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頭156934080
-
2 # 軫念信箱
什麼是頭七:
人死後的第七日其魂魄會回來家中以作最後的懷念,家人會為逝者準備其生前最喜愛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後的致意,中國人稱這天為頭七。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干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頭七如何祭奠親人?
「頭七」由兒子辦理,「二七」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兒負責, 「四七」也是小七,「五七」為出嫁孫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 現代人由於工商業發達工作忙碌,有將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的情形, 以縮為二十四天為例,其方式為「頭七」與「七七」各七天, 中間每隔二天為「七」即為二十四天,在居喪期間未出殯前不過節,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人去世後要做的程式
建國前,民間對喪葬禮儀極為重視,喪儀繁瑣鋪張,且封建迷信色彩濃重。習俗相沿,以喪事的隆重與否,視為子輩孝道的尺度。葬俗為木棺土葬,兒女侄孫均戴孝,兒女服孝期為3年,侄孫輩服孝1年。子女在1年內不得剃頭理髮和化妝,稱“哀慼毀容”。家中3年內過年不貼春聯等。喪儀主要程式有小殮、停靈、報喪、大殮、點主、開弔、發引、擺祭、下葬和下葬後的圓墳、作七、忌日祭等。喪儀日程,少則五至七日,多達半月之久不等,耗費甚巨。一般人家,人過50歲,晚輩即開始為老人做壽衣、打棺材(稱“壽棺”、“喜棺”)、修墳穴,準備後事,被視為孝順。
一、小殮
死者將近氣絕時,家人急速給死者淨身、穿壽衣,俗稱“小殮”。壽衣為棉布或綢料的棉衣和單衣,忌用緞子和皮毛料,顏色忌用黑色,著衣件數講究著單不著雙,最上等的是講究有7根領,有的只穿三兩件,也要多縫上幾根衣領。壽衣上釘布條,不能釘釦子。穿好壽衣後,給死者口內含1枚銅錢或1粒珍珠,再讓死者一手握錢幣,一手握小米餅子,稱“打狗餅子”,傳說是為死者在冥間對付餓鬼和惡狗用的。給死者身覆衾被,用黃表紙或白布蓋臉。然後,將靈床移至堂屋中間,靈床前設供桌,供上一滿碗不甚熟的小米乾飯,稱“倒頭飯”。家人拈香、焚紙、舉哀後,子女們跪在靈床旁伴靈。此時即為“遵禮成服”。
二、報喪
人死之後,立即差人前往親友、街坊鄰居家報喪。城市上層人家,多是先發出請知帖,在親友中請人協助辦理喪事。辦理喪事的有總理總管喪務,另有內櫃、外櫃、管廚、知賓等。總理差人給親友送“長班條”和訃聞,訃聞格式要求稱謂得當,具名皆為男性,父亡稱“孤子”,母亡稱“哀子”,父母皆故稱“孤哀子”。有的官商之家還隨訃聞發出“哀啟”和“行狀”。哀啟是由孝子具名詳述死者生平、嘉言懿行的啟事;行狀是請名人為死者撰寫的傳記,用以徵求誄文、祭文、碑文等。喪家的大門和屋門,均斜貼一白紙條,稱“封門”。再用2尺長的秫秸夾幾張火紙,插在大門框上。男喪插在左方,女喪插右方,稱“出單旐”,以示家有喪事。
三、著喪服
