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逐浪大徐
-
2 # 子曰歷史
歷史上沒有發生的事情要我們去揣測有一定難度,但是依然可以根據一些蛛絲馬跡去推理。
按照《史記·高祖本紀》來看,劉邦在年輕時候就是一個痞子式的人物,為人圓滑在當地十分吃得開。原本他是打算投靠信陵君魏無忌,但是還在半路上,信陵君就因病去世了,於是他又轉投信陵君門客張耳門下。
後來魏國滅亡,張耳逃難他的門客也紛紛逃散,劉邦也跑回老家沛縣,混了個泗水亭長,到後面相繼結識了後來大部分漢朝開國功勳。
從因果關係來看,因為沒能結識信陵君,劉邦退其次變成了張耳的門客,從社會地位上來講低了那麼一些層次。所以信陵君沒死的話,劉邦就會成為與張耳處於同一地位,再加上劉邦的性格,在信陵君身邊非常可能混得比張耳還要好。
但有一點不可逆的是信陵君在當時已經不受魏王重視,甚至是忌憚,如果劉邦想要更上一層樓的話,勢必會拋棄信陵君轉投魏王的懷中,從而在魏國得到更高的地位。
還有一點就是,不管劉邦在信陵君處混得如何,秦國統一大勢不可逆,在公元前221年前後,秦國勢必會統一六國,這個時候劉邦的未來就取決於秦國對六國官員的態度了。
在《史記·始皇本紀》中有這樣記載:“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其富豪指的便是六國貴族及官員,也就是說除少部分逃亡的官員外,大部分六國官員都被秦始皇安置在了咸陽城內,並處於重重監視之下。
而劉邦可能就成為了這12萬戶當中的一員,一直到陳勝吳廣起義這部分貴族官員才相繼扶持各自國家的貴族起義。而劉邦也可能會錯失結交沛縣豪傑的機會,被六國官員貴族裹挾成為起義軍當中某一個位置的重要官員,而不是某一隻起義隊伍的首領。
在沒有軍隊,沒有將領的情況下,失去原始角逐資本的劉邦,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在戰亂中被殺?亦或者憑藉其混不吝的性格成為最終勝利者手下的功勳?但是大漢天下就很可能不在出現了。
以上皆為本人妄自揣測,如有不同意見拒不接受。
-
3 # 民俗傳人
信陵君,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公
子”(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之一,並是太史公司馬遷極為推崇的偶像人物。《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透過這一點描述,太史公是極為崇拜他的。還很高興地介紹了信陵君的身世地位:“魏昭王少子”、“魏安王異母弟”、“封公子為信陵君”。然後,突出強調信陵君的性格特徵――“仁而下士”、“謙而禮交”。正因為他能夠“士無賢不肖,皆能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故當時社會上造成了不少的政士“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諸侯“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可見信陵君在社會上的影響是了不得的,所有這些都是對信陵君為人處世最精煉的概括。
後來信陵君在不得以的情況下發生了“竊符救趙”的事件,使秦國不能極早實現全國統一而陷害其人,愚蠢的魏王近小人,遠賢者最終使魏國被秦所滅。
如果有信陵君這樣的君子還在世的話,又有劉邦這樣的人物去投他,必定沒有秦始皇什麼事,歷史將會改寫。信陵君被推為王,橫掃五國,統一天下。最後被擁戴為天下之主,以“仁而治國,以禮而交邦”實現“堯舜太平盛世”。劉邦也被封為諸候王,他的子子孫孫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
4 # 狐筆春秋
還能發生什麼?要麼就是慘死在秦軍的鐵蹄之下,要麼就像六國降王一樣,被終身監禁,爾後鬱鬱而終!
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在經過500多年的戰亂之後,本著“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七雄並峙的局面也逐漸呈現出強秦獨霸宰割天下的局勢,無論是早期的魏國,趙國還是繼之而起的齊國、楚國,他們的猝然中興與驟然崩俎就實質上而言並不足以對天下局勢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除此之外,就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前二十年裡,地盤佔天下之半的楚國因為繼承人問題而陷入長達十年的混亂之中,等到楚王負芻以篡弒者的身份登上王位的時候,已經被過度內耗的楚國也只剩下一具軀殼,並不足以在領導天下群雄。
此外,曾經的中原霸主趙國,也因為趙悼襄王喜愛娼女的緣故而不顧群臣反對,毅然決然的廢掉了賢能的太子趙嘉,將偌大個國家交給了荒淫無道,頗有乃父之風的趙王遷,並在秦國的反間計之下,自毀萬里長城,誅殺了趙國的擎天柱李牧。
至於向來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的齊國,因為“緡王之亂”而元氣大勝,又因為始終記恨著五國伐齊的事情,而以一種拒不合作的姿態獨立於諸侯之外,坐視天下的淪亡。
換言之,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轟然駛向統一大道的時候,除了秦國之外的其他六國無一例外的出現了“亂政”和“穢政”,極其自覺的為秦國掃平了統一道路上的絆腳石。
二:信陵君雖然英雄蓋世,但大勢之前又能如何?
