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後會無期這部電影是這本書的一個片段嘛,這本書感覺很亂,怎麼理解和評價這本書。
9
回覆列表
  • 1 # 讀心賞文

    《1988》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透過在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表達韓寒的觀點。 在書中,韓寒仍延續自己敢言的個性,開篇即講述在洗浴城嫖妓的故事,尺度大開。在故事中,韓寒一貫地調侃、諷刺,並表達獨有的思考,“嫖妓”故事在他的筆下非但不低俗,反而折射出讓人感動的人文光輝。 韓寒在序言中寫道,“以此書紀念我每一個倒在路上的朋友,更以此書獻給你,我生命裡的女孩們,無論你解不解我的風情,無論我解不解你的衣釦,在此刻,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不帶‘們’。”此書感慨諷刺了太多,不能侷限的說和母愛有關。

    韓寒文章裡的小鎮青年,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群像,他們出身普通,對未來沒有真實有形的規劃,不能清晰地感受時代變革,對家以外的地方充滿了好奇,以及畏懼。

    當每一天的時間被填充滿之後,竟然沒有了思考,沒有了幻想,甚至寫下一兩行字都變得艱難,更不用說去思考年輕的自己和時代的發展有什麼關聯?

    剛剛進入社會的每一個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難題,但是如果留點時間思考小我,將自己代入這個大社會,就會更像小時候豪言壯語的自己,沒那麼多麻木和無謂吧!

  • 2 # 電影人王家樂

    韓寒和郭敬明是80後影響比較大兩位作家,有人說,他們兩個是完全不同風格的,喜歡韓寒就不會喜歡郭敬明,喜歡郭敬明就不會喜歡韓寒。但我卻不一樣,我兩個都喜歡。兩個人,兩種風格。

      如果說一件真正的藝術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義的話,韓寒新出版的《1988我想跟這個世界談談》將會在中國創造一個歷史事件。文章開頭“空氣越來越差,我必須上路了。我開著一臺1988年出廠的旅行車,在說不清是迷霧還是毒氣的夜色裡拐上了318國道。”用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透過在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以韓寒本人對路上所見、所聞引發自己的觀點,這場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韓寒是“叛逆的”,他“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他認為這一切透過文學都可以實現,產生了要創造一種批判現有一切社會習俗的“新幻象”的念頭。於是,《1988我想跟這個世界談談》就此問世。

      看韓寒的作品,一直是很high的,也許是因為他的叛逆,也許是因為他的尖銳。很多東西他都是一針見血的,很多東西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究。或者說,去反思。書中寫道: “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像這個世界的孤兒” “我們的道路不是自己規劃出來的,而是別人規劃出來的時候把我們圈進去了”……很多時候,我們像是在走著別人為我們鋪好的路,照著設定的程式,毫無意義地走下去。這樣,我們的人生算是人生嗎?我們都已經20歲了,是個成年人,是個大學生。現在很多大學生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不會讀書,不會思考。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準確方向,不知道將來自己要幹嘛。有很多人只是來混大學,而不是來讀大學。他們以為混一張大學文憑就好了,就可以去外面找份工作,然後過著他們所謂的“生活”。但其實這有意義嗎?相比之下,另一部分大學生就真的是來讀大學的,他們認真讀書,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目標,並且肯為之努力奮鬥。失敗了不要緊,至少我們獲得經驗。犯錯誤不要緊,大學就是給我們犯錯的。在大學我們在工作中怎麼犯錯都可以,但走出社會去工作的時候,老闆會給我們多少犯錯的機會?一個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失敗。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如果我們不能坦然面對失敗,不能勇敢正視失敗,那我們怎麼能成功?怎麼能走好自己的路?

      一輛1988,一條路,一個故事。我也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 3 # 夜道電影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是中國作家韓寒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在該書中,韓寒採用了兩條敘事路線,即現實與回憶交替進行。他以一種“在路上”的方式,試圖與這個世界談談,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

    小說延續韓寒以往的風格,語言犀利而富有幽默,開創了韓寒“公路小說”的新概念,新品牌,較之之前作品有更鮮明的人性,更深的現實意義。

    在該書中,韓寒採用了兩條敘事路線,即現實與回憶交替進行。現實情況是路子野駕著1988去監獄接一位朋友,在路上他認識了妓女娜娜,經過一系列的波折,他們兩個成為了患難與共的朋友。路子野帶著娜娜一起上路去尋找她的歸宿,但最終卻沒有能夠如願。另一條思路是路子野在路上穿插進去的回憶,包括他的童年往事,比如爬旗杆,劉茵茵,丁丁哥哥,聖鬥士,小虎隊以及他年輕時和孟欣童的青澀愛情。

