝換代,和外戚的身份是分不開的。

    歷史上像楊堅這種處境的人還有不少,都是在新君年幼的情況下發生的。

  • 5 # 野袍子仙女

    導語:任何一個篡位者都是不簡單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九死一生,明成祖朱棣同樣付出許多心血,即使是隋文帝楊堅,他奪取宇文家的天下,看似非常簡單,實則深思熟慮,經過多番思考,時機成熟才敢下手,那麼隋文帝楊堅能夠奪取宇文家的核心原因又是什麼?

    楊堅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鮮卑姓氏為普六茹,普六茹鮮卑姓氏是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隋文帝楊堅能夠奪取宇文家的核心原因又是什麼?

    有付出才會有成功,有耕耘才會有收穫,天上從來不會掉下餡餅。

    有人問,誰是古來得天下最為容易的君王?我覺得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容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人覺得漢高祖劉邦四十多歲起兵,依靠張良、韓信、蕭何等人的幫助,最終取得了天下,是比較容易的一個;有人認為唐高祖李淵在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的幫助下進駐長安,成為了唐朝的開國之君,也是比較容易的一個。

    還有人覺得隋文帝楊堅是一位很輕易就奪取天下的君主。楊堅外戚出身,逐漸把持大權,又逐漸消滅了北周的貴族和守舊勢力,在沒有太多殺戮和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實現了北周政權相對溫和的過渡,最終,他從自己名義上外孫的手中取得了整個北方。

    楊堅篡位的起因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朝的大臣,楊忠去世之後楊堅繼承父親的爵位,周武帝認為宇文憲言辭有理,便開始疏遠楊堅。

    楊堅雄心壯志,他早就想發動政變,奈何實力不允許,待到周武帝去世,宇文贇繼位,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皇后,從此楊堅一路高歌猛進,因為宇文贇整日飲酒作樂,22歲便去世,宇文闡繼位時也只有7歲,朝中大權全部落入楊堅之手。

    顯然楊堅隨著權勢的增大,又有許多政黨支援,他逐漸開始肅清北周宗室的勢力,先後將趙王、陳王、越王等人騙到長安將其殺害,一步步剷除阻礙自己的勢力,公元581年,周靜帝主動禪位,楊堅改國號大隋,自此宇文家的天下便成了楊家的天下。

    楊堅能夠輕易奪取北周宇文家天下的核心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北周朝帝王的正統性不夠強,沒有威望,宇文泰被推舉為首領之後,只是八柱國之一,雖說是權力相對大,但是還沒到絕對實力的那種,而後宇文泰殺害北魏孝武帝等人,同樣不夠地道,況且北周五帝中真正掌權的只有宇文邕,其他帝王就像是曇花一現,龍椅還沒坐熱乎就被趕下去。

    其次:宇文家族自相殘殺,尤其是宇文邕和宇文贇,他們分別將自己的親弟弟和皇叔殺害,自古以來,宗室力量可以適當打擊,但是打擊過了頭,沒有了宗室力量的支援,皇位也坐不穩,看看在宇文憲死後,宇文達等人根本就不是楊堅的對手。

    最後:楊堅的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使掉,那也是有準備的人才能接到,楊堅贏得關隴集團大部分人的認可,甚至有韋孝寬、楊素等人的支援,關隴集團的核心關中長安,可以說在楊堅的努力下全是他的支持者。

    總結:楊堅的身份、運氣、性格、能力,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都不可或缺。但終究還是綜合實力成為他稱帝的根本原因。

  • 6 # 阿龍666255

    核心原因就是他有一個好女婿,,

    首先他女婿死的早,讓他有機會奪權,,他女婿最大的貢獻是把有威望的宗親都給殺了

    使的楊堅奪權的時候沒有振臂一呼的宗室

  • 7 # FH731011

    沒有獨孤氏的幫助,難得天下。天時地利人和助其得天下。

    隋對中國的歷史程序至關重要,承前啟後。

    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黑暗,統一天下。開鑿了大運河,連線南北。開辦科舉考試,結束了門閥政治。三省六部制的制度,保證了政治體制的運轉…

    可惜三皇38年,有點短。

    弊在當世,功在千秋。

  • 8 # 煮酒君

    我覺得不是。雖說楊堅是篡其外孫的位,但也不應該就認為他這個皇位是“白撿”的,楊堅的帝王之位也是來之不易的!

    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原南北割裂,連年征戰,兩地百姓幾成異族,相互仇視。又因為被不同的政權所分管,不僅在政治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區別。

    楊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夠搞出個開皇盛世,治國能力可見一斑。

    楊堅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就算美華人都是認同的。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史料記載,楊堅出自弘農楊氏,乃關中高門。不過著名學者陳寅恪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楊堅應是出自山東寒族,其世族身份應是偽託。

    我說楊堅得位艱難,也不僅僅是因為他登基後還滅了陳才一統天下,其早年經歷便已經算得上厚重了。

    早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楊堅已經被齊王宇文憲注意到,宇文憲對其起了殺心。

    他曾對武帝宇文邕說過,“普六茹堅(楊堅的鮮卑名)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不過楊堅地位不差,貿然殺之,將引發動盪。宇文邕對此事還是猶疑不決,又問計於來和,時來和任錢伯下大夫,這貨也說楊堅是個厲害人物,又因為想要給自己留條後路,遂又建言說這人還是可靠,若領兵攻陳,當所向披靡。

    宇文邕仍不放心,暗中找人給楊堅看相,結果找到了楊堅的朋友,自然又讓楊堅逃過一劫。如是反覆,總是不能置楊堅於死地。

    宇文邕之後,宇文贇繼位,對楊堅一門殺心更重。宇文贇娶了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竟然曾對皇后放言說我一定殺你全家。

    楊堅覺察危險,主動逃離權力中心,向宇文贇示心出藩之意。

    宇文贇之後,宇文闡繼位,時年七歲,楊堅遂藉機以外戚的身份控制了北周朝政,於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得北周靜帝禪讓,建立大隋,改元開皇,並大赦天下。

    由上可見,楊堅得位的歷程,其實一點都不算平坦,若非深得厚黑之術,又怎麼搞得過兩個想要殺死他的帝王,最終堅持到外孫掌位?