人終究是社會的產物,社會大勢如此,縱然信陵君英雄蓋世,又能怎樣呢?話說信陵君最有名的事情就是“竊符救趙”,但就這件事本身而言,實在也沒看出他有多麼厲害。畢竟,這種“禍水自甘”的行為,對於趙國而言固然顯得極為“義氣”;但對於自己的母國而言,又何異於“胳膊肘往外拐”呢?
更何況,當時天下,魏王才是堂堂一國之主,趙國雖然困守邯鄲,但即便求救也應該向趙國求救而不是向信陵君救援,這種捨棄君王而求之臣子的行為,豈不正坐實了天下只知有信陵君而不知有魏王的傳言。當此之際,信陵君尚且不知避嫌,反而津津自得,洋洋快意。為了所謂的“私人交情”而敗壞了“國家的綱紀”這種私而忘公的行為真的能擔負得起復興魏國的歷史重任嗎?
換言之,信陵君為人如此,即便劉邦前往投靠又能如何呢?且不說他能不能得到信陵君的器重,就算他得到了信陵君的器重,此時的信陵君自身尚且難保,又能帶領劉邦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呢?
就此而言,在不被魏王信賴,不被王室接納的大背景下,才華蓋世的信陵君只能像之前一樣,繼續沉溺於醇酒美人之中,靜靜的等待秦國鐵騎的到來,要麼義氣雄烈的慷慨赴死;要麼俯首繫頸的被牽往咸陽,敬獻於秦國的太廟之中。
三:沒有時勢的匡扶,縱是劉邦又能如何?
作為漢帝國的創立者,劉邦可謂英雄矣,可如果劉邦矢志不渝的追隨偶像信陵君的話,那麼天縱之才的他也將就此湮沒在滾滾歷史長河中。畢竟,任何英雄都不可能是天生的,不可能脫離客觀現實而自我成長,猥瑣發育。
換言之,英雄之所以為英雄,不在其他,恰在於他能夠在最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迅速的區判出時勢的東向,然後懂得因勢利導,趁勢而起。一如現代人所說:“只要在風口,即便是豬他也能起飛”。
所以說,對於看似圓潤但實則頗為執拗的劉邦而言,如果信陵君真的沒死,而他又成功的與信陵君接上了頭,並如願以償的成為其門下賓客的話。那麼,很可能早在秦軍馳騁天下,一統四海的過程中,劉邦就已經因為信陵君之事而遭了池魚之殃。而後來巍巍赫赫的漢帝國亦將就此灰飛煙滅。
-
5 # 冷清先生
【假如歷史可以假設穿越,秦始皇不能統一六國,更沒有劉邦創立400年漢朝。】
如果信陵君不死,劉邦投靠信陵君。會出現兩種結果:第一,信陵君主持刺殺秦始皇,荊軻和劉邦一同刺秦,秦始皇被刺殺了,荊軻、劉邦都死了,六國再也不能統一了,更沒有漢朝了,歷史被改寫了。第二,太子丹主持刺秦,荊軻沒有等來劉邦,刺秦失敗;秦王嬴政也活著,劉邦也活著,秦王嬴政統一天下,祖龍死而地分,劉邦最終建立漢朝。有幾個關鍵人物需要給看官介紹:
【秦昭襄王】嬴稷,前325年至前251年,在位56年,秦武王嬴蕩的弟弟,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變法,下啟秦始皇統一六國,是秦國曆史上非常有作為的秦國君主。秦昭襄王用張儀之策連橫破縱,從外交層面上打破了,秦國和東方六國的外交均勢。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發動了數十場戰爭,從軍事層面上基本瓦解了,秦國和東方六國的軍事平衡,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白起】原名公孫起,生年不詳,卒於前257年。白起是秦國第一名將,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殲滅韓魏聯軍24萬,俘虜魏將公孫喜。前279年,白起大敗楚軍攻佔楚國郢都,楚國遷都於陳。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45萬。白起一生大小戰役數十次,斬殺殲滅六國軍100多萬,後世稱其為殺神。
【信陵君】魏公子無忌,出生年月不詳,大約出生於前300年左右,前276年封信陵君,是魏安釐王的同父異母弟弟,卒於前243年也有說前242年。信陵君是戰國四大君子之首,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還是戰國末期反秦領袖。信陵君禮賢下士而養士三千,其中不乏有奇能異士。信陵君一生最大的輝煌,就是奪晉鄙軍救趙,阻止了秦國滅趙,六國滅亡被延緩了30年。