    作品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透過在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以韓寒本人對路上所見、所聞引發自己的觀點。這場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

    這部小說完成在2009年至2010年之間,作者從2009年的夏天就開始落筆,多事之夏,最終停滯。到2010年初的冬天繼續開始,再停滯。一直到2010年的夏天,一樣多事之夏,但完成了《1988》。

    韓寒是“叛逆的”,他“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他認為這一切透過文學都可以實現,產生了要創造一種批判現有一切社會習俗的“新幻象”的念頭——《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就此問世。

    小說取名為《1988》,一是韓寒開的賽車是1988年生產的,他對這輛賽車感情很深;二是韓寒在小說中寫的童年故事大多發生在1988年。本來這本書就叫《1988》,序言是——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不料期間日本的村上先生出了一本《1Q84》,作者表示情緒很穩定,但要換書名。又是幾經周折,發現再無合適。就好比在孩子要出生之前,你已經為她想好了名字,並且叫了一年,忽然間隔壁鄰居比你早生了一個和你叫了差不多名字的小孩,你思前想後,發現其實你內心已經無法更改。最後她還是叫《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作者從來沒有用這種方式和文字寫過小說,彷彿之前的一切準備都是為了迎接她。在過往,作者覺得自己並沒有做好準備,是否能這樣去敘述。但是在這個凌晨,作者準備好了,並以此書紀念作者每一個倒在路上的朋友,更以此書獻給他生命裡的女孩們。

    《1988》在題旨上野心宏大,在結構上明晰、完整,安排了現實之旅與成長曆程一明一暗兩條線索,並加強了兩條線索之間的相互參照、對比,從而強化了整個作品的思想涵蓋力與諷喻性。

    在《1988》中,韓寒想要表達、而更多的人避諱的一個主題,被他像打撲克般從容地順手提溜出來,變幻著種種戲劇的效果:暴力執法、中小學教育、嫖客、嚴打、虛假廣告、碰瓷撈錢、粗俗文藝、報紙審查、演藝圈潛規則、城管釣魚、交通安全、地溝油……而這種從容正表現出了這些錯誤在“中國邏輯”下的正確。

    正如小說副題“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所表現的,其中暗含了韓寒的態度:他需要以對話的方式,去解讀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裡人性之善惡、美醜、正邪。他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以一種“在路上”的方式,“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

    在小說中,韓寒不僅在描繪人的現實遭遇,同時,他更是在探討人的精神處境,這時就有了他自己的影子。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進來,但是,他仍然在公人主陸子野身上滲透了自己的世界觀。他怎樣以一種清醒的方式看待世界,或者去反抗,或者去包容,這只是人生在困境時刻的態度。像陸子野對待娜娜,他一路上帶著這個妓女,幾次曾有擺脫她的想法,但善心召喚他最終沒有行拋棄之舉,而是以一種同情理解的姿態,容納了這個萍水相逢但一路與他相互支撐、相互傾訴的朋友。娜娜最終選擇離開陸子野,她沒有把自己當做一種負累甩給他。這種感傷,讓陸子野也定有心痛之感。

    在追憶敘事裡,不無傷感,但是,每個人都從中獲得了一種堅韌,只有活下去,才能看到這個世界的希望,否則,一切都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精神的持守,才是韓寒最後需要定格的真相。生活本身就是殘酷的,如果我們將這種殘酷當做一種無法化解的苦難,悲觀可能會接踵而至。韓寒在小說中,卻一一化解了那些鬥爭、困惑、糾結與矛盾,雖然有些還是未能徹底處理,但是,他至少為我們出示了他追求自由的姿態,讓我們看清了這個世界是需要如何來與之周旋,與之對話的。這或許才是其寫作的價值和力量感所在。

    雙重敘事模式

    《1988》採取了雙重敘事模式。即,在公路見聞之外插敘少年記憶。“我”行走在路上,去找那位組裝1988的朋友。當我最終找到他時,後者只能以骨灰形式與我重逢,因為他剛剛被執行死刑;與此同時,少年記憶中的哥哥、10號和劉茵茵也隨著1988向前駛去。兩條線索構成平行關係,永不相交卻並行不悖。這是小說的經度,它的維度由一位名叫娜娜的懷有身孕的賣淫女與我一路同行衍生的各類故事構成。後者最終將生下的孩子禮贈給我,全書於是畫上句號。

