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5
回覆列表
  • 1 # 淡看閒雲67569133

    沒有可能,趙武靈王改革只侷限於軍事領悟,對於根本沒有什麼觸動,一次兩次或可勝之,但是若論及長期後力,趙國大大不及秦國,這也是趙國長平戰敗的根本原因,事實上戰國時期除開秦國,有機會和實力統一的也只有齊國而已。但是出了齊緡王這個奇葩,自己玩脫了。

  • 2 # 歷史懵懵懂懂

    可能性不大,幾乎是沒可能!

    趙武靈王絕對是戰國時期甚至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他推行的胡服騎射,開創了漢人學習胡人的的先河,在趙國率先建立起中國第一支制式騎兵部隊,使趙國一躍成為山東六國之首,有了與秦國抗衡的實力。

    然而,趙國的改革,更多的側重於軍事,強調以武興國,故趙國的國運也是隨著其軍事上的得失而起伏。趙國尚武重利,輕視農業和內政的發展,從而導致趙國後期戰爭中糧草和兵員出現問題。長平之戰時,廉頗二十萬守長平。僅半年,趙國的糧食供給便開始吃力了,這也是趙括為何執意出營與秦軍決戰的原因之一。同時,趙孝成王在得知趙括軍被圍且糧道阻的訊息後,為何不全力相救?難道趙王不知道這四十萬大軍的重要性嗎?當然知道,而且趙王竭力集結各地殘餘守軍,以打破包圍圈。但整體實力較差的趙國始終無法突破秦之防線,眼睜睜看著四十萬士卒歸於塵土。

    相比之下,秦國商鞅變法從軍事 政治 經濟全面變革,秦國國力全面的在穩步提升,而且秦國還佔有巴蜀之地,這為滅楚和統一六國準備了條件,這是趙國也是山東其他五國所沒有的。

  • 3 # 腦洞大開的評論猿

    不可能

    拋開所有的原因不說,發生過滅國戰爭的有齊國滅宋,結果齊國怎麼樣了呢?差點被六國滅了,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怕下一個是自己…

    而趙國雖然強,但是四周都是威脅,北有匈奴,西有強秦,東南是三晉和楚國!

    先不說它能不能打進函谷關,如果它滅了秦國,其他國家會眼睜睜看著它統一嗎?如果聯合起來攻打趙國,趙國有能力遍地開花的防守嗎?

    唯一的結果就是,被其他國家合起來滅掉,還統一什麼啊?

  • 4 # 銫媒體

    大家誇大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在沒有馬鐙馬鞍的時代,這樣的騎兵然並卯。

    戰國時期的騎兵相當於騎馬的步兵,只是提高機動性而已。直到600年後,趙國手下敗將匈奴跟羅馬帝國決戰,50萬大軍也絕大多數是步兵,匈奴可是純遊牧民族啊,居然是步兵。可見更早期的戰國時代,簡單學習胡人的戰術,根本不可能強大。

    胡服騎射是表象,要看變法的本質。彼得大帝剃鬍子,明治天皇穿西裝,強制剪掉月代頭,這些並不能使國家強大,而是資產主義改革才使國家強大。那麼我們先看看趙國因何而強大。

    趙國的變法源於趙烈侯時期的公仲連變法,公仲連變法比較全面,從吏治經濟教化軍事都有涉及,但是趙烈侯在位時間太短,變法不能對趙國國力有明顯變強,二是史書也沒怎麼寫公仲連變法具體內容。但是參照其它各國變法,基本山寨魏國的李俚變法,想必內容差不多,程度深度有所不同。猜想變法在趙烈侯死後有妥協一部分,有廢除一部分,有失敗一部分,但也基本持續下去。從烈侯到肅侯幾十年間,趙國也逐漸強大起來,趙武靈王跟秦始皇一樣,沾了祖先的榮光,到他手裡基本算個強大的趙國。

