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秒懂化學

    教育專家到學校聽評老師的課是否應該先上一節示範課?你是否遇到過一知半解的專家?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有水平,自然也非常好!

    尤其是問題中的建議非常有必要——教育專家到學校聽評老師的課就應該先上一節示範課!

    既然你是教育專家,那麼,給老師們示範任何教育教學的基本功、基本能力或新的教育理念,都是應該的,也是有必要的。既然是“大哥”就應該在三尺講臺上、教育教學活動中顯擺一下做大哥的本領。

    然而,現在有很多所謂的教育專家,長期脫離教學一線,居然還在“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最後還能弄出很大很多的成果來。

    沒有離開土壤而碩果累累的莊稼,難道這些教育專家都會應用“無土栽培技術”?

    作為普通教師沒有資格評說一些專家是否一知半解或故弄玄虛,可是,他們所到之處,總是誇誇其談,做出很多“指導性”指示,一似乎,學校領導、老師都一起高呼,專家水平高,指導的好,今後的工作要按照專家要求做......,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這些阿諛奉承之詞是講給“面子”的,獨有在場教育專家自作多情。

    教育專家就應該根植三尺講臺和教育教學一線,否則,最終也不過是一個“磚家”,不“砸死”人乃萬幸也。

  • 2 # 貓貓爹660

    據說副高及其以上職稱的都可以稱為專家。現在中小學有很多被稱為專家的,他們自己也認為確實是夠專家的。其實有人稱其為“農民型”專家。

    一位真正的大專家回覆稱:用數學歸納法絕對不能證明四色猜想(可事實呢?見中科院科學智慧火花數學板塊)。

    “怕”引火燒身的專業(分支學科不同)大大牛稱:這個要追求的是細節方面的東西,找某大學某某,他是這個專業大大牛(說的實話)。

  • 3 # 活著不是為了痛苦

    我是生命如歌,一位普通教師,可以談談我的看法。

    教育首先是一種實踐。夠不夠得上專家,一句話: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人們之所以反感專家,是因為被一些所謂的專家騙苦了。有人張口這個學派那個學派,張三說什麼李四說什麼,聽起來非常高大上。也會提出很高大上的建議,畫出一幅很美的圖案。彷彿只要這麼幹,教學質量肯定高。但能不能實施,最終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既然這樣,專家為何不示範示範?一來可讓小人物一睹專家風彩,二來也可以讓小人物看到未來!

    問題在於,專家不會上你的當!高不可攀才能顯示出專家的水平!

    記得我們學校合格評估時,可沒少請專家,張三這麼說,李四這麼說,加上一些負責人怕擔責,可把人整苦了。不否認他們中有些人確實水平很高,但也不乏掛羊頭賣狗肉者。一個從沒有利用多媒體手段上過課的已經退休多年的老者竟然給我們作了一場多媒體教學的誤區的講座!太搞笑了,一群整天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教師在聽一個從來沒有在多媒體教室上過課的專家在作有關多媒體教學的報告!太雷人了!

    還是那句話,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 4 # 侃山石

    教育專家不帶課,就只會瞎吹亂凱。專家不是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嗎”?

    我可以肯定地說:“無論你如何教,肯定有教不好的學生。”哪個專家不信就試試!

    “饑民沒糧食吃,可以吃肉也”。不會是這樣的專家吧!

  • 5 # 文會教學

    現在可以說是教育專家滿天飛,我們每學期開學前的培訓,都會請一部分教育專家做報告,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資訊化教學手段等。那麼,是否應該先讓教育專家上一節示範課呢?我認為這個沒有必要。

    一、示範課就是形式上的公開課

    大家都知道,公開課就是表演課,表演課形式上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老師提問、學生積極回答,真是熱鬧的很。