在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發動了一系列戰爭,重創了六國的軍事實力。著名的長平之戰,是在前263年,白起攻佔野王,從而引起了秦趙上黨之爭。長平之戰爆發後,秦國主將是王齕(he),趙軍主將是廉頗。前262年,秦趙上黨之爭,雙方投入的都不多,趙將廉頗退守長平後,戰爭就處於了膠著狀態,雙方都採取了“添油戰術”,就是不斷地向長平戰場增兵,到了前260年的時候,秦軍在長平集中了60多萬兵力,趙國傾國而出集中了45萬兵力。
趙將廉頗根據秦強趙弱的態勢,在長平堅守一年多,就是不主動出戰。秦國對趙國使用離間計,散佈謠言說:最怕馬服君之子趙括。趙王果然中計,就啟用趙括而撤換了廉頗,秦國則秘密地啟用白起為主將。當時秦國有600多萬總人口,趙國有400多萬總人口,農耕民族能夠動員的最大兵力,就是每十個人中出一個兵,秦趙兩國的青壯年男性,幾乎都被送到了前線,耗費巨大的糧草後勤,秦趙兩國都吃不消,儘快的結束戰役是秦趙兩國的當務之急。
趙括主動出擊正中白起下懷,白起要的就是趙軍出擊,在運動中擊破趙軍。趙括率趙軍出擊失利,原來廉頗構築的防線被秦軍突破,幾十萬趙軍被壓縮在山溝裡,秦軍又切斷了趙軍的糧草,趙軍斷糧46天后,趙括率軍突圍被射殺,殘餘趙軍投降。白起除釋放幾百名未成年孩子外,秦軍坑殺了投降的趙軍,45萬趙軍徹底滅絕,秦軍也付出了20萬人的傷亡。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要求白起一鼓作氣滅趙,白起拒絕了秦昭襄王的命令,理由就是“窮寇莫追”,長平之戰秦國也傷了元氣。
前259年,秦昭襄王起用王陵率20萬秦軍攻趙都邯鄲,後來又改換王齕為主將。趙國動員了一切力量和殘存的趙軍守城,連青年婦女都上了城牆,同時趙王向六國求救。平原君趙勝急忙趕往魏國,然後又前往楚國。魏安釐王起初答應了平原君的請求,命令魏將晉鄙率10萬魏軍救趙,後來,魏安釐王又害怕秦國報復,命令晉鄙停止進軍在鄴城待命。信陵君魏公子無忌,決定率領三千賓客100多輛戰車,前往趙國赴死。信陵君有個老賓客侯嬴,沒有跟信陵君一塊走,信陵君覺得不對頭,就又反身回去找侯嬴問話。
侯嬴說:“我知道公子還會回來,你這樣去救趙,就像把肥肉往老虎嘴裡喂呀。”侯嬴屏退閒雜人等,對信陵君說,魏安釐王的兵符放在臥室裡,魏安釐王有個寵妃叫如姬,如姬的父親被人殺了,如姬想替父親報仇,魏安釐王也沒有辦法,如姬只好找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殺了那人的頭,恭敬地獻給瞭如姬,如姬沒有機會報答公子呀,公子若教如姬去竊取兵符,如姬正想報答公子,她一定會答應的。
信陵君請如姬幫忙,順利的拿到了兵符,侯嬴又說,公子拿兵符前去調兵,晉鄙一定會向魏安釐王查證核實,那就危險了,我有壯士朱亥,是屠夫出身,跟隨公子同去,如果晉鄙不聽從命令,可以讓朱亥擊殺晉鄙。於是,信陵君和朱亥同往鄴城晉鄙軍營,信陵君出示魏安釐王兵符,晉鄙核查無誤,但是,晉鄙說怎麼沒接到魏安釐王手諭,需要核查以後才能執行,於是朱亥以40斤鐵椎擊殺晉鄙,信陵君奪10萬晉鄙軍救趙,後來成為成語“竊符救趙”。
信陵君率10萬魏軍救趙,迫使秦國再增兵10萬,楚國看到信陵君救趙的效果,增加了戰勝秦國的信心,在平原君的請求下,舉國之力救趙,秦國再次向邯鄲增兵10萬,此後,秦國就再也沒有力量增兵,而六國之兵繼續救趙。前257年,秦國力竭而傷亡30萬人退兵,六國之兵追至函谷關,終不能破關而退,至此六國也耗盡了氣力。魏公子無忌,以個人的力量挽救了趙國,也暫時破解了秦滅六國,延緩秦統一六國30多年時間。
秦昭襄王舉兵伐六國數十年,六國被斬殺近200萬人,秦國損失近60萬人。當時,戰國七雄的總人口才2200多萬,差不多500萬個家庭,20歲至50歲的青壯年男子至多500萬。而幾十年戰爭,華夏損失青壯年男子200多萬,意味著200多萬個家庭殘缺,製造了100多萬個寡婦,300多萬孤兒寡母。戰國七雄誰也沒有力量繼續打仗,整個華夏需要休養生息,整個社會需要安撫和重組。由於,一半左右的青壯年男子戰死,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解決的辦法就是,讓有能力的青壯年男子在正妻之外,再續娶寡婦為妾,解決孤兒寡母的生活問題,同時也解決人口出生率,為國家生產足夠的人口。
