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跋涉者蘭州

    我認為: 理解與尊重是國際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

    1、華人對西方節日的理解應該是對一種文化的理解而不盲目的崇拜;

    2、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情感與交往關係上;

    3、聖誕節可以在與西方友人的祝福中過,可以在與中國節日對比中過,在國際交往與合作中過;

    4、尊重和理解西方文化與崇拜西方文化是兩個概念,尊重和理解西方文化傳達的是對國際友人的尊重和理解,就如同西方人參與中國的春節一樣。

    應該思考的問題:

    我自己倒是有一點點感慨,“聖誕節”原本是多數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說白了,就是像中國的“過年”一樣,那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從西方國家傳人中國的呢?它又是怎麼慢慢變成了,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過“聖誕節”是一種時尚的呢?

    沿著條線慢慢去深挖,就有點意思了,有人說是文化入侵、也有人說是各大商家借用“洋文化”炒作的結果等等;說到這,再去探究這個問題好像不太重要了……

    但不妨換個視角來看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的中國傳統“春節”文化,也用同樣的方式在西方國家流行起來,他們也把福字和對聯貼在屋裡,這又怎麼理解呢?

    用自己現階段對世界認知來講,當今世界是不是已經開始加速在走向融合了?

    現在是從文化等方面開始融合,未來會不會有更多融合呢?(比如市場經濟、教育體系、科學技術等等)。

    要是真到那麼一天了,我們應該怎麼去應對呢?

    總結語:

    我們引以為傲的傳統節日,有著不可磨滅的

    民族烙印和靈魂寄託,堅持中國傳統節日,就是堅定文化自信,加強思想文化的建設。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一處理不同文化關係的十六字“箴言”應該成為當下華人對西方文化認知的基本態度。

    對西方文化要理解與尊重而不是盲從與崇拜!

  • 2 # 梁山明月

    一、各國慶祝紀念自己的節日,有各國的權利。二、中國應當好好紀念自己的節日。透過紀念節日,增進友誼和團結。三、外國設立他們的節日,有他們的背景和目的,我們不甚了了。不要生搬入本國。有的還有損中國國格的,自然不能引入。紀念自已的節日,愛自己的祖國!

  • 3 # 西南伏龍

    一分為二看問題。堅持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不應該狹隘,要有相容幷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世界文化是一個整體,誰也離不開誰。

  • 4 # wang_H

    聖誕節華人反映平淡,這才是正常現象!

    聖誕節是西方信基督的人們過的節日,在西方他們叫耶誕節,原本跟基督並沒什麼關係,是屬於古羅馬的“農神節",後來基督教在古羅馬帝國風行,民眾以基督奉為自己的信仰並認為12月25日為耶穌降生的日子,實際上所謂耶穌降生原只是個古羅馬神話,然而被古羅馬帝國將這種源自神話的民俗節日納入到了基督教的體系之中、並在西方世界延綿流傳下來成為傳統盛大的節日。

    聖誕節隨著西方國家對亞州及其它州的殖民及影響,也將基督帶入了非西方的其它許多國家,這是一種文化影響,也可說是一種文化侵略!當然,各自不同的文化理應受到尊重,但自己國內的東西,文化、信仰是需要無保留的堅持並傳承下去,盲目的照搬西方的文化與信仰是一種低劣的崇洋媚外!是一種奴性的被殖民者的遺風!而聖誕節在中國部份華人中盛行,除以上種種外也是受到西方文化入侵的影響及一些商家為不擇手段賺錢而搞的噱頭!將耶誕改成聖誕以吸引華人,也是部份華人為找個理由熱鬧而找的由頭!近年中國傳統節日也漸趨平淡,而聖誕這種西方基督節日在中國更只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 5 # 柞水老祝

    雖然,今天是聖誕節了。但是,我既不是基督徒,也沒有信奉的打算,孩子也慢慢大了,自己也慢慢成熟了,所以,今年完全沒有慶祝聖誕節的自覺性。但是周圍的商場、孩子的舞蹈班,已經全都熱鬧起來。華人過聖誕節應該是改革開放,社會進步的體現.因為:華人能寬容、大度地接受一切新事物. 改革開放後,引進一些外國的東西,情人節,平安夜,聖誕節…… 這些新事物,立即被敏感的年輕人接受並逐漸流行.開始,大家有些不可思議,認為是"崇佯媚外"。隨著改革開放步子加快,,國際的交流程度加深,外華人在中國的數量增多…… 華人的思想觀念的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的看法逐漸淡化了,人們逐漸理性地,寬容大度地對待這些"洋節"並參與年輕人的活動。 與華人快節奏工作,需要放鬆身心的需求分不開的. 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這樣那樣的節日多了,可以和家人團聚一下,也挺好的。但是這洋節最大的贏家就是商家,就算大促銷,他一天的營業額就能頂平時半個月甚至更多,所以,他們恨不得讓華人過上全世界的節日所以,老百姓呢,我認為就平平淡淡就行了,你要願意呢,到商場逛一逛,或許還便宜點,如果搞個家庭晚宴聚一聚也挺好的。