    就算建立大隋之後,也不算是一統天下,還有個陳朝和西梁。到了一統天下,又過了八年之久。

    所以,我們只能說楊堅的原始資本積累,是較為簡單的。但他走上巔峰的歷程絕對不比歷史上其他帝王要容易,甚至可以說更為驚險。

  • 9 # 泊圖泊途

    最容易的開國君王絕不會是楊堅,他前面那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比他容易的多,沒錯,就是西晉司馬炎。

    先說司馬炎,他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兩代三人的努力下,順利完成權變,完成禪讓大典。多麼的風光!

    得罪人的事全讓他伯父和父親幹了,他倒是留下個開國的美名,再看後來的歷史,他簡直是個笑話。

    楊堅發跡於西魏-北周一脈,宇文泰為了順利完全權變並獲得穩定的兵源,設立八柱國將軍。獨孤信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楊堅的岳父。楊忠是楊堅的父親,六鎮中武川鎮的重要成員,曾隨爾朱榮、獨孤信征戰,位列十二將軍,後來成為柱國將軍。

    楊堅有非常優勢的政治資本。

    東西魏爭霸時,東魏聯絡柔然,西魏聯絡突厥,相互爭鬥,國內稍安定後,楊堅又攻打他昔日的戰友。

    北周皇帝傳到宇文贇時候,楊堅的女兒被封為皇后,楊堅成了國仗,權傾朝野。這個皇帝是個十分荒唐的人,他選大量民女充斥後宮,同時立了五個皇后。

    更可笑的是,他為了享樂,將皇位傳給了年僅七歲的宇文闡,當起了太上皇,美其名曰天元皇帝。自己造了個宮殿叫“天台”,而且還禁止別人使用高、大這樣的字眼。縱慾過度的他定格在了22歲。

    宇文贇對楊堅早有懷疑,想殺楊堅的女兒或許與這個有關,楊堅為躲避災禍,暗示自己想去異地為官,這正中宇文贇下懷,可是楊堅還沒離開,宇文贇就死了。

    掌握擬詔大權的人偽造遺囑,讓楊堅輔佐小皇帝,掌握軍事大權,身任丞相之職。楊堅秘不發喪,召集部分有權宗室到京城處決,極大削弱了宗室的力量。恢復宗教獲得一些人的支援(周武帝曾廢除佛教、道教,將教徒充於民戶,用以增加稅收和兵源)。

    在平定反對者之後,取北周而帶之。

  • 10 # 大鬍子說史

    說楊堅得天下容易,不是因為楊堅的天下是打下來的,而是透過直接做掉皇帝,篡位成功的,所以所有人都認為楊堅的皇帝做的太容易了。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我覺得這比真刀真槍拼出來的天下還具有風險性,要知道楊堅是當時的皇帝宇文贇的老丈人,皇后楊麗華的父親。

    而且當時北周政權林立,雖然楊堅既有藩鎮的兵權,又有內部的大權,但是其實在政壇上樹敵不少,而且個個都是難啃的骨頭。

    在一系列血腥的清洗運動後,所有的人和事都才擺平,並贏得了所有藩鎮勢力的支援,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就在北周政權統一後,其實南陳政權的掃平也需要大量的兵力和時間,這也需要整體的佈局,要知道南陳可是陳霸先這樣的猛將創造的,而他的身邊其實有很多肱骨之臣。還有小政權西梁和嶺南的少數民族,哪個都不好惹。

    所以任何一個可以統一中國的人,不用問,第一不容易,第二這個人不簡單。

  • 11 # 掌心記

    皇帝人人都相當,但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歷史上能登上皇位者,特別是開國皇帝,都是經過無數的權謀爭奪,甚至血腥拼殺而來的,所以沒有輕鬆,只是誰的事前功夫做得到位,搞禪讓顯得水到渠成而已。按說,得位相對輕鬆的應該是三國的曹丕代漢獻帝劉協,司馬炎代魏元帝曹奐,都是兵不血刃,順理成章的,但他倆主要是靠父輩上位的,和隋文帝楊堅靠自己打拼沒有比可性,因此排除。在此,掌心覺得比隋文帝得位更輕鬆的是大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1、得位前,趙匡胤暴露的風險相對比楊堅小許多。楊堅和趙匡胤得位前,都是當時朝廷重臣,特別是楊堅承襲父爵封隨國公,成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曾經遭到周武帝宇文邕、周宣帝宇文贇父子倆的猜忌,防範,多次試探楊堅是否有反心,搞得楊堅只有韜光養晦巧應對,謹小慎微裝孫子,甚至自請出朝到地方上任職避禍,方才化險為夷。而趙匡胤相對則好多了,他憑藉的是自己戰功一步步從最低層士兵做起,因屢立戰功,成為後周世宗柴榮手下的一員大將,官至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軍隊中的實權派。周世宗柴榮對趙匡胤是非常信任重用的,因此基本不存在對趙匡胤篡位的懷疑,柴榮英年早逝,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即位,孤兒寡母執掌朝政,對趙匡胤雖有所防範,但只是將其降為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仍然掌握著兵權。而且當時朝中武將中論官職資歷,張永德、李重進、韓通都排在趙匡胤前面,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還是趙匡胤的領導;李重進是郭威的親外甥,執掌侍衛親軍司,軍職比張永德還高;韓通柴榮的心腹將領,與趙匡胤地位相當。因此趙匡胤不屬重點防範物件,所以就暴露的風險相對比楊堅小許多,起碼不用提心吊膽裝孫子,這也可以說其得位,付出的成本比楊堅也小了許多。

    2、得位時,趙匡胤搞的禪讓比楊堅順利許多。周靜帝宇文闡7歲即位,楊堅是以外戚身份當了輔政丞相控制朝政,後是騙北周宗室五位親王及其他宗室成員到長安一起殺掉,出兵打敗了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柱國大將軍,太師,相州總管尉遲迥的反叛,完全控制局勢後,才搞禪讓得位,可以說楊堅搞的禪讓,非常血腥,幾乎殺了北周整個王室。而趙匡胤得位相對就輕鬆許多了,搞了個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裝得很無辜似的:“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殺回京城時,守備都城的禁軍石守信、王審琦等馬上開啟城門迎接,整個後周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一個人想反抗而被殺,翰林學士陶谷甚至連禪代詔書事先都幫忙準備好了,趙匡胤搞的禪讓真是太順利了。趙匡胤嚴令部隊進城,不得燒殺搶虐,不得傷害後周朝臣,不得驚犯後周太后和幼主。因此趙匡胤拿下開封之後並無動亂,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得天下最平靜最輕鬆的一位。

  • 12 # 源稚生

    誠邀,在中國歷史上,皇帝位高權重,為各路豪傑心嚮往之,那麼眾多皇帝中,誰才是得位最輕鬆的呢?

