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語言文韻
-
2 # 電影人王家樂
出塞、入塞、塞上曲、塞下曲中的“塞”指邊界的險要之處,在古詩中專指古代中國北方邊境地區。《出塞》本來是漢代武帝時的音樂家李延年根據西域音樂創作的樂曲,後來詩人按照《出塞》的曲調創作的歌詞也叫“出塞”。到了唐代,“出塞”發展成為一種專寫邊塞生活的詩歌體裁。
出塞、入塞、塞上曲、塞下曲是屬於同類型的詩歌,因詩題不同而在內容上略有差別。出塞主要表現將士從內地出征到邊塞去的內容,入塞主要表現將士從邊塞返回家鄉的內容,塞上曲和塞下曲主要表現將士邊塞生活的內容。
簡言之,塞上曲是一種文體,而塞下曲就是軍中戰士唱的軍歌.
-
3 # 黃土情愫
塞,指要隘,邊塞。為了防範匈奴的侵擾,自秦漢修築長城後,詩歌中的邊塞一詞,就成了長城的代稱。塞上和塞下,就是長城之外和之內了。
在歌頌駐守邊關,征戰疆場的將士時,就出現了《塞上曲》和《塞下曲》這一形式。《塞上曲》和《塞下曲》,在內容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圍繞著戍邊將士征戰殺伐這一主題展開描寫的。
一,《塞上曲》和《塞下曲》的來源。在中國歷史上,以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和以耕讀為主的漢族,大都延續著以長城為界,形成兩種不同的文化習俗。幾千年來,打打殺殺,分分合合,成了歷代王朝始終解不開的死結。一條萬里長城,演繹著一曲曲沉重悲壯的血淚之歌。
從大秦帝國的蒙恬戍邊,到西漢武帝時對匈奴展開的無數征伐,詩歌這一最能表現個人情感的藝術體裁,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承載了將士們的心聲和感受。從大秦至西漢逐漸完善的樂府民歌體詩歌,就出現了專門描寫戍邊將士的《出塞曲》和《入塞曲》。
《出塞曲》和《入塞曲》的出現,標誌著適合於歌詠演唱戍邊將士的邊塞詩歌雛形的形成。到了開疆拓土的盛唐,這一獨特的樂府民歌體詩歌伴隨著唐詩,脫穎而出,形成了慷慨激昂,雄渾悲壯的《塞上曲》和《塞下曲》,張揚著大唐帝國的雄風和霸氣。如盧倫的《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遂,大雪滿弓刀。
二,王昌齡《塞上曲》和《塞下曲》的藝術特色。王昌齡,可謂是邊塞詩歌中的代表人物,他的邊塞詩不但繼承了樂府體《出塞曲》和《入塞曲》便於入樂傳唱的藝術特點,而且把詩歌抒情詠懷這一特色發揮到了極致,是人與物,情與景融為一體,從而讀者更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王昌齡的邊塞詩,意境開闊,雄奇渾厚。他把邊塞風情和軍旅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他的《塞上曲》和《塞下曲》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區別只是塞上和塞下。
《塞上曲》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沙塵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塞下曲》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總體來說,《塞上曲》和《塞下曲》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最大的不同在於“塞上”和“塞下”之別,即長城之外和之內的區別。 -
4 # 菩提影音
以王昌齡詩歌為例,塞上曲包含於塞下曲。
在盛唐詩人中,王昌齡的邊塞詩也是別樹一幟,頗為人們的稱道的。這一首詩人早年漫遊西北邊地時所作的《塞上曲》,就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塞上曲: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作品譯文:
知了在枯禿寂寥的桑林鳴叫,
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且冷清。
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的寒冷,
關內關外盡是枯黃趴地的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英雄豪傑,
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不愛惜生命的遊俠,
自鳴不凡地把紫色的駿馬誇耀。
-
5 # 醉飲一曲嘆往事
塞上曲和塞下曲的區別,主要就是“塞上”與“塞下”的區別。塞指邊塞、邊關,一般認為塞上即邊關外,塞下即邊關內。塞內、塞外是唐以後的叫法,泛指長城內、外。
《塞上曲》、《塞下曲》是由漢樂府中《入塞曲》、《出塞曲》演化而來,演變到唐代實際邊塞詩創作中,二者內容都多寫邊塞戰爭。也就是一進一出.二者並不因為“上”“下”二字而表達關內和關外不同的人文特點或戰鬥的前線和後方的生活。但都與邊塞有關。他們也並非都由曲調演變而來。《塞上曲》本來就是琵琶傳統大套文曲,如:
塞上曲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
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
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
皆共黃沙老。
莫學遊俠兒,
矜誇紫騮好。
而《塞下曲》是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如: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其一
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
塞下曲其四
盧綸
野幕蔽瓊筵,
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動山川。
簡言之,唐代邊塞詩中,二者都是表現邊塞生活的詩歌,只是塞上曲是一種偏文士,而塞下曲更接近軍中戰士唱的軍歌,更勁道。
-
6 # 梅麗雅音樂教育培訓
塞上曲
唐代:李白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徵西極,橫行陰山側。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塞下曲
唐代:高適
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
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衝。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以上是兩首原作,區別最大的是《塞上曲》的作者李白是詩仙,《塞下曲》作者高適只是一個唐朝大將)
-
7 # 燡烽堂
《塞上曲》和《塞下曲》是由漢樂府詩集中的《入塞曲》和《出塞曲》演化而來,到了唐代,關於邊塞詩創作的內容多寫戰爭,也就是一進一出。二者不會因為上下二字而表達關內關外的不同的不同人文特點或戰鬥前線和後方的生活,但是肯定都與邊塞有關。只是塞上曲偏重於文,而塞下曲更偏重軍中戰歌。二者的風格迥異。
回覆列表
塞上曲和塞下曲的區別,主要就是“塞上”與“塞下”的區別。塞指邊塞、邊關,一般認為塞上即邊關外,塞下即邊關內。塞內、塞外是唐以後的叫法,泛指長城內、外。
《塞上曲》、《塞下曲》是由漢樂府中《入塞曲》、《出塞曲》演化而來,演變到唐代實際邊塞詩創作中,二者內容都多寫邊塞戰爭。也就是一進一出.二者並不因為“上”“下”二字而表達關內和關外不同的人文特點或戰鬥的前線和後方的生活。但都與邊塞有關。他們也並非都由曲調演變而來。《塞上曲》本來就是琵琶傳統大套文曲,如:
塞上曲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
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
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
皆共黃沙老。
莫學遊俠兒,
矜誇紫騮好。
而《塞下曲》是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如: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其一
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
塞下曲其四
盧綸
野幕蔽瓊筵,
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動山川。
簡言之,唐代邊塞詩中,二者都是表現邊塞生活的詩歌,只是塞上曲是一種偏文士,而塞下曲更接近軍中戰士唱的軍歌,更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