  • 6 # 妙語激揚

    回答這個問題以前,首先要明白東西方之間在很多方面都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這個世上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文化。既然是西方的“聖誕節”,那麼我們東方人對之表現的比較冷淡就對了——人家的節日,你狂熱個什麼勁?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正常人,一類叫不正常人。這個怎麼劃分呢?比如一般認為,異性相吸,同性相斥。如果一個人見了異性比較感興趣,這個就叫做正常反應;而如果一個人只對同性感興趣,那就是不正常反應。如果一個人看見鮮花就會微笑,看見蒼蠅就會皺眉,看見毒蛇就會緊張,這個也叫正常人的正常反應;而如果一個人見了鮮花就會微笑,見了蒼蠅才會微笑,見了毒蛇就會放鬆,那這個就叫不正常人的不正常反應。

    為什麼要說正常和不正常呢?回答關於“聖誕節”的問題,扯到正常人和不正常人,這也算正常嗎?下面我就來告訴你,這個其實是很正常的。因為下面我還要告訴你,所謂的正常和不正常,不但要看人,還要看事;不但要分時間,還要分地點。

    比如說,喝溫開水在中國是一種大家都已經習慣了的正常生會習慣,但這種正常的生活習慣到了西方國家,反而成了一種讓洋鬼子感到很不可思議的不正常生活習慣,洋人們從還未開化時就已經習慣了吃生肉,喝生水,你讓他們喝白開水他們還會拉肚子呢。

    人們把世界大致劃分為東方世界和西方世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大致反映了這個星球上兩種不同的文化傳統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後又在這上面出現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政治經濟。在東方和西方之間,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會有著一定的融合,但歸根結底,東西方文化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比如“聖誕節”這個東西,我就不大理解耶穌的生日有什麼好慶祝的,嚴格來說,耶穌所建立的宗教帶給人類的災難多於福音,他生到這個世上對人類社會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假如沒有基督教這回事,至少黑暗的中世紀應該不會那麼黑暗,布魯諾也不會被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之上。沒有基督教,大概也不會有狂熱的十字軍東征,那麼中東地區的那些災難也就可以避免了。

    就算我們華人對這些歷史沒有什麼太深的印象,只是覺得聖誕節比較新鮮好玩,尤其是年輕人追求時尚,偶爾或者不經意的去湊個聖誕節的熱鬧也不是不可以,對吧?但話說回來,既然連自己的節日都淡的沒什麼意思了,那把別人的節日請進來就會有意思嗎?

    假如是對異國他鄉的什麼文化傳統有興趣,那麼也應該對阿拉伯地區,非洲地區的什麼節日也應該有興趣啊。可這個又是從來不見的。沒見過誰在家裡過什麼祖魯人的什麼節日,難道某個非洲節日來了,就在家裡開個什麼part,然後大家一起跳一段草裙舞,或者像吃人生番一樣拿著長矛揮舞一番難道不是更有意思嗎?

    說到底,是華人在心裡羨慕西方主要是美國的生活方式。覺得他們生吃牛肉,幹吃麵包的豪華生活其樂無窮,於是就會去模仿人家,怎樣穿衣,怎樣戴帽,怎樣從雪地了砍一棵小松樹扛回家裝點在家裡,然後再裝扮成聖誕老人的樣子,或許還有一輛馴鹿拉的雪橇,那就洋氣極了。