    商鞅獲取新興地主階級支援,但趙武靈王沒有從階級矛盾改變,而是轉向改變民族矛盾,胡服騎射的本質只是討取異族的好感。一時間異族貴族受寵,比如肥義樓緩受重用,引起舊貴族的不滿。在古代抓異族人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三國孫吳一直抓山越來填充人口,但沒什麼成效。而趙武靈王重用的異族都是主動帶著部落投靠趙國的,胡服騎射這招確實更容易獲取異族的人力資源,人口快速增多代表財富,軍隊的快速長,這比越國文種生孩子的政策快多了。這些異族貴族熟悉異族的地理風情,帶著趙軍滅掉自己的國家。趙國的強大一時在趙武靈王時期顯現出來。

    回到正題,趙武靈王不退位。根本不能統一中國,原因是民族矛盾比階級矛盾更難處理。奴隸主我做不成,我可以轉行做地主,但我不可能去做異族去吧。趙章與趙惠文王的王位之爭,本質就是支援趙章的華夏舊貴族與支援惠文王的夷狄新貴族之爭。

  • 5 # 天堂鳥44944

    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是還是可以答一下,答案是:不可能。

    秦國變法,歷經幾代,涉及經濟政治軍事等全方面,最為徹底,法制信念深植君臣民眾心中,況且秦國曆代注重開疆擴土,滅義渠,收巴蜀,統一大勢已成,誰也無法阻擋;而趙國變法,無論廣度還是深度都遠遠不及,只是在軍事上變革較為徹底,綜合國力差的遠。其時,秦國已經崛起,會給趙國和平崛起的機會嗎?戰爭拼的是綜合國力,趙國遠遠不及秦國。再給趙國十次機會,也不可能滅秦一統。

    就像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單看軍事實力,貌似蘇聯跟美國還有的一拼,但是論起綜合國力,最後也只有活活耗死的命運,無法改變。

  • 6 # 小書童丶葉三金

    其實我看過很多資料,就算別的國家秦國趙國兩個國家單挑,別的國家不插手趙國也未必打得過秦國,長平之戰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趙國在長平之戰期間糧食明顯沒有秦軍充裕,而且長平之戰秦國還是出國作戰,趙國糧食到後期還要靠別的國家支援。而且秦國獎勵士兵作戰,殺一個升一級,因此戰鬥力很猛。趙國雖然胡服騎射一個個都很能打,騎兵很厲害。你趙國去打秦國,秦國拒守城池,你又能怎樣,騎兵的優勢不就沒了。所以說,如果這樣子分析秦軍肯定是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歷史不容假設,我們也只能是推算,如果歷史真的如我們所說的發生了,也不一定是朝著我們所說的方向發展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7 # 夏雨雪34

    秦是唯一堅持了兩代以上變法的國家 趙武靈王兩個繼承人看不出有誰能堅持變法 何況趙國的變法主要在強軍 不是整個體制上的法制 長平之戰趙括換廉頗對趙國而言也是無奈之舉 因為國力的差距趙國打不起消耗戰而已 趙武靈王這種強軍和之後李牧的強軍其實差異不大 真正滅國戰的時候比較的還是國力和國家制度 為什麼秦國不會出現被離間的王翦王賁就是這個道理 秦能自孝公經六世而完成統一 是法制的優越性的勝利

  • 8 # 聖郎55622119

    沒有可能,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的確使得趙國軍事變得很強大,但趙武靈王的改革只是一次軍事變革,也不徹底,影響力有限,國力提升也短暫,遠沒有商鞅改革的深入全面徹底,商鞅也錘鍊出一隻新軍,但依然無力完成統一,歷經百年,奮六世之餘烈秦國才一統六國,可見統一之難。趙武靈王改革的最鼎盛時期也沒有秦國強大,更別說滅秦統一六國了。

  • 9 # 烈火刀鋒80062506

    不可能,因為他沒那麼去做(這句話雖然很像廢話)。作為一個君主,你在國家上升和擴張時期你可能退位隱居嗎?!答案是否定的,只有像唐玄宗那樣已經做無可做了,才會安享太平。趙國當時確實很強,但其它國家也不弱,趙國也計劃過從河套以北進攻秦國,但是流產了。只能說綜合實力不足以吞併秦國或者在吞併時抵抗來自其它國家的入侵。戰國時有機會這麼做的只有早期的魏國,可惜國策走偏了