    公開課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學環節完美,可以說是無懈可擊,但是卻忽略了最主要的教學物件—學生。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被動地跟著老師的節奏走,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上課的老師都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上課過程中的突發事件是經常出現的。例如,讓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這個學生不會怎麼辦?這個學生死活就是不回答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在公開課上是不會出現的,因為象演戲一樣,不知道排練了多少次了,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如果讓一個教育專家上示範課,結局也是隻能是這樣的,學校領導一定會讓孩子們配合教育專家表演,結果也只能是給教育專家一個錯誤的印象,原來孩子們都不錯嘛,我的教學方法很好嘛。帶著這個印象去聽老師真實的課,必然會對老師上的課不滿意,指出一些不是毛病的毛病。老師也是極為反感的,你說,聽這個示範課,不是自找不痛快嘛。

    二、教育專家的理論不一定適合當地的教學實情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有很多教育專家根本就不是教學一線上,所研究出來的理論,看似高大上,但總是給人一種不接地氣的感覺,說白了吧,也就是自己在辦公室空想出來的。

    例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分組討論教學法,這是在公開課上最經常出現的,也是教育專家積極推廣的,但是效果如何呢?還真不是專家所想象的那麼好。一個小學生說了實話:”分組討論就是表演,一會兒聚起來,一會兒分開,怪好玩的,學的什麼東西都不知道,討論什麼討論?“

    現在有很多老師也很感慨,聽了教育專家的報告,觀看了名師的公開課,發現自己不會上課了。老師們也不是不想改變,也不是不努力,結果發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還是傳統的、一直在使用的教學方法。

    三、不瞭解學生的教育專家示範課沒有意義

    教育的主要物件是學生,要因材施教。老師上課時備課也主要是備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實施教學。

    教育專家上示範課,能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嗎?顯然是不能的,那麼這個示範課沒有針對性,也就只能是表演課了,並不能幫老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老師希望教育專家的上示範課的目的,不是看專家表演的,而是透過觀摩,學到一些東西,解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結果卻是什麼也沒有學到,還是老一套,那聽這示範課還有啥意思。

    最後我總結一下我的意思啊

    做為一線教學的老師,當然希望多向教育專家學習,但是這樣的教育專家得是接地氣的專家,不是一知半解的、只是口頭上的喊的專家。

    老師需要的教育專家,不是隻告訴老師們”有什麼,為什麼”,而是告訴老師們“怎麼做“。

    我個人看了君山老師文章,收穫頗多,感覺真的是很接地氣,很實用,我們需要正是這樣在一線的教育專家。

  • 6 # 大別講壇

    展示過示範課的聽評課教育專家方令人口服心服

    教育專家到學校聽課評課,一般不大會先上一節示範課,原因大致如下:1.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2.不願意上示範課,因為上示範課會付出大量的精力,不划算;3.擔心上不好,搞砸了,對自己的名聲有損害;4.自己只是教育教學“理論家”,真正拿粉筆上課,卻不行。

    我個人認為,到學校聽評課的教育教學專家最好是先上一節示範課。我們鎮裡的某學校就真有過這樣一件事:上級教育領導專家到校聽某物理老師的課,聽課結束就開始評課。某專家評課過程中,先是肯定了“亮點”,後指出了教學中的幾點不足。這位物理老師覺得專家說得不對,當場質疑“專家”:“你認為我的課講得這不好、那不好,那麼,你來上!給我們做個示範!”“專家”很尷尬,不可能真的去上一節物理課,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且不說當事人誰對誰錯,至少這位物理老師心裡是不服氣的,實際上說出了絕大多數老師的心聲。

    既然是教育教學專家,就應當給老師們示範一下。就像教別人游泳,把什麼游泳技巧、方法、步驟說得天花亂墜,自己卻不會游泳,紙上談兵,有多大作用呢?老師們最喜歡的還是那種既懂得教育教學理論,又能拿粉筆給老師們上示範課的專家。實際上,許多的教育專家就是這樣的人,比如,魏書生、李吉林等,拿起粉筆能上課,拿起鋼筆能寫專著。有的人會“抬槓”:美食家一定是優秀的廚師嗎?這可是兩碼事囉!