    不過假如我們來過聖誕節,小松樹是沒有的,聖誕老人也只能是假的道具,那就不知這個聖誕節是怎麼個過法了。

    對聖誕節真的不熟,所以東拉西扯的說了這麼多,大概也說不到點子上。突然想起幾年前在單位有個同事,某天幾個同事在一起閒聊天,說到了汽車品牌上,他竟然如數家珍的說出來好多豪車的品牌,幾十個還是上百個?這些牌子我大概只能說出寶馬等有數的幾個,這寶馬還是從“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泣,也不坐在腳踏車上歡笑”那個典故里中得來的。反正我也沒什麼錢買什麼豪車,當然覺得那些跟我都沒什麼關係,操那個閒心幹嘛?問題是,我那位同事他也沒車——別說寶馬,連一個電驢子都沒有。

    還有一件事印象也挺深刻。多年前在一家診所門前,看見過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大概是為孩子治病也在排隊。他在排隊時和排在他前面的人發生了爭執,然後他就從嘴裡突然冒出了很多讓我感到非常奇怪的話,就是在咱們的中國話中夾雜著很多英語單詞,比如說他好像每說一句,就會有一個OK。好像是這樣,比如他質問對方:“你的baby把噴嚏都噴到了我的臉上,OK?”再比如他回答對方:“我就喜歡這樣說話,你真沒文化,OK!”

    這些我也真模仿不來,看來我也真沒文化,就不扯閒篇了,OK?

    最後預祝朋友們春節快樂,OK!

  • 7 # 魚磊衛靜

    一、前些年聖誕節熱鬧的原因

    1、不少商家認為西方聖誕節的過法是一次攬財的極好機會。所以,持續多年的炒作促成的。

    2、絕大多數年輕人也只不過是揍熱鬧。他們並不知道多少聖誕節的典故和意義,他們往往只知道聖誕老人,根本不知道基督教或耶穌等等,更不是認同西方的什麼文化。他們只是被商家的各種炒作手段(比如託,比如獎勵等)吸引過來的。

    3、年輕人的好奇心使然。想體會一下西方,尤其是美國的節日是怎麼過的。

    這也同西方的不少好奇的人,參與或觀看當地華人過春節的一些活動的行為差不多。

    再比如我們八九十年代的春節放煙火,元宵節猜迷、燈會和走竹馬等活動的參與者和觀看者眾。為什麼?因為之前淡了近三十年。這時揍熱鬧的主力就是當年尚未出生或尚未懂事的人。

    二、現在聖誕節反應平淡的原因

    1、商家也就那麼幾樣吸睛花樣,人們都看疲了,經歷的疲了。

    商家無多少利可圖了,也就不起早了。

    2、人們也知道那個節日是怎麼過的,新鮮感時期已過,沒有什麼好奇的了。

    3、許多人知道了聖誕老人就是耶穌。也就感覺不如敬財神、祖先、如來佛、菩薩、老子、孔子、媽祖等等了。

  • 8 # abCd6666和天下

    “聖誕節”舶來品,洋鬼子的節日。作為堂堂正正的華人,我卻不屑一顧。當然,好這一口的有你的自由,任何人都無權限制你,更不能冠以假洋鬼子的名頭。

    我就奇了怪了,在這許多人都說咱們的過大年都已缺少年味了的當下,難道這洋節日就能彰顯更多的節味嗎?可憐的吃瓜群眾啊,就別跟著瞎起鬨了,捂緊你的錢袋子,商家們正在虎視眈眈著呢。

    像這種洋節日我們大可不必盲目崇拜,更不要狂熱,尤其是年輕一代。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才應該發揚光大,這是每個華人的職責所在。我們要以有著幾千年的傳統歷史文明為榮,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強心、民族自豪感才是我們華人應具有的精神狀態

  • 9 #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總的來說,在粵西茂名,除了部分商家和部分較西化的品牌和經營,以及吸引年輕人為主的娛樂場所,會在這兩天增加一些聖誕樹、聖誕老人、鹿等聖誕元素,派人扮聖誕老人派聖誕禮物等,沒有更多更大範圍的慶祝聖誕的場面。真正在意聖誕節的是小部分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他們也是抱著好玩的心態來玩一玩,其實並不關心聖誕節的真正意義和內涵。

    (粵西茂名顯示有聖誕節氣氛的一個場景)

    一個真正得到人們認同的節日,必須化為人們的行為模式,有一些莊重儀式感,並與一些特定象徵意義的美食結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才會成為大家自動自覺地過的節日。

    很多地方依靠行政力量人為造節,與這種其他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節日,在中國難以流行,難以擴充套件,就是沒有在中國民眾心目中形成特定的深厚文化寓意,對外來文化的節日含義不理解,無法認識,更不要說認同。