  • 10 # ken9025677

    絕對沒有可能,滅國之戰,比拼的是國力,軍事。趙國在這兩樣上都不佔優勢。論國力,秦有巴蜀,天下糧倉,物產,礦產都很豐富。論軍事,秦國有強弩,特別是武器質量上乘,且由殺神白起領軍。趙國論國力,有大平原,糧食供給不如秦國的,地方小;論軍事,趙國胡服騎射,有大部隊的騎兵,但是和秦一戰,秦國的強弩恰恰是剋制騎兵的。論廟堂,趙亦不如秦。

  • 11 # 夜月一簾幽夢3

    趙武靈王是被自己人困死了,沒有糧食吃,活活餓死在城裡。可憐的一代英主。如果他晚死幾年,或許統一版圖的是趙國。他厲兵秣馬,胡服騎射,為進攻秦國做準備。當時中原各國只有趙國一國有實力可以與秦國抗衡。奈何改革變法觸動守舊派利益,還有在確立繼承人這件事情沒處理好,導致蕭薔之禍,功虧一簣。也有可能會滅秦國。

  • 12 # 送溫暖的雷鋒哥哥

    洋務運動後的清朝打得過列強嗎,其實這和問題的道理一樣的。胡服騎射僅改良軍隊,而秦國變法則是一種跨時代的改變,秦國軍隊知道自己努力殺敵,就能改變自己的地位,就能有田,有錢,有爵位。而趙國的軍隊實質上是沒有改變的,僅僅是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和其他山東五國比要強一點,但是遇到秦軍這種拼命的,就不行了。並且秦國鼓勵農耕,所以物資也是比較豐富的。

  • 13 # 漩渦鳴人yy

    首先我得說這件事永遠不可能。不可能發生,也不可能成功。

    秦國坐落在整個天下,以西的地方。而趙國則坐落於黃土高原和河套平原之上。學過中國地理的人都知道。秦國多山,趙國多平原,在兆國這片土地上照顧的軍隊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原因就在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騎兵在平原之上的衝擊力度將會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而與此同時,照顧君子,戰鬥力也會隨之增強。長平之戰,廉頗之所以三年不敢出戰,原因便在於常平周圍的地勢,要麼是河流,要麼是山川盆地,一旦騎兵衝過去。很可能會被限制在狹小的地形內無法發揮奇兵真正的戰鬥能力,而一但趙國的騎兵被鎖死的嗎?趙國本身他的軍隊就沒辦法發揮出全部的戰鬥力。反觀秦國,由於多山的地形以及和周圍少數遊牧民族的交流與交戰。創造了中國古代史上最為強大的混編軍團。這支軍團有弓弩手有騎兵有,步兵,更有山地作戰計程車兵,如果秦國的軍隊被拖到趙國的土地上打仗,那麼趙國計程車兵可以吊打秦國的軍隊,如果趙國的軍隊開進到秦國土地上那麼?秦國的軍隊也同樣可以吊打趙國的軍隊。假如趙武靈王或者說他繼任者選擇以突襲的方式開進到秦國的土地上那麼?無數的先驅者會用鮮血告訴他們這種作戰方式的失敗。

    再者,在強大的軍隊也需要一個領導人,或者說是降臨,把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發揮到最大。趙國無論是誰,選擇進攻秦國。我相信,武安君白起會在秦國山巔之上,等待著的敵國的來訪!有殺神正守著秦國的土地,我相信無論是趙武靈王本人還是他的優秀的繼任者都無法打敗這個殺神。