    題目中認為隋文帝得位輕鬆,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隋文帝得位並不輕鬆。

    北周政權脫胎於西魏政權,建立者雖然是宇文泰,但是宇文泰的繼任者並不給力,他的侄子宇文護握有大權,直到宇文邕剷除了宇文護後,北周政權的實權才真正掌握在宇文家族裡,楊堅包括楊氏家族都是看客。

    直到宇文邕去世後,楊堅的女兒嫁給宇文邕的兒子後,楊堅才開始走向權利核心。而楊堅自此以後就陷入權利爭鬥的漩渦,繼位的宇文贇幾次三番的想對付楊堅,包括宇文宗室的親王也有暗害楊堅的行為,楊堅在奪取政權的過程裡,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經歷了很多政治鬥爭。

    在中國歷史上,得位最順利的莫過於宋太祖趙匡胤,雖然宋太祖得位有欺負孤兒寡母之嫌,但是得到政權的過程最順利,幾乎沒有太多的政治鬥爭,幾乎沒費吹灰之力就讓後周帝王禪讓,然後自己登基為帝。

    所以,在中國得位最順利的是宋太祖,而不是隋文帝,隋文帝得位也有很多阻礙,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13 # 千御

    自古得天下者皆為開國皇帝,其餘皇帝實為接天下。 若說開國皇帝得帝位最易者,當屬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

    其實宋太祖帝位和隋文帝是很像的:兩人之前都有一代雄主為其打下中原大半天下---隋文帝前有北周周武帝,宋太祖前有後週週世宗:而且兩人都是”欺孤兒寡母以得天下“,不同的是隋文帝是在大臣劉昉、鄭譯代的幫助下矯詔先得到輔政的命令,控制了京城禁軍,而後又除掉了反對自己的宗室五王,然後又平定了關中、巴蜀的叛亂力量,還透過恢復漢姓的舉措,尋求漢族知識分子和世家大族的支援,才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花了7個月才登基稱帝,建立隋朝。

    隋文帝楊堅

    同樣是在”孤兒寡母“的情況下,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武將出身,軍中將領都是其親信,五代十國時期更是信奉力量至上,於是乎宋太祖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僅用3天時間就順順利利的登基稱帝,建立宋朝。

    但若論得天下之易,卻非隋文帝楊堅莫屬。天下,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求開疆拓土,但求中原統一,即為天下得。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先滅後梁,在滅後陳,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中原混亂的局面,一統天下。

    反觀宋太祖趙匡胤,雖是武將出身,建立宋朝後也先後滅亡後蜀、評定荊湖和江南,怎奈天不遂人意,幾次出兵想收回被契丹所佔的幽雲十六州,無奈在死時也為完成,無法一統天下。

    宋太祖出征

  • 1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很多人認為,楊堅奪得天下非常容易。其實,這是沒有看明白楊堅,他只不過是在恰當的時候做了恰當的事情。而這一點,並不是每個人就能辦到的。

    (楊堅劇照)

    楊堅在什麼恰當的時期做了什麼恰當的事情呢?

    第一,把女兒嫁給太子宇文贇,成為太子妃。楊堅當時繼承了他父親楊忠的爵位,襲封隨國公。接著他把自己的長女嫁給當時的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太子宇文贇,就這樣,楊堅不僅是功臣,同時擁有了外戚的身份。我們不能說那時候楊堅就在考慮篡位的事情,畢竟那時候在皇帝位上的是雄才大略的宇文邕。但是他嫁女給皇太子這件事,確實為他將來進一步靠近權力中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韜光養晦,避免被周武帝宇文邕懷疑。楊堅是一個從小就非同一般的人物。楊堅剛出生時就“紫氣充庭”。小孩子的時候就有尼姑說他不能當一般孩子那樣養。讀太學的時候,因為“深沉少言”,就在班上不怒而威。後來南征北戰,建立了不小戰功,連當時的權臣宇文泰都對他讚不絕口。後來另一個權臣宇文護上臺後,忌憚楊堅,多次想謀害他。等周武帝宇文邕繼位,不只是和楊堅結成兒女親家,而且對他很信任。當時有不少人在宇文邕面前多次提到楊堅“不會久居人下”。因此,可以說楊堅一定也是深受宇文邕猜忌的。不過,楊堅在宇文邕手下的時候,一直韜光養晦,從不出頭。打仗也再也沒有表現得像以前那樣能征善戰了。這樣一來,宇文邕也就不懷疑他了。當別人說楊堅會造反的時候,宇文邕反而為他辯解說:“此止可為將耳!”也就是他只不過能當一員將領而已。

    (年輕的宇文邕,劇照)

    第三,逆來順受,避免被周宣帝宇文贇殺。宇文邕透過南征北戰及銳意改革,建立的大好江山,都敗在他的兒子宇文贇身上。宇文贇上臺後,十分貪圖享樂,又殘暴不仁,行事荒唐。本來楊堅的女兒楊麗華是他的皇后,後來他又連立了四個皇后(總共五個皇后),接著他當一年皇帝又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楊麗華稍微勸諫,他就揚言:“必族滅爾家!”並且把楊堅騙進宮來,準備殺掉。楊堅雖然明白危險,但進宮後,始終做到逆來順受,面色平和。因此,宇文贇找不到殺他藉口。

    第四,以退為進,及時出藩保全性命。楊堅在中央,面對喜怒無常的宇文贇,隨時都有被殺的危險。因為,他透過內史向宇文贇表達了想到藩地去的意思。去外地藩鎮,那是貶謫,一般人都不願意。但是楊堅透過這樣做,以退為進,卻很好地保全了自己的性命,留待將來。

    第五,等待時機,絕不輕易動手。宇文贇已經搞得天怒人怨,而楊堅手握重兵,又得到大家的擁護,照理說,他想造反起事,大家都會支援他。而且也有不少人勸他這麼幹。可是楊堅卻不想這樣硬來。他多次表示時機不成熟。而這一點,也是他非常成熟的地方。