    教育教學專家曾經展示過優質課,才令人口服心服。有的人認為,每次專家聽課評課都先上一節示範課,這不現實。好吧,我理解這事兒。至少,在沒有展示過優質課的情況下,教育教學專家不應該去學校評課,否則會鬧出“你行,你上”的笑話,甚至讓老師們懷疑是當代“趙括”。網路上對“專家”頗有微詞,喜歡調侃成“磚家”。如何為教育教學專家正名,除了寫論文、作報告,更應當上好優質課、示範課。

    (第二問:由於水平、見識有限,還沒有發現一知半解的專家。)

  • 7 # 放歌雲中

    ①題主問題的核心是“來校聽評課的專家真不真,敢不敢先上示範課來接受大眾檢閱?"

    ②我認為:絕大多數教育專家絕對是在某一領域長期浸泡、頗有建樹的人,如當了30多年班主任、如今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學做師德講座的李鳳遐老師,全國勵志教育專家楊青松,這些人絕對是一等一名專家、真專家。當然他們的“名”不是憑空而來,他們的“真"不是捧與吹出來的。

    ②教育專家受邀來到學校聽評課,這是當今很多學校提升本校學科建設水平的常規舉措,像我所處的縣域中學每學期至少有3次,實在不新鮮。但為什麼有些教師心懷牴觸,產生質疑呢?那是因為,專家一請來,學校氛圍就變了,先會組織個別本校教師上課,再組織其他教師陪同觀課,學校領導一般也會參與聽評課,這時,上課的教師(多半是年輕教師或骨幹,大家都懂得)會熬夜加班來備課(誰都希望好一點兒),其他教師會因打亂正常教學進度與節奏調課去聽課(不去的話,會被記錄與被批評),忙完之後還得再上課,而且有時專家的點評與建議聽上去很一般,凡此種種加起來,就讓大家口吐怨言“什麼專家嗎?也很一般般嗎?是真專家還是假專家?敢不敢先上一節課,讓我們評一評?”其實吐槽之後,回頭再想,人家專家也不容易的,無論是哪方平臺運作或受誰邀請,人家是來了,按校方要求做了該做的事,誰知並不咋受人待見,可悲呀!長嘆一聲,走唄!

    ③當然,也不否認有些一知半解的專家,壓根不敢講課,因為曾經的他也許深耕一隅,頗有建樹,但在長期被捧的狀態中陶陶然,最後疏於專業,只剩一張巧說善道的嘴巴了!這類人真該清理清理,因為他一來確實浪費了太多人的時間與精力,大家做教育,真想安安靜靜地備、講、改,評,輔,不想被折騰!

  • 8 # 管窺蒼穹

    這個問題我曾經思考過,而且也很注意觀察。首先要明確一下,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教育專家,一類是理論研究型,大學讀教育學,博士畢業,一直研究教育,沒有在學校上課;還有一類是教師出身,從基層教師群體中脫穎而出,教學有創新,有實踐經驗,成績卓著。他們之所以成為專家,關鍵是在教育的某個方面,成果突出,或者是經驗得到推廣,具有引領作用。

    一、教育改革,讓廣大基層教師認識了一些專家,也受益於專家的指導引領。

    國家教育改革,使我們看到了教育均衡發展的成果,薄弱校發生顯著變化,校舍、操場、硬體設施,都達到國家標準。新課程改革,我們看到了課堂教學方式的變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逐漸普及,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方式越來越少了。近幾年,我們也看到了課程標準的修改完善,部分學科教材的修訂。同時,大學招生制度的改革,也催生了高中的走班選課。總之,各種改革舉措,給教育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培訓的內容豐富了。教育專家自然更加頻繁的走近了老師,與廣大教師面對面交流,對課堂教學進行更直接的診斷指導。

    我聽過顧明遠、裴娣娜、於維濤等專家的報告。讀過鍾啟泉、余文森、夏雪梅等專家的專著。還聽過課程標準的修訂的專家,講課程標準修訂的過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談教材編寫的意圖等等。

    每一次學習都受益匪淺,專家對教育大局的把握、對典型案例的掌握、對大資料的熟悉、對相關概念的解讀,讓人茅塞頓開。對專家的理論素養敬佩有加。

    二、教育教學改革,湧現了一批來自於一線的實踐型專家。

    在國家教育改革大潮中,有一些勇於迎接挑戰的基層教育者,大膽實踐,不懼風險,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教育之路。其中就有一部分,成為教育教學專家。他們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法,迅速輻射開來,影響巨大。