    再者,趙國的變法與其說是變法,不如說是一次軍事上的改革,因為這次改革的。力度不如商鞅變法來的深徹,商鞅變法,就單從整個秦國的民生法制還有國家的政體和軍隊的建制上進行深入的改變和變法,而趙國的變法只有四個字胡服騎射。奇蹟的思路就是把趙國不和諧的兩股勢力,胡人,漢人合為一股力量擰成一梗繩子。有胡人的血性,再加上胡人先進的戰法和漢人先進的戰爭理念,催生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韓國的軍隊早已被各國打的差不多了,魏國又被其他國家給打怕了,齊國軍隊怕死,燕國有沒有什麼兵力來作戰。,楚國又離整個中原太原,這樣在整個中原只有趙國的軍隊有血效能跟秦國的軍隊幹一架。但是軍事上的改革無法牽扯真正的政治改革。只有做一個國家的名聲進行徹底的改革才能夠使一個國家的國力有了質的飛躍,長平之戰趙王為什麼會同意?趙括及早出兵,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照顧靈王變法的不深刻導致趙國國力遠遠沒有達到秦國那種國力水準。相較於秦國而言,趙國簡直就像一個暴發戶,當他的本錢全部耗光的時候,也就是這個國家滅亡的時候,而秦國可以憑藉其自本土的生產力,源源不斷地為自己的戰爭機器填入新的燃料。趙國車國能子皆戰死於長平,之後趙國就真的是無力迴天了。

    再者,秦國被山東六國進攻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還不滅亡呢?原因就在於秦國作用淆崡之險,天下都不能奈其何難道趙武靈王晶晶只是一次打探就能找得出一條完善的線路去偷襲秦國。即使他能找到,估計這條線路老情人已經銘記於心。早早地在那設定的陷阱等著有人送上人頭給他們爵位的機會。

  • 14 # 胡楊與鬥士

    絕無可能。最大的可能是秦國受到沉重打擊但不至於亡國。首先秦國綜合國力最強,論一對一誰也不是秦國對手,這裡的國力更多是指軍事實力跟糧食儲備。再次秦國法度健全,絕不容許庸主出現,秦二世是例外。其三,六國國力層次不齊,那麼在鬥爭中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所以合縱政策雖有奇效卻成難敗易。其四,秦國地理位置優越,有天府之國跟關中平原可保糧草供應不斷,六國千里之師,糧草輜重供應會是很大問題,加之函谷關地勢顯要,易守難攻,只要秦國堅守一段時間六國就會不攻自破,所以秦國統一隻是時間問題。除非齊楚兩大國跟秦國一樣變法徹底,國力大大釋放,則六國就不定是誰統一了。

  • 15 # 玉龍小嘉Territory

    但如果要說趙武靈王若沒有禪位,趙國滅秦統一六國的話,這個很懸。 不能否認,趙雍是雄才大略之主,非常有主見。縱觀歷史,就會發現,趙雍這個人像極了晉文公!(晉文公雖然主導局勢,好歹還有先軫和趙衰)兩人都是以自己的思想才華主導一個國家,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雖然趙雍是雄才大略的主,但這個人好內,加上小老婆吹個枕邊風,他就廢長立幼,就是因為這個毛病,最終導致他自己被餓死。就是因為這個毛病,他也就算是一個一流中的二等君主! 當然了,你看到了他胡服騎射,滅這國掠那家,讓趙國一時間不可一世的樣子,儘管如此,趙國和秦國的整體國力依舊懸殊。

    而彼時的秦國,經過孝公時的商鞅變法,到惠王時的如日中天,再到昭襄王這裡,賢臣名將,而且變法已經取得了非常實際的成就,使國富民強。

    最最重要的還是秦國的歷史,秦國之所以能強大,是因為秦國曆代君主都相對賢明,承上啟下,能人輩出!而縱觀六國,沒有哪一個國家接連出現兩代賢明的君主。所以趙國想滅秦是天方夜譚

  • 16 # 歷史哨聲

    趙國能否滅秦國,和趙武靈王是否禪位無關。

    趙武靈王禪位,在《史記》中記載是為了完成對秦國的戰略,趙武靈王把國家治理的責任交給兒子趙惠文王,而自己主攻軍事。

    趙武靈王的對秦戰略上:

    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

    即:從趙國西北的雲中和九原南下,以騎兵攻打秦國上郡和北地郡,進而攻打咸陽。

    具體見下圖

    趙國不能對抗秦國,不是因為趙武靈王的禪位,而是在於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平原君、趙成、李兌等後繼人員放棄了趙武靈王的攻秦戰略。

  • 17 # 歷史研習社

    如果在戰國七雄中找出一個與秦國匹敵的國家,那麼毫無疑問將會是趙國。《戰國策·趙四》曾這樣描述趙國昔日的強盛:“昔者,趙氏亦嘗強矣。曰趙強何若?舉左案齊,舉右案魏,厭案萬乘之國。”趙國甚至一度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威脅到強秦的後方。那麼,如果趙武靈王沒有禪位,趙國可以滅掉秦國統一天下嗎? 禪位藏亂局

    首先,趙武靈王的禪位雖然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應對趙國的對外戰爭。然而,這次禪位卻表現出趙國內政的亂局所在。

    圖/位於河北邯鄲的趙武靈王雕像

    趙武靈王禪位這一舉動體現了趙武靈王在內政上的寡斷,他重視十分聰慧的公子何,讓其繼承王位,卻始終不願意自己長子公子章屈居人下,想出了分代地讓其為王的昏招。由此看來,即使趙武靈王不禪位,那麼其對於諸子的縱容與優柔寡斷必將讓趙國出現內亂的危局。

    秦地不易摧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奮起西征,“西至雲中,九原”,其疆域西北部到達了河套地區,趙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身為主父的趙武靈王攻滅了中山國,而遷其王於膚施,其地在陝北之無定河北。這表示趙國的邊境已經擴充套件到了今天的陝北地區,與位於延安的秦上郡只有咫尺之遙,趙國在軍事地理上已經跨越了函谷關天險,可以從黃土高原上南奔入秦。 圖/趙國滅秦構想

    然而,上述的設想僅僅是理論上的行動,實際運作起來並不容易。首先,屯駐於河套地區的趙國騎兵部隊主要的防禦物件是位於漠北的匈奴人,匈奴人在北方的威脅讓趙國並不能全力南下秦國。另外,秦國在陝北同時有著魏國遺留的長城防禦線,況且秦國當時在山西中南部地區已經站穩了腳跟,並不斷跟趙國展開對晉陽的爭奪(今山西太原),所以,秦國在黃河兩岸擁有十分可進可退的戰略地位,完全可以抵擋趙國軍隊的襲擊,甚至可以進行快速反擊。這應該也是趙國一直沒有從河套南下的顧忌所在。

    趙國在武靈王時期內患已經十分嚴重,再加之其在秦晉一帶的軍事佈局並不能真正達到快速擊敗秦國的目的,導致了滅秦一統的戰略構想只能是幻想而已。

    參考文獻:1. 張久和:《戰國時代燕、趙、秦諸國對今內蒙古部分地區的經略和管轄》,《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第1-6頁。2.辛德勇:《張家山漢簡所示漢初西北隅邊境解析———附論秦昭襄王長城北端走向與九原雲中兩郡戰略地位》,《歷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15-34頁。

  • 18 # 千古名將英雄夢

    若趙武靈王沒有禪位,這還不夠,需要他能和蘇秦聯手,這樣趙國未必沒有希望

    秦惠文王時期,秦國一直東向用兵,又南侵楚國,對北方防範較少,所以,趙武靈王在胡服騎射趙國軍力大盛後產生了一個驚天計劃,那就是想利用秦與魏齊楚等國交戰的時機,繞道九原騎邑,利用輕騎之優勢,偷越沙漠荒原,穿過戒備鬆懈的義渠部落(陝西北部),直接南襲秦都咸陽,幹掉它的指揮中心,然後聯合各國,瓜分秦地!好一個瘋狂的計劃!雖然有些風險,但運氣好時機好的話,這也不是不可能事兒。

    當時,秦國政壇現正處於人才青黃不接(甘茂被逼走、樗裡疾剛去世,白起尚未成長;相國向壽只是楚懷王派來的庸才,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等權貴也都是攀附宣太后的政治垃圾,只有司馬錯和魏冉才具頗佳,可堪大任),王黨、後黨激烈爭權的階段。並且,秦昭襄王乃趙武靈王所立,秦趙關係正處於蜜月期,秦對趙也沒有多少防備;若在此時使得東方諸國合縱攻打秦之函谷關,而趙國九原騎兵偷偷從北面出其不意一擊,說不定真的能幹掉秦國呢?