    打破常規的敘述方式

    在這部小說中,韓寒雖然在嘗試著改變,但這種改變更大程度上來自於一種他渴望打破常規的敘述方式,以及那種慣常的語言表達。在語言上,韓寒沒有像以前寫小說那樣帶著炫耀才華的自負,以及玩文字遊戲的張揚,這次,他的表達溫和、節制、優雅了一些,甚至不乏冷靜之處。這樣的話語收斂,或許會被人看做是韓寒在向後退,是一種保守和妥協,因為從其行文上,我們發現少了一些韓寒式的激賡,而多了一些更為內在的經驗。在精神世界上,他雖然還處於對青春期的活力書寫上,但這種活力,不是他以前小說裡那種滿不在乎的勁頭,而是轉向對人性之真的審視。

    批判本色

    在小說中,他不時地流露出對社會上荒誕、無恥之事的嘲諷,這與他的批判性是有呼應的。在《1988》裡,韓寒將一些新聞事件搬到小說情節裡,以對接和比較社會的真相。比如,當陸子野和娜娜在旅館裡被破門而入的警察抓住時,扛攝像機的人因為太激動,而忘了開啟鏡頭蓋,只有聲音,沒有影象。他們只得關上門,來重新演一次,並讓陸子野和娜娜配合。這種“擺拍”的方式,在新聞媒體中司空見慣。像這樣的例子,小說中還不少,韓寒恰恰要以這樣的方式,直接而有效地對遮蔽真相之事作深度揭露。

    《1988》這部作品是光榮的存在。充盈其中的與主流文學的距離感,恰恰是當代作家普遍沒有的。他的態度已成為這個時代不可忽視的視點。尤為珍貴的是,噹噹代作家普遍對現實生活隔靴搔癢、錦上添花之時,直面現實、顯得無奈的韓寒是那麼尖銳和切實。換言之,在成熟作家們徘徊於宏大敘事之時,韓寒用相對稚拙的筆觸記錄了時代經驗。韓寒還保有“和這個世界談談”的熱情,我們卻早已“無語”。

  • 4 # 朵東

    2010年,我剛上大學,韓寒剛釋出新書《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剛從一個小縣城進入到一個大學,看到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有新的朋友,新的社團和新的學習環境。在大學裡你能看許多優秀的人,你會感嘆那些擁有各種各樣特長的人是多麼的新鮮,而我卻只有一副羨慕的眼神。

    書的很多內容記不全了,但是我記得這個標題,對,我也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為什麼別人能學鋼琴,小提琴,我只能寫作業?

    為什麼別人家境光環加身,我只能穿著我前年買的白布鞋在兼職的路上奔波?

    為什麼別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我卻要在賣他們手中的玫瑰花?

    世界公平嗎?世界不公平,你看到它給別人的都很多,給你自己的都很少。

    但是你想跟世界談,它未必理你。

    韓寒的新書很新奇,用一輛車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很荒謬,用幾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很可笑,但是談到最後,我們只剩下妥協,我們誰都無力改變世界。

    我們能做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活著。

  • 5 # 高分名字

    本書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透過在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表達了韓寒對這個世界與當下現實的看法,全篇懶散的行文,無所謂的語氣講述著的不是故事,而是一段人生,文章反覆講到了“我能給你的總是最好的”零落風塵的她寄託在孩子身上的憧憬也許就是自己渴望著的人生,韓寒以叛逆出名,整本書也少不了這樣的語言。我總覺得,這本書整體是有些壓抑的,儘管偶爾會漂浮過溫暖。放在十年前,估計我會非常喜歡,年輕總喜歡這種無事畫悲傷。現在,看完,也會有些釋然。

  • 6 # 阿梅來啦

    由於丁丁哥哥在某年北方的死去,世界才變成了這個樣子。書中直面丁丁哥哥死去後的世界。空氣越來越糟了,我需要上路了。在前輩犧牲者滑破的空氣中前進,給世界的,都是好的。

    這時的韓寒是熱血的,後來他沒有想到會受到他所崇敬的丁丁哥哥的同路人的攻擊,所以他只能蹲下來繫鞋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攝影都有哪些煩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