    這樣的典型有魏書生、李吉林、蔡林森、崔其升、李元昌、竇桂梅等,這個名單應該很長。他們有理論更有實踐。他們都是從普通老師起步,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最後形成自己完整的教育理念。他們的報告,總能帶給別人極大啟發。

    作為專家,都有各自側重,有的偏重於理論解讀、有的對學校管理見解獨到、有的長於課堂模式研究、有的專注於某一個學科。關鍵是你想讓專家幫你解決什麼問題。

    真正的教育專家,在他擅長的領域,一定是出類拔萃的,如果是一知半解,斷不會成為專家。

  • 9 # 人沐柳葉雨

    專家未必能上好課這是事實,上好課也未必能成專家這也是事實,一句話理論家未必是實幹家,實幹者也未必形戰理論,即有理論水平又有高超實幹能力的人,有,但通常很少。

    現實中的專家有真水品者少,大多是沽名釣譽之輩,或者說專家己不是實至名歸的稱號,而是一種特殊的職業。

    我們的一些專家只是學習了一些西方們先進理論或對一些教育中的弊病做了分析,不考慮社會、文化、家庭、環境對教育的影響,只盯教育本身的問題,導致聽起來頭頭是道,用起來步步維艱,以致教師們對其反感。

    專家的水平不要只顯示在知道多少理論,更重要的還要能體現在針對具體教師的特點來給出指導意見,教育有規律但教育者也有個性,不考慮教師本人的特點而一味用規律和理論要求教師執行也是不行的。

    教育是一個過程,僅用一節出彩的課能說明一些問題,但說明不了更多,所以學校對教師的考核更要重實效,不要用幾篇論文和幾節優質課來評價他們,專家們也更多地投入到中小學教學實踐中得出實用的經驗,更接地氣的為教育服務。

  • 10 # 巴陵教育

    我認為教育專家下到學校聽評老師課時先上示範課很有必要。

    一、引領示範是教育專家的職責。

    在中小學教師,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心中的教育專家就是縣、市級教研員(真正省級、國家級專家他們一般是遇不到的),而教研員的職責就是引領和指導教師將課程教學目標貫徹到每一節課中。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教研員都很好發揮了自己的引領示範作用。前幾年,我很有幸參加了2次由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送培到縣”活動,送培活動的主要流程就是:本地教師交流課、專家示範課、專家點評和講座。參加活動的學員普遍反映,這種模式效果很好。

    二、學校工作需要教育專家引領示範。

    農村中小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現狀亟待教研員引領示範。

    首先、農村學校老教師由於工作負擔重,學習精神缺失等原因,以至於知識陳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嚴重滯後,亟待專家引領。

    其次、農村學校新教師,尤其是非師範學院畢業的新教師,雖然專業知識全面,教育理念新,但教學常規大都不到位,課堂教學藝術性欠強,也亟待專家引領。

    第三、農村學校教學負擔重,工作經費緊張,導致老師們走出去學習的機會少,亟待專家能進校園引領。

    2015年,我縣在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的指導下,組織全縣1000名農村小學教師參加了“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培訓活動中,我們透過奧鵬教育培訓機構聘請北京市的幾位專家來縣指導,當時計劃安排100名骨幹學員上縣聽示範課和專家講座,結果來了300多人,可見,教育專家的示範引領對老師們來說,是雨露Sunny,是荒漠之中的甘泉。

    三、教育專家引領示範能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教育專家的專業成長,如果離開了教師、學生和課堂,就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育專家只有在課堂上、師生中,才能迅速成長。長沙教育學院的副院長許月良教授、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的謝先國科長,就是從我縣教研員隊伍中成長起來的優秀教研員。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育專家上示範課很有必要。

    至於一知半解的專家,肯定也遇到過,但人的成長都是有一個過程的,只要他不斷努力,我相信也會成熟起來。

  • 11 # 語文萍

    我也舉行過很多公開課,有轄縣的一二百教師聽課。每當這時,就先在其他班試講,有學校領導和同行們聽課,聽完提出意再修改教案。

    碰到過不懂行的“專家”,有的校長就是外行!