    第六,矯詔輔政,掌控權力。宇文贇因為耽於酒色,拖垮了身子,很快病危。這時候,楊堅利用自己在朝中良好的關係,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幫他偽造詔書,讓他輔政。這樣,他重新回到朝廷,掌控了權力。

    (宇文贇劇照)

    第七,結交朝臣,清洗異己。楊堅雖名為輔政,其實是主政。他利用主政的機會,極力拉攏朝臣,同時嚴厲打擊那些不滿他的宇文家族的藩王們,鎮壓了他們的反叛,清理了通往皇位道路上的所有障礙。

    當楊堅終於做到水到渠成的時候,他才在周靜帝(同時也是他外孫)的三次禪讓之後,登基當了皇帝。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隋書》)

  • 15 # 星火辰

    一、楊堅的少年生活,從小青燈苦修,神情淡漠

    但楊堅卻有一個有點異族化的小名,叫做那羅延,就是金剛不破的意思。其實看看這個“堅”字,和那羅延有同樣的含義。可以說,楊堅在少年或年輕時代就長期被人叫做那羅延,直到他掌握大權後。這絲毫不奇怪,北方當時已經被北魏統治了上百年,在其統治下的許多漢人都有這樣類似的鮮卑名字。

    等他回頭長安時,已經是北周開創者宇文泰的晚年,宇文泰和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地位在關中已經比較穩固,而西魏趁著南方梁朝的侯景之亂,開始向外擴張,拿下西蜀。憑藉其父楊忠的戰功,楊堅初回長安就享受了很高的官爵。他被送入太學學習,因為常年在寺廟裡的修行,他養成神情冷漠、寡言少語的態度,讓人望而生畏,雖然是至親之人也和他開不得玩笑(這也是他為何與幾個弟弟關係不睦的原因之一)。

    二、楊堅的成長,看盡人情冷暖,一改當日態度

    楊堅很小的時候,已經當了幾個在我們現在看來很重要的官的。十四歲(恐怕還是虛歲),當了京兆尹的功曹(長安市的官員功績考核官),十六歲已經是驃騎大將軍,加開府(開府是什麼?開府相當於可以獨掌一軍的人物)。大約在這個時期,或者稍晚,楊堅迎娶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獨孤伽羅。那時候的獨孤不過十三四歲。

    公元557年,權臣宇文護廢掉西魏皇帝,扶其堂弟宇文覺登上皇位,建國號為周,史稱北周。很可能,楊堅夫妻就是在這一年成的婚,若是稍晚,那就更可見楊堅對獨孤伽羅的深情,以及其父楊忠對其老夥伴獨孤信的深厚友情。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不久後伽羅之父獨孤信就因為一場反權臣宇文護的活動,被宇文護賜死。楊家若是在這個時候娶的獨孤伽羅,自然可以讓伽羅免除被流放的厄運,但顯然會和北周實際的最高統治者宇文護結下樑子。

    後來,宇文護想將年輕的楊堅召入自己的幕府中,楊家父子也拒絕了他。於是宇文護屢屢欲除楊堅而後快。這是一段艱難的歲月,但是楊堅挺了下來。他為什麼能挺下來?因為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神情冷漠的少年,他在官場上變得越發圓滑,儘管你只看隋書高祖本紀的描寫,這些都沒寫出來。但從他的許多作為來看,此時的楊堅可謂心有七竅、八面玲瓏。

    楊堅與他弟弟幾個的關係越發糟糕,因為獨孤伽羅從來不是一個好大嫂,而他那幾個弟媳婦兒,個個不是省油的燈。

    宇文覺被廢后,當他以右小宮伯的身份來到周明帝宇文毓身邊服務時,他與宇文護的隔閡就更深了一層。然而,這種關係是奇妙的,因為以後的事實會證明,楊堅的這種選擇那是無比的正確。

    四年後,宇文毓被宇文護毒死,身為宮伯的楊堅相當於親眼目睹了一位皇帝是如何從意氣風發到無能為力。但是北周明帝宇文毓並非只是個懦弱到只有受人宰割的人,他臨終前的一份遺詔徹底斷掉了權臣宇文護的上升之路,從而將其弟弟宇文邕推到的前臺。

    北周武帝宇文邕繼位後,開始與宇文護虛與委蛇,終於在十多年後,一舉剷除了宇文護龐大的勢力。宇文邕視其大哥宇文毓為恩人,自然會對當初那個楊堅另眼相看。這便是人間的奇妙處。當楊堅的父親楊忠的戰功越發顯赫、地位越發崇高,早已與當初的八柱國平起平坐時,楊堅自己與明帝那種獨特的關係(娶了姐妹倆,而且算是明帝親信),更是加重了他在武帝心中的重量。

    楊堅和宇文邕是同齡人,宇文邕只比楊堅小兩歲。宇文邕仔細檢視朝中公卿家的女兒,最終決定為太子宇文贇娶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太子妃。這絕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是楊家多年的努力和正確的選擇的結果,別以為是運氣!

    三、楊堅的躥升,什麼叫器宇軒昂下的油滑老練

    因為周武帝的重用,楊堅得以快速上升,先後在各地任職,又在中央領軍,鍛鍊了其各方面的能力。有幾個職位比較重要,與朋友們說說。

    一是隨州刺史,這既是對其父爵位隨國公的一項表彰性質的任命,更堅定了其以隋為國號的信心,關鍵是他在這裡見到北荊州的風土,很可能在這裡與南梁滅亡後寄居在江陵的後梁皇帝有所交道,為他之後篡位爭取後梁的支援奠定了基礎;二是定州總管,周武帝平齊之後,楊堅擔任定州總管,這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軍事要害地帶,有些朝代還以此為都城。在這裡,楊堅顯然爭取到了一些原北齊官員的支援,這對後來他的篡位、以及擊敗尉遲迥是很重要的。

    此時的楊堅,自然是相貌非凡、器宇軒昂,還得意洋洋。於是招到了北周宗室以及周武帝身邊一些人的嫉恨。這些人都說:“普六茹(楊家被賜予的鮮卑姓)堅面有反相。”周武帝本不信佛,當然更不會信這些,朝臣中互相傾軋,這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