俗稱“戴孝”。死者家中成員身穿白布袍,鞋上縫白布蓋鞋幫,分別謂“孝衣”、“服鞋”,統稱“破孝”。死者之子、婦和未婚的女兒,要在孝衣外披麻巾、扎麻繩,孝子頭戴白布堂巾,上加麻梁冠,堂巾旁墜兩個棉花球,如父尚在的在右邊釘,母尚在的在左邊釘,表示極端哀痛,塞耳不聞外事。孝婦孝女頭扎白布(稱白禡子)和白頭繩。舊時的喪服制度,以親疏為等差,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統稱“五服”。斬衰為最重的喪服,服期3年;齊衰次於斬衰,服期1年;大功服期9個月,小功服期5個月,緦麻服期3個月。
四、指路
人死的當晚,家人購置各種紙紮(俗稱扎彩),在大門外焚燒。如死者為男性,要燒紙紮的馬和馬伕,如是女性則燒紙紮的轎和轎伕。焚燒時,子女繞火正轉3圈再倒轉3圈,並一邊呼喊著對死者的稱謂,一邊高喊:“上西南!”,是為亡魂指路,亦稱“燒倒頭人子”。
五、報廟
亦稱“送漿水”。人死的當天,孝子率子孫們,端一木盤,上置香爐、線香、火紙,提一漿水桶,去土地廟或十字路口,燃香焚紙,澆奠漿水。傳說人死之後,必先到土地廟再去冥間。此舉是為賄賂土地爺,使其對赴冥間的亡魂給以關照,以漿水饋贈野鬼,使亡魂免受欺凌。漿水需連送3天,最後一次,女婿和外甥亦同去。送畢漿水,哭泣著返回家,再拈香焚紙舉哀。
六、送盤纏
送漿水後,接著要送盤纏,即給西行的亡魂送路費。城區人家多是在大門外不遠的街口,農村多在莊外的十字路口,焚燒一些用金銀紙箔折做的元寶、錁子和打上錢印的燒紙,另外再燒一些紙紮彩,扎彩有牛、馬、轎、金山、銀山、聚寶盤等。焚燒時,家人拜祭,以示送亡魂起程赴西天。
七、接三、送三
人死後第三天晚,家人端木盤,盤內建香爐、線香、燒紙,到大門外,面向西南方向,把線香點燃豎在牆根,家人跪拜於地,一人將大門框上插的單旐拔下,用挾單旐的秫秸夾取線香放入盤中,端回家中靈前,把單旐與線香一齊焚燒,即表示已將陰魂接回家中。這時,全家人要肅靜,在靈前供飯,並依次跪拜,退至室外,關閉屋門,約待一個時辰後再開屋門,復拈香焚紙跪拜,把香爐放至木盤,端至大門外,向西南方向跪拜,表示將亡魂送走,再回家舉哀。此舉即認為是將亡魂接回家中,省視後又送回冥間,俗稱“接三”和“送三”。古禮稱“招魂”。
八、大殮
俗稱“入殮”。人死後,家人將備好的棺材油漆好,富有人家所置棺木多為柏木的,其次是杉木的,要油三四遍漆。貧窮人家多是柳木的薄板棺材,外面只塗一層黑色,俗稱“大頭匣子”。入殮時,將棺材抬至靈床側,數人將死者抬起,先將褥子、枕頭移入棺內,再徐徐納屍入棺。此時,家人再次用棉球沾酒為亡人淨面,使死者閉眼合口,家人要忍悲,不能將眼淚落在亡人臉上。再將殉葬品放入棺內。民國以前的富有人家,多用金銀珠寶作殉葬品;以後,用貴重物品作殉葬品的漸少。殉葬品放畢,隨即蓋棺下銷,此時子女要在旁跪祈說:“爹(娘)!收釘!”不然有釘不易進之說。棺頭用白鉛油書寫“某公諱某字某行幾之靈柩”,在農村則只在棺頭書寫一白色或紅漆的“福”字。清末,如生前有官職的,則用整幅紅緞子,上面用白鉛粉書寫死者曾任的最高官銜,覆蓋於棺。
九、點主
入殮後,家人為亡者做一木製牌位,稱“神主”。亦為後輩世代供祭的祖先牌位。官商富有之家,喪禮中,要舉行隆重的書主、點主儀式。喪家先請人寫好神主牌,神主牌約2寸寬6寸高,中間一行寫“顯考(妣)某某府君之神主”,旁寫其生卒年月日和時辰,落款寫“孝男某某奉祀”。所寫的“主”字不點上面一點,留待“點主”人用珠筆點上。點主人,要請有名望的人士擔任,但不能是曾任知府、知縣等掌握過生殺之權的執法官吏,因避諱其曾在死囚名字上點珠點。點主時,由贊禮人唱詞引導,由兩位襄點大賓陪同點主人,用沾珠砂的毛筆點上“主”字上面的點。點畢,孝子要脫去孝袍,著素衣,身披紅氈,跪叩致謝,設宴招待書主、點主和襄點大賓。
十、開弔