  • 12 # 1號老爺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教育局教研室工作的人每逢寒暑假都出外上輔導課,也上示範課,免費聽。教師有會議費。此後鮮有聞,即使有也不是免費,教師個人要付費。教育專家大多數是有水平的,從實踐到理論都是鶴立雞群。當然只有理論沒有實踐的也難免存在,這是社會造就的專家。

  • 13 # 子木老師講語文

    專家去聽評教師的課,一般不上示範課。

    1,他的目的是聽評課,不是業務交流,也不是專門開公開課。當然,預先約定的除外。

  • 14 # 颶風666

    教育專家到學校聽課,對學校教育工作是一種促進。

    透過聽課活動,讓年輕教師明白備課的過程要備學生、備課本、備大綱、備教法、備板書設計等;讓年輕教師掌握授課的過程要注意如何把握重點、化解難點、區別易混點、防止易錯點,注意如何課堂互動、如何表揚和鼓勵、如何總結和拓展等等。

    高水平的專家,應該無私奉獻一節或多節觀摩課,讓老師們在聽課與被聽課中快樂成長快速成長。

  • 15 # EYEDB

    這些人喜歡折騰老師,一知半解還是小事,用領導身份欺負一線工作者的更可恨,這兩年流行作為,誰都想作為一把,於是就叫起校管站的閒養人員陪同一起推門聽課干擾課堂,由於天氣熱也由於中午喝了酒,這些人居然聽著聽聽著在課堂上睡著了,點評課時盡把責任推給上課教師,大發脾氣說:連專家都聽不懂,成人聽起都會睡覺,你說學生會有興趣聽嗎?……真是可笑之極,一線辛苦夠了,還被這些人指指點點,評優表先它們竊取成績自己報,績效職稱它們高,好處它們佔盡,還拿學生分數的排名扣老師們的績效!

  • 16 # 製圖員No33

    動不動叫專家上一線。除了個別,人家當年一線出彩的時候你在哪裡還不知道呢。知識越到上層越集中專注某一個方向。為啥各行業搞評審都是專家組,一個專家組裡邊的專家各自擅長領域不一樣。各個專家從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評價,幾個人的評價合起來就是一個綜合全面的評價。離一線時間長了些上臺綜合表現不如你人家就不是某方面的專家了?

  • 17 # Lance課堂

    教育專家也是從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並不是他們參加工作就認定為教育專家。教育專家不但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也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教育專家到學校聽評老師的課,是想了解老師的上課情況,從老師的備課、教態、技能技法、師生互動和重難點把握情況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幫助老師提高課堂效率。

    教育專家是否先上一節示範課?我認為沒有必要。教育專家在上示範課的時候,可能現在很多的老師原來在讀初中或高中。隨著年齡的偏大,教育專家的精力和體力不如年輕人,課堂上的激情也不如年輕人,但在技能技法和重難點突破方面優於年輕人。正如體操運動員的教練,在訓練體操運動員的過程中,會不會再把當年的高難度動作再示範一遍呢?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但他們往往能培養出世界體操冠軍。

    教育專家並不是全才,只是在自己領域內認證為專家,不屬於自己領域的問題,他們"一知半解",這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使在自己認證的領域裡,也會遇到有搞不懂的問題,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誰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識掌握完,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 18 # 周老師教育談

    何謂“專家”?自然是在某一領域深入研究,有一定成就和建樹的人。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教育專家呢?自然是在教學一線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並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學理論的人,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但現實中,教育專家真的是這樣的人嗎?只怕很少,他們是一些院校的教授,是一些理論工作者的有的甚至從來沒有從事過一線教學。

    這些專家經常深入到各個學校,班級進行聽課,美其名曰“調研”,聽完課之後,談幾點諸如:教態很自然,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每一句體現出主體作用,沒有突出老師的主導作用等等泛泛之論,說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廢話。乍一聽講得很有道理,細細一品味,什麼內容也沒有。