    周武帝平齊不久後死去,常年巨大精神壓力,以及和宇文護的激烈鬥爭顯然嚴重的損害了他的身體。他應該是死去心血管類的疾病,從史料記載中大概可以推測出來。他那不爭氣的兒子周宣帝宇文贇繼位。

    都說周宣帝荒淫無道,其實他也不一定想荒淫,只是這傢伙從小身體欠佳,因此繼位後只想及時享樂罷了。他對他的諸位叔叔極為猜忌,先殺了最能幹的五叔齊王宇文憲,又解了諸位叔叔的大權,讓他們都成為了有名無權的王爺。他因為私人仇怨,殺掉了其父在位期間最為信任的幾個大臣,其中就有好些楊堅的的政敵。

    按照隋書的說法,宇文贇也想殺掉他岳父楊堅,被看破他的把戲,都給躲過了。其實這裡面有些問題,宇文贇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殺楊堅這是很有疑問的,否則楊堅不可能活下來。不過楊堅最終是活了下來,依靠的什麼?依靠著他在官場上人所不見的油滑和老練做法。

    在周宣帝的朝內,楊堅成為了大司馬,要知道,這個官職極為重要,可以掌控帝國的軍隊。早年間,造反前的宇文直(周武帝同父同母弟弟)向周武帝請求擔當這個職位,被周武帝看破,就不給他。而楊堅,他當上了。而後又是什麼大後丞、大前疑之類的。

    反正,在周宣帝朝,楊堅已經成為北周名與實都最高的人之一。

    四、日在中天,楊堅篡位真的容易嗎?

    四十歲,在男人最好的年華,楊堅成為了天下的至尊。公元581年,楊堅廢周靜帝而自立,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

    從他與劉昉、鄭譯二人串通,矯詔輔政,到他篡位不過大半年的時間。這其中當真容易嗎?沒有許多先決條件,以及楊堅對局勢的良好把控,大部分人會下成死棋。楊堅的成功絕非僥倖。

    當劉昉、鄭譯將那份假詔書拿到楊堅面前,他決定發出之時,楊堅便有了必死的覺悟。一般人根本不敢這樣做,否則劉昉、鄭譯自己早這樣做了(劉昉對楊堅說:你不幹,那我就來。其實不過是激楊堅,從劉昉後來的經歷來看,這傢伙雖然特別喜歡參與陰謀,卻不是一個能把大事獨立做好的人)。

    獨孤伽羅此時給了楊堅巨大的動力:“如今騎虎難下,努力去做吧!”

    這個女人,沒有眼淚,沒有廢話,只是一句話而已。要知道,楊堅若不成功,獨孤及其子女都只有死路一條。

    楊堅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在長安城的高大宮闕面,煌煌大道,楊堅步履堅決,毫無凝滯。他回頭看著身後百官那些欲走還留,猶豫恐懼的神情,呵呵笑道:“你們不是想要富貴嗎?還不跟著來!”

    他用統領千軍萬馬時激勵士兵的洪鐘之聲對朝官們喊道,於是這些人漸漸跟了上來。

    有時候,王者,不過一種氣勢而已。但絕大多數根本做不到。

    楊堅迅速發出一道詔令:“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千金公主將要遠嫁突厥,招諸位王爺回京,共同慶賀!”這是國家大事,國家的制度,王爺們不能違抗。何況派去請王爺們的人都精心安排過的,他們身後是朝廷計程車兵。

    楊堅身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宇文贇的弟弟任另一個大丞相,國家要務皆把握在楊堅之手。這是北齊降臣李德林為他做出的謀劃。

    楊堅先後派出多路人馬,去做幷州、幽州、荊州等各路實力派的工作,幷州的李穆給他送來了熨斗,讓他用此熨平天下。幽州於家和江陵的蕭家皆向楊堅投以善意。

    然而,身為宇文泰侄兒的尉遲迥終究是帶頭反了,由此牽動了益州、北荊州的共同反叛,天下反者幾近半數。

    楊堅隨即任命韋孝寬為統帥,進兵討伐尉遲迥。

    我們看到,在這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北魏元家的殘餘勢力、北齊滅亡後的殘餘勢力、八柱國中被冷落家的殘餘勢力(包括獨孤伽羅家族的勢力)、南梁滅亡後蕭家在江陵的殘留勢力以及楊堅本身的勢力,乃至於楊堅仇人宇文護的殘留勢力,都聚集到了楊堅身邊,成為支撐他的一股巨大力量。而原本就當權的李穆家族、於仲文家族、韋孝寬家族更是為之出了死力。

    而後,尉遲迥等人迅速被蕩平,天下已入楊堅手中。

    只看大半年的時間,楊堅奪取天下或許是容易。但若要看再那麼短的時間內,將各種勢力整合起來,為其所用,若非楊堅,恐怕當時的北周找不出第二人來。

    公元581年二月,楊堅稱帝建隋,年號開皇,開啟了隋唐盛世。

    北周末年,各派勢力紛繁複雜,有些社會經歷朋友應該知道,若是自己一派獨大,這樣當然容易成功(譬如元朝、清朝依靠自己部族,朱元璋依靠自己老兄弟們),但要整個這些矛盾重重的各派勢力,那卻是難上加難,但楊堅卻做到了,而且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到的。

    你還能說,楊堅取得天下容易嗎?不信,你當個小公司的人事部長試一試管人!!

  • 16 # 藍色博物館

    楊堅輕易奪得宇文家的天下其實也並非易事,楊堅一開始或許並沒有想過要篡位,野心幾乎都是在風向有變自己又大局在握的時候起的。首先楊堅本身就是一個不一般的人物,父親楊忠位列公侯,據說在楊堅孩子時有尼姑就說此童不可當做一般孩子養,再其讀書時更是表現出了少年老成,少言寡語,在班裡不怒自威。

    楊堅父親楊忠死後楊堅繼承了爵位,襲封隨國公,接著就把自己的長女楊麗華嫁給了當時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太子宇文贇,在隨國公之上又添加了一成皇親國戚的身份。嫁女給皇太子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他後來掌控大權大局邁向皇權,打下了夯實基礎的。

    在被周武帝宇文邕有所猜疑,一些小人暗中詆譭在宇文邕面前多次提起楊堅不會久居人下後,楊堅便韜光養晦,從不出頭,打仗也是表現出與以前能征善戰截然相反一面,似乎有種好漢不提當年勇的感覺。就這樣不僅打消了宇文邕的猜疑還重新獲得了宇文邕的信任。