開弔為停靈期內最大的喪禮。開弔日,親友來靈前弔祭,稱“弔喪”、“弔孝”。死者長子跪於靈前左側答禮,諸子侄跪於右側。“杖期生”(杖,是居喪期拿的棒;期,是一年之喪。期服用杖的稱“杖期”;不用杖的稱“不杖期”,如嫡子為庶母喪。“夫為妻服,如父母不在,亦為“杖期生”)或“期服弟”站於祭臺上左方,“不杖期生”或“期服兄”站於祭臺下右方,對弔客拱揖答謝。女眷跪伏棺的兩旁,弔客弔祭時,即號啕齊哭。棺前設拜墊,濟南有女弔客要先哭後行禮和男弔客行三叩頭或三鞠躬禮的禮俗。開弔日需進行一至三天不等。此期間有賬房專管收受“奠禮”,弔祭者多送燒紙、錫箔、祭帳等,亦有的送輓聯、冥洋、冥鈔等。40年代後,多是送現金。開弔期間,喪家僱用樂班吹奏哀樂,有的還請和尚、道士唪經,超度亡魂。
十一、溫鍋
解放前,農村人家,一般在亡者下葬前一天夜裡,家人帶平底鍋、柴草、食用油及和好的糕麵糰,到挖好的墓地前煎糕,俗稱給亡者“溫鍋”。糕煎好後,帶回家至靈前全家食用,謂之同亡者共吃最後一頓飯。此俗,解放後漸無。
十二、發引
俗稱“出殯”、“出喪”、“發喪”等,是埋葬死者前最後的喪禮。出喪有大喪、小喪之分。舊時,有專門承辦出殯事宜的幡槓行。一般出喪的只用8人抬槓,數個吹鼓手奏喪樂。出大喪的則有16人抬槓,多名吹鼓手和數對儀仗,最大的喪要有24或32人抬槓,最多的有48或64人抬槓的,但不多見。儀仗中有成對的木製塗漆的金瓜、鉞斧、朝天鐙和雪柳、素色旗幟等,有的儀仗隊可擺出一公里地遠。
發引日晨,喪家及親友執紼致祭。午時啟靈,禮相將盛倒頭飯的碗砸碎謂之“辭靈”,之後由1名有力氣的槓夫面朝前背棺,8人在棺左右,1人在棺尾,均雙手託棺底,以摔碗為號,10人將棺抬起,喪家男女伏地號啕大哭。抬棺者隨著槓夫首領的敲梆為號,齊步抬棺至大門外,將棺放置於大槓架上,罩上棺罩。孝子等哭跪在槓前,長子打“領魂幡”,摔碎一瓦盆(俗稱“發引”)後,槓夫開始抬棺前行。大喪的儀仗隊排列順序是:最前面是紙紮的開路鬼和先導神;隨後是輓聯、雪柳隊、花絮隊、銘旌亭、影像亭;再後是吹鼓手和唪經送葬的和尚;再隨後的是在棺前送葬的男親友,其中死者的女婿要在孝衣的臂袖上粘一紅紙剪的小蝙蝠,並專管沿路撒“買路錢”,男親友後面是身穿重孝服手拄哀杖的孝子孝孫引棺前進。在棺後是用孝袍兜餅的長子媳和著孝服的眾女眷。沿途有親友擺設的路祭,孝子要跪領叩謝。出喪的佇列,出家門先抬棺向西行,繞街過市,再出城抬至墓地下葬。
十三、下葬
舊時,中上層人家多是有自己家族的墓地,亦稱林地、祖塋。濟南城區人家,多是請幡槓行的專業人員辦理下葬事宜;農村人家,是由本村鄉親中的壯年男子辦理。濟南地區的墳墓多是“竄洞子”壙穴,即先下直(豎)坑,再沿坑底掏一橫向洞穴。下葬時,懸棺入直坑,再推棺入橫洞穴內,用石板封洞口,墳土堆在直坑上,墳狀呈馬鬣式。富有人家則用磚石作拱碹墓頂,稱“大發碹”。一般人家是用磚石將直坑砌成石匣,下棺後,上口蓋條石,墳土堆在石匣上,俗稱“金井子”。最簡易的是挖一能容棺的直坑,墳土堆在棺上,俗稱“直坑子”。掩土時,要由親族中有地位的人先鏟第一鍁土,隨後眾人揚土,堆起墳頭,墳前立碑。
十四、葬後祭祀
下葬三日後,家人持祭品去墓前拜祭,俗稱“圓墳”。自亡故之日始,逢七天要上墳祭祀,直至五七,以五七為最隆重。五七上墳,必有亡者之女兒哭泣,傳說是女兒的哭聲能打動五殿閻羅,放亡魂過關。此後,再至百日、週年和每年的清明、農曆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家人要去墳前致祭。
建國後,仍沿襲木棺土葬之喪俗,繁瑣迷信的喪葬儀式漸簡化。60年代,濟南建火化場,逐漸推行火葬。一般喪禮,人死後,家人發訃告給親友,家人臂帶黑紗,弔唁者胸前戴小白紙花,贈送花圈,上掛輓聯。一般停屍3天,即運送死者至火化場,舉行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告別儀式的時間,根據死者的家庭情況而定,如果死者家中尚有老人在世,於上午舉行告別儀式,反之則在下午舉行。火化後,有的將骨灰盒存放火化場骨灰堂,有的取回家中或埋至地頭田邊。近年購買墓地埋葬骨灰盒的漸多。在辦理喪事時,有些人家仍沿襲叩頭報喪、燒紙祭奠亡人等舊的喪俗。