秦始皇生於前259年1月,漢高祖劉邦生於前256年12月,兩人相差大約4歲,他們是同一代人,但是,感覺秦始皇和劉邦是兩代人,為什麼?秦始皇的父親叫嬴異人,是秦孝文王的兒子,是秦昭襄王王的孫子,曾經在趙國做人質,呂不韋進獻趙姬,生下了秦始皇,秦莊襄王異人駕崩,秦始皇13歲即位。劉邦出生在豐邑,祖上是魏國貴族,遷徙於豐邑,稱“豐公”,豐邑後劃歸楚國,劉邦既可以算魏華人,也可以算楚華人,劉邦自己認為是魏華人,他是魏公子無忌的鐵桿粉絲。
秦昭襄王本該攻滅六國,但是卻被信陵君給阻止了,信陵君是戰國末期唯一阻止延緩秦並六國的人。假如,給信陵君延壽20年,信陵君會不會阻止秦始皇統一六國呢?華夏經過30年的休養生息,但是,秦國強六國弱的局面,暫時是不可能改變的,按照正常的發展,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必然的結局,信陵君也是無法阻擋的。但是,信陵君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政治家,是六國反秦扛大旗的人物,如果信陵君能活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代,信陵君阻止秦始皇唯一的手段,就是刺殺秦始皇阻止秦統一六國,為六國復興爭取更多的時間。
太子丹僱傭荊軻刺秦失敗,是歷史發生的史實,荊軻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荊軻對副手秦舞陽不滿意,荊軻讓狗屠去外黃請劉邦當助手,而太子丹催促荊軻上路刺秦,劉邦因此錯失了與荊軻一同刺秦,秦舞陽膽怯而幫不上忙,荊軻無人幫忙刺秦失敗。荊軻在前240年說衛元君失敗後,在外黃張耳處呆了10年,前238年,劉邦投靠張耳為遊俠劍客,荊軻和劉邦認識而且是好朋友,彼此都相當的瞭解,所以,荊軻刺秦邀請劉邦當助手。
劉邦絕對不是等閒之輩,遊俠劍客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劉邦在芒碭山打游擊,有大蛇當道,其他人一點辦法都沒有,劉邦三下五除二就把大蛇斬了。為什麼?講迷信的話,秦始皇是白帝之子,化身為白蛇,劉邦是赤帝之子,化身為赤蛇,能殺白蛇者只能是赤蛇,劉邦刺殺秦始皇就是王殺王,赤帝之子斬白帝之子,這叫改朝換代。如果,信陵君活著,荊軻、劉邦一定都是信陵君的食客,信陵君要實施刺秦計劃,荊軻和劉邦一起去刺秦,就一定能成功。那樣一來,秦始皇沒了、劉邦也沒了,六國不能統一,漢朝也就沒有了,歷史就被改寫了。
即便,信陵君活著,太子丹主持刺秦,歷史還是會回到正軌,劉邦還是會錯過荊軻刺秦,荊軻刺秦依然會失敗。信陵君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去世,劉邦依然是張耳的門客,秦始皇最終統一六國,張耳、陳餘、劉邦這些人隱藏到民間。十幾年後,秦始皇死胡亥即位,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反秦,劉邦斬白蛇起義,歷史又回到正軌,劉邦三年滅秦四年滅楚建立漢朝,這就是真實的歷史,時間不能倒流,歷史不能穿越,歷史是不能被假設的。
回覆列表
真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腦洞真大呀。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出生日期不祥,公元前243年去世,那時劉邦16歲,此時距離秦始皇一統天下還有22年。
信陵君在戰國四公子中聲望最高,如果劉邦去抱這樣的大腿,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事情發生。畢竟劉邦的天下不是劉邦打下來的,劉邦善於用人,靠的是手下的一幫文臣武將得了天下。
要是說韓信蕭何張良等等一票人投奔信陵君倒還有聊頭。畢竟信陵君最缺的是這樣的人才。不過去了也沒用,因為信陵君他那當魏王的大哥本來就猜忌的不得了,再來了這麼一票人只會加速信陵君的死亡。