    所以我是極贊成專家在聽課之前講上那麼一堂公開課的,讓我們這些不是專家的老師也有幸聆聽一下來自專業的聲音。所謂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專家既然是專家,自然對上課應該是得心應手的。

    其實,這麼多年來,也聽過不少專家的課,有的確實無愧於專家的稱號,教學了基本功紮實,這樣的專家給我們評課,一針見血,以點帶面,句句說到點子上,我們這些一線老師也服氣,也能虛心接受。

    但是也有那麼一部分專家,自己講課不知所云,不能有效地貫徹自己的教學理念。對課堂能力把控較差。評起其他老師的課倒是頭頭是道,一套接一套,但是老師看透了其黔驢技窮的本質,哪裡肯聽他的說教呢?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既然是專家,既然要聽課,既然要對其他老師的課進行評價,為什麼不能自己先示範一遍?如果真的有料的話!

  • 19 # 清風溪水

    這個提議很好,贊!專家在聽課、評課前親自上一節課,讓老師們聽聽專家課、看看專家的課,而且是隨機上一節,而不是提前準備多少天那種排練課、表演課,然後再聽老師的課,最後,專家和老師一起參照專家的課來講評老師的課。這種教研活動才受歡迎。其實,專家先給老師們打個樣,立個標杆,讓教師們看到自己的差距,專家的評價才有說服力。

  • 20 # 語文線上

    大家都知道,每個學校一學年最重要的教學活動就是教學視導。

    幾年之前,區裡的教研室曾經把每年的視導改為選單式服務,什麼意思?就是各個學校根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列成表格,希望教研室重點加強哪方面的指導,教研員們下去以後,要親自上示範課,不能泛泛而談,教學視導成績不再全區排名。

    教研員之中不乏特級老師,按理說這些特級老師上節課應該入探囊取物般輕鬆,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吧。

    其實不然,這項措施舉行了兩年便進行不下去 了,首先遭到教研員的反對,他們說壓力太大,如果上課失敗了,根本就無法指導下去。其次,不排名次,也遭到了上面的否定。不排名對於教學質量的提升顯然不利,管理不能太過於理想化。

    這項措施就這樣壽終正寢了!~

    毋庸置疑,下去指導的特級老師和教學專家,曾經在教學一線奮鬥過,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基礎,他們能夠在眾多的同行中脫穎而出,肯定有其原因,一味的否定他們的能力和水平,顯然是有悖於事實。

    但課堂永遠出在變化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學生,也就沒有一成不變的課堂,它需要人們真正用心地琢磨,實踐,反覆打磨。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教育專家的對於課堂的洞見已經很深,怎樣上課,怎樣調控課堂,什麼樣的設計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對於每節課重難點的掌握一眼便知。但年齡大了,精力和體力都有限,除了一直奮戰在課堂上的名師大咖,很多的人已經不能勝任課堂上強度。

    還有他們上課確實有比較大的風險,比方說,有時候課堂上學生 表現的不是很積極,氣氛沉悶,課堂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再去指導別人,很難有說服力。

    我相信絕大部分教育專家還是有一定的水平的,上課有時候確實是很折磨人的事情,年齡大了,做一做指導的工作也未嘗不可,不要勉為其難!我們每個人都有年齡大的時候,不是嗎?

    劉翔的教練孫海平,能夠把劉翔指導成110米跨欄冠軍,是不是孫海平必須自己親自奪得世界冠軍,親自示範才有說服力呢,那個可不一定!

    袁偉民教練曾經帶領女排五連冠,是不是袁偉民教練自己就是世界冠軍,肯定不是!

    我曾經也遇到過一個一知半解的專家,他一直指導我,我很感激,但我知道她從來沒有上過課,連一節市級優質課都沒有,他是搞課題出身!

    但我依然很感激,為什麼不感激呢,他確實很努力的付出!確實這樣,這種付出也影響到了我。

    人格魅力的引領,有時候遠遠大於課堂本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季護膚應該最注重什麼啊?感覺每天臉上抹幾層太麻煩了,大家有沒有精準點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