-
3 # 使用者987真愛永恆
答:我們這裡老人去世了,給老人穿壽衣,在把老人放在冰棺裡,在佈置靈堂,把汶帳丟到屋頂上。代表著老人過世。鄰居會主動過來幫忙弔唁。請樂隊吹吹老人過世在家放三天,第二天幫忙的鄰居會去世者親囑家報喪。世者親囑要給報喪人錢,一般都是五元錢。第三天就是開喪,親戚好友來弔唁,樂隊就會吹吹打打。到中午吃麵條,吃完後開始弔唁出賓。生肖相相剋的,不能弔唁。這能遠遠的看,白冒子的是兒子,兒媳,女兒,女婿,青冒子的是侄子,侄女,外孫,外孫女,孫子,孫女,紅冒子的重孫子重孫女。出賓時先扣頭按順序扣頭。在起靈,四個幫忙的人抬棺材。,抬棺材只能遠路出行,一般車隊是5倆車。有七倆車。樂隊一般7人也有9人的,有錢人家是十一個人。抬棺材經過人家門口不能停的,到專彎時停下,子女扣頭。棺材在前,子女在後。上車後出行,經過橋時要放炮,樂隊會吹一下。進入火葬場火化,先開追掉會。,家囑和親朋好友在與世者告別。到火化結束,世者長子抱骨灰盒,次子抱照片。女兒抱靈位,到家把骨灰盒和照片放在賓廳。親戚朋友扣頭。扣完頭在上車送到安息堂。家裡面幫忙的人開始做喪宴。接待親戚朋友吃飯。幫忙的只能在第二輪吃飯。親戚朋友離開時樂隊會吹一會。每個地方風俗不同。也不一樣!
-
4 # 高樓避愁
首先,是骨灰的處理。在我們老家和現在居住地,骨灰處理如要買骨灰盒安葬的,就不能再將骨灰盒裝進棺材再下葬。如果不用骨灰盒,就直接用黑布或白布包裹骨灰,再裝進官材裡。傳統認為,既用骨灰盒又裝棺材是用了兩個棺材,對喪家不吉利。
一、安葬流程
1、骨灰盒安葬
用骨灰盒安葬,應由死者的兒子棒著骨灰盒走在前面,接著是兒子的好友跟在後面,燃放鞭炮和拋灑錢紙,這種錢紙叫買路錢。意思是喪者和送葬隊伍所走的路線是花錢買了的,任何人不能阻攔。再後面就是鑼鼓隊和吹奏隊以及一般送葬的隊伍,在一片哀樂聲中,舉著花圈送葬。一直到墓地再燃放鞭炮,並將骨灰盒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墓中、封葬,接著就是立碑了。
當安葬完畢後,親屬點燃香、焟祭拜,後輩人要向死者磕頭祭拜。透過這些程式,骨灰盒安葬儀式結束。
2、棺材安葬
棺材安葬主要風行於農村。所不同的是棺材安葬因棺材較重,需要先把棺材札上架子,架子前面四人抬,後面四人抬,一共需要八人抬。
與骨灰盒安葬不同的是。喪者兒子需點一盞青油(菜油)燈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引路,意味著照亮前程,喪者後人前程光明遠大。
其它流程與骨灰盒安葬相同。
二、舉辦喪宴
逝者安葬好後,所有參加葬禮和幫助料理喪事的親朋好友,就要參加喪家舉辦的喪宴了。這時,還沒有送禮的也可送禮,門前有專門豋記禮品禮金的先生和接收禮品人員,酒席過後,不能再收禮品了,這是第一忌諱。
酒席前,喪家的子女或親人要發表演講,答謝各位親朋好友,右鄰右舍的幫助。
透過這些流程,喪事結束。最後,喪家的主人應向幫助辦理喪事的主要人員傳送紅包,以示感謝。
以上的流程是按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各地也略有不同,擇其優者而選之吧!
-
5 # 青春年華187925332
人被火葬後,首先準備一個紅布絹,將骨骸砸小裝入,然後裝入骨灰盒,裝上相片,蓋上紅布,進行祭祀,後上車運回紀念堂存放。或運回老家安置入土為安!