    在周武帝宇文邕死後,周宣帝宇文贇登基後不僅貪圖享樂,殘暴不仁,更是荒唐至極,在已有楊堅之女楊麗華皇后的情況下,連立了四位皇后,還在當了一年皇上後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楊麗華好意勸阻了一下,宇文贇竟然大怒要滅了楊家,同時真的把楊堅騙進了宮,欲殺之。

    楊堅明白處境後面色平靜,表現的逆來順受,讓宇文贇一時找不出殺他的藉口,後為保全性命,以退為進,不惜自貶提出願意去鎮守藩地。

    待到宇文贇把國家搞的天怒人怨,手握重兵楊堅就成為了大家擁護的物件,或許這時楊堅才有了造反之心,但是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循序漸進,一步步的回到朝堂,掌控了實權,排除了異己,拉空了朝臣,清除了通往皇位大道上的絆腳石大局在握萬事俱備後,才真正的取代了宇文家坐上了皇位。其核心原因即在於楊堅的審時度勢,也在於周宣帝宇文贇的殘暴不仁,荒淫無道,沉迷酒色,不得人心。

  • 17 # 談古論金

    首先,宇文泰其實和高歡非常不同,他和他的家族並非武川鎮集團(也就是後來的關隴集團)中最為強勢的一個,在關隴集團第一代首領賀拔嶽在高歡挑撥離間下為侯莫陳悅暗害於平涼之後,宇文泰被推舉為首領,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他本人能幹有領袖氣質,另一部分原因正因為其勢力不強,能夠成為各大豪門平衡妥協的結果。

    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在其侄子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北周,對宇文家族是開基立業,更上層樓,但在某種意義上,宇文護拜大冢宰,總領左右十二軍,一時間權傾朝野,以及殺害趙貴、獨孤信等人,實際上打破了關隴集團的勢力制衡格局,引發了普遍的潛在不滿。

    北周武帝宇文邕北連突厥,南和陳朝,攻滅北齊,他的雄才大略,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壞著固有的平衡。

    因此,楊堅輕易奪得宇文家的天下,甚至殺光宇文家族成員而風不鳴條,撇開個人因素和很多偶然性,其實就是關隴集團重新推出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也能儘可能為大家對內對外謀取利益的首領,要說核心原因,這便是核心原因。

    隋朝國祚短促,也在於關隴集團拋棄了背叛集團利益的楊廣(隋煬帝),這是後話,此處不贅。

  • 18 # 瀚海說史

    朝代更替,本來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日中則昃,月盈則食,這不僅僅是大自然界的規律,也是社會的自然法則。古往今來,有多少有野心有實力的權臣權傾天下,想要謀奪皇位呢?這恐怕是俯拾皆是,數不勝數吧。

    楊堅謀朝篡位、奪得江山的機率不大但是也不小,都是有一半的機會,不勝則敗唄。然而,他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兵不血刃,就輕而易舉地拿下了當時宇文家族的北周政權,這才是讓人甚覺驚歎的地方。因此,他也被西方國家判定為最讓人敬佩的中國皇帝之一。

    大家都知道打下江山是何其艱難的事情,一般來說,一個成功奪權的人背後得要多少忠心耿耿的馬前卒為他衝鋒陷陣,拼個頭破血流的,為何楊堅卻簡單容易地奪得了宇文家的天下呢?這其中的核心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讓瀚海來帶領大家瞭解一下其中因緣。

    核心原因之一:天時

    瀚海認為,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取得勝利,肯定得要有一下三大法寶: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而楊堅打下江山也毫不例外。天時在這裡指的是他在去往成功之路上的機遇。地利在這裡指的是讓他在奪權路上所向披靡的有利環境條件。人和在這裡指的是楊堅得民心,正所謂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這成就了他的宏圖霸業。

    楊堅謀權篡位時候,正是他的大好時機。宣政元年六月,周武帝宇文邕因病去世,當時的太子宇文贇即位,史稱周宣帝。宇文贇跟前任皇帝宇文邕不一樣,宇文贇遠遠不及宇文邕,他昏庸無道,貪圖安逸享受,簡直是個酒色皇帝。現任皇帝的種種殘暴無能的表現皆在群臣和老百姓的眼裡,他們敢怒不敢言,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以及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惡人自有惡人磨,即使是周宣帝宇文贇也毫不例外。他自己折磨死了自己。他因為整天沉溺於酒池肉林裡,迷醉在風花雪月中,把自己的身體耗損壞了,最終早早駕崩了。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周宣帝宇文贇自己任意妄為,把自己的身體往壞裡整,最終成功地把自己的身體給掏空了。韜光養晦的楊堅顯然意識到,現在正是自己的最佳時間,所以他開始大顯身手,迅速篡奪北周大權。繼位的周靜帝是個空殼皇帝,沒有真實本事,一直都是楊堅主政,而他當時已經是大丞相,為百官之首了。

    核心原因之二:地利

    讓楊堅成功奪權無非就是以下幾個有利環境條件:第一,他出身高貴,是權臣之後,他的父親楊忠是兩朝都手握重權之臣。因其父協助北周開國而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隋國公,而古代有父爵子承的習俗,因此楊堅後來繼承其父親的“隋國公”爵位。

    其次,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周武帝宇文邕封為太子妃,這為楊堅之後的外戚干政奠定了基礎。再次,楊堅曾多次隨宇文邕征戰沙場,而楊堅也有自己的統兵本領,立下了不少大功,讓宇文邕對他刮目相看。

    因此,宇文邕又封楊堅為上柱國,且將許多朝政大權與兵權交予楊堅。這個時候的楊堅可以說是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了,但是宇文邕英明神武,也對楊堅青睞有加,所以楊堅是勤勤懇懇地做事,低調嚴肅地做人,不敢表現出來他的謀逆之心。

    核心原因之三:人和

    宇文贇繼位後,楊堅的長女楊麗華就理所應當地做了皇后。正所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呀,在宇文贇荒淫無道的情況下,楊堅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權侵朝野的外戚。

    在漫長而蟄伏的等待中,宇文贇把自家的信譽和民心都敗光了,與此同時,楊堅光明正大地以自己的名義,慈善佈施,施政寬和,贏得了天下黎民百姓的支援與讚歎。民心所依後,他就自然而然地操控周靜帝禪讓帝位,改朝換代了!

    總結:楊堅之所以能夠開創隋朝新歷史,是因為他本來就有權有勢,有自己的才能和人力基礎,韜光養晦的他就等待一個能夠扭轉乾坤的時機,使得他得道得人心,一舉拿下了江山。他已經是萬事俱備,就欠了一個東風,待周朝大勢已去,自己把握東風,自封為帝。

  • 19 # 藍風破曉

    如今的歷史學家們,對楊堅的評價非常高,就連西方的歷史研究者們對楊堅也是豎起大拇指,這是個非常出眾的帝王。

    但是,出眾歸出眾,無論如何也無法掩飾“篡權自立的事實”,篡的還是自己“外孫”的權,因為這樣的舉動,女兒楊麗華對父親還耿耿於懷。史書記載:“意頗不平,形於言色”。

    但是,那又如何?為了自己的抱負,一切可以讓路,何況那個年幼的周靜帝還不是自己的親外孫。

    公元581年,周靜帝禪位給了楊堅,當然這絕對不是心甘情願的。

    縱觀楊堅的上位,非常輕鬆,彷彿水到渠成。為何這般容易?

    楊堅輕鬆取得天下的原因

    (劇照)

    說到楊堅輕鬆取得天下,最重要的是如下三個原因:

    一是楊堅家族是關隴貴族中的中堅力量。楊堅的父親和宇文泰、獨孤信等,都是早年跟隨賀拔嶽的。賀拔嶽是誰?他是關隴貴族曾經絕對的組織者,絕對的領袖。

    賀拔嶽死後,宇文泰成了大家的“大哥”,這時候,他們之間是沒有明顯的等級之分的。

    《隋書》記載:皇考從周太祖起義關西, 賜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國。

    周太祖說的是宇文泰,皇考說的是楊忠。因為宇文泰在最後的時間裡並沒有篡權,所以和楊忠他們屬於同一個階層的。

    但宇文泰死後,在他侄子宇文護的強勢下,西魏魏恭帝被迫禪位,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上了位。從此,宇文家成了皇族了,而楊忠(楊堅的父親)只是八柱國。

    既然宇文家能廢帝自立,難道楊家不行嗎?當然可以,這讓後來的楊堅沒有絲毫的心理歉疚感。同時,楊堅作為關隴貴族中的一員,得到了不少關隴貴族的支援,這是後來楊堅能順利上位的原因之一。

    (劇照)

    二是楊堅功勞太大。楊堅對於北周功勞太大,客觀地說,沒有楊堅,可能就沒有北周的輝煌,沒有北周快速發展的大好局面。

    權臣宇文護,害死了兩任北周皇帝宇文覺和宇文毓。除了害死皇帝,還害死獨孤信,這是楊堅的岳父,也是周明帝的岳父。這還沒完,於文護還殺死了八柱國之一的趙貴。

    對於這樣的人,後來的周武帝宇文邕是要剷除的。宇文邕能放手鏟除宇文護,和楊堅是分不開的。正因為楊堅對軍隊的掌控,才牽制了宇文護的力量,讓宇文邕可以放手鏟除。

    之後,楊堅又跟隨周武帝宇文邕討伐北齊,成功收復北齊,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隋書》記載:建德中,率水軍三萬,破齊師於河橋。明年,從帝平齊,進位柱國。

    這說明,楊堅靠自己的努力,也獲得了柱國的位置。

    這樣的楊堅,可謂是功勞非常大,這使得他的擁護率非常高,可以說他是北周第二號人物。

    宇文邕在的時候,楊堅自然不露聲色,老老實實做人。當宇文邕去世後,楊堅上位的阻力就小了很多。

    三是楊堅的身份,特別是周靜帝的外公身份,多少幫了楊堅忙。宇文邕的時代,讓兒子宇文贇娶了楊堅的女兒楊麗華。宇文贇沒上位時,楊麗華是太子妃。宇文贇上位後成了周宣帝,楊麗華成了皇后了。於是,楊堅就成了國丈 了。

    宇文贇對於楊堅還是有看法的,想殺了楊堅,但沒有達到目的,後來就作罷了。

    《隋書》:高祖位望益隆,帝頗以為忌。帝有四幸姬, 併為皇后,諸家爭寵,數相毀譖。帝每忿怒,謂後曰:“必族滅爾家!”因召高祖, 命左右曰:“若色動,即殺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

    啥意思呢?楊堅功勞太大,周宣帝對國丈有意見了。後來,周宣帝封了四個皇后,這讓楊堅很不爽,因為他的女兒楊麗華不再是後宮之主了。因此,楊堅給老婆說要滅了宇文家族。結果他還沒動手,周宣帝要動手了,後來看楊堅老老實實,神態自若,就放過了。好險,好險!

    周宣帝這次沒殺楊堅,導致了後來北周落入楊堅手中,彷彿一切都是天意。

    宇文贇在公元579年,禪位給了自己的兒子,一個七歲的兒子,原因只是因為他喜歡縱情於美色之中,為了更方便,更暢快,禪位給了自己的小兒子。

    周宣帝宇文贇的主動退位,是給了楊堅一個絕好的機會。但楊堅還是沒有動。

    在公元580年,宇文贇病重,楊堅感覺機會真的來了,先是把所有在外的宇文家的王爺們全部召回,防止他們在外搞不和諧。控制了“眾王”之後,楊堅先是被升成了隋王,這當然有他的女兒楊麗華幫助操辦。其後,楊堅就篡權自立了,逼迫北周靜帝禪位於他。

    整個過程,看起來大隋建立的非常輕鬆,幾乎沒有大的反對的聲音。實際上是楊堅的準備工作做得好,時機把握得好。

    隋朝建立的核心原因

    (劇照)

    隋朝輕鬆建立的最核心原因是兩個:

    一是把宇文家的各位“王”收拾住了;

    二是關隴貴族的支援非常給力。

    我們先看楊堅死如何收拾眾王的。

    宇文贇很混蛋,有次竟然要殺楊堅等人,獨孤氏腦袋都快磕破了,再加上楊麗華的懇求,楊堅僥倖過關,這讓楊堅更是下了大決心,權力只有掌握到自己手裡,一切風險才會降低。

    宇文贇的禪位,是一個好的機會,當宇文贇縱情聲色,身體衰弱時,機會更好了。此時,楊堅打著趙王宇文招(周武帝之弟)將要嫁女於突厥為名,將在外有實力的王爺全部招了回來。

    《隋書》:周氏諸王在籓者,高祖悉恐其 生變,稱趙王招將嫁女於突厥為詞以徵之。

    當,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相聚到了長安時,才感覺到了危機。而在外的相州總管尉遲迥,直接起兵造反,造的當然是楊堅的反。

    《隋書》: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並至於長安。相州總管尉遲 迥自以重臣宿將,志不能平,遂舉兵東夏.....韋孝寬破尉遲迥於相州,傳首闕下,餘黨悉平.....趙王伏甲以宴高祖,高祖幾危, 賴元胄以濟,語在胄傳。於是誅趙王招、越王盛.....