    圖:邯鄲趙武靈王廣場

    所以個人以為,如果趙武靈王能多活十幾年,等到趙奢廉頗成長起來,然後把蘇秦這樣的超級間者、宗師級縱橫家納為己用,軍事外交雙管齊下,一舉玩死秦國可能性極大;就像後來秦昭襄王和蘇秦玩死齊國一樣。

    當然,當時時機尚未成熟,所以這個誘惑力十足的計劃,充滿了許多不可預知的變數,一旦成功,那就是很好很強大,一旦失敗,卻是很糟很可怕。趙武靈王明白,如今戰國亂世,七雄各個不是省油燈,幾個城池幾萬軍隊的得失根本動不了萬乘之國的筋骨,只會徒然引發對方的報復,最後兩敗俱傷漁翁得利,根本沒有意義。因此,趙武靈王的戰爭宗旨是,要打就要打滅國戰,或者至少也要打的對方元氣大傷幾十年恢復不了元氣才行。

    所以,這一次關乎趙國命運的軍事行動,趙武靈王必須要花大量時間詳細制定戰略計劃,並親自指揮,務必一局定勝負。

    而其它任何人,他都不放心。

    但是這樣一來就有個問題,趙武靈王要親自去以身犯險,萬一失敗,被殺或被擒,趙國沒了主事之人,那可是大大不妙!別忘了,列強們對趙國這塊肥肉可是一直虎視眈眈著呢!

    於是趙武靈王一拍腦袋,做出了一個史無前例、驚世駭俗的決定——將王位內禪給十歲不到的太子趙何,也就是下圖這位趙惠文王,以使自己從煩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退居二線,專心謀劃秦國的事兒。

    只可惜不久之後,趙國逆臣作亂,將年僅49歲的趙武靈王活活餓死了沙丘,而因為趙軍騎兵主力都在九原,救之不及,哀哉!

  • 19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事實上,趙國是戰國時期唯一有能力與秦國相抗衡,並且唯一有能力滅亡秦國的國家。而趙武靈王,也是戰國時期唯一有滅亡秦國之心的六國君主。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甚至為了滅亡秦國,以一國之君的身份,假扮趙國使者,出使秦國,親自前往秦國考察山川地貌,並擬定了滅亡秦國的作戰計劃,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趙武靈王的禪位錯誤而作罷,如果趙武靈王沒有禪位,那麼有沒有可能滅亡秦國呢?

    只能說理論上有這個可能,但實際操作上很難。

    趙武靈王15歲就即位為趙國國君,即位之初,趙國並不強大,甚至國力都還不如南韓,而趙國領土也被中山國一分為二,在對戰爭中,屢次敗於秦國、齊國、中山國等。

    趙武靈王在趙國四面不利的情況下,選擇了與秦國結盟,扶持燕國公子姬職繼位為燕昭王,支援燕國與世仇齊國對抗,緩合趙國東部的軍事壓力。

    在秦武王舉鼎而死後,扶持公子贏稷即位秦昭襄王,締結秦、燕、趙三國同盟,大大改善了趙國的外部環境,減輕了趙國面對中山國、齊國及其它諸侯國的外部壓力。

    再之後,趙武靈王以國君身份,實行趙國曆史上最大的變革,胡服騎射,趙國國力日漸增強,趙武靈王制定了先滅中山國,再向北及西邊拓展國土的戰略,用了十年時間,消滅了中山國,解決國土被一分為二的問題,與此同時,趙武靈王收伏林胡與樓煩兩個胡族,大量招募胡人勇士為趙國征戰,並獲取大量的優良戰馬,再加上胡服騎射的效果凸顯,軍事力量空前強大,一時趙國成為東方六國武力最強的國家。