-
6 # 沂蒙深情
經工作人員火葬後,包入紅布,放入骨灰盒。由親屬帶回家中,直至入土葬時,從骨灰盒內取出骨灰,把骨灰擺放進壽衣後埋葬。骨灰盒砸碎不保留。
-
7 # 凌雲Yun
火葬後,一定要將死者儘快找到安葬之處。如果死者希望海葬,可聯絡當地比較正規的安葬公司。在北京,可以聯絡八寶山,可組織家屬乘船在天津海葬。另外還應該注意讓年輕一代一起前往安葬處舉行送別儀式。讓下一代和自己一起為死者說幾句送別的話。這是很好的尊老愛幼的教育。
-
8 # 名品紫砂店
人火葬以後城市和農村是不太一樣的,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同,我們這邊都是火化以後撿點骨灰放骨灰盒裡面不一定要全部,然後用紅布包紮好放到殯儀館專門用來開追悼會的大廳讓大家一起吊孝,完了長子手捧骨灰盒坐車由樂隊一路護送回家,一路所經過的河橋都必須放炮,最後由專門抬棺材的四個人加上至親好友護送骨灰盒到選好的墓地安置骨灰盒,叩完頭燒好紙錢再放鞭炮就完成了謝謝!
-
9 # 介一居士
人去世後,火葬後的一些流程的具體操作各地依風俗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是一致的:
一、尊體(遺體)接運:
1、淨身:親人或專業人士以新毛巾一條對尊體進行擦試,期間焚燒檀香若干;
2、著衣:七件套禮服、鞋、襪、枕、帽、被,壽衣依俗需先在孝子身上先試穿一下;
3、裹體:以白純棉裹體;
4、美容:對尊體進行化妝,讓逝者走好最後一程;
5、 專用接體車送到殯儀館,進行尊體整理、防疫消毒,放入水晶瞻仰冰棺(一般三天)。
二、設立靈堂:
需製作遺像、寫訃告、輓聯及準備祭拜用品: 祭臺1個、電子火盆、拜墊3個、酒杯3個(含酒)、綜合四果(3盆)、鮮花(2束)、蓮花燈(對)、電子香爐1個、電子蠟燭(對)、電子長明燈、電子鞭炮2串、禮金薄1本、水性筆2支、孝服、黑袖套(按需要)、小白花(按需要); 若可焚化紙品,還需準備化寶桶1個、紙錢若干、大香爐1尊、香環/架、香燭若干;
三、手續辦理:
醫院或社群辦理死亡證明、火化許可證,約定火化時間,選擇墓地、撰寫墓碑刻字文、瓷像擇定等;
四、館內守靈:
一般為孝子女或至親好友輪流值守;
五、送別儀式(追悼會):
制定奠禮流程,準備生平悼詞、家人答謝詞;
六、啟靈出殯:
需準備紙棺一具,大白花一朵;
七、尊體昇天(火化):
根據需求選擇骨灰盒以及基本配套的喪葬用品;
八、入園(土)安葬:
如果選擇墓園安葬,基本上陵園會安排好的,如果是自行安葬,需準備安葬儀式的流程:包括儀仗恭送;禮儀主持;安放;封穴、禮畢、自由祭拜。
九、後續關懷(可根據風俗自行選擇):
1、化屋;
2、七日長明燈、焚化七日包;
3、焚化百日包
回覆列表
答:我們這裡人去世後,從床上穿好壽衣,抬在鋪麥秧的地上,臉上蓋上紙,等家人到齊,瞻仰遺容完了以後,打包等火化車來拉。
在向車上抬遺體時,不結婚的男女,就等於沒成人,所以,是不許抬遺體的,有青年沒結婚,力氣沒有長成,壓壞青年人腰的風俗傳說,因此,死者的遺體,都有叔叔大爺抬,或者是有已結婚的哥哥抬。
在火化車走的時候,自己的兒女要戴黑紗,舉行哭著送殯儀式,女死者要燒一個紙牛,男死者要燒一個紙馬。
遺體在火化場火化前,有些黨員幹部家庭,一般要開追掉會,向遺體告別以後再火化,普通老百姓就不舉行告別儀式了,都是直接火化。
遺體火化後,在火化場,買個骨灰盒,讓火化師傅裝上骨灰,由兒女抱著到墓地埋上即可。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我們這裡也有許多老人,生前告訴子女,死後不要骨灰,也有告訴自女把骨灰撒入大海的,這要充分尊重死者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