    從這段可以看出,尉遲迥給楊堅找了些麻煩,但最後 敗了,而那些在長安的王爺們被楊堅一個個收拾了。

    此後,反對楊堅的宗室人員基本沒有了。這招很猛,也非常狠,不過很有效。

    其次,楊堅作為關隴貴族的中堅力量,早已把其他關隴貴族的成員拉到了自己的陣營。

    對於關隴貴族來說,賀拔嶽是第一代首領,有能力,他們服氣。宇文泰是第二代首領,他們也服氣。但後來的宇文皇族,太讓他們失望了,獨孤信、趙貴等人的死,更讓關隴貴族對宇文家族有著無數的怨言。當關隴貴族第三代領袖楊堅挑起大旗時,關隴貴族幾乎無人反對,這太重要了。要知道,關隴貴族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如果關隴貴族不支援哪一派,哪一派想獲勝就會變得艱難。

    回過頭來,再說楊堅能夠上位,最主要的核心原因:就是把宇文家的眾王給滅了,把關隴貴族團結住了。

  • 20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楊堅能夠輕易奪取宇文家族的江山,確實是非常神奇的事情。不過,要說楊堅最神奇的地方,還不是奪取宇文家族的江山,而是能夠守住江山,並且實現全國統一。

    (隋文帝楊堅)

    那麼,楊堅是怎麼做到既能輕鬆奪取江山,又能成功統一江山,還能夠順利保住江山的呢?

    我們之所以說楊堅奪江山,並不是一個多了不起的事情。是因為在整個南北朝時期,一直都是掌控權力的大將,把皇帝的江山奪了,大將成為新的皇帝。接著,這個皇帝的後代的江山,又被他的大將奪去了。整個南北朝時期,一直就是這樣一種死迴圈。

    而造成這種死迴圈的根源,就是武人政治。

    武人政治有個特點,就是拼拳頭大。誰的拳頭大,誰就可以把別人推翻,自己當皇帝。但是這樣的惡果也是很嚴重的,因為誰當了皇帝后,都會提防別人做大,因此要對那些手握重兵的將領進行限制乃至殘殺。

    但是,這實際上就有三種後果:一是當時處在天下紛爭之中,如果把這些將領給殺掉了,相當於削弱了自己軍隊的力量。軍隊的力量減弱了,還怎麼打仗。所以那時候南北朝的那些朝代,都沒辦法做大,統一全國。二是一旦殘殺武將,必然會形成冤冤相報這樣一個局面,或者以武制武這樣一個局面。三是一個人一旦當了皇帝以後,除了看到武人政治的可怕以外,還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當一個皇帝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以後,那些皇帝都會及時行樂。既然忙碌一生,也許還是什麼也得不到,為什麼不及時行樂呢?

    (宇文邕畫像)

    這樣一種惡性迴圈的結果,就使得整個南北朝時期的朝廷,沒有再能夠做大的時候和生長的可能。

    因此,要解決南北朝時期的問題,就應該改變武人政治。而楊堅就是從這裡入手的。

    楊堅在當大將的時候,和之前的所有的大將的遭遇都是一樣的,都是受到了極大的猜忌。在宇文邕的時候還要好一點,後來的皇帝,對他的猜忌就越來越大。不過,楊堅非常能夠忍耐,不輕易冒頭,不像之前的大將那樣,心裡一冒火,就舉兵造反。楊堅一直能夠忍耐,就算在手握兵權的時候,他也能做到這一點。這就是避免使用武力干預政治的表現。

    除了忍耐以外,楊堅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帝,並透過外戚的身份參與朝政,乃至於逐漸掌控朝政。

    當然了,透過外戚的身份參與並掌控朝政,其實是很容易被人反感的。因為歷史上所有的外戚專政,都會受到其他朝臣的抵制。那麼,楊堅是怎麼做的呢?

    楊堅在這個過程中不專權,儘量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權力。當時分封了很多爵位,比如八柱國及其後代,都在參與政治。而楊堅透過和他們結交,讓他們都擁護自己。再加上當時的皇帝非常昏庸,因此,楊堅自己就獲得了極大的支援。

    後來,楊堅在大家的擁戴下,奪取了自己外孫的皇位,在大家看來,也算是順理成章。

    (隋煬帝楊廣)

    楊堅當了皇帝以後。他並沒有像之前的皇帝一樣,猜忌武將,而是讓這些武將去參與統一戰爭。

    與此同時,楊堅實施了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開科舉士。這是楊堅的一項獨創。楊堅之所以這樣做,有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改武人政治為文人政治。只有讓權力掌控在文人的手裡,掌控在有知識文化的人手裡,才能改變之前朝廷武人政治產生的弊端。

    還有一點,楊堅非常勤政開明。他不像之前的皇帝那樣,因為看到了生命的短暫,因而及時行樂。楊堅沒有及時行樂,而是勵精圖治。而這也讓他在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以後,還能夠牢牢地把控著整個國家。

    當然了,楊堅雖然透過文人政治來改變武人政治,但是在他當皇帝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解決武人掌控兵權的問題。不過因為楊堅有巨大的威望,因而在楊堅統治的過程中,一直國泰民安。可到了楊廣當皇帝的時候,又沒有解決武人控兵的問題,自己做事又荒唐,還一味地窮兵黷武。因此,好端端的一個統一大國,還是覆滅了。實在是非常可惜。

    (參考資料:《隋書》《北書》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上班就被比自己小好幾歲的人呼來喝去,該忍氣吞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