    趙武靈王還制定了攻打強大秦國的戰略計劃:率領數萬騎兵,從雲中郡南下,繞開秦國重兵把守的函谷關,從秦國防守相對薄弱的陝北地區突入咸陽,以閃電戰攻滅秦國中樞,吞併秦國,進而再以秦國+趙國的實力,以居高臨下的地勢,一舉攻滅六國,統一天下。

    趙武靈王的計劃不可謂不強大,也並非沒有機會,難就難在趙國的經濟實力不如秦國,趙武靈王的計劃更多的是偷襲,偷襲如果不被發現,並且成功了的話,趙武靈王是很有希望統一六國的。

    但關健是,如果偷襲不成功,秦國發現了趙國的偷襲兵力,或者秦國擋住趙國的騎兵偷襲,那麼趙國的這支偷襲騎兵部隊,是無法長久與秦軍作戰的,論戰爭潛力,趙國不如秦國,論經濟能力,趙國也不如秦國,趙國的唯一機會就偷襲,而不能持久,如果偷襲失敗,趙國就有可能亡國。

    當時的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剛剛享受變法帶來的強盛果實,國力日漸增強,而且秦國的地盤當時以關中為主,漢中、巴、蜀為大後方,戰爭潛力巨大,而且國境內有戰略縱深,大機率事件就是:

    趙武靈王偷襲秦國之初,節節勝利,到了後期,陷入缺衣少糧的地步,而且由於秦軍的頑抗,趙軍銳氣已失,很可能就是趙武靈王的失敗,一旦失敗,趙國有亡國之險。

  • 20 # 君山話史

    即便趙武靈王沒死,趙國要滅掉秦國,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

    君山試分析如下:

    第一,在趙武靈王統治前期,曾多次被秦國打敗

    趙武靈王八年(公元前318年),趙國與魏、韓、燕、楚五國共同伐秦,秦迎戰於函谷關,五國之師皆敗走。

    九年(公元前317年),趙與韓、魏聯軍戰秦軍於修魚,聯軍大敗,被秦軍殲滅八萬人。

    十年(公元前316年),秦攻趙,取中都、西陽等城。

    十一年(公元前315年),秦伐趙,大敗趙軍。

    十三年(公元前313年),秦國名將樗裡疾攻趙,俘虜趙將趙莊,拔藺城。

    由上可見,在趙武靈王即位後十幾年裡,趙國的實力遠遜於秦國。正是由於一敗再敗,趙武靈王在內實施“胡服騎射”變革,對外“結秦連宋”,與秦國的關係從對抗轉向和解,為趙國的發展爭取到一個較好的外部環境。

    第二,胡服騎射變革後,趙國的軍事實力突飛猛進,但與秦國仍有差距

    胡服騎射的軍事變革後,趙國由一個軍事弱國一躍成為軍事強國,實力有突飛猛進,但是與秦國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以趙滅中山之役為例。趙武靈王最大的武功,就是滅掉中山國。中山國並不是一個特別強的國家,在實力上是比不上七雄中的任何一國,而且也沒有來自外部的援助。即便如此,趙武靈王滅掉中山,前後歷時十二年之久,動用的兵力超過二十萬人,打得十分辛苦。趙軍在攻擊力方面,仍然不及剽掠如風的秦軍。

    第三,趙國實力在增長,秦國實力並未消退

    趙武靈王固然是偉大的君王,但是趙國發展的時間太短,國內又有很強的反對力量,想要趕上秦國,非得數代人的努力不可。更重要的是,趙國在發展,秦國也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此長彼未消,趙國尚未能完全與秦國抗衡,談何滅秦呢?

    趙武靈王時期的秦國,正進入擴張最迅猛的秦昭王時代。後來秦始皇能一統天下,得大程度上是秦昭王時代打下的基礎。可以說,在秦昭王時代,秦國把所有對手都打降級了,確立了惟一強權的時代。就算趙武靈王不死,能與秦國保持均勢,就已經是偉大的成就了。以當時的形勢而論,趙國滅掉秦國的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臨寫《曹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