    除了西方不少人過的聖誕節,世界各國多有自己的節日,他們過他們的節日,我們過我們華人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節日,這正常得很。我們是華人,我們有我們數千年的文化傳承,我們絕大多數人肯定只習慣過我們自己清楚和認同的文化意義的節日,這正常得很。

  • 10 # 永川龍

    華人你真的知道西方的聖誕節與你的關係是什麼嗎?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國家法定的節日都沒有什麼聖誕節。華人為什麼要過西方人的聖誕節呢?!大家應該不會忘記,原來,西方的聖誕節是華人民的悲痛日、苦難日……!那華人為什麼還要去慶祝自己的悲痛日子和恥辱日子呢?!華人你為什麼要自食其辱呢?!華人你要過自己的聖誕節,即12月26日毛澤東主席的出生日!毛澤東是華人民中華民族的大救星!是毛澤東解放了億萬中國勞苦大眾翻身做了主人、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建立了新中國,給華人帶來了真正的平安幸福!所以,華人請你記住:華人自己的聖誕節是12月26日毛澤東主席的出生日!!!

  • 11 # 飄飄妖冶

    昨天是聖誕節,沒有過去熱鬧,但是社會還是有反應的,畢竟大家都知道是聖誕節,比如西方也看重的復活節,感恩節,基本沒有人知道。從去年開始,許多地方不支援過洋節,對商場和學生,機關事業團體有限制,這個節日是受到了限制才比較平淡的。

    但是,這個節日在小群體裡還是很熱鬧的。據說我們有幾千萬基督徒,本人也是基督徒,我們家庭就選擇了隆重過聖誕節。許多基督教家庭,地方教會,都很熱鬧。雖然我們過聖誕節不放假,許多人選擇聖誕節給女友送禮物,或者微信上說一句,聖誕節快樂。活絡了關係。網路上還是有聖誕節的流量的。

    聖誕節不會因為限制而消失,畢竟他是西方人的年,和我們的春節一樣,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節日,辛苦勞作一年,過個聖誕節,輕鬆輕鬆,快快樂樂,大人小孩都高興。地球上一半人都過聖誕節,我們可以不過,但是不可能不關注另外一半人過聖誕節。別人的瘋狂是會影響到自己的,要嗨一起嗨。我相信過不了幾年,聖誕節會和春節一樣,大家都非常嗨。多一個節日是好事啊。無論聖誕節怎麼隆重,都不能和我們的新年春節狂歡相比較,要有自信。

  • 12 # 錦繡三月春

    中華民族有著五仟多年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在弘揚國粹的今天,西方的洋節令深受年青一代追捧,我們該怎樣面對呢?

    當今社會是一箇中西大融合的時代,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是很難拒絕的文化參透。人類在遷途中會自不而然地把自己的風土人情、傳統習慣、文化特點循序漸進地帶到一個膚色不同、觀點不同、風俗習慣不同的民族和國家,久而久之使對方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和習慣,這種文化參透是慢性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沒有時間的沉澱是很難奏效的。

    聖誕節傳入中國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已經被中化,現代年輕人過聖誕節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歸納起來,不外乎集娛樂、交友、集會、歌舞、餐飲、旅遊於一身,充分體現了青年一代活力四射、激情滿懷、充滿嚮往和追求的人生特點,我們要用積極的目光去看待年輕人的聖誕之夜。它雖是西方的節令,但西為中用也不失為社會的一大特色,也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但西方糟泊的、腐朽的、沒落的東西我們還是要抵制的。

    我認為洋節令也是西方文化腐蝕、爭取、拉攏年輕人的一種手段,從而把他們所謂的民主、價值觀灌輸給年輕一代,被他們所左右、所利用。久而久之他們的價值觀被年輕一代所認同,這是不容忽視的,應高度警覺。

    我認為弘楊國粹應列為國家的大政方針,首先提倡國家的民俗文化要大力倡導,列為一種國家行為,從小學就該抓起,並列入小學教材,使他們對國家的悠久民俗文化和歷史有深刻的認同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縱然接識西方文化,但也應有主次,永遠不會有喧賓奪主之嫌疑。

    像我們國家的“春節”、“元霄節”、“浴佛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國慶節”、“寒衣節”、“冬至節”、“臘八節”、等等,這些有著民族特色的節氣,每一個節令的背後都有著非常動人的民間故事和經典傳說,弘揚國粹刻不容緩,弘揚國粹義不容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個高中生,現在很壓抑,很迷茫